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微小说 » 短篇小说的读后感

短篇小说的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2-06-13 00:25:06

A. 著名短篇小说读后感或赏析

《在乡下》读后感 读了莫泊桑的《在乡下》,感触颇深。故事非常简单,一位贵族妇女十几年前在乡下领养了一个孩子。而本该被领养的是与这个孩子年龄相仿的邻居家的孩子。十几年后当这个孩子衣着光鲜地返回家中见自己的生父母时,邻家的那位儿子十分羡慕,责备自己的母亲在当年没有将自己送出去,而在夜里出走。小说通过偶然因素带给人物的命运带来的变化,引发了对人性的拷问。 那位儿子只是见了被领养的伙伴衣着光鲜地回来探亲,出于羡慕和妒忌,就忘了父母几十年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反过来责备父母是糊涂虫和土包子,影响了自己的前程,并且赌气离家出走。几十年含辛茹苦的养育在这里抵不过华丽的服饰。亲情抵不过金钱。难怪老妇人哭着说自己累死累活地养了儿子这么久,却落得个如此下场。确实,当年父母舍不得将儿子送走是因为对孩子的感情太深而如今儿子却反过来责备母亲没有送走自己,这难道不是一个巨大的讽刺吗?作者通过这样的情节反差,批判了当时人们的价值观并且狠狠拷问了人们的良知。 纵观现在,这种事情在现实中也屡见不鲜。为了一点的利益,与亲生父母对簿公堂、甚至虐待父母的事情屡见报端。这些人应该好好地反省,唤醒自己的良知。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是养育之恩呢?金钱、荣誉这一切的一切都乃身外之物。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无法用世俗之物品来衡量的。文章鞭挞了那些视金钱与荣誉胜过亲情的人。而对于这种人,文章在最后也给出了答案。“他消失在黑夜里。”这句话就暗示了这种人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B. 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 月光 读后感

小说家莫泊桑,是一位了不起的月光诗人——在我心里,他一直活在月光下的世界上。在香榭丽舍大街,在枫丹白露森林,在普罗旺斯古老磨房边,在塔曼底故乡的小路,在地中海黛色的波涛上。

《月色》是莫泊桑的早期作品,并不引人注意。给我的感觉,那是用散文笔法写的一篇抒情性小说。这个短篇的主人公

理尼央长老,是一个虔诚的教士。他仇恨所有的女人,他认为那是亵渎宗教的祸水。但对他天真美丽的外甥女的态度却是一个例外。他喜欢她,希望她成为从事慈善事业的贞女。然而,一天他突然得知外甥女有了情人,他暴怒了,坐立不安了。晚上10点,他走出去,想看个究竟。月光如水,弥漫田野,先是让他惊呆了,震动了,“这铺天盖地的诗境,让他一点也弄不明白了。”当外甥女和情人出现在远处月光下,他先是心跳、彷徨,继之退却了。心想,既然上帝用如此良夜去保护爱情,难道我们就不容许爱情吗?他在惭愧中逃回了屋里。

这是月光的赞美诗,更是生命、青春和爱情的赞美诗。莫泊桑确是痴迷月光的。读他的长篇小说《一生》,大概谁也不会忘记开头约娜从修道院出来,住在“白杨山庄”那个月夜吧?这个满怀热情、耽于幻想的少女,陶醉在山庄银色月光里,梦想着爱情,在窗前伫立,直到天际发白、小鸟啁啾!莫泊桑以诗意的笔触,让少女的心融入了月色,达到“天人合一”的地步。

这还是在小说里。在散文中,莫泊桑就不必借用他笔下的人物,而是直接倾诉他对月光诗意的感受了。《水上》,是莫泊桑在地中海的航行日记,也是我见到的惟一一部莫泊桑的散文作品。他在4月8日阿盖的日记中,竟以13页的篇幅,描写、歌咏月光,引述包括雨果和缪赛等7位法国诗人关于月亮的诗作。他说,他看见一对恋人,搀臂眺望月光下阿盖内湾的大海,听海浪轻吻沙滩,瞧月光吻着海波,感到自己心里也渴望着爱情,几乎苦恼得要高声大叫。他说:“我只好怪月光扰乱了我的心;我一直相信月亮对人的头脑能起一种神秘的作用;一个在阳光下规规矩矩恋爱的人,在月光下却会爱得神魂颠倒。”莫泊桑感叹,他在月光下,让月光一照,一定是受了伤了!“她有什么迷人的魅力,能使我们心神恍惚,飘忽不定,若有所失呢?”

