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轻寒砚小说
『壹』 林黛玉的“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与其让花瓣在尘世上飘零腐烂,不如拿锦囊把它收拾起来,用干净的泥土掩埋了,保持它的娇艳姿态和风流气质。让它冰清玉洁来也冰清玉洁的去,这远比它陷落在污泥浊水中强。
出自:《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葬花吟》。
原文:不如用这锦绣的香袋,收敛你那娇艳的尸骨。再堆起一堆洁净的泥土,埋葬你这绝代风流。愿你那高贵的身体,洁净的生来,洁净的死去。不让它沾染上一丝儿污秽,被抛弃在那肮脏的河沟。
释义:花儿啊,你今天死去,我来把你收葬。谁知道我这薄命的人啊,什么时候忽然命丧?我今天把花儿埋葬,人们都笑我痴情。
等到我死去的时候,有谁把我掩埋?不信请看那凋残的春色,花儿正在渐渐飘落。那也就是闺中的少女,衰老死亡的时刻。一旦春天消逝,少女也便白发如丝。花儿凋零人死去,花儿人儿两不知!
(1)林轻寒砚小说扩展阅读:
赏析
《葬花吟》是曹雪芹创作的章回小说《红楼梦》女主人公林黛玉所吟诵的一首诗。这首诗在风格上仿效初唐体的歌行体,名为咏花,实则写人。
全诗血泪怨怒凝聚,通过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暗淡而凄清的画面,浓烈而忧伤的情调,展现了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内心的矛盾与痛苦、细微而复杂的心理活动,表达了其在生与死、爱与恨等复杂的斗争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对自身存在焦虑不安的体验和对生命迷茫的情感。
将花拟人,以花喻人,把花的命运与人的命运紧相联系,有力地控诉了那些摧残花的自然界和扼杀人的黑暗社会恶势力。明写花,实写人,将人物的遭遇、命运、思想、感情融汇于景与物的描绘之中,创造出内涵丰富、形象鲜明生动的意境,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整首诗是林黛玉生命理念和人生价值的真实写照。全诗抒情淋漓尽致,语言如泣如诉,声声悲音,字字血泪,满篇无一字不是发自肺腑、无一字不是血泪凝成,把林黛玉对身世的遭遇和感叹表现得入木三分。
《葬花吟》写出主人公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是为其思想价值。
此诗另一价值在于它为后人提供了探索曹雪芹笔下的宝黛悲剧的重要线索。甲戌本上脂砚斋的批语指出:没有看过“宝玉之后文”是无从对此诗加批的;批书人“停笔以待”的也正是与此诗有关的“后文”
所谓“后文”当然是指后半部佚稿冲写黛玉之死的文字。如果这首诗中仅仅一般地以落花象征红颜薄命,那也用不着非待后文不可;只有诗中所写非泛泛之言,而大都与后来黛玉之死情节声切相关时,才有必要强调指出,在看过后面文字以后,应回头来再重新加深对此诗的理解。
由此可见,《葬花吟》实际上就是林黛玉自作的“诗谶”。
《葬花吟》是清代文学家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女主角林黛玉所吟诵的一首古体诗。此诗通过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暗淡而凄清的画面,浓烈而忧伤的情调,展示了黛玉在冷酷现实摧残下的心灵世界,表达了她在生与死、爱与恨复杂的斗争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焦虑体验和迷茫情感。
它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曹雪芹借以塑造黛玉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
林黛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女主角。
金陵十二钗正册双首之一,西方灵河岸绛珠仙草转世身魂,荣府么女贾敏与巡盐御史林如海之独生女,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的姑表妹、恋人、知己,贾府通称林姑娘。
『贰』 《《君心沉璧》浅雪轻寒》最新txt全集下载
《君心沉璧》浅雪轻寒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喷泉。白鸽。尖顶教堂。
天空偶尔飘过薄薄的云纱,树荫筛下点点细碎的光斑,形同无数金翼小蝴蝶,栖在修剪整齐的草坪上,风过翩跹。
高大的圆拱门上,挤挤挨挨的百合花。
“林先生,你是否愿意娶姚佳小姐为妻,从今往后,爱她、安慰她、尊重她、保护她。不论她生病或是健康、富有或贫穷,始终忠於她,直到离开世界?”
“我愿意。”
林楠说完,冲姚佳眨眨眼。
披着洁白婚纱的女孩纯净而恬美,在她身后,绚烂的阳光透过彩绘玻璃窗,铺陈开斑斓的幸福。握紧熨帖在掌心的柔软小手,林楠的喜悦没办法内敛。
姚佳一愣神,忘了及时回头,直到神父轻咳提醒。
“姚小姐……你是否愿意嫁给林先生为妻,从今往后,爱他、安慰他、尊重他、保护他。不论他生病或是健康、富有或贫穷,始终忠於他,直到离开世界?”
“我……愿意。”
“请双方交换信物。”
“佳佳,你心不在焉。”林楠为姚佳套上戒指时不忘低声控诉。
姚佳哭笑不得:“你故意勾引我!”
铂金花盏嵌着一粒……
『叁』 女主角穿越到古代或架空的时代的喜欢小说。不要清穿,女主角一定要聪明! 不要女尊,结局要一对一。谢谢
1《皇后,朕喊你回家吃饭》
她苏小小最大的愿望,就是顶着皇后的名号去相公楼里泡小倌。
而她传说中的皇帝夫君常常为此气得咬牙切齿。
苏小小才不管,皇帝又怎样?
最后还不是乖乖地仰望天空深情呼喊:“皇后,朕喊你回家吃饭。”
放心 结局绝对一对一。
2.《青梅,别跑》温馨轻松+搞笑.不错。
一日,正太追与萝莉后曰“梅梅别跑了!”
