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微小说 » 短篇小说分析

短篇小说分析

发布时间: 2022-05-20 05:03:35

❶ 莫泊桑短篇小说 真的故事 赏析

思和布局的巧妙是莫泊桑短篇小说的又一大特点。取材于平凡的日常生活,巧妙、引人入胜的情节结构和布局使莫泊桑的小说生动而富有吸引力。他的短篇小说常常像故事一样娓娓动听,给人亲切自然的感觉。在似乎平淡的叙述中,早已埋伏了精心设计的妙笔。有时,正在缓慢进展的情节会因为一个细节的插入而迅速推向高潮,形成意想之外的场面。人物和主题从中得到深刻的表现。有时先制造重重迷雾,故意将读者引入歧途——对故事的发展和结局做出种种猜测,而结果却全然相反。几乎每篇都新颖别致又存在一个共同点:入情入理,真确可信十分自然朴实。为了实现精巧和自然相统一的艺术构思,莫泊桑出色的运用了多样化的艺术表现手法,在这里选以下2点重点分析。

❷ 求芥川龙之介短篇小说的赏析

一个进城打工的贫穷小姑娘从车窗口给前来送行的弟弟们扔下几个金色的桔子,这种人间亲情深深地打动了悲观厌世的“我”。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桔子》通过这样一件“偶然遇到的小事”,抒发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憧憬。然而,当时残酷的社会现实却使芥川茫然不安,倍感失望.
<桔子》反映了小姑娘美丽高尚的心灵,以及纯真的感情。桔子是光明、纯洁的象征。这样的赏析分析小说正是80年代较为流行的评论欣赏的调子,总要为小说挂上一个光明的尾巴,这与当时的政治气候有关,文学欣赏评论还不能完全从政治的影响下解脱出来,所以这样必然就影响了欣赏者欣赏的深度.
芥川龙之介的《桔子》中我最为感动的也是小姑娘抛出桔子的细节。但是我认为这个桔子并不是象作者所分析那样的是光明和纯洁的象征,这许多处描写是作家精心刻画的一幅画。在这幅画中,充满整个画面的是大量的忧郁、阴暗、厌恶、凄凉的冷色调,令人昏昏欲睡的难闻的气味的冷色调,可是在这幅画的中心却是作家精心画上的亮点:小姑娘的红脸蛋;三个弟弟的红脸蛋;五六只黄灿灿的桔子。正是一红一黄的暖色调,这鲜艳的色彩才冲去了“我”心中的昏暗。景物中有色彩的强烈对比,人物描写有心情的前后变化。这里就是作家精心使用的色彩对比的技巧,一直到今天还能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对读者的感情产生强烈的冲击。从而使我们了解到在那样一个年代,还曾经有过这样一部分对社会,对时代产生强烈失望感的人。他们即便是在强烈的厌恶和失望中,仍有对普遍人性人情的向往。他们也仍在渴望着人类最普遍最常见的感情,可是这种感情即便是在今天也是很难找到它最简单无私的一面的。

