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家庭乱
⑴ 《家》的故事梗概
《家》,中国作家巴金的长篇小说,该小说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及腐朽,控诉了封建制度对生命的摧残,歌颂青年一代的反封建斗争以及民主主义的觉醒。
作品以“五四”的浪潮波及到了闭塞的内地——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烂,溃败的历史;用作家自己的话说:他“所要展示给读者的乃是描写过去十多年间的一幅图画”。
高氏豪门外表上诗礼传家,书香门第,但遮掩在这层帷幕之后的,却是内部的相互倾轧,明争暗斗,腐朽龌龊,荒淫无耻。为了维护这个作为封建制度的支柱而又面临崩溃的家庭,以高老太爷和克明为代表的那些卫道者,竭力奉持着礼教和家训,压制一切新的事物,甚至不惜以牺牲青年为代价。这就又加深了新与旧、当权势力与被压迫者的矛盾,并使年轻人遭受巨大的痛若。
小说写了觉新、觉民、觉慧兄弟三人不同的思想性格和生活道路,写了几对年轻人——觉新与钱梅芬、李瑞珏,觉民与琴,觉慧与鸣凤之间的恋爱、婚姻纠葛;写了他们不同的遭遇;写了学生请愿,觉慧被关禁闭,兵变惊乱,鸣凤、梅芬、瑞珏相继惨死,觉民逃婚,觉慧出走……
以长房中的三兄弟:觉新、觉民、觉慧的故事为主,以各房以及亲戚中的各种人物为纬,描绘出一幅大家族生活的画面,集中展现了封建大家族生活的典型形态,也真实地记录了一个封建大家族衰落、败坏以至最后崩溃的历史过程。
(1)短篇小说家庭乱扩展阅读
《家》中讲述家族故事的模式在启蒙主义话语中非常典型,它对后来的家族小说创作起了极强的示范作用。对传统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批判和彻底否定也成为这类小说一个持久而强大的主题。像端木蕻良的《科尔沁旗草原》、路翎的《财主底儿女们》、茅盾的《霜叶红似二月花》、老舍的《茶馆》与《骆驼祥子》都是如此,而《家》中父子对立的结构模式也被或多或少地继承下来。
新文学问世以来,以揭露旧家庭旧礼教为题材的创作很多,但以长篇系列小说的形式和如此浩大的规模,对封建家族在现代逐步走向崩溃过程做系统深入描写的,《家》以及《春》《秋》还是第一次,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根据该作品改编越剧曾于2003年首演,由越剧名家赵志刚、单仰萍、孙智君等担纲主演。
四川交响乐团根据《家》改编的歌剧《鸣凤》于2013年11月25首次与观众见面。《鸣凤》由著名歌剧表演艺术家李元华、高育发分别担纲导演及艺术总监。
⑵ 农村最乱的性经历口述
我是一个来自农村的女孩,曾经经历过一段让我终身难忘的性经历。那时,我还是一个纯洁的少女,对性知之甚少,但是在那个夏天,我经历了一场最乱的性经历。
不知不觉陷入性骚扰
那年夏天,我刚刚高中毕业,还没有考上大学。我在家里过着无所事事的日子,每天都是无聊的重复。直到有一天,我遇到了一个叫做小明的男孩。他是我表哥的朋友,常常来我们家玩。
起初,我对小明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只是觉得他很好相处。但是,渐渐地,我发现小明对我有些不寻常的关注。他总是会在我身边,跟我聊天,给我送礼物。我本来觉得这是表哥的朋友对我表达友好,但是后来,我才发现自己已经陷入了性骚扰。
渐入佳境,不自觉迷恋
小明的关注越来越明显,他开始对我进行身体接触。他会在我身边坐着,把手搭在我的肩上,或者搂着我的腰。我开始有些不自在,但是又不好意思拒绝他。渐渐地,我开始对他产生了好感,我开始喜欢他对我的关注。
