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人中短篇小说选
『壹』 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
唐传奇是指尺坦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
《唐传奇》是唐代文人创作的丛友文言短篇小说,内容除部分记述神灵鬼怪外,大量记载人间的各种世态,人物有上层的,也有下层的,反映面较过去远为广阔,生活气息也较为浓厚。
各个阶段:历经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
初、盛唐时代为发轫期,也是由六朝志怪到成熟的《唐传奇》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作品数量少,艺术表现上也不够成熟。
中唐时代是传奇发展的兴盛期,名家名作蔚起,《唐传奇》的大部分作品都产生在这个时期。这个时期的繁荣还与此时期特殊的社会风尚紧相关联。
中唐时期,通俗的审美趣味由于变文、俗讲的兴盛而进入士人群落,传奇在很大程度上已为人们接受和欣赏,已经有了广大的接受群。
《唐传奇》在经过发展期的准备,兴盛期的火爆之后,终于在晚唐时代开始退潮,出现了由盛转衰的局面。
唐传奇是指唐代的一种小说的类渗困槐型,是唐代文人创作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的文言短篇小说。它的全称为唐代传奇文学。传奇一词,本身的含义就代表了神话、奇闻异事传说之意,唐传奇的内容也包含了神话鬼怪的故事。
『贰』 唐传奇里都有什么故事
1、《任氏传》
《任氏传》是唐代文学家沈既济撰写的一篇传奇。这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借狐仙写人、写现实生活的作品。
文章描写一个由狐狸幻化的女子任氏忠于爱情、不畏强暴的故事,一反以往狐妖鬼魅害人的传统观念,塑造了一个聪明美丽、坚贞多情的狐精形象,具有反封建意义。
情节曲折生动,丰富完整;细节描写逼真传神,富于生活气息;烘托、映衬手法运用极为出色。
后来张生赴京应试未中,滞留京师,与莺莺情书来往,互赠信物以表深情。但张生终于变心,认为莺莺是天下之“尤物”,还搬出商纣周幽王亡国的例子,证明自己德不足以胜妖孽,只好割爱。
一年多后,莺莺另嫁,张生另娶。一次张生路过莺莺家门,要求以“外兄”相见,遭莺莺拒绝。数日后张生离去,莺莺回诗决绝。
全文于叙事中注意刻画人物性格和心理,较好地塑造了崔莺莺的形象,充满了一种诗意美,是唐传奇中带有诗化倾向的佳作。
『叁』 唐传奇有何传奇之处
传奇是唐代开始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作者大多以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闻异事。如《柳毅传》。唐传奇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初、盛唐时代为发轫期,也是由六朝志怪小说到成熟的唐传奇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作品数量少,艺术表现上也不够成熟。现存主要作品有王度的《古镜记》、无名氏的《补江总白猿传》、张的《游仙窟》。中唐时代为兴盛期,从唐代宗到宣宗这100年间,名家名作蔚起,唐传奇的大部分作品都产生在这个时期。元稹、白居易、白行简、陈鸿、李绅等人更以诗人兼传奇家的身份,将歌行与传奇配合起来,用不同体裁不同方式来描写同一事件(如元稹的《莺莺传》、白行简的《李娃传》、陈鸿的《长恨歌传》,都有与之相配的长篇歌行),从而既提高了传奇的地位,也扩大了传奇的影响。晚唐时代开始退潮,出现了由盛转衰的局面。虽然此期作品数量仍然不少,并出现了不少传奇专集,如袁郊的《甘泽谣》、皇甫枚的《三水小牍》、裴铏的《传奇》、薛用弱的《集异记》、李复言的《续玄怪录》等,但这些作品大多篇幅短小,内容单薄,或搜奇猎异,或言神志怪,思想和艺术成就都失去了前一个时期的光彩。
唐代的文言短篇小说,内容多传述奇闻异事,后人称为唐传奇。
唐传奇的繁荣及其原因中国小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还处于萌芽阶段,当时大量的是记述神灵鬼怪的志怪小说,少数记人事的小说如<世说新语>,则多记上层人士的谈吐和轶事。这些小说,大抵篇幅短小,文笔简约,缺少具体的描绘。到唐传奇产生,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唐传奇内容除部分记述神灵鬼怪外,大量记载人间的各种世态,人物有上层的,也有下层的,反映面较过去远为广阔,生活气息也较为浓厚。在艺术形式上,篇幅加长,“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部分作品还塑造了鲜明动人的人物形象。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短篇小说趋于成熟。宋洪迈说:“唐人小说,不可不熟。小小情事,凄惋欲绝,洵有神遇而不自知者。与诗律可称一代之奇。”(《唐人说荟》例言引)他把唐传奇同唐诗相提并论,给予很高的评价。
