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邦短篇小说外衣
⑴ 谁有小说《红煤》
链接:
《红煤》是2009年8月1日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刘庆邦。
⑵ 刘庆邦:小说创作的实与虚
刘庆邦:小说创作的实与虚
按:11月15日上午,被誉为中国当代“短篇小说之王”的著名作家刘庆邦在鲁迅文学院为鲁迅文学院第二十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为学员们深情讲述关于小说创作的一些技巧,就如何去把握文字中的实与虚相互变幻等问题进行了层层地剖析,深入地挖掘出小说创作的灵魂。
刘庆邦简介:现为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级作家,北京市政协委员。代表著作有《断层》、《远方诗意》、《走窑汉》、《梅妞放羊》、《遍地白花》等。
■我所说的虚,不是虚无,不是虚假,不是虚幻,虚是空灵、飘逸、诗意,是笼罩在小说世界里的精神性、灵魂性和神性。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够把虚构的东西作实呢?很简单,就是写我们所熟悉的生活。
■我们选择什么样的题材,结构什么样的故事,包括使用什么样的语言,一经落笔,对生活的看法就隐含在作品里面了。
小说创作中的虚实问题
我为什么选择讲这个题目呢?我觉得这是我们中国作家目前所面临的一个共同的、带有根本性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或者说,你只要有志于小说创作,只要跨进小说创作的门槛,很可能一辈子都会为这个问题所困扰,一辈子都像解谜一样在解决这个问题。常听一些文学刊物的主编说起,他们不缺稿子,只是缺好稿子,往往为挑不出可以打头的稿子犯愁。挑不出好稿子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小说普遍写得太实了,想象能力不强,抽象能力缺乏,没有实现从实到虚的转化和升华。他们举例,昨天有人在酒桌上讲了一个段子,今天就有人把段子写到小说里去了。报纸上刚报道了一些新奇的事,这些事像长了兔子腿,很快就跑到小说里去了。更有甚者,某地发生了一桩案子,不少作者竟一哄而上,都以这桩案子为素材,改头换面,把案子写进了小说。这些现发现卖的同质化的小说,没有和现实拉开距离,甚至没有和新闻拉开距离,只不过是现实生活的翻版或照相,已失去了小说应有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
不想承认也不行,在初开始写小说时,我的小说写得也很实。在出第一本中短篇小说集时,没有请人为集子
⑶ 寻根之旅的作者简介
刘庆邦,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主席,《阳光》杂志主编。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为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级作家。
短篇小说《鞋》获1997至2000年度第二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神木》获第二届老舍文学奖。根据其小说《神木》改编的电影《盲井》获第53届柏林电影艺术节银熊奖。
刘庆邦,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 阎连科,河南嵩县人。1985年毕业于河南大学政教系,1991年又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78年应征入伍。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199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情感狱》、《最后一名女知青》、《生死晶黄》、《日光流年》、《受活》,散文集《回望乡土》,中短篇小说《天宫图》、《年月日》等。《耙耧山脉》获上海市1994-1995年中篇小说大奖,《黄金洞》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其作品曾获军内外奖20余次。 史铁生,著名小说家。1969年到陕西延川插队落户。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多篇散文被选入中小学生教材。 方方, 1955年生于南京。祖籍江西。,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 现为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1976年开始发表诗歌。1982年始发小说。现已出版小说、散文集约六十余部。不少小说被译为英、法、日、意、葡、韩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其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乌泥湖年谱》,随笔集《到庐山看老别墅》、《汉口的沧桑往事》,中篇短小说集《方方文集》五本。中篇小说代表作有《风景》、《桃花灿烂》、《有爱无爱都铭心刻骨》等。
