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微小说 » 中国最伟大的短篇小说

中国最伟大的短篇小说

发布时间: 2024-01-23 15:09:01

⑴ 建国初期有什么优秀的中短篇小说

1.诗歌

歌颂新中国,歌颂新生活,是建国初期诗歌的共同主题。在颂歌诗潮中,老一辈诗人更感到连绵战火之后自由与独立的可贵,他们的颂歌流露出激越的感激之情。郭沫若的《新华颂》,何其芳的《我们最伟大的节日》,冯至的《我的感谢》,以及艾青、臧克家等的不少诗作都是其中的代表。在《新华颂》中,老诗人写道:"人民中国,屹立亚东。/光芒万道,辐射寰空。/艰难缔造庆成功,/五星红旗遍地红。"诗句虽然流于浮泛,但作为当代诗歌的开篇之作,无论从表达内容还是形式的散文化上,都具有先行的意义。此外,艾青的"礼炮震动着整个地壳,全世界都庆贺新中国的诞生",石方禹的"祖国,我因你的名字满身光彩"等诗句,都生动地展示了建国之初人们普遍的感受和心情。

对旧时代苦难与斗争的回忆,对祖国和平与幸福的捍卫,也成为本时期诗歌表现的重要内容。李季的长诗《报信姑娘》写了一位为救游击队侦察员而牺牲自己的女英雄。李冰的《刘胡兰》也有一定影响。乔林的《白兰花》和冯至的《韩波砍柴》,在描写旧时代苦难生活的作品中,显示出较为突出的艺术成就。

在抗美援朝题材的诗作中,未央的《枪给我吧》、《祖国,我回来了》,是广为传诵的名作。李瑛的《在朝鲜战场上有这样一个人》,田间的《给一位女郎》,张永枚的《新春》,都热情歌颂了中华儿女的献身精神和中朝人民的战斗友谊。

此时的诗歌还全面反映并歌颂了和平建设时期的新生活。李季的《玉门诗抄》、《生活之歌》,表现了石油战线的劳动者们忘我的精神,作者也因此有了"石油诗人"的美誉。在表现新生活的作品中,"生活抒情诗"尤其引人注目。闻捷的《吐鲁番情歌》、《果子沟山谣》是这类作品的最成功代表。李瑛的《戈壁日出》,邵燕祥的《到远方去》,严阵的《江南曲》,梁上泉的《高原牧笛》,公刘的《西盟的早晨》,也都颇具特色、

老诗人艾青把目光投向世界,创作了一组国际题材的诗歌组诗《南美洲的旅行》和《大西洋》,在炽烈的感情下蕴含深邃的哲理,传达出诗人对世界和人类命运的关注。

2.散文像新生活带来诗歌创作的繁荣一样,大量优秀的散文作品也涌现出来。"朝鲜通迅"是建国后散文的第一批成果。影响最大的是魏巍的作品,他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依依惜别的深情》,感情真挚,格调高昂,一时间举国传颂。其他如巴金的《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生活在英雄们中间》,杨朔的《鸭绿江南北》,刘白羽的《朝鲜在战火中前进》,老舍的《无名高地有了名》等,都从不同角度讴歌了志愿军英雄和中朝人民的深情厚谊。此类题材的作品结集有《朝鲜通讯报告选》、《志愿军一日》、《志愿军英雄传》等。

反映工农业建设蓬勃发展的报告文学也很突出,如艾芜的《屋里的春天》,柳青的《一九五五年秋天在皇甫村》,靳以的《到佛子岭去》,秦兆阳的《王永淮》,李若冰的《在柴达木盆地》等,并结集有《祖国在前进》、《经济建设通讯报告选》。

抒情散文也获得了很大发展。冰心的《小桔灯》,杨朔的《香山红叶》,陶铸的《松树的风格》,刘白羽的《日出》,秦牧的《社稷坛抒情》,碧野的《天山景物记》等作品,或歌颂理想、情操,或描绘河山、景物,均以新的时代精神、优美的文笔和洒脱的风格成为当代散文中的精品

众多质量上乘的作品的出现,使当代散文创作呈现出第一次高潮,为60年代初期散文创作的大丰收奠定了基础。

3.小说

建国初,小说创作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各类题材中占比重最大的是描写民主革命斗争的,如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柳青的《铜墙铁壁》,孔厥、袁静的《新儿女英雄传》,刘知侠的《铁道游击队》,马加的《开不败的花朵》,高云览的《小城春秋》,孙犁的《风云初纪》,徐光耀的《小兵张嘎》等。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有: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铁木前传》,康濯的《水滴石穿》,刘澍德的《桥》等。表现工业题材的有:杜鹏程的《在和平的日子里》,周立波的《铁水奔流》,草明的《火车头》等。玛拉沁夫的《茫茫的草原》和李乔的《欢笑的金沙江》,则显示了建国后少数民族文学的最初成果。

《保卫延安》和《三里湾》代表了50年代初期长篇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保卫延安》首次成功地以长篇形式表现军事题材,为当代小说创作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小说描绘了解放战争中保卫延安的几次战役,气势恢宏,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作品成功地塑造了彭德怀的形象,这是解放军高级将领第一次出现在当代文学作品里。赵树理的《三里湾》第一次描写了农业合作化运动。小说显示了作家深厚的艺术功底,以大故事套小故事,写人们的日常生活事件,真实地反映出合作化运动初期各类人物的思想、行为和观念,揭示了合作化运动引起的农村生产关系、家庭关系、婚恋观和道德观的变化,同时也表明实现农村变革的艰巨性、复杂性。"糊涂涂"、"常有理"、"惹不起"、"能不够"等人物形象,因为来源于生活,使人倍觉亲切。这在建国初的小说创作中是很难得的。