萝莉听后撒开小短腿跑得更欢,头也不回曰“再不跑就被狼吃了”
正太费解“狼在哪里?”“在追我!”正太囧。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打打闹闹,欢欢喜喜,没事逗个趣,有事发发牢骚。
一路走来,回头看,却始终有人牵着她的手!
原来缘分早在出生的那一刻就牢牢烙在三生石上了!
内容标签:穿越时空 青梅竹马 种田文 情有独钟
搜索关键字:主角:梅子悠,薄勍 ┃ 配角:梅家众人,薄家众人,众人,众人 ┃ 其它:青梅竹马
『肆』 《红楼梦》中曹雪芹笔下林黛玉究竟是怎样的结局
林黛玉之结局大揭秘
解说: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之林黛玉结局大揭秘正在播出,敬请关注。
解说:根据对脂砚斋批语的深入分析,红学界普遍认为,曹雪芹的《红楼梦》在完成之后,由于种种原因,除前80回保存下来以外,后面的内容全部迷失,而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后40回,是在曹雪芹去世近30年以后,由高鹗续写。高鹗对《红楼梦》的第一女主角林黛玉的最终死亡,做了如下的安排,在贾家不断败落之后,为了给处于疯癫状况的贾宝玉冲喜,贾母弃林黛玉于不顾,采用王熙凤设计出的调包计,安排贾宝玉与薛宝钗成婚。林黛玉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心爱的人迎娶了薛宝钗。于是,焚稿断痴情,最终愤懑而死。关于林黛玉的这样一个结局,由于通行本的广泛流传而深入人心。但是刘心武先生认为,尽管焚稿断痴情,堪称高鹗叙述中文笔最成功的部分,但并不符合曹雪芹的原笔原意。那么,刘心武先生为什么会有的这样的结论?曹雪芹究竟会如何安排林黛玉最终的人生结局呢?著名作家刘心武先生继续做客《百家讲坛》,为您全新解密林黛玉的死亡之谜。
刘心武:这一讲我们要来探讨,在曹雪芹笔下,黛玉是怎么离开人间的。小说里面它对宝玉和黛玉的身份,是有一个特殊的设定的这本小说告诉我们,宝玉和黛玉原来都是天上的仙人,宝玉本来就是一个仙人,他在天上是赤瑕宫的神瑛侍者,黛玉原来是天上一棵仙草,绛珠仙草。赤瑕宫里面的神瑛侍者每天出来给它灌溉甘露,才使得绛珠仙草能够健康地生长,并且后来修成了一个女体。所以,绛珠仙草修成女体以后,可以叫做绛珠仙子,她下凡以后成为林黛玉,她就要把一生的眼泪还给天上的神瑛侍者,那么因为这个神瑛侍者下凡以后是贾宝玉,林黛玉一生就要把她的眼泪还给贾宝玉。这是在第一回里面就跟读者讲述的一个带有神话色彩的人物关系的设计,是非常美丽的一个描述。
在书里面,后来的情节流动当中,我们就有一个感觉,就是从天上下凡到人间的这二位,他们本身在人世间并不知道自己是天界下凡,是这样一个情况,除非他们做梦,有时候他们可能会隐隐约约地恢复在天界的感觉,在人间,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有着天界的仙人的身份,他们就和其他的人间的俗人一样,那样地生活。林黛玉每次和贾宝玉闹别扭都要流泪,根据第一回的假设,她都是在还灌溉之恩,书里面有没有一回写到林黛玉眼泪还得差不多了呀?是有的。这就是在第49回。黛玉就说了,说近来我只觉辛酸,眼泪却像比旧年少了些似的。心里只管酸痛,眼泪却不多。作为人间的一个女性的存在,她本来爱哭,老有那么多眼泪,现在她自己意识到,她的眼泪少了。
那么她没有意识到,她天上的一个绛珠仙子在还泪。可是读者读多到这儿心里就明白,就说她的总泪量应该基本等于在天上神瑛侍者灌溉她的那个总量。那么这个量不断减少,最后就接近于零。那么它在走向零。因此,实际上也就预示了林黛玉的还泪之旅是有终点的。
那么宝玉呢?他虽然是仙人下凡,到了人间,他并不清楚自己怎么回事,所以他所有的思维都是人间化的。听了黛玉这个话以后,宝玉怎么说啊?宝玉说,这是你哭惯了,心里疑的,岂有眼泪会少的?他就不知道,他们两个特殊关系,人家的眼泪就是会少。您当年那个灌溉量还得差不多了之后,人家就没泪了。
解说: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对男一号贾宝玉与女一号林黛玉的设计,确实极为精巧与特殊,特别是对他们分别赋予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的仙界身份,更是让这两个人那跌宕起伏的悲剧故事充满了神秘测定。而对有着仙界身份的林黛玉,如何安排她的最终结局,一定是作者曹雪芹需要精心设计的内容。那么在前80回《红楼梦》中,最能体现林黛玉生活状态与精神气质的黛玉葬花,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分析作者曹雪芹创作意图的最好文本。如此说来,黛玉葬花这个《红楼梦》里面最美丽的画面之一,究竟体现出林黛玉怎样的生命特点?而这与她最终的死亡又有什么关系呢?