唐传奇的繁荣,有一定的历史、社会原因。
唐朝统一中国以后,长期来社会比较安定,农业和工商业都得到发展,象长安、洛阳、扬州、成都等一些大城市,人口众多,经济繁荣。为了适应广大市民和统治阶层文娱生活的需要,在这类大城市中,民间的“说话”(讲故事)艺术应运而生。当时佛教兴盛,佛教徒也利用这种通俗的文艺形式演唱佛经故事或其他故事,以招徕听众、宣扬佛法,于是又产生了大量变文,促进了“说话”艺术的发展。从民间到上层,说话普遍受到人们的喜爱。郭湜《高力士外传》记载,唐玄宗晚年生活寂寞,高力士经常让他听“转变说话”即说变文和小说以解闷取乐。王建《观蛮妓》、吉师老《看蜀女转昭君变》诗,都说到了女妓演唱王昭君的故事。《目连救母变文》的故事则为白居易、张祜所熟悉和引用(孟棨《本事诗》、王定保《唐摭言》)。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贬误>篇记他于太和年间观杂戏,中有“市人小说”,讲名医扁鹊的故事。所谓“市人小说”,即指街坊艺人讲说的故事。当时文人聚会时,也有以“说话”消遣的。元稹《酬白学士代书一百韵》诗:“翰墨题名尽,光阴听话移。”自注:“乐天每与余游从,无不书名题壁,又尝于新昌宅说‘一枝花话’,自寅至巳,犹未毕词也。”“一枝花话”讲的就是白行简《李娃传》所记的故事,历四个时辰,即今八个小时尚未讲完,可见叙述非常细致。在某些唐传奇篇末,往往述及本文的写作是由于朋友间的“说话”,如“昼宴夜话”(《任氏传》)、“宵话徵异”(《庐江冯媪传》)、“话及此事”(《长恨传》)、“因话奇事”(《续玄怪录·尼妙寂》)等。文士间流行“说话”风气,其“说话”艺术又很细致,是促使唐传奇大量产生并取得突出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
唐代科举取士,重视文学。在各科中,考试诗赋杂文的进士科最受重视。士人应试之前,常以所作诗文投献名公巨卿,以求称誉,扩大社会名声,为考中进士科创造条件,当时称之为“行卷”。传奇文也常用作“行卷”。宋赵彦卫<云麓漫钞>说,“唐代士人行卷,逾数日又投,谓之‘温卷’,如《幽怪录》、《传奇》等皆是也”。传奇以叙事为主,文体近于野史,中间常穿插诗歌韵语,结尾缀以小段议论,即所谓“文备众体”。唐代后期传奇专集产生颇多,大约同这种“行卷”、“温卷”风尚有关。但赵彦卫的说法,在唐宋文献资料中缺乏有力佐证,因而有的研究者对此表示怀疑。
魏晋南北朝作者把小说作为记录异闻奇事的野史一类看待,略叙梗概,不讲究语言的藻饰。<文心雕龙>详述各种文体,下及谐辞隐语,于小说一类却只字不提。说明在当时区分文笔,注意藻绘的风气中,志怪记人之类的小说,因缺乏文采而不为论者所重视。唐传奇情况则大不相同。鲁迅说:唐人“始有意为小说”,认为“传奇者流,源盖出于志怪,然施之藻绘,扩其波澜,故所成就乃特异。其间虽亦或托讽喻以纾牢愁,谈祸福以寓惩劝,而大归则究在文采与意想,与昔之传鬼神明因果而外无他意者,甚异其趣矣。”(《中国小说史略》)这就指出了唐传奇作者是有意识地进行文学创作,虚构曲折情节,注意语言华美,富于文采与意想,从而取得了突出的文学成就。
继南北朝之后,佛道两教在唐代有进一步的发展,在社会上广泛流行。两教的经典和文艺作品,如变文、壁画等其中包含着不少情节离奇曲折、想象丰富奇特的故事。它们对一部分唐传奇(主要是神怪一类作品)的题材、构思以至细致的描绘有一定影响,同时也给它们羼入了大量宗教迷信的杂质。
唐传奇的发展过程前期(自唐初至玄宗、肃宗时) 前期作品现存很少,质量也不及中期,但已显示出唐传奇的特色和创新精神。
唐传奇中最早的<古镜记>,相传为隋末唐初人王度作,内容不脱六朝志怪小说余风。它以古镜为线索,把十多个怪异故事联缀起来组成长篇,叙述较为细致,较之笔记式的六朝小说是一大进步。<补江总白猿传>一般推测亦为前时期作品。作者不详,内容属志怪一类,情节较曲折,描绘也较具体生动,初步显示出唐传奇的艺术创新特色。《古镜》、《白猿》两篇,标志着中国小说从六朝志怪向唐传奇发展的过渡形态。
高宗、武后时,有张?所撰《游仙窟》,自叙途中夜投大宅,逢两女子宴饮调戏,停一宿而去。内容轻薄,似为狎妓生活的反映,文辞华艳浅俗,特多骈俪语句,且常穿插诗歌韵语,体制与唐代民间讲唱文学相近,当是受其影响。
玄宗、肃宗时,史称盛唐。这时期诗歌繁荣,传奇相对显得寂寞。当时张说曾作传奇文。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上《鹦鹉告事》条载:长安豪民杨崇义为妻刘氏及其情夫谋杀,他人莫知。后因堂前架上鹦鹉告发,始得破案。朝廷因“封鹦鹉为绿衣使者,付后宫养喂之。张说后为《绿衣使者传》,好事者传之”。同书卷下<传书燕>条载:长安豪民郭行先之女绍兰,嫁富商任宗。任宗南下经商,经年不归。绍兰吟诗系于燕足,燕果南飞递与任宗。宗次年遂归家。“后文士张说传其事,而好事者写之”。但张说的这两篇小说原文均已失传。另有<虬髯客传>、《说郛》、<虞初志>皆题张说作,但尚缺少更确凿可靠的证据。
