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奇才
『壹』 《罗生门芥川龙之介小说集》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罗生门》(芥川龙之介)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OMRGube_-45cGjMa9tBZPg
书名:罗生门
作者:芥川龙之介
译者:高慧勤
豆瓣评分:8.7
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7-12
内容简介:“我有时会想,二十年后,五十年后,甚或一百年后的事。那时节,已不会知道曾经有过我这样一个人。我的作品集,想必积满灰尘,摆在神田一带的旧书店的角落里,徒然等着读者的光顾吧?……可是,我依然要想。寂寞百年身,哪怕只有一位读者能手捧我的书,在他心扉前,尽管依稀微茫,呈现出一片海市蜃楼……”
天才的芥川何须这样悲观!他对人性的深刻剖析,对艺术的极致追求,已使他成为闻名世界的短篇小说奇才。
本书按创作时间顺序,收录芥川龙之介代表小说、散文共26篇,从多角度展现“日本短篇小说巨擘”的光辉艺术成就:
“是当强盗?还是饿死?”(《罗生门》)
“老僧在除去讨厌的长鼻后,竟然有了新的不安与苦恼!”(《鼻子》)
“凶杀案涉及的当事人,为什么会抢着当凶手?”(《竹林中》)
“项羽是不是真正的英雄?”(《英雄之器》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芥川龙之介(1892—1927),日本短篇小说“鬼才”作家。他从年少起就酷嗜读书,才华横溢,展现出超凡的艺术天赋,但却在大有作为的年纪自杀辞世,令世人不胜惋惜。
芥川一生创作短篇小说148篇,另有小品、随笔等多种,独步日本文坛。他的作品贯穿着对人性利己的剖析、对丑恶现实的鞭挞,篇幅虽小,所欲甚大。他极为重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使作品历经九十余载,仍保持鲜活的生命力和艺术美。代表作有《罗生门》《竹林中》《鼻子》等。
『贰』 好看的穿越短篇小说 要完结的 结局好的
天价弃妃
《天价弃妃》是夜凌郗创作的穿越时空类网络小说。
简介:人不犯我,我考虑让他过好日子。人若犯我,我叫他全家上下死无全尸。这句话一直是慕鄢人生中的信条以及做事的标准。 当人人敬而远之、只手遮天的黑道女王,穿越到处处被人欺负凌辱的她身上时,所有的一切都将会颠覆。俯览众人,倾城一笑。你们,不足为道! 装疯卖傻的腹黑相公,她不屑的一笑,想玩,我定奉陪到底。痴心追随的富家子弟,她无奈的摇头,抱歉,我是有夫之妻! 他是装疯卖傻的腹黑王爷,也是武林中薄情寡
义,斩杀千人的鬼面杀手。他让官场贪官无眠,让武林众人战栗。 一句夏逸风,我要休了你。让他成为天下人的笑柄,誓要看淡一切只为夺回自己的东西,可心中却总有一抹放不下的倩影……
第一傻后
《第一傻后》,水瑟嫣然所著架空穿越古言小说
简介:莫筱苒,缉毒科科长,穿越成为东耀国丞相之女,闻名天下的痴傻皇后。大婚之夜,装傻充愣,怒打皇上,令太后出糗;册封贵妃,大闹婚礼,鸡飞狗跳,打搅皇帝的好事。傻,就是要傻给你们看!那些拿了我东西的,一律自觉还回来;那些背叛过我的,一律自觉自尽。皇宫上下,战战兢兢,只要被此女盯上,不如干脆早些上吊。
皇帝暴怒,这个该死的女人,我绝对不会放过你!!!
千方百计想逃离皇宫,却无意引起四个男子倾心……
那个一直在身后默默保护她的男人,究竟是谁?
休皇帝,逃皇宫,引起三国大乱,撕裂痴傻伪装,一身锋芒惊艳天下……
众男傻眼,誓要将其绑在身边!
