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微小说 » 短篇小说访谈

短篇小说访谈

发布时间: 2022-05-28 23:01:38

Ⅰ 求"对话"或者"访谈"风格的小说 (追加100分)

玛格丽特•尤瑟纳尔(Marguerite Yourcenar,1903--1987),法国作家。她原姓克莱扬古尔,真名Marguerite de Crayencour(玛格丽特•德•凯扬古尔)。
尤瑟纳尔出生于布鲁塞尔一富裕家庭,从小受到良好教育。尤瑟纳尔是作家与父亲一起以姓氏字母重新组合后为自己起的笔名。法国诗人、小说家、戏剧家和翻译家。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父亲为法国人,母亲为比利时人。她出生后仅10天,母亲便不幸去世。玛格丽特从小受到父亲的加倍疼爱,在法国北部、南部和巴黎度过了优裕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她只受过很少的正规教育,得到数位女管家的呵护和家庭教师的悉心指导。与父亲一样,自青年时代起,尤瑟纳尔即长期奔走于欧洲多国和美加之间。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尤瑟纳尔赴美,从事记者、翻译和教师等工作,1947年,成为美国公民,1949年定居美国东北海岸的芒特德塞岛•(1’ile deMount Desert)。她只用法语写作,第一本诗集 Le Jardin des chimères (1921)显示了她作为一个作家的高超技巧,她重新诠释了古希腊神话,使它们与现实世界发生联系。1922年,她出版了另一本诗集Les Dieux ne sont pas morts。她的第一部小说 Alexis, ou le traité vain combat (1929;《亚历克西斯,或者一个徒劳挣扎的故事》,1984年出版英译本)是从一个艺术家的视角进行写作,这个艺术家想要献身于自己的事业,却遭到家庭的反对。她对意大利的访问促使她写下Denier rêve (1934;《九只手中的一枚硬币》,1982年出版英译本),这是一本关于梦想和现实之间差别的小说。
1934年,尤瑟纳尔遇到了美国人Grace Frick,她们成为非常亲密的伙伴。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尤瑟纳尔移居美国。她在莎拉.劳伦斯学院(Sarah Lawrence College)教授比较文学。期间,她于1937年将弗吉尼亚.伍尔芙的《波浪》(The Waves)译成法文,1947年又出版了亨利.詹姆斯《梅齐知道什么》(What Maisie Knew)的法文译本。
她最着名的小说是Mémoires d'Hadrien (1951;《哈德里安回忆录》,1954年出版英译本),法美两国批评界一致对该书高度评价。 这本小说是一个虚构的罗马皇帝的自传,以一封写给他收养的孙子、未来的皇位继承人马克• 奥里略的书信形式出现。另一本历史题材的小说 L'Oeuvre au noir (1968;法文原书名为<苦炼>,英译本书名为<深渊>,1976年出版),则是关于一个文艺复兴时期的虚构人物,弗兰德斯的炼金术士 泽诺(Zeno)的生活,这本书为她赢得了1968年的费米纳文学奖。1971年,她的两卷戏剧集Théatre出版。她还写了早年家庭生活的传记,以及关于三岛由纪夫的论文Mishima: ou la vision vide (《Mishima[三岛由纪夫]: 或者空虚的视野》,1981),并将一系列关于她生活和作品的访谈结集,以Les Yeux ouverts: entretiens avec Matthieu Galey之名出版(《睁开眼睛:与Matthieu Galey的谈话》, 1980)。
她还是一位文笔优美的翻译家(曾经翻译过希腊诗人、英语作家亨利•詹姆斯和维吉妮娅•伍尔芙等人的作品,《深邃的江,阴暗的河》1964年,《王冠与竖琴》1979年)和思想深刻的文论家、批评家(《时间,这伟大的雕刻家》1983年)。
尤瑟纳尔不断挑战自己作为作家的能力,她的文学风格多变。但她作品的主要特色是对古代文明和历史变迁的丰富知识,以及尝试理解人类行为的动机。1980年尤瑟纳尔被选入法兰西学院(Académie Fran?aise),成为法国历史上第一位“绿袍加身”的女性不朽者。1986年,她被授予法国第三级荣誉勋位(French award, Commander of the Legion of Honour)和美国艺术家俱乐部的文学奖章(the American Arts Club Medal of Honor for Literature)。
尤瑟纳尔坚信,历史是一所“获得自由的学堂”,是对人类进行哲理思考的跳板。因此,她特别青睐历史,她的虚构作品漫游于古代、文艺复兴时期以及20世纪初的广大空间;若用现代的文论言语表达,尤瑟纳尔的全部作品都是互文性的杰作,充满着今与古、此与彼、我与他、灵与肉、具体与抽象的对话。