刘心武:书里面描写林黛玉,她有一个特点,有是诗意生存。她的生活是诗化的生活,而且林黛玉的生活是充分地艺术化的。黛玉葬花是一次完整的行为艺术,行为艺术这个概念,在西方是近一百年来,乃至于近五十年来,才出现和热闹起来的。但是我们的老祖宗曹雪芹在二百多年前,他就在他的小说里面,写了林黛玉的行为艺术,这我绝不是夸张,你想她葬花是不是行为艺术啊?首先她有道具,有什么啊?有花锄,因为她最后葬花,她要刨坑,有花锄。林黛玉一个弱不禁风的人,她扛一个花锄,你想这个花锄如果不是一个艺术化的花锄,是一个市买的花锄,甭说扛了,她举都举不起来是不是啊?就说明她为自己制作了一个她能够扛在肩上的一个花锄,这个花锄必须要特殊制作,这不是艺术行为是什么行为?而这个花锄上还要挂一个花囊,这花囊显然是精心地缝制和刺绣的。还不算完,另一只手还要拿一个花帚,因为那个花瓣需要扫在一起。那么这个花帚你想一想,能是那个傻大姐用的那个大笤帚吗?肯定不是。它肯定是一个非常精致的,而且它制作的原料可能还不一定是竹子什么的,我们很难想像,但是,我们又可以想像,它是完全艺术化的。
服装更不消说了,她在那天肯定是自己精心设计自己当天的服饰。然后,她扛着花锄,花锄上还有花囊,她这手还拿着花帚,她有道具。那么,她葬花有路线,有她事先踏勘好,她有路线,从她的潇湘馆出来,沿着什么什么样地方,比如过了沁芳闸,再怎么怎么样,最后到达一个角落一个花冢,她有路线。而这个整个过程当中,她吟唱自己事先准备好的葬花词,她这个行为是有声行为艺术,还不是无声的。这就是林黛玉,你想曹雪芹在那个时候,能想像出这样一个场景,塑造这样一个人物,有这样的一个完整的艺术化的行为,这很了不起。
还有一次,林黛玉离开潇湘馆,那个时候还跟宝玉生着气呢,虽然跟宝玉生气,她作为一个诗化的存在,她还是诗人气质。她的生活是完全艺术化的。她一边走一边嘱咐紫鹃,说你把屋子收拾了,一摞下一扇纱屉,看那大燕子回来,把帘子放下来,拿狮子倚住,烧了香,就把炉罩上。什么生活呀?现在咱们讲和谐社会,讲人与自然的和谐,林黛玉老早人和自然和谐了,她的屋子里允许燕子来做窝的。她说你把屋子收拾了,摞下一扇纱屉,是干嘛呀?燕子,大燕子飞出去,给它的小燕子觅食,就要飞回来喂食,要让大燕子觉得方便。所以在潇湘馆她的那个纱窗里面会一个灰空间,灰空间里面会有燕子窝,大燕子是会飞回来飞出去,这就是林黛玉的生活。
然后把帘子放下来,什么叫拿狮子倚住,狮子是一个工艺品,就是镇住帘子的底边,让它在空气流动当中不至于过分紊乱,她非常精致地安排自己的生活,然后当然还要享受鼻息的快感,还要烧香,你在香笼里面放了香以后,你还要把炉罩上,有一个带花漏的一个炉盖。你看人家林黛玉,贵族小姐生活都是很享受的。但是,她这不是物质上的享受了,她把它变成一种诗化的生活态度,这样生存。这就是林黛玉。所以林黛玉她是诗意的生存,林黛玉一旦泪尽,要离开这个世界,她一定也会诗意地消失。
解说:按理说,一部文学作品中,有关主人公的人生命运,情感纠葛,无非就是一种艺术创作,读者也会由此产生出不同的阅读感受。但是,刘心武先生认为,尽管高鹗对林黛玉安排了焚稿断痴情这样一个悲剧性的结局,在最基本的思路上,符合曹雪芹的构思,但在林黛玉的死亡时间,死亡原因,死亡方式等方面的处理上,都不符合曹雪芹的原有意图,从而使得读者对《红楼梦》的创作意图和审美享受都产生了严重的误导。那么既然如此,刘心武先会如何破解林黛玉的真实结局呢?他的依据又是什么呢?
刘心武:我个人认为,黛玉之死首先应该是在贾母死亡之后,因为我前面已经费了老大力气分析,让大家能听懂我个人的一个观点,就是只要贾母活一天,贾母就要为林黛玉护航一天,而且贾母从一开始,就愿意宝玉和黛玉婚配。不可能贾母180度大转弯,同意一个调包计,甚至于林黛玉很悲苦,她就拉下脸来绝情,这不符合曹雪芹前面的有关贾母和林黛玉关系的描写。所以,林黛玉她离开人世,首先应该是在贾母去世之后。
那么在这个情况下,当然,王夫人和薛姨妈,她们促成金玉姻缘,最大的障碍就没有了,形势就明朗了。而在上一讲我就讲到了,荣国府里面不仅有一个利益集团,另一个利益集团赵姨娘,贾环他们,也下了毒手,很可能就通过贾菖和贾菱配药,使林黛玉作为一个世俗的生命存在,慢性中毒。再加上我上一讲也跟大家说了,赵姨娘在谁面前最有发言权啊?她跟谁说都可能没人听,有一个人,不管听不听,她在耳边说绝无问题,这个人恰恰就是贾政,就是荣国府的府第的真正的法定的主人。所以,贾母死后,林黛玉没有了靠山,金玉姻缘又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她自己又吃了赵姨娘通过贾菖、贾菱所配的药,又慢性中毒,而赵姨娘又向贾政告发了所谓她和宝玉之间的不轨行为,所以林黛玉的处境就非常地糟糕,而最关键的还在于林黛玉她到人间来,是为了还泪,而她的眼泪基本上已经哭干了。所以是她回到天上的时候了。所以人间的黛玉,在这个情况下,就会主动地结束自己的生命。
解说:刘心武先生认为,林黛玉的生活方式是一种诗意存在,加上她兼具绛珠仙草的仙界身份,因而林黛玉的死亡方式一定是一种诗意的死亡方式。那么,这究竟会是一种怎样的死亡方式呢?而刘心武先生又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呢?