⑷ 刘庆邦短篇小说选怎么样
刘庆邦的短篇小说最大的特点就是:好看。既然“好看”,那就说明他的故事讲得引人入胜。 刘庆邦的短篇可以说是呈现两种不同的面貌。一种如《走窑汉》《血劲》,写的是地下,煤窖的黑暗世界,风格冷冽干脆;一种如《鞋》《外衣》,写的是地上,乡土的人情世界,风格温润美丽。 《走窑汉》发表于1985年,可说是刘庆邦的成名作。我觉得,这个小说把短篇小说的能量发挥到了极大的限度。 这是一个复仇的故事。 马海州的妻子小蛾被矿工队长张清玷污了,马海州用刀子刺伤张清的胸膛,获罪入狱,在狱中救人立功,提前释放,回到矿场。 这是小说叙述过程中的回忆交代,是这个复仇故事的原因。小说的开始是,已经出狱后的马海州同张清一起下井。看他是怎样复仇的。 在下矿井劳作时,马海州时时跟着张清,也不说话,甩都甩不掉。他身上总是带着一把刀子,不时拿出来把玩。他的复仇,不动声色,却光明正大,用这种持久的威胁来摧垮张清。下了班也是,马海州和小蛾一起跟着张清。每天都在张清的楼下喊:“张书记。”他喊一句,她喊一句。在一次下矿井工作时,张清的场子塌了,他被活埋,在他附近的马海州却是奋力地把他救出来。张清以为有和解的希望,就拿酒到马海州家酬谢,马海州不让进门,又叫小蛾过来,小蛾把张清带过来的酒直接从门里扔到门外,酒瓶全碎。那天晚上,马海州和小蛾来到张清家,马海州拿一个薄铁片在张清脸前,张清就是趁马海州不在家用那种铁片开了他家门玷污了小蛾。 在这个,没有任何肢体冲突的复仇过程中,马海州施加在张清身上的都是精神的重压,张清终于在这个晚上,疯掉了,也可以说是,被逼疯了。几天后张清跳窖自杀。也是在同一天,小蛾跳楼自杀。 人物有丰厚的可解读性。 首先来看小蛾。她被张清玷污后,决意要自杀的,但是丈夫马海州刺伤张清被抓走时说:“田小蛾,不许你死!”然后,小蛾经受了诸多的羞辱,比如被人扔瓦块,门上被挂破鞋。她都忍下来。丈夫马海州在狱中时,她辛苦种地,收获比别人多的粮食。“这个女人身上的补丁越来越多,人也越来越瘦了。”——清苦的生活。原来她都把钱积攒起来,马海州出狱,她给他一个砖头似的布包,里面是大大小小的票子。马海州并不稀罕这钱,冷冷地说:“我以为你早不在人世了呢。”从此,马海州对小蛾,是一种爱恨交加的态度。爱,就是最开始那种浓烈的爱情,挥不走的爱;恨,因她是被玷污之人,这是他心头抹不去的阴影。于是,小蛾就成了他,爱愈深恨愈浓的心结。而小蛾,就这样承受着,那炽热的爱,和浓烈的恨。这些扭曲了的爱和恨。他帮着丈夫马海州复仇。张清跳窖自杀,小蛾随即也跳楼自杀。——如此丰满的人物形象,她身上的人性能量,也只有小说可以字字珠玑地刻画,一旦用具体词汇来形容,就毫无分量了。 小说的结尾,也就是最后一段,马海州听到小蛾跳楼自杀的消息时,是这样的: “马海州呼地站起来……可是,他又坐下了。” ——无疑是经典有力的结尾。故事讲完,戛然而止,冷静干脆。人物性格心理得到照应和超越。 来看怎样的照应。小说里写了几笔马海州从前的状态:那些天,不到临下井的前一刻,马海州绝不离开妻子,匆匆离去,往往半道上又匆匆返回。那时候,“他们幸福得差不多每天都要落泪”。说明马海州从前是柔肠百转的一个汉子。妻子小蛾遭玷污,他入狱。出来之后,必定不再是从前的他。他一心想的,就是复仇。他的复仇,不是对敌人肉体上的伤害,而是精神上的折磨。他在这复仇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冷静、耐心、执着、果断都让人钦佩到感动。小说还写了一个细节,一个工友家里失火,什么都烧没了。马海州二话没说,一把甩给工友两百块钱。他的慷慨,仗义,又是让人钦佩的。于是,在这样一个可以称得上是侠骨柔肠的汉子身上,他要做的事情却是复仇,是把一个人逼死。他心里装着的,是再也无法找回的爱情,是满满的恨。这个人物,也让人心生同情和心疼了。 再来看结尾,小蛾死了,“马海州呼地站起来……可是,他又坐下了。”——再多的阐释,都不及这几个字的力量。 二零一二年六月二十五日 《走窑汉》,选自《刘庆邦短篇小说选》,作家出版社2012年1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⑸ 第2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
第二届鲁迅文学奖(1997-2000年)获奖作品
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
《鞋》刘庆邦
《清水里的刀子》石舒清
《吹牛》红柯
《厨房》徐坤
《清水洗尘》迟子建
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
《梦也何曾到谢桥》叶广芩
《被雨淋湿的河》鬼子
《永远有多远》铁凝
《吹满风的山谷》衣向东