杜鹏程的《在和平的日子里》是"十七年"表现工业题材的优秀中篇小说。作品以宝成铁路建设为背景,写了一对经历过硝烟战火的老战友,在和平建设时期面对新问题所产生的不同心态。作者把对人物心灵的探幽置于社会主义工业建设的大环境中去观照,既使人物思想冲突有现实依据,又展示了广阔的时代风貌。作品情绪昂扬,以抒情笔调为主,同时又蕴含深刻的哲理,其现实针对性也是很明显的。

孙犁的《铁木前传》写的是铁匠傅老刚和木匠黎老东及其儿女两代人的生活故事,反映了农业合作化运动初期农村各阶层人民的思想情感。小说以其独特的风格被誉为"一部诗的小说或小说的诗"。

总体来看,建国初的小说创作处于发展的酝酿期,中、短篇创作更活跃一些。原因是中、短篇样式用来反映现实生活更易于把握,更灵活。这一时期的小说取得的成就是应该肯定的,但受时代大背景影响,创作过分追求政治功能的弊端已初露端倪。譬如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创作,单方面追求崇高,对历史厚度和内蕴的深度挖掘不够。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因紧跟形势而在艺术锤炼上显得欠缺。这为日后小说发展出现"左"的倾向埋下了根芽。

⑵ 《红楼梦》为什么被称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为什么历史地位如此之高它的精华是什么

《红楼梦》之所以形成为一门学问、专学,并不仅仅它有谜,首先是《红楼梦》本身所具备的文学艺术魅力,吸引了大家,大家关心《红楼梦》了,才去关心它的谜。像我无名无姓,大家不知道,我失踪了、死了、活了,大家不会关心。因为《红楼梦》有这个魅力吸引着大家,所以说大家才要去关心《红楼梦》,也关心《红楼梦》的谜。那么考证越多,发现的史料越多,那么解决不了的问题也就越多,出现许许多多的矛盾的地方。曹雪芹活了四十岁也罢,活了五十岁也罢,咱们知道他的都只是些零零星星、点点滴滴的东西。所以好多是解不开的谜,《红楼梦》又是一部未完的作品,它也有许多解不开的谜,正因为它有魅力,大家要去解这个谜,越解谜越多,越有吸引力。第二个就是说许许多多的大学者,都加入红学研究队伍中来,不是说能搞《红楼梦》就能成为大学者,而是他本身有深厚的文学功底、文学修养,他才有《红楼梦》的研究。历史上熟悉的人物像蔡元培先生,胡适之先生、俞平伯先生,到后来的周汝昌先生,冯其庸先生,李希凡先生等等,甚至于说咱们政治领袖的参与,更把这个红学热潮给掀起来,这个形成一个什么呢,更重要的是一个群众基础,就是说有许许多多《红楼梦》爱好者在,爱好《红楼梦》不是别人能煽呼起来的,我在这儿推销一个产品,我做什么广告,而是《红楼梦》本身具备这样的魅力,为广大的读者所认同,所喜好,所以说红学的形成不是单方面的,原因也不是单一的。

难以超越的巅峰之作
《中国大网络全书》评价说,《红楼梦》的价值怎么估计都不为过。《大英网络》评价说,《红楼梦》的价值等于一整个的欧洲。在国内文学界,《红楼梦》也一直被公认为中国古典小说不可逾越的巅峰。《红楼梦》是一部大书。有评论家这样说,几千年中国文学史,假如我们只有一部《红楼梦》,它的光辉也足以照亮古今中外。《红楼梦》并不只是一部言情小说,他更是一部对君主专制社会末期四大家族的兴衰史的概述,这已经逾越了言情小说的范围。它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起于言情而终于言情,但不止于言情,这样才能衬出情的深度与厚度。《红楼梦》之所以伟大,首先是在结构的伟大上。在如此精妙的布局和秩序下,这等空间、这群人物中,看似庞杂的故事在作者的笔下事无巨细,分明清晰地娓娓道来。
毛泽东评价
1、《红楼梦》我至少读了五遍……我是把它当历史读的。开头当故事读,后来当历史读。什么人都不注意《红楼梦》的第四回,那是个总纲,还有《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好了歌》和注。第四回《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讲护官符,提到四大家族:“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红楼梦》写四大家族,阶级斗争激烈,几十条人命。统治者二十几人(有人算了说是三十三人),其他都是奴隶,三百多个,鸳鸯、司棋、尤二姐、尤三姐等等。讲历史不拿阶级斗争观点讲,就讲不通。 2、中国有四部经典文学名著:《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和《红楼梦》。 3、不读五遍《红楼梦》,没必要发表评论。 4、大观园里贾宝玉的命根是系在颈上的一块石头,国民党的命根是它的军队,怎么好说不“保障”,或者虽有“保障”而不“确实”呢? 5、《红楼梦》不仅要当做小说看,而且要当做历史看。他写的是很细致的、很精细的社会历史。他的书中写了几百人,有三四百人,其中只有三十三人是统治阶级,约占十分之一,其余都是被压迫的。牺牲的、死的很多,如鸳鸯、尤二姐、尤三姐、司棋、金钏、晴雯、秦可卿和她的一个丫环。秦可卿实际是自杀的,书上看不出来。贾宝玉对这些人都是同情的。你们看过《金瓶梅》没有?这部书写了宋朝的真正社会历史,暴露了封建统治,揭露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矛盾,也有一部分写得很细致。《金瓶梅》是《红楼梦》的祖宗,没有《金瓶梅》就写不出《红楼梦》。但是,《金瓶梅》的作者不尊重女性,《红楼梦》、《聊斋志异》是尊重女性的。
鲁迅的评价与看法
1、《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 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在我的眼下的宝玉,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证成多所爱者当大苦恼,因为世上,不幸人多。惟憎人者,幸灾乐祸,于一生中,得小欢喜少有罣碍。然而憎人却不过是爱人者的败亡的逃路,与宝玉之终于出家,同一小器。 2、“全书所写,虽不外悲喜之情,聚散之迹,而人物事故,则摆脱旧套,与在先之人情小说甚不同。……盖叙述皆存真,闻见悉所亲历,正因写实,转成新鲜。……”(《中国小说史略》)
《红楼梦》封面《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属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1784年(清乾隆帝四十九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它的原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也是世界文学经典巨著之一。作者曹雪芹。现通行的续作是由高鹗续全的一百二十回《红楼梦》。书中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荣、宁两府由盛到衰的过程。全面地描写封建社会末世的人性世态及种种无法调和的矛盾。

