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亨利短篇小说赏析
1. 欧亨利的重新做人的赏析
《重新做人》是欧亨利的短篇作品之一,典型的欧亨利结尾式的小说,最经典就在于其结尾。其讲述的是一个有着东部最好盗窃工具,作案又干净利落不留痕迹的小偷在作案几起后,隐姓埋名辗转来到另一个地方继续自己的宏大基业。但令他没想到的是,他在那个城市遇到了一个漂亮的姑娘,他爱上了她,他决心为她改变,他决心重新做人。
可世事难料,就在他决心把工具送给别人的那一天,她的侄女意外被锁进了保险箱,当所有人惊恐绝望的时候,他毅然在她面前打开了自己尘封一年多的手提箱,拿出工具,快速敏捷的打开了保险箱,救出了小女孩。而此刻守在门口的警察看到了这一切,有意的放过了他。
(1)欧亨利短篇小说赏析扩展阅读
欧·亨利的人生似乎有些坎坷,坐过牢,没落过,也辉煌过。死于肝硬化,年仅48岁。著有14个短篇集,共有280篇。
他的小说语言精练,留有想象的余地,耐人寻味。他善于把平常的生活加以概括综合,然后以不平常的形式表现出来;能抓住生活中的偶然因素,给予故事一个意外的结尾。
这种“欧·亨利式的结尾”不但在美国文学中享有盛名,在世界文学中也很有特色。他的小说常常引着读者顺着逻辑的线路思索,以为已经可以预测故事的结局,但情节往往忽然一转,使故事达到一个完全没有想到,但又完全合情合理的结局。
2. 求欧亨利短篇小说2篇赏析 每篇300字就好 谢谢啦~~
1《麦琪的礼物》赏析
美国著名作家欧•亨利在《麦琪的礼物》这篇小说中,用他笔调幽默又带有淡淡哀伤的艺术语言讲述了一个“没有曲折、不足为奇的故事”。以圣诞前夜馈赠礼物如此平常的题材创构的小说,在西方文坛并非罕见,其中也不乏精心之作,而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独自绝响,成为这类题材的杰作,确实是令人深思的。
从内容上看。全篇以馈赠圣诞礼物为中心线,写了美国一对贫穷而恩爱的夫妇。这个家庭的主妇为了节省每个铜子儿,不得不“每次一个、两个向杂货铺、菜贩和肉店老板那儿死乞白赖地硬扣下来。
欧•亨利的短篇常以他独具风格的感伤笔调和诙谐轻快的笔锋,去刻画人物和铺展情节,使笔下的形象富有立体感,并给人以不尽的余韵。《麦琪的礼物》正是这个艺术特色的代表作。裁剪精到的构思,对话般亲切的语言,微带忧郁的情调,使这个短篇在缕缕情感的光束中显露出丰厚的内涵,激发读者对爱情、金钱的价值的思考。作家细致地写德拉无钱为丈夫买礼物的焦灼心情,写德拉的美发,甚至写德拉上街卖发和买表链的全过程,却惜墨如金地避开了吉姆卖金表买发梳的经过。作家可以细致地描写吉姆回家后德拉担心失去美发会伤害吉姆的爱所作的一连串解释,却在吉姆讲完卖金表事之后戛然然止住全文。时而细致入微,时而寥寥数笔,读者仍能从那些不着文字之处领悟作家的弦外之音。这种寄实于虚,并兼用暗示和略写的手法,是《麦琪的礼物》所独具的。
2 《爱的牺牲》赏析
《爱的牺牲》是典型的欧.亨利式的小说,讲述了一对追逐艺术的年青艺术家夫妇,离乡背井到纽约去深造,却因家境贫困难以伸展抱复。于是妻子为了生计宁愿牺牲自己,中断学琴去教音乐,“我一面教授,一面也能学一些”,而且仍然和音乐在一起。同时展现了19世纪美国草根阶层生活的无奈与艰辛。
作者运用漫画般的笔触,勾勒出数位特色鲜明的人物形象,令人印象深刻。读完这篇小说,我认为乔□拉雷毕失去了两样值得自豪的东西,换来的却是不再对对方有用的装饰品,他们美好的愿望就这样落空了,命运对于这对恩爱夫妻是这样苛刻。这一结局是我们始料不及的。因为作者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始终把最紧要的东西包藏着,引而不发,到结束时,才和盘托出,不仅出奇制胜,令人拍案,还使前面的情节翻出新颖的意义,给人留下持久而深刻的回味。严酷的生活使他们都放弃了艺术,但他们相互的爱却感人至深。欧.亨利以轻松、幽默的语言和沉甸甸的故事,揭示了“爱”的伟大力量。