庶女嫡妃
《庶女嫡妃》由网络作家夜凌郗所写的一本穿越时空的小说,于2013年6月19日开始布。
简介:她,沈凌微,游走在黑白两道的商业奇才。从18岁被踢 合并图册(2张) 出家族,沦落到栖身夜店来寻找活路的那天起,心狠手辣四个字,就成了她的代言词。 她,沈云悠,一无是处的痴傻庶女。先是在光天化日之下,化着一脸残妆嚷着要和绝色王爷洞房,成为天下百姓的笑柄。后又在大婚之日迎来一纸休书,沦为相府的耻辱。羞愤交加,傻子大闹青楼,却被未婚夫婿怀中的女子推下楼,一命呜呼。 当现代的她成为了古代的她,一切截然不同。莫名其妙被人侮辱,全力以赴与君王一赌,游刃有余管理相府生意,更巧遇懦弱无能的他,重遇美人在侧的他,究竟谁才是她的良人,谁能与她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叁』 贾平凹的资料
贾平凹,1952年2月21日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当代作家,全国人大代表。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 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78年凭借《满月儿》,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作品《鬼城》《二月杏》。1992年创刊《美文》。1993年创作《废都》。2003年,先后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学院院长。 2008年凭借《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2011年凭借《古炉》 ,获得施耐庵文学奖 。
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他是当代中国一位最具叛逆性、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
(3)短篇小说奇才扩展阅读
首先,贾平凹长篇小说在叙述态度和审美理想上主要体现为对自然的追求。这一特点,表现在作品中就是对小说叙述者或叙事人的隐藏,故事情节的淡化以至生活对故事的置换,和具体叙述时力图做到自然呈现、不用人力等。
贾平凹长篇小说叙事的这一特点,缘于贾平凹深受中国道家哲学和美学思想,古代说话艺术和明清时期的世情小说,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的“新写实”小说创作潮流等的影响。贾平凹在小说叙述上对自然的追求,自有它的文学价值和意义,但同时也带来一定的缺点和问题。
其次,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可称作意象小说或意象主义小说,但对意象的营造也只是其叙事特色的一个重要侧面。贾平凹在其长篇小说中创造了大量的自然意象,人、事意象和社会、文化和民俗意象。
其意象创造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一部作品中的意象往往有主次之分,主要意象多含隐喻、象征之义;二是从前到后来看,贾平凹长篇小说的意象营造从局部走向了整体;三是意象营造往往走向了象征,成为象征性意象。贾平凹在其长篇小说中进行意象营造,有他的创新之处和一定的原因,也给艺术上带来了一些问题。
再次,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描写了各种各样的神秘现象,具有一种神秘主义倾向。这一特点的形成,与贾平凹自身的生长环境和生活经历有关,也与贾平凹对中外文学优秀传统如我国志怪小说、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等的学习和借鉴有关。
当然,这也是贾平凹小说创作比较自觉的艺术追求的结果。贾平凹长篇小说中的神秘色彩或神秘主义倾向,确实给作品带来了比较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但相应地也带来了一定的缺陷和问题。
最后,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大部分都属于“进入型”小说,由此而体现了它在情节结构上的显著特色。从空间上说,“进入型”小说情节结构上的进入—离去,总是联系着两块在传统上是对立的空间地域:城和乡。贾平凹在作品中对城乡二元世界和两种文化进行了强烈的比照,并给予了持久的深刻的思考。
从时间上说,“进入型”小说中所谓的进入者的一进一离,不仅联系了城乡两个空间区域,而且沟通了过去、现在和未来三种时间状态。作品中实际所描写的时间的封闭性、短暂性与所暗示的时间的开放性、永恒性直接构成了一种寓言,一种关于人生的寓言,这寓言也许是说人生在于过程,漂泊是一种宿命。由此从以上时空两个维度出发,可以把贾平凹长篇小说结构的整体特点概括为:人在城乡之间漂泊。
『肆』 白先勇小说的思想意蕴与艺术价值是什么