我看,莫氏提出的问题是个千古之谜。就那么一个冰冷死寂的圆球,却具有那般魔力。人们明知是上当受骗,也甘愿为之匍匐倾倒,至死不悟。那么多条分缕析,全都苍白无力!这是全世界文学艺术家永远也道不尽的话题。

莫氏的月光和什么最相像?我的感觉,那是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如水月光在莫泊桑的字里行间汨汨流淌,夜风下,泛起微微的波浪。

阅读是一种快乐。我为自己从莫氏的散文和小说里读出诗意的月光而快乐;更为自己从莫氏作品读出了他对月光的独特感受而快乐。所以,我给小说家莫泊桑戴上了“月光诗人”的桂冠。我相信,莫泊桑,这位我从少年时代就钟情的缪斯,永远活在月光下的世界里。(

C. 契诃夫短篇小说读后感

契诃夫短篇小说集:作者:(俄)契诃夫。类型:讽刺/现实。本文作者:愿咸与恒。
因为是小说集,所以就不描述梗概了,重点描述这些小说共有的主题吧。
其中最有名的两篇小说当然是《变色龙》和《套中人》了,《变龙色》是初中课文,《套中人》是高中课文(课文和我看的译本一样,额),这两篇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也重点表达了这些小说的主题。
十九世纪的俄国社会,社会等级制度鲜明,劳动大众的生活……不提也罢了,封建势力残酷的镇压一切。而这个“套子”,绝非一把雨伞,一件雨衣那么简单,它无处不在。事实上,在完整的《套中人》结尾,叙述者就已经说了,我们所有人的生活,不过都是另外一种套子,而这种套子,何时才能挣脱呢?自由的空气仿佛触手可及,却又遥不可及。
即便到了现在,自由是什么,又有多少人能够说得清楚,我们每一个人还是不知不觉的生活在套子中,生活在安全的桎梏中,向往自由,却又难以摆脱安逸,契诃夫在这里提出了一个哲学上很深刻的命题:幸福是什么?我在这里也不多说了,大家自己去思考吧。
俄国社会等级制度非常森严,官大一级压死人。所以有几篇小说就是讽刺那些谄媚的下级官员的,有的官员让自己的妻子去陪上级官员,以换取飞黄腾达的机会。虽然是用的幽默的笔法和语言,但是读来还是让人觉得心里很酸楚,趋炎附势的背后,想必也有无奈吧?
还有普通的劳苦大众,大门也渴望过上幸福的生活,他们的苦难无人问津,或者说,因为他们的苦难,才有某些人的幸福(剥削制度)。这种揭露常常是让人触目惊心的。
但是契诃夫也留给了我们一种希望,那就是一个新的社会,新的制度,新的生活,总有一天要到来的!

