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短篇小说读后感600字
1. 冰心《好梦》读后感
《好梦》文章读后感
我读了《好梦》这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是冰心奶奶写的散文,景物的衬托描写当然也是非常的美轮美奂,精简诀窍。我读了她的文章之后,觉得她的文章可以供我学习。
冰心是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早期创作的诗歌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她的短篇小说《空巢》获1980年度优秀短篇小说奖。
这篇散文讲的是:月夜,踏着露湿的秋草。朦胧中,清山,白水,小舟中飘来的欢笑。“我”和她谈论着童年的记忆,还有各种轻松而活泼的话题。思绪和思想好像都有些轻盈了,湿润了,精神也爽快了,四周的一切好像都笼罩在梦境中一般。
“自此便无声响。刚才的思想太沉重了,这云淡风轻的景物,似乎不能负载。我们都想挣脱出来,却一时再不知说什么好。数十年相关的历史,几万万人相对的感情,今夜竟都推在我们两个身上——惆怅到不可言说!”我觉得这段话写的很好。在描写普通的语言时也不忘在语言中描写景物交代背景。
这篇散文,我读了之后最大的感受就是,我想学习冰心奶奶那种用淳朴浓厚的感情来描写的方式。这种方式我觉得非常的美好,描写的非常到位,没有过度的那种画蛇添足的感觉。所以,只要我学习了这种方式后,我就可以让自己的文章更美。
2. 冰心小说桥读后感400字
冰心小说桥读后感400字
《桥》是一篇清秀隽美、诗意盎然的短篇小说,可以看作《空巢》的续篇,作者是冰心。冰心小说桥读后感400字,欢迎阅读。
冰心小说桥读后感400字【一】
在五年级语文教科书上,有一课是作家谈歌写的《桥》。正所谓浓缩就是精华,篇幅不长,意义深刻,干净利落。
老汉完全可以逃出洪水的魔爪,当人们惊慌的时候,老汉就站在那座救出全村生命的桥前,可他没有独自逃生,却在指挥全村人逃生。倘若没有老**持秩序,人们一定会你拥我挤,这座桥一定不会支撑住,到是后别说是全村人,估计连一半人都逃不出去。
文章中央老汉曾从逃生的队伍中揪出了一个小伙子,在此之前老汉曾经让党员们都排在后面,可这个小伙子身为党员却站在群众中间,老汉把他揪出来,充分说明了老汉铁面无私,文章最后才说明老汉与小伙子的父子关系,这都是后话。
最后一段全村人都逃了出去,唯独老汉父子还在洪水中。小伙子体现了尊敬长辈的品德,让老汉先走,可老汉却强迫小伙子先走,他不想让自己的儿子死去,他终究不是个铁石心肠的人。最后两人都死在了洪水的手中。
老汉死前曾喊过一句话,可终究没有说出来,他也许会为自己的儿子死去而悲伤,也许会为人们都逃了出去而高兴。无论怎样,他那高大的形象永远树立在人们心中。
冰心小说桥读后感400字 【二】
读《桥》这篇课文我甚是感动。眼泪一直在我眼眶里打转。
故事发生在黎明的时候,有个村子正受着山洪的侵蚀,人们惊慌的向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涌去。“那座窄窄的木桥怎么可能容下一百多号人呢!这个村子的人定是必死无疑呀”,这个想法一直在我脑海中回荡,忽然我的耳边响起一个沙哑而又洪亮的话语“桥窄!不要挤,排成一队,党员排在后面!”人们听了这句话立刻排成一队,有序地走过木桥。我在定睛一看原来是村党支部书记,老汉!老汉不停的指挥人们安全逃离。突然老汉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水渐渐窜上来,舔着人们的腰。最后只剩老汉和小伙子,老汉让小伙子先走,结果两人都被大水给吞没了。读到这儿我不仅惋惜起来,为了这个村子失去了一个小伙子和一个多么好的书记啊!再读到后面才知道老汉和小伙子原来是父子关系!
此时此刻我的心更是激动不已,为老汉那先人后己,临危不惧,父爱如山的精神给打动了。在仔细想一想平时自己是多么的自私,专顾自己的从不为别人着想,真是羞愧不已啊!