白先勇小说的思想意蕴与艺术价值如下:
白先勇作为台湾外来派的代表作家,小说具有浓重的传统文化意蕴,在艺术手法上,白先勇擅长运用比拟,拟人比喻等艺术手法渲染小说主题,以达到主题的升华和情景的渲染,更加强化了小说主旨。
白先勇小说风格
白先勇是台湾60年代现代派作家的主将之一,被评论家称为当代短篇小说创作中少见的奇才。他总是喜欢用悲伤的笔调去描写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物,侧重于对人物悲剧命运的抒写,所以其作品大多都带有悲剧性特质,读者在阅读中每每会感觉到有一种悲凉气氛萦绕在字里行间。
白先勇小说的悲剧性思想内涵主要体现在:女性之悲、“无根”之悲、“没落英雄”之悲、乡愁——啼血的杜鹃等方面。对这些悲剧意蕴的解读分析,能使人深刻体会白先勇小说中所蕴含的悲剧性主题和所要表达的情感,并引发人们对白先勇小说的悲剧意义的更深入的思考。
『伍』 星新一最著名的短篇小说是什么
星新一(1926-1997) 男
堪称曰本科幻界的一个奇才。以1000多篇精巧别致、富于哲思的超短篇小说响誉世界。
星新一生于东京的一个科学世家。第2次世界大战结束那年,他进入东京大学攻读农业化学,毕业后在该大学的研究生院研究微生物学。1956年为逃避生意上的失意加入飞碟研究会。
1957年,星新一和柴野拓美一起创办了曰本最早的科幻小说同仁杂志《宇宙尘》,为曰本科幻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个刊物哺乳出很多专业科幻作家。同年,他发表处女作,受到江户川乱步等人的赏识,继而佳作迭出。
星新一的作品庞杂,除科幻小说外,还写有大量推理小说、幽默小说、散文和随笔。1976年他荣获曰本推理小说家协会大奖。在科幻方面,代表作有《恶魔天国》(短篇集)、《人造美人》(短篇集)、《声网》(长篇)和《梦魔的标靶》(长篇)。
『陆』 陕西有哪些著名的作家要有名字和简介,代表作。
1、陈忠实
1942年8月年出生于陕西灞桥区西蒋村,逝世于2016年4月29日,享年73岁。曾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他是西北五省自家。曾居住于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系陈忠实的代表家。曾居住于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系陈忠实的代表作,其获第四届矛盾文学奖。
2、贾平凹
陕西商洛市丹凤县人。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同年开始发表作品。1993年创作《废都》《高老庄》《白夜》等,其中《废都》获法国费米娜文学奖;1997年凭借《满月儿》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片小说奖;2008年凭借《秦腔》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11年凭借《古炉》获施耐庵文学奖。
3、柳青
原名刘蕴华,曾名刘东圆,1916年生于陕西吴堡县寺沟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先辈们无一人读书,目不识丁。代表作品《创业史》,这被誉为反应农业合作化史诗性的巨著,在文学史上有特别突出的地位,甚至其后还影响了路遥。
1952年9月1日到长安县任县委副书记,到文革开始,1967年元旦被揪进‘牛棚’,期间14年,他扎根农村,举家住在乡下古庙,四易《创业史》稿,殚精竭智,呕心沥血,创作“十七年文学”中国长篇小说的巅峰。1978年6月三日一代文学巨匠,劳动人名的儿子柳青与世长辞。
4、李若冰
李若冰是“十七年文学”陕西散文作家的代表人物。他的散文创作是同50年代我国的工业建设,特别是大西北的工业建设一起成长的。
1926年10月出生于陕西泾阳县阎家堡,那是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幼时被卖给一户姓杜的人家,名叫“杜德明”此后从未见过生父,解放后见过一次生母,随母姓改为“李若冰”1938年,12岁的杜德明从家里逃出来,北上延安,投奔根据地。
他常说:“我是在延安的怀抱里,吃党的奶长大的,最爱唱爱听的一首歌就是《唱支山歌给党听》。代表作《柴达木手记》,《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神泉日出》等。
5、王汶石
原名王礼曾,以短篇小说名世。他的短篇小说在“十七年”占重要地位。他以关中农村生活为题材,数量不算太多,但质量上乘,比如《风雪之夜》《套绳》《沙滩上》。
作家笔下荡漾着社会主义的热情,40年后我们仍能从小说中高手到当年作家身心所环绕的整个国家民族热气腾腾搞建设的氛围。
1921年出生在山西的耕读之家,1938年,随祖父到西安,先上太华中学,因该校太落后,该上竟存中学。竟存是地下党支持办的,教师学生中许多是共产党员。
『柒』 大家统计法国杰出文学家有谁呢