张?《游仙窟》、张说<绿衣使者传>等,都描写了市民生活,说明这时期的传奇,有些已在内容题材上摆脱了六朝志怪小说传统,着重表现人情世态,向新的领域扩展。
唐前期也产生过一些小说专集,如唐临《冥报记》、赵自勤《定命录》、戴孚《广异记》等(顾况《戴氏广异记序》)。这些专集原书已佚,部分保存在<太平广记>中。内容大抵记述神怪和因果报应之事,沿袭六朝志怪传统,缺少创造性、文字一般也颇简质,仅少数篇章叙述较为宛曲。又有牛肃的<纪闻>。记述内容稍广泛,有些篇章颇有文采。例如《吴保安》写吴保安、郭仲翔两人生死不渝的友谊,描叙细致动人,《新唐书》曾采其事入《忠义传》。它和《虬髯客传》虽一写实事,一为虚构,但都是表现侠义一类人物,突破了志怪的传统。
中期(自代宗至文宗时)这是唐传奇的繁荣阶段,作品多,名家也多,一些最优秀的单篇传奇,几乎都产生在这一时期。鲁迅曾指出:“惟自大历以至大中中,作者云蒸,郁术文苑,沈既济、许尧佐擢秀于前,蒋防、元稹振采于后,而李公佐、白行简、陈鸿、沈亚之辈,则其卓异也。”(《唐宋传奇集》叙例)这时期的传奇作品,从内容题材上看,大致可分为神怪、爱情、历史、侠义诸类。其中有些作品内容交叉,如神怪兼爱情类的题材就很多,其他题材也有结合的。
①神怪类。讲的是神仙鬼怪一类故事。题材虽沿袭六朝志怪小说的传统,但内容、形式都具有新的特色。沈既济《枕中记》、李公佐《南柯太守传》,分别写卢生、淳于棼于梦中位极宰相,权势煊赫,梦醒觉悟,皈依宗教。主题为表现人世荣华富贵如梦境之空虚,不足凭恃。题材接受南朝志怪小说<幽明录>中《焦湖庙祝》的影响。但《焦湖庙祝》全文仅百余字,写杨林在枕中婚宦得意之事不过数十字。叙述简略;《枕中》、《南柯》两篇则篇幅较长,描绘具体,委曲细致,显示出“施之藻绘,扩其波澜”的特色。而且由于把梦境中的仕途荣遇与波折铺叙得淋漓尽致,也间接反映了当时朝廷和官场的某些情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此外,《古岳渎经》、《庐江冯媪传》、《三梦记》、<周秦行纪>等,或述神鬼,或记奇梦,也属于这一类。
②神怪兼爱情类。沈既济《任氏传》,写狐精化为美女任氏,与贫士郑六同居,任氏不仅艳丽非凡,善良聪慧,并能抗御强暴,形象动人,为后世<聊斋志异>等着重写狐精故事的先导,故事文笔也较其《枕中记》更为细腻。陈玄祐<离魂记>,写张倩娘为了追随爱人王宙,魂魄与躯体相离。李朝威<柳毅传>,写书生柳毅传书搭救洞庭龙女脱离困境后,几经曲折,终于与龙女结为夫妇,情节离奇,性格鲜明,铺叙细致,文辞华艳,为唐传奇中的杰作。李景亮《李章武传》,写李章武与华州街坊妇女王氏一度热恋,王氏病故后,鬼魂与重游旧地、夜居其宅的李章武追叙欢情。汪辟疆称其叙述“文笔婉曲,凄艳感人”,并谓<聊斋志异>专学此种笔法(《唐人小说》)。这些篇章,实际写的都是以爱情婚姻为主的人情世态,如果剥去其神怪外衣,就是优秀的爱情小说,另外,沈亚之《湘中怨解》、《异梦录》、《秦梦记》三篇,也属这一类作品。叙事虽较简约,但多诗歌,饶有韵致,表现出作者要眇的情思。
③爱情类。除上述以神怪形式出现的爱情故事外,还有一些专写人间爱情的传奇。如许尧佐<柳氏传>,写诗人韩翊
(一作“韩翃”)与柳氏相爱,经动乱离散,最后团圆的故事。此事也见于孟棨<本事诗>,当为实事。又如白行简《李娃传》,写荥阳大族郑生热恋长安倡女,屡经波折,几经丧生,终获美好结局。蒋防<霍小玉传>,写陕西李益与长安倡霍小玉相爱,后登第授官,遂致负心。这两篇传奇,都以世族子弟与妓女的恋爱为题材,有其现实意义。唐代士人以娶名门女子为荣,因这种联姻有利于仕进和提高社会地位。世族子弟溺爱倡妓,一般说来只能是暂时的风流韵事。李娃在郑生登第授官后,要求离去,并劝郑生“当结媛鼎族”。霍小玉也自知与李益的同居生活不能持久,只求暂度八年,当李益满30岁时,再“妙选高门”。这里反映了森严的阶级界限和真挚爱情之间的深刻矛盾。两篇传奇的主要人物性格鲜明突出,情节曲折,波澜起伏,文笔细腻生动,与《南柯太守传》、《柳毅传》、《虬髯客传》等篇,共同标志着唐传奇艺术的高峰。在这类作品中,元稹的<莺莺传>也很著名。篇中刻画莺莺性格尤为深刻细致。
④历史类。以陈鸿的《长恨歌传》和《东城老父传》为代表。《长恨歌传》前半写唐玄宗宠幸杨贵妃,朝政腐败,招致安史之乱,暴露了玄宗后期的黑暗现实。后半写杨妃死后,玄宗日夜思念,有蜀地方士为至蓬壶仙山访得杨妃,故事纯出虚构,但叙述宛曲,富有情致。同时有白居易所作《长恨歌》与传文相配合。《东城老父传》写贾昌少年时以善于斗鸡得玄宗爱幸,声势煊赫,从侧面反映了玄宗后期的荒淫生活。后安史乱起,昌家道中落,依佛寺为生。文中写斗鸡一段较生动,但大部分叙述质直,不及《长恨歌传》文采斐然。唐玄宗当国近五十年,是唐代由盛转衰的一个关键性历史人物。他前期励精图治,英明有为;后期迷信方士,耽溺女色,信用奸佞,招致祸乱。他又长于诗歌音乐,富有才艺。因此关于他和开元天宝年间人物事件的传说特别多。唐人诗文、笔记、小说中也有许多有关他的歌咏和记载。小说除上述陈鸿二传外,尚有吴兢《开元升平源》(一说陈鸿作)。郭湜《高力士外传》等,但文笔都较朴直,缺少文学性。
