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拉尼奥短篇小说评价
『壹』 罗贝托 波拉尼奥的《地球上最后的夜晚》中每个故事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荒野侦探》、《地球上最后的夜晚》、《2666》这三部描写最活跃最鲜明的年青一代的作品,有着看似无形,实则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的情节与作者经历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波拉尼奥用平淡却精准的文字变幻为一个个匪夷所思的故事。波拉尼奥的长篇营造出一个已成追忆的迷人世界,充满青春和乌托邦的理想,既独特而生动,忧伤而无法遏抑,而这本《地球上最后的夜晚》则是对长篇的浓缩,内容也是关于坚持信念、自由与青春。
我们都曾经有过勇敢追梦的浪漫情怀,或是希望自己曾经拥有过。 “我梦想我是一个年迈多病的侦探,去寻找那些已经迷失了很久的人们。有时我偶然看向镜中,认出了罗贝托·波拉尼奥。 ”这是智利作家罗贝托·波拉尼奥的诗作《一条通往文学的小径》中的句子,他以极其简练的文字勾勒出了他的自画像:一位年老的侦探,寻找迷失的人性与理想。
当波拉尼奥知道自己即将死亡,他曾经开玩笑说:“我的名声在死后。”他说这个感觉有些像永远无法被击倒的罗马角斗士。
2003年,罗贝托·波拉尼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因肝脏功能损坏,于五十岁的盛年去世。他留下了十部小说,四部短篇小说集、三部诗集。波拉尼奥从十八岁就开始写作,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年,更是埋首于创作,基本上一年出版一部作品,有时候还更多。
的确,在他辞世后出版的英译本《荒野侦探》于同年底成为亚马逊、纽约时报书评的十大好书与年度选书,《2666》被《时代》杂志选为2008年度的最佳图书、并获选纽约时报书评十大好书,2009年初更获得美国国家图书批评家奖小说奖。
去年,被称之为21世纪伟大作品的《2666》在中国出版后,立刻引起了热切的阅读反响。最近罗贝托·波拉尼奥的首部短篇小说集《地球上最后的夜晚》,和其成名作 《荒野侦探》(2013新版),已经面世,让读者可以深度体验罗贝托·波拉尼奥笔下的文学世界,那些年轻的为了理想而不断探寻、苦苦挣扎的灵魂。
有评论认为,“如果说他的长篇是从这些短篇衍生出的一场又一场的梦境,那么他的短篇则是据个人经历写成的挽歌。 ”作品在国外出版后,评论家们普遍认为“波拉尼奥在短篇小说领域展现出来的纯熟技巧,堪与卡夫卡和博尔赫斯媲美。 ”小说中的人物令人着迷,他们苦寻的答案,追求中的挫败,但并非失败的旅程触动了几代人的心弦。这是一部关于爱与死,哀愁与渴望的迷人之书。
《地球上最后的夜晚》由14个短篇组成,讲述一个智利流亡者,在南美和欧洲漫无目的地游荡,他串联起了他同时代的其他人的故事,他们几乎都是在流亡生活中,挣扎于现实的边缘,不放弃理想,又困于梦魇。这些人犹如在一场梦中,在不同的故事里不断改换着形象、名字或背景。 《纽约时报》评论“波拉尼奥的短篇营造了一种神秘和忧郁的氛围,一种令人联想到巴别尔和卡夫卡,忘记故事以外一切的氛围。 ”
在14个短篇中,绝大多数故事的主人公“B”被普遍认为是来自波拉尼奥(Bolaňo)名字的首个字母。书中第10个故事——“地球上最后的夜晚”中,有评论家猜测主人公“我”有可能就是《荒野侦探》中的阿图罗·贝拉诺。而波拉尼奥说过,“《2666》的叙述者就是阿图罗·贝拉诺”。
《Sensini》写的是“我”邂逅的一位流亡作家,此人生活拮据,于是靠参加各种文学比赛赚取奖金为生,从他那里“我”学到了把一篇小说稍稍改头换面投往多处的把戏。