1.纳瓦尔王后:16C,法国第一位短篇小说家,著有模仿《十日谈》的《七日谈》;
2.拉伯雷:法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杰出的讽刺大师,著有《巨人传》
3.蒙台涅(蒙田):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人文主义思想家、文学家和伦理学家,《随感录》。(看法国散文就得找他的看)
4.拉罗什富科:《箴言集》(他的箴言非常有趣生动,经历很传奇哦)
5.布莱斯·帕斯卡尔:《思想录》(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
6.弗朗索瓦·维庸:中世纪欧洲三大诗人之一,“法国中世纪最杰出的抒情诗人”,《绞刑犯之歌》、《大遗言集》、《歌昔日女子》
7.伏尔泰《形而上学论》;
卢梭的《忏悔录》;
孟德斯鸠的《波斯人的信札》《论法的精神》;
狄德罗的《拉摩的侄儿》《命定论者雅克》;
8.博马舍:法国剧作家,《费加罗的婚礼》(他的经历实在是太传奇啦!建议楼主去看看有关他一生的叙述)
9.夏多布里昂:著有《革命论》,《墓中回忆录》(雨果的偶像);
10.莫里哀:《吝啬鬼》《警察三部曲》
11.缪塞;《一个世纪儿的忏悔》(他跟乔治桑做过情人哦)
12.高乃伊:《熙德》;
拉辛的悲剧《安德罗玛克》;
13.魏尔兰:(1844一1896)法国诗人,象征主义诗歌的主将之一,《感伤集》、《戏装游乐图》等。
兰波:超现实主义诗歌的鼻祖,法国文学史上最引人注目的诗人之一,《元音》;
马拉美:欧洲现代诗奠基人,《牧神的午后》(1896年,马拉美被选为“诗人之王”,成为法国诗坛现代主义和象征主义诗歌的领袖人物。)
14.塞利纳:被公认为法国20C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著有《茫茫黑夜漫游》;
15.布勒东:法国超现实主义的创始人和诗人,《磁场》、《娜嘉》;
16.尤内斯库:被称为“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作家”,1970年当选为法兰西学院的院士。《秃头歌女》,《现在过去,过去现在》;
17.让·热内:法国文坛奇才中的一个怪才,曾与小偷、同性恋为伍,被萨特等人发掘成才,著有《小偷的日记》(很有自传兴致哦),1983获法国国家文学大奖;
18.罗伯·格里耶:《橡皮》《偷窥者》(2008年2月18日,法兰西学院宣布,罗伯·格里耶于当地时间18日凌晨因心脏病在法国西部城市卡昂逝世,享年85岁。作为法国“新小说”流派的创始人,格里耶反对传统叙事,他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先锋作家之一,而这名文坛“坏孩子”的辞世,让中外文学人士哀悼“法国新小说时代结束了”。 )
19.克洛德·西蒙:《风》《作假者》,1985年10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实法国很多作家都获过诺贝尔文学奖,去查查法国获诺的作家即可】
20.杜拉斯:《情人》法国当代最著名的女小说家、剧作家和电影艺术家。
『捌』 北京大学白先勇简历
1成长经历编辑
作家白先勇
1937年7月11日,白先勇生于中国广西桂林,父亲白崇禧是中国国民党桂系将领,母亲名马佩璋;白先勇排第八,另有九名兄弟姊妹(只五人还在世),电台名人白韵琴则为他的堂妹,而家族大多仍居住在台湾。白先勇7岁时,经医诊断患有肺结核,不能就学,因此他的童年时间多半独自度过。
抗日战争时他与家人到过重庆,上海和南京,后来于1948年迁居香港,就读于喇沙书院。不久之后在1952年移居台湾。
1956年在建国中学毕业后,由于他梦想参与兴建三峡大坝工程,以第一志愿考取台湾省立成功大学(今“国立”成功大学)水利工程学系。翌年发现兴趣不合,转学“国立”台湾大学外国文学系,改读英国文学。
1958年,他在《文学杂志》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金大奶奶》。两年后,他与台大的同学欧阳子,陈若曦,王文兴等共同创办了《现代文学》杂志,并在此发表了《月梦》、《玉卿嫂》、《毕业》等小说多篇。
于1961年大学毕业。
1962年,白先勇的母亲马佩璋去世。据他自传文章《蓦然回首》提及,“母亲下
白先勇
葬后,按回教仪式我走了四十天的坟,第四十一天,便出国飞美了。”母亲去世后,他飞往美国爱荷华大学的爱阿华作家工作室(Iowa Writer's Workshop)学习文学理论和创作研究,当时父亲白崇禧也来送行,也是白与父亲最后一次会面。
1963年赴美国,到衣阿华大学作家工作室研究创作。
1965年,取得爱荷华大学硕士学位后,白先勇到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教授中国语文及文学,并从此在那里定居。他在1994年退休。
1999年11月1日发表《养虎贻患-父亲的憾恨(一九四六年春夏间国共第一次“四平街会战”之前因后果及其重大影响)》(台北《当代》第147期)一文,为父亲白崇禧立传。