刘心武:根据我的研究判断,在曹雪芹笔下80回后,林黛玉最后她的死亡形式,应该是一次比葬花甚至于更优美的行为艺术。那么她所采取的方式,我个人认为就是沉湖。有一个红迷朋友听我说到这儿,他就急躁,他说我知道了,您的意思是说黛玉自杀,跳湖了。第一,我没有说黛玉自杀,黛玉是天上的仙女,你说自杀,你这样概括,我不能完全反对,因为你表述的意思,大体正确,但是我宁愿选择另外的语汇,因为林黛玉她是很诗意地安排自己向人间告别的过程。她是诗意地而来,诗意地而去,所以,我觉得与其说是自杀,不如说她是仙去,就是那个仙人的仙知道吧,她来自仙界又复归仙界。
那么跳湖这个说法我是坚决不赞成,因为这说明你对这个跳湖和沉湖之间的那个重大的行为的艺术上的区别麻木不仁。跳湖,是从高处往下一个抛物线咕咚一声,当然,可能死得很痛快,但是毫无诗意。沉湖,是自己穿戴好了以后,从水域的浅处慢慢走向深处。很不一样啊。不要觉得我说这个话是怪话,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人就采取过这种艺术化的死亡方式,以激励民众,比如说辛亥革命的一个烈士叫陈天华,听说过吧?陈天华怎么死的呀?你看有人就非要说是跳海,陈天华没有跳海,陈天华叫做蹈海,个这很重大的区别。陈天华他觉得非常苦闷,他唤起中国民众,结束清朝统治,他首先剪去清朝规定男人必须留的那个辫子,所以现在留下陈天华的照片,陈天华那个时候,世界上已经有照相术,他是有照片的,他是披肩发,一个男人长着披肩发,剪了辫子。然后在日本,他是蹈海。这个有关文献可以证明。他是留下他的遗言,他从海边的浅处,一步一步走进去,海水冲击到他胸部的时候,他一个感觉,颈部的时候一个感觉,最后,淹过他的头部,他觉得他完成他的人生的使命,告诉大家,要改变满人统治汉族的这样一个封建王朝的现实。陈天华作为一个激扬的革命者,这样的行为你怎么评价是一回事,但是,他没有跳海,他是蹈海。那么林黛玉现在我再强调,我告诉林黛玉的死亡方式,你不要概括成跳湖,她是沉湖。
解说:林黛玉,《红楼梦》里最重要的一位女性人物,最终,以沉湖自尽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虽然有些出乎意料,但却在情理之中。可是我们不禁要问,刘心武先生关于林黛玉沉湖而死的依据,究竟是什么?在《红楼梦》前80回的文本里面,是否有相关证据,来证明他的这种判断呢?
刘心武:那么我根据是什么呢?还是要从前80回里面的曹雪芹的文本,来进行考察,因为曹雪芹的艺术手法,我重复了多次,好像很多红迷朋友也赞同,就是他总是有伏笔,他总是在很多地方设下伏笔,在很久以后再去呼应,照应,而且,上一讲我也说了,脂砚斋就说他,文笔细如牛毛。它就是这样一个文本。有人说这么读《红楼梦》的话,累不累啊?那您不愿意累,是您的自由,我这样读,我不仅不感到累,我感到很快活,我获得很大的审美趣味,不是说所有小说都得这么写,天下很大,人各有志,小说有很多种,这是其中一种。那么为什么我说她沉湖?
有一个根据,就是第76回,76回就写到在中秋节,黛玉和湘云两个人就很寂寞地在中秋之夜,在湖畔联诗。联来联去联到最后,联出两句,这两句惊心动魄。湘云那句是寒塘渡鹤影,林黛玉那句是冷月葬花魂。就是说在一个凄清的中秋之夜,湖面上倒映着中秋的满月,湖波荡漾,而这个情况下,花魂就默默地一步一步地沉进去了,就埋葬在里面了。所以这一句联诗,就是林黛玉沉湖的一个暗示,就是一个伏笔。
后来,在大观园里面,就成立了诗社,第37回,就出现的海棠社,组织海棠社以后,大家说以后写诗,就别用咱们哥哥妹妹这么个称呼了,咱们得想一个署名,大家当诗翁嘛,都要有一个别号。那么最后,林黛玉的别号就是潇湘妃子。潇湘妃子什么意思?潇湘妃子它指的是传说时代尧舜禹那个舜,他的两个妃子,一个位叫做娥皇,一位叫做女英,那么舜是一个非常好的一个部族领袖,他经常外出巡查,后来他就不幸死于苍梧。娥皇、女英就去寻找他,就很悲痛,娥皇、女英的泪水洒到竹子上,就使得这个竹子上面出现了斑痕,这就是所谓的斑竹,潇湘竹,潇湘妃子这个别号,就来源于此。那么娥皇、女英最后怎么死的呀?泪尽入水,这是古书上记载的,娥皇、女英最后寻找这个舜找不到,最后她们眼泪就哭干了,最后就在水里面死去了,死在江湖之间。而且潇湘妃子这个别号本身实际上也在暗示,林黛玉最后她是沉湖。
那么还有一个伏笔,第44回。第44回凤姐过生日,凤姐过生日就演戏,演戏有一出戏就是《荆钗记》,里面有一折叫《男祭》,这出戏的主人公叫王十朋。这折戏就表现王十朋跑到江边,去祭奠一个人。写这一笔干什么呢?因为这一回写得很巧妙,凤姐过生日,很重要的一个日子,但是贾宝玉突然不通知他家里的人,自己跑到外头去了,穿了一身素白的衣服,骑着马。只有一个小厮焙明跟着他,他干嘛去了呀?简而言之,读者都忘记了金钏跳井的事了,因为那场风波到故事情节到这儿的时候,到已经过去了,但是,曹雪芹下笔很厉害,他通过这一笔告诉你,贾宝玉对金钏始终不忘,他知道是因为自己的行为不当,而造成了金钏的死亡。所以,他去祭奠金川去了,因为这一天也是金钏的生日。但是,贾宝玉去了以后,还是赶回来了,因为他毕竟还得在凤姐的生日的宴席唱戏这种场合上出现。那么这个时候,曹雪芹就写得很厉害了,别人都不在意了,惟有林黛玉看到了这个王十朋在江边祭奠一个人的时候,林黛玉就发话了,说这王十朋也不通得很,你不管在哪里祭一祭罢了,必定跑到江边上来做什么?俗语说,睹物思人,天下的水总归一源,不拘哪里的水,舀一碗看着哭去,也就尽情了。
曹雪芹他这一笔可以说是一石三鸟。第一,所有人都猜不出来贾宝玉哪去了,有一个人,她跟贾宝玉心心相印,贾宝玉的行为她最理解,林黛玉猜出来了。就知道,他是去祭奠金钏去了。同时,它也就由此说明,林黛玉本身说这样的话,一个人死于水域,另一个人要来祭奠他,这叫做谶语。谶语这个词在《红楼梦》里面多次出现,就是对今后命运的一种事先的暗示。这也就说明林黛玉最后她的死亡和水,和水域有关系。同时,第三层意思又告诉我们,就是在林黛玉死于水域之后,贾宝玉将祭奠她,很可能那次贾宝玉就是舀了一碗水,天下水总归一源,对着碗中水来祭奠她,这很可能在后面会有这样的情节。所以像这些都是伏笔。