⑤侠义类。这类小说在唐中期还较少。李公佐有《谢小娥传》。写谢小娥的父亲、丈夫为盗申兰、申春所杀。小娥女扮男装,佣于申兰家,终于设计杀兰擒春,表现了智勇俱备的侠义精神。沈亚之《冯燕传》,写冯燕与滑州将张婴妻私通,后婴妻授刀于冯令杀其夫,冯怒其不义而杀之,及闻婴为此蒙屈将戮,复挺身出而自首,也表现了犯法后勇于承担责任的豪侠作风。此外,如《柳毅传》中的钱塘君,《柳氏传》中的许俊,《霍小玉传》中的黄衫客,也都属于侠义一类人物,但在全篇中不是主要角色。这类小说在唐晚期有较大的发展。
后期(自文宗时至唐末)这时期单篇传奇现存很少,写得较好的是薛调<无双传>、无名氏《灵应传》、《东阳夜怪录》诸篇。传奇专集则大量出现,尉成风气。其中比较著名的,除牛僧孺<玄怪录>、李复言<续玄怪录>可能在文宗朝稍前时期所作外,计有郑还古《博异志》、薛用弱<集异记>、张读<宣室志>、袁郊<甘泽谣>、裴铏<传奇>、康骈《剧谈录》、皇甫枚<三水小牍>等。传奇专集中的作品,不尽是编撰者的创作,如《续玄怪录》中的《尼妙寂》,采自李公佐《谢小娥传》而略有变化,《博异志》中的《沈亚之》条,采自沈亚之《异梦录》。由于专集大量产生,作品数量远远超过前两期;但除有一部分写得比较细致生动外,多数篇幅短小,叙事简略,记述神怪。复与六朝志怪小说接近,文学成就则远逊于中期的单篇传奇。
神怪故事中,如《灵应传》写龙女九娘子抗拒朝那小龙逼婚,求得泾原节度使周宝发兵援助,终于战胜朝那小龙,情节较为曲折,显然受了《柳毅传》的影响。《东阳夜怪录》写秀才成自虚途中夜投荒宅,遇橐驼、驴、鸡、猫、刺猬等物怪,各化为人,互相赋诗酬答,并与自虚谈论。天将晓,诸怪均隐去,自虚疑而访之,乃知是物怪,末段构思,颇与《南柯太守传》结尾接近。<续玄怪录>中的《定婚店》,写的是“月下老人”掌管婚姻簿册的著名故事。《传奇》中的《裴航》,写秀才裴航于蓝田驿遇仙女,经过艰苦努力,终成眷属的故事,也广泛流传于后世。《续玄怪录》中的《杜子春》,题材本于《大唐西域记》卷七中“烈士池”,写杜子春因落拓不善治生而贫困。遇一老道人,常资给之。后道人引之入华山,令其静坐求仙,勿为一切外界幻境所惑。子春初能守戒,后见其爱子被杀,忽发噫声,遂前功尽弃。小说主旨在宣传道教弃绝尘俗的出世思想,但描摹细致,表现了较高的艺术技巧。
皇甫枚<三水小牍>中的《步飞烟》、薛调的<无双传>是后期爱情小说中杰出的作品。前者写武公业之妾步非烟的爱情悲剧,叙述宛曲,颇有情致;后者写王仙客与其表妹刘无双相爱而历经悲欢离合的.故事,情节曲折,描写亦生动,后一篇虽以写爱情为主,但侠义成分比过去的《柳氏传》、《霍小玉传》已大为加重。至《传奇》中的<昆仑奴>篇,写昆仑奴磨勒勇武不凡,为成全其少主崔生的爱情,逾墙垣十重,劫取一品勋臣家的女伎红绡,描写重点则已由爱情转向了侠义。
《甘泽谣》中的<红线>和《传奇》中的<聂隐娘>,专写侠女行盗行刺、参与藩镇之间斗争的故事。唐代中后期,统治阶级内部斗争剧烈,行刺之事,时有所闻。宰相武元衡、裴度、李石等均曾遇刺。柳珵《上清传》也写到德宗斥责宰相窦参“蓄养侠刺”。《红线》、《聂隐娘》两篇,反映了当时藩镇间尖锐斗争的现实,篇中所写的侠士,或能腾空飞行,或有超人的武艺,实际上是把侠士神化了,这种情况为过去的侠义故事所未见,当是受流行的宗教迷信(主要是道教)的影响,成为后世武侠小说的滥觞。至于《玄怪录》中的《郭元振》,写元振夜斩猪妖,为民除害,则又是把侠义、神怪两类题材结合起来了。
传奇专集中还有一些小故事,虽然情节比较单纯,描写也不够细致,但思想内容具有进步意义。如《三水小牍》中的《却要》写湖南观察使李庚家女奴,面对四位公子的调戏,从容应付,设计加以揶揄,表现了被压迫者的机智和反抗。皇甫氏《原化记》中的《京都儒士》,写京都一儒士自称有胆气不畏鬼怪,某夜独宿凶宅,心中惊怖,丑态毕露,刻画了一个言行不一致的知识分子形象。这类作品篇幅短小而含意隽永,后来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中的某些篇什,风格与之相近。
唐代诗歌发达,产生了不少关于诗人及其创作的传说和故事。其中一部分也富有传奇色彩。单篇中如许尧佐《柳氏传》、沈亚之《秦梦记》,专集中如《集异记》的《王维》、《王涣之》等均属此类。晚唐范摅<云溪友议>、孟棨《本事诗》两书,主要或专门记载有关诗人诗作的故事。魏晋人崇尚清谈放诞,产生了《语林》、《世说新语》等笔记小说;唐人崇尚诗歌,产生了《云溪友议》、《本事诗》等故事集;从中都可以看出一个时代的特殊风气。