主要作品:
诗集:《幻想的乐园》1921年,《众神未死》1922年
剧本:《埃莱克特或面具的丢失》1954年,《阿尔赛斯特的秘密》1963年
小说:短篇小说集《死神驾车》1934年,《像水一样流》1982年
长篇小说《哈德良回忆录》1951年,《苦炼》1968年)
传记:《世界迷宫:虔诚的回忆》1974年,《北方档案》1977年
翻译著作:《波浪》1937年,《深邃的江,阴暗的河》1964年,《王冠与竖琴》1979年
评论:《时间,这伟大的雕刻家》1983年

(这种小说太难找了,不知道我的参考答案你是否满意)

Ⅱ 白玛娜珍的白玛娜珍访谈

谭斯颖:几岁开始喜欢读书?读过哪些书?哪些作家、哪类作品对你影响最深?
白玛娜珍:我上学那会儿,作业很少,有很多时间玩儿和读自己喜欢的书。有一次老师讲的“小石头”的故事令我着迷,父亲便帮我买了这本小说回家。厚厚的书里很多字我一半猜,一半问,有时边看边掉眼泪。那是我看的第一部小说,大概是小学二年级。上三年级后,我读的书大多是上中学的姐姐拿回来的。比如《上海的早晨》、《青春之歌》等。11岁我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学院图书馆里的藏书更多了。我喜欢上了普希金的诗,读完了《家》、《春》、《秋》和《红楼梦》及川端康成的可能找到的所有小说。
毕业回到西藏军区文工团,那段生活可以说是一种沉浸在舞蹈、音乐和书籍中令人陶醉的生活。我读了泰戈尔、莫泊桑、契诃夫、歌德等作家所著的大量外国优秀作品和中国古典诗词。
到后来我阅读的书就很杂了。比较来说,杜拉斯的语言像一段段迷离的音乐耐人寻味,她的《琴声如诉》、《金发碧眼》等小说中弥漫的氛围令我着迷。米兰昆德拉的理性与睿智也令我敬慕;享利·米勒的尖锐和反叛则带给我格外的惊异。还有马尔克思《霍乱时期的爱情》、《英儿》中顾城梦呓般的叙述,西蒙波娃的《女客人》等等。我喜欢过一两年再重看这些作品,每一次都会欣喜地遇上许多上一次阅读时没有感受到的东西。而这些伟大的作品在无常人生中,给予我另外一种心灵空间,无法比拟。
谭斯颖:什么时候喜欢上写作?谈谈写作?
白玛娜珍:以前,学校老师出的作文题目令我生厌并失去想像力和写作的兴趣。通常便交给宠爱我的父亲或我的一位大哥去完成。但有一次,老师要我们将《卖炭翁》翻译成白话文,我却把这篇古文改写成了一篇主观感情充沛的散文。这个作业使我一不经意找到了抒发胸臆的途径和其中的愉悦。我开始喜欢写东西了,上课时也要偷着写心想的诗和短文。但真正开始写作是在我从解放军艺术学院毕业回到西藏军区文工团工作以后。当时在那种浓郁的艺术氛围中,我年近16岁,想要尝试以学院生活为素材写小说,很快写了一部中篇小说《十七岁的恋情》,母亲介绍我认识了西藏文联的田文姐,带我去她歌舞团的家里,请她看我的处女作。这以后的作品比如我在拉萨晚报上发表的第一篇短篇小说《山那边》,是写一个康区少女逃脱当地一妻多夫的婚姻,渴望拉萨的故事。从此,我开始在区内外报刊杂志发表自己的诗和小说。
可以说,我写作是从小说开始的。后来也写了不少的诗,大多收入了由民族出版社出版的诗集《在心灵的天际》。上中国新闻学院时,又喜欢写散文了,经常在《散文》月刊发表作品,并曾获得《散文》月刊和《散文百家》主办的“精短散文优秀奖”。后由西藏人民出版社结集出版散文集《生命的颜色》。在作协工作以后,有了相对稳定的写作时间,得以完成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拉萨红尘》。
2003年12月,《拉萨红尘》获得由中国作家协会、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妇女读物研究委员会主办、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承办的“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小说类入围奖。这是迄今中国当代女性文学最高级别、最具影响力的全国性奖项。其中,《拉萨红尘》能在500多部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西藏第一次获得该奖的作品,这是西藏人民出版社和我的共同荣誉。目前我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心箍》已全部完稿,约25万字左右,正在修改中。
