短篇小说浅尝辄止的人和女性主义
① 怎样从女性主义角度看《简爱》
第三遍读《简爱》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看简爱的形象
算是第三遍读《简爱》,这个故事,任何稍微读过点书的女生都对这个故事熟悉并且津津乐道。我曾经极度认真的把其中的那句:“你以为我贫穷,卑微,不美,你就以为我没有灵魂没有心了吗......”郑重其事的抄在一个本子的首页,我今天看到这段话还会想起当初的认真态度,简单执挠的认为自己的重要。我的一个同学喜欢《简爱》,她有《简爱》的不同三个译本,她说,女人就应该活得想简爱那样,并且想着要找一个像罗切斯特那样的男人。我当初对于简爱的喜爱就跟这个同学的推荐不无关系。之所以认为她是一部好的小说,并且也认为:我们就应该像简爱那样生活。毕竟,在这个世界上,有钱的姑娘肯定不是多数,漂亮美丽的也只是那么多姑娘中的一部分,有财有貌又有才的更是少之又少,所以,我们都是简爱那样平凡的姑娘,所以我们都应该像简爱。当时,我像模像样的买了《简爱》的书,把它包的整整齐齐的来看。隔了多年来看,我想,《简爱》,也就是一本简单的小说和一个不现实的童话式的爱情故事。它过于完满和过于天真。其中,她教会女生怎么学会幻想,却难得自省,虽然,它多么的在强调着作为一个女性,她应该如何保持自我和尊严。
《简爱》是这样一个故事,穷苦人家父母双亡的女孩子,被送给舅妈家养大,然而得不到一点爱,然后被送到一个教会学校长大,然后到一个有钱人家当家庭教师,爱上古堡的男主人,并且爱情的到成全,有了完满的结果。
在十九世纪,女性写作开始展露头角。而在之前,女性的写作基本上是缺席的。在世界文坛上,只有少数的女性有简单的诗歌或者是一些书信体的作品流世。十九世纪,勃朗特三姐妹,简.奥斯丁等等一批女性作家开始用小说体写作。女性写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然而这个时候,女性的写作仍然处于一个极低的不被承认的地位,《简爱》最初也是用一个男性化名发表的。这个时候,女性主义开始兴起,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参与到这个潮流中,为女性的地位寻求得到同男性一样的地位。而《简爱》也从不同的角度被人用女性主义来解读。今天,我也从女性主义的一个方面来看《简爱》。
与女性主义:这本产生于女性主义前期的小说被认为带有明显的女性主义的特征,女作者,女主角,其中女性形象不再是有男性创作出来符合男性要求的理想的欲望体,而是女性自己创造的在争取着自由独立精神的女性。这部作品中的女主角,简爱,是一个具有独立思考,争取自由和平等的女人,特别是爱的平等。她反映了女性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女性开始在谋求自身的幸福,把自己当成自己的主体,不再是附属于男权的一个形象。但是当我们用女性主义来分析的时候,我们可以有这些发现:从简的性格表现来说,她有许多令人不舒服的地方,简爱的形象,是一个理想的女性形象,她仍然是按照男性对于女性的需求形象来塑造的。而这个故事的结局,更是大大的削减了其中为止争取的平等。这部作品,不论是从女性主义的立场还是从小说的精神境界来说,是一部难得使女性自省的作品,它并没有着眼于社会对女性的现实的不平等和女性自身的现实来描写。她写的,不过是一个处处需要维护自身尊严和小心翼翼的女性。拥有严重的自卑和自恋情节。女性情节明显,即是把女性塑造得完美纯洁,符合社会对完美女性的要求,并且,给小说中的女性一个完整而完美的结局。其中的女性她有着诸多的美德和才华,有爱,有情,是你不得不爱的形象。
女性主义对女性自身的要求和社会的要求是要正视女性自身的现实情况和要求社会给女性同男性一样的地位,并且女性的形象应该成为自己的欲望主体,而不再是男性的欲望客体。是按女性自身的需求来塑造人物,而不是按照男性的要求来塑造人物。但是书中的简爱,显然符合任何一个男性对女性的要求,虽然她书中一直强调的是,她不美平凡矮小,但这些都被掩盖在她完美的性格之下,她从小在不光明的环境中长大,舅妈家的冷漠和无情,寄宿学校的严苛环境,使她长成一个坚韧的小妇人形象,自尊,坚强,气度不凡,她懂得别人的需要,知道什么时候出现和退出。她符合的是一个男人对于小家碧玉的要求,无所求和懂得适时适当的爱。不单是男主角,我想,任何男性都会喜欢和爱上这样一个形象,并且这个形象是遭女性嫉妒和爱慕的。