D. 一些短篇小说读后感

欧·亨利短篇小说读后感 欧·亨利,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看序言,他什么都做过。当过药房学徒、牧牛人、会计员、土地局办事员、新闻记者、银行出纳员,还被捕入狱。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有这样丰富经历的人才写这样的故事。 第一次知道他是《麦琪的礼物》。两个人为了对方,而默默的割舍自己最珍贵的东西,去买礼物。而最后,故事很戏剧化,像刚好错过的巴士,两个人的做法象重叠的历史。但是,很遗憾,却不十分的失落,结尾好像给我们留下了个好未来。读起来,《爱的奉献》有相同的感受。不知道为什么他塑造的男女主人公,都喜欢默默从事,造成对称的后果,就像紫禁城的建筑。也许,真是“当你爱的时候,就觉得没有什么奉献是难以承受的。”警察与小偷的故事,在我小学的时候,就在我们学校的各种晚会上看过很多遍了。它就来源于《警察和赞美诗》。文字果然比戏剧丰富很多。也许欧·亨利的监禁生活,让他在别人那里听到了不少稀奇古怪的故事,成为他的题材。这个故事应该就不是谁都能想到的。当一个想尽办法想进监狱过冬却没成功的年轻人,在教堂外,突然被感化,年轻的他憧憬着有所作为,可以感受他的心中有如一股暖流涌上,驱走了空虚,逃避与黑暗时,却被一只手搭住肩膀,是警察。他被判在监狱三个月。很典型的欧·亨利式结尾。当一个灵魂想要升华着飞向圣洁的天堂时,却有一只地狱伸来的肮脏的爪子将他牢牢拽住。这个故事我小学的时候看的表演,很好笑。作者的其他作品也具有幽默的风格。因此有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网络全书”。而或许是故事读烂了,没有新鲜感了。这一片我草草看过之后,觉得真的是没什么好笑的,也许是童心不再。知道他是对当时社会不甚满意,选择了代表正义的警察来扮演这个丑角,我却也没什么愤世嫉俗的话好说。其实,这一篇,当然也还有其他,有一些比较有趣的地方。杰克·弗罗斯特这个名字,原名是Jack Frost,是对“寒霜”的拟人称呼,虽然由于英文不是母语,感受还不是那么清楚。还有就是他似乎有用人名来表示某些事物的嗜好。“既能摆脱玻瑞阿斯和巡警的干扰,又……”,玻瑞阿斯是希腊神话中的北风神,有些转弯抹角,不过倒是增加了我思考的成分。又比如,凡是有利必有弊,他的原文表示为“有了恺撒,就有他的布鲁特斯”,布鲁特斯是恺撒好友,恺撒却为其所杀。《汽车等待的时候》这一篇也很有意思。他的小说果然很对称,有那个自命富家千金的姑娘,就也有自称饭店出纳员的帕肯斯塔格先生陪她演玩这出一开始就已经被看穿的戏。他们好像互换身份,说话间道出的是对方正在做的事。就是没有人说的是真话。那位小姐,读着天方夜谭,做着天方夜谭的梦,满足了她的虚荣心。装得跟真的一样,就像我现在假正经的写着这读后感一样。而帕肯斯塔格先生也许就像小姐说的那样,从一成不变的应酬中逃脱出来,希望和普通人说说话,却刚好拥有了这样一次有趣的谈话,像在看一个人津津有味的唱独角戏。也算是各取所需吧,没有人捅破小姐的面纱,不过它最后还是被取下来了。好像他们各自活在自己的圈子里,等级无法跨越,也没有真诚的交流。不同背景的人心境不同,兴趣不同,要有共同的话题恐怕不容易。这样的沟通方式倒是很特别。另外,《两位感恩节的绅士》,是让我觉得最讽刺的,似乎是为了形成一种高尚的习惯而打肿脸充胖子。《财神与爱神》,却让我还没搞懂究竟是爱神还是财神主宰……书读百遍,其意自现。但现在,这一个个故事在我眼前仍旧扑朔迷离。却还是可以感受到,小说虽然新颖,却不是那么的热烈,有点像黑色幽默。欧·亨利短篇小说是以描述美国尤其是纽约正常人的生活为主,却出人意料而富于生活情趣,语言诙谐,有滋有味。

E. 任何短篇小说的读后感

鲁迅孔乙己读后感
读鲁迅点的孔乙己,一遍又一遍,我只感到苦涩又怅然。在旧时代的中国,一个无法走上仕途的旧知识分子的命运注定是悲哀的。他们满脑子的之乎者也,肩不能抗,手不能提,除了读书,什么也做不了,他们似乎只能走上听天由命,自生自灭的道路。我深深地为他们感到悲哀,他们本没有错,却被封建制度给荼毒了一生。孔乙己这个喜欢穿长衫的读书人,他在乎自己的尊严,也在维护者自己的尊严,虽然只是一件破旧的长衫。然而,最后连尊严也被生生夺去了。到最后我只感到深深的同情与哀悯。孔乙己本也是那样善良的读书人啊,却最终生死人不知了。
现如今的我们,社会的环境毕竟是不同了,也勉强称得上是知识分子,只是有些人却自己把自己的尊严给丢掉了,而在新社会里不仅丢了尊严,更丢了灵魂的人,又有多少呢?

