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微小说 » 梅里美中短篇小说好看吗

梅里美中短篇小说好看吗

发布时间: 2024-04-18 16:44:35

1. 普罗斯佩·梅里美的创作特点

由宗教伦理与世俗道德的冲突来消解宗教的神圣和权威,是梅里美作品中多次出现的主题。作者让世俗之情和宗教之情形成鲜明对照,对虚伪、残酷的宗教道德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鞭答,肯定了对世俗之情的执著与向往,赞美了朴素、真诚、美好的人间真情。作为一个上流社会的文化精英,梅里美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满,忧虑人性的沦落,他认识到以风俗的形式张显着原则和规范的民间道德中具有未被现代文明站污的东西,充满生命的庄严和力量的张显,故而有意借之来寻找人类迷失的自我,诊治平庸虚弱的资本主义文明。作者也含蓄表达了对吉普赛人边缘式的生存方式的批判,认为占卜、偷窃、抢劫这些与文明道德相冲突的行为显然决定了他们在漂泊生活中难以彻底享受自由的幸福,而同时指出吉普赛人这些行为的选择也与欧洲中心文化对他们的歧视欺压有关。
梅里美在震慑人心的同时,更多地是期盼唤醒内在的沉沦。人都渴望着人性的自由与张扬,一方面人类的集体利益和社会公共秩序需要法律道德来维护,另一方面文明人一味克制欲望寻求精神和灵魂的超越,根本上又遏制了生命,产生无数的痛苦,如何使社会更富人性化更具创造力?梅里美不加粉饰地表现各个不同时代和不同国度的习俗和道德,显然力图在现代文明和民间道德、蛮族伦理中寻找一个平衡点,以异质文化的加入来激活稳定然而平庸的文明。 梅里美是一位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家,他的作品充满了地方色彩和异国情调,语言朴实凝练,情节引人入胜,人物性格鲜明突出,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梅里美的小说主要有以下一些艺术特色:
首先,梅里美的小说写得简洁凝练,情节集中,毫无抽象的分析议论和冗长琐碎的细节描写。梅里美的文笔高度精练,惜墨如金,在短短的篇幅里表现出了巨大的社会问题和深刻的阶级矛盾。
其次,梅里美在中短篇小说中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的典型形象,从而使法国中短篇小说发展到了一个成熟的阶段。
在人物性格的描写上,梅里美无疑受到司汤达的影响。司汤达善于塑造具有异常毅力,敢作敢为的人,梅里美与此相似。与司汤达不同的是,梅里美不是从文明社会中去寻找这类人物,在池的笔下、这些人物都是不开化的“化外之民”,他们或者是科西嘉岛上的山民,或者是非洲大陆的黑人,或者是没有祖国,到处流浪的吉普赛人,他们都远离文明社会,或者与文明社会格格不人。梅里美认为,生活在这种环境中,人的品性高于受到文明社会污染腐蚀的人的品性,他们的性格焕发出令人向往的光彩。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因而他把自己的注意力投向他们。
第三,梅里美的中短篇具有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特点。他是法国文学从浪漫主义发展到现实主义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
梅里美小说的浪漫主义特色,表现在他追求具有冒险意味的异国情调和地方特色。他的小说不少都在异国它乡展开情节和描写,有的则是在科西嘉岛,甚至是在地狱,因此,他的小说具有浓厚的传奇色彩和迷人的艺术魅力。
梅里美小说的浪漫主义特色,还表现在他对神秘奇特事物和特殊性格的偏爱,对这类事物,他具有不可扼制的激情,往往敷以浓墨重彩。同时,梅里美又憎恶普通的生活,竭力同单调的日常生活决裂。梅里美尤其爱好神秘因素,在这一点上,他与俄国作家屠格涅夫有相似之处。梅里美在评价屠格涅夫时说:“谁也不如这位伟大的俄国小说家那样,善于让心灵掠过朦胧的陌生事物引起战栗,并在奇异故事的半明半暗中让人看到不安的,不稳定的,咄咄逼人的事物组成的整个世界。”这段话同样也适用于他自己。梅里美对神秘事物的特殊的爱好,神秘气氛成为他多篇小说追求的目标,使他的小说具有一种浪漫主义的神秘之美。
第四,梅里美喜欢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这是一种十分独特的第一人称叙述方式。
第一人称的作用是使小说具有可信性,并且以一种明显的客观性向读者展现故事的内容,增加情节的说服力,因此第一人称的叙述方法在十九世纪受到作家们的喜爱。巴尔扎克的短篇小说就很喜欢以第一人称来叙述故事,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有一半是用第一人称来写的。十九世纪的作家认识到第一人称能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和叙述的客观性,所以不厌其烦的使用这种叙述方法。
梅里美在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时,往往保留了自己真实的身份。有时,他以考古学家的真实身份在作品中进行考察,对当地的风土人情怀有极大的兴趣。梅里美还不时用跟读者进行间接的对话来评判小说人物的行动。他以这种方法与小说中的人物保持一定的距离。他是小说情节的目击者或者介绍者,叙述的是充满戏剧性的浪漫故事,文字轻灵自如,典雅明快,不时闪现出现实主义的光辉和洞察力。
此外,梅里美还善于安排作品的艺术意境,他不会轻而易举地就让读者看透自己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艺术真谛,而是不断的以一些富有启示性的描写挑起读者的兴趣,随着情节的进展,层层深入地把读者引人新的意境。
第五,梅里美善于进行简明扼要、层次分明的心理描写。
梅里美的心理描写往往是简短的,不会连篇累犊,但是只要三言两语就能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