大多数女性平凡和贫乏,但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么好的结局,得到完美的爱情,得到尊重,得到财富。而最削减这部作品的女性价值或者直接就是文学价值的部分就是她完美的结局,我不否认我对于悲剧的迷恋,但是我同时非常我喜欢的一个角色能够得到一个好的下场,一个令人微笑安心的结局。我更希望我希望的主角得到一个合理的和有助于欣赏一部作品的结局。而书中,简爱最后得到了一笔丰厚的遗产,拥有了能够和她相亲相爱的亲人。她不再是一无所有,而男主角却变得一无所有了。而作者到这个时候才来给爱情收尾。诚然,这样来说一个好的地方是,女主角爱上男主角,绝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地位财富声望,她爱的是他的这个人。然而这样,开始时候就大篇幅铺垫的女主角要追求的在不平等的地位下平等的爱情感的荡然无存,女主角的自卑终于可以释放,她和他是平等的,不仅是爱情上的平等,而且财富地位上,她们是一样平等的。而且这个时候,男主角失去了一切,财富,健康,年龄,位置颠倒过来了。
这部作品被当作一部半自传式的作品,作者艾略特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多次当过家庭教师的经历。并且一直寻求着自身地位的改变。她要写的是一部“受欢迎的,比你们(她的妹妹们)任何的作品都受欢迎的作品”。所以这部作品的主角更是像是一个讨好读者的形象。
作者的自卑情结:毫无疑问,简爱是自卑的,自卑的人才要出处维护尊严,处处体现尊严。她是顾忌的,也是客气的。她在小时候的环境中敢于同姨妈针锋相对,敢于反抗表兄的欺负,敢于对学校里不人道不公正的做法反抗。而长大后的简爱,却把这种反抗变成了自知,她成为一个知书达理的,懂得怎么样取悦他人的人。在菲尔德庄园,他要取悦管家,她的小小的学生,她的主人,而且这些她做的一点不差。并且懂得怎么样在这种情况下维护好自己的尊严。
同时,这又是自恋的。自恋的女性作品中的女性,能够得到所有男人的爱,同时也得到女人的爱。女性不再是被损害的对象,而变成了承载女性和男性幻想的作品,这些作品中的女性是美丽的,智慧的,通常还是温柔的善解人意的。对男主角的必杀技是温柔体贴加上适当的小性感。男人对她们都是见光死,义无反顾的成为她们的裙下臣。《简爱》毫无疑问有这种自恋倾向,她自卑,同时自恋。她知道自己美,美在那里,并且适当的利用这种美丽。得到大家的好感,而她对别人的眼光其实是恶毒的,舅妈家一家人固然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暴躁凶横的表哥,白痴无脑的表妹。,无爱心的舅妈。她的学生阿黛勒是一个不慎聪明的会讨人欢心的小玩意,头脑简单的女管家,可笑的约翰表哥,还有那个为人刻薄的英格拉姆小姐一家。在书中,简爱适当的利用了自己的才华和光彩,来对比其他人的苍白,她及变成一个有灵魂的小妇人。自恋,所以得到完满,作品中,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只有她,劣势也变成优势,压倒一切也得到一切。
当我试图用女性主义的一些观点来分析的时候,简爱是这样一部作品。她和女性主义的一些源头有关,但她远远达不到女性主义作品的要求,同时,她也不是一部好小说。好小说的意境,特别是哥特式小说所需要的诡谲气氛和神秘变幻的氛围也荡然无存。这部作品,艺术成就上被《呼啸山庄》远远抛下,成为一部通俗小说。真的很像通俗小说,拥有无树的读者,只要稍微读过点书的人都读过,并且得到追捧。塑造了千万女性幻想成为的女性形象,并且也塑造了男性喜欢的女性形象,这就是这部小说在今天我来看所具有的价值。它的地位,被抬的太高,使看小说的人都无法回避,事实上,有更多的好的小说,纯粹的小说值得我们去读。而且这个形象,也成为许多女性对自身状况无法正视的一个阻碍。以为只要保有自尊自爱就能得到一切。其实不是,女性主义兴起一百多年到今天仍然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女性不需要的是幻想而是自省,而这,恰恰是这部作品所达不到的。
==================================================================
我对楼主说的话:
关于简爱的论文 网络知道上就能搜出许多 相信你也能看到
学术研究到什么程度这个问题
你得自己查啊!!