F. 伟大的短篇小说们读后感是怎样的呢

这是一本由37个短篇小说组成的集子,一些名篇是重读,重读里新生一些特别的感触。而初读的一些佳作,发现亮点时,会尽量保持谨慎的兴奋。然,也有几篇平庸之作让人难以忍受,比如那篇冗长得像裹脚布的《黄色墙纸》,耐着性子看了十来页,弃之而后快。
让我们认识了生命的可贵

G. 短篇小说读后感

你应该去听听轻音乐或者旅游,出去转转。享受一下自然,如果你阳光一些还会好一些。人应该看到明天,应开看到希望,努力就有机会,不管你现在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或过不去的事都要勇敢面对

H. 读短篇小说读后感200字 急 !! 、

热爱生命:作者(美):杰克·伦敦。类型:探险/现实。本文作者:愿咸与恒。
因为是短篇小说集,所以就不一一列举了。向大家介绍一下大概吧。
当然还是要重点谈谈热爱生命,这是一篇中篇小说。我们中学都学过的。讲的是一个去淘金的人迷路后与大自然搏斗的故事,让人不禁感慨人类生命力的顽强,赞叹生命的伟大,并且提醒人们,无论发生什么事,一定要热爱生命。
我相信热爱生命一定有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只是,与险恶的自然搏斗都成功了,为何作者自己最后却要选择自尽这样一条不归路呢。
其它的一些短篇也非常有情节,讲的大都是一些底层人物艰难生活的故事,大多出自作者的亲身经历,因此并没有矫揉做作之感。同时也让人体会到人们是伟大的,尽管这种努力是出于一种对生活的被迫。即便是现在,不时还有很多这样的人吗,人并不是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的。所以,不管拥有什么,一定要珍惜!

I. 莫泊桑短篇小说集 读后感

《莫泊桑短篇小说集》使我受益匪浅。从表面上看来是一种描写过去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战争的描述,但其内涵却是一种对过去社会的讽刺与批判。它反映了那时的社会不公平,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腐败的社会中的最深处“黑暗”。在作者的笔下,各种任务都写得是那么得生动详细,连那些雪景、舞会场面、人们的来历,讲解得都是那样的详细,使我们可以真正地看到富人与穷人只见的区别与对人的态度,还有对社会的看待与真实的生活写照。它就像一部电影,一点一点地为我们讲述着故事。每一句话在我看来都是那样的富有情趣,那样的生动,句子使用得是那样的老练,简直毫无半句废话,使我看到了自己作文中所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之处。
另外,读后让我对生活在最底层的小市民产生了深深的同情,虽然他们被生活所迫,但都有一个善良、朴实的心。当今的社会,也有生活在贫困中的人们,这就需要全社会的关注,需要我们每个人伸出援助之手。