❸ 中外名家作品,短篇小说,加赏析1000字左右

---《骆驼祥子》
老舍—一个伟大的人民艺术家,一个让后人永远敬仰的文学巨匠,一座永恒的丰碑。他一生创作了许多经典的作品,比如:长篇小说《离婚》,《老张的哲学》;戏剧《龙须沟》,《茶馆》,《春花秋实》;短篇小说集《火车集》,《樱海集》等等。但其中最著名的要算《骆驼祥子》了。
《骆驼祥子》这部小说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祥子是北京旧三十年代一位青年车夫,善良,正直,他的理想是车,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于是,他省吃俭用,起早摸黑。三年之后终于得偿所愿,但是那时是抗战时期,北平乱成一团,祥子稀里糊涂地被抓去打杂,更痛苦的是他的寄托—车,也被夺走了。千辛万苦逃了出来,回到“仁和厂子”继续拉车。但是痛苦还没结束:厂主刘四爷的女儿虎妞看上了祥子,并诱惑他,祥子上了当,不得不娶了虎妞,不多久虎妞就死于难产。
从此以后祥子就堕落了,以前的善良正直不见了,他憎恨任何人。拉车也不去了,吃喝嫖赌的恶习也染上了,他可以为金钱出卖朋友,彻底沦为了行尸走肉。
祥子的悲剧,是他所置身的社会生活环境的产物。小说,真实地展现了那个黑暗社会的生活面目,展现了军阀、特务、车厂主们的丑恶面目,如果不是他们的迫害,祥子也不会从充满希望走向堕落,一个曾经勤劳坚忍,有着自己目标的人最后却沦为了社会垃圾----这不就是可悲的人生吗?也许这才是现实,残酷、悲哀、无可奈何。
理想和现实总是充满了矛盾,它们往往不能调和,然而它们却又同时存在。社会是现实的,它不会为了一个人的理想而改变,也不会是完美无瑕的。对于骆驼祥子,我感到遗憾,感到惋惜,也感到无奈,但也感到敬佩,我佩服他从前的坚强,他的上进。然而他最终没能战胜自己,没能战胜社会,终究还是被打败了。
虽然这只是一本小说,但是它折射出了人性的懦弱,毕竟能够一生都坚忍不拔的人是少数,但我们可以在追求的过程中慢慢改变。毕竟明天会怎样?我们都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可以把握今天。

❹ 著名短篇小说读后感或赏析

《在乡下》读后感

读了莫泊桑的《在乡下》,感触颇深。故事非常简单,一位贵族妇女十几年前在乡下领养了一个孩子。而本该被领养的是与这个孩子年龄相仿的邻居家的孩子。十几年后当这个孩子衣着光鲜地返回家中见自己的生父母时,邻家的那位儿子十分羡慕,责备自己的母亲在当年没有将自己送出去,而在夜里出走。小说通过偶然因素带给人物的命运带来的变化,引发了对人性的拷问。

那位儿子只是见了被领养的伙伴衣着光鲜地回来探亲,出于羡慕和妒忌,就忘了父母几十年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反过来责备父母是糊涂虫和土包子,影响了自己的前程,并且赌气离家出走。几十年含辛茹苦的养育在这里抵不过华丽的服饰。亲情抵不过金钱。难怪老妇人哭着说自己累死累活地养了儿子这么久,却落得个如此下场。确实,当年父母舍不得将儿子送走是因为对孩子的感情太深而如今儿子却反过来责备母亲没有送走自己,这难道不是一个巨大的讽刺吗?作者通过这样的情节反差,批判了当时人们的价值观并且狠狠拷问了人们的良知。

纵观现在,这种事情在现实中也屡见不鲜。为了一点的利益,与亲生父母对簿公堂、甚至虐待父母的事情屡见报端。这些人应该好好地反省,唤醒自己的良知。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是养育之恩呢?金钱、荣誉这一切的一切都乃身外之物。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无法用世俗之物品来衡量的。文章鞭挞了那些视金钱与荣誉胜过亲情的人。而对于这种人,文章在最后也给出了答案。“他消失在黑夜里。”这句话就暗示了这种人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❺ 《契诃夫短篇小说》中的精彩片段以及赏析