解说:我们知道,《红楼梦》区别于其他小说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草蛇灰线,伏延千里的特殊写法。无论是黛玉,湘云的中秋联诗,还是林黛玉潇湘妃子别号的特殊寓意,以及贾宝玉祭奠金钏,一石三鸟的暗示,都是这种伏笔写法的表现。不过除了《红楼梦》本身的文本之外,脂砚斋批语是解读《红楼梦》的最重要的依据,很多《红楼梦》80回之后的线索,就是通过脂批略知一二的。那么在黛玉之死这个关键的环节上,刘心武先生是否能够找到直接支持自己观点的脂批呢?
刘心武:那么实际上,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伏笔是在第18回,就是元妃省亲的时候点戏,点了四出戏,哪四出戏啊?大家都记得,第一出,是《豪宴》《一捧雪》,我,我在前面的讲座里面告诉了大家。脂砚斋指出,说《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第二出叫《乞巧》,这是《长生殿》当中的一折,说这是伏元妃一死。那么第三出就是《仙缘》,《仙缘》是《邯郸梦》当中的一折,脂砚斋指出是伏甄宝玉送玉。究竟甄宝玉送玉怎么回事?我将在以后的讲座里面,讲述我个人的探佚心得。现在我们关键是要分析第四出《离魂》,这是《牡丹亭》当中的一折。脂砚斋在这个地方就明明白白地有一个批语,就说,是伏黛玉之死。你现在去看这个《牡丹亭》里面《离魂》这一折,当中怎么说啊?说人到中秋不自由,你看,和这个中秋节有关系,奴命不中孤月照,和冷月有关系,残生今夜雨中休,和夜有关系,恨匆匆,萍踪浪影,风剪了玉芙蓉。玉芙蓉,芙蓉花有两种,一种是木本的,长在旱地,一种是水生的,就是荷花。那么这里所说的萍踪浪影,风剪了玉芙蓉,就说的是荷花,这水里面的花朵,就是在影射林黛玉最后它是沉湖,死于水域。
黛玉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她就冷月葬花魂了。别的可以不信,那么,在元妃省亲的时候点了四出戏,第四出伏黛玉之死,有脂砚斋的明明白白的批语,这个你不好不信。而且脂砚斋说了,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之大过节,大关键。黛玉之死,当然是小说里面的一个大关键。所以黛玉她是沉湖。
而且,她一定会像黛玉葬花一样,精心地设计她的服装,她的道具,她的行为路线,她会不会有一首告别认世的诗呢?也可以去想像。她这样一步一步地走进去。当然,因为黛玉她是一个天上的神仙下凡,她在人间的所谓的死亡,实际上她是复归天界,所以我估计,曹雪芹这一段描写会非常优美,而且最后她会跟世俗的一个人死亡很不相同,黛玉沉湖最后,比如说第二天人们发现了以后,不会有尸体的,只会有她的衣服和她的钗环存在,只会留下她的腰带,或者她的披纱。她是仙遁,这个是书里面说得很清楚的,她本来不是人间的一个凡人,她是一个绛珠仙子。关于林黛玉我们讲了这么多,我们下面必须要去探讨一下薛宝钗。薛宝钗人们对她已经说过了无数的话,那么我有什么新鲜的角度,新鲜的话语吗?我觉得我还有。我现在首先就提出一个问题,让大家回去想一想,就是薛宝钗作为一个温良恭俭让的闺中女儿的一个模范人物,为什么在小说里面写到的清虚观打醮,端午节前后,她变得那么烦燥?甚至于她表情很难看,话语很难听。这是怎么回事?那么,从下一讲起,我将用六讲跟大家一起探讨薛宝钗,并且将从这个问题切入,跟大家一起共享解密红楼之旅的快乐,敬请期待
『伍』 现代小说花开淡墨痕番外
关于CCTV-11
周末的晚上,云瑄窝在客厅的沙发里翻看国外的专业期刊,陈子墨陪在旁边。电视里是科学探索的节目,深入地壳的科学探险。
陈子墨能在周末晚上十二点之前出现在客厅的几率,比中3.6亿大奖的机会大不到哪里去。也难怪孩子们见了他回来,立刻疯了似的缠着他闹不停,一顿饭吃了差不多快2个小时,还意犹未尽,又拉着他在客厅里‘躲猫猫’,最后她好说歹说的才在10点钟送了他们上床,条件是赠送一项‘爸爸的床头故事’作为福利。
她轻轻的翻了一页杂志,满篇尽是10个字母以上的超长单词和晦涩的专业术语。若是被姜爽看见她在周末的晚上看这样的东西,恐怕会直接敲开她的头,看看是不是全是半导体晶片。
这也不能怪她,家里除了小孩子的画报之外,就只有这类技术期刊,甚少有时尚杂志的踪影,反正她对时尚没感觉,看了也白看。
姜爽总说她无趣,越来越没有女人味,她却不这么认为,大概陈子墨也不觉得,因为他现在只会比她更无趣,每日除了公文就是会议,都快变成机器人了,两个孩子想好好跟他吃顿饭都十分艰难。
所以,就算她真的把这些专业文章当娱乐头条来看,恐怕他也绝对不会有意见。
电视的声音变得嘈杂起来,云瑄从杂志里抬起头,看见满屏幕的广告画面,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一大家子,正围着一件什么东西喜笑颜开,不遗余力的竖起大拇指。
对这样的低级桥段不感冒,她微微蹙眉,不用看也知道,有人大概已经魂游天外去了。
通常情况下,如果她在看东西,陈子墨会十分自觉的把电视的音量打低,反正现在的电视节目80%都配有字幕,完全可以做到不听声音只‘看’电视。
若是遇到广告时段,陈子墨要么会立刻转台,要么就干脆静音,像现在这样放任广告充斥屏幕,那只能说明一个情况——他、睡、着、了。套用小小墨的话说就是‘去见周的公公’了(请原谅小小墨对‘周公’的直白理解),用小小瑄的话说就是‘爸爸睡呼呼啦’!