小明越来越明显地表达他对我的喜欢,他开始对我进行更进一步的身体接触。有一次,他突然抱住了我,开始吻我。我感到很奇怪,但是又不知道该怎么做。渐渐地,我开始享受这种感觉,我开始和他接吻,开始对他产生了性幻想。
最终堕入深渊
小明越来越明显地表达他对我的爱,他开始要求和我发生性关系。我一开始拒绝了他,但是他一直在我身边,对我进行温柔的诱惑。最终,我还是被他诱惑,和他发生了性关系。
那一晚,我感到很幸福,但是第二天,我才发现自己已经堕入了深渊。小明并没有对我负责,他只是把我当做一个玩具,玩弄了我。我感到很绝望,但是我已经无法回头了。
结尾:回忆最乱的性经历
那段经历让我终身难忘,我再也无法忘记那种感觉。我曾经是一个纯洁的少女,但是我却被一个男人摧毁了我的心灵。我希望所有的女孩都能够保护好自己,不要像我一样,轻易地陷入性骚扰的深渊。
⑶ 欧亨利 短篇小说
1、《麦琪的礼物》
《麦琪的礼物》是欧·亨利创作的短篇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圣诞节里发生在社会下层的小家庭中的故事。男主人公吉姆是一位薪金仅够维持生活的小职员,女主人公德拉是一位贤惠善良的主妇。
他们的生活贫穷,但吉姆和德拉各自拥有一样极珍贵的宝物。吉姆有祖传的一块金表,德拉有一头美丽的瀑布般的秀发。
为了能在圣诞节送给对方一件礼物,吉姆卖掉了他的金表为德拉买了一套“纯玳瑁做的,边上镶着珠宝”的梳子;
德拉卖掉了自己的长发为吉姆买了一条白金表链。他们都为对方舍弃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而换来的礼物却因此变得毫无作用了。
2、《警察与赞美诗》
《警察与赞美诗》是美国作家欧·亨利的短篇小说。该短篇小说讲述的是一个穷困潦倒,无家可归的流浪汉苏比,因为寒冬想去监狱熬过,所以故意犯罪,去饭店吃霸王餐,扰乱治安,偷他人的伞,调戏妇女等,然而这些都没有让他如愿进监狱;
最后,当他在教堂里被赞美诗所感动,想要从新开始,改邪归正的时候,警察却将他送进了监狱。该小说展示了当时美国下层人民无以为生的悲惨命运。
“警察”和“赞美诗”在标题中虽然是形式上对等排列,但作为支配人类生存选择的两股力量是不对等的。在警察与赞美诗的二元对立中,以“警察”为代表的国家政权永远支配着和控制着以“赞美诗为代表的精神力量。
3、《最后一片叶子》
《最后一片叶子》是美国作家欧·亨利的短篇小说作品。该作品描写一位老画家为患肺炎而奄奄一息的穷学生画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的故事。
琼西在寒冷的十一月患上了严重的肺炎,并且其病情越来越重。作为画家的她,将生命的希望寄托在窗外最后一片藤叶上,以为藤叶落下之时,就是她生命结束之时。
于是,她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念。作为她的朋友苏很伤心,便将琼西的想法告诉了老画家贝尔曼,这个老画家是个脾气火爆,爱取笑人的酒鬼,终日与酒为伴。
画了近四十年的画,一事无成,每天都说要创作出一篇惊世之作,却始终只是空谈。但是他对这两位年青的画家却是照顾有佳。他听到了此事后,便骂了一通,但仍无计可施。
然而令人惊奇的事发生了:尽管屋外的风刮得那样厉害,而锯齿形的叶子边缘已经枯萎发黄,但它仍然长在高高的藤枝上。
琼西看到最后一片叶子仍然挂在树上,叶子经过凛冽的寒风依然可以存留下来, 自己为什么不能?于是又重拾生的信念,顽强地活了下来。