乞丐”讲述的是一个关于乞丐如何被救赎的一个过程,结局也相当惊诧,

当然这正是契诃夫小说的特点。

街道上衣衫褴褛的乞丐,谎称自己是乡村教师,被政治阴谋所害。自己接下来将去一个

外省就职,但却身无分文。但就在这行乞之时,被经过的律师揭穿,因为律师之前也见到过

他,在另一个地方,但却以大须生的名义,说被学校开除,才沦落到街头。

于是律师非常气愤,自己心中的善良,诚信遭到了侮辱。觉得乞利用这种卑鄙,无

耻的手段来骗取同情,实在是让人唾弃。律师看乞丐身体健全,年纪尚且不老,就劝他作一

些正当工作,然而乞丐却以各种理由反驳,自己没有技术,啥也不会,没有人愿意用他。

于是律师提出,那总能干一些体力活吧,只要乞丐不要嗜酒成性,解决温饱也不成问题啊。

乞丐反而倒,谁愿意聘用他啊。于是律师便让乞丐为自己家劈柴,扫地干些杂活。并且付给

他薪水。乞丐被女厨领入柴院,每次干活都是,辱骂和诅咒乞丐。

就这样乞丐慢慢步入正轨,过上了正常的生活。当乞丐再次在剧院门口遇到律师时,律

师满是骄傲与自豪的吹嘘这自己的所作所为,乞丐也连连感谢并且说,其实当年自己一个柴

头都没辟,所有的活都是女厨干的。之所以自己改过自新,是因为听到了女厨的话和为自己

劈柴这些类高尚行为,让他心里发生了变化,决定改过自新。

小说不仅讽刺了律师自以为是的君子行为,实则是愚蠢的做法,犹如温水煮青蛙。相反,

女厨的毫不留情的谩骂与诅咒更似良药,有醍醐灌顶之效。

  “哀,莫大于心死”,乞丐还是能被救活,正是乞丐心虽然一片荒凉,但终归没有死去。

无论是律师苦口婆心的指引,还是女厨恶语相向的鞭策,倘若乞丐心如死灰,相必这两种方

式都将化为泡影。

--

❻ 怎么赏析莫言短篇小说弃婴

弃婴中大多都是女婴,为什么会这样呢?细细想来,这都是封建思想惹的祸。在这些人的心里,只有男的才能传宗接代;而女的小时候,吃家里用家里,而到头来还是别人的。
《弃婴》的故事很简单:一个军人回家探亲,看望在乡下的父母妻女,在葵花地里捡到一个被遗弃的女婴,只得抱回去,然而这个弃婴如烫手的山芋,扔,于心不忍;送,没有人要。
读完《弃婴》后我在想,是什么给了我阅读的愉快?
这样一个故事实在没什么大意思。故事中那些虚构的细节还有些意思。我欣赏莫言的想象,这些想象让虚构具有了比真实更真实的魅力。
故事披着一件真实的外衣:作者莫言是军人,父母和妻子都在农村,有一个女儿,自然全家人都渴望再有一个男孩子。然而,捡到弃婴是虚构的,那么前面所有的真实也就是虚构的了。
小说中出现的所有人物都个性鲜明,都不是符号。我欣赏莫言所有的描写都直指人心,例如小说中“我”抱着弃婴回到家中后,家里人的一段对话:
家里人除女儿外,都用麻木的目光盯着我,我也麻木地盯着他们。我自我解脱般的苦笑一声,他们也跟着我苦笑,无声,只能看见他们泥偶般的脸上僵硬的、流质般的表情。
“爸爸!我看看小弟弟!”女儿在我面前蹦着喊叫。
我向他们说:“捡的,在葵花地里……”
妻子愤怒地说:“我能生!”
我蔫头蔫脑地说:“孩子她娘,难道能见死不救吗?”
母亲说:“救得好!救得好!”
父亲始终不说话。
我把婴孩放在炕上,婴孩抽搐着脸哭。
我说她饿了。妻子瞪我一眼。
母亲说:“解开看看是个什么孩子。”
父亲冷笑一声,蹲在地上,掏出烟袋,巴嗒巴嗒抽起烟来。
父亲、母亲、妻子、女儿,反应都不一样,因为他们的身份和性格不一样。我感觉到了莫言进入情景世界的能力。
小说写的实际是一个悲剧。莫言为这个悲剧虚构了足够的自然和社会氛围。伴随着情节推进的是“我”无奈、绝望、愤激的内心感受。回家探亲本是件愉快的事,可是长途车上只有自己一个乘客,因为自己不得不出车的女售票“一次次对我怒目而视”,刚下车,就被一个纸条忽悠着跑进葵花地,进去,才知道自己掉进了一个很难跳出来的陷阱:
到处都是恐怖,到处都是陷阱,到处都是欺骗、谎言、尔虞我诈,连葵花地里都藏匿着红色的婴孩。

