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森祥短篇小说集锦
㈠ 李森祥的个人作品
作品 类型 备注 《传世之鼓》 长篇小说 《送瘟神》 长篇小说 电视剧《纸船明烛照天烧》由此改编 《台阶》 短篇小说 入选了人教版八年级的语文课本 《半个月亮爬上来》 短篇小说 李森祥第一篇发表的小说 《小学老师》 短篇小说 被《小说月报》《上海文学》等选载 《十八里营房》 短篇小说 《昆仑》1989年第3期 《金奎银奎》 短篇小说 《东海》1990年第2期 《荷花》 短篇小说 《人民文学》1991年第5期 《秋晕》 短篇小说 《解放军文学》1990年第10期 《新兵排长》 短篇小说 《上海文学》1990年第8期 《塌鼻大娘》 短篇小说 《文学港》1990年第6期 另著有《村野子弟》、《屋脊丘陵》、《秤盘》、《毛心》、《樟树潭记》、《抒情年代》等短篇小说,电视连续剧剧本有《丰子恺》、《无名的功勋》、《钱塘人家》、《大潮烟雨》、《八岁龙爷闹东京》、《王中王》、《民族英雄马本斋》、《小城故事》、《卧薪尝胆》、《送瘟神》、《武则天》等,并参与《天下粮仓》编剧 。
㈡ 李森祥的《台阶》写出了什么
《台阶》是一篇反思地方文化的小说,描写的是落后的地方文化中的人生悲途。
《台阶》散发着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这里弥漫着一种山区特有的文化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妻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黄泥、石灰加豆浆的和泥方法”;“母亲治父亲闪腰的土方”;“山村中错错落落的高高低低的台阶”;“谁家的台阶高,谁家的地位就高”……这种地域文化风情在文中俯拾皆是,举目皆然。而浸泡在这种文化汁液中的山民——以父亲为典型,生产、生活和心理文化都深受这种地方文化的影响和支配,左右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制约着他们的眼界和心胸,甚至支配着他们一生的选择和人生目标的追求。这种地方文化已经活化为他们特有的地方心理文化,他们就是这种地方文化的活标本和忠实实践者。
小说中的父亲就是这样,由于自家的台阶低,总感到低人一等,这种长期的心理文化压抑,使他“地眉顺眼”地过了一辈子,言语木讷,少言寡语,形成了一种挥之不去的谦卑的心理文化。也正因为如此,父亲就把一生的追求目标锁定在要盖一座高台阶的新屋上。由于贫穷,这座九级台阶高的新屋,让父亲一年到头,不得适闲,捡砖拾瓦,抱土背石,用十二月的汗雨和泥,用六月的血霜垒屋。为一草一木而拼搏,为一卵一石而奔命,春夏秋冬,脚不连地,数十年如一日。屋盖成了,台阶垒起来了,而父亲却老了,身体也垮了。从一下子能背起三百多斤重石板的壮年,一下子垮掉为连一挑水都不能但的老人。这座九级台阶高的屋就成了父亲的人生坐标,就是父亲生命的终点。
这不是单纯的一座高台阶新屋,而纯粹是一种地方文化心理行为,是地方心理文化的典型活现。父亲就是这种地方心理文化鲜活的表现和悲惨的负载者,这种沉重的地域心理文化让他负重一生。这才是文章最根本的要义,这种典型的地方心理文化的执行者,让我们看到地方心理文化的囚笼作用,它让人自我封闭,让人为之牺牲一生,父亲就是这种文化的牺牲者。
附:
李森祥浙江衢县人。现代作家,浙江省作协的专业作家。1975年入伍,曾在嘉兴军分区某部工作,少校。1987年开始文字创作,代表作有小说《小学老师》、《 抒情年代》《情世诗文》等,《台阶》是作者亲历农村生活的深刻感受。1991年调南京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任专业作家...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著有长篇小说《传世之鼓》,短篇小说集《台阶》,中篇小说《村野子弟》、《屋脊丘陵》、《秤盘》、《毛心》、《十八里营房》、《秋晕》、《樟树潭记》,电视连续剧剧本《丰子恺》(合作)、《无名的功勋》(合作)、《钱塘人家》(合作)、《大潮烟雨》(均录制播出)等。
《台阶》,1988年发表于《上海文学》
李森祥的小说《台阶》,被选入中学语文,是件可喜可贺的事。但是在语文教参和语文教学中,无不把作者和小说的本意浅陋化和曲解化。
感受文中“父亲”要强、谦卑的性格和勤劳的品质;感怀自己的父亲。
首先屏幕投影三个合作探究的问题:
⑴. 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从中可见“父亲”怎样的性格?