谭斯颖:从一个电台主持人到写作更享受哪一段?
白玛娜珍:这个问题使我想到我从事过的职业:舞台上的表演;广播、电视里的播讲以及记者采访时一问一答的记录与报道……去年秋,我的长篇小说《拉萨红尘》在北京召开媒体见面会时,好几个记者也这样问我。中央台《张越访谈》节目的开篇语也从这样一种好奇展开话题。但对我,工作上的一些变迁在这20多年中十分自然。每一个年龄段,我很庆幸我的职业都是适合自己的,也是自己当时所热爱的。比如少女时代的舞蹈;热血青春时四处奔赴,初为人母之际在某个栏目浅谈社会与人生……当然现在,我更喜欢一个人很宁静地写作。
谭斯颖:一个少数民族作家如何克服非母语创作困难?
白玛娜珍:谈到母语,在我4岁离开拉萨来到成都同龄孩子中间时,我的语言和发音令他们惊讶不已。但除了藏语,我无法再有别的语言与他们交谈。我仍刻当时的懊恼和气愤,因为语言的隔阂,我似乎被那些孩子视为另类。5年以后,我跟着父母回到拉萨时,却几乎完全忘记了儿时的母语,只会说汉语,进到汉族班学习。
当然,这种遗忘只是一种沉睡。母语与母亲的乳汁一起,早已融入我的血脉。当我开始写作,我自然选择了我最能驾驭的,好比航行船——汉文。并领略着方块字的奇妙,以此去触摸一个人、藏族人,不同的人的内心情感与精神世界,发现在文字的两面,人们的心竟如此不同又同出一辙……
这时,母语是我内在的一双飞的翅膀,而不是我写作的障碍。
所以,我的写作并非要完成对母语的表达。作品的风格也不因对母语的依赖和刻意地追求而形成。
谭斯颖:评价一下西藏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文学创作的状况?
白玛娜珍: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西藏文坛十分兴盛。扎西达娃、马原、马丽华等一批作家的诞生,使西藏文学史在这一时期十分灿烂。到了九十年代,一切已很不相同了。这个领域变得相对僻静。除非作品一时畅销,才会在某一阶段某一层面引人注目。市场经济对文学作品的考验是多方面的,更是对作家的一种锤炼。擅长文字的人,可以在其中有各自的选择,地自己的作品有各自的定位。就此,目前的写作环境应该是比上世纪八十年代更宽松,不必一哄而起,尽可标新立异或一意孤行。而这一时期对一个藏族作家,国家虽仍有一些特殊奖项和政策予以鼓励,但那种喧闹的扶持和刻意栽培的时代已过去,所以,现在西藏文坛的沉寂,我认为很正常。
谭斯颖:评价一下西藏纯文学前景?
白玛娜珍:在许多地方,比如成都、北京、深圳、上海等等书店里人都很多。书店并不冷落,书商们也空前活跃。物质生活的提高,的确已使更多人感觉到精神上的饥渴。所以,作为精神产物的文学作品应该是一种很好的“食物”。虽然常言道萝卜白菜各有所好,但营养价值高的必将被有条件享用的人们了解和选择。纯文学的特长也在于此,令人回味,反复咀嚼并可能使几代人受益。在西藏从事纯文学创作也不例外。
谭斯颖:谈谈你的写作风格、选材和创作的乐趣?
白玛娜珍:我从一开始写小说现在又回到了小说创作。其间,比如我的诗、散文,少女时代的激情和纯挚,好似影集中曾经的照片,是令我缅怀的时光。无论稚嫩或青春昂扬,都是韵味所在和文章的风格本身。因为每个阶段的作品在那个时期,就创作而言是不能重复的。不是不想,而是不能。但在长篇小说《拉萨红尘》中我仍写出了很多的诗,我十分喜欢。并不拘形式,使散文的韵致贯通在故事中。
写小说时,因为想要知道这个故事会怎么发展,如何曲折或他、她会遭遇什么等等未知的一切以及充满脑海的模糊不清的种种情节,令我迷惶和急切,写,便成为一种引领和探寻,其间愉悦无限。而无论写什么,我十分在乎将写的每个字。当一个个奇妙的字眼完成无法表达的表达,写作的乐趣莫过于此。每个字,好比一只眼睛,当它们灵动于作品之中,作品突然就具有了生命。这就是通常人们说的文采。我认为这也是区分一个作家平庸与才华横溢与否的所在。
谈到作品的选材,我想一个人把有限的时间花在刻意体验比如游牧的、农耕的或一切自己所不曾经验的生活方式上,将使写作陷于一种对生活的拙劣的临摹。但我尚活着,这种存在与别的存在的共通处在于,无论生活在什么方式中,心灵与精神是我们的本质。
如今,当写作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我得已摆脱许多精神的羁绊,而在那镜里人生,如何纷乱迷惶,都是好看的。