3. 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揭露了什么
从艺术手法上看,欧·亨利善于捕捉生活中令人啼笑皆非而富于哲理的戏剧性场景,用漫画般的笔触勾勒出人物的特点。作品情节的发展较快,在结尾时突然出现一个意料不到的结局,使读者惊愕之余,不能不承认故事合情合理,进而赞叹作者构思的巧妙。他的文字生动活泼,善于利用双关语、讹音、谐音和旧典新意,妙趣横生。他还以准确的细节描写,制造与再现气氛。特别是大都会夜生活的气氛。
“欧·亨利式结尾”,通常指短篇小说大师们常常在文章情节结尾时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给人以出乎意料的感觉,又不得不承认他的合情合理。一般可以更好的刻画人物形象,丰富故事的内容。这种结尾艺术,在欧·亨利的作品中有充分的体现。故被称为“欧·亨利式结尾”。
4. 欧亨利短篇小说好词好段的赏析
《重见良知》
欧亨利
1.
"是在说我吗?"吉米一脸无辜,却斩钉截铁地说,"典狱长大人,哎,我生平根本没遇到斯普林菲尔菲尔德!"
赏析:“无辜”一词,形象地刻画了人物的狡黠。
2.
还把一枚两分五毛的银币扔进门口行乞的盲人的帽子里,然后登上火车。
赏析:细节描写,刻画了人物品质的两面性,同时对后文故事发展做了微妙的铺垫。
3.
此后又过了两个周,洛根斯波特的一个保险柜也像瓜子一样被嗑开了—那只特制防盗保险柜经过改进,并且受专利保护。
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盗贼手艺的高明,同时也讽刺了获过专利的保险柜的制造技艺之差。
4.
吉米·瓦沧汀在这里被突然燃起的爱情之火烧成了灰烬,涅槃后的他,以拉尔夫·迪·斯潘塞的身份留在了埃尔摩,并且一帆风顺。
赏析:夸张的修辞,表明了吉米重新做人的决心。
5. 请赏析一下欧亨利的《心与手》
欧·亨利是其笔名,
原名为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
美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
曾被评论界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他的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结局常常出人意外。主要作品:《咖啡馆里的世界公民》《婚姻手册》《心与手》《布莱克·比尔藏身记》等。
欧亨利的《心与手》
故事结束,却让人回味无穷。
除了类似于侦探小说一样结论否定之前大脑中形成的假设的那种刺激外,
我们还应该体验到作者展示的一些生活中的“绅士”风度,
比如善意、理解和对人的温情。警长编造谎言是为了让罪犯有些“面子”,
不要给他造成心灵的重负,虽然他犯了罪,但他应该有作为人的基本的尊严。
这种为别人着想,并非刻意为之,也不因人而异,而是一种人性深处的美好,
这种美好似乎我们正在失去,或者说它也许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
而我们没有一双能寻找到它的眼睛。
整篇文章作者看似没有感情上的任何介入,
没有任何抒情的成分,但当我们回过头来再看题目的时候,一切都豁然开朗了。
那个看似是罪犯的家伙才是真正的警官,他洞察人类的弱点,
并且勇于站出来为人类的弱点遮丑……
甚至是在不惜一切地为一名该死的罪犯掩饰……
你可以读出那深深地埋在作者心底里的那句最著名的潜台词(赔爷语):
都是人,谁还能没点儿过错呢?呵呵,又一个仁慈的开拉达先生....