综上所述,唐传奇的内容丰富多采,反映的社会生活面较广,有的表现了男女情人的悲欢离合及社会原因,有的通过幻想形式反映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美好理想,有的暴露了上层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有的歌颂了见义勇为,反抗强暴的豪侠行为,大都具有积极意义。唐传奇也包含着许多思想糟粕,如宣传鬼神迷信和宿命论,宣扬女人是尤物、祸水,赞美出于个人感恩而为主子效忠的行径等等,应注意鉴别。
唐传奇的语言,一般运用散体,但多四字句,句法较整齐,沿袭了六朝志怪小说的传统。六朝志怪小说如<搜神记>等,语言比较质朴,不讲究对偶和辞藻,在当时区别“文”“笔”的风气下,属于“笔”这一类,但因受骈文盛行的影响,一部分语句句法比较整齐,风格上也有与骈文接近的一面。唐传奇的语言,就是沿着这一路子发展的。个别篇章如《游仙窟》,甚至以骈体为主,但多数作品虽夹杂骈句,基本上仍是散体。不过由于作者有意重视文采,不少作品语言颇为华艳。中唐时代传奇繁荣,名篇叠出,古文大家韩愈、柳宗元在当时风气影响下,也写了几篇接近传奇的文章,如韩愈的《毛颖传》、柳宗元的《河间传》之类。但它们不象传奇那样注意讲述有趣味的故事,着重表现作者的意想和文采,而是如鲁迅所说“以寓言为本,文词为末”,其实“无涉于传奇”(《中国小说史略》)。传奇叙事一般具体细致,文辞比较华艳,古文则叙事简略,文辞力求古雅。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写登楼所见景物,铺陈较为具体,句法亦较整齐,接近骈体,便被古文家尹洙讥为“传奇”(《后山诗话》),此事颇足说明二者文风的区别。所以《毛颖传》等一类作品,实际上不能算作传奇文。
唐传奇对后代文学的影响唐传奇对后代小说、戏曲及讲唱文学有较大的影响。
传奇体成为宋以后历代文言短篇小说的主要样式,即使在白话小说兴起后,仍有一定势力。宋代就出现过不少传奇作品,虽然一般说来写得比较平实,缺少飞动的文采,但也有一些流传的佳篇,如鲁迅<唐宋传奇集>中收录的《绿珠传》、《杨太真外传》和<梅妃传>、<李师师外传>等。明代著名的传奇小说有瞿佑的《剪灯新话》、李祯的《剪灯余话》和邵景瞻的《觅灯因话》。其中《剪灯新话》的文笔意境,颇能新人耳目。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更是继承并发展了唐传奇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曲折、语言华艳生动的特色,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唐传奇对宋以后的白话短篇小说即话本也有明显影响,很多题材和人物为话本所采用。据宋罗烨<醉翁谈录>记载,宋代已有不少根据唐传奇故事编成的话本,但多亡佚。明人所辑话本集<清平山堂话本>、“三言”,“二拍”中,也保存了好些取材于唐传奇的话本。传奇中叙事、诗笔、议论结合的形式,即所谓“文备众体”的特点,以及传奇描写人物的手段,如比较细腻的细节描写,传神的人物对话等,话本也都有所借鉴和发展。
唐传奇的题材、故事对后世戏曲以及讲唱文学的影响,一向为研究者们所注意。大凡著名的传奇故事,在后代都各自产生若干同一题材的戏曲。最为人所知的是<长恨歌传>对元代王伯成的诸宫调《天宝遗事》、白朴的杂剧《梧桐雨》和清代洪升的传奇戏曲《长生殿》的影响,《莺莺传》对宋代赵令畤的《崔莺莺双调蝶恋花鼓子词》、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的影响,《霍小玉传》、《枕中记》、《南柯太守传》对汤显祖的传奇戏曲“玉茗堂四梦”的影响等等。由于唐传奇成为后世戏曲、小说汲取题材进行再创作的宝库之一,因而有人把这种现象与希腊神话对后来欧洲文学的影响相比拟。
唐传奇的结集和研究资料晚唐陈翰采录唐传奇的许多优秀篇章,编成<异闻集>10卷,原书已佚,其中一部分为《太平广记》所采录。宋初李昉等所编<太平广记>500卷,分类编纂汉、魏以迄宋初的小说、野史、杂记等,取材宏富,是保存汉魏六朝和唐代小说的渊薮。明清时代所编的《说海》、《五朝小说》、《唐人说荟》等书,则往往“妄制篇目,改题撰人”(鲁迅《唐宋传奇集序例》),不可凭信。“五四”以后,鲁迅据《文苑英华》、《太平广记》等书,去伪存真,专采唐、宋单篇传奇为<唐宋传奇集>一书,末附《稗边小缀》,对所收各篇传奇及其作者进行考订,把这方面的整理研究工作引入科学化的道路。后汪辟疆又编<唐人小说>一书,除单篇外,还选录了一部分专集中的代表作品,各篇均有说明考订,可与<唐宋传奇集>相辅并行。唐传奇的专集,今人亦在分别加以校点整理中,已经出版的有《博异志》、《集异记》、《传奇》等。
『肆』 这些在唐朝被忽视的短篇小说,为何在明清时期大放异彩
这些在唐朝被忽视的短篇小说,为何在明清时期大放异彩?唐朝是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唐朝著名的诗人也有很多,比较有名的有白居易、韩愈、柳宗元、李白、杜甫等。那么为什么唐朝盛行诗歌,而小说却没有那么出名呢?