Ⅲ 《巴黎评论·短篇小说课堂》epub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巴黎评论·短篇小说课堂》(洛林·斯坦恩)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https://pan..com/s/1Pwiz8rDCowu9PQ2ZwNAwGw

提取码: kgjb

书名:巴黎评论·短篇小说课堂

豆瓣评分:7.8

作者:洛林·斯坦恩/塞迪·斯坦恩 主编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品方:99读书人

原作名:Object Lessons : The Paris Review Presents the Art of the Short Story

译者:文静 等 译

出版年:2019-5

页数:362

内容简介

《巴黎评论•短篇小说课堂》是一部短篇小说选评集,其中的所有作品都来自美国著名的文学杂志《巴黎评论》。

九久读书人早在数年前就推出了《巴黎评论》最著名的“作家访谈”系列。其实在访谈之外,《巴黎评论》本身也是国际第一线的精品文学阵地,一直坚持刊发世界顶级的短篇小说,从一九五 三年创刊以来已积累了数百篇精致的文字艺术品。二〇一二年,时任《巴黎评论》总编辑的洛林•斯坦恩邀请了二十位当代一流的短篇小说作家,按照他们自己的喜好与审美,各挑选一篇该杂志发表过的短篇小说,并为之撰写一则短评。之后,洛林•斯坦恩与塞迪•斯坦恩再将这些选中的小说和短评一起结集出版。

本书收录的二十篇短篇小说各不相同,风格差异极大,篇幅长短不一,发表的时间跨度几乎和杂志的历史相当。但毫无疑问的是,它们都有着极高的质量,从各个侧面反映了当代短篇小说创作的最高水准和潮流风向。

针对这二十篇小说所作的评论也各有其旨趣,有的非常简洁宏观地概况了一整篇作品的风格特色,还有的非常细致具体地考察了文本的语句和措辞。总之,从作者的角度考察另一位作者的作品,这种专业的视角一定会让读者们受益匪浅。