❼ 契诃夫短篇小说的作品赏析

(一)朴素、自然
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大多是截取日常生活中的片段,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掘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在平淡无奇的故事中透视生活的真理,在平凡琐事的描绘中揭示出某些重大的社会问题,使得其作品朴素得跟现实生活一样真实而自然。如《苦恼》中写一位马夫姚纳,在儿子夭折的一星期里,几次想跟别人诉说一下内心的痛苦,都遭到各怀心事的乘客的冷遇,万般无奈之下,他只有向老马倾诉自己的不幸与悲哀。作者借助这一平淡无奇的故事,揭示出黑暗社会中的世态炎凉、人情冷漠和小人物孤苦无告的悲惨遭遇,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二)含蓄、冷峻
契诃夫从不轻易在小说中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倾向和主观议论,而把这种主观倾向寓含于客观冷静的艺术描写之中,让生活本身来说话,做到含而不露、耐人寻味。如《瞌睡》写13岁的小女孩瓦尔卡白天不停地为主人干活,晚上还得整夜地给主人的小孩摇摇篮。她困极了,可小孩总是哭哭啼啼,使她根本无法入睡。最后她捏死了摇篮中的小孩,倒在地上酣然睡着了。作者在冷峻的描绘中,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瓦尔卡的命运究竟将会如何?对此作者留给了读者自己去思考。
(三)简洁、凝练
契诃夫主张“简洁是才能的姊妹”、“写作的艺术就是提炼的艺术”,其小说大多是速写式的,既没有冗长的景物描写和背景交代,也很少大起大落、曲折离奇的情节和急剧变化的紧张场面;而是情节简单、发展迅速、人物不多、主次分明,语言精练明快,善于运用白描式的个性化语言刻化人物性格、塑造典型。比如《变色龙》中仅仅写了狗咬人一件事,警察断案一个场面,四个人物,故事情节发展极其简单,作者仅仅抓住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审案过程中的五次“变色”加以描绘、便收到极其强烈的讽刺效果。

❽ 关于契诃夫短篇小说《凶犯的赏析

关于契诃夫短篇小说《凶犯》的赏析:

一个胖子,一个瘦子,本是好朋友,可“三品文官”“两枚星章”却立刻拉开了两人的距离。文章通过人物前后矛盾的语言和动作的对比描写,突出了瘦子身上那种趋炎附势、巴结奉迎的世俗心理;用漫画式的夸张手法写人物的外貌神态,突出表现了瘦子阿谀、谄媚的奴才相。

文章除了五处对丹尼斯的外貌和神态描写外,其它都是法官与丹尼斯的对话。可以说,文章主要是通过对话来描写人物性格,展开故事情节的。虽然题目叫“凶犯”,实际上并未造成恶性事故。

文章的结尾丹尼斯在审讯结束后被押走,将被关进监狱。他直至被押走都不知道自己是因为拿了个螺丝帽(他仍认为这事微不足道)而被关进监狱。他固执地以为是村长造了假帐(这是事实),害了他。不能简单用愚昧无知来评判他,毕竟他也只不过是根据自己的生存环境,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做对自己有利的事罢了。

(8)短篇小说分析扩展阅读

《凶犯》的背景:

1880年底,哥哥尼古拉介绍,20岁的契诃夫结识了19岁列维坦,列维坦是19世纪俄国伟大的画家。他们两人一个爱文学、一个爱美术,但是在艺术创作的气质神韵方面有很多相似点。