⑵. 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从中可见“父亲”怎样的品质?
⑶. 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从中可见“父亲”怎样的性格?
地方心理文化的改造是复杂而艰巨的,因为这种地方心理文化具有超稳性,一旦形成,就有一种支配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惯性。当父亲盖完新屋后,他的“手足无措放之地”,他“尴尬地笑”,他在台阶上的不自然地移动,无不在显示着他并没有因为台阶高了,那种谦卑的心理文化就消失了。高高的台阶与伴他一生的谦卑心理文化之间的沟壑更加深了,落差更大了,黑白对比更强烈了。高台阶并没带给他幸福满足感,他反而失落了,从此很少出门,再再坐在台阶上纳凉,因为高高的台阶放不下他那颗浸透了谦卑心理文化的心。
父亲是坚韧的、有毅力的、自强的,但父亲终生没有走出这种地域文化心理的阴影,因而父亲更是这种地方心理文化的牺牲者。因而我认为《台阶》告诉我们的应当是:“台阶文化心理的父亲”这个命题。尽管这个命题充满沉重、辛酸与迷茫,但决不是美丽的,我们不能仅仅让孩子们看到父亲性格中的“闪光”的一面,更要的是“父亲”闪光里的“文化的黑暗。我们有必要探究一下,这种 “闪光”为这种心理文化的究竟有多大的价值,我们要引导学生探讨自己前辈和自己身上那些不良的地方心理基因,冲破狭隘心理文化,放远眼光,冲破狭隘心理文化的樊篱,找到正确的人生目标,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而不仅仅是一座高台阶的屋。
㈢ 李森祥简介字少一点
李森祥(1956~? ): 浙江衢州人。当代作家,浙江省作协的专业作家。1975年入伍,曾在嘉兴军分区某部工作,少校。1986年《烟雨楼》杂志发表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后迅速成长。近年来发表小说颇多,主要有《十八里营房》《金奎银奎》《小学老师》《塌鼻大娘》。1987年开始文学创作,代表作有《小学老师》、《 抒情年代》《情世诗文》 等,《台阶》是作者亲历农村生活的深刻感受。1991年调南京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任专业作家.
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著有长篇小说《传世之鼓》,短篇小说集《台阶》,中篇小说《村野子弟》、《屋脊丘陵》、《秤盘》、《毛心》、《十八里营房》、《秋晕》、《樟树潭记》,电视连续剧剧本《丰子恺》(合作)、《无名的功勋》(合作)、《钱塘人家》(合作)、《大潮烟雨》、《卧薪尝胆》(均录制播出)等。
㈣ 李森祥的代表作
李森祥(1956~? ): 浙江衢州人。当代作家,浙江省作协的专业作家。1975年入伍,曾在嘉兴军分区某部工作,少校。1986年《烟雨楼》杂志发表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后迅速成长。近年来发表小说颇多,主要有《十八里营房》《金奎银奎》《小学老师》《塌鼻大娘》。1987年开始文字创作,代表作有小说《小学老师》、《 抒情年代》《情世诗文》 等,《台阶》是作者亲历农村生活的深刻感受。1991年调南京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任专业作家.
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著有长篇小说《传世之鼓》,短篇小说集《台阶》,中篇小说《村野子弟》、《屋脊丘陵》、《秤盘》、《毛心》、《十八里营房》、《秋晕》、《樟树潭记》,电视连续剧剧本《丰子恺》(合作)、《无名的功勋》(合作)、《钱塘人家》(合作)、《大潮烟雨》、《卧薪尝胆》(均录制播出)等。
《小学老师》被《小说月报》等选载,获1991年《小说月报》第四届百花奖、1990~1992浙江省优秀文学奖。
电视剧《卧薪尝胆》获第二届首尔电视节最佳长篇电视剧奖,该剧剧本被翻译成韩文在韩国出版发行。
现任浙江省嘉兴市作协主席,浙江理工大学兼职教授。目前主要从事电视剧编剧工作。
主要有:
《十八里营房》(《昆仑》1989年第3期)
《金奎银奎》(《东海》1990年第2期)
《小学老师》(《上海文学》1990年第3期)
《塌鼻大娘》(《文学港》1990年第6期)
《新兵排长》(《上海文学》1990年第8期)
《秋晕》(《解放军文学》1990年第10期)
《荷花》(《人民文学》1991年第5期)等。
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小学老师》被《小说月报》等选载,获1991年《小说月报》第四届百花奖、1990—1992浙江省优秀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