到学校学术期刊数据库去搜索啊!
在网上查的资料都是非常有限的!
刚帮你搜了一下,万方数据库就有,可是校外网看不到呀
开题报告你得写清楚,学术界做这个研究,目前有多少篇论文,多少本学术专著,主要从哪些方面切入。你相较于学术界的研究,有那些创新点。
姑娘,这样做毕业论文可不行吖!快打起精神来好好读书好好看资料~!加油!
② 求好看的女性主义(女权主义)文学作品
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的成名作《逐爱的女人》已于近日由译林出版社推出。耶利内克,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当代中欧最重要作家之一。经常通过作品探讨女性社会地位的耶利内克是奥地利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作家。瑞典文学院常务秘书霍拉斯恩格道尔曾在评论中称其为奥地利的民族文学的良心。
《逐爱的女人》的故事情节其实很简单,主要写女人们试图通过婚姻手段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与生活质量。这就免不了展现人性的阴暗面,乃至尔虞我诈的手段。这些来自社会底层的女子,为着现实的利益算尽机关,将爱情中的浪漫与理想彻底毁灭。
小说中布丽吉特和宝拉以一正一反的两个例子出现,虽然她们两人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择偶标准和生活理想大相径庭,她们的结局也截然相反,但至少有一点把她们紧紧联系在一起, 那就是她们两人都在寻找幸福,且都认定,女人的幸福和成就完全取决于自己得到的男人。她们生存的意义在于成为男人的附属品。她们一方面承受着这种代代相传的两性关系模式底下,爱的缺位与仇恨膨胀所带来的痛苦;另一方面,作为受害者的女人们又不自觉地日复一日地加强着、巩固着这种失衡的两性关系。
耶利内克用她看似玩世不恭、冷淡的语调叙述着高度符号化的日常故事,以尖刻的笔触将生活温情的假面毫不留情地戳穿。那样冷静的、毫无水分的文字,将读者的心灵硌得生疼。阅读者常常会被这勇敢的文字刺痛,因为人们在这里面瞥见自己的影子。就是在这部作品里,耶利内克第一次显示了她深刻的社会洞察力,以结构主义方式解析着现实。她的准确、锐利和真实使得这个简单故事成为千百万女人命运的折射;口语化的行文透明而从容,却具备极强的穿透力。
小说所具有的普遍社会意义让一位资深德国文学批评家发出这样的感叹:“社会学家不会把这本书视为社会纪实报告,但他们其实应该如此。不留情面的嘲讽使得这个故事成为真实的记录文件。记录者以看似天真幼稚的方式,让不再天真幼稚的读者时刻能够洞悉和透视生活的真相。”
同样是耶利内克的作品《死亡与少女》在今年一月已经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死亡与少女》是一部戏剧集,全书约有10万字,由6个作品组成。这6个剧本的主人公都是女性,包括白雪公主、睡美人、戴安娜王妃等,这些人物有的取之于经典童话,有的来自于现实生活,耶利内克没有用传统的戏剧概念去塑造这些人物,而是借其身份展现女性命运,反映女性成长的困惑、爱情的焦虑、死亡的不可避免等理念。
在《死亡与少女》的6个剧本中,几乎看不到故事情节,甚至有的戏就是一个人从头说到尾,但对话中充满深刻的哲思和反讽,作者的目的就是“讲道理”,她不想让观众简单地沉醉于好看的故事中。这几个剧本耶利内克陆续写了10多年,去年首次在德国结集出版,被称为“公主剧”。
耶利内克反对男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体制。她的作品属于纯知识分子读物,更像一种哲学对话录。她的思想狂野,作品打破了传统的叙事手法,没有故事,全是断片,无法用一句话来简单概括。在耶利内克的作品里,对女性问题的思考是直接的,是摆脱了所有束缚,肆无忌惮的。很多读者(包括男性和女性)很难真正欣赏所谓的女权主义作家,因为非常让人悲哀的是,在她们高声呐喊否定男女之别的时候,她们恰恰是站在男性的、居高临下的立场,一切的悲悯、愤恨或者自强都是那么的不堪一击。耶利内克则抛开了这一切。她的视角是纯女性的,却恰恰是一种摒弃了女性立场的视角,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内在的、对于自我的询问和否定。
人民文学出版社将于下半年推出美国女作家杰奎琳苏珊的《迷魂谷》新译本。《迷魂谷》出版于1966年。20世纪全球销量超过三千万册的小说共有三部,《迷魂谷》是其中之一,在我国原译《娃娃谷》。据悉,好莱坞正在重拍由这部经典小说改编的电影。