作者简介

《巴黎评论》是世界著名的文学杂志之一,从一九五三年起坚持刊发世界顶级的短篇小说作品,被广泛地认为是国际第一线的精品文学阵地,自创刊以来已积累了数百篇优秀的文字艺术品。二〇一二年,时任《巴黎评论》总编辑的洛林•斯坦恩邀请了二十位当代一流的短篇小说作家,按照他们自己的喜好与审美,各挑选一篇杂志曾经发表过的短篇小说,并为之撰写一则短评。之后,《巴黎评论》杂志社再将这些选中的小说和短评一起结集出版。

Ⅳ 一部短篇小说,主人公是记者专门采访梦游患者。里面涉及空间,外星人等等,想知道名字和还有没有这故事的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可能是吧

Ⅳ 驿路梨花给各个人物设置哪些采访问题

没有采访问题,只有对人物的叙述。
《驿路梨花》是中国当代作家彭荆风创作的短篇小说,最初发表于1977年11月27日《光明日报》。
《驿路梨花》的叙述者“我”叙述了在自己与同行老余在哀牢山南段的深山中一间小屋借宿一天的经历,包括行山之苦与焦虑、梨花林中的小屋、所遇瑶族老猎人、哈尼族小姑娘以及他们的故事。
该小说是彭荆风在特殊年代经历了一般人难以承受的折磨、重新舒展开写作的双翼后,情不自禁抒发的对在云南边地与朴实、纯洁的少数民族人民诚挚相处时光的怀念,及对美好未来的呼唤。

Ⅵ 访谈录(必须是亲身经历的,不要网上抄的,不用是什么名人)

龚仁先生访谈录参考一下吧

王:看了你在“搜狐”网上发表的小说《兵团战士回忆》,我们想把它改编成电视剧,你同意吗?

龚:那还能不同意。这就好比我们家后院扔着一堆破铁料,你要拿它给我换一辆汽车。我不光同意,甚至有点儿不敢相信。但首先声明,可不能跟我要钱。

王:我们还给你钱。

龚:那就行!

王:我想问你几个问题,以便对你有更深的了解。

龚:随便问。

王:你的小说发表过多少篇了?

龚:这是第二篇。我属于那种不走运的人,记得年轻时就希望当个作家,这个希望就象一根沾了水的鞭子,无情地抽着我。那时天天写稿投稿,三十多岁了我的处女作才发表,是一个短篇小说。记得那天我兴奋异常,来到一个小饭馆,要了半斤二锅头一盘凉拌海蛰丝,喝完了醉醺醺地出来。当时天已大黑,我带着哭腔大叫:发表啦!我不是处女了!大街上的人吓得直跑。

王大笑:我当时要在场也会吓跑的。后来还写吗?

龚:又写了好几十篇,不是退稿就是石沉大海。到发表这篇小说,我已经是五十岁的人了。也就是说为发表处女作我奋斗了十多年,到发表第二篇小说我又奋斗了十多年。按此算,我的第三篇小说估计是写敬老院的事。第四篇就该写阴间的故事了。

王:是够不幸的。

龚:当时我觉得可能自己水平太低,后来我发觉不光是水平的事。当时颂扬类的文章占据着文坛,可我写的是一种和当时反向的文体——讽刺体。后来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上级决定编辑的命运,编辑决定一个作者的命运。编辑要是看不上你,你这辈子就没出世的可能了。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在中国搞讽刺体是没有出路的。那时我就说过,我就象树尖上的柿子,不熟透了不掉下来,掉下来也要摔得稀烂。可反过来说,我从来没有不幸的感觉,我总是从奋斗中得到无尽的享受。我挺烦那些一说到过去就端出一盆委屈来,把自己扮成灰姑娘或丑小鸭。我说这些只是告诉你我不走时运罢了。

王:现在言论很自由了,你可以发挥了。另外跟你接触的感觉,觉得你不是写那类文章的人,似乎毫无幽默感,可看你的小说还挺刻薄挺幽默。

龚:我根本就没有幽默的素质,我只是一个写实的作者。主要文革时期太幽默了,你只要如实地写就是幽默的。就象你如实地写一个疯子,写他吃屎吃尿;写他说领着咱们干革命的国家主席是国民党派进咱们内部的奸细。是你幽默吗?不是!是这个疯子幽默。