《Enrique Martin》的主人公是一位水平糟糕的诗人,他最后变成了给低俗杂志写科幻文章的写手。
《一场文学历险》(A Literary Adventure)是一个略带幽默色彩的故事:主人公B写了一部小说,其中暗讽某位著名作家,没想到那位著名作家撰文高度评价该书,主人公坐卧不安,怀疑事情背后藏有阴谋,于是想方设法去和那位作家见面。
《人间最后的夜晚》(Last Evening on Earth)写的是一对父子,父亲是一位退休的拳击手,儿子是一个沉溺于诗歌的十多岁的男孩。小说细写了这对父子开车到某地度假的过程,气氛营造得极好。
这些小说的魅力来自波拉尼奥笔下的那些人物本身的魅力。如果要对这些人物做一个概括,那么可以说,他们都是内心充满激情的人,而他们往往处于一种边缘化的,非成功的境地。他们的人生中充满着激情和挫折的混合,产生出一种迷离的伤感气息。另外,波拉尼奥的叙事有一种质朴的简约与才华飘逸的灵动。这两种气质相结合的叙述风格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地球上最后的夜晚》同样是由《2666》译者,西语研究专家赵德明翻译,设计师陆智昌打造其封面及内文装帧。而新版《荒野侦探》也保持了与《2666》一致的整体设计,形成同风格的套系感。 《地球上最后的夜晚》之后,世纪文景也将推出波拉尼奥另外两本重要的作品《护身符》及《美洲纳粹文学》。
『贰』 地球上最后的夜晚
第一次看《地球上最后的夜晚》是2013年10月。现在看到当时的记录一面慨叹竟然五年多了,以为没过多久。另一方面觉得看过的书标记一下还是有必要的,即使当时一个记号一个词,回头再看时也能回忆起些许当时看书的些许感触。当时打了五颗星,现在依旧是五颗,只是没有当时看过后那种惊喜的感觉了。
作者是智利的罗贝托波拉尼奥,关于生平做过的事写的是流浪者、诗人。地球上最后的夜晚这本短篇小说集,果真像作者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遇到的人听到的事——艺术源于生活。
有一篇“戈麦斯帕拉西奥”,看时想起扬之水或者汪曾祺写的文章来,作家到某个地方感受当地风土人情,当地的编辑部或者文化部的人带领参观之类的事。这篇的不同在于将带领者的生活掺杂进来,那么一篇观光散文就变成了一篇小说,“我”无可奈何地听,却能听得出对方目前的生活状态及心境。
“地球上最后的夜晚”,看时完全记得情节,但还是有一丝提心吊胆,担心父子俩的这次旅途中会出现什么再也回不去的大事件。事件正要发生的时候,故事结束了,旅程还在继续。
“圣西尼”讲的是“我”与圣西尼之间的笔友故事,一个是我喜欢的作家,一个是正要起步写作生涯的我。我写信给圣西尼,意料不到收到圣西尼的回信和鼓励,更加积极地参与写作比赛,并与圣西尼相互鼓舞。以写作为生的我们并非生活中的得奖者,捉襟见肘的困境就像家常便饭充斥在生活里。
“一件文学奇事”讲的是B写了一本书嘲笑某些作家的书,书中嘲笑的对象之一A,有知名度、有钱、有读者。B觉得对方早已关注他,因为看过他的这本书也知道自己隐喻嘲讽的人是他。B千方百计关注A的动向,后来打听到A家的电话便不断电话去想和A见一面。至于为什么见面,见面要说什么做什么,B根本没有底儿。A对B没什么概念,关于在书评中对B写的书的点评也比较中肯。B通过自己的臆想将A设置为假想敌。作者在对B的描述中不留余地,如果B代表作者本人,佩服作者犀利的描写,还有就是能写得出来。真实地面对自己有时不是很难,难在还要把这种真实一字一句地描述出来,没有辩解也没有虚饰。