2. 梅里美以中短篇小说最为著名代表作是

梅里美以中短篇小说最为著名代表作是卡门。根据薯返帆查询相关资料信息世册显示,以《卡门》而为中国读者熟知的这位作家生于法国的一个艺术之家,18岁时有幸结识司汤达,21岁发表数雹《克拉拉·加苏尔戏剧集》,以对教会和贵族的揶揄而名噪文坛。

3. 1829~1845年梅里美著名作品有哪些

1829~1830年,梅里美发表了几部短篇,开始显露他写作短篇小说的杰出才能。《塔曼果》(1829)文学表达贩卖黑奴的船上奴隶们起来反抗,和贩奴的白人同归于尽。《马特奥·法尔哥内》(1829)描述科西嘉岛的一个猎人杀死了贪小利而出卖朋友的独生子,塑造了一个嫉恶如仇的人物形象。《攻克堡垒》(1829)描写了一个战争场面。这几部短篇结构严谨,叙事紧凑,具有现实主义风格,同时又富有地方色彩和浪漫情调。19世纪30~40年代初他到过西班牙、英国、意大利、希腊、土耳其等国。这时期的短篇小说中,《炼狱的灵魂》(1834)是根据堂磺的传说写成,《伊尔的美神》(1837)虽有神秘主义色彩,但写得富有艺术魅力。

与此同时,梅里美的中篇小说,也取得了出色的成就。《双重误会》(1833)描写一个贵妇婚后的失意。《高龙巴》(1840)是梅里美的优秀作品之一,描述复辟时期科西嘉岛一个家族复仇的故事。小说塑造了一个性格倔强、不畏强暴、刚中有柔、富有心计的女性形象。中篇小说《嘉尔曼》(1845)是梅里美脍炙人口的杰作,吉卜赛女郎嘉尔曼酷爱自由,在爱情中也独立不羁,宁死不肯受男子的约束,表现了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这个形象揉合了灵敏、机巧、泼辣、大胆等特点,富有浪漫情调。梅里美的艺术风格在《嘉尔曼》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1843年梅里美进入碑文和美术科学院,次年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40年代末,他曾翻译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理和屠格涅夫的作品。1853年6月他成为参议员。梅里美于1870年9月23日去世。