王:我看你的小说,感觉它既象小说又象散文,有的地方还象杂文,但挺耐读的。

龚:耐读就成了。这你就看出来了,我是外行写小说,根本就不懂那些格式,也正因为不懂所以没有约束。就象我自己琢磨出来的炸酱,既放大酱还放料酒醋酱油甜面酱番茄酱核桃仁芝麻等等。要是跟正宗炸酱面大厨子一说,人家会鄙夷地笑话你外行,可我家里人都爱吃。

王:哪天应该尝尝你做的炸酱面。

龚:我认为那些写作章法、规矩之类都是人定的,只要不是上帝定的,凡是人定的可以遵守也可以不遵守,那些狗屁章法未必就是对的。写小说无非就是编一个故事,编圆了有人爱看就完了。你要听某些人讲写作,呵!三要素五要素的能把你吓死。比方说有一块钱,他们不说有一块钱,非说有二百个零点五分钱。顾弄玄虚!

王:我非常欣赏你小说的真实感。我想问你这篇小说有多少真实的成份有多少虚构的成份?

龚:百分之百的真实;百分之百的虚构。

王:我明白了,全是真事,但进行了加工。

龚:对!

王:现在好些小说太假,脱离现实。就象一个抹白了脸的女孩,抹得再自然也不象那种天然白的女孩。

龚:没错,那是两种本质不同的东西。抹出来的怕洗脸、怕下雨时没带伞,天然的就不怕。我们单位有个女子就这样,两道纤细的弯眉和一张雪白的脸,非常迷人。那天上班正赶上下大雨,她没带伞,等她跑进单位,眉毛白粉全冲掉了,黑得象个恐龙蛋。大家居然没认出她来,以为谁姥姥来了。

王:你真能夸张。

龚:不是夸张,中国文坛上这样的人还少吗?瞪着大眼白子天天说奉承话。我还认识一个男人,他挺有文采的,就是长得太难看,他瘸着一条腿不说还长着一身癣疥。他自称是美女作家,笔名叫咪莎,专在网上戏弄男人。那些迷了窍的男人天天求他想见面。

王:这个美女作家够损的。

龚:你想想,谁不喜欢美女作家呀。

王:很想听听你对目前中国小说的看法。

龚:这个题目对我来说太大了、太可怕了。我可不敢说。

王:随便聊一聊。

龚:看来是想考考我。我对目前活跃在现在文坛上的那些作家的作品都很喜欢,象阿城、苏童、王朔、刘恒等等,但还没有到能看出看法来的阶段。我还很爱看那些女作家的作品,中国文坛也有点儿阴盛阳衰,好几位女作家都很可怕,尤其是“二池”和方方的作品。

王:二池是谁呀?

龚:一个是迟子建,一个是池丽。

王:这么个二池,南北两池子水。能谈谈对她们作品的看法吗?

龚:不敢。

王:随便说一说,你也要让我知道知道你的一些观点呀。随便说说!

龚:我很喜欢迟子建的小说。她是个很有语言天赋的作家,看她的小说就象看优美的散文,平常的文字在她手里一编排,就变得简洁透彻富有哲理,让你看完有一种回肠荡气的美感。你看她把那个土得掉渣儿的北极村写得就象天国,我要是那个村长,就奖给她五百斤麦子当广告费。

王:你真会赞扬,看来你也是个很会说奉承话的人。

龚:那倒不是,她的语言确实好。

王:我也喜欢她的作品,能不能谈谈她小说的不足。

龚:要说不足的话就是不够深刻。我觉得对于作家来说,丰富的生活太重要了。一个衣食无忧的作家和一个倍受生活煎熬的作家,他们对社会的感悟绝不一样。在作品深度方面,池丽就比她强。我觉得池丽象个屠夫,下起刀来又狠又准,能把武汉小市民大解八块灵魂难藏,但她在语言功夫上远不及迟子建。我曾瞎想过:假如这两个女人要合成一个人,准会在文坛上引发地震,把那些自以为是的平庸作家全都压在瓦砾中。

王:是吗!看来你对语言很看重?