红楼梦四大家族
首字母索引: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贾家 贾元春 贾迎春 贾探春 贾惜春 贾敬 贾赦 贾政 贾宝玉 贾琏 贾珍 贾环 贾蓉 贾兰 贾芸 贾蔷 贾芹 贾瑞 贾敏 贾代儒 贾代化 贾代修 贾代善
王家 王夫人 王熙凤 王子腾 王仁 薛姨妈
薛家 薛蟠 薛蝌 薛宝钗 薛宝琴
史家 史湘云 贾母

作品简介
彭连熙工笔红楼梦本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 《红楼梦》可以代表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它继承了《金瓶梅》的网状结构特点,以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并涉及史、王、薛三个家族,以及官府、市井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全景式地展开了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红楼梦》在流传初期是通过名为《石头记》的手抄本形式流传。流传至今的手抄本仅有八十回(根据有些学者的研究,流传下来的手抄本实为79回,今存手抄本的第80回仅仅是第79回的后半节,被后人割裂,以凑足八十回的整数;也有部分学者认为今79、80二回本均为续作混入)。自乾隆年间始,各种关于《红楼梦》的续作纷纷出笼。据有关学者统计,《红楼梦》的续书种类高达百余种,如《后红楼梦》、《红楼后梦》、《续红楼梦》、《红楼复梦》、《红楼梦补》、《增补红楼》、《鬼红楼》、《红楼梦影》等。

⑶ 世界上有两部著名的小说《狂人日记》,其中一部的作者是中国的鲁迅,另一部的作者是俄国的谁

另一部的作者是俄国的果戈里。

果戈里的《狂人日记》艺术构思独特,出现在读者面前的是狂人和狗轮贺的通讯、几篇日记,形式荒诞。小说主人公是一个微不足道、安分守己的小公务员,受阶级社会重重压迫,处处被人侮辱蹂躏并卖,最后被逼发疯。

《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写于1918年4月。该文首发于1918年5月15日4卷5号的《新青年》月刊,后收入《呐喊》集,编入《鲁迅全集》第一卷。

小说通过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

也表现了作者深刻的忏悔意识。作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对中腊蔽派国的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时对中国的甚至是人类的前途表达了深广的忧愤。


(3)中国最伟大的短篇小说扩展阅读

鲁迅的《狂人日记》创作背景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鲁迅深受鼓舞,与李大钊、陈独秀、胡适等当时许多先进知识分子一起,写文章,办杂志,在中国“五四运动”结束后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他站在反帝反封建的前列,积极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猛烈抨击几千年来的旧文化、旧思想、旧道德。

1917年8月9日,鲁迅应钱玄同之邀,答应其为《新青年》写文章,并在1918年4月完成《狂人日记》的创作。在创作《狂人日记》之前,鲁迅曾经看过大约百多篇外国文学作品。

《狂人日记》是鲁迅在经历了沉默与思索之后的第一声呐喊,作品中融入了他多年来的愤怒、怨恨、不满、焦虑,以及希望、祈求等各种复杂的情绪。

也必然地体现了作者多年来对中国历史的深思和对现实社会的认识,是一篇彻底的反封建的“宣言”,也是作者此后全部创作的“总序言”。

⑷ 短篇经典文学著作

有:《项链》、《倾城之恋》、《受戒》、《社戏》、《春风沉醉的晚上》等。

1、《项链》

《项链》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创作于1884年的短篇小说。

故事讲述了小公务员的妻子玛蒂尔德为参加一次晚会,向朋友借了一串钻石项链,来炫耀自己的美丽。不料,项链在回家途中不慎丢失。她只得借钱买了新项链还给朋友。为了偿还债务,她节衣缩食,为别人打短工,整整劳苦了十年。最后,得知所借的项链原是一串假钻石项链。

