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集沉沦的作者是
① 小说《沉沦》是谁的作品
郁达夫
《沉沦》(短篇小说集)1921年,泰东
《茑萝集》(小说、散文合集)1923年,泰东
《小说论》(理论)1926年,光华
《文艺论集》(理论)1929年,光华
《戏剧论》(理论)1926年,商务
《寒灰集》(《达夫全集》第1卷)1927年,创造社
《文学概说》(理论)1927年,商务
《日记九种》1927年,北新
《鸡肋集》(《达夫全集》第2卷)1927年,创造社
《过去集》(《达夫全集》第3卷)1927年,开明
《孤独者的愁哀》(戏剧集)1927年,创造社
《迷羊》(中篇小说)1928年,北新
《奇零集》(《达夫全集》第4卷)1928年,开明
《达夫代表作》(小说、散文合集)1928年,上海春野书店;1930年,现代
《敝帚集》(达夫全集》第5卷)1928年,现代
《在寒风里》(小说、散文合集)1929年,厦门世界文艺书社
《薇蕨集》(《达夫全集》第6卷)1930年,北新
《她是一个弱女子》(中篇小说)1932年,湖风
《仟余集》(小说、散文合集)1933年,天马
《达夫自选集》(小说、散文合集)1933,天马
《断残集》(《达夫全集》第7卷)1933年,北新
《浙东景物纪略》(散文集)1933年,浙江铁路局
《屐痕处处》(散文集)1934年,现代
《达夫日记集》1935年,北新
《达夫短篇小说集》(上下册)1935年,北新
《达夫游记》(散文集)1939年,创造社
《达夫散文集》1936年,北新
《闲书》(散文集)1936,良友
《我的忏悔》(散文集)1936,良友
《藤十郎的恋》(剧本)1937,上海文化书局
《郁达夫文集》(小说、散文合集)1948,春明
《达夫诗词集》1948,广州宇宙风社
《郁达夫游记》(散文集)1948,上杂
《郁达夫选集》(小说、散文合集)1951,开明;1954,人文
《郁达夫南游记》(散文集)1956,香港世界书局
《郁达夫选集》(小说、散文、政论合集) 1959,人文
《郁达夫诗词钞》 1962,香港上海书局
《达夫文艺论文集》(1—3卷)1978,香港港青出版社
《郁达夫诗词抄》1981,浙江人民
《郁达夫文集》(1一12册)1982一1984,花城
《达夫书简》1982,天津人民
《郁达夫游记集》(散文集)1982,浙江人民
《郁达夫抗战诗文抄》 1982,福建人民
《郁达夫致王映霞书简》 l982,天津人民
《郁达夫小说集(上下册)1983,浙江文艺
《郁达夫日记集》1984,陕西人民
《郁达夫散文选集》1985,上海文艺
《郁达夫散文集》 1985,浙江文艺
《郁达夫文选集》 1985,浙江文艺
《郁达夫日记集》 1986,浙江文艺
《沉沦》(短篇小说集)1986,百花
《郁达夫书信集》 1987,浙江文艺
《沉沦.迷羊》(短篇小说集)1988,人文
著名作品:中篇小说《出奔》《她是一个弱女子》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银灰色的死》
② 沉沦的作者
《沉沦》的作者是郁达夫。
《沉沦》是1921年郁达夫创作的短篇小说,1921年10月15日首次出版。讲述一个留学日本的中国青年,遭到其他人的歧视和压迫。他软弱的灵魂被极度的忧郁和痛苦折磨着,而青春期的性苦闷又无法解脱。
他幻想着女性的挑逗,耽沉于手淫、偷看姑娘洗澡、窃听草丛中男女偷情,此后又开始自责恐惧。但是他不甘沉沦,却又无力自拔,最后跳海自杀。该小说虽有一定的意义,但充溢着抑郁颓丧气氛。描写大胆率真,心理刻画淋漓尽致,抒情色彩浓重。
《沉沦》主题思想
首先青春躁动的激情无所寄托,浪漫的情怀敌不过现实的压则稿抑。主人公敏感自尊,而又自卑多疑,内心情感波涛汹涌无法平息,长时间的压抑造成了他忧郁而又哀怨自怜的个性。小说用多重笔墨,渲染了一个身处异国他乡的青年爱慕少女的情感波澜。青春的涌动,爱的渴求,身体的躁动,充分展示了主人公的多愁善感和万千情思。
其次歧视和人世冷漠带来的自卑心理,也加重了主人公的苦闷心理。作为留学生,小说主人公的文化身份是双重的。一方面他受到新思想的影响,有个性解放的呼求和张扬自我的本能。另一方面,作为弱庆盯旦国子民,身在海外,受尽了歧视誉扰和冷眼,心中的苦楚无处诉说,因而发出复仇的呼喊。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沉沦》
③ 《沉沦》是谁写的呢
《沉沦》是郁达夫写的。
《沉沦》,是20世纪20年代郁达夫创作的早期短篇小说,亦是他的代表作。出版时即震撼了当时的文坛。该小说以郁达夫自身为蓝本,讲述了一个日本留学生的性苦闷以及对国家弱小的悲哀。
1915年,郁达夫考入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现名古屋大学)。1919年毕业后,郁达夫从名古屋前往东京。途中,他以在名古屋读书四年的生活体验写下了此篇作品《沉沦》。
郁达夫由于所处的社会黑暗透顶,周围的环境光怪陆离,个人遭遇又颇多挫折与磨难,所以显得比常人更复杂一些,因而作品中往往激愤与哀怨并存,有时甚至流露出某种程度的感伤情调。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这种性格的复杂性,其实就是(或者说标志着)人性的丰富性。
作者简介:
郁达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男,原名郁文,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作家、革命烈士。曾留学日本,毕业于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现名古屋大学)和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
郁达夫是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一位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在文学创作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其文学代表作有《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怀鲁迅》等。
④ 《沉沦》作者是谁呢
《沉沦》作者是郁达夫。
《沉沦》,是20世纪20年代郁达夫创作的早期短篇小说,亦是他的代表作。出版时即震撼了当时的文坛。该小说以郁达夫自身为蓝本,讲述了一个日本留学生的性苦闷以及对国家弱小的悲哀。
1915年,郁达夫考入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现名古屋大学)。1919年毕业后,郁达夫从名古屋前往东京。途中,他以在名古屋读书四年的生活体验写下了此篇作品《沉沦》。
《沉沦》是郁达夫早期的短篇小说,于1921年10月由上海泰东书局出版。讲述了一个日本留学生的性苦闷以及对国家懦弱的悲哀。它把年青人正当的、合理的性爱要求与热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紧紧交织在一起,使作品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和艺术感染力量。
《沉沦》主人公是一位在日本留学的中国青年,显然有郁达夫自己的某些影子在内。作品细致地描写了这位忧郁型青年,由于是弱国子民在强邻日本所受的屈辱,以及他在精神上和生理上的种种难以排遣的苦闷。
这些苦闷情绪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和渗透:追求异性的爱情而不得,因此对轻侮他的日本人感到十分愤慨,同时热切地希望着祖国富强起来,这三项内容构成了小说的基本格局。小说的基本情节是这样安排的:路遇——自戕——窥浴——野合——宿妓。
情节每进展一步,性爱描写每深入一层,对主人公的刺激与打击就随之强化又强化,最终导致他溺海而死的悲剧性结局。
⑤ 《沉沦》作者是谁
《沉沦》作者是郁达夫。
郁达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男,原名郁文,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作家。曾留学日本,毕业于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现名古屋大学)和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
文学风格
在郁达夫作品中,其强烈的伤感情绪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颓废,一是憎恨。既然生活是无味的,自然是死板的,自我也是废物——既不能事业有成,又不能摆脱苦闷,郁达夫就干脆自我放纵。其作品中的《感伤的行旅》《归航》可以看出其拼命地发泄一个人的本能,竭力要在病态中满足自我。
这种情感和行为显然具有消极性,这是郁达夫文学作品中不健康的内容,但却绝不是反动的内容,绝不是与时代思潮格格不入的情调。郁达夫主要是以这种病态来发泄一个从封建礼教羁绊中觉醒了而又找不到出路的青年的苦闷。这种不健康的色彩下面仍有着五四“人的发现”所寄寓的积极的意味。
⑥ 《沉沦》的作者是谁
《沉沦》的作者是郁达夫。
《沉沦》是郁达夫早期的短篇小说,于1921年10月由上海泰东书局出版。讲述了一个日本留学生的性苦闷以及对国家懦弱的悲哀。它把年轻人正当的、合理的性爱要求与热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紧紧交织在一起,使作品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和艺术感染力量。
评价
描写不同,和追求感官刺激的淫秽之作更有天壤之别,《沉沦》的作者是把年青人正当的、合理的性爱要求,与热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紧紧交织在一起描写的,这就使得作品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和艺术感染力量。
郁达夫由于所处的社会黑暗透顶,周围的环境光怪陆离,个人遭遇又颇多挫折与磨难,所以显得比常人更复杂一些,因而作品中往往激愤与哀怨并存,有时甚至流露出某种程度的感伤情调。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这种性格的复杂性,其实就是(或者说标志着)人性的丰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