《迷魂谷》讲述了三个年轻姑娘在好莱坞和百老汇的奋斗经历。三位姑娘各怀理想去攀登人生的巅峰,最后却都走上了不归之路,只能依赖药物来获取片刻的安宁。三个女主人公中,尼丽是现代女性中一个极端的例子,敏锐、直接、自我,带着强烈的目的性,在攫取的过程中也摧毁了自己;詹妮弗花哨、单纯而易折,她用前卫的手段追求最传统的目的,当现实无法满足她可怜的小小心愿时,她就黯然离去;而安妮是作者浓墨重彩去刻画的一个人物,她外表温柔,内心倔强,对理想非常执着,对爱情坚贞不渝,但却收获了最多的伤害,最后也染上了毒瘾。杰奎琳苏珊要借助这一角色来表达悲剧结局的必然性,一种殊途同归的命运的无奈。
作者杰奎琳苏珊本人就是一位电影演员、模特,也许所有的角色身上都多少带有她的影子。
六十年代的美国,女权主义崛起不久,走入社会的现代女性成长为一种新生的力量,她们的种种努力和挣扎,成为文艺作品关注的焦点,美国文学评论界普遍认为,杰奎琳苏珊等一批作家为后来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铺平了道路,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女性主义文学已成为当今欧美文化界不可忽视的一股中坚力量。
③ 一篇文学中的女性主义怎么分析
女性主义的理论千头万绪,但是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等。所有的女性主义理论有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女性在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受压迫、受歧视的等级,即女性主义思想泰斗法国著名存在主义作家、女权运动的创始人之一、让-保罗·萨特的终身伴侣波伏娃所说的“第二性”。 女性的第二性地位是如此普遍,如此持久。在这样一个跨历史跨文化的普遍存在的社会结构当中,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认知、观念、伦理等各个领域都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即使在家庭这样的私人领域中,女性也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
④ 女性主义文学经典作家有哪些
女性主义作家主要集中在国外
原文来自知乎:https://www.hu.com/question/21820030/answer/39050375
节选如下:
1.早期:Charlotte Perkins Gilman, Geroge Benard Shaw 的Pygmalion, Alfred Lord Tennyson的The lady of Sharlott. 还有Robert Browning 的My Ladt Dutchess等等可以发掘出女性意识的启蒙,其实很推荐的还有Emily Dickson的诗,很多女性主义的元素,但她的诗有些难懂,可以尝试一下~
2.后期最重要的也是我最爱的哈哈就是Virginia Woolf 了,关于女性主义很重要的一部小说 Orlando涉及了雌雄同体这个话题,另外还有她的短篇The new Dress探讨了社会对女性和外貌,着装的话题。 再来有Louisa May Alcott的Behind a Mask 故事有点血腥,但自己认为她是女性主义小说里女性的很重要一次转身。类似还有Charlotte Perkins Gilman 的The Yellow Wallpaper,也就是疯女人(hysteria),关于这个话题还可以比较《简爱》中阁楼上疯女人的角色。
补充,题主在考虑女性主义这个话题时要特别注意不仅是性别话题,还应关注到女性的阶级问题,以及种族问题,比如黑人女性所倡导的女性主义和白人女性口中的女性主义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最后强烈推荐波伏娃的《第二性》,堪称女性主义的经典作品。
答题不易 望采纳
⑤ 女性主义文学经典作家有哪些
卡丽儿•丘吉尔,20世纪60年代西方第二次女性运动中崛起的最成功、最著名的英国社会主义和女权主义剧作家。她属于后现代主义,致力于戏剧创新,戏剧中探讨一些涉及日常生活,重点在于暴力、政治和性压迫的问题,表现受压迫女性的欲望和追求。代表作为《优秀女子们》(1982),主要表现当今商业社会中职业女性面临的挑战,探讨了在一个由男人支配的世界里女人在经济、社会和职业上成功的本质和意义。