《项链》采用了以物写人的手法,将项链作为一条主线,从它与人物的多重关系出发,用它牢牢系住人物的行为、语言和心理活动,使读者透过项链对女主人公的形象一目了然。

2、《倾城之恋》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最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之一。是一篇探讨爱情、婚姻和人性在战乱及其前后,怎样生存和挣扎的作品。

故事发生在香港,上海来的白家小姐白流苏,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身无分文,在亲戚间备受冷嘲热讽,看尽世态炎凉。偶然认识了多金潇洒的单身汉范柳原,便拿自己当做赌注,远赴香港,博取范柳原的爱情,要争取一个合法的婚姻地位。

两个情场高手斗法的场地在浅水湾饭店,原本白流苏似是服输了,但在范柳原即将离开香港时,日军开始轰炸浅水湾,范柳原折回保护白流苏。狂轰滥炸,生死交关,牵绊了范柳原,流苏欣喜中不无悲哀,够了,如此患难,足以做十年夫妻。

3、《受戒》

《受戒》是汪曾祺创作的短篇小说,发表于《北京文学》1980年第10期。作品描写了小和尚明海与农家女小英子之间天真无邪的朦胧爱情,蕴含着对生活、对人生的热爱,洋溢着人性和人情的欢歌。

4、《社戏》

《社戏》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写于1922年的短篇小说,发表于同年12月《小说月刊》第13卷12号,后收入小说集《呐喊》。这篇小说以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我”20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乡村看社戏。

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

5、《春风沉醉的晚上》

《春风沉醉的晚上》是现代作家郁达夫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首刊于1924年2月28日《创造季刊》第2卷第2期。

《春风沉醉的晚上》 小说叙述了“ 五四”以后一对贫苦沦落的男女青年,同住在上海的一幢贫民窟里,由素不相识到相互关怀、同情的故事,刻画了一位正直、善良、真诚、乐于助人、身处厄境不失坚韧意志和反抗精神的烟厂女工陈二妹的形象。

《春风沉醉的晚上》结构严谨精巧,语言质朴,情节自然,层层推进,心理描写细微,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有较高的价值。

⑸ 最伟大的100部小说_经典网络小说

经典小说是 比真的面貌还要有神气、有活力、有生气 的 别具艺术生命的一种文体 ,在中西经典文学中异军突起而独领风骚,经典网络小说100部都哪些小说?以下是我推荐给大家的关于最伟大的100部小说,一起来看看有没有你喜欢的小说吧!

最伟大的100部小说

1、堂吉诃德

[西班牙] 塞万提斯 著,1605年出版

杨绛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堂吉诃德》是欧洲长篇小说的里程碑,在多个排行榜里都是第一,具有无可撼动的地位。我觉得《堂吉诃德》和《水浒传》能有一比。金圣叹曾这样评价《水浒传》:“《水浒》之文精严,读之即得读一切书之法也。”“天下之文章无有出《水浒》右者”。内容和地位都和《堂吉诃德》有可比较之处。

2、战争与和平

[俄] 托尔斯泰 著,1869年出版

刘辽逸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战争与和平》以当时四大贵族家庭的人物活动为线索,描写1812年俄法战争的全过程,是一部史诗般的鸿篇巨制,规模和思想性无出其右,是俄罗斯文学史上矗立顶峰的圣碑。

3、尤利西斯

[爱尔兰] 乔伊斯 著,1922年出版

金堤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一个作家应该有三部作品:成名作,代表作,传世作(或叫炫技作)。乔伊斯这三样都有,《尤利西斯》是他的代表作。一句话就能概括这书多牛B:现代主义分水岭。

4、追忆似水年华

[法] 普鲁斯特 著,1913-27年出版

李恒基等译,译林出版社

这书没什么可说的,法国二十世纪文坛一哥的不朽作。对自己的阅读能力有信心的可以挑战一下。

其实我更觉得塞利纳应该是一哥,谁让他政治不正确呢。

5、卡拉马佐夫兄弟

[俄] 陀思妥耶夫斯基 著,1880年出版

耿济之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陀爷的代表作。全世界的读者已经为陀爷疯狂了一轮又一轮了。在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如果看见一个青年在电车里眉头紧锁地思考,手上还拿着本书,那他八成是在看《卡拉马佐夫兄弟》。这本书也已经反复出现在后世的许多名著中了。

6、白鲸

[美] 梅尔维尔 著,1851年出版

成时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又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著作,直接把美国文学拉入现代。基本上哪个美国文学课本里都绕不过去《白鲸》(我研究生考试的时候都有这篇)。《白鲸》刚出版时还遭到评论家的讥讽,但决定文学价值的永远是时间。

建议看英文原版,不算难,能更好地体会原作语言的力量。

7、包法利夫人

[法] 福楼拜 著,1857年出版

李健吾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福楼拜在中国的名气似乎不是天王级别的。但在西方文学谱系里,福楼拜绝对是大宗师级的人物。他出神入化的小说技巧,启蒙了后世一代又一代的作家。

8、米德尔马契

[英] 乔治·艾略特 著,1771-72年出版

项星耀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终于有一位女作家了。排行榜的作者是研究维多利亚小说的,把这个位置给乔治·艾略特也非常自然。《米德尔马契》里有一百五十个人物,各具特色,可以说达到了传统小说的高峰。