当然,最经典的还是他特有的欧.亨利式的结尾。
本篇惟一的疏忽是,要是那名警官是个左撇子的话,
把犯人铐在自己的右手上就是件很正常的事情了。
6. 欧亨利短篇小说《带家具出租的房间》中的环境描写赏析。
大量杂乱的装饰和零碎物品诉说着这个房间来来去去的各式房客的故事,与开头想照应,也说明了这么多房客里,就有那一两个鬼魂的故事。
肮脏的垫子应该是很久以前的房客留下的,而那一张杂色地毯则可能是最近的房客留下的,房客们可能会一点一点带来他们认为能改善这个房子的东西,让它有家的感觉,但他们没有能力做到,原因在于他们是这个社会底层的人,没有足够的钱来装饰这个屋子,也不知道明天会以哪里为家。灰白纸裱过的墙依然是极为朴素的,而上面的贴画正如学生寝室墙壁上的各色海报,也是一种廉价的装饰。典雅的壁炉上扯着布帘,一方面可能说明这里的房客用不上壁炉,壁炉的使用更像是一种生活中的奢侈品,在欧亨利所处的那个嘈杂、匆忙、冷漠的工业化时代,煤气才是更适合这群房客生活必须品,方便,廉价,毫无生活的美感;另一方面,这块不搭调的布帘也说明这里的房客没有艺术的品位来装饰这个房间,艺术品位是有钱有闲阶层的奢侈品。炉额上的残留品,也依然逃不出廉价的标签,并且是属于这个底层房客们带有他们独特的阶层标志性的物品。廉价的花瓶是女房客,可能是文中提到的没有钱的小演员(女屌丝),对于艺术的可怜的追求。女演员的画片和残破的扑克则反映出了男性房客部分生活(撸和赌么- -!)和精神状态。他们应对疾病的方法就是自己买回来药,当病好了,药药药也没用了。一旦这些房客的生活有了改善,这些廉价品就随着他们的并不光鲜的过去,留住这间客房里。
整体的描述都为渲染出一种压抑、肮脏、杂乱、难以看到希望的环境。通过这样的环境也能了解到这个房间的租客们的生存状况——廉价而无奈。欧亨利很多的小说都描述了工业化环境下小人物的生活。
7. 欧亨利的小说选品析
《麦琪的礼物》赏析
麦琪,是圣子耶稣诞生时前来送礼的三位智慧的贤人。他们首创了圣诞节馈赠礼物的风俗。在西方人看来,圣诞礼物是最可珍贵的,因而也希望自己获得的礼物是最有价值的“麦琪的礼物”。
美国著名作家欧•亨利在《麦琪的礼物》这篇小说中,用他笔调幽默又带有淡淡哀伤的艺术语言讲述了一个“没有曲折、不足为奇的故事”。以圣诞前夜馈赠礼物如此平常的题材创构的小说,在西方文坛并非罕见,其中也不乏精心之作,而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独自绝响,成为这类题材的杰作,确实是令人深思的。
首先,从内容上看。全篇以馈赠圣诞礼物为中心线,写了美国一对贫穷而恩爱的夫妇。这个家庭的主妇为了节省每个铜子儿,不得不“每次一个、两个向杂货铺、菜贩和肉店老板那儿死乞白赖地硬扣下来”。尽管如此,到圣诞前夕全家只剩下一块八毛七分钱。作家不用多费笔墨去写这个家庭的拮据困窘,只是简单地用“一块八毛七分钱”引出全篇。唯其如是,深爱丈夫的主妇德拉把这钱数了三遍,并因为无法为丈夫购得一件称心的“麦琪的礼物”而伤心地哭泣。欧•亨利最擅长用貌似平淡的话语作素描,去营构一种气氛,让读者沉湎其中,领味和思考人物的命运。“一块八毛七分钱”为这个“没有曲折、不足为奇的故事”营构的忧郁凄凉的气氛始终贯穿全文,即使写到夫妇看到礼物时的瞬时惊喜和欢乐时也明显地带有这种气氛袒露的伤痛。“人生是由啜泣、抽噎和微笑组成的,而抽噎占了其中绝大部分”。这句话似乎折射出欧•亨利对当时美国现实的深沉思考。作家写出了一对贫穷夫妇的痛苦,也在对人物思想性格和故事情节的描写中,把读者的趣味引向高尚的境界,给人以启迪,让人从中获得美的陶冶。这是《麦琪的礼物》这篇小说真正价值之所在。