面无表情的从电视屏幕上别开眼,去看身边的陈子墨。
果然,陈子墨歪在靠垫上安静的闭目而眠,荧光灯从屋顶洒下的光芒投在他的脸上,衬得他那张俊颜分外英挺。云瑄轻轻叹气,这家伙,到底还是累着了,开了一天的会,回来又跟两个小捣蛋疯玩了半天,不累才怪。
说实话,他现在是真的忙,好不容易赶在家里吃顿饭,还要被小小墨和小小瑄分去大半的时间,留给他们两个人的共处时间其实少得可怜,不过只要陈子墨在家,就一定会赖在客厅陪她,美其名曰增加夫妻间的相处时间,他们都是不喜欢把工作带回家的人,只要进了家门,满心满眼的全都是家人。
他沉沉睡着的样子让人舍不得叫醒,只能等他醒来再回去安稳的睡上一觉。云瑄捡起被他扔在手边的遥控器,云瑄开始漫无目的的转台,音量已经调的足够低,不会影响她看书,更不会影响他瞌睡,只是——
瞥了一眼他的侧脸,云瑄悄悄的扯起嘴角,灵巧的手指轻按,把频道固定在CCTV-11,泰然自若的低头继续看她的杂志。
空中舞台里《红鬃烈马》的大戏正在上演,苦守寒窑一十八载的王宝钏被衣锦还乡的丈夫怀疑试探,好不容易盼来的久别重逢之后,立刻要面对与旁人共侍一夫的局面,这薛平贵也真好意思,早早的琵琶别抱了不说,还要假装陌生人对原配夫人旁敲侧击、言语调戏,武家坡前的那场闹剧,真真让人齿冷。
耳中听着第一名旦的华丽唱腔,云瑄在心底暗暗摇头,堂堂宰相之女竟然也能咽下这口气,若无其事的穿上皇后的朝服稳稳当当的演一出‘大登殿’?嘴角不由得浮起一丝冷嘲,那样的男人哪里值得苦守十八年?
‘怎么这副表情?’泉水般清冽的声线低低响起,带着一丝沉睡后的慵懒和暗哑,修长的手指抓过遥控器轻轻一按,画面切换到新闻播报员的标准笑容。
‘醒了?’收起冰冷的弧度,云瑄转头,对上那双清亮的墨色眸子,暗笑,‘夫君大人睡得可好?’
陈子墨愣了下,随即展开一个艳色无边的笑容,‘尚可,娘子的书可看完了?’
‘嗯,看完了。’云瑄努力绷着表情,不动声色的与他对答,可终究比不过陈子墨的功力,噗嗤的一笑,破了功。
‘切~干嘛学这么酸!’她不满的捶了他的肩膀,轻声抱怨,听上去却更像在打情骂俏。
陈子墨十分配合的顺着她的动作仰倒,就像以前陪着小小墨玩‘打仗’游戏时中弹时那样,只不过这次在倒下的同时,唇边漾起一抹坏笑,只见他长臂轻展,迅速揽过她的肩膀,微微使力,两人一同倒进软软的沙发。
云瑄低声惊呼,到底还是顾忌着两个小家伙,没敢太大声,突如其来的惊讶过后,两人相视对望,她随即笑倒在他的怀里。
‘讨厌’
‘嗯,讨厌。’
‘可恶!’
‘嗯,可恶。’
‘放手!’
‘嗯,不放手。’
经典的陈氏对白再度上演,陈子墨体贴的安抚住老婆大人的小性儿,关键时刻却丝毫不肯吃亏,于是惹了某人更大的不满。
云瑄眉间轻挑,斜着瞥了陈子墨一眼,唇角缓缓勾起。太清楚她这样子的表情意味着什么,陈子墨立刻打岔。
‘刚刚那出戏好像看过,叫什么来着?’很明显的转移某人的注意力,本来还有些忐忑,结果,他成功了。
云瑄突然笑得很得意,坐起来,上下打量着陈子墨,‘你刚才有在看?’
‘呃,是啊。’陈子墨有稍稍的迟疑,总觉得她这样的笑容,有些不妥。
‘觉得熟悉?’
‘有点。’
.