9、魔山

[德] 托马斯·曼 著,1924年出版

杨武能译,上海文艺出版社

托马斯·曼的代表作。现代文学经典作品。同样一轮又一轮地出现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挪威的森林》里直子居住的疗养院,整个就是《魔山》的翻版。

10、源氏物语

[日] 紫式部 著,11世纪成书

丰子恺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世界第一部长篇小说(《金驴记》没写完不算数)。在日本的地位和《红楼梦》在中国是一样一样滴,一大批学者指着它吃饭呢。文学价值当然是极高的,可以说日本古典的审美都在里面了,看了一定不会后悔。

11、爱玛

[英] 简·奥斯丁 著,1816年出版

李文俊、蔡慧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我本人对奥斯丁、张爱玲一类的作家基本无爱,相比之下吴尔夫、萧红才是我的真爱。你说人家文笔好不好,当然好;艺术性强不强?当然强;文学史上重要不重要?当然重要,而且称得上最重要,放在女性作家里更是重要得不能再重要。但是总脚得吧,即使作为女性作家,永远纠缠在痴男怨女、闺房乐事、吊金龟婿的小心思上,真是没什么意思。(也许我的直男思维太严重,没准女孩子就爱看这个。现在好多网络文学还前赴后继地走在这条路上,吃人家文豪嚼剩下的,说明还是有市场。)

想起以前看《倾城之恋》的小说,眼睛都看直了,直拍大腿:作者真是高手啊高手。而看《呼兰河传》呢,完全被那种开阔、苍凉的格局给震傻了,没有心思去想作者是谁了。

《爱玛》可以说是奥斯丁文学艺术上最成熟的一部作品,英语文学的必读作品。最后说件糗事:刚上中学的时候,啥都不懂,在书店里看到《爱玛》,还以为奥斯丁是个东北人。。

12、荒凉山庄

[英] 狄更斯 著,1852-53年出版

放这个图片是给大家看一下人文社的“网格本”是什么样的。它的正式名称是“外国文学名著丛书”,现在凑齐一套可难喽。

狄老是我很喜欢的一位作家。国内介绍老人家的时候,动不动就是“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啦,这个那个的,搞得没看过狄老的都以为又是一个苦大仇深的主。其实狄老的书那是相当地幽默,各种讽刺挖苦,各种恰当又诙谐的比喻,即使是沉重的内容也能让人喷饭。

我觉得,可能因为狄老是苦出身,从底层摸爬滚打上来的,才能这么举重若轻。《荒凉山庄》是讲司法腐败、批判体制的小说。在处于今天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力倡导依法治国的今天,看看这部小说还是挺有意思的。(对!我们就是要批判资本主义的司法腐败!)

另外我觉得把这部书放在这个位置(狄老排名最高的一本),可能有点过高了。也许是排行榜编者偏爱吧。

13、安娜·卡列宁娜

[俄] 托尔斯泰 著,1877年出版

周扬、谢素台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没啥说的,《安娜》都没看过,还好意思说自己是文学爱好者?

14、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美] 马克·吐温 著,1884年出版

张友松译,译林出版社

都知道马克·吐温是幽默大师,但他的幽默和狄老还不一样。马克·吐温总是创造一种窘境(有些作品都能改编成《美囧》了),无限的夸张让窘境本身就带有讽刺意味,这在他的短篇作品里是很突出的。

引用一个已经被说烂了的评价。海明威这么说过:“整个现代美国文学都来源于马克·吐温的著作《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这是我们最优秀的一部书,此后还没有哪本书能和它匹敌。”

建议先看《汤姆·索亚历险记》,再看这本书。

15、弃儿汤姆·琼斯史

[英] 菲尔丁 著,1749年出版

张谷若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不知道为啥,像菲尔丁、康拉德、吉卜林这些文豪,特别不受社会主义国家待见,吉卜林、康拉德经常被扣一个“殖民主义”的帽子,菲尔丁则好多人都压根都不知道是谁。

是谁呢?大宗师,大宗师,大宗师。菲尔丁是给英国小说定规矩的人。(悲剧的是规矩立下没多久就被斯泰恩的《商第传》给破了。。)

《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是一部史诗级的作品。背景之广阔令人咋舌,教科书般的现实主义经典小说案例。

16、远大前程

[英] 狄更斯 著,1860-61年出版

主万、叶尊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狄老非常经典的一部作品。人物自传的叙述方式,也是狄老惯用的一种经典模式了。这本书是狄老晚期的一部作品,比起《大卫·科波菲尔》要成熟很多了。

原题名是Great Expectations,意思是指一笔遗产,翻译译成“远大前程”是有讽刺意义在里面。这书还有个译名是《孤星血泪》,注意啊,不是《孤星泪》,那是《悲惨世界》的另外一个译名。翻译们也是醉了。。

17、押沙龙!押沙龙!

