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吐温短篇小说集赏析
❶ 马克·吐温短篇小说选好段+赏析
《百万英镑》是一部讽刺“金钱就是一切”的佳作。作者通过主人公突然获得一百万英镑的故事,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丑陋。在故事中,主人公因突然暴富而被他人追捧,从免费吃住到社会地位的提高,甚至得到了一位妻子和丰厚的银行利息。
看到这里,我不禁羡慕主人公的“幸运”,但又不禁思考,人们之所以如此对待他,是否因为当时社会过于重视金钱?拜金主义是可耻的,不劳而获更是不可取。金钱并非万能,生活中还有很多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
“他们检阅着一张张经过窗前的脸。有的虽然老实,却不够聪明;有的够聪明,却不够老实;还有不少又聪明又老实的,可人穷得不彻底。”
“我见人见得多了,我明白,要是他们发现把一百万镑的大钞错当一镑给了一个流浪汉,他们决不会怪自己眼神不好,非把那个流浪汉骂个狗血喷头。”
“他笑着接了过去,这是那种无处不在的笑容,笑里有皱,笑里带褶,一圈儿一圈儿的,就像往水池子里面扔了一块砖头;可是,只瞟了一眼钞票,他的笑容就凝固了,脸色大变,就像你在维苏威火山山麓那些平坎上看到的起起伏伏、像虫子爬似的凝固熔岩。”
“我是只身混世界,除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一身清白,就再也没什么可依靠的了;不过,这反倒让我脚踏实地,不做那没影儿的发财梦,死心塌地奔自己的前程。”
金钱不是万能的,故事中的主人公最终意识到,真正的幸福来自于自身的努力与坚持。
❷ 马克吐温《跳蛙》赏析
马克·吐温的短篇小说《卡拉维拉斯县的著名跳蛙》是世界幽默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形象地勾勒出当时正在开发的美国西部地区的文化特征,充分体现了马克·吐温幽默的创作风格。其幽默应用陌生化理论从该小说的语言、情节、叙事结构及象征性意义分析。
陌生化就是通过一系列艺术加工和处理,有意识地使被感知对象变得困难,使它和读者原有的体
验不一致甚至完全相反,使意义的获得变得艰涩,延长了读者对形象的体验过程。如《卡拉维拉县的著名跳蛙》中要达到陌生化效果的,便是对其中人物和动物形象的描写。关于陌生化的目的,什克洛夫斯基认为,“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就是为使人感受事物,使石头显出石头的质感。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的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然设法延长” 。
发表于1865年的《跳蛙》是马克·吐温的成名作,讲述的是关于美国西部的一位嗜赌如命者斯迈利的故事。为了和人打赌,他特地训练了一只跳蛙,逢人便押赌比赛。一天,他遇见了一个陌生人。像往常一样,斯迈利又执意要打赌比赛。陌生人趁他出去找另一只比赛用的青蛙时,将射小鸟的铅弹粒灌进了跳蛙的肚子里,结果斯迈利输掉了比赛。故事通过一位喋喋不休的老人讲出,夹杂着美国西部的俚语和语法,故事在展开过程中,也透露出美国拓荒时代的生活场景。
《卡拉维拉县的著名跳蛙》属于马克吐温早期短篇小说作品。作品的创作素材取自马克吐温在西部旅行时听到的赌徒轶事。在这个故事中,马克吐温形象地展示了当时正在开发的美国西部地区的特殊风情,可以说他的小说表现出纯粹的美国气质,标志着地道的美国本土文学的发展,因而他被美国著名评论家H.L门肯称为“真正的美国文学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