4. 鎺ㄨ崘姊呴噷缇庛婄煭绡囧皬璇撮泦銆

             姊呴噷缇庣殑鐭绡囨湁鐙鍏风殑榄呭姏锛屾儏鑺備笉鎷栨矒锛屼汉鐗╂ф牸鍒嗘槑銆傚叾涓鏈鏈夊悕涔熸槸鎴戞渶鍠滄㈢殑鐭绡囥婂崱闂ㄣ嬶紝杩欎釜鍚夋櫘璧涘コ浜烘暍鐖辨暍鎭锛屼絾鏄寮濮嬬殑鐭璇楀氨宸茬粡娉ㄥ畾浜嗗ス鐨勫懡杩愶紝涓嶇埍鍗虫汇

濂充汉鐨嗙ジ姘达紝浜虹敓鍙涓ゆ°傛垨鏄鍧犵埍娌筹紝鎴栨槸涓存诲墠銆

          杩欑嶆瀬绔浜涔愪富涔夛紝浼氬姞閫熶汉绫荤殑鍛借繍杩涚▼锛屼絾涔熸瀬鍓у惛寮曞姏銆傜姽濡備竴涓鏃犵┓鐨勭殑娆叉湜榛戞礊锛屾槑鐭ラ亾姣佺伃鍦ㄥ墠锛屼篃涓嶅繕浜鍙椾竴鐣銆備笉鍗曞彧鍗¢棬锛岀煭绡囦腑鐨勬墍鏈変汉鐗╋紝閮藉皢鑷韬鐨勯亾涔夛紝鎬ф牸鏃犻檺鏀惧ぇ锛屽啿绐佷竴韫磋屽氨锛屽張鐬闂村钩澶嶃傝窡娴疯竟鐨勬氮娼涓鏍凤紝鍦ㄥ懡杩愮殑鏆撮庝笅锛屾兂瑕佸钩闈欙紝鍙鑳界堟眰涓婂笣銆

               鐭绡囦腑鍚勪釜浜虹墿姝讳骸涔嬬編锛岄兘姝讳负鐖憋紝涓烘仺锛屼负閬撲箟锛屼负鑷宸辨墍鍧氭寔鐨勯珮灏氥備篃璁歌繖涓灏辨槸鐜板疄娓存湜涓嶅彲鍙婄殑鏄熺┖銆

               鐭绡囪櫧鐭锛屽墽鎯呬赴瀵屻備笉鐢ㄥお澶氭椂闂村幓鐪嬨備絾鎴戞帹鑽愮殑涓荤敤鍘熷洜鏄锛岃嚜宸辨湁杩欑嶈嚜鎴戞瘉鐏鐨勫惧悜锛屾劅鍚岃韩鍙椼傛晠鎺ㄨ崘涔嬨

5. 梅里美一生都有哪些知名的作品

梅里美初期创作有《克拉拉·加齐尔戏剧集》和《居·士拉》诗歌集等。1829年,他发表了历史小说《查理九世时代遗事》,这部小说标唤咐裂志着他的创作达到了成熟阶段。从1829年开始到1847年,他创作了许多中短篇小说。《塔曼果》与《马特奥。法尔哥内》是这些短篇中的精品简帆。《高龙巴》和《嘉尔曼》,这两个脍炙人和闭口的中篇是梅里美的代表作。《高龙巴》(1840年)描述法国复辟王朝时期科西嘉岛上一个复仇的故事。高龙巴的形象反映了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她的反抗和叛逆的性格具有反封建意义。《嘉尔曼》,也是体现了资产阶级个性解放要求的女性形象,堪称《高龙巴》的姊妹篇。法国作曲家比才后来把《嘉尔曼》改编成歌剧,流行甚广。梅里美的作品形象生动,文字清丽、明快,情节曲折、紧凑,富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其他作品还有:《卡门》、《科隆巴》、《马铁奥·法尔哥尼》、《塔芒戈》、《炼狱里的灵魂》、《费德里哥》、《错中错》等等。