那为何明清又会流行短篇小说呢?跟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有关,资本主义的传入使人们的思想不再是一味地被禁锢,得到了一定的开放,市井之间开始流行简短有趣的短篇小说,不再是有着固定格式的诗词了。明清时期思想的解放也使小说不仅仅是单纯的讲述故事,在故事背后也放映社会现状。再加上明清时期木活字技术得到发展,印刷术得以普及,也为小说的推广奠定了基础。印刷术使明清时期的短篇小说不再是口头上的传播,而是印刷在纸上流传。
『伍』 唐代的传奇——唐传奇
唐传奇是一种小说体裁,是指唐代文人创作并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
中国小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还处于萌芽阶段,当时大量的文学作品是记述神灵鬼怪的志怪小说,只有少数是记人事的小说如《世说新语》,更多的是记上层人士的谈吐和轶事。这些小说,大抵篇幅短小,文笔简约,缺少具体的描绘。唐传奇的出现,发生了很大变化,因为唐传奇的部分作品还塑造了鲜明动人的人物形象。所以,可以说唐代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短篇小说趋于了成熟。
随着这种唐传奇体裁的创作方法和艺术技巧逐渐成熟,唐代涌现出了大量的名作名家,例如元稹的《莺莺传》、蒋防的《霍小玉传》、白行简的《李娃传》、李朝威的《柳毅传》等。大多作品都体现出了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内容也涉及了政治、历史、志怪、仙侠、爱情等。
『陆』 唐人用文言文写的短篇小说指的是什么
唐传奇:传奇本是传述奇闻异事的意思,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它远继神话传说和史传文学,近承魏晋南北朝志怪和志人小说,发展成为一种以史传笔法写奇闻异事的小说体式。唐传奇内容更加丰富,题材更为广泛,艺术上也更成熟。唐传奇“始有意为小说”,标志著中国古代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创作阶段。
主要作品:
初、盛唐是唐传奇的发轫时期,也是由六朝志怪到成熟的唐传奇的过渡。作品数量不多,现存有王度的《古镜记》、无名氏的《补江总白猿传》、张鷟的《游仙窟》,内容近于志怪,艺术上也不够成熟。
中唐是唐传奇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不仅作家和作品数量最多,而且颇有名家名作涌现。如陈玄佑的《离魂记》、沈既济的《任氏传》、李朝威的《柳毅传》、元稹的《莺莺传》、白行简的《李娃传》、蒋防的《霍小玉传》、陈鸿的《长恨歌传》等。内容题材涉及到爱情、历史、政治、豪侠、志怪、神仙等,但大多作品体现了较强的现实精神,创作方法与艺术技巧更加成熟。
晚唐是唐传奇的衰落事情。虽然作品数量不少,并出现了专集,如牛僧孺的《玄怪录》、皇甫枚的《三水小牍》、裴鉶的《传奇》等,但内容较为单薄,艺术上也较为粗俗。唯有豪侠题材的作品成就较高,如传为杜光庭的《虬髯客传》就是最著名的作品。
其他介绍:
唐传奇的思想与艺术成就
一、唐传奇的思想内容唐传奇题材广泛,大多取材于现实生活。
其中数量最多、成就最高的是描写婚姻爱情题材的作品,如《柳毅传》、《莺莺传》、《李娃传》、《霍小玉传》等。
这类作品表现了对婚姻爱情生活自由的向往和追求,抨击了封建礼教、婚姻制度和门第等级观念。其次有讽刺批评社会的一些现象的作品,如《枕中记》、《南柯太守传》等,体现了一定的现实批判精神。还有政治历史题材的作品,如《高力士外传》、《长恨歌传》、《东城父老传》等,往往借历史表达思想情感。此外,描写义侠刺客的题材的作品也不少,如《聂隐娘》、《红线》、《昆仑奴》、《虬髯客传》、《谢小娥传》等,反映了反抗强暴和侠义的思想精神。另外还有一些描写神仙鬼怪的作品,如《古镜记》、《补江总白猿记》等。
二、唐传奇的艺术成就唐传奇的创作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首先,唐传奇在小说发展史上摆脱了六朝小说粗陈梗概的写法,对生活的描写和人物的刻画走向了细致化的艺术境地,注重生活细节的描写和人物的精神心理的展现,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具有性格化的人物形象,并且开始注意小说的审美价值和娱乐功能。
其次,唐传奇是“有意为小说”,因此在创作手法上较六朝志人的偏重写实增强了虚构性,较六朝志怪的偏重记述传闻增加了再创作性,作家真正开始自觉地进行艺术想像和艺术创造,而且在艺术构思、情节结构上,都取得了新的成就。
此外,唐传奇的细节描写、心理描写以及语言、词采等方面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主要采用散体古文,适当吸取了民间口语,也常插入诗词,提高了小说的表现力。唐传奇的地位和影响
唐传奇作为文学史上开始进入成熟阶段的短篇小说,难免还存在一定的缺陷。譬如史传为传奇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营养,但同时传奇也就往往采用史传的简洁笔法,而省略必要的交代和细致的描述,有时更用归纳的方法写人物,这对小说而言,其实是不合适的。又譬如《云麓漫钞》说士子欲以传奇显"史才、诗笔、议论”,确实唐传奇作品中普遍存在议论成分,有的还夹有众多诗篇,这也造成小说文体的不纯。
但尽管如此,唐传奇毕竟展开了一片崭新的艺术天地。通过虚构的故事和虚构的人物,它比以往的任何文学样式,能够更自由更方便更具体地反映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生活理想,从而影响人们的生活趣味,由此而言,它在文学史上有著非常深远的意义。传奇这种文言小说样式在宋代一度衰落,到元、明又出现了不少优秀的、较唐传奇在各方面都有所发展的创作,并被改写为白话小说。事实上,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在艺术上的成熟,与传奇体有很大关系。
