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微小说 » 卡夫卡短篇小说与情境

卡夫卡短篇小说与情境

发布时间: 2025-05-06 22:35:12

⑴ 对卡夫卡《变形记》中人性的思考

        《变形记》是卡夫卡为数不多的小说中的一部,也是他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一部具有寓意性和象征性的小说。小说中的主人公格里高尔是一名旅行推销员,在某天早上醒来后他离奇的变成了一只长满许多细腿的甲虫。这一变故给他自己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从家里的顶梁柱变成了累赘,家人对他变成甲虫的事实随着时间推移越发心生厌恶。最终这只甲虫在家人和社会的唾弃中无声无息死去。纵观整篇小说,格里高尔由人性变成虫性的过程就是现代人被社会异化和追求内在真实的过程。

      文学作品是作家对社会的真实反映,“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初看《变形记》中主人公变成甲虫,给人以不现实的虚假荒诞感,但当你深入了解后你会产生共鸣,这不就是社会压力下人异化后的外在形态表现吗?“一名推销员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甲虫,他极力想去同亲人联络感情,但都以失败告终,最终被世界遗弃,孤独死去。”人被社会异化后,或变成甲虫或变成老鼠或老虎……卡夫卡只是将这种被异化后的人类形态用荒诞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他通过对小人物格里高尔的际遇描写,形象的反映出人性在社会压迫下异化后的种种表现,这是社会小人物痛苦、悲哀的生存情况。在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其父母和妹妹的态度变化、以及格里高尔内心活动,淋漓尽致的为我们展现了人性这一永恒的主题。

        一、现代社会精神压力—人际关系异化

        马克思认为:“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当人同自身相对立的时候,他也同他人相对立。”卡夫卡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将其刻画在作品中,现代社会是一个金钱和权利构成的网络关系,社会权利仅属于少部分人,极大部分人只能在理想与现实中夹缝生存,这就导致了人的异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似乎是以某种实质性的目的所连接。格里高尔在父亲破产后,为了养家,在变异前的每天都在或者紧张劳累的生活。为了给家人安定的生活,他可以违心的做着自己并不是很喜欢的工作,常年在外奔波劳累夜在所不辞。“唉,我的工作真是繁忙啊,天天出差!出去谈生意麻烦多多,旅途中又疲惫又烦心,不能准时用餐,食物又相当差劲,还要老是留神什么时候要倒车,整天跟不同的人打交道,完全无法为跟人深交。” 在那样的机器化的时代,员工被当做机器,是资本家进行价值创造的工具。老板与员工之间只能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仅此而已。上级总能对员工摆处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于是乎人与人之间恰似隔了一层厚障壁,完全不能去对他人深交。法律代表说:“生病恐怕就是唯一合理的解释了,但愿他病得不严重。在此我要说明一下,我们这种商务人士通常不会在意那些无关紧要的小毛病,毕竟还是做生意最重要啊!当然,别人可能会持有不同的意见。”在日常工作中,职工生病请假对于老板来说只是推脱工作偷懒的表现。格里高尔这么拼命工作,却也得不到老板的信任,生病请假在老板眼里亦或是在资本家眼里,只能是懒惰的借口。这样的社会现状只会让部分底层人物越发走向异化,人际关系的芥蒂和隔膜势在必存。

      格里高尔异化后,最先发现其状态的就是家人。此前,在笔者看来,家庭成员之间那血浓于水的亲情是改变不了的,在困难中唯有家人是坚强的后盾。但读过《变形记》后笔者对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又迎来了另一种此前未有过的深思。格里高尔在未变异之前是家里的唯一的经济来源,家里一切的生活开销都以他那并不丰厚的工资来满足。在父母眼中,他是孝顺的好儿子,在妹妹眼中,他是被倾佩的哥哥,格里高尔家庭成员之间被爱所包裹着,父母的关心,妹妹的敬仰都是他成功的表现。但自从他被异化后,家人对他的态度也有了极大的转变。家人对异化的格里高尔失去变回人形的期望后,逐渐对他产生厌恶。妹妹只对父亲说道:“我能想象得到,你们两个迟早会被它折磨致死,所以我们必须要让它远离这个家,不管用什么方法都好。我们每天的工作负担已经够沉重的了,回到家里还要继续遭受痛苦,谁能受得了呢,反正我是受不了了。”家人已经完全将格里高尔排除在了家庭成员之外,他们的本性渐渐暴露在了格里高尔面前。家人对格里高尔的厌恶已经升华到了任他的死于不顾的地步,格里高尔被推向了悬崖边,他彻底选择了死亡。在他死后,家人们愉快的乘着电车去郊游。原本温暖的家庭关系在现实的压力下选择了成全自我,走向离弃的变异。人与人关系的变异无处不在,卡夫卡只是将其用写实手法展现在世人面前。拜金主义弥漫着整个社会,格里高尔的父母和妹妹对待他的态度转变,亲情变得多么廉价,这样的结局是在格里高尔彻底比变成甲虫后才意识到的。