[美] 福克纳 著,1936年出版

李文俊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这本应该算是福克纳的炫技作了。“押沙龙”是个人名,Absalom,是古以色列大卫王的儿子。典故出自《圣经·旧约》。

中学时在图书馆,觉得名字好玩,取下来看过。结果,没看懂。。后来福克纳在我心里就留下阴影了。。

18、使节

[美] 亨利·詹姆斯 著,1903年出版

项星耀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亨利·詹姆斯(今天一查资料发现长得和詹姆斯·斯派德有点神似)是美国文学大师级的人物,也是在中国知名度不高的那种。这人属于那种“全能文豪”,啥都能写,小说格外出色。格雷厄姆·格林说:“他在小说史上的地位,就和莎士比亚在诗歌史上的地位一样稳固。”

我看过一点他的原文作品。按文笔划分的话,我把他分到”文学贵族“。《使节》这本书不作评价,因为我没看过。

19、百年孤独

[哥伦比亚] 马尔克斯 著,1967年出版

范晔译,南海出版公司

大家都太熟悉了吧,“许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八十年代的时候,中国文坛上现在这些大腕们没有一个不受这本书启发的。传说马尔克斯当年来中国,发现书店卖的都是自己的书,气得够呛,因为自己从来没授权过中国出版社。这事导致中国加入版权公约后,好长一段时间也拿不到授权,人家记仇呢。

我更想说的是文学上的“孤独”。据八卦社消息,马尔克斯为写《百年孤独》,把工作给辞了,跟老婆说给我一年时间,我要不整个惊天动地的,就再也不搞文学了。一年之后《百年孤独》一炮把全世界给震了。

其实国内也有这样的作家,不方便说,你懂的。

这说明什么呢?想搞文学就不能有老婆。没有老婆就不用保证这个那个了。我是多么聪明啊!

20、了不起的盖茨比

[美] 菲茨杰拉德 著,1925年出版

姚乃强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好多人是通过村上春树知道菲茨杰拉德的,不好意思,我也是。

问大家个问题:文学有啥用?哲学有啥用?

我觉得,人类的心里都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剪不断、理更乱的情绪。文学是把这种情绪具象化,哲学是直接告诉你这情绪是啥。

《盖茨比》就是这样。对梦想的追逐和最终归于失败,So we beat on,boats against the current,borne back ceaselessly into the past.(于是,我们奋力搏击,好比逆水行舟,不停地被水浪冲退,回到了过去。)小小的一篇作品,却像原子弹一样,将内心深处某种情绪冲击开来。

21、到灯塔去

[英] 吴尔夫 著,1927年出版

吴尔夫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啊,到了我的真爱。“才女”这个词儿基本上就是为弗吉尼亚·吴尔夫量身打造的。她爸就是文坛领袖,本人呢没正经上过学,但是从小家里来来往往的都是各路文豪,加上天资聪颖,很快就独领一代风骚。她的许多作品都是极具开创意义的,这里不展开了。

所谓情深不寿,慧极必伤。樋口一叶去世时二十四岁,创作巅峰仅十四个月;石评梅终年不满二十七,创作生涯仅仅六年。吴尔夫算是长的了。相比之下,红颜美人得善终者不在少数。并非红颜薄命,只是天妒英才。

顺便说一下译名。流行的译名是“伍尔芙”,确实好听。问题是,人家原名叫弗吉尼亚·斯蒂芬,她丈夫叫伦纳德·吴尔夫,是结婚后冠的夫姓。她丈夫翻译成伦纳德·伍尔芙,不奇怪吗?

当然了,一个译名而已。还有把Virginia Woolf翻译成“处女狼”的呢。。

22、罪与罚

[俄] 陀思妥耶夫斯基 著,1866年出版

朱海观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陀爷的代表作,没啥好说的。看不懂的同学可以尝试看下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看不懂巴赫金的呢,可以找陀爷的书参考一下。通常情况下,二者都看不懂的人居多。

23、喧哗与骚动

[美] 福克纳 著,1929年出版

李文俊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福克纳的代表作。我认为是比较难读的一部书,难在文化差异上。好比让一美国人理解《生死疲劳》里的“土改”“轮回”,也不是很容易吧。

这书对中国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多视角叙述”呀,“世家体系”啊,“白痴叙述者”什么的,在阿来、阎连科、莫言身上都能找见。这么说吧,你要想研究研究小说,看这书吧,老牛逼了。

24、名利场

[英] 萨克雷 著,1847-48年出版

杨必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今天看来,怎么说呢,中规中规吧。要是我来排,不会排这么高。(扫了一眼总榜,居然把《维特》和《悲惨世界》排那么往后,编者肯定是个老宅男。)

“名利场”出自约翰·班扬的《天国历程》。这可是当年销量和圣经齐肩的书。

25、看不见的人

[美] 拉尔夫·艾里森 著,1952年出版

任绍曾译,上海文艺出版社

上榜的第一个黑人作家。看黑人文学(没有任何歧视的意思),这是绕不过去的一本,划时代的经典。

26、芬尼根的守灵夜

[爱尔兰] 乔伊斯 著,1939年出版

戴从容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乔伊斯的炫技作。这种书我有一个统称,“镇宅之宝”。只要你往书架上一摆,来人看见了,肯定给你个意味深长的眼神。要问你写了啥?瞎编呗,反正全中国也没几个人看懂。

不管你懂不懂,反正我是不懂。

27、没有个性的人

[奥地利] 罗伯特·穆齐尔 著,1936年出版

张荣昌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穆齐尔是被中国的主流文学史严重忽略的一位重量级作家。要说文坛的大腕儿都齐齐竖大拇指的,穆齐尔得算上一位。他引导了二十世纪小说的走向,从情节扭向内向的精神性内容。

很惭愧,我没看过《没有个性的人》。闻其大名,没敢挑战。。

28、万有引力之虹

[美] 托马斯·品钦 著,1973年出版

张文宇、黄向荣译,译林出版社

很新的小说了,品钦还健在呢,年年都是诺奖热门候选人。文学到他这儿的时候,已经不太好评价了。《万有引力之虹》说起来根本就没情节,我还是倾向于这是一种“网络全书”式的作品,很难归到狭义的文学分类里。

