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非洲两短篇小说
⑴ 读书笔记:《一个非洲故事》(海明威短篇小说)
【时间】2022年5月22日
【类型】短篇小说
【国别】美国
【作者】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区奥克帕克,美国作家、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
海明威的一生之中曾荣获不少奖项。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授予银制勇敢勋章;1953年,他以《老人与海》一书获得普利策奖 ;1954年的《老人与海》又为海明威夺得诺贝尔文学奖。2001年,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与《永别了,武器》两部作品被美国现代图书馆列入“20世纪中的100部最佳英文小说”中。
1961年7月2日,海明威在爱达荷州凯彻姆的家中用猎枪自杀身亡,享年62岁。
海明威一生中的感情错综复杂,先后结过四次婚,是美国“迷惘的一代”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对人生、世界、社会都表现出了迷茫和彷徨。他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他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海明威的作品标志着他独特创作风格的形成,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故事梗概】
戴维和他的猎狗基博发现一头长着两根长长象牙的老公象行踪,他把消息告诉了父亲和猎人朱玛。父亲和朱玛带着戴维,一路追踪象迹。在历尽千辛万苦后,终于在老公象的出生地追上了它,父亲和朱玛合力用猎枪射杀了老公象,掠取了老公象的两颗象牙,成为族人的英雄。然而,戴维在跟随父亲和朱玛追踪老公象的过程中,特别是在目睹老公象专程去看望几年前就被朱玛射杀的伙伴遗骸、父亲和朱玛打死大象的情景,戴维心中同情起老公象来,他心中自责:大象没有危害到谁,可是为了大象的两颗象牙,人们对它穷追不舍,要是我不把大象的行踪告诉父亲和朱玛,也许这头老公象就不会遭遇被射杀的厄运。
【我的感悟】
人类文明繁荣的进步,代价就是不断灭绝其他生物,这在人类兴起的初级阶段是必然的选择。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后,基本的生存物质已经不再需要从野生动植物身上获取,人与自然就要和谐相处。但人类的贪婪却促使人类继续残杀野生动物,这个时候残杀野生动物仅仅是为了满足少数人虚荣的消费观,就像杀死大象仅仅是为了获取象牙,象牙的作用就是制成工艺品供少数有钱人当摆设。海明威在《一个非洲故事》中对人的“人类中心主义”进行了鞭挞,希望人类能尊重野生动物,停止对野生动物的残杀。
【精彩片段】
1、他在等月亮升起,手一直轻轻抚着基博,不让它出声,手里感觉到那一身狗毛都竖起来了。人和狗,都留心看着,留心听着,终于月亮探出头来了,给他们拖上了两道影子。他搂住了狗脖子,感觉到那狗在浑身打颤。
2、他就这样侧着身子,几乎是不留一丝空隙地紧贴着庞大的象身绕到前面,终于看到了大象的脑袋,还有那慢慢甩动的巨大耳朵。右边的那根象牙竟有他戴维的大腿那么粗,呈弧形下弯,都快触到地了。
3、那大公象并没有危害到谁,可我们对它却穷追不舍,它来这儿看望它死去的伙伴,我们也追到这儿,而且眼看就要去杀死它了。
4、戴维暗自寻思:父亲可并不是靠打象谋生的。这头大象要不是叫我给看到了,朱玛也不会找到它。他以前跟它有幸相遇,可他好事不干,却去把它打伤了,还把它的伙伴打死了。我和基博发现了它,我实在不应该去告诉他们,我应该替它保密,把它永远藏在心里,他们在酒馆里喝得醺醺大醉,就由他们去醉好了。
5、他甚至还想:要是我和基博也长象牙的话,他们连我和基博都会杀了的——尽管他明知道这都是胡思乱想了。
6、戴维不会忘记,那大象眼睛里的活力一旦消失,它本来的那副尊贵的气概也就没影儿了。他也不会忘记,等到他跟父亲找到了背包回来,那大象已经全身都肿起来了,尽管晚上的天气并不热。这哪里还看得出大象的模样呵,见到的只是一具皮皱肉肿的灰色的遗尸,加上两根害它送了命的黄褐斑斑的长牙。象牙上沾着些血,已经凝固,他像刮结硬的火漆一样,用拇指甲刮了一些下来,放在衬衫口袋里。除了这一点干血块,他什么也没要那大象的,倒是大象给了他一种孤寂之感。(200220522)
⑵ 海明威以非洲狩猎为背景创作了
海明威以非洲狩猎为背景创作了《乞利马扎罗的雪》和《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游正知幸福生活》两部中神消短篇小说。
海明威清粗画像
希望以上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对我的答案满意,请采纳。谢谢!