列维坦有不少画作是在与契诃夫同游、钓鱼、打猎、休闲过程中创作的,如果而这篇小说《带阁楼的房子》,则是契诃夫以列维坦为原型人物,创作而成。

❾ 短篇小说章鱼藏身处具体的分析

应该是她的丈夫一直在跟踪那个女士,她的丈夫才是真正的跟踪狂
短篇小说《章鱼藏身处》
这是我永远不希望看到的景象:前门大开着,保姆贝基在门口探出身子,眼睛睁得大大的,很是着急。看到我们的车开过来,她跑到车道上,然后突然停下,双手放在身体两侧,看着人行道。
我安慰自己,不可能真的有什么紧急情况;真是这样的话,她会打电话给我的。接着我意识到,离开电影院时我忘了开机。我和蒂莫西一直忙着为电影故事争论不休,真是愚蠢。他说联邦调查局肯定知道树林里的人,一定是政府为受害者制订了安置计划。我说,电影中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一点,他这个假设是无中生有。但他坚持说他是对的。有时候,蒂莫西会抓住一个想法不放。
“哦,不!”看到贝基,他惊叫一声。我觉得嘴里泛出一股酸味。贝基在车库旁直打哆嗦,双臂抱在胸前,脸因为担心而扭曲,我都不敢看她。车缓缓停下,我的注意力集中在人行道角落的一堆垃圾箱上,它们看上去就像一群矮胖的阴谋家。
不等蒂莫西拉上手刹,我就下了车。“怎么了?”我问道,“是亚历克斯吗?”
“不,他睡着了。他绝对没事。”贝基把手放在我胳膊上,扶稳我。
我松了口气,“谢天谢地。出了什么事吗?”
“我想是的。有样东西你们得看一看。”
我和蒂莫西跟着她进屋时,我心想,只要亚历克斯平安无事,其他的都不重要。我真想冲上楼,亲吻小家伙的面颊。
家里的相册全都扔在客厅地板上,有些打开着,大部分是合上的。我不解地皱起了眉头。贝基比我们更爱整洁。几年来,她一直替我们照看孩子,我还从没有一次回家发现东西乱过。今天晚上,我们在茶几上放了一本相册,就是最近才弄好的那本,好让她看看我们度假时拍的照片。她为什么要把它和其他相册都扔在地板上?
她席地而坐,“看看这个。”我和蒂莫西在她身旁蹲下。她指着一张我和亚历克斯在塞浦路斯一家酒店阳台上吃早餐的照片。面包卷上的碎屑撒在蓝色桌布上。蒂莫西拍下这张照片时,我们俩都笑了,几乎要笑出声来。
“怎么了?”我问。
“看你身后的桌子,那个金发女人。”
我看了看。那个女人是侧影,头发梳成马尾,穿一件海洋绿衬衫,衣领上翻,额头粉红色,就像前一天被太阳晒过。她手里举着一个白色小杯子,就停在桌子和嘴唇中间。“你们认识她吗?”贝基问道,先看看蒂莫西,又看看我。
“不认识。”
“不认识。”
她翻了一页相册,指着另一张照片,是蒂莫西在游泳池旁的躺椅上读《尤利西斯》。“你就不能和别人一样读约翰·格里森姆的畅销小说吗?”那时我还这样问他,“我们是来这里度假的。”泳池中,上一张照片中的那个金发女人穿了一件哈密瓜色的连体泳衣,站在浅水区,双手放在脑后。我猜她是在开始游泳前调整马尾辫。
“又是她,”贝基说,“在酒店里,你们根本没和她说话吧?”
“没有。”
“根本没注意到她。”蒂莫西说,“你这是在干什么?她不过是一个游客,有什么大不了的?”
似乎我们的回答证实了她最担心的事情,贝基长叹一声,“她看上去不面熟吗?”我开始感到害怕,好像有什么难以想象的可怕事情即将发生。

❿ 求几篇短篇小说赏析。

羊脂球赏析 http://www.blogms.com/StBlogPageMain/Efp_BlogLogSee.aspx?cBlogLog=1002134972