      二、孤独是社会人的常态

      孤独并不是你只身一人才叫孤独,孤独的个体即便身处闹市也会孤独,甚至在热闹的群体生活中更加显得突兀。郁达夫的《沉沦》:“上课的时候,他虽然坐在全班学生的中间,然而总觉得孤独得很;在稠人广众之中感得的这种孤独,倒比一个人在冷清的地方,感得的那种孤独还更难受。”在群体生活中的个体孤独反而是最要命的,但现代人几乎都是在这样的情景中度过,直至死亡。一个人赤裸裸的来到世界上,死后也将一个人赤裸裸躺在火堆上化成灰。或许孤独就是现代人的终极宿命吧。卡夫卡因犹太人的身份,被周围的日耳曼人、捷克人以及说捷克语的犹太人视为异己。多愁善感的性格也许很有利于他的文学创作,卡夫卡渴望成家却又怕结婚干扰创作,怕孤独却又担心婚姻会打破孤独,这样一种对孤独欲罢不能的心理就是现代人的真实处境。《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尔当他变成甲虫后,他能够听懂别人的谈话,但别人却听不懂他的虫言虫语。更滑稽的是所有人也认为格里高尔听不懂他们得语言。别人不理解格里高尔的内心真实想法,无法意识到他的真正需要。妹妹为格里高尔拿来新鲜的面包和牛奶,但她确不知道变成虫之后的格里高尔更喜欢吃腐烂发霉的食物;每次妹妹来卧室时,格里高尔都躲在狭小的沙发下,狭小的空间使他的身体无法动弹,妹妹却并未意识到他的难受;妹妹把格里高尔卧室的窗户打开本是想让他透透气,却没想到这让他更加难受;母亲和妹妹为方便格里高尔爬行,把阻挡他正常活动的东西搬走,却没想到这更加重了格里高尔无处藏身……这一系列的沟通障碍,把孤独个体无法被他人所理解的困境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这是现代人面临的生存处境。每个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无法体验到他人的真实内心。

        三、迷失自我

      文学作品对社会虽没有直接的改造作用,但它是帮助人们认识世界,感知世界,把握社会的媒介,对社会起着警醒和引导作用。好的作品,当人们在读作品时,不仅仅是在读一本书,而是在人类社会的故事,并从中引发对命运的思考。[4]卡夫卡的作品借动物的内心感受表现普通小人物在外在挤压下的恐惧心里和悲观情绪。他将主人公置入如此陌生化的假定情境中,重新打量人在社会、他人、自我这三大关系维度中真实的存在状态,从而揭示了人与世界双重异化的深刻主题。卡夫卡用荒诞的故事刻画出人所处世界的悲哀,让那些身处荒诞世界而不自知的人有了真切意识。在这个荒诞世界里的人们随着社会的打压逐渐迷失自我,失去了最初的本心,任由自己被异化。格里高尔的变形,透露着现代人自我价值和迷失个性的悲剧。为了工作,格里高尔在还未变异之前做着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他甘愿忍受着违心的一切事务。作为一名旅行推销员,格里高尔尽心尽力为老板工作却落的个任人摆布的下场,在这样一种寄人篱下的工作环境中他失去了自我。这一切的根源源于父亲的破产,他的父亲破产,为了还债他只得在债主家的公司工作,他任劳任怨地为公司奔忙,却始终也得不到老板的信任。常年奔波在外,住在阴暗狭小的旅馆里时想到此时的家人们能在家谈笑风生,就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但他这么爱护家人的人始终夜想不到当自己变异成甲虫后遭到了家人的唾弃。格里高尔的家人们在金钱中迷失了自我,走向了六亲不认的地步。他住着公司的秘书主任指责他玩忽职守,老板甚至还怀疑他贪污了公司的钱。格里高尔的老板摆官架子,总是坐在办公桌上居高临下地对雇员发号施令,俨然一副封建专制国家暴君形象。格里高尔的内心常希望他从高高的办公桌上飞摔下来,但暗潮汹涌的内心外是一副对老板恭恭敬敬的姿态。为了工作,他容不得自己马虎,每天都按时的上班报到。格里格尔似乎成为了一架为资本家迅速运转着的机器,成为资本家发家致富中的一枚棋子。他被公司压榨着,但他不能反抗,父亲的债务成为了他被公司当作奴隶的筹码,无声的为老板工作是他一直在做着的,任劳任怨的充当着劳动力。在格里格尔发现自己变异后,他首先想到的是担心家人日后的生活状况,他并没有考虑自己往后迎来的人生困境。格里格尔都在为家人着想着,即使变异后也在为家人考虑着,为了不让家人被自己这副样子吓到,他情愿躲进狭小的沙发下。即使家里人将他称为怪物,他依然在为家人着想。他的存在本身只是为了还债,为了养家糊口,丢失了个性,逐渐迷失自我,这就是当时西方现代人精神世界的真实表现。现代人的个性逐渐在荒诞的世界里迷失,丧失人性,沦为任社会摆布的棋子。