可是故事并不是到此就结束了,真相才刚刚打开:原来是年过六旬的贝尔曼,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为了画上最后一片藤叶,因着凉,染上了肺炎。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终于完成了令人震撼的杰作。
4、《二十年后》
《二十年后》是美国作家欧·亨利的短篇小说作品。一对在纽约一起长大、情同兄弟的朋友鲍勃和吉米·威尔斯,他们在鲍勃即将启程去西部冒险的时候,约定20年后在同样的时间、地点再次见面。
20年来,他们谁也不曾忘记过这个约定。鲍勃从西部不远万里来赴约,支撑他的是只要对方还记得这次约定,那无论做什么都是值得的。对于鲍勃来说,吉米永远都是最忠实、最令他信任的朋友。
然而,20年后再见面时,等待他们的不是重逢的喜悦,命运却把他们分别放在了法律天平的两端,鲍勃是警方正在通缉的要犯,而吉米却是接到命令努力追捕“狡猾的鲍勃”的警察。
对于吉米来说,究竟是继续保持对挚友的忠诚,还是履行自己作为警察的职责,他最终选择了后者。
该小说通过这两个青年20年后重逢之际所发生的意外变化,反映了美国19世纪后半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美国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深刻变迁。
5、《红毛酋长的赎金》
《红毛酋长的赎金》,欧亨利的短篇小说作品,文章讲述了一个绑架的故事。
“我”与比尔在一个名叫顶峰镇的地方,绑架了这个镇上有名望的居民埃比尼泽多塞特的独子,“我们”原想靠他去敲诈埃比尼泽;
然而“我们”万万没想到,这个孩子捉弄人,一开始,“我们”三个扮印第安人玩,后来这个孩子越来越嚣张,越来越捉弄人,还把其中一个人弄伤了,让比尔差点成了精神崩溃者。
最后“我”把勒索信送到埃比尼泽的家,可后来“我们”却被埃比尼泽给敲诈,实在是因为“我们”无法忍受着个孩子,最后的结果,“我们”把孩子送回去,并且给了他父亲250元。
⑷ 精彩写实的家庭短篇小说(2)
“姑,姑父。”是表姐。我连忙穿上短裤到了客厅。妈妈一见我就叫去切西瓜。我把西瓜切好端了来,拿起一块:“姐,给。”
表姐接过:“你也切小点,这么大,洗脸呢。”
“自家人么。”
表姐被逗乐了:“还挺会说。”
表姐吃过,拿纸巾把嘴和手擦了:“姑,姑父。我想好了,我还是出外找工作吧。我们班好多同学都上班了。”
“跟你妈说了?”妈妈担心地问。
“说了,可她不同意。我本想在店里帮她干干活,她却不停地说。我回到家,她追到家,生意撂下都不做了。”
“那你妈现在啥意思?学校现在也进不去呀。”
“她非叫我嫁技术监督局那个小伙。”
我赶忙说:“我不是让你找你外公外婆了吗?”
“他们一心向着自个女儿,根本不听我的。”
妈妈说:“那小伙看上去也不错呀,工作好,工资也保证,人长得也排场。你咋就看不上呢?”
“姑,你是不知道。他没文凭、没技术我不计较,那你起码也应该知道点内疚,懂得点感恩吧?以前没学好,现在抓紧呀?也对得起这份工作,这份工资。可他倒好,当个小头头,一天到晚呼来喝去,心安理得得。我最看不惯这种人了。真要是成家了,将来还不拿这事压你一辈子?工作是我给你办的,这是我给你的,那是我给你的。别说在一起,想想就浑身哆嗦……再说了,我第一步就走得这么狼狈、窝囊,没上战场就缴枪,还怎么面对未来呀……”
“说的好!姑父支持你!”
“你起啥哄?支持啥支持!呆一边去。”妈妈说爸爸。
爸爸深有感触地说:“我觉得晨晨说得一点都没错,一针见血,入木三分。”
“啥见血不见血,三分不三分!你倒是文凭能耐都有,咋啥事都办不成?有本事你给晨晨把工作解决了。”
表姐就说妈妈:“那你当初为啥还寻死觅活,非姑父不嫁?”