由于唐传奇的兴起本身与民间文学有一定关系,在其发展过程中又不断吸收民间的素材,这使得文人创作同大众的爱好有所接近,这对于文学的发展也是很重要的。在众多的传奇作品中,我们看到追求自由的爱情成为中心主题,而妓女、婢妾这类低贱的社会成员成为作品歌颂的物件,这裏面就反映著大众的心理。所以它为后世面向市井民众的文艺所吸收。
最显著的是在元明戏曲中,大量移植唐传奇的人物故事进行创作,诸如王实甫《西厢记》源于《莺莺传》,郑德辉《倩女离魂》取材于《离魂记》,石君宝《李亚仙诗酒麴江池》取材于《李娃传》,汤显祖《紫荆记》取材于《霍小玉传》等等,不下于数十种。可以说,唐传奇为中国古代一大批优秀的戏曲提供了基本素材。
唐传奇也形成了独特的散文体式。较之六朝骈文,它是自由的文体;较之唐代"古文”,它又多一些骈丽成分和华美的辞藻。这些特点从小说的要求来看未免过于于文章化,但对后代散文却不无有益的影响。唐传奇的兴起
以"传奇”为小说作品之名,当始于元稹,他的名作《莺莺传》,原名"传奇”,今名是宋人将此篇收入《太平广记》时改题。后来裴鉶所著小说集,也叫《传奇》。但这时"传奇”只是用为单篇作品或单部书的题目。大概是受了元稹《传奇》即《莺莺传》的影响,宋代说话及诸宫调等曲艺中,把写人世爱情的题材称为"传奇”,这是故事题材分类的名称。
至于把"传奇”明确地用为唐人文言小说的专称,现存资料中最早见于元末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稗官废而传奇作,传奇作而戏曲继。”以后就这样沿用下来。顺带说明,"传奇”一名,应用的范围很广,不但后代说话、讲唱中有"传奇”一类,南戏在明以后也叫"传奇”。
唐传奇源于六朝志怪,但两者又有根本的区别。尽管六朝志怪并不完全是为宣扬神道而作,它也有娱乐的目的,但总体来说,受神道意识的影响毕竟很深,作为文学创作的意识反而不明确;其中(特别是后期)虽然也有一些情节较为曲折的作品,但基本上还是粗陈梗概而缺乏深入细致的描绘。
到了唐传奇,情况才有根本的改变。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说:"凡变异之谈,盛于六朝,然多是传录舛讹,未必尽设幻语,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他已经注意到两者之间写作态度的不同。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更明确地指出,传奇与志怪相比,"其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正因如此,在唐传奇中出现了较六朝志怪更为宏大的篇制,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小说结构,其情节更为复杂,内容更偏于反映人情世态,而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心理的刻划,也有了显著的提高。由此,唐传奇宣告中国古典小说开始进入成熟阶段。
唐传奇的兴起有多方面的原因,同时,在其成长的过程中,也受到除六朝志怪以外许多因素的影响。
在六朝存在"文”、"笔”之分,而志怪虽然在今日看来荒诞无稽,当时人却是当作实有之事来记载的,它作为史部的旁支,属于"纪事直达”的"笔”而不属"沉思翰藻”的"文”,所以其文字风格偏向于简洁质朴。到唐代,文、笔区分的意识已经淡化,因而文人在写作野史及传闻杂录一类东西时,也往往驰骋文采。刘知几批评当时之史,"其立言也,或虚加炼饰,轻事雕彩;或体兼赋颂,词类俳优。”(《史通·敍事》)这对于严格的历史著作当然不妥,但各种传闻杂录,本来就不是严格的历史著作,它经过有意识的"虚饰雕彩”,反而更向文学靠拢了。
唐代城市繁荣、商业经济发达,因而产生了多种面向市井民众的俗文学形式,如说话、变文等,都是以虚构故事来吸引听众的。它们不仅受到普通民众的欢迎,也引起文人士大夫的兴趣。如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他弟弟生日时请来的"杂戏”表演中,就有"市人小说”即民间说话。又元稿《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在“光阴听话移”一句下自注云:“尝于新昌宅说《一枝花话》,自寅至巳,犹未毕词。”
这条注有些含糊,应该是指元稹与白居易二人一起听艺人说话吧。这一类新兴的俗文学,必然会给文人创作带来刺激,并提供新鲜的素材,而唐代贵族文化意识逐渐衰退,尽管士大夫中轻视小说的态度没有完全改变,但许多文人已经把注意力投入到这种比诗文辞赋更富有趣味性的创作中来了。
唐传奇最兴盛的时期是在中唐,这裏面也有社会心理的因素。唐代总体上说来,是富有浪漫精神的时代,这种浪漫精神曾经以充满激情、充满自信和进取意识的特点出现在初盛唐的诗歌中。而到了中唐,文人士大夫对社会对人生都不再那麼抱有期望,他们的心灵需要在现实以外的世界中求寄托。而小说正是提供了一种虚构的世界,可以让人们在其中幻想人生、解释人生,表达对于人生的种种愿望。
另外,据宋赵彦卫《云麓漫钞》说,传奇还常常被唐代举子用作“行卷”(“温卷”)—考试前投献给有关官员,显示自己在“史才、诗笔、议论”等多方面的才能。
在从志怪到传奇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史传文学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以前我们就说到:中国古代的历史著作,主体虽非虚构,但作者为了追求鲜明生动的效果,往往有意无意地在细节描写中采用虚构手段。以《史记》为代表的历史人物传记,在敍述故事和刻画人物性格方面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早已为后人提供了良好的榜样。唐传奇的重要作家中,有不少人是历史学家,他们很容易继承这一传统,而更自由地运用于小说创作。唐传奇中凡以写人物为主的,几乎一概题为“○○传”,这也是来自史传的明显痕迹。
