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尾戛然而止煞尾短篇小说
『壹』 莫泊桑项链,戛然而止的结局有什么意义
留给读者无限的思考与遐想,同时是一种写作手法。
一般写故事最忌讳平铺直叙,让读者看到中间就知道结局,这种故事会让人觉得索然无味。好的写作者,不但要学会设置故事主线,也需要设置让人为之一振的结尾。所谓“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说的就是这类结尾。
莫泊桑的小说《项链》。女主角忙活了半辈子,最后才知道项链是假的,这个结局可能很多人并没有想到,但这个结尾在行文逻辑上让前面所有的铺垫都有了意义。
恍然大悟式结尾在内容上会让人大吃一惊,但是在逻辑上却是完整的闭环,也就是说,所有的铺垫都是为了读者最后的“哇”的一下,所以这种形式不只可以应用在写小说、写故事里,还可以应用在所有需要最后揭示谜底的文章中。

《项链》故事梗概:
玛蒂尔德是一位漂亮的女子,她的丈夫是一个普通的小职员。她虽然地位低下,却迷恋豪华的贵族生活,为了出席一次盛大的晚会,她用丈夫积攒下的400法郎做了一件礼服,还听了丈夫的怂恿从好友那里借来一串美丽的项链。
在部长家的晚会上,玛蒂尔德以她超群的风姿出尽了风头,她的虚荣心由此得到了充分的满足,可她竟然把借来的项链丢失了,在这种情况下,她只有隐瞒着好友,慢慢来赔偿。
从此,夫妇俩度过了10年节衣缩食的生活。在这艰难的积攒过程中,玛蒂尔德的手变得粗糙了,容颜也衰老了。后来,她偶然得知了她丢失的那条项链不过是一条价格低廉的人造钻石项链,而她赔偿的却是一挂真钻石项链。就这样玛蒂尔德白白辛苦了10年。
『贰』 《围城》的结尾好突然,为什么会这么突然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所写的一本小说,而这本小说当你读完之后会迸发出无限思考。我们都知道围城的结局是穷留学生方鸿渐跟孙柔嘉的吵架作为结局的。这样结局给人戛然而止,非常堵的慌的感觉,于是有人好奇围城为什么要这么突然的结尾?我觉得这种结尾反而让读者想像出不同的结局,方鸿渐跟孙嘉柔有没有和好?方鸿渐的工作有重新找好等?
看围城的时候会感觉方鸿渐就是我们,而不同的人看到这个结局会有不同的看法。如果把围城当做婚姻话,你是会跳进去还是跳出来呢?而生活本身不正是让人不舒服又继续前进的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