“这孩子咋说话呢?”妈妈嗔道。
爸爸说:“出水再看两腿泥。”
妈妈一推爸爸:“去去去,我耳朵都听出茧子了。我跟你说,你少掺和。将来万一有个三长两短,落一身埋怨,娘家我还回不回了?”
表姐嘴一噘:“你还是不是我亲姑?袖手旁观也就算了,还说这见外的话。”
爸爸说:“这可是事关孩子一辈子的事。”
妈妈就对表姐说:“我觉得你妈说的也对。就你这一个孩子,不在跟前,将来成了家,别说互相照顾了,平时见一面都难。”
爸爸说:“自古忠孝难以两全。孩子的前途、未来、幸福是第一。现在交通这么方便,信息这么发达,说去就去,说来就来,以后更会越来越好。我觉得嫂子有点多虑了。”
我一拍胸脯:“姐,舅舅、舅妈有我在,交给我好了,你就放心地飞吧。”
表姐得意地说:“到底是我弟弟。有你这句话,姐就无后顾之忧了。”
妈妈望着我们仨:“你们这一唱一和的,是不是早就商量好了?”
“姑,你想想,我一走,爸妈也就不用成天为我的事操心熬煎了。我保证在外好好工作,让你们满意,让你们放心。”
妈妈终于妥协了:“好啦好啦,你妈的话我去说,行了吧?唉,人说侄女像姑,一点都没错……”
表姐走后不久打来电话,她应聘到一家杂志社,做文字编辑。
谁料到,好不容易平静下来的生活又起波澜。你知道收假那天我碰到谁了?吴雯,对,就是表姐那个闺蜜。她到我们学校当老师了,代我们语文。她可只是上了个大专,而且第一年还没考上。表姐可是正儿八经的师范大学,一本呀。
家里人,尤其是舅妈,那一通怨怅:“连市场上买菜的老太太都知道拣好的挑,没见过放着好的不要却挑次的,拣烂的……”
这回,我跟舅妈的立场少有地一致。
不知怎么回事,我每次见到吴雯,就浑身不自在。
下午,放学刚回到家,书包都还没顾上卸,表姐就打来电话兴师问罪。吴雯跟表姐说我在课堂上故意刁难她。
“我啥时刁难她了?”
“早上语文课。”表姐提醒我说。
“早上语文课?没有哇。”
“你是不是问她问题了?”
“是呀,怎么啦?”
“你问的啥问题?”
“问的多了,我哪记得住。”
“你是不是问她‘意境’是什么意思?”
“‘意境’?是,问过。”
“你咋问这个?”
我不解地问:“怎么啦?这就是刁难吗?”
“回答我的话。”
“早上她给我们讲古诗,叫我们往本子上抄写作特色。里面有‘意境’俩字,我不知道啥意思,就提问了。”
“真的?”
“真的。”
“她说她都给你说了,这不是你们现在该掌握的,你却纠缠住不放。”
“她是说我们理解不了。我就说,正因为不理解才要弄清楚呀。姐,你不是说遇到不懂的词语要设法搞清楚,这是丰富词汇的好途径……”
表姐打断我:“后来呢?”
“她说意境的‘意’就是有意义,‘境’就是境界。就是要做有意义的事,培养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境界。”
“咳!”表姐叹了口气,半天没言语。
“姐,姐。你没事吧?”