套中人赏析
提起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自然很容易使人想起他笔下的“套中人”别里科夫。契诃夫在短短的篇幅里,以讽刺的手法,入木三分地刻画出这一沙皇专制制度的忠实卫道士的典型形象。
作品开始时光从他的日常生活着手,描绘他在生活中一刻也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套子”:晴天带雨伞,耳朵塞棉花,把脸也躲藏在竖起的大衣领里。如果仅仅这样,那么只是孤僻可笑罢了,就让他躲在角落里吧;然而不止如此,他还要把思想臧在“套子”里,这个“套子”就是沙皇政府压制人民自由的文告和法令,他老是一个劲地嚷着:“千万别闹出乱子啊!”如果仅仅是这样,那就让他自言自语吧,用不着理睬他。但是问题远不止此。他还要用“套子”去凑别人的思想。更令人诧异的是大家看见他都害怕。就是这么一个古怪猥琐的人,就把大家压得透不过气来,把整个中学辖制了足足十五年,而且全城都受他的辖制,弄得大家甚至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总而言之,人们对这个神经质的、变态的套中人妥协让步,可以说许多人也被迫不同程度地钻进“套子”中去了。作者在这里向我们提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别里科夫并不是达官贵人,他没有显赫的地位和权势,而是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员,他在生活中是无足轻重的人物。在作者的笔下,他不是作为单个的人,而是作为知识界和社会上的一种典型,是旧制度、旧秩序、旧思想的忠实维护者,人们害怕他,其实是被那黑暗污浊的政治空气压得喘不过气来。当时的俄国,亚历山大三世实行恐怖统治,在俄罗斯大地上警探密布,告密诬陷之风盛行,在社会上确实有许许多多的别里科夫式的人物。作品通过别里科夫这个人物将批判锋芒直指扼杀一切生机的沙皇专制制度。
从艺术上着眼,小说最大的特色是讽刺手法的大量运用。首先以夸张的笔墨给别里科夫画了一张惟纱惟肖的漫画,显得多么迂腐和可笑。另外还运用巧妙的对比手法,以他荒谬绝伦的思想和他一本正经的语言构成一种对比,使人忍俊不禁。骑自行车,本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在他眼里却变成了极为反常的事,他一本正经地指责道:如果教师骑自行车,那么“学生就要倒过来用脑袋来走路了”。作品还不露痕迹地运用了反语和丰富的潜台词,极其辛辣地嘲笑了别里科夫,作者写道:“他躺在棺材里,神情温和、愉快,甚至高兴,”瞧!这个“套中人”死了,反而倒有神采了!作者接着指出:原来他“仿佛是暗自庆幸自己终于装进了一个套子里,从此再也不必出来了,是啊!他的理想实现了”。这是何等辛辣的讽刺!作者暗示我们,只有棺材,才是别里科夫应该去的地方,而且这也应当是一切“套中人”最好的归宿。
小说的开头与结尾也不能忽略。它们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起了深化主题的作用。小说是从一月夜两位打猎朋友的聊天开始的,他们本是海阔天空地闲聊,殊不知别里科夫的故事,引起了他们的感慨和深思。开始的轻松宁静和别里科夫的故事的沉闷气氛形成了一种反差,接着又引出了一段皎洁恬静的月色的描绘。这又和别里科夫的故事形成一种反差;大自然是宁静美好的。现实生活又是那么黑暗污浊。于是在那个月夜里,布尔金和伊凡·伊凡内奇浮想联翩,想到生活中的种种套子。作品最后写到伊凡·伊凡内奇再也不能入睡了,他站了起来,坐到门外,点上了烟斗。也许,他想到:再也不能照这样生活下去了!小说的这个结尾耐人寻味

我就只找到这些,希望你能有帮助

热点内容
稻草人网络小说完整版 发布:2025-08-01 21:43:12 浏览:256
末世精品短篇小说 发布:2025-08-01 20:52:32 浏览:263
主角重生到未来的小说 发布:2025-08-01 20:39:10 浏览:472
穿越游戏饥荒小说 发布:2025-08-01 20:38:10 浏览:621
sf轻小说火券有什么用 发布:2025-08-01 20:36:33 浏览:500
一对一甜文重生小说下载 发布:2025-08-01 20:19:45 浏览:480
英雄联盟百万以上的经典小说网 发布:2025-08-01 20:13:10 浏览:684
小说彩蛋游戏图片 发布:2025-08-01 20:13:07 浏览:606
网络小说远古神王 发布:2025-08-01 20:06:26 浏览:641
简暖简宁小说全文免费阅读 发布:2025-08-01 19:51:57 浏览: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