喜欢的人会很喜欢,不喜欢的人怎么也不会喜欢。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冯内古特的调调。

29、一位女士的画像

[美] 亨利·詹姆斯 著,1881年出版

项星耀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参见第十八名。这本书是亨利·詹姆斯的代表作,里面的叙事真是潇洒啊。

30、恋爱中的女人

[英] D.H.劳伦斯 著,1920年出版

劳伦斯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D.H.劳伦斯的代表作。我现在有点摸清楚编者的意图了,丫八成是一个信教的老宅男。这本书能上榜,大概因为它是劳伦斯作品中不那么“黄”的一本。

我可是超爱劳伦斯。个人的思路是从阶级意识和生态主义来解读劳伦斯。劳伦斯是个非常可爱的人,所谓的“黄”,是重视人本来的价值,是对生存的尊重。对于人与人的对抗、人与社会的对抗,人与自然的对抗,劳伦斯天生持一种反对的态度,不要对抗,只要解放。从某种意义上说,劳伦斯也是一个生存主义者。

31、红与黑

[法] 司汤达 著,1880年出版

张冠尧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这本书我要强烈推荐。有些人觉得这书过时了,我觉得这书才是真正适合当下的中国人阅读的书。(许多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品,咱们还没有那个文化积累,理解不了。)

一句话,没有深夜里为于连叹息和感伤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32、项狄传

[英] 劳伦斯·斯特恩 著,1760-67年出版

蒲隆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也译作《商第传》。首先,这是一本奇书,以我的本事,没有资格来评价它。其次,这书成书的前不久,菲尔丁刚给英国小说立下规矩,斯特恩这本书就是“去你妈的规矩”。第三,这书压根就没有什么时间线和叙述顺序,想怎么来就怎么来,可以看做是现代主义的源泉和先驱。

斯特恩还有本《伤感旅行》,也特别好看,我强力推荐。

33、死魂灵

[俄] 果戈里 著,1842年出版

满涛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果戈里的代表作。吝啬鬼泼留希金就出自这本书。果戈里的描写和批判堪称一绝。

中国人民是非常熟悉果戈里的。《狂人日记》《外套》,喜剧《钦差大臣》,都是很早就引进中国,启发了一代又一代的进步青年。现在的中学课本里也少不了他,不多介绍了。

34、德伯家的苔丝

[英] 托马斯·哈代 著,1891年出版

张谷若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这书其实挺苦情的,我几次都看不下去。小说中人物性格复杂、情感充沛,现在的弱智烂俗言情小说跟这一比就是渣。

哈代同时还是一位优秀的诗人,诗歌史上绕不过去的一位大家。

35、布登勃洛克一家

[德] 托马斯·曼 著,1901年出版

傅惟慈译,译林出版社

托马斯·曼的成名作。我对这种家族史题材的作品不是很感冒,但不能否认这部繁复浩大的作品是一部牛掰的作品。最关键的是,托马斯·曼写出来的时候才26岁啊!

>>>下一页更多最伟大的100部小说的内容

⑹ 中国现代最有影响力的几部文学作品(最好有简介)

1.鲁迅第一本短篇小说集《呐喊》,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从革命民主主义出发,抱着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旧时中国的制度及部分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希望。

