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微小说 » 鲁迅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是

鲁迅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是

发布时间: 2022-05-25 07:18:24

Ⅰ 鲁迅的第一本小说是什么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后与《药》、《故乡》等小说名篇一同收入小说集《呐喊》
《狂人日记》是第一篇白话小说
作品编辑
1915年一月 《百喻经》 1931年三月 《前哨》
1918年四月 《狂人日记》 1931年十一月
《 宋本》


1919年一月 《随感录四十》(《新青年》) 1931年十二月 《十字街头》(与友人合编)
1919年十月 《我们现在怎么做父亲》(《新青年》 1932年四月 《三闲集》《二心集》
1920年一月 《一个青年的梦》译本 1932年九月 《竖琴》
1920年十月 《工人绥惠略夫》译本 1932年十月 《一个人的受难》《伪自由书》
1923年十二 《中国小说史略》上卷 1934年一月 《北平笺谱》
1924年六月 《中国小说史略》下卷 1934年三月 《南腔北调集》
1924年十月 《苦闷的象征》译本 1934年五月 《引玉集》
1925年十二月 《出了象牙之塔》、《国民新报》、《莽原》 1934年八月 《译文》创刊号
1926年 小说集 《呐喊》 《故乡》 《故事新编》 1934年十月 《木刻纪程》《准风月谈》
1926年七月 《小约翰》(与齐宗颐同译) 1935年一月 《表》译本
1926年九月 《彷徨》 1935年二月 《死魂灵》译本
1926年十二月 《毁灭》译本 1935年四月 《十竹斋笺谱》第一册
1927年八月 《唐宋传奇集》《野草》 1935年六月 《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
1929年五月 《壁下译丛》 1935年九月 《俄罗斯的童话》译本
1929年六月 《艺术论》译本 1935年十二月 《海上述林》上卷
1929年十月 校订中篇小说《二月》、《文艺与批评》译本 1935年十一月 《故事新编》
1930年一月 《萌芽》(与友人合编) 1935年十二月 《死魂灵百图》木刻本
1930年四月 《现代文艺丛书》(神州光社订约) 1936年一月 《海燕》半月刊(与友协办)
1930年八月 《十月》译本 1936年二月 《死魂灵》第二部

Ⅱ 鲁迅的第一篇短篇小说是什么

《狂人日记》,鲁迅的第一篇短篇小说也是第一篇白话小说,1918年5月载在《新青年》。

麻烦采纳,谢谢!

Ⅲ 我国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是鲁迅的什么作品

《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写于1918年4月。该文首发于1918年5月15日4卷5号的《新青年》月刊,后收入《呐喊》集,编入《鲁迅全集》第一卷。

Ⅳ 我国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是鲁迅的什么作品是呐喊还是狂人日记快点很急!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一篇短篇作品,收录在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中。它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首发于1918年5月15日4卷5号《新青年》月刊。内容大致上是以一个“狂人”的所见所闻,指出中国文化的朽坏。《狂人日记》在近代中国的文学历史上,是一座里程碑,开创了中国新文学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另有果戈里的同名作品《狂人日记》。

Ⅳ 《呐喊》是鲁迅先生的第一部小说集 收集了1918年至1922年间缩写的14偏作品吗

《呐喊》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收录鲁迅于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4篇短篇小说,1923年由北京新潮社出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1卷。(网络上有)

Ⅵ 鲁迅第一本短篇小说集是什麽

《呐喊》是鲁迅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社出版,收14篇小说;《彷徨》是他的第二部小说集,1926年出版,收11篇小说

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和《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同时又是中国现代小说成熟的标志