      从《变形计》中的主人公格里高尔来反观现实,值得我们深思的是人性,在错综复杂的世界里人性充满了未知,因此我们应该理解人性。俗语说“久病无孝子”,当我们陷入困境时,对于他人的冷漠无需怨恨,他人选择是否帮助你脱离困境是他们的权力,理解人性。因此,在这样一个社会里我们能做的首先就是爱自己,生活中不要总给自己定义成老好人形象,要学会去恰如其分的处理事情。格里高尔的命运使我们看到了真实的人类世界,从人性到虫性的转变过程是社会重压下人逐渐走向变异的过程。如今的社会,人性遭“变形”是普遍存在的,克服异化就得自强自爱,学会慎独,战胜孤独,我们努力生活的意义是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

⑵ 《城堡》简析|介绍|赏析|鉴赏

《城堡》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奥地利表现主义作家卡夫卡(1883—1924)的未竟之作。作者去世后,由友人整理出版。长篇小说写主人公K踏雪走向城堡,去请求当局批准他在附近一个村庄里居留。城堡近在咫尺,但道路迂曲,K怎么也走不到。他被迫在客栈过夜,并冒称是城堡聘来的土地测量员。为能接近城堡官员克拉姆,K勾引了他的情妇弗丽达;却因此得罪客栈老板娘。K无奈只好去当学校看门人。当他得悉克拉姆在旅馆里,便立即赶去;见面后方知只是对方的秘书。K拒绝回答秘书的审查式询问,愤然离去。半路上,他突然接到克拉姆的信件,赞扬他在土地测量中的劳绩。而他从未进行该项工作。K一直希望信使巴纳巴斯能帮助他与城堡主人取得联系,但信使的妹妹透露,她哥哥根本进不了城堡。不久,弗丽达对K产生猜疑和醋意,与旧日情人私奔同居,而那人正是被K解雇的助手。恰在这时,克拉姆的另一秘书召见K,命令他立即把弗丽达送还给克拉姆。小说写到此处为止。据卡夫卡友人回忆,小说结尾部分,作者原计划写K为获居留权一直斗争到精疲力竭而死,弥留之际,城堡当局传谕:准许K留在城堡附近村中居住。

作品深刻反映了在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的奥匈帝国里,小人物对社会愤愤不平而又无力反抗,陷入孤独、自卑、惶惑、恐惧的心理状态,以及强烈的幻灭感与绝望情绪。这种变态心理乃是奥匈帝国令人窒息的政治空气与资本主义经济畸形发展的产物。小说写主人公K为获得城堡的居留权,无论怎样努力,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徒劳无益,始终无法实现预期的目的。通向城堡的路,曲折而没有尽头,且根本通不到城里。K从清晨走到黄昏,一步也未能靠近城堡。他想方设法要见到克拉姆,仍然落了空。他寄予最后希望的信使也从未见过克拉姆本人。K完全陷入了一筹莫展、无能为力的境地。作品痛切地揭示了小人物处境的卑微与凄惨。他们连最简单的目的都达不到,丧失了起码的自由意志与行动能力。小说还借K的遭际传达出一种浓重的虚幻感。作品情节和人物的行为大都突如其来,不可捉摸。K和弗丽达从相遇到结合,到破裂,仅只两天多时间。 K谎称是被招雇来的土地测量员,居然得到城堡的认可,还给他派来两名助手。K根本未进行工作,反受到城堡来函嘉奖。城堡官员们工作杂乱无章,指令从来不明确,公文函件颠倒错乱。K周围的世界一片混乱与荒谬,一切都渺茫莫测、神秘、虚幻。作品表现的幻灭感与绝望情绪,既是对奥匈帝国的揭露与抗议,也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某些知识分子的心理特质;同时还暴露出作者严重的思想局限。

小说在艺术上独具特色。作品没有明确的时间、地点和社会背景。城堡和主人公K都不是特定的、具体的对象,都只是抽象的、象征性的事物。城堡象征着给人带来灾难的混乱世界、无法捉摸的现实,也是整个国家统治机器、官僚主义制度的缩影。K也仅只是个没有姓名、个性的抽象的人。整部作品笼罩在朦胧、神秘的情绪氛围与色调之中,一切仿如梦魇中的情境。小说开始便从夜景写起,人物在夜色与烛光中活动,影影绰绰。K即使在白天活动,作品也衬以雪景或暮色。小说构思奇特,现实与非现实,合理与悖理,漫画式夸张与犀利的讽刺等等,巧妙地熔铸于一炉。上述所有特点的融合便构成了典型的卡夫卡式小说艺术风格。