德拉为了给丈夫心爱的金表配上一副精巧的表链,忍痛卖掉自己一头美丽的头发。那“美丽的头发披散在身上,像一股褐色的小瀑布,奔泻闪亮”,丈夫吉姆非常喜爱妻子这头美丽的褐发。他深知爱妻为了装扮头发对百老汇路上一家商店橱窗里陈列的玳瑁发梳渴望已久。为了在圣诞前夕给爱妻赠送玳瑁发梳作为有价值的“麦琪的礼物”,吉姆也忍痛卖掉了三代祖传的金表。德拉的美发和吉姆的金表,是这个贫穷家庭中唯一引为自豪的珍贵财产。为了对爱人表示深挚的爱,他们在圣诞之夜失去了这两件最珍贵的财产,换来了已无金表与之匹配的表链和已无美发借之装扮的发梳。瞬间的欢乐付出了昂贵的代价,而随之而来的无疑是深深的痛苦。欧•亨利经过对现实生活的深沉思考之后,精心筛选了这个故事的主要情节,使这类易入俗套的题材焕发出奇异动人的光彩。金表和美发,对这个每星期只收入20块钱的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可复得的巨大财富。这个遗憾带来的苦涩感,使每个善良的读者心扉颤栗。这个凝聚着社会现实生活无法解决的真实矛盾(爱情和财富)因作家深沉的文笔而倍增真实,更能引起读者的怜悯和同情,并将他们引入更深刻的思考中去。欧•亨利的短篇小说一向不以奇诡情节取胜,揭示复杂的社会生活往往不过摄取其中一个镜头,但那种刻意追求的以情动人的独特艺术效果,却能透过“没有曲折、不足为奇的故事”冲击读者的心扉。德拉和吉姆为了一时的感情冲动,“极不聪明地为了对方牺牲了他们一家最宝贵的东西”,作家把他们称作“两个住在一间公寓里的笨孩子”。在那个唯金钱万能的社会中,他们的礼物不能算作是智慧的“麦琪的礼物”。但是,他们失去了财富,却加深了人世间最可宝贵的真挚的爱情。在爱情与财富的矛盾中他们为了前者牺牲了后者。所以,作家在小说末尾留下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让我们对目前一般聪明人说最后一句话,在所有馈赠礼物的人当中,他们两个是最聪明的……他们就是麦琪。”
小说揭示社会现实不靠说教,而是用人物感情起伏的发展变化引为脉络,启发读者去触摸、感受人物带有悲剧色彩的思想性格。在那个金钱可以买卖爱情,心理和感情出现畸变的社会中,德拉夫妇之间真挚深厚的爱充满了作家的理想主义的色彩。欧•亨利不写这个社会中金钱作贱爱情的罪恶,偏去写这个晦暗镜头中的诗情画意,去赞扬德拉夫妇的聪慧,这绝非常人手笔。所以,作品给人的不是消沉和晦暗,而是对美的追求和眷恋,从而把读者引向高尚的境界。
一般说来,短篇小说因其篇幅短小,要求作家以“少少许”胜“多多许”,就必须笔墨凝练,刻画人物风姿只能抓住一两个侧面去作速写勾勒。其难度在某种程度上未必比中、长篇小。欧•亨利的短篇常以他独具风格的感伤笔调和诙谐轻快的笔锋,去刻画人物和铺展情节,使笔下的形象富有立体感,并给人以不尽的余韵。《麦琪的礼物》正是这个艺术特色的代表作。裁剪精到的构思,对话般亲切的语言,微带忧郁的情调,使这个短篇在缕缕情感的光束中显露出丰厚的内涵,激发读者对爱情、金钱的价值的思考。作家细致地写德拉无钱为丈夫买礼物的焦灼心情,写德拉的美发,甚至写德拉上街卖发和买表链的全过程,却惜墨如金地避开了吉姆卖金表买发梳的经过。作家可以细致地描写吉姆回家后德拉担心失去美发会伤害吉姆的爱所作的一连串解释,却在吉姆讲完卖金表事之后戛然止住全文。时而细致入微,时而寥寥数笔,读者仍能从那些不着文字之处领悟作家的弦外之音。这种寄实于虚,并兼用暗示和略写的手法,是《麦琪的礼物》所独具的。
