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壹』 鲁迅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是什么
《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一篇短篇作品,收录在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中,讽刺了中国传统礼教和中国人的陋俗。它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首发于1918年5月15日4卷5号《新青年》月刊。(按1917年5月陈衡哲白话小说《一日》发表在《留美学生季报》上)
主题
鲁迅透过一个“狂人”的日记,揭露中国传统社会里的家族制度和礼教的毒害,指出中国历史每页都写着“仁义道德”,但字缝里却都写着“吃人”两个字。最后,日记说:“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因而喊出“救救孩子”的口号。
鲁迅自己说:“《狂人日记》很幼稚,而且太逼促,照艺术上说,是不应该的。”“我自己知道实在不是作家;现在的乱嚷,是想闹出几个新的创作家来——我想,中国总该有天才,被社会挤倒在底下——破破中国的寂寞。”
(1)鲁迅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扩展阅读:
作品影响
《狂人日记》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现代文化史上都具有跨时代的意义。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它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文学)创作的基础;它的深切的思想是中国现代启蒙主义的高度概括。其在形式和思想方面都深刻影响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思想史。
《狂人日记》在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开拓现代小说的道路特别是在批判封建礼教的流毒方面,其影响仍然是巨大而深远的。
《狂人日记》的启蒙主义思想特征,主要表现在对封建礼教的深刻揭露,对麻木愚昧的国民性的批判,以及对将来的坚定信念和热烈希望。作者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四个字。
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礼教就是吃人,仁义道德是礼教虚伪的面具,这就是鲁迅对封建道德的定义,也是他多年来思考和认识的结果,也是这篇作品最辉煌的成就。
由于毛泽东对于鲁迅的极高评价,鲁迅作品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负载新体制意识形态的投枪和匕首。《狂人日记》和其他一部分鲁迅作品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
『贰』 鲁迅创作的第一部小说集是什么
《呐喊》是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1923年8月北京新潮社初版。它多角度、多层面地揭示了中国社会的沉闷和国人灵魂的扭曲,显示了“五四”时期鲁迅的战斗姿态。 第二部小说集《彷徨》写作于新文化运动落潮期,1926年8月北京北新书局初版。《彷徨》显示了作者从激越到冷静的心路历程,较之《呐喊》,其观察更见从容,思考也更加深入,所以它让人更清楚看到知识分子的清醒与彷徨。 《故事新编》是鲁迅的第三部小说集,收入1922-1935年小说,1963年1月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初版。作品衍绎神话、传说和史实,一方面着眼历史精神的澄清,另一方面旨在刻画“中国脊梁”。
『叁』 鲁迅先生创作的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是哪一部
1918年4月,他写成了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笔下的主人公狂人形象,既显示出封建制度对人残暴的迫害,又展开了不屈的抗争,并且紧紧地扣住了“吃人”的主题。
1918年5月,刊载《狂人日记》的《新青年》第4卷第5号出版了,中国新文学的第一篇作品以一种惊雷骇电般的激情横空出世,沉痛地控诉了封建制度的“吃人”历史,这是一篇对封建主义充满正气和勇敢的宣战书。
『肆』 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历史小说集、散文集和杂文集有什么
短篇小说集:《彷徨》、《呐喊》。