奴拉•尼•古诺,英国20世纪用爱尔兰语进行创作的最出色诗人,她的特色在于用民族语言进行写作。爱尔兰诗歌传统从本质上来说是男性至上的,以男权为中心,而尼•古诺突破了传统的男性诗歌话语,意识到传统妇女在家庭中的边缘地位,解构了女性的“爱尔兰母亲”形象。代表作为《爱尔兰大男人》、《姐妹们,我们遭到了诅咒》。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当代英国文坛小说家,以关注英国社会的现实问题著称。她作品的关注点多为知识女性对女性理想身份的探索。代表作为《红王妃》。
多丽丝•莱辛,英国当代著名女作家,2007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评论家们称她“以怀疑的精神、燃烧的激情和预言般的想象力审视了这个分裂的文明,堪称女性经历的史诗作者。”代表作为《一个未婚男人的传奇故事》。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当代美国文坛最有活力的女作家,身兼小说家、诗人、评论家、剧作家、大学教授等多重身份。作品主要关注暴力和女性人物的命运。代表作有《人间乐园》、《他们》、《任你摆布》等。
卡丽儿·丘吉尔,20世纪60年代西方第二次女性运动中崛起的最成功、最著名的英国社会主义和女权主义剧作家。她属于后现代主义,致力于戏剧创新,戏剧中探讨一些涉及日常生活,重点在于暴力、政治和性压迫的问题,表现受压迫女性的欲望和追求。代表作为《优秀女子们》(1982),主要表现当今商业社会中职业女性面临的挑战,探讨了在一个由男人支配的世界里女人在经济、社会和职业上成功的本质和意义。
奴拉·尼·古诺,英国20世纪用爱尔兰语进行创作的最出色诗人,她的特色在于用民族语言进行写作。爱尔兰诗歌传统从本质上来说是男性至上的,以男权为中心,而尼·古诺突破了传统的男性诗歌话语,意识到传统妇女在家庭中的边缘地位,解构了女性的“爱尔兰母亲”形象。代表作为《爱尔兰大男人》、《姐妹们,我们遭到了诅咒》。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当代英国文坛小说家,以关注英国社会的现实问题著称。她作品的关注点多为知识女性对女性理想身份的探索。代表作为《红王妃》。
多丽丝·莱辛,英国当代著名女作家,2007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评论家们称她“以怀疑的精神、燃烧的激情和预言般的想象力审视了这个分裂的文明,堪称女性经历的史诗作者。”代表作为《一个未婚男人的传奇故事》。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当代美国文坛最有活力的女作家,身兼小说家、诗人、评论家、剧作家、大学教授等多重身份。作品主要关注暴力和女性人物的命运。代表作有《人间乐园》、《他们》、《任你摆布》等。
⑥ 试论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思想潮的特征及文学成就
1981年,朱虹在为《美国女作家作品选》的序中率先介绍了美国妇女文学的现状及女性主义思潮。
1983年,她在《美国女作家短篇小说选》的前言对西方妇女文学及美国的女权运动、女性主义思想和妇女研究现状做了比较全面的评述,特别分析了贝蒂佛里丹的《女性的奥秘》和凯特米利特的《性政治》。
1984年,霍夫曼主编的《美国当代文学》出版,其中《妇女文学》一章系统地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了当代美国妇女文学的特点。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译介方面形成了一个高峰,《外国文学》。
在1986年第12期开辟“妇女专号,介绍了德国、美国、日本及印度等国家女作家的代表性作品,并于1988年设置了“妇女文学专栏,以影响较大的女性主义作家为对象,如多利丝·莱辛、爱丽丝·沃克、托尼·莫里森等。由于相关内容主要是围绕着妇女意识、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等主题展开,影响并决定了当时及其后一段时间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倾向和方法。
⑦ 怎样用女性主义 分析小说人物
虽然不知道你确定的是哪一类或哪一个小说人物,不过还是能大致地给点儿意见。
女性主义是一个发展中的理论体系,就文学而言,用女性主义理论进行文学上的分析,分析对象的选择很重要。
1.从选择人物性别方面来说,用女性主义理论分析的女性人物,或者特殊的男性角色(如男同性恋者),更好拿捏,情况也相对简单。因为女权主义的立足点在于女性与性别研究,其中大部分理论涉及对男权中心与父权制度的批判,倡导女性的觉醒与改变。用此理论分析男性人物,很容易落入女权主义与男权中心相冲突的境地,需要较好的辩证思维与驾驭能力。