Ⅶ 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历史小说集、散文集和杂文集有什么

鲁迅自1907年开始文学活动,至1936年逝世,近30年间留下700多万字的著作、译作,加上日记和书信约1000万字以上。他创作了短篇小说集两本:《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一本:《故事新编》;散文诗集一本:《野草》;回忆往事为主的散文集一本:《朝花夕拾》,以上共计35万字。鲁迅的主要精力用于杂文创作,共出杂文集16本,计有:《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等,杂文创作在他一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杂文近700篇,约135多万字,占全部创作的80%,历时18年。他整理、辑录出版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集五本:《嵇康集》、《会稽郡故书杂集》、《小说旧文钞》、《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有关中国古典文学史研究论著两本:《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以上共约80万字。翻译、介绍10多个国家的长、中篇小说和童话九本,短篇小说和童话78篇,戏剧两本,文艺论著8本,短篇论文50篇,以上共约310多万字。陆续发现的未收进集子的文稿约有60多万字。鲁迅接待过大约500多名来访的青年,亲手拆阅了约1200个青年给他的来信。他亲自回信约有3500多封,现在能收集到的只有1400多封,约80万字。他从1912年5月5日至1936年10月的日记(其中1922年佚),未作字数统计。此外,鲁迅所编辑的报刊、杂志、丛书约40种,为青年作者写序或跋的书约50多种,为青年校阅、编选和介绍书稿有54种。鲁迅病逝后,1938年出版的《鲁迅全集》计20卷。新中国成立后,出版《鲁迅全集》分为作品集10卷,译文集10卷,日记2卷,书信集1卷。鲁迅的许多作品曾被译为英、日、俄、法、世界语等50多种文字,成为我国在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作家。鲁迅在我国文坛上堪称前无古人、后世之师的旷代巨星。关于鲁迅杂文集的命名鲁迅的杂文集,自行编稿并拟集名的,计十四本。这些杂文集的命名,或比喻,或引用,或反语,或拆字,诙谐风趣,警辟深沉,讽刺强烈,揭露深刻。关于杂文集的命名,鲁迅编集时大多自行作过解说。

鲁迅的作品名称大都与当时的写作历史背景密切相关,且含义十分深刻。

《呐喊》:《呐喊》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写于1918——1922年“五·四”运动前后,鲁迅说他“呐喊”几声,目的在于慰藉那些斗争中“奔驰的猛士”,使他们勇敢直前。作者创作《呐喊》的目的是:慰藉那些在寂寞里奔驰的勇士,使他不悼于前驱。他应《新青年》编委的约请,“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中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又说:“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

《彷徨》:《彷徨》写于“五·四”运动后新文化阵营分化的时期。原来参加过新文化运动的人,“有的退隐,有的高升,有的前进”,鲁迅当时象布不成阵的游勇那样“孤独”和“彷徨”。《彷徨》表现了他在这一时期在革命征途上探索的心情。后来在《题〈彷徨〉》一诗中说:“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这便是题名《彷徨》的来由。他在《彷徨》书扉页上引用《离骚》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摩罗诗力说》:论文《摩罗诗力说》中“摩罗”,梵文音译,“天魔”之意,欧州称为“撒旦”。本来是有些人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诗人拜伦的称呼,后来“凡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而为世所不甚愉悦者悉入之”。所谓“摩罗”诗人也就是造反诗人。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中“费厄泼赖”,是英语fairplay的音译,原为体育比赛或其它竞技所用之术语,意为:光明磊落的比赛,不要用不正当的手段,而林语堂、周作人就把竞技比赛的规则搬到政治舞台上来。这里转意为:对敌人要讲宽大,不要穷追猛打。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著名私塾。鲁迅12岁在这里求学,塾师是寿镜湖老先生。三味书屋,是三长间的小花厅,本是寿家的书房。寿镜吾老先生在此坐馆教书长达六十年。 “三味书屋”之味:鲁迅先生在他的散文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面所提到的“三味书屋”,在浙江绍兴城内鲁迅先生故居附近,是鲁迅先生少年时期读书的地方。那么,为何叫“三味书屋”呢?原来,“三味”取自“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音希海,即醋和肉酱)”的古语。其大意是:读四书五经之类味如吃米面,是食之本;读史记味如喝美酒吃佳肴:读诸子百家之类的书,味如酱醋(好比烹调中的佐料一样)。“三味书屋”的横匾是清代乾嘉年间的著名书法家梁山舟书写的。当时,匾的两旁还悬挂着这样一副木刻的对联:“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读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三味”是指:读经典像吃主食;读历史像吃菜肴;读其它像加调料。关于“三味”:鲁迅的私塾老师(三味书屋)寿镜吾老先生的后人说,“三味”是指在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布衣指的是老百姓,“布衣暖”就是甘当老百姓,不去当官做老爷;“菜根香”就是满足于粗菜淡饭,不向往于山珍海味的享受;“诗书滋味长”,就是认真体会诗书的深奥内容,从而获得深长的滋味。

《坟》:《坟》杂文集,写于1907年——1925年间,鲁迅之所以要出版这些旧文,是因为“有人憎恶着”;同时也作为生活一部分的痕迹收敛起来,“造成一座小小的新坟,一面是埋藏,一面是留恋”。

《热风》1925年11月编定。关于集名,鲁迅解释道:“无情的冷嘲和有情的讽刺相去本不及一张纸,对于周围的感受和反应,又大概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我却觉得周围的空气太寒冽了,我自说我的话,所以反而称之为《热风》。”《热风》收1918年至1924年杂文,编集时,鲁迅对现状一如往日,感到“寒冽”,以“热风”作喻,正反映了鲁迅主张深刻批判社会,促醒人们去改革社会的热烈愿望。