⑶ 评卡夫卡小说的思想内容。

卡夫卡小说表现的是“人之死”,主体的人的主体性的丧失,他在小说中,比福柯更早的发现了现代社会以规训为主要手段的人对人的异化与人格塑造。人在主体性丧失后,陷入了一种无法忍受的情境,以至于出现了如博尔赫斯所说的:“那牲口从主人手里夺过皮鞭,抽打自己。”
在卡夫卡的小说里,从文艺复兴到启蒙时代直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作为自己和世界的主人大写的“人”,被从神圣的王座上拉下来,跌落在一个小小的洞穴里,在这一跌落中,人的尊严、价值和自信全部丧失殆尽。而这种结果,完全是人自己造成的,人们一起促成了“上帝之死”,但是神的光芒不再普照大地,人的价值同时也开始剥落。想取代上帝的位置,但地平线即然被抹平,那么一切价值的参照系也就随之崩溃,人把自己推到一个陌生的世界面前,陷入了一种荒诞的境地,从而感到茫然、无助和绝望。这无法令人忍受的荒诞中,感受到了内疚和自责,他将对外在世界的不可捉摸的恐惧内化到内心,对自己进行审判和惩罚,以这种自审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主体地位,来与神秘莫测的世界来抗争,而这种抗争是无力的,其结果往往是无意义的、可笑和可悲的。卡夫卡所描写的是孤立无援的个体的人,他的感受是被抛于世界中的无家可归的流浪中的人在一个陌生的世界中对荒诞的真实感受。
永远也抵达不了城堡,整个20世纪的发展,几乎都可以在卡夫卡的小说中找到,当欧洲的人们在战后谈起战争时,那些读过卡夫卡小说的人说他们早在战争中就经历过了一次,那是在卡夫卡的小说中,人们可以说卡夫卡的小说并不真实,人变成甲虫、猿变成人、表演饥饿的艺术家……,但是谁也不能否认卡夫卡小说的现实性。想象与现实在卡夫卡的小说中的界限消失了,在他的小说中,梦幻与现实在个体对世界的存在体验中达到了统一。
卡夫卡的作品中的形象是“上帝之死”以后,孤独无依,缺乏自尊、自信、对荒诞的世界感到迷茫和恐惧的惶惶不可终日的现代人,现代人孤单、渺小、总是处于“被侮辱和被损害”的地位,他们没有自我,不仅没有合格性,在不可捉摸的命运面前没有任何主体性。
在表现形式上,卡夫卡不仅通过大量的意象构造了一个变幻莫测的充满怪诞的梦魇世界,而且运用了象征和隐喻,使作品具有多义性和寓言性,这是卡夫卡超越表现主义的方面。
超现实的手法与现实的批判精神,卡夫卡的艺术世界是超现实的,但是在细节的描写和心理的表现上却是现实的,他并没有把自己的内心体验局限在纯精神和心理方面,而是“内心外化”,将内心体验的抽象放回到具体的境域中,从纯表现上升到象征,使“意象”成为意义生成之源。
卡夫卡的语境是与人类的历史境域相契合的,无论他的艺术表现形式多么的超现实、夸张和变形,但是其主题意义所指向的依然是“上帝之死”后的人处于荒诞的世界中,被异化为“物(动物)”的生存境域,开启了存在主义文学的先河,无论是萨特、加谬和荒诞派戏剧,都可以找到卡夫卡的影子。同时,也将卡夫卡的思考向更深广的方面向前推进。

热点内容
免费看小说武神 发布:2025-08-08 03:52:15 浏览:857
姐弟言情长篇小说 发布:2025-08-08 03:38:08 浏览:178
短篇小说集是什么 发布:2025-08-08 03:10:29 浏览:81
诛仙完整版小说免费下载 发布:2025-08-08 03:09:43 浏览:990
经典小说推荐完本官场 发布:2025-08-08 03:01:13 浏览:314
重生元朝小说 发布:2025-08-08 02:47:25 浏览:43
末世重生之炮灰觉醒小说 发布:2025-08-08 02:45:18 浏览:291
小说腹黑总裁七月笙 发布:2025-08-08 02:41:46 浏览:176
我的绝色总裁老婆有声小说在线听 发布:2025-08-08 02:35:27 浏览:457
主角叫洛天的网络小说 发布:2025-08-08 02:30:59 浏览: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