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微小说 » 毛姆短篇小说阅读理解

毛姆短篇小说阅读理解

发布时间: 2025-08-16 21:51:52

⑴ 赏析毛姆短篇—— 一串珍珠项链

      上午阳光正好,我坐在家中阳台,读了一篇毛姆的短篇小说,可以说非常短,喝杯热水的功夫就读完了。

      小说名字叫a string of pearls 应该叫做一串珍珠项链吧。记得莫泊桑也写过一个短篇叫项链。这俩小说的相似之处是都围绕珠宝展开,而且,女主人公的人生都和项链有关,一个首饰改写了各自的一生。

      记得莫泊桑小说里女主丢了借来的钻石项链,从此虚荣不再,辛勤劳作,很多年后终于买回一模一样的项链时,被告知那是一串假首饰。女主愕然,此时青春已逝,粗糙的双手,饱经风霜的面容......

    而毛姆或许就是要借由莫泊桑的那部项链,写一个完全不同版本的人生。女主是一个女家庭教师,一次主人家的宴会上,席间一位对珠宝十分在行的伯爵突然发现这个家庭教师带了一串价值5万英镑的项链,在场的人都吃惊地将目光聚焦在她身上,而这位女士却不卑不亢地调侃自己挺会讲价的,只花了15先令就拿下了这么昂贵的首饰。

    接下来女主被两位不速之客叫到了外面,上流阶层便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力揣测起女主来,怀疑女主被带上手铐,因盗窃会坐牢,有的女士甚至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项链,有的则要清点一下自己的全部首饰。总之一句话,卑微的身份配不上昂贵的首饰,所有的负面臆想都是情理之中。结果呢,那俩男士是珠宝店工作人员,由于疏忽导致没分清真假,特意前来将真的收回,假的还给女士,给了她300英镑作为补偿。女主丝毫不在意上流阶层对她的嘲讽和质疑,欣然接受了这笔钱。本着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想法,靠着这300英镑实现了人生的逆袭,摆脱了女家庭教师的身份,迈步上流社会。

      故事至此按常理是该结束了,挺完满的不是吗。这位故事叙述者总时不时流露对女教师的鄙视,最后用了一个词ruined,形容女教师的人生其实是毁掉的。她带着阶级固有的偏见,怂恿作家将故事写出来,但作家丝毫不感兴趣。她可以写,但结局要改一下。

    被串改了的结局是这样的,女主后来嫁给了战争中负伤的银行小职员,两人生活极拮据,准备结婚时女主慷慨拿出来了那笔300英镑的补偿金,两人喜极而泣。日后女主不仅要继续当家庭女教师,还要照顾生病的丈夫,日子用一个词形容pathetic。

    故事说到这就几乎结尾了。作家听完用一个词形容这改写的结尾,ll无趣。而串改结局的上流小姐则振振有词地否定,说这才符合moral,道德标准。至此小说结束。

      记得小说一开始那位上流小姐说她要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时,男作家立马回了一句话,说A true story is never quite so true as an invented one.意思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永远不如一个虚构的故事来的真实。毛姆借文中作家之口表达了对上流阶层的虚伪和偏见,思想的固化和腐朽,嗤之以鼻的嘲讽态度。言外之意就是虚构的故事才更真实地反映了人性的丑陋。

⑵ 经典短篇小说阅读-毛姆

外刊毫无疑问是学英文的绝佳材料。但各种新闻层出不穷,五花八门的热点稍纵即逝,如果平时只看新闻(无论中文还是英文),整个人难免会变得越来越浮躁。

因此,阅读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和读者朋友们一起搭建一块安静的“小型避难所”。

长篇小说的篇幅往往比较长,基础不太好的同学不容易坚持,也很难享受到阅读的快感。于是我决定带大家从短小精悍的短篇小说读起。

第一部作品,我选择了毛姆先生的《患难之交》(A friend in Need)。毛姆是我最钟爱的作者之一,这也是一篇我很喜欢的小说,后劲很大,以至于在看完这篇小说后的好几年,我都经常想起它。