老汉呀!你用生命建起了一座生命的桥,用血肉建起一座不朽的桥,你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冰心小说桥读后感400字 【三】
今天,我们学了《桥》这一课,老汉的这种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精神,使我非常敬佩他。桥读后感 老汉是个不徇私情、临危不乱、心系群众。先人后己的人。
人们跌跌撞撞的走向木桥时,老汉来到木桥时没有走,而是等着其他人来到;面对着洪水,人们你拥我挤的,老汉却不说话,盯着人们看。可以感受到他的镇定从容、临危不乱、心系群众。自己的儿子违反了纪律,老汉就揪出来严厉的批评他,并让他排到后面来,从这儿能看出来老汉他不徇私情!
文中的那位老汉,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生死关头,一心想着村民,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保护村民们的安全,体现了老汉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老汉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老汉这种高尚的品德更值得我们学习。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人,他们舍己为人,不徇私情,大公无私。为了更多人的生命,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老汉的伟大,值得我们学习!
在课文中,有好多地方描写了大雨和洪水,用了好多比喻句和拟人句,如,“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和“水渐渐窜上来,放肆的舔着人们的腰。”这样写能使文章生动、形象。有趣。
老汉和这个小伙子的关系到结尾处才说明,给人有一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震撼力。这种写作的方法让读者感到新颖、独特。是一篇很好的文章!
;3. 小桔灯的读后感600字
我很喜欢冰心老人的散文和小说,昨夜我临睡前又拿起了一本她的短篇小说集翻看,《小桔灯》引入了我的眼帘。
故事发生在解放前夕,作者一次访友时的偶遇。作者的朋友不在家,在等待朋友的时候,遇到一位面容苍白、身体瘦弱的八、九岁的小女孩来朋友家的楼道上打电话,说她妈妈又吐了好多血,要打电话请大夫来给妈妈看病。那天正是大年三十,时值寒冬腊月,但她只穿着一身破旧的衣裤,冻的嘴唇发紫。作者顿起怜悯之心,就上前与她交谈并帮她打了电话。
无聊地等待朋友的时候,作者忽然萌发想去探望那个小姑娘和她母亲的想法,就买了几个大红桔子到了小姑娘家。看到小姑娘的妈妈睡在床上,被头上有斑斑的血迹。门边的小炭炉上的小沙锅里煮着她和妈妈的年夜饭——红薯稀饭。小姑娘很懂事,她细心地剥开橘子,掏出里面的桔瓣放在妈妈的枕边。随后又拿出针线,一边灵巧地制做着小桔灯一边告诉作者:“我的爸爸外出了,不过我的爸爸一定会回来的,那时我妈妈的病就会好了,我们大家都会好了······”当作者起身走的时候,小姑娘点亮了那盏别致的小桔灯递给作者,小姑”的一举一动都让作者感动。作者的朋友告诉她,小女孩的爸爸是共产党,遭国民党迫害生死不明,和她相依为命的母亲又得了肺痨,生命危在旦夕,她们娘儿俩很可怜。
合上书,我躺在床上,眼睛虽然闭着休息了,可是我的大脑却一丝一毫也没有闲着。
文中的“小姑娘”自己还是个孩子,就要照顾重病中的妈妈,承担起家庭生活的重担,可怜的母女俩几乎是生活在绝望中。但是从小姑娘的动作中,我看到了她的孝顺、懂事;从她的表情中,我看到了她的镇定、勇敢和乐观;从她的行为中,我看到的全都是她对未来的希望。因为在她弱小的心灵里,只希望爸爸早日回家,她认为只要爸爸回来了,自己相依为命的妈妈就会好起来,他们的日子就会过的好起来了。
我和“小姑娘”的年龄差不多,但她比我懂事多了。我们生长的年代和环境不同,她生长在旧中国,是在无任何保护的逆境下求生存。我生长在新中国,在众爱的包围下衣食无忧、健康快乐地成长。我曾在电影电视中看到过那个年代的一些人和事,但还是无法接受“小姑娘”一家悲惨的命运。静心地阅读《小桔灯》,作者笔下柔弱的“小姑娘”的生活,几乎是看不到什么希望,但她在绝望中还满怀着希望,憧憬着美好生活的到来。尽管她的希望,就像小桔灯发出那渺小的光亮一样微乎其微,但她还是义无反顾、依然绝然地希望着、坚信着自己的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实现。
想着想着,我的眼睛模糊、湿润了。可爱又可怜的“小姑娘”一家的遭遇,让我的心隐隐作痛,同时,我又被“小姑娘”执著、坚定、永不放弃希望的精神,所深深地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