龚:我觉得语言和小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东西,语言是一个载体,它运载着你的构思和观念。语言好不见得小说就好,反过来说,小说内容好不见得语言基础好。就如同运货,你用卡车还是用面包车跟你所运的货是两回事。小说内容可以改可以拼凑,可以让别人帮你增减润色。语言不成,这一项你偷不了手,你的功底和天分一眼就能让人看出来。

王:听说你经常到街头或酒馆偷偷记录人家的语言?

龚:是。他们的语言太生动了,这些在书本里是绝对学不到的。我喜欢粗糙、朴素、生动的语言风格。好的语言让人看完应该能触动你的灵感,我看阿城、苏童的小说就有这种感觉,不说故事,光语言就能给我激发出很多火花来。有些人的小说内容挺好的,就是语言功底太差,必须耐着性子看。

王:我看你小说里很多都是讽刺教育的?

龚:不是讽刺教育,是讽刺教育中的唯心主义。我们自称是信奉唯物主义的国家,实际却是大行唯心主义。比如我们过去的经济政策、大跃进之类,就是一帮唯物主义者用唯心主义的画笔描绘的一个理想主义的画卷。想得挺好,就是不切实际,结果越干越穷。要不是邓小平,中国也和苏联一样早垮了。反思我们的教育,同样具有很大的唯心主义成份。这个今天就不说了,因为一说就要占很大的篇幅。

王:看来你很注意你小说的思想性?

龚:错了!我的小说绝对没有思想性。我只是想提出一些连我自己都弄不明白的想法,引起大家的注意、争论,帮我解答明白。我觉得思想性这个词很不准确。什么叫思想性?在中国有几个有思想的?就一个人有。你看那时侯所谓有思想性的作品,就是重没重复毛主席语录。你最好别用思想性这个词,省得我听完了更加糊涂。

王:那就不用。用你的话说就是弄不明白的想法。我应该这样问:看来你很注意你小说有弄不明白的想法?

龚:对对对!因为弄不明白所以才想弄明白。

王:听着真累!我是越弄越不明白了。我知道你很忙,想再问你最后一个问题:你为什么喜欢写讽刺体?

龚:我觉得社会是需要一点儿讽刺的。我通过观察发现,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不是什么会思维、会使用工具,而是虚伪。哪种动物都没有人的虚伪。比方说驴顺着毛摸它它就高兴,人也一样爱听奉承话,可有的人就那么敢腆着脸说他不喜欢奉承。又比方说人人都喜欢性,老天爷就是为万物这样设计的,如果不这样自然界就不可能延续。可你看看那些老爷们虚伪的表演吧,让人不可理解的是他们那么的喜欢可又装得那么的厌恶。似乎这就是正派。难怪有位先生调侃道:干坏事没被别人发现你就是正派人。以至于我一听见作风正派这个词就觉得那是一种伪装。

王:是这么回事。有的人干了坏事总以为别人不知道,其实你不说也就得了,可他还到处粉饰自己。

龚:讽刺就是把这些虚伪的外套给他扒下来。

王:预祝你成功!

热点内容
免费有声小说软件app免费下载 发布:2025-08-10 03:05:59 浏览:439
网络小说作者豆芽 发布:2025-08-10 03:05:49 浏览:94
搜小说总裁爹地的宠妻法则 发布:2025-08-10 03:05:45 浏览:381
男主是脸盲总裁的小说 发布:2025-08-10 03:03:31 浏览:360
类似网游之神盾传说的小说 发布:2025-08-10 03:00:37 浏览:651
重生后五个儿子团宠我小说 发布:2025-08-10 02:57:46 浏览:782
重生韩娱偶像小说 发布:2025-08-10 02:37:17 浏览:755
超级虐总裁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8-10 02:37:15 浏览:260
鸿钧老祖的剑言情修真小说剑 发布:2025-08-10 02:36:32 浏览:528
别再为爱哭泣小说结局 发布:2025-08-10 02:27:33 浏览: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