2.从选择人物范围方面来说,就立足于女性人物的小说类型而言,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a.男性作家中涉及经典女性人物的作品。如《巴黎圣母院》、《红楼梦》、《包法利夫人》等,只要是涉及到形象丰满而不平面化或刻板化的女性人物,都可以选为研究对象;
b.女性作家中涉及经典女性人物的作品。如《蝴蝶梦》、《简爱》,甚至我们儿时看的《安妮日记》、《小妇人》等;
c.女性主义作家的作品,并不是所有女性的作品都是女性主义作品,最耳熟能详的女性主义作品有伍尔夫的《雅各的房间》、《奥兰多》等。
3.在展开论证钱,需要对人物进行细致的分析,确定她属于哪一类型的女性。饱满的人物一般不会只倾向于一面,但在她所有的性格与特质中找到你的兴趣点,她或者受制于父权制的束缚,或者有徘徊于内心的挣扎,或者拥有强烈而激进的女性主体意识;
4.确立好自己所要使用的理论工具,要在女性主义理论这个庞大的理论体系中摘选自己所需的理论来支撑论证。这需要根据所选择的文本与人物具体确定。
暂时也只能想到这些,如果能了解你所选取的人物应该能给出更具体的建议。加油吧。
写论文很闷的时候,看看伍尔夫的《一个人的房间》吧,用散文的调调写出的文学论著。
⑧ 关于女性主义小说,推荐
《简爱》、《阁楼上的女人》、《到灯塔去》,等等,等等。
⑨ 中国体现女性主义的小说,体现女性的平等意识,自我意识增强,
张洁《方舟》《在同一地平线上》《我在哪儿错过了你》
王安忆的“三恋”
铁凝《玫瑰门》
林白《一个人的战争》
陈染《私人生活》等等
中国这方面的小说虽然数目不多。但是还是比较引人注目的。
⑩ 用女性主义分析简爱
简爱》是一部带有自转色彩的长篇小说,它阐释了这样一个主题:人的价值=尊严+爱。
《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和《呼啸山庄》的作者艾米莉是姐妹。虽然两人生活在同一社会,家庭环境中,性格却大不相同,夏洛蒂.勃朗特显得更加的温柔,更加的清纯,更加的喜欢追求一些美好的东西,尽管她家境贫穷,从小失去了母爱,父爱也很少,再加上她身材矮小,容貌不美,但也许就是这样一种灵魂深处的很深的自卑,反映在她的性格上就是一种非常敏感的自尊,以自尊作为她内心深处的自卑的补偿。她描写的简。爱也是一个不美的,矮小的女人,但是她有着极其强烈的自尊心。她坚定不移地去追求一种光明的,圣洁的,美好的生活。
简·爱生存在一个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环境,从小就承受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待遇,姨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毒打......这是对一个孩子的尊严的无情践踏,但也许正是因为这一切,换回了简.爱无限的信心和坚强不屈的精神,一种可战胜的内在人格力量.
在罗切斯特的面前,她从不因为自己是一个地位低贱的家庭教师而感到自卑,反而认为他们是平等的.不应该因为她是仆人,而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也正因为她的正直,高尚,纯洁,心灵没有受到世俗社会的污染,使得罗切斯特为之震撼,并把她看做了一个可以和自己在精神上平等交谈的人,并且慢慢地深深爱上了她。他的真心,让她感动,她接受了他.而当他们结婚的那一天,简.爱知道了罗切斯特已有妻子时,她觉得自己必须要离开,她这样讲,“我要遵从上帝颁发世人认可的法律,我要坚守住我在清醒时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疯狂时所接受的原则”,“我要牢牢守住这个立场”。这是简爱告诉罗切斯特她必须离开的理由,但是从内心讲,更深一层的东西是简爱意识到自己受到了欺骗,她的自尊心受到了戏弄,因为她深爱着罗切斯特,试问哪个女人能够承受得住被自己最信任,最亲密的人所欺骗呢?简爱承受住了,而且还做出了一个非常理性的决定.在这样一种非常强大的爱情力量包围之下,在美好,富裕的生活诱惑之下,她依然要坚持自己作为个人的尊严,这是简爱最具有精神魅力的地方。
小说设计了一个很光明的结尾--虽然罗切斯特的庄园毁了,他自己也成了一个残废,但我们看到,正是这样一个条件,使简爱不再在尊严与爱之间矛盾,而同时获得满足--她在和罗切斯特结婚的时候是有尊严的,同时也是有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