J. 莫泊桑短篇小说 读后感

2)《莫泊桑短篇小说选》读后感
莫泊桑所写的小说反映了当时社会人性的冷漠、刻薄,社会思想的不成熟、不公平,对底层劳动人民的蔑视剖析,反映了当时人虚荣骄傲的人性弱点,从中让我们得到了这些启示。
在读《西蒙的爸爸》时,我深刻的感到当时人封建思想的浓重,西蒙虽是个小孩可却承受了外界对他“强大”的压力——说他没有爸爸,小小的身躯哪经受的住那样唾沫星子的狂轰乱炸,他的心渐渐扭曲让他有了跳河的想,也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名身材高的工人菲利普来到了他的身边,给他了力量并答应做他的爸爸,这让西蒙的脸上又重回了往常微笑。这篇文章让我深刻了解当时西蒙母亲与西蒙两人在当时的镇上受尽别人的冷嘲热讽,受尽别人白眼那种痛苦而又挣扎的心情,西蒙在学校又受尽同学嘲笑,被同学殴打,只因为他没有爸爸。就算一个父亲去世的孩子在西蒙面前也得意洋洋的说;”我的爸爸在墓地里”。这一句句的生硬的话语把西蒙的心深深刺痛了,可世上也有善良的人——菲利普,他让这个小家庭摆脱厄运的缠绕,让他们的脸上重回快乐。
当今的社会我想与莫泊桑笔下的社会也差不多吧!也有欺凌弱小、专横跋扈之人,也有富有爱心体谅他人的人。在去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后,民众自发的捐款捐物活动接连不断,这一次重大地震把我们中国人的心紧紧的连在了一起,让我们看到患难见真情,团结让我成为可以抵御一切困难的万里长城。
真善美是世界上永恒不变的美德,莫泊桑所写的每一篇都没离开过它,他希望世界上的人都有美好的品德。
在我们所学过的《项链》中,描绘的是一个爱慕虚荣的女人——玛蒂尔德。女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她有了华丽的衣服后又想要珠宝首饰来引人注目。当时也就是这样的社会,社会中的女人只要凭相貌就能找个好人家一生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她们的资本就是长相,可玛蒂尔德是个例外。莫泊桑花了很大的篇幅写玛蒂尔德为了能在宴会上吸引众人的眼球,在宴会之前精心的打扮,她对赞扬的渴望,对进入上流社会的向往,都是为了与后文玛蒂尔德丢了项链之后一改以往性格,变得勤劳、善良、节俭、朴素形成强烈的对比,并提出个人观点赞扬玛蒂尔德敢于承担、坚毅的品格,对她以前总有不切实际的想法表示否定。从玛蒂尔德这个小人物映射出当时社会风气的堕落,人们只是寻求物质上的满足而在精神上去是低下的。
读了莫泊桑的文章让我更认真的审视自己和这个社会,去掉人性的贪念,虽然这很难,但去掉一点去掉一点,这个社会会变得更加和谐。
3)《莫泊桑短篇小说选》读后感
趣,想好好读这篇文章,由于种种原因,我一直没有读成,竟也淡忘了。后来初中又教了《我的叔叔于勒》,渐渐想起了莫泊桑。终于在前几天,我从学校图书馆借到了《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花了几天的时间,我通读了这本书,感触很大。
这本书开头的一篇就是《羊脂球》,这让我兴奋不已,终于可以读他的成名作了。等我读完这本书,发现它中大多数文章是以英法战争做背景的,所有的文章都讲述了一种社会现象。我把《羊脂球》读了一遍又一遍主人公无疑是以另一种方式表现了她对侵略者的仇恨和蔑视,羊脂球曾因于普鲁士人同在一所旅馆为由,拒绝过高尼岱。可想而知,她根本不可能答应侵略者的无耻要求,然而她最终还是为了他亲爱的“同胞”屈服。而那些道貌岸然的上流社会的旅伴,在利用她通过了普鲁士人关卡之后,彻底的抛弃了她,甚至还嘲笑她的牺牲行为。我愤怒了,想到在开头,女主人公曾经无私地把自己的食物给大家吃,在结尾却被大家嘲笑,一点吃的都没有,只能看着他人吃,我觉得女主人公真的非常可怜。女主人公是一个被出卖了的英雄,一个有着贞德姑娘那样的坚强意志和爱国热忱的高大形象,那些与她同车有钱或有权的“同胞”真像当年他们的祖先出卖贞德一样抛弃了她,这是一个民族的悲剧。表现了莫泊桑的爱国主义。
莫泊桑的小说是对上流社会的鄙视和厌恶,对于小资产阶级,也同样提出批判,比如《项链》中的罗瓦赛尔夫妇被一次部长举办的晚会葬送了十年的青春,若不是虚荣心作祟,玛蒂尔徳不会向朋友借项链,也不会在丢失项链后买一条完全相同的陪给朋友而落入高利贷的陷阱,就此开始了艰辛的生活。最令人心酸的是玛蒂尔徳在还清欠款之后偶遇借给项链的朋友时那种轻松,自豪的心情,在她看来,为了支撑门面而付出的牺牲终于得到了体现。《骑马》主人公为全家组织的唯一一次郊外活动,因其出风头的可望而尴尬收场——他撞到了一个老妇人,后者声称从此丧失了劳动能力。他被迫担当起了赡养老妇人终生的责任,对于生活本不宽裕的家庭,这天异于雪上加霜,另外还有其他的,这些都是莫泊桑对社会的不满,也可以突出他是多么关心国家,以笔来当武器,来诉说社会的不足。另外,在普法战争爆发,莫泊桑受爱国主义感染,手持猎枪深入密林展开游击活动。也可看出他的爱国。
我们也要学习莫泊桑爱国,指出国家缺点,关心国家,为国争光。以国家的大任为己任。