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
杂文集:《坟》 1927年3月,未名社 《热风》 1925年11月,北京北新书局
《华盖集》 1926年8月,北京北新书局 《华盖集续编》 1927年5月,北京北新书局
《续编的续编》 1948年,上海出版公司 《而已集》 1928年10月,上海北新书局
《三闲集》 1932年9月,上海北新书局 《南腔北调集》 1934年4月,上海同文书店
《二心集》 1932年,上海合众书店 《花边文学》 1936年6月,上海联华书店
《伪自由书》 1933年10月,上海青光书局 《准风月谈》 1934年12月,上海联华书店
《且介亭杂文》 1937年7月,上海三闲书屋 《且介亭杂文二集》 1937年7月,上海三闲书屋
《且介亭杂文末编》 1937年7月,上海三闲书屋 《集外集》 1935年5月,上海群众图书公司
《集外集拾遗》 1938年,鲁迅全集出版社 《集外集拾遗补编》 1952年,上海出版公司
(4)鲁迅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扩展阅读:
鲁迅是中国现代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自从一九一八年发表他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以来,直到一九三六年去世。鲁迅的创作生涯持续了将近二十年之久,留下了超过六百万字的作品,可以称得上"著作等身"。
鲁迅的文学创作包括散文,小说和杂文。其中,杂文是他影响力最大的创作体裁。鲁迅的杂文如同匕首投枪一般,刺向了当时中国黑暗的一面。在鲁迅的杂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火一般的热情和冷峻的思考。
『伍』 鲁迅为什么给自己的第一本小说集命名为呐喊
名字由来编辑
含义
鲁迅的“呐喊”的含义是想要借由自己的呐喊来鼓舞当时有思想的进步青年。
原因
《呐喊》是鲁迅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 1923 年 8 月由北京新潮社出版,收 14 篇小说; 《彷徨》是他的第二部小说集, 1926 年出版 ,收11篇小说。 鲁迅说过,他是抱着启蒙主义的目的来写小说的,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但因写作年代不同,受当时社会环境、时代风潮的影响,鲁迅这两部小说集的创作心境和运用的创作方法、表现手段也不尽相同。
《呐喊》中的作品,大都写于五四运动的高潮时期,要为新文化运动助阵振威, 取名《呐喊》,意指作者受新文化运动的鼓舞,“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集子中的作品明显地保留着作者于“五四”高潮时期,在结束了一段时间的沉默之后,奋起呼喊的特色。在艺术上,吸收和借鉴外国小说的创作方法与表现手法,因此,《呐喊》集中的作品以其“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令人耳目一新。
鲁迅写小说虽然借鉴了外国小说的艺术经验,但他把外国小说的经验与中国古代小说的传统结合在一起,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民族化的基础。鲁迅小说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主要是它在形式上是新的、成熟的,思想内容上是彻底反封建的,揭开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新纪元。
『陆』 鲁迅的第一篇小说是什么
《怀旧》是鲁迅发表的第一篇文言文小说,发表在1913年1月号(一说4月号)的《小说月报》上,时任《小说月报》主编的恽铁樵,非常赏识这篇小说。《怀旧》讲述的是“我”幼年时在私塾上学期间,正值清末革命前夜,有性质不明的“长毛”(本指革命军,而非太平军;但其实是一群逃难民众)将要进城,东邻的富绅与清客闲汉商议迎降,富有讽刺意味。这篇小说的内容与《狂人日记》并不一样,哪里来的母体之说呢?且就算母体,也已是独立发表的一篇完整小说了。一九三四年,杨霏云将鲁迅佚文编集时,鲁迅回信中便说:“现在都说我的第一篇小说是《狂人日记》,其实我的最初排了活字的东西,是一篇文言短篇小说,登在《小说林》(疑似误记)上。那时恐怕还是革命之前,题目和笔名,都忘记了,内容是讲私塾里的事情的,后有挥铁樵的批语,还得了几本小说,算是奖品。”此外,鲁迅在创作《狂人日记》之前,还创作过几篇文言小说。所以,这个答案应该是确定的。
『柒』 鲁迅的第一本小说是什么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后与《药》、《故乡》等小说名篇一同收入小说集《呐喊》
《狂人日记》是第一篇白话小说
作品编辑
1915年一月 《百喻经》 1931年三月 《前哨》
1918年四月 《狂人日记》 1931年十一月
《 宋本》