今天我就带大家一起读一读这篇小说。希望大家能找到一块完整的时间,安静地阅读下面这个故事。

A friend in need 

患难之交

By William Somerset Maugham

study v. If you study something, you consider it or observe it carefully in order to be able to understand it fully. 研究;调查;仔细观察

engage sb  v.to employ sb to do a particular jobfor the most part  雇佣,聘用

draw conclusions from sth   从...得出结论

for the most part  used to say that something is generally true but not completely true 就绝大部分而言;基本上,大体上

contour  [ˈkɑːntʊr] n.[C]the outer edges of sth; the outline of its shape or form 外形;轮廓

all of a piece  一致,协调;相符合

cannot afford to do sth  承担不起做某事

self-contradictory  adj. containing ten ideas or statements that cannot both be true 自相矛盾的

incomprehensible  [ɪnˌkɒmprɪˈhensɪbl] adj. impossible to understand 无法理解的;难懂的

haphazard  [ˌhæpˈhæzəd] adj.with no particular order or plan; not organized well无秩序的;无计划的;组织混乱的

tubular [ˈtjuːbjʊlər] adj. shaped like a tube 管状的

incongruity  [ˌɪn.kəŋˈgruː.əti] n. the fact that something is strange, unusual, or unsuitable in a particular situation 不和谐;不合适;不相称

incongruous  adj.不合适的; 不相称的; 不协调的;

eg. Such traditional methods seem  incongruous  in our technical  age.  此类传统方法似乎同我们今天的科技时代格格不入。

cart  n.马车

shrug one's shoulders  耸耸肩

vanity [ˈvæn.ɪ.ti] n. [U] too much pride in your own appearance, abilities or achievements 自负;自大;虚荣;虚荣心:

for my / her / their part  speaking for myself, etc. 就我(或她、他们等)而言

puzzle  v.to make sb feel confused because they do not understand sth 迷惑;使困惑

occur to sb  to come into your mind 被想到;出现在头脑中

slender  adj. thin in an attractive or elegant way 苗条的;纤细的

wrinkled [ˈrɪŋ.kl ̩d]  adj. having wrinkles 有皱纹的

in accordance with sth  according to a rule, system etc 按照某事物

dry hunour  冷幽默,十分微妙的幽默

It happened that... 碰巧...

sentimental  [ˌsentɪˈmentəl]  adj.Someone or something that is sentimental feels or shows pity or love, sometimes to an extent that is considered exaggerated and foolish. 感伤的;多情的;多愁善感的

something of a  在某种程度上是

frail  [freɪl] adj.physically weak and thin 瘦弱的

lounge  [laʊndʒ] n.a public room in a hotel, club, etc. for waiting or relaxing in 休息室

restful  [ˈrestfəl]  adj.that makes you feel relaxed and peaceful 闲适宁静的;使人感到悠闲的

presently  adv. in a short time 马上,一会儿,不久,很快

catch sight of sb / sth  to suddenly see someone or something that you have been looking for or have been hoping to see 忽然看到某人/某物

seat  v.向…提供座位;(使)就座;坐;落座

seat oneself  某人坐下,某人落座

"What do you say to a little drink?" 

“我们来点小酒怎么样?

nod a greeting   点头问候 

remittance  [rɪˈmɪtəns] n.[U]the act of sending money to sb in order to pay for sth 汇付;汇款

sb's namesake  同名的人

uncanny  adj. strange and difficult to explain 异常的;难以解释的 

sip  v.to drink sth, taking a very small amount each time 小口喝;抿

think a lot of sb  have a very good opinion of sb/sth 对…感兴趣;敬慕…;对…高度评价

credit  n.[U] an arrangement that you make, with a shop / store for example, to pay later for sth you buy 赊购;赊欠

down and out without money, a home or a job, and living on the streets  穷愁潦倒;一无所有

give credit  允许赊购

on the account of sth   because of sb / sth 由于;因为:

current  n.[C] the movement of water in the sea or a river; the movement of air in a particular direction 水流,潮流;气流:

be taken aback (by sb / sth)   to be shocked or surprised by sb / sth (被…)吓了一跳;大吃一惊;震惊

                                                                       - The End -

思考题:

1. 你认为这篇文章的结尾有什么样的特点,能说出它的风格和另外哪位作家比较接近吗?

2.你如何理解这篇小说的标题:A Friend in Need

3.文中的Edward Burton的“表象”是什么?“本性”是什么?