白先勇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散文集《蓦然回首》,长篇小说《孽子》等。白先勇吸收了西洋现代文学的写作技巧,融合到中国传统的表现方式之中,描写新旧交替时代人物的故事和生活,富于历史兴衰和人世沧桑感。
2004年,由中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一部作品集《青春·念想--白先勇自选集》,以及新作《姹紫嫣红牡丹亭》。白先勇喜爱中国地方戏曲昆曲如《牡丹亭》,对于其保存及传承,亦不遗余力。
2创作经历编辑
贯通中西
白先勇
白先勇从小就喜爱中国的民间文学和古典文学,阅读了大量的中国民间故事和古典作品。如《薛仁贵征东》、《樊梨花征西》、《说唐》、《蜀山剑侠传》、《啼笑姻缘》;巴金的《家》、《春》、《秋》;《三国》、《水浒》、《西游记》,特别是《红楼梦》,都是他所喜爱熟读的作品。在大学时代,由于受西方现代文学思潮的影响,白先勇开始阅读和介绍西方现代派作家的作品,在创作上也开始模仿西方文学。但是毕业后入美国爱荷华创作班学习班,作者又把自己的注意力转向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文学的研究。对中国民间故事和中国古典文学的喜爱,使他具有比较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学的素养,这就是为什么自先勇长期生活在台湾和美国,沐浴在欧风美雨之中,而他的大部分作品却仍能保持着比较鲜明的民族风格的原因。白先勇从小热爱祖国的锦绣山河,对祖国和民族有较深厚的感情。
巴蜀情结
作者少年时代曾在天府之国的重庆生活,当他回忆起幼年时见到的巴山蜀水时,至今还非常神往。高中毕业时,由于热爱祖国的锦绣山河,白先勇放弃了保送台大的有利条件,入了台湾水利学院。后因发现自己对水利没有兴趣,才转入台大外文系。他对祖国大陆的印象极其深刻。非常怀念。他所日夜思念的所谓总合性的“家”不是别的,就是自己的“祖国”,自己的“民族”。正是这种对民族和祖国的深沉感情,使这位远离祖国的游子在作品中散发出漠漠的“乡愁”。
同情劳动者
白先勇
白先勇虽然生长于官宦之家,生活条件比一般人优越,但他从小对他所接触到的下层劳动者,却颇为同情。作者在《孤恋花》、《金大班的最后一夜》、《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中充满同情地描写出了娟娟、朱凤、王华这一类下层人物的形象和他们的悲惨命运,当然不是偶然的。他对自己的家庭身世感慨颇多。据作者自己说,1963年出国前夕,母亲去世,等到学成归来,“父亲先已归真”。这件事情对他的心灵震撼较大。作者曾写道:“别人出国留学,大概不免满怀兴奋,我却没有。我,只感到心慌意乱,四顾茫然。头一年在美国,心境是苍凉的”,“我到美国后,第一次深深感到国破家亡的彷徨。”这些思想情绪都是相当消极的,后来作者写的《芝加哥之死》、《谪仙记》中的吴汉魂、李彤等一个个投水自杀,大概与作者这一时期的悲凉心境不无关系。白先勇于50年代末期开始从事创作活动。从1958年发表第一个短篇小说《金大奶奶》,到1979年8月在香港《八方》文艺丛刊发表《夜曲》为止,共发表了30多个短篇小说。1960年,他在台湾与欧阳子、王文兴等人共同创办了《现代文学》杂志,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先在这个杂志发表,然后陆续汇编成《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谪仙记》等几个短篇小说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孽子》,从1977年开始在《现代文学》上连载,已由台湾远景出版社结集出版。这些作品的内容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早期作品,主要是描写作者少年时代所接触的生活,或模拟西洋文学的作品,如《寂寞的十七岁》中的大部分作品;二是描写台湾上层社会生活的作品,如《台北人》;三是描写旅美知识分子生活的作品,如《纽约客》;四是描写台湾下层人物的作品,如长篇小说《孽子》。
3人物轶事编辑
评同性恋
白先勇及其家人
白先勇曾在香港公开表示自己为同性恋者,但在台湾公开场合极少提及自己的性倾向。白先勇曾说,他相信父亲知道他的同性恋倾向,但并没有真正和他谈论过此事。
白先勇唯一的长篇小说《孽子》(1983年)除骨肉亲情外,书中对于台北部分男同性恋社群的次文化,以及同性性交易等情节不避讳的描写,格外引人注意。《孽子》以一名因其同性性倾向遭乃父逐出家门的少男“李青”的视角,讲述一群以1970年代台北新公园为集散地,不为主流社会所接纳的男同性恋者的故事;而作者对于父子亲情的描写,亦为本书之主题。2003年,台湾公共电视台将其改编拍摄为同名电视剧,引起社会上各种关于同性恋议题的谈论。在2002年的《扬起彩虹旗》新书发表会上,台湾同性恋权益运动者陈俊志指责白先勇与舞蹈家林怀民对台湾同志运动没有尽心尽力。
个人信仰
白先勇,接受《凤凰周刊》采访。
您的作品受回教影响多,还是佛教?