(选自《世界短篇小说名篇鉴赏辞典》,北京燕山出版社1990年版)
8. 求欧亨利短篇小说《“姑娘”》解读读了欧亨利小说girl这一篇的感想
摘要 您好,该文以巧妙的笔触描述了饭店出纳员梅里亚姆小姐——一个整日与形形色色的底层人群打交道的姑娘,一个偶然的机会被银行家收养,成为了上流社会的名门淑女。而突如其来的富足的生活却难以完全洗去长久的生活在人身上留下的印记。一次公益活动中,梅里亚姆小姐扮作收银员,因为习惯的本能反应,把侯爵的恭维当作过去顾客的搭讪来冷淡驳斥。惊觉而后晕倒的故事。
9. 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有什么写作特色
欧·亨利是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短篇小说家之一,他的小说从各个角度揭露了资本主义的黑暗,描写了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和苦痛,颂扬了他们的真诚爱情和友谊、自我牺牲的高尚行为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他小说的结尾采取喜剧的形式,表达深刻的社会内涵、残酷的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升华,并进一步指出这种现实的不可逃避性。以活泼的谈话式文体写成并以出乎意料的结尾为特征,这种风格的短篇小说也被称为“欧·亨利结尾”
欧·亨利的小说在艺术处理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它们的“意外结局”。情节的发展似乎明明朝着一个方向在发展,结果却来个出其不意。这意外的结局一般说来是比较令人宽慰的,即便是悲哀的结局,也常包含着某种光明之处,这就是所谓“带泪的微笑”。像《带家具出租的房间》这样的悲剧在欧·亨利的笔下是很少发生的。然而,意外的结局不能不经常依赖于某种偶然性,而太多的偶然性又不能不与现实产生距,所以“意外结局”一面使欧·亨利的小说显示得趣味盎然,同时也使它们缺乏深度。
两难的处理和意外的结局往往产生令人啼笑皆非的幽默效果,在欧·亨利的小说中,幽默是贯穿始终的,有的专门是为幽默而幽默的。绑架孩子的歹徒被顽童折磨得苦不堪言,宁可倒贴钱把孩子护送回家。幽默家被近日复一日地制造幽默,竟变成了一个心力交瘁的吸血鬼,最终在殡仪馆的后房中才得以告别尘世的愚蠢,重新恢复了一个正常人的知觉。欧·亨利显然是把自己视为一个幽默家,他在《幽默家自白》中写道:“我的笑话的性质是和善亲切的,绝不流于讽刺,使别人生气。”这句话也适用于欧·亨利本人,他讽刺,但不流于讽刺,他的嘲讽和幽默通常是善意的,有时能令人震惊地揭示出人生的真谛,如《生活的陀螺》和《钟摆》那样,它们体现了欧·亨利透视生活的能力。欧·亨利的语言本身也充满了夸张和幽默,而幽默能直到淡化事物悲剧性的作用,使大众读者更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