6. 《卡门》的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卡门》的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卡门》的读后感1

这是古希腊诗人的名言,对此我不敢苟同,如果那样说,女人的一生岂不是太悲惨了。然而梅里美塑造的女主角卡门就是这样的人。她性感又美丽,古铜色的皮肤,又黑又亮的头发,带着桀骜和不羁,精通巫书,擅长算命。自从唐何塞看到她的第一眼就坠落了,神秘的波西米亚女人,闯入了保守的世界。

她在直布罗陀附近靠打劫过往的商人来维持奢靡糜的生活,在情人面前放声大笑,花言巧语地迷惑上流人物。梅里美没有按照世俗的标准去赞赏优雅到骨子里的法国女子,而是创造了这样桀骜不驯的异族人,对自由的追求是她性格中最为闪亮的部分,宁肯死也不屈服。当保守的唐何塞威胁她跟自己走时,她说出了下面让人震憾不已的话“:约瑟,这是办不到的,我已经不爱你了,你却还爱着我,就是因为这个,你才想杀我。我满可以继续对你说谎,但是我不想再费心思了。作为我的罗姆(波西米亚语,意为丈夫),你有权杀死你的罗密(波西米亚语,意为妻子)。但卡门永远是自由的,她生为加里人,死为加里鬼。”

这段话作为卡门临终前的独白,每每读起,都觉得荡气回肠。想起高中课文《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缩头缩脑,恨不得把自己与世隔绝的别里柯夫,他与卡门真是天壤之别。

位于中间的便是处于灰色地带的普通人,整日被有形无形的枷索束缚着,不敢大胆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除了“房奴”,“卡奴”,“车奴”我还想自己造一个词“心奴”,这样的人其实是被自己打败的,瞻前顾后,反复权衡,怕这怕那。大一上管理课的时候,老师说“:年轻的时候就应该努力拼搏一番,你们现在没有名利,没有地位,所以也没有什么可失去的。年轻,就是最大的资本。”以上是我读这本书的感想,仅此而已。

《卡门》的读后感2

假期里,我读完了法国作家梅里美的经典之作——《卡门》。梅里美的小说非常好看,借用流行的字眼,就是很有“刺激性”。一个半世纪以来,始终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他和雨果、巴尔扎克是同时代人,在当时的文坛上也是齐名的。

不过,从作品的数量和深度来看,如果把雨果、巴尔扎克的著作比作“大型超市”的话,那么梅里美的小说就是“精品小屋”了。梅里美的小说篇幅不长,数量又不多,就反映社会的深度和广度,也远远比不上雨果、巴尔扎克、司汤达的作品,但依然显示了永恒的艺术魅力,成为“梅里美现象”。他仅以《卡门》《科隆巴》《伊勒的维纳斯》等十余部中短篇小说,就跻身于不朽作家之列,其中自然有他的独到之处。仅就《卡门》而言,847年一发表,便成为经典之作,而经比才作曲的歌剧《卡门》,又成为西方歌剧的经典。

我看梅里美的小说所产生的印象,大致可借用《卡门》中这样一段话来描述:“晚祷的钟声敲响后几分钟,一大群妇女聚集在河边高高的堤岸下。没有一个男人敢混进她们当中。晚祷钟声一响,说明天已经黑了,钟敲到最后一下,全体妇女便脱衣入水,于是一片欢声笑语,闹得不亦乐乎。男人眼睛睁得大大的,从堤岸高处欣赏这些浴女,却看不到什么。但暗蓝色的河水上,影影绰绰的白色人形使有诗意的人浮想联翩,只要略微思索,就不难想象出狄安娜和仙女们沐浴的情景……”