1919年一月 《随感录四十》(《新青年》) 1931年十二月 《十字街头》(与友人合编)
1919年十月 《我们现在怎么做父亲》(《新青年》 1932年四月 《三闲集》《二心集》
1920年一月 《一个青年的梦》译本 1932年九月 《竖琴》
1920年十月 《工人绥惠略夫》译本 1932年十月 《一个人的受难》《伪自由书》
1923年十二 《中国小说史略》上卷 1934年一月 《北平笺谱》
1924年六月 《中国小说史略》下卷 1934年三月 《南腔北调集》
1924年十月 《苦闷的象征》译本 1934年五月 《引玉集》
1925年十二月 《出了象牙之塔》、《国民新报》、《莽原》 1934年八月 《译文》创刊号
1926年 小说集 《呐喊》 《故乡》 《故事新编》 1934年十月 《木刻纪程》《准风月谈》
1926年七月 《小约翰》(与齐宗颐同译) 1935年一月 《表》译本
1926年九月 《彷徨》 1935年二月 《死魂灵》译本
1926年十二月 《毁灭》译本 1935年四月 《十竹斋笺谱》第一册
1927年八月 《唐宋传奇集》《野草》 1935年六月 《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
1929年五月 《壁下译丛》 1935年九月 《俄罗斯的童话》译本
1929年六月 《艺术论》译本 1935年十二月 《海上述林》上卷
1929年十月 校订中篇小说《二月》、《文艺与批评》译本 1935年十一月 《故事新编》
1930年一月 《萌芽》(与友人合编) 1935年十二月 《死魂灵百图》木刻本
1930年四月 《现代文艺丛书》(神州光社订约) 1936年一月 《海燕》半月刊(与友协办)
1930年八月 《十月》译本 1936年二月 《死魂灵》第二部
『捌』 鲁迅第一本短篇小说集是什麽
《呐喊》是鲁迅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社出版,收14篇小说;《彷徨》是他的第二部小说集,1926年出版,收11篇小说
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和《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同时又是中国现代小说成熟的标志
『玖』 我国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是鲁迅的什么作品
《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写于1918年4月。该文首发于1918年5月15日4卷5号的《新青年》月刊,后收入《呐喊》集,编入《鲁迅全集》第一卷。
『拾』 鲁迅的第一篇小说是什么
您的问题是“第一”这么一个描述,那么我围绕这个描述给你尽可能符合的答案
这个所谓鲁迅先生第一部的概念有三方面,出版,第一篇文言文,第一篇白话文:
1.先生第一部署名作者(翻译也算再创作,可以署名作者)出版的书是1908年的《域外小说集》,这个是鲁迅先生和弟弟周作人一起翻译的译本。共两册,收作品16篇。译文为文言。鲁迅后来说它诘屈聱牙,不是很满意。《域外小说集》中,只有三篇小说是鲁迅所译,安德烈夫的《谩》和《默》,以及迦尔询的《四日》,其余均出自周作人之手。作者大多是俄国及东欧弱小民族的,像波兰的显克微支,波思尼亚的穆拉淑微支等。这些小说,均有一种苦难的意识,作品深处是底层的痛感,以及苍凉的精神。鲁迅后来写小说,多少也受到了这类作品的影响。
2.先生个人自己写的第一篇小说,是1911年的文言小说《怀旧》。该小说写成后其实一直没投稿,直到1913年才用署名“周逴”刊登在上海出版的著名文学杂志《小说月报》第四卷第一号上,该小说在先生生前并未收入其作品集,直到周作人先生的日记中回忆起这次创作,才于1959年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集外集拾遗》。《怀旧》讲述“我”幼年时在私塾上学期间,正值清末大革命前夜,有性质不明的“长毛”(本指革命军,而非太平军,但其实是一群逃难民众)将要进城,东邻的富绅与清客闲汉商议迎降,富有讽刺意味(显然受到了俄国作家果戈里小说《钦差大臣》的影响),并稍带描写童趣盎然的私塾生活和个性鲜明的老先生,情节生动,文字精妙。
3.先生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是1918年的《狂人日记》。因为名声太大反而容易被认为是“第一篇”先生创作的小说,但实际只是第一篇白话文,小说通过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现了作者深刻的忏悔意识。作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对中国的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时对中国的甚至是人类的前途表达了深广的忧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