答:佛教。我受到回教血液叛逆的、非正统的影响,但我对伊斯兰教在宗教教义上面不是很近。我念过天主教学校,在香港念初中时我是背圣经的,但慢慢的年纪大一点了,我想皈依的,偏向了佛教。我父母都信回教,中国回教协会是我父亲创立的。但是对孩子是宗教信仰自由。我二姐就信仰天主教。我而今信佛,我想他若知道了,可能会失望,但是也不会干涉。呵呵,我常说他是“开明君主制”。 ”
桂林情结
白先勇不建党的经历和不同于常人的情感世界,铸就了他特殊的性格。懂得中国当代文学概况的人,一定会懂得白先勇在中国当代文学特别是对台湾当代文学中的地位。而白先勇的文学作品,白先勇的兴趣爱好,甚至白先勇的语言和思维,都离不开桂林这块生他养他的山水宝地,离不开勤劳智慧的桂林人。白先勇的一生,有一个永远也解不开的情绪:那便是对桂林故土的眷恋。
其实,他在桂林只生活了7年,12岁时去了台湾,25岁远赴美国,但一口桂林话却说得十分正宗。白先勇在他的小说中,运用了许多桂林方言。例如“蚂捞车”、“鸡猫鬼叫”等等,桂林方言在他的怀旧小说中灵活而恰到好处的运用,使作品增添了一层独特的色彩。老桂林也许会有一个感觉,"金大奶奶"这个题目,本身就极富桂林味。当然,《金大奶奶》中不乏白先勇童年听来的故事,那些人物生活的背景,有桂林的影子。
白先勇不仅能说一口正宗流利的桂林话,还酷爱桂林米粉。据白先勇说,他父亲白崇禧以前打仗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喊隔壁婶娘过来熬卤水做冒热米粉吃。白家四十年代末在南京、上海生活,还常常请人做桂林米粉吃,后来到了台北,很少能吃到桂林米粉,白先勇很是怀念这种特殊的地方风味。在他的名篇《花桥荣记》中,就津津有味地讲起桂林米粉的故事。1993年9月,白先勇回桂林时住在榕湖饭店,见餐厅服务员就问“有没有桂林冒热米粉?”当服务员回答有时,他便啧啧嘴,大喊“先来两碗”。白先勇对笔者说,桂林米粉可谓“天下第一味”,好吃得不得了。
2000年元月,白先勇再次回到桂林时,与上次回桂林一样,白先勇一进饭店便问“有没有桂林米粉”,得到肯定回答后又连来两碗,还直说,多来些芫荽、酥豆,好吃好吃!白先勇吃米粉,那动作也是"训之有素"的。尽管米粉堆得高,那双筷子可以上下自如地在碗里打翻而不让佐料掉出来。这大概是桂林人的饮食本事。除了桂话桂林米粉,白先勇十分喜欢桂林的传统艺术桂剧。在7岁离开桂林前的日子里,白先勇常在母亲的怀里抱着看桂剧,所以即使是57岁回桂林时,白先勇仍然对桂剧如此钟情神往。[3]
4主要著作编辑
《树犹如此--纪念亡友王国祥君》--一九九九年一月廿六日《联合报》
《夜曲》--刊中国时报《人间》副刊,一九七九年。
《孽子》--长篇小说“孽子”开始连载于《现代文学》复刊号第一期,一九七七年。
《秋思》--刊中国时报,一九七一年。
《国葬》--刊现代文学第四十三期,一九七一年。
《花桥荣记》--刊现代文学第四十二期,一九七〇年。
《冬夜》--刊现代文学第四十一期,一九七〇年。
《孤恋花》--刊现代文学第四十期,一九七〇年。
《满天里亮晶晶的星星》--刊现代文学第三十八期,一九六九年。
《思旧赋》--刊现代文学第三十七期,一九六九年。
《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刊现代文学第三十六期,一九六九年。
《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刊现代文学第三十四期,一九六八年。
《梁父吟》--刊现代文学第三十三期,一九六七年。
《岁除》--刊现代文学第三十二期,一九六七年。
《游园惊梦》--刊现代文学第三十期,一九六六年。
《一把青》--刊现代文学第二十九期,一九六六年。
《谪仙记》--“纽约客”首篇,刊现代文学第二十五期。
《火岛之行》--刊现代文学第二十三期,一九六五年。
《永远的尹雪艳》--“台北人”首篇,刊现代文学第二十四期,一九六五年。