这种印象,既不像看雨果《悲惨世界》那样真切,也不像看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那样清晰,而是朦朦胧胧,望见那白影憧憧的浴女,恍若狩猎女神和仙女们在沐浴。也可以说,就仿佛在异常的时间、异常的地点,如同神话一般,又不是神话,而是发生在人生的边缘。 不必通读梅里美的全部小说,只需看这本选集就不难发现,这些故事的背景不是人所熟悉的巴黎等大都市,也不是人群密集的场所,虽不能说与世隔绝,却也是化外之地,是社会力量几乎辐射不到的边缘 熊人洛奇》的圣诞故事,就发生在当时显得十分遥远而陌生的立陶宛。再如马铁奥大义灭亲,科隆巴设计复仇,全是科西嘉人所作所为;须知科西嘉岛不久前才从意大利拼入法国版图,全岛自成一统,有自己的语言,文化和习俗,有一种独特的科西嘉精神,是法兰西文明的化外之地,连岛上的法国本土人也是归入四等公民的外国人。

岛上大部分覆盖着荒野丛林,高山峻岭遍布,还受着原始的强力控制。 原始的强力,这正是梅里美所偏爱的。他在《伊勒的'维纳斯》中写道:“强力,哪怕体现在邪恶的欲望中,也总能引起我们的惊叹和不由自主的欣赏。”不过,性格的原始动力,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已不复存在,只有到社会的边缘、时空的边缘去寻觅了。梅里美的第一篇小说,就写了马铁奥这样一个传奇式人物。他住在强盗出没的丛林边缘,浑身涌动着江湖义气,什么问题都以刀枪解决,是一个受绿林好汉敬重,连军警也不敢招惹的豪杰。可是,偏偏他的独根苗儿,他寄以极大希望的儿子为贪图一块金表,成了被军警追捕而受伤的一个强盗。马铁奥得知内情,既新奇又神气,对现代社会中过着平庸生活的人们,恰恰富有刺激性的诱惑。

文学批判家博兰克丝就谈到,梅里美十分厌恶一些作家为娱乐公众,剖析在自己身上泛滥的半真半假的感情,“漫无节制地满足庸俗群众的低级趣味的好奇心理”,他有意向流行的趣味挑战,选取和现代文明社会尽可能没有联系的题材。梅里美不愿像巴尔扎克那样通过描述周围生活的边缘去寻觅稀有现象,寻找具有发聋振聩的冲击力,能使多愁善感的市民热血沸腾的奇人奇事。他沿着这种取向,舍弃规矩自成方圆,又塑造了科隆巴、卡门这两个神话般的女性形象。科隆巴是个村野的姑娘,但是拿小说结尾时一个农妇的话来说:“那个姑娘美极了,但我敢说她有一双毒眼。”而这双毒眼,正是她那颗复仇女神的心的窗口。她一生仿佛只有一个目的:为父报仇,除掉仇家。为此她千方百计让她哥哥奥索一个退役的军官就范,终于借奥索之手,打死仇家的两个儿子;最后连承受不了打击而疯了的仇家她也不放过,亲自去看他受痛苦折磨的可怜相。在科隆巴看来,社会、法律、文明、道德,全都毫无意义,她一生只干了一件大事,然后是生是死就无所谓了。这种性格的原始动力,比生命还重要,谁敢碰一碰就要倒霉,甚至可能同归于尽。与科隆巴带有野性的美不同,卡门的美带有一种邪性。“她笑的时候,谁都会神魂颠倒”。美色和她的巫术、狡诈都是她的武器。她靠美色将唐何塞拉下水,成为强盗和杀人犯。唐何塞骂她是“妖精”,她也说自己是“魔鬼”——“不许我做什么我立刻就做”。她不再爱唐何塞时,唐何塞怎么哀求,甚至拔出刀来威胁也没用,她绝不改口或求饶,连中两刀,一声不吭地倒下了。卡门不择手段,蔑视和反抗来自社会和他人的任何束缚:“宁可把整个城市烧掉,也不愿去做一天牢”。哪怕拼了性命,她也要维护个性的自由,保持自我的本色。