“通话”用短短的篇幅写了一场疯狂地单恋,B与昔日情人X通过电话再次取得联系,得以再续前缘。B欣喜若狂,觉得这次一定可以和X共谱连理。他前往X所在的城市见面,和X共度的每一夜都让B再次感到爱情。谁知对方没过多久就没有任何理由的和他说算了。他不甘心也不接受这个结果,反复给X电话并去找X,X对他的死缠烂打并不买账,说了不再见就是不再见。B一直不死心,直到有一天B被警察传唤,了解他们交往的经过,并告知X已经死了。短短地篇幅中,作者将一个想爱一个决定跑的情感状态写得非常有画面感,整个故事没有太多血肉,好像只有一副骨架子,但血肉可以通过这幅骨架子自己添油加醋的加上去。
“毛毛虫”写的是一个逃学的孩子天天跑去书店看书的故事,他遇到一个每天坐在同一个地方的男人,他和这个男人聊天,还一起看过一场电影。这个神秘男子生了一场病,孩子帮他买药,照料。这个神秘的男人是谁呢?他好像懂的很多又有很多故事。我们期待着有故事的人的讲述,然而故事在此戛然而止。
“安妮穆尔的生平”是篇幅较长的一个故事,毕竟讲的是生平嘛。这个女人一生漂泊,不断遇到男人,可是她遇到的每个男人好像都不太着调。“我”和安妮也有过一阵子交往,后来以安妮离开作为结束。颠沛的生活并没有令安妮失去自带的光环,好像她过着的有了上顿没下顿,从一个地方辗转到另一个地方的生活,正是对她这个人的滋养。
“小眼席尔瓦”让我想起毛姆写的关于印度的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关于未成年人受虐待和遭受性虐待的事儿,由席尔瓦讲给我听的关于席尔瓦亲身经历的事。看完久久回不过神儿来。
……基本上这本书里的B也好,我也好,大多和文学有关,几乎每个人的世界都支离破碎,但是又有些许的希望隐藏在文字中。引用作者一句话作为结束吧:“我们不会停止阅读,即使每本书总有读完的时候,如同我们不会停止生活,即使死亡必然来临。”
『叁』 罗贝托·波拉尼奥的介绍
罗贝托·波拉尼奥(西班牙文:Roberto Bolaño,[roˈβerto βoˈlaɲo ˈaβalos]),1953年4月28日—2003年7月15日),智利诗人和小说家。他1977开始文学创作,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一共写了十部长篇小说、四部短篇小说和三部诗集,代表作是《荒野侦探》和《2666》。2003年在巴塞罗那去世,过世后其作品陆续被发掘出版,获得高度赞扬:荣获拉丁美洲最高文学奖——罗慕洛·加列戈斯国际小说奖、2009年美国书评人协会小说奖等。
『肆』 护身符的作者简介
罗贝托·波拉尼奥(Roberto Bolaño,1953—2003)出生于智利,父亲是卡车司机和业余拳击手,母亲在学校教授数学和统计学。1968年全家移居墨西哥。1973年波拉尼奥再次回到智利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却遭到逮捕,差点被杀害。逃回墨西哥后他和好友推动了融合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以及街头剧场的“现实以下主义”(Infrarealism)运动,意图激发拉丁美洲年轻人对生活与文学的热爱。1977 年他前往欧洲,最后在西班牙波拉瓦海岸结婚定居。2003 年因为肝脏功能损坏,等不到器官移植而在巴塞罗那去世,年仅五十岁。
波拉尼奥四十岁才开始写小说,作品数量却十分惊人,身后留下十部小说、四部短篇小说集以及三部诗集。1998 年出版的《荒野侦探》在拉美文坛引起的轰动,不亚于三十年前《百年孤独》出版时的盛况。而其身后出版的《2666》更是引发欧美舆论压倒性好评,均致以杰作、伟大、里程碑、天才等等赞誉。苏珊·桑塔格、约翰·班维尔、科尔姆·托宾、斯蒂芬·金等众多作家对波拉尼奥赞赏有加,更有评论认为此书的出版自此将作者带至塞万提斯、斯特恩、梅尔维尔、普鲁斯特、穆齐尔与品钦的同一队列。
罗贝托·波拉尼奥 其他作品:《2666》,《地球上最后的夜晚》,《荒野侦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