‘算了吧,’云瑄很同情的摇摇头,拍拍他的肩膀,‘陈子墨同志,你以为我不知道你从来不看戏曲频道么?你以为我干嘛要换这个频道?’
‘干嘛要换?’
她得意的眨眨眼,眼角眉梢都是忍不住的笑意,说出来的话却有点不着边际,‘你刚刚睡得很象呢。’
‘啊?’
‘还打呼噜。’
‘呃……’
‘还流口水。’
‘怎么可能?’陈子墨下意识的去摸嘴角,又被云瑄毫不留情的嘲笑一番,万分窘迫。
等到云瑄终于狠狠的笑够了,这才顺了顺气,开口道,‘我换到这个频道,就是因为你从来不看呀!’
见陈子墨仍旧不解,只好继续解释,‘这样我才能知道,你什么时候醒来嘛!因为你要是醒来,肯定会换台的呀!’
‘啊——’陈子墨作恍然大悟状,‘原来如此,瑄,你这招儿跟谁学的,可够那啥的。’
‘咦,够哪啥的?’云瑄作不耻下问状,‘说来听听!’
陈子墨讪笑,多年的经验告诉他,一定不要在这个时候说不该说的话,所以——
‘嗯,够可爱的。老婆,我发现你越来越可爱了,比Lucy还可爱,不如,我们回房间继续这个可爱的话题吧,如何?’
‘你不要顾左右而……’言它!可惜,这两字被咽回肚子里,活埋了。
关于我的一家子(番外)
我是小小墨,大名陈洗砚,英文名叫Lukas,旁边啃手指的小娃娃是妹妹,叫陈敛痕。妈妈说,我们要感谢众位亲亲姨姨帮忙取了这么酷的名字,不然她可想不出这么有诗意的名字,嗯,其实,我也是这么觉得。
我的家人很多,许多人只有在周末或是放假的时候才会见到,妈妈建议我按照每周见面的次数来决定介绍的顺序,这样比较不会引起纠纷。
排在第一位的当然是Lucy,就是小小瑄,一个喜欢哭鼻子的小丫头。我们每天一起去上学,嗯,妹妹是去幼儿园啦,不过也算是上学吧。有时候是妈妈送,有时候是司机叔叔送,爸爸很少送我们,因为他比我们出门更早呢。
然后是妈妈、爸爸、妈妈的爸爸、妈妈(某溪留评:应该叫做外公和外婆)、妈妈的舅公(某溪留评:呃,先这么叫吧,暂时还没有更好的称呼)、 舅舅、菲舅舅和楚人舅舅、爷爷、爸爸的爷爷(某溪留评:……)、妈妈的表叔叔和表婶婶,以及其它不定时出现的人物若干。
我现在上小学一年级啦,妹妹还在念幼儿园,她不哭的时候还是很漂亮的,可惜哭起来丑死了,每次我这么告诉妹妹的时候,妈妈总是拿我小时候的绰号挤压我(某溪留评:这里应该用挤兑这个词儿吧?或者欺压也凑合,可是挤压?),切,我怎么可能是她说的那个口水宝宝呢?班上的女生都说我是帅哥,争着要和我同桌呢!
爸爸工作很忙,早上我们都看不见他,不过晚饭的时候他还是偶尔会出现,可是他看上去好像喜欢妹妹更多一些,吃饭的时候也总是喜欢抱着妹妹,都没有抱过我!
(某溪留评:妹妹还小,哥哥应该让着妹妹,不能有嫉妒心!)
(小小墨回复:妈妈说过要提倡公平)
(小小墨他 妈回复:下次我抱你……)
(小人小墨他爸回复:下次妹妹给你抱!)
今天晚上妹妹又在纠结她该用什么颜色的勺子吃饭,妈妈问她意见的时候,她想了好久才决定要红色,因为她今天的发卡是红色的。可是爸爸一走过来抱起她,她就立刻要求换成蓝色的,理由是爸爸穿的衬衫是蓝色,这样比较配一些。
妈妈不同意,告诉她既然做了选择就要坚定不移,怎么能见异思迁?我觉得妈妈说得很对,就像我决定喜欢菲舅舅,不喜欢荥舅舅,就不会随便改变主意,哪怕荥舅舅每次都想用好吃的引诱我叛变,我也要坚定的站在菲舅舅这边。
(某溪留评:立场很坚定,值得表扬!)
妹妹被妈妈说了两句后就开始皱她的小鼻子,假装可怜的回头去找爸爸。爸爸最受不了妹妹哭鼻子啦,立刻跑去厨房帮妹妹拿勺子,于是妈妈很生气。其实每次只要她说了妹妹,爸爸都会立刻去哄妹妹,然后妈妈就会生气,然后爸爸再花更大的力气去哄妈妈,唉,真不知道爸爸看起来好像挺聪明的,怎么一遇到女人就变笨?我以后可不要像他这样!
(某溪留评:有志气!)
不过今天妈妈的表现很奇怪,她没有摔筷子,也没有摆脸色,而是凑到妹妹身边小声的对她
说‘Lucy,等下爸爸回来,你就告诉他你要天上的月亮,好不好?’
妹妹眨眨眼睛,回头看着外面灰蒙蒙的天,捉着手指考虑了半天,才对妈妈说,‘妈妈,我要月亮干什么?’
(某溪留评:这问题问的……好!)
妈妈的表情很呆,一点不像平时的样子,爸爸拿着妹妹最爱的另外十一把各种颜色的勺子站在餐厅门口,咧着嘴笑得很开心。
我很不解,既然妈妈不喜欢妹妹不停的换勺子,干嘛要买回十二把不同颜色的勺子给她?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么?而且,为什么不干脆像爸爸这样把所有勺子都拿出来,妹妹爱换哪个就让她换好了,干嘛每次都要为这个吵来吵去?
(某溪留评:多有思想的小盆友!)