《年月日》阎连科
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获奖作品
《落泪是金》何建明
《远东朝鲜战争》王树增
《西部的倾诉》梅洁
《中国863》李鸣生
《生死一线》杨黎光
全国优秀诗歌奖获奖作品
《羞涩》杨晓民
《曲有源白话诗选》曲有源
《地球是一只泪眼》朱增泉
《西川的诗》西川
《纯粹阳光》曹宇翔
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获奖作品
《大雅村言》李国文
《山居笔记》余秋雨
《精神的归宿》朱铁志
《昨夜西风凋碧树》徐光耀
《张抗抗散文》张抗抗
全国优秀理论评论奖获奖作品
《“五四”文化革命的再评价》陈涌
《一九O三:前夜的涌动》程文超
《12个:1998年的孩子》何向阳
《西部:偏远省份的文学写作》韩子勇
《文学理论现代性问题》钱中文
全国优秀文学翻译彩虹奖获奖作品
《济慈诗选》屠岸 译
《堂吉诃德》董燕生 译
《奥德赛》王焕生 译
《秧歌》董纯 译
《圣殿》陶洁 译
⑹ 《在夜晚的麦田里独行/乡愁文丛》epub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在夜晚的麦田里独行/乡愁文丛》( 刘庆邦)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https://pan..com/s/1enw02WnaiGr15lb2ZD3rrg
书名 :在夜晚的麦田里独行/乡愁文丛
豆瓣评分:
作者:刘庆邦
出版社:大象
出版年:2017-05-01
页数:230
内容简介 :
刘庆邦著,王剑冰主编的《在夜晚的麦田里独行/乡愁文丛》行文大气,情感充实。因其作者成熟内敛的性格,行文中没有过多的抒情,简单着墨更让人回味无穷。文稿写作上并没有拘泥于简单地写景、单纯地抒发思乡情感。而是采用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
文稿的文学性、思想性较高。作者用一篇篇情感真挚的回忆,为读者展现了他家乡的乡情乡貌,并且通过记忆中的人、事、物表达了作者个人对时间流逝的缅怀及对生命的一些感悟。
作者简介 :
刘庆邦,1951年12月生于河南沈丘农村。现为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主席,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级作家,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 著有长篇小说《断层》《远方诗意》《平原上的歌谣》《红煤》《遍地月光》等七部,中短篇小说集、散文集《走窑汉》《梅妞放羊》《遍地白花》《响器》《黄花绣》等三十余种,并出版有四卷本刘庆邦系列小说。 短篇小说《鞋》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神木》获第二届老舍文学奖。中篇小说《到城里去》和长篇小说《红煤》分别获第四届、第五届北京市政府奖,获《北京文学》奖六度,《小说选刊》奖三度《小说月报》百花奖三度,《十月》文学奖二度,《人民文学》奖二度,全国煤矿文学乌金奖四度等。根据其小说《神术》改编的电影《盲井》获第53届柏林电影艺术节银熊奖。曾获北京市首界德艺双馨奖。
⑺ 刘庆邦小说的作者简介
- 刘庆邦小说
刘庆邦,著名作家,1951年12月生于河南沈丘农村。当过农民、矿工和记者。现为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级作家,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著有长篇小说《断层》《远方诗意》《平原上的歌谣》等五部,中短篇小说集、散文集《走窑汉》《梅妞放羊》《遍地白花》《响器》等二十余种。短篇小说《鞋》获1997至2000年度第二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神木》获第二届老舍文学奖。根据其小说《神木》改编的电影《盲井》获第53届柏林电影艺术节银熊奖。曾获北京市首届德艺双馨奖。多篇作品被译成英、法、日、俄、德、意大利等外国文字。
⑻ 听说刘庆邦有200多篇短篇小说,请哪位网友帮我列一名单。今天我看了他的短篇小说《鞋》,很喜欢。
长篇小说 《断层》 《高高的河堤》 《落英》
中短篇小说 《在深处》 《家道》 《胡辣汤》
《屠妇老塘》 《鞋》
中短篇小说集 《走窑汉》 《心疼初恋》 《刘庆邦自选集》
《梅妞放羊》 《不定嫁给谁》
影视作品 《盲井》 《卧底》 《鞋》
获奖作品 《断层》 《在深入》 《东家》
《谁家的小姑忍受》 《神木》 《小小的船》
短篇小说《鞋》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被译成英、法、日等外国文字的作品10多篇。短篇小说《鞋》被制成了日本电视汉语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