⑶ 毛姆短片小说《雨》的结尾是什么意思

我觉得应该是牧师做了不该做的事然后自杀了。
但是我好讨厌这个结尾!!!
先约定了时间,让悬念越来越紧张,最后还是用这么烂俗的办法结束!!!
像是为了弗洛伊德什么的理论而写。完全不考虑小说人物的感受!不考虑读者的感受!
好讨厌的感觉!

⑷ 如何理解毛姆的短篇小说《珍珠项链》中,劳拉要不遗余力地抨击鲁

您要问的是如何理解毛姆的短篇小说《珍珠项链》中,劳拉要不遗余力地抨击鲁宾逊小姐?体现劳拉妒忌心强。
1、《珍珠项链》讲述了一个年轻女子玛丽·贝克在追求虚荣心的过程中,最终导致自己的悲剧结局小说通过对玛丽·贝克的心理描写,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虚荣。
2、《珍珠项链》是毛姆的一篇短篇小说。

⑸ 读毛姆的短篇小说《风筝》

     

    《风筝》这篇短篇小说的男主人公赫伯特有一位极其严厉的母亲,她很少与外人接触,丈夫几十年如一日,从不违背她的意思;儿子赫伯特从小都很听话,成长的轨迹一直都由母亲一手操控,这一家人最快乐的娱乐活动就是每周六到公共绿地去放风筝。这样的日子直到赫伯特带着一位年轻姑娘回家时,发生了变化,那一年,赫伯特二十二岁。这位一向严格苛刻的母亲并不能接受这位姑娘,在吃甜点喝茶期间处处为难她,想好叫她知难而退。她形容这个姑娘太粗俗了,就像泥土一样粗俗不堪。原话是这说的“ 漂亮个鬼。看看她脸上抹的那一堆脂粉。她要是洗干净脸、不烫卷头发,气质肯定会大不一样,我说的肯定不会错。粗俗,一点没错,就跟泥土一样粗俗不堪。”

      这个尖酸刻薄的母亲对于儿子有一种依赖和强烈占有的欲望,她把所有的青春和爱都倾注其中,怎么可能轻易允许另一个女人将其夺走。最终,赫伯特选择了维护女友,和母亲对抗,他们自行决定结了婚,并且搬出去住,租了房子和分期付款买了家具。而赫伯特的母亲决定永远不与儿子和儿媳来往。“除非我死了,否则她永远别想再踏进这幢房子一步。”这是她说的狠话。赫伯特的母亲是个聪明并且极其厉害的角色,儿子与自己反目,她不动声色,并未表现出很在意,也没有进行挽留,自己养大的儿子自己最清楚,她内心正打着小算盘。原文这样进行了描述:“一种恶意的兴奋出现在桑伯里太太的脸上。 ”  “我从一开始就知道,他是绝对不可能放下这件事的。” 她想到一个办法如何叫儿子乖乖自觉回家,抛弃那个她自己认为粗鄙不堪儿媳的好办法:坚持每周六去公共绿地放风筝,这可是儿子从小最喜欢的一件项活动,她就不信儿子能经得起诱惑不来,当母亲为他准备了他儿时就想拥有的巨型箱形风筝时,这个风筝在人群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当赫伯特的风筝经过一番努力成功飞上天后,在众人的欢呼和不断赞美中,他的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甚至有些飘飘然,他的风筝无人可比,他决定跟父母回家喝茶,还要一起讨论制作一个巨形风箱风筝。

      赫伯特与妻子之间的意见分歧和婚姻裂痕逐渐开始产生:赫伯特向妻子提出买一个风筝,遭到拒绝。她讽刺赫伯特这是小孩子才玩的游戏:“你,一个成年男人,居然去放风筝。我真是觉得可笑至极。”另外,大型做工精良的风筝太贵,他还要赚钱养家。每个天气晴好的星期六赫伯特都会在公共绿地出现,当然,这一切,都是瞒着妻子进行的。赫伯特的一次次晚归终于让夫妻俩爆发了婚后最严重的一次争吵,两周以后,再次争吵时,妻子将赫伯特赶出去,他搬回父母家去住。母亲高兴至极,她的目的终于达到了,赫伯特又回到原来的样子:他觉得每天的日子变得越来越舒服,事实上他已经产生了一种他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家的感觉,他就像只小狗一样,安安稳稳地待在那个为它特制的舒适篮筐里;他的衣物、鞋袜自有他妈妈帮他洗刷、修补,这种感觉真是好极了;他妈妈提供给他的食物,都是他一直习惯了的而且是他最喜欢吃的东西。