“这样吧,我先给你说说意象。于谦那首《石灰吟》你还记得吧?‘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个石灰就是个意象。石灰本是没有生命的平常物,作者根据石灰的特点,通过想象,对它进行改造、雕琢,加工,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志、情感和心意等寄托、蕴含到里面。就是给它赋予一种内涵,一种精神,一种人格……”表姐给我举了好几个例子,郑板桥的《咏竹》,陆游的《咏梅》等。
表姐接着说:“意象是单个的,而意境是复合的,就是由众多的形象构成的一个有机的、浑然的整体……如果说意象像花鸟画,那意境就像山水画。都是作者意志、情感表达的途径和方式,都是经过作者的塑造、剪裁、制作和处理。‘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就是意境……”
经表姐这么一说,我大致明白了意境是怎么回事儿。
吴雯起初不想说,闪烁其词,一见她这样,我偏不坐下,偏要她说。我也不知道自己为啥要那样。其实下去也能查字典,能上网。可这些话不能跟表姐说,我不想给她添乱,让她替我操心。
期中考试结束后,按照惯例,学校要开总结表彰会,家长们参加。各科成绩突出的学生要发言,介绍学习经验。没想到语文发言的会是我。吴雯异常重视,催我写好发言稿。她修来改去的,最后都面目全非了。
一站上讲台,面对着同学们和他们的爸爸妈妈,我突然忐忑了起来,这倒不是因为我头一次站在这里发言。
望着手里的发言稿,怎么都开不了口。
下面都有人嘘了。
我心一横,抬起头:“叔叔阿姨,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我今天是做语文学习经验发言的。下面我就讲一讲我是怎样喜欢上语文的。其实我一直不怎么喜欢学语文,觉得一点意思都没有。写拼音,记生字,背词义。尤其写作文,生编硬造。以致于分数是越考越低,有一回竟然不及格。爸爸一看,屁股就是一巴掌。其实我努力了,作业也按时完成,可成绩就是上不去。爸爸妈妈总以为我不好好学,调皮捣蛋。妈妈指着门背后对我说,下一次再不及格,看见那条帚了吗?
“我就去找我表姐,让她给我传授些锦囊妙计,她语文一直非常棒。表姐却问我说,你妈妈说你不喜欢语文老师?我说那是老早以前的事了。表姐问怎么回事,我就一五一十地说了。第一学期考完试,我说考了第几,可爸妈不相信。既然学习好,为啥没得奖状,人家孩子怎么得了?我知道因为我纪律不好。第二学期,我严格要求自己,最后终于如愿以偿,评上了三好学生,把我高兴得,在教室都坐不住了。我们教室前面有个旧花坛,平时一下课我们就在花墙上跳上跳下。我们经常比赛看谁跳得次数多。这回也一样,轮到我了,没料刚跳了几下,花墙塌了。校长瞧见了,过来把我们批评了一顿。班主任一生气,就把我的三好学生撤了。我跟班主任理论,班长他们都跳了,为啥就撤我一个?班主任置之不理。让我写检查我赌气地不写……
“我一说完,表姐拿出纸笔,叫我把事情的经过和心里的想法写出来。她拿起一看说,写得不错呀。如果错别字再少些,加强组词造句这些语文基础知识方面的学习,就是一篇好作文,好文章。我诧异地说,什么什么,这样的事也能写作文里?老师可是要我们写那些有意义的好人好事。我净是些调皮捣蛋的事,所以作文只好胡编乱造,应付差事……
“就这样,我一边写,一边读《西游记》,《汤姆索亚历险记》,《吹牛大王历险记》。表姐说,那些都是和我一样‘气味相投’的调皮鬼。渐渐地,我再也不觉得语文枯燥乏味,反而喜欢上了,成绩自然也就上去了。
“只要喜欢,就学得好,学得快。表姐说,这就是她的锦囊妙计。”
我把目光投向妈妈,妈妈满面欣慰地望着我。再看吴老师,四目相对的一刹那,她却把脸扭向了一边。
我清了清嗓子:“可惜我表姐不在这儿,否则你们就能证实我说的是不是真的了……上个月,表姐师大毕业回来,去教育局应聘,未能如愿,现在她在外地一家杂志社做编辑。
“我的发言讲完了,谢谢大家!”
我朝大家一鞠躬,走下讲台。回到座位上已经坐下了,可掌声依然没有停下来……
作者|白雪歌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