4)《莫泊桑短篇小说选》读后感
语文阅读篇目本月是《莫泊桑短篇小说》,结果令我郁闷至极,原因是想都没想就读的契诃夫的作品,然后非常认真地用两个小时完成了一片气势恢宏的,构思巧妙的读后感,结果意识到错误的时候为时已晚啊啊啊!!!及时赶制一片,结果还被置顶精华,非常神奇,发上共享下~
这篇小说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格里勃兰先生为全家组织郊游。他们家贫困,夫妻两人均是没落贵族,有两个孩子,生活十分困苦。格里勃兰先生获得了一笔额外报酬,于是组织了一场郊游。因为他想显摆自己,出风头,结果骑马撞到了一位老妇人。老妇人原本是家政服务人员,结果声称因此丧失劳动能力。于是格里勃兰先生被迫担当起赡养老妇人的终身责任。这对于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简直是雪上加霜……
读完此文,思维过程基本是这样的:这老女人真没人品——>她也是被逼无奈啊——>唉,还是应该低调。
的确,这个老妇人很没有人品。本身已经康复了,但是依然装病,骗取格里勃兰先生的赡养费。其中有一段描写读完令我感到非常恶心……文中说:
“从早到完她不停嘴的吃,慢慢的胖了起来。她很快活的和病人谈天说地,好像已经习惯于这种不走不动的生活,就仿佛经过了五十年的上下楼梯,拍打褥垫,上楼送煤炭,这儿扫扫那儿刷刷的生活,这是她分所应得的休息。”?
作者将老妇人的形象描写得仿佛吸血鬼一般,或者说一头猪一样,整天除了吃,除了享受,其他别无所求,让我想想就觉得恶心……而且作者还写道:
“她听凭他们检查,听凭他们摸、按,一面睁着刁钻得眼睛偷偷看他们。”
可见老妇人的狡猾,为了能继续骗取赡养费,不惜一切手段,用尽计策,小市民那种狭隘、自私的性格被展现无疑。
所以,为人处事,人品第一。虽然装病别人也不能把你怎么着,欺骗别人或许不会被发现,但是在不劳而获的同时,自己的人品、尊严、人格也随之消失殆尽……以人格换利益,不顾别人的感受,只图自己享受,万不可取!
但是,反过来想,这也是社会逼迫的啊,老妇人说不定也和很多人一样,奋斗了一生,用尽了自己所有的精力在社会上打拼,结果不还只是那微薄的收入和困苦的生活?生活没有任何希望可言,她早已麻木,早已无奈,当然对于这个可以让自己生活发生巨变的机会,她必然会抓住。自然不会管和她命运一样的格里勃兰先生的处境。社会环境造就人,这一点也不错

热点内容
刀剑神域小说轻之国度 发布:2025-08-28 03:59:01 浏览:942
重生成军人的小说 发布:2025-08-28 03:57:29 浏览:585
经典家庭乱小说大全 发布:2025-08-28 03:53:12 浏览:892
重生小清新的小说 发布:2025-08-28 03:32:52 浏览:859
小说爱你已如云烟散免费阅读 发布:2025-08-28 03:05:04 浏览:49
炒股犯小说结局 发布:2025-08-28 03:04:26 浏览:207
文章原创可以创作短篇小说吗 发布:2025-08-28 03:00:03 浏览:847
都市战斗爽文类小说 发布:2025-08-28 02:57:06 浏览:32
赘婿小说女主角结局 发布:2025-08-28 02:55:07 浏览:570
重生召唤秦时明月人物的小说 发布:2025-08-28 02:55:06 浏览: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