    母亲为他洗刷衣物,为他做可口的饭菜,周末还能一起进行全家的娱乐活动。毛姆将赫伯特形容为一只小狗,他的确生活地非常舒适,同时,也少了些精神上的空间。他成为母亲的宠物,却浑然不自知。故事马上结束了,每周五是赫伯特领薪水的日子,妻子终于上门了,她来讨要生活费。几个礼拜后,赫伯特给妻子写了封信,郑重告诉她,只要她别再来打扰他和家人的生活,他愿意每周支付汇款单。赫伯特的妻子终于低头,她说希望丈夫回来,她爱他,她说他从未真心要赶走丈夫,只不过是想吓唬吓唬他而已。女人放下一切尊严提出的要求被拒绝,赫伯特却再也不想过受人管控的婚姻生活了,他表示不会再回去了。赫伯特的妻子恼羞成怒趁赫伯特一家没人的时候,用斧头砍碎了放在煤球房心爱的大风筝,这件事彻彻底底激怒了赫伯特。他决定,自此之后,租房子的钱、分期买家具店钱、生活费一分钱都不会再出。最终,妻子将他告上法庭,但是他表示自己宁可坐牢也不再给妻子出钱。“我说过,我不会给她掏一个子儿,我说到做到,她毁了我的风筝,就别想再从我这儿得到一分钱。如果你要送我去坐牢,那我就去坐牢好了。”“只要一想到妻子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他就是在监狱中也开心。”赫伯特看来真下了狠心,所谓“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

      毛姆在最后总结道:“或许,当他看着风筝扶摇直上、飞上高空的时候,他体验到了一种唯我独尊的权力感;当他好像能按照自己的心意驱使天空中的风时,他又体验到了一种凌驾于天地万物之上的神秘感。或许正是因为这样,他以一种奇怪的方式,在如此自由飞翔、远远高出于他之上的风筝身上,找到了自我的一种认同感,让他感觉自己好像逃离了现实生活的千篇一律和单调乏味。或许也正是因为这样,这种看起来朦胧而又混沌的方式,表达出了他的一种渴望自由和历险的理想。你想必知道,如果一个人一旦感染上了理想这种病毒,就算是国王陛下所有的内科和外科医生都拿他没办法啦。不过所有这套说辞不过是我的异想天开,你就当做是我的强作解人和不经之谈,听听就算了。我想,你还是去找那些对于人类这种动物的心理比我懂得多得多的高人,请教这个问题吧。”

      读了这篇小说我认为双方都不值得同情,赫伯特从小被母亲操控,像一个被提线控制的木偶,婚姻是他这辈子自己做出的最勇敢的决定,却没有坚持到底,是一个十足的妈宝男,对母亲听之任之,没有男人的责任和担当。一个巴掌拍不响,赫伯特的妻子同样也有问题,经济不独立,只能依靠男人生活,丈夫的爱好不给予支持,嘲笑他幼稚可笑,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而赫伯特的母亲,只想操控儿子人生的母亲,最终把儿子送进了监狱,牺牲了大好前程。

      毛姆拿“风筝”进行隐喻:赫博特为什么这么喜欢放风筝,一方面是母亲从小带他去放风筝培养出来的兴趣爱好;另一方面他在放风筝时才能自己独立操控,感受到自主支配的自由;感受到无拘无束的快乐,这一刻他是独立的个体,这一刻他只是他自己。      新婚时期的新奇与甜蜜逐渐被账单消磨,妻子对自己的爱逐渐变成管控,回归父母温暖怀抱和逃脱婚姻束缚的想法如期而至,这些力量注入他的内心,驱使他去观望飘扬在天空中的风筝,这也是他母亲胜算的砝码。

    纪伯伦说:“你的儿女, 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 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 却并不属于你。”孩子不是父母的私人物品,是一个独立的精神个体,而爱的本质也不是占有,而是付出与成全。养孩子就像放风筝,你永远拽着他,他永远飞不高。该放手时就放手,聪明的家长总是在孩子身后,糊涂的家长总是堵在孩子的面前。