⑶ 海明威所有作品
海明威是一位著名的美国作家,他的作品风格简洁明快,对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代表作包括《非洲的青山》、《太阳照常升起》、《战地钟声》、《永别了,武器》、《第五纵队·西班牙大地》、《曙光示真》、《不固定的圣节》、《过河入林》、《丧钟为谁而鸣》、《危险的夏天》、《老人与海》、《伊甸园》、《死在午后》、《岛在湾流中》、《有钱人和没钱》以及《乞力马扎罗的雪——海明威短篇小说精选集》。
《非洲的青山》描绘了作者在非洲的生活经历,充满自然与人情的描绘。《太阳照常升起》则是一部关于战后失落一代的史诗,揭示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战地钟声》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真实情景,充满了对战争的反思。《永别了,武器》讲述了一个美国志愿军在意大利战场上的故事,展现了一段悲剧性的爱情。《第五纵队·西班牙大地》则记录了海明威在西班牙内战期间的见闻与感受。
《曙光示真》和《不固定的圣节》是两部短篇小说集,其中包含了多个精彩的故事,如《丧钟为谁而鸣》、《非洲的青山》、《死在午后》等。《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最著名的作品之一,通过一个古巴老渔夫与大马林鱼的斗争,展现了人类面对自然的坚韧不拔。《伊甸园》则探索了爱情与道德之间的冲突。《岛在湾流中》和《有钱人和没钱》分别探讨了家庭、友谊和个人追求的主题。《乞力马扎罗的雪——海明威短篇小说精选集》汇集了海明威的短篇佳作,展现了其独特的文学魅力。
海明威的作品不仅深受读者喜爱,也被广泛研究和分析,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他的文学风格对后世作家产生了深远影响,是20世纪美国文学的杰出代表。
⑷ 海明威的作品有哪些
1.长篇小说
《春潮》
《太阳照常升起》
《永别了,武器》
《有钱人与没钱人》
《丧钟为谁而鸣》
《过河入林》
《老人与海》
《岛在湾流中》
《伊甸园》
《曙光示真》
《乞力马扎罗山下》
2.非小说
《死在午后》
《非洲的青山》
《流动的盛宴》
《危险的夏天》
3.短篇小说集
《三个故事和十首诗》
《雨中的猫》
《在我们的时代里》
《没有女人的男人》
《乞力马扎罗的雪》
《胜利者一无所获》
《第五纵队》
《海明威短篇故事全集》
《海明威故事选集》
(4)海明威非洲两短篇小说扩展阅读:
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区奥克帕克,美国作家、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
海明威的一生之中曾荣获不少奖项。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授予银制勇敢勋章;1953年,他以《老人与海》一书获得普利策奖 。
1954年的《老人与海》又为海明威夺得诺贝尔文学奖。2001年,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The Sun Also Rises)与《永别了,武器》两部作品被美国现代图书馆列入“20世纪中的100部最佳英文小说”中。
1961年7月2日,海明威在爱达荷州凯彻姆的家中用猎枪自杀身亡。
海明威一生中的感情错综复杂,先后结过四次婚,是美国“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对人生、世界、社会都表现出了迷茫和彷徨。他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他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海明威的作品标志着他独特创作风格的形成,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