《安乐乡的一日》--刊现代文学第二十二期,一九六四年。
《香港:一九六〇》--刊现代文学第二十一期,一九六四年。
《上摩天楼去》--刊现代文学第二十期,一九六四年。
《芝加哥之死》--刊现代文学第十九期,一九六四年。
《那晚的月光》--又名“毕业”,刊现代文学第十二期,一九六二年。
《寂寞的十七岁》--刊现代文学第十一期,一九六一年。
《藏在裤袋里的手》--刊现代文学第八期,一九六一年。
《青春》--刊现代文学第七期,一九六一年。
《小阳春》--刊现代文学第六期,一九六一年。
《黑虹》--刊现代文学第二期,一九六〇年。
《玉卿嫂》--刊现代文学第一期,一九六〇年。
《月梦》--刊现代文学第一期,一九六〇年。
《闷雷》--刊笔汇革新号一卷六期,一九五九年。
《骨灰》--收录于《纽约客》。
《等》
《谪仙怨》--收录于《纽约客》。
《我们看菊花去》
《Danny Boy》──收录于《纽约客》
《tea for two》──收录于《纽约客》
小说分期
白先勇的小说可分为前期和后期。一般以1964年在美国发表的《芝加哥之死》为界线,在这篇小说之前所有在台湾写的小说称为前期作品,在这之后所有在美国写的小说称为后期作品。前期作品,受西方文学影响较重,较多个人色彩和幻想成份,思想上和艺术上尚未成熟。后期作品,继承中国民族文学传统较多,将传统熔入现代,作品的现实性和历史感较强,艺术上也日臻成熟。白先勇是台湾现代派中现实主义精神较强的作家。他曾生活在中国大陆、台湾和美国等几个不同的时代和社会环境,这给他的思想和创作带来深刻的影响。他的少年时代是在国民党的官僚家庭度过的,先辈们的“显赫”和上流社会的“气派”,在他童年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到台湾后,又目睹了国民党旧官僚的没落,以及许多离乡背井、流落台湾的下层人民的痛苦挣扎,他们的思乡和怀旧情绪,都影响著作者;在美国,旅美中国人对美国物质文明的向往和对西方文化腐朽一面的厌恶,对祖国文化传统的执着和飘泊海外而无根的痛苦感觉,同时涌入他的心胸。这些丰富的生活内容和复杂的思想感情,在他的作品中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真实的反映。
5出版履历编辑
2012年,《白崇禧将军身影集》(上、下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Tea for two(白先勇小说卷)》,作家出版社。《姹紫嫣红开遍(白先勇散文卷)》,作家出版社。
2008年,《白先勇作品集》,天下文化出版。全套12大册,随书附《青春版牡丹亭-牡丹一百DVD》。
2008年,《白先勇书话》,隐地编,尔雅出版。
2007年七月二十日,《纽约客》在台湾出版。
2004年,《说昆曲》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
2004年,《姹紫嫣红牡丹亭》广西师范大学出版。
2002年,《树犹如此》由台北联合文学出版社出版。
2001年,《台北人》出版30周年纪念典藏版。
1995年,《第六只手指》。尔雅出版。
1984年,《明星咖啡馆》散文集出版。
1983年,出版长篇小说《孽子》。
1982年,《白先勇短篇小说选》出版。
1980年,《白先勇小说选》出版。
1978年,《蓦然回首》散文集出版。
1976年,出版《寂寞的十七岁》小说集。
1971年,作品开始被译成英文(第一篇为《谪仙记》),其作品陆续被译成英文、韩文、德文等语言。同年,出版《台北人》短篇小说集。
1968年,出版《游园惊梦》短篇小说集。《台北人》小说集。
1967年,出版《谪仙记》,短篇小说集。文星书店。文星丛刊。
6与昆曲编辑