   

⑹ 赏析毛姆短篇——一串珍珠项链

上午的阳光正好,我坐在家中阳台,品读了一篇毛姆的短篇小说《一串珍珠项链》,其篇幅之短,仅需一杯热水的工夫就能读完。
这部小说有一个非常贴切的名字——a string of pearls,直译过来应该叫做“一串珍珠项链”。这让我想起了莫泊桑也曾经写过一篇名为《项链》的短篇。这两部作品的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围绕着珠宝展开,而且,女主人公的人生都和项链紧密相连,一件首饰改写了她们各自的命运。
在莫泊桑的小说里,女主不慎丢失了借来的钻石项链,从此陷入了虚荣的泥潭,辛勤劳作,很多年后终于买回了一模一样的项链时,却被告知那是一串假首饰。女主愕然,此时青春已逝,粗糙的双手,饱经风霜的面容......
而毛姆或许就是要借由莫泊桑的那部《项链》,写出一个完全不同版本的差羡唯的人生。女主是一位女家庭教师,一次主人家的宴会上,席间一位对珠宝十分在行的伯爵突然发现这个家庭教师带了一串价值5万英镑的项链,在场的人都吃惊地将目光聚焦在她身上,而这位女士却不卑不亢地调侃自己挺会讲价的,只花了15先令就拿下了这么昂贵的首饰。
接下来女主被两位不速之客叫到了外面,上流阶层便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力揣测起女主来,怀疑女主被带上手铐,因盗窃会坐牢,有的女士甚至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项链,有的则要清点一虚培下自己的全部首饰。总之一句话,卑微的身份配不上昂贵的首饰,所有的负面臆想都是情理之中。结果呢,那俩男士是珠宝店工作人员,由于疏忽导致没分清真假,特意前来将真的收回,假的还给女士,给了她300英镑作为补偿。女主丝毫不在意上流阶层对她的嘲讽和质疑,欣然接受了这笔钱。本着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想法,靠着这300英镑实现了人生的逆袭,摆脱了女家庭教师的身份,迈步上流社会。
故事至此按常理是该结束了,挺完满的不是吗。这位故事叙述者总时不时流露对女教师的鄙视,最后用了一个词ruined,形容女教师的人生其实是毁掉的。她带着阶级固有的偏见,怂恿作家将故事写出来,但作家丝毫不感兴趣。她可以写,但结局要改一下。
被串改了的结局是这样的,女主后来嫁给了战争中负伤的银行小职员,两人生活极拮据,准备结婚时女主慷慨拿出了那笔300英镑的补偿金,两人喜极而泣。日后女主不仅要继续当家庭女教师派乱,还要照顾生病的丈夫,日子用一个词形容pathetic。
故事说到这就几乎结尾了。作家听完用一个词形容这改写的结尾,ll无趣。而串改结局的上流小姐则振振有词地否定,说这才符合moral,道德标准。至此小说结束。
记得小说一开始那位上流小姐说她要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时,男作家立马回了一句话,说A true story is never quite so true as an invented one.意思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永远不如一个虚构的故事来的真实。毛姆借文中作家之口表达了对上流阶层的虚伪和偏见,思想的固化和腐朽,嗤之以鼻的嘲讽态度。言外之意就是虚构的故事才更真实地反映了人性的丑陋。

热点内容
欧亨利短篇小说全集手抄报 发布:2025-08-16 23:02:56 浏览:512
校园文现代言情小说 发布:2025-08-16 22:48:29 浏览:442
西幻纯爱言情小说 发布:2025-08-16 22:32:00 浏览:921
我有总裁光环小说全集 发布:2025-08-16 22:29:34 浏览:412
短篇虐身小说 发布:2025-08-16 22:14:39 浏览:892
短篇小说70页故事 发布:2025-08-16 21:58:46 浏览:593
重生穿越军婚搞笑小说推荐 发布:2025-08-16 21:58:35 浏览:1
毛姆短篇小说阅读理解 发布:2025-08-16 21:51:52 浏览:415
基督山伯爵小说结局 发布:2025-08-16 21:46:57 浏览:944
宋朝官场言情小说 发布:2025-08-16 21:42:43 浏览: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