梅里美笔下这些人物,根本不负任何使命,与世人所诠释的命运无关;他们处于人事的边缘,游离于社会之外,犹如荒野的芜草、丛林的杂木,随生随灭。他们生也好,死也好,无所谓悲剧不悲剧,无所谓逻辑不逻辑,无所谓意义不意义,不能以常人常理去判断。他们有的只是亡命的冲腾勃发,以及生命所呈现的眩目的光彩。梅里美这些故事的结尾,都是鲜血淋淋的场面,冷酷无情的毁灭,如新郎阿尔封斯被维纳斯勒死,熊人洛奇在新婚之夜将新娘撕烂;《科隆巴》《卡门》中有多少人惨死……然而,梅里美并没有把这种悲剧题材写成悲剧,至少没有写成真正意义上的悲剧,的确是其匠心独运之所在。

《卡门》的读后感3

《彼得卡门青》是黑塞27岁时写的成名作,黄色封面上,青翠草坪后,金黄色的树林郁郁苍苍,充满了温暖与生机。

这本书里,黑塞描写了卡门青的前半生,他的友情、爱情和亲情,以及对于人生意义的思索。

卡门青最后感慨,“经历这么多考验,浪费这么多青春之后,我得到了什么呢?”

回头去看,卡门青年轻时博览群书,四处流浪,以投稿写作自力更生;他经历了友情逝去、爱情受挫;他抛弃所谓的社交圈,在平凡人群中寻找温暖;父亲年迈时,卡门青回到群山环绕的故乡,参与村里的房屋翻修,以及两座水坝的修复工程;他曾经”不喜欢与人相处,勉强与人交往,态度总是带着嘲讽与轻蔑”,历经磨练后,他努力变得“平静、谦逊与成熟,内心更加生气勃勃”。

这样可以说,卡门青得到了成为文豪的企盼,美丽动人的经历,还有曾经邂逅的朋友。

好像与我们的青春不一样啊?不用努力上好大学、找好工作吗?对于这个世界,是否我们的理解并不真实?

想起我父亲没上过大学,但是他和我说,考上好大学,你就自由了!那会我也没上过大学,还真的相信了,甚至迫不及待去往他所描述的自由世界。

高中三年,我曾经好奇,为什么身边的同学都不快乐?竟有这么多人(也包括我),盼着高考结束那天,把所有教材狠狠撕破,扔向高不可及的天空。

可真到那一天,我们冲出考场,青春岁月的悲壮与孤独被抛之脑后,大家好像又忘了撕书这件事。也许我们担心,撕了书万一需要复读怎么办?总之,曾经那么期盼的事,突然就不重要了。回首来路,心里有些惆怅。好在,大家都考上了大学,我们可以向前看。

大学第一天,我和一个小圆脸,看着憨厚老实的同学说,以后我们每天去图书馆看书吧!

我在脑海里幻想,四年苦读后,毕业那天,我气质非凡地挥别校园。我为这样雄心壮志的自我,这样青春洋溢的理想激动不已。那时候,我还是清晨七八点的太阳。可惜,我并不知道,那时候也是我大学生活的巅峰,是我青春抛物线的顶点。

四年荏苒,我在图书馆里偶尔停留,读过《大秦帝国》,看了《Prison Break》、几部记不得名字的港剧,从知网上拼凑过几篇“论文”。毕业时,论文指导老师抽空在鼓楼校区见了我一面,他很担心我的论文无法毕业。

关于这,想起我有个朋友,他毕业前一晚倒腾了一篇论文,第二天论文答辩,系主任问他:你论文抄谁的,你知道吗?我朋友一头雾水说不知道。系主任桌子一拍:是我的!

临近毕业,我们工作落定,朋友约我爬泰山。蜿蜒的山道上,雾气氤氲,他和我说了这个段子。我隐隐有种感觉,脚下的泰山,并没有那样一览众山小。大学的世界,不是我父亲描述的那样,也与我的想象去之甚远。甚至,和论文指导老师的理解也不同。他可能不知道,我最后没有修改就把论文交了上去。

我也像卡门青一样追问自己:“经历这么多考验,浪费这么多青春之后,我得到了什么呢?”