《华盖集》1925年12月编定。《华益集续编》1926年10月编定。分别收1925、1926年来文。旧时迷信说法,将人的运气好坏称为“交华盖运”。鲁迅解释集名道:“人是有时要‘交华盖运’的。……在和尚是好运:顶有华盖,自然是成佛作祖之兆。但俗人可不行,华盖在上,就要给罩住了,只好碰钉子”。鲁迅寓居北京时期,受到北洋军阀政府的迫害与文化帮凶的攻击,可谓运命多舛,钉子常碰:“被沙砾打得遍身粗糙,头破血流,而时时抚摸自己的凝血”,然而,“偏不遵命,偏不磕头”。以“华盖”作集名,幽默风趣之中,“无非借此释愤抒情’。另外三二年作《自嘲》诗中“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之句,可与集名印证。

《野草》:1924年——1926年,他“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夸大点说,就是散文诗,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自从有了《野草》才真正为现代散文诗奠定了基础。《野草》是鲁迅的一部散文诗集,共收入作品24篇。《野草》是鲁迅所有作品中最难懂的一部。之所以难懂,主要是因为作者使用了一系列独特的艺术手法。《野草》题目的含义,野草的花、叶不美,但很顽强生长的野草

Ⅷ 鲁迅创作的第一部小说集是什么

《呐喊》是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1923年8月北京新潮社初版。它多角度、多层面地揭示了中国社会的沉闷和国人灵魂的扭曲,显示了“五四”时期鲁迅的战斗姿态。 第二部小说集《彷徨》写作于新文化运动落潮期,1926年8月北京北新书局初版。《彷徨》显示了作者从激越到冷静的心路历程,较之《呐喊》,其观察更见从容,思考也更加深入,所以它让人更清楚看到知识分子的清醒与彷徨。 《故事新编》是鲁迅的第三部小说集,收入1922-1935年小说,1963年1月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初版。作品衍绎神话、传说和史实,一方面着眼历史精神的澄清,另一方面旨在刻画“中国脊梁”。

Ⅸ 鲁迅为什么给自己的第一本小说集命名为呐喊

名字由来编辑
含义
鲁迅的“呐喊”的含义是想要借由自己的呐喊来鼓舞当时有思想的进步青年。
原因
《呐喊》是鲁迅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 1923 年 8 月由北京新潮社出版,收 14 篇小说; 《彷徨》是他的第二部小说集, 1926 年出版 ,收11篇小说。 鲁迅说过,他是抱着启蒙主义的目的来写小说的,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但因写作年代不同,受当时社会环境、时代风潮的影响,鲁迅这两部小说集的创作心境和运用的创作方法、表现手段也不尽相同。
《呐喊》中的作品,大都写于五四运动的高潮时期,要为新文化运动助阵振威, 取名《呐喊》,意指作者受新文化运动的鼓舞,“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集子中的作品明显地保留着作者于“五四”高潮时期,在结束了一段时间的沉默之后,奋起呼喊的特色。在艺术上,吸收和借鉴外国小说的创作方法与表现手法,因此,《呐喊》集中的作品以其“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令人耳目一新。
鲁迅写小说虽然借鉴了外国小说的艺术经验,但他把外国小说的经验与中国古代小说的传统结合在一起,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民族化的基础。鲁迅小说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主要是它在形式上是新的、成熟的,思想内容上是彻底反封建的,揭开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新纪元。

Ⅹ 鲁迅发表的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是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一篇短篇作品,收录在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中。它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首发于1918年5月15日4卷5号《新青年》月刊。

热点内容
关于绝望的短篇小说 发布:2025-08-05 01:40:08 浏览:567
第三人称都市类小说 发布:2025-08-05 01:12:27 浏览:613
感人虐心的言情现代小说 发布:2025-08-05 01:03:26 浏览:976
扒裤总裁小说 发布:2025-08-05 01:00:34 浏览:590
云起莫离小说总裁 发布:2025-08-05 00:56:58 浏览:931
能听的小说霸道总裁求抱抱 发布:2025-08-05 00:56:44 浏览:926
天价总裁免费的小说 发布:2025-08-05 00:52:23 浏览:125
农村姐弟恋言情小说 发布:2025-08-05 00:49:10 浏览:439
第一总裁小说 发布:2025-08-05 00:49:08 浏览:830
关于六胞胎的霸道总裁小说 发布:2025-08-05 00:48:57 浏览: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