呐喊收录作者1918年至1922年所作小说十四篇。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社出版,原收十五篇,列为该社《文艺丛书》之一。1924年5月第三次印刷时起,改由北京北新书局出版,列为作者所编的《乌合丛书》之一。1930年1 月第十三次印刷时,由作者抽去其中的《不周山》一篇(后改名为《补天》,收入《故事新编》)。作者生前共印行二十二版次。
2.《子夜》,原名《夕阳》,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约30万字。茅盾于1931年10月开始创作,至1932年12月5日完稿,共十九章。有些章节分别在《小说月报》和《文学月报》上发表过。半个多世纪以来,《子夜》不仅在中国拥有广泛的读者,且被译成英、德、俄、日等十几种文字,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
小说以1930年5、6月间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上海为背景,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为中心,描写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和斗争。
3.《骆驼祥子》是一部由现代人民艺术家老舍(舒庆春)所著的长篇小说。它以现实主义的笔法与悲天悯人的情怀,塑造了祥子、虎妞等一批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拥有重要地位。
此书主要是以北平(今北京)一位人力车夫(祥子)的行踪为线索贯穿全文,以二十年代中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洋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的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 。
此书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4.《雷雨》由剧作家曹禺创作,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是命运对人残忍的捉弄。《雷雨》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作者出于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以一种悲悯的情怀来俯视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通过两个在伦理血缘上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家庭,剖析了社会和历史的深重罪孽。
5.《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排名第二位,仅次于鲁迅的《呐喊》。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由于《边城》的美学艺术,《边城》这部小说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6.《围城》作者钱钟书,创作写于1944~1946年,诚如夏志清先生所说,他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一部小说,首先《围城》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揭示一个存在困境,故事又发生在动荡的抗战年代,小说里人物的命运随着时代迁流,真切地反映出那个战争年代的人的生存状态,有一种实实的在场感。其次《围城》最为人称道的是精彩生动的描写,一个个妙喻把作者的想像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对人物的刻画入木三分。《围城》还包含深刻的文化寓意,作者本身就是渊博的大学者,他把一些文化批判巧妙地寄寓在小说中,彰显精湛的艺术造诣。总之,《围城》是部浅的人读来有趣、深的人读来有味的伟大的小说。
7.《呼兰河传》是著名作家萧红创作的一部自传体小说,1940年写于香港,1941年由桂林河山出版社出版。小说共分7章,前有序后有尾声,著名文学巨匠茅盾作序。本书描绘了东北边陲小镇呼兰河的风土人情,展示了女作家独特的艺术个性与特色。
8.《文化苦旅》是余秋雨教授80年代在海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的作品 ,是余秋雨通过对国内外的文化进行考察和思考,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和对社会、历史、文化的深刻认识而撰写的系列散文集。这是他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也是他的代表作。
此书通过中国大陆的自然景物描写一代中国人心灵的纠结。这是一本有关中国美学的书,深入浅出,用干净漂亮的白话文字,来描述中国深沉的文化,以及抒发自我的情感。在《文化苦旅》中,作者游历中国各地,追寻古人足迹,体会着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历程。这些文章,是游记,也是中国文化史。
此书中有提到的景点有很多,每一个景点都带给作者不同的感触和震撼。他触碰到中国几千年的文化,见证自己国家一路走来深刻的历史痕迹。其中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历史、文化散文,散点论述,探寻文化;另一部分是回忆散文。
9.《红高粱》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莫言的作品。《红高粱》主要通过“我的奶奶”戴凤莲以及“我的爷爷”余占鳌两个人之间的故事,讲述发生在山东的生命赞歌。《红高粱》主线是“爷爷”余占敖率领的武装压击日军,辅线是“爷爷”余占鳌和“我奶奶”戴凤莲之间的爱情故事。故事发生的主要地点是高密东北乡。小说里的主要人物有的是自发的造反势力,有的是混乱和无纪律的地方首领。他们没有救国家和人民群众的主动意识。他们反抗的原因来源于为自身的生存而抗争。整部小说中没有着墨太多的正面形象,“我爷爷”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既是“土匪”又是“抗日英雄”的双重身份,土匪的野性和英雄的血气使人物更加丰满和真实,还原了真实的历史一幕。
在小说中,莫言塑造了一个在伦理道德边缘的红高粱世界,一种土匪式英雄,他们做尽坏事但也报效国家,他们缱绻相爱、英勇搏杀,充满着又离经叛道又拥有无限生气的时代气息。
《红高粱》是一部表现高密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顽强生命力和充满血性与民族精神的经典之作。
10.《四世同堂》是中国作家老舍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这是一部表现抗战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战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该书以北平小羊圈胡同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胡同内的祁家为主,钱家、冠家以及其他居民为辅,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反抗与顺从的选择,国家与个人的选择种种艰难的选择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1949年曾在美国出版节译本,书名为《黄色风暴》,被誉为“好评最多的小说之一,也是美国同一时期所出版的最优秀的小说之一” 。1982年才得以全貌为中国读者所知。

⑺ 至今中国有哪些伟大的小说

中国十大古典小说——查看:盘点中国十大古典小说
1.《红楼梦》
中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创作的巅峰之作,一部最伟大的文学奇书,由此创立的红学研究为史上罕见。
2.《西游记》
充满奇情幻想的浪漫主义杰作,神话小说第一书,在缤纷的神话之境中展示生活的真实,是荒诞与完满的结合。
3.《水浒传》
文学史上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众多带有鲜明反抗精神与乐观主义精神的人物形象构成了一部璀璨的群英图。
4.《三国演义》
章回小说的开山作品,一部充盈智慧与计谋的政治网络全书。
5.《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文短篇小说集。有传奇、志怪、轶事等,诸体兼备,为中国文言小说集大成之作。
6.《东周列国志》
《东周列国志》所讲述的,是自西周宣王晚年闻谣轻杀起,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郡县制止,前后五百多年的历史故事。
7.《镜花缘》
明清是中国古典小说的繁荣时期,在这一时期,有一部被鲁迅在《中国小说要略》中称之为是能“与万宝全书相邻比”的奇书。
8.《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全书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
9.《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的作者为明代小说家许仲琳。他用神魔化这种颇有趣味的手法,带我们走近了武王伐纣、商灭周兴的那段悠悠岁月。
10.《官场现形记》
《官场现形记》是我国第一部在报刊上连载、直面社会而取得轰动效应的长篇章回小说,也是谴责小说的代表作,首开近代小说批判社会现实的风气。

热点内容
游戏王精灵系统小说 发布:2025-05-17 23:08:29 浏览:477
经典都市爱情虐恋小说 发布:2025-05-17 23:07:48 浏览:456
小说蓦然回首免费 发布:2025-05-17 23:01:37 浏览:38
左耳小说张漾的结局 发布:2025-05-17 23:01:28 浏览:653
非言情的古风小说 发布:2025-05-17 22:55:31 浏览:322
总裁装傻子小说 发布:2025-05-17 22:54:29 浏览:542
日文短篇推理小说 发布:2025-05-17 22:49:34 浏览:941
正版网络小说网站排行 发布:2025-05-17 22:49:32 浏览:600
有内涵的轻小说 发布:2025-05-17 22:42:57 浏览:441
重生女主悔过文小说 发布:2025-05-17 22:42:24 浏览: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