一纸毕业证书,一份谋生的工作,以及青春没能免于荒废的遗憾?哦对了,还有那圆脸同学,他在我的提议下,每天读书学习,直至毕业那天。

7. 梅里美著名的短篇小说有哪些

普罗斯佩·梅里美(Prosper Mérimée 1803年9月28日-1870年9月23日)法国现实主义作家,中短篇小说大师,剧作家,历史学家。

梅里美生于法国巴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家境富裕。1819年他进入巴黎大学学习法律同时通晓掌握了英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俄语,希腊语与拉丁语。并对古典文学哲学和各国的神秘思想多有涉猎。大学毕业后,他在商业部任职,工作之余经常出入文学团体,结识了司汤达、夏多布里昂作家,自己也开始将写作作为业余爱好。1829年他发表了长篇小说《查理九世时代轶事》,内容为“圣巴托罗缪之夜”。

1834年梅里美被任命为历史文物总督察官,他漫游了西班牙、英国、意大利、希腊及土耳其等国。在对当地文物进行考察之余,他广泛接触各阶层民众,了解轶闻趣事,民间风俗,写了大量的游记,同时积累了小说创作的素材。1829年梅里美写出了《马铁奥·法尔科内》,故事精彩,人物形象鲜明,成为他的代表作品之一。他再接再厉,在同一年又完成了两篇杰作《塔芒戈》与《费德里哥》。

梅里美的女儿嫁给了拿破伦三世,成为了国丈。

梅里美终身衣食无忧,学识渊博,是法国现实主义文学中鲜有的学者型作家。他文字底蕴深厚,虽然不具备司汤达、巴尔扎克等人的锐利批判锋芒,但他在小说中将瑰丽的异域风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性格不循常规的人物结合起来,形成鲜明的画面,是法国现实主义文学中难得一见的手笔,所以仅以十几个短篇就奠定了在法国文学史上颇高的地位。他的代表作《卡门》经法国音乐家比才改编成同名歌剧而取得世界性声誉,“卡门”这一形象亦成为西方文学史上的一个典型。

8. 普罗斯佩·梅里美的人物影响

梅里美是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中短篇小说大师和剧作家,被誉为“法国中短篇小说的第一位大师”。与同时代的司汤达、巴尔扎克等作家相比,他的作品所体现出来的神秘的文化氛围,瑰丽的异域风光,游冲猜性格鲜明的人物,以及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相互结合碰撞。
梅里美的中短篇小说判汪是世界文学中的一朵奇葩,他仅以二十来个中短篇小说便驰名于法国文坛和世界文坛,并且占据了一个突出的地位。他的作品不仅对法国中短篇小说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而且对十九世纪的法国文学和欧洲文学产生了重大的神型影响。可以说,梅里美是法国第一位中短篇小说的大师,从梅里美开始,法国中短篇小说进入了成熟阶段。

热点内容
看小说用什么阅读器免费下载 发布:2025-05-14 20:35:46 浏览:795
代号变色龙死神之称的都市小说 发布:2025-05-14 20:27:55 浏览:637
总裁虐恋类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5-14 20:27:03 浏览:824
网络小说连载昏嫁总裁 发布:2025-05-14 20:27:00 浏览:748
岳风柳有声小说免费阅读 发布:2025-05-14 20:19:47 浏览:85
短篇小说最新章 发布:2025-05-14 20:08:57 浏览:307
女主总裁男主是教授的小说 发布:2025-05-14 20:07:37 浏览:514
游戏小说免费听 发布:2025-05-14 20:01:44 浏览:908
2005以前写的网游小说 发布:2025-05-14 20:00:57 浏览:277
武威短篇小说 发布:2025-05-14 19:30:32 浏览: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