当然,妹妹更是笨,害我只好提醒她,‘笨Lucy,你不是喜欢看星星吗,星星都是跟着月亮走的,要是你把月亮要过来,星星当然也会跟着来啦,真是笨!’好在妹妹对我这个哥哥的话还是很听的,她立刻就点头,朝着满脸笑容的爸爸喊,‘爸爸,我要月亮!’
这回,大笑不止的人换成了妈妈,表情很呆的人换成了爸爸。我和妹妹已经开始讨论该怎么分配那些跟着月亮来串门的星星啦——放两颗在妹妹房间,放两颗在我的房间,嗯,爸爸应该不会喜欢,那就只放一颗给妈妈好了。还有菲舅舅也要一颗……
(某溪留评:陈子墨,你珍重啊——)
『陆』 关于雨的古诗文
描写雨的诗句
1、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____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2、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____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3、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____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4、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 / 咸阳城西楼晚眺 / 西门》
5、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____志南《绝句》
6、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____王维《山居秋暝》
7、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____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8、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____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初春小雨 / 早春》
9、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0、一寸柔肠情几许?薄衾孤枕,梦回人静,彻晓潇潇雨。____惠洪《青玉案·丝槐烟柳长亭路》
11、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____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2、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____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13、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14、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____唐婉《钗头凤·世情薄》
15、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____杜牧《江南春》
16、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____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17、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____杜甫《春夜喜雨》
18、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____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19、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____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20、风淅淅,雨纤纤。难怪春愁细细添。____纳兰性德《赤枣子·风淅淅》
21、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____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22、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____韦应物《滁州西涧》
23、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____周紫芝《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2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____杜牧《清明》
25、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____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26、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____蒋捷《虞美人·听雨》
27、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____杜甫《春夜喜雨》
28、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____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9、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____岳飞《满江红·写怀》
30、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____叶清臣《贺圣朝·留别》
31、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____范成大《喜晴》
32、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____杜甫《水槛遣心二首》
33、年年岁岁望中秋,岁岁年年雾雨愁。____曾几《癸未八月十四日至十六夜月色皆佳》
34、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____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
35、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____赵师秀《约客 / 有约》
36、风雨替花愁。风雨罢,花也应休。____赵秉文《青杏儿·风雨替花愁》
37、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____晏殊《踏莎行·碧海无波》
38、寒雨连天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____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39、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____王维《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40、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____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41、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____周晋《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42、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____陈文述《夏日杂诗》
43、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____韦庄《台城》
44、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____翁卷《乡村四月》
4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____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46、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____戴叔伦《苏溪亭》
47、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____晏几道《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
48、柳絮风轻,梨花雨细。____谢逸《踏莎行·柳絮风轻》
49、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____朱彝尊《桂殿秋·思往事》
50、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____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51、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____王建《雨过山村》
52、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____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53、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____柳宗元《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54、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____刘长卿《别严士元》
55、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____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
56、秋风吹到江村,正黄昏,寂寞梧桐夜雨不开门。____顾彩《相见欢·秋风吹到江村》
57、一霎荷塘过雨,明朝便是秋声。____项鸿祚《清平乐·池上纳凉》
58、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____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59、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____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60、愁云淡淡雨潇潇。暮暮复朝朝。____石孝友《眼儿媚·愁云淡淡雨潇潇》
61、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情三月雨。____晏殊《玉楼春·春恨》
62、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____苏轼《浣溪沙·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63、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____白居易《阴雨》
64、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____朱淑真《蝶恋花·送春》
65、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____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66、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____窦叔向《夏夜宿表兄话旧》
67、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____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68、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____杜牧《齐安郡晚秋》
69、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____秦观《好事近·梦中作》
70、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____杜甫《赠卫八处士》
71、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____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72、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____白居易《南湖早春》
『柒』 "寒塘渡鹤影"的下一句是什么
《红楼梦》七十六回中,林黛玉与史湘云月下联诗,湘云一句“寒塘渡鹤影”,差点难倒黛玉,沉思良久,终于对出了“ 冷月葬诗魂”。湘云拍手叹为妙对,评曰“清奇诡谲”,就连一向目空一切的妙玉都赞赏不绝。自此,联诗达到高潮并在高潮中结束。 ps: 《红楼梦》三五中秋夕联句 三五中秋夕 清游拟上元.撒天箕斗灿 匝地管弦繁.几处狂飞盏, 谁家不启轩.轻寒风剪剪, 良夜景暄暄.争饼嘲黄发, 分瓜笑绿嫒.香新荣玉桂, 色健茂金萱.蜡烛辉琼宴, 传花鼓滥喧.晴光摇院宇, 觥筹乱绮园.分曹尊一令, 射覆听三宣.骰彩红成点, 素彩接乾坤.赏罚无宾主, 吟诗序仲昆.构思时倚槛, 拟景或依门.酒尽情犹在, 更残乐已谖.渐闻语笑寂, 空剩雪霜痕.阶露团朝菌, 庭烟敛夕ク.秋湍泻石髓, 风叶聚云根.宝婺情孤洁, 人向广寒奔.犯斗邀牛女, 乘槎待帝孙.虚盈轮莫定, 晦朔魄空存.壶漏声将涸, 窗灯焰已昏.寒塘渡鹤影, 冷月葬花魂. 妙玉右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 香篆销金鼎,脂冰腻玉盆. 箫增嫠妇泣,衾倩侍儿温. 空帐悬文凤,闲屏掩彩鸳. 露浓苔更滑,霜重竹难扪. 犹步萦纡沼,还登寂历原. 石奇神鬼搏,木怪虎狼蹲. (必细)朝光透,罘(思)晓露屯. 振林千树鸟,啼谷一声猿. 歧熟焉忘径,泉知不问源. 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 有兴悲何继,无愁意岂烦. 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 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