一种集合歌、舞、诗、戏的精致优美表演形式,一种抒情、写意、象征、诗化的艺术,一出爱得死去活来的爱情悲喜剧,白先勇先生集合两岸三地一流的创意设计家,联手打造文化工程青春版《牡丹亭》先后在台湾、香港和苏州、北京、上海等地上演,场场爆满,而且吸引了许多年轻人,被称为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盛事。
《牡丹亭》上承“西厢”,下启“红楼”,是中国浪漫文学传统中一座巍巍高峰。其以曲调优雅,唱腔悠扬,唱词华丽,四百年来一直是昆曲传统经典曲目。《牡丹亭》的火热,使久已低迷的昆曲舞台骤然升温,这和白先勇的努力密不可分。曾笑称自己是昆曲义工的白先勇,为了昆曲的发展,为了让更多的人欣赏昆曲的魅力,不惜暂停自己的本行,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精心打造《牡丹亭》,并在校园进行公益演出,为昆曲争取了更多的年轻观众,这是昆曲艺术存续的肥沃土壤。白先勇说,"希望看过这些(昆曲)的年轻人,在他们心中播下那么一个种子,有一天他们可能也来制作昆曲,也成为昆曲的推广人,或者是至少成为昆曲的忠实观众"。
自小与昆剧结下不解缘,其小说《游园惊梦》即受昆剧《牡丹亭》启发。他对昆剧艺术一往情深,作了二十年推广昆剧的'义工'。更热心向年轻一代介绍昆剧,经常在港、台地区与昆剧艺术家合作,做公开演讲。制作青春版《牡丹亭》是他多年的梦想,这个梦想终于在2004年得以实现。
推广昆曲
白先勇幼年时与家人在上海听了梅兰芳复出演唱的昆曲《游园惊梦》(俞振飞、言慧珠等合演),21世纪在全世界做了大量工作推广昆曲,自诩为昆曲义工。
7人物评价编辑
“旅美的作家中,最有毅力,潜心自己艺术进步,想为当今文坛留下几篇值
白先勇
得给后世朗诵的作品的,有两位:于梨华和白先勇。”他甚至赞誉白氏为“当代中国短篇小说家中的奇才,五四以来,艺术成就上能与他匹敌的,从鲁迅到张爱玲,五六人而已。”——旅美学人夏志清教授评
“白先勇才气纵横,不甘受拘;他尝试过各种不同样式的小说,处理过各种不同类式的题材。而难得的是,他不仅尝试写,而且写出来的作品,差不多都非常成功。白先勇讲述故事的方式很多。他的小说情节,有从人物对话中引出的《我们看菊花去》,有以传统直叙法讲述的《玉卿嫂》,有以简单的倒叙法 (flashback)叙说的《寂寞的十七岁》,有用复杂的“意识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 )表白的《香港--一九六0》,更有用“直叙”与“意识流”两法交插并用以显示给读者的《游园惊梦》。他的人物对话,一如日常讲话,非常自然。除此之外,他也能用色调浓厚,一如油画的文字,《香港--一九六○》便是个好例子。而在《玉卿嫂》里,他采用广西桂林地区的口语,使该篇小说染上很浓的地方色彩。他的头几篇小说,即他在台湾时写的作品,文字比较简易朴素。从第五篇《上摩天楼去》起,他开始非常注重文字的效果,常藉着文句适当的选择与排列,配合各种恰当‘象征’(symbolism)的运用,而将各种各样的‘印象’(impressions),很有效地传达给了读者。”——旅美作家欧阳子评
『玖』 推荐几篇好看的经典短篇武侠小说
中国的武侠小说作家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是金庸、古龙、梁羽生、黄易、卧龙生几位,这里推荐他们的几部经典作品
古代:
《多情剑客无情剑》
《天龙八部》(武侠界的传奇,恢弘大气,波澜壮阔)
《楚留香》
《陆小凤传奇》(推理式的武侠小说,情节波澜起伏,曲折不断)
《大唐双龙传》(武侠奇才黄易代表作)
《流云剑》(情节超好看,但不知作者真名)
《马鸣风萧萧》
《寻秦记》(穿越小说的鼻祖和巅峰之作)
现代:
《镜》系列
(个人觉得是沧月写得最好的)
《飞花青离传之刺客传奇》
《鬼缠铃》(不是恐怖的)
《此间的少年》(校园类型的武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