还有故事化的辞赋也值得注意。辞赋最早就是在虚构的框架中展开辅陈描述的,即刘知几所谓“伪立客主,假相酬答。”(《史通》外篇《杂说》)到东汉,有些辞赋的基本内容也采用虚构的故事,如杜笃《首阳山赋》,写自己在首阳山同伯夷、叔齐的鬼魂相遇,而后来蔡邕《青衣赋》、曹植《洛神赋》等,故事更加曲折、完整。在民间,俗赋的故事化更加彻底,以六朝残存的《庞郎赋》尾段来看,那时的民间俗赋已经完全故事化。唐代也有不少这样的俗赋,至今在敦煌文献中还保存了好几篇。辞赋的故事化、通俗化,使它和小说相互沟通,并影响了小说的发展。如俗赋中每以骈文与诗歌交错成篇,这一特点在《游仙窟》一类传奇作品中仍保存著。
至于大多数传奇语言偏向于华丽、在人物外貌及景物的描写上常用辅排手法,则和整个辞赋文学的传统都有一定关系。唐人传奇-武侠小说的始祖唐代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学领域出现了极其繁荣的局面。不但诗歌发展进入了黄金时代,而且古文运动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与此同时,随著唐代都市繁荣和适应市民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传奇小说,大量产生,这些传记小说,文采华茂,情致宛曲,为后世短篇小说开了先河,成为唐代文学中又一叶鲜丽的奇花。唐代初期及中期的传奇小说,以神怪及爱情的题材为主,作品甚多,成就极大,其最著者有《古镜记》、《枕中记》、《南柯太守传》、《霍小玉传》等篇。后期的传奇小说,则以表现豪士侠客的内容最为出色,其中最突出的当推《虬髯客传》、《红线传》、《聂隐娘》、《昆仑奴》等篇。
豪侠故事的大量出现,与唐代中叶以后藩镇割据的混乱局面有关。当时各地藩镇势大,互相仇视,彼此各蓄刺客以牵制和威摄对方。刺客成了争权夺利的工具,因此社会上盛行游侠之风。而神仙方术的盛行,又赋予这些侠客以超现实的神秘主义色彩。人们在动汤的社会中对现实不满,又找不到出路,便寄希望于那些锄强扶弱、伸张正义的侠客身上。不畏强暴、本领非凡的侠客,成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在这种情况下,反映豪士侠客的传奇故事,便得以大量产生。
杜光庭的《虬髯客传》是这类武侠传奇中的一篇重要作品。作品写隋朝末年天下将乱,群雄竞起,侠士虬髯客见李世民神清气朗,顾盼生辉,大为折服,便不与他争夺天下,跑到海外去开辟了另一个王国。文中的三个主要人物虬髯客、红拂、李靖,个性鲜明,侠义豪爽,被后世称为“风尘三侠”。
此篇故事虽没用写武侠打斗,但全篇侠气纵横,写得虎虎有生气,为现代武侠小说开了许多道路。正如新派武侠小说大家金庸所说,这篇故事,“有历史的背景而有不完全依照历史;有男女青年的恋爱:男的是豪杰,而女的是美人;有深夜的化装逃亡;有权相的追捕;有小客栈的借宿和奇遇;有意气相投的一见如故;有寻仇十年而终食其心肝的虬髯汉子,有神秘而见识高超的道人;有酒楼上的约会和坊曲小宅中的秘谋大事;有大量财物和慷慨的赠送;有神气清朗的少年英雄;有帝王和公卿;有驴子、马匹、匕首和人头;有弈棋和盛宴;有海船千艘甲兵十万的大战等等,所有这些内容,在现代武侠小说都是可以时时见到的。”金庸称《虬髯客传》是中国武侠小说的鼻祖是很有道理的。http://ke..com/view/337683.htm
『柒』 唐代有哪些传奇小说宋代有哪些话本小说
唐代传奇
中国唐代文言短篇小说。内容多传述奇闻异事。后人称为唐传奇。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短篇小说趋于成熟。和汉魏六朝小说相比,它内容上除部分记述神灵鬼怪外,大量记载人间世态,反映的社会生活面较广,生活气息较浓厚。艺术上,它篇幅加长,部分作品还塑造了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其语言多为散体,多四字句,句法较整齐,沿袭了六朝志怪小说的传统。
繁荣及其原因 唐传奇是封建城市经济发达的产物。为了适应广大市民和统治阶层文娱生活需要,民间的说话应运而生。而当时佛教兴盛,变文大量产生,又促进了说话艺术的发展。说话受到民间和上层的普遍喜爱。唐代佛教道教兴盛,两教的经典和文艺作品,如变文、壁画等,其中有不少情节离奇曲折、想象丰富奇特的故事。这对一部分唐传奇(主要是神怪类)的题材、构思以至细致的描绘都有一定影响,同时也带来不少宗教迷信杂质。
发展过程 唐传奇发展分为前(唐初至肃宗)、中(代宗至文宗)、后(文宗至唐末)3个时期。前期作品现存很少,最早的是《古镜记》、《补江总白猿传》。它们标志着小说从六朝志怪向唐传奇的过渡形态 。以后 ,张鷟《游仙窟》、张说《绿衣使者》都描写了市民生活,表现出唐代传奇开始在内容题材上摆脱志怪传统,着重表现人间世态,领域拓宽。此期小说专集不多。中期是唐传奇繁荣阶段,名家名作颇多。一些最优秀的单篇传奇,几乎都出自此期。从内容、题材上看,此期作品大致分为以下5类 :①神怪类。讲的是神怪一类故事。题材虽袭志怪传统,但内容、形式均有创新。沈既济《枕中记》,李公佐《南柯太守传》两篇表现荣华富贵如梦境之空虚,把梦境中的仕途荣遇与波折铺叙得淋漓尽致。《古岳渎经》、《庐江冯媪传》、《三梦记》、《周秦行纪》等或述神鬼,或记奇梦,也属此类。②神怪兼爱情类。写神怪鬼狐与人相爱。如沈既济《任氏传》、陈玄佑《离魂记》、李朝威《柳毅传》、李景亮《李章武传》。这些篇章实际上写的是罩在神怪外衣下的以爱情婚姻为主的人情世态。③爱情类。专写人间爱情传奇。如白行简《李娃传》、蒋防《霍小玉传》、元稹《莺莺传》3篇反映了阶级界限与真挚爱情的深刻矛盾。人物性格鲜明突出,深刻细致;情节曲折,文笔细腻。与《南柯太守传》、《柳毅传》、《虬髯客传》,共同标志着唐传奇艺术的高峰。④历史类。以陈鸿《长恨歌传》、《东城老父传》为代表。前者叙述宛曲,情味隽永;后者文笔多质直,文采稍逊。⑤侠义类。此类中期尚少。有李公佐《谢小娥传》、沈亚之《冯燕传》。此外,《柳毅传》中钱塘君、《柳氏传》中许俊、《霍小玉传》中黄衫客均属侠义人物,但非篇中主要人物。此类小说在晚唐有较大发展。
后期单篇传奇现存很少。较好的有薛调《无双传》、无名氏《灵应传》、《东阳夜怪录》等。专集大量出现,作品数量远超前两期。但多数篇幅短小,叙事简略,复与六朝志怪相接,成就远逊中期单篇。有名的有牛僧孺《玄怪录》,李复言《续玄怪录》(二者可能作于文宗朝稍前期),郑还古《博异志》等。神怪故事中,《灵应传》情节曲折,受《柳毅传》影响;《东阳夜怪录》亦有《南柯太守传》痕迹。爱情小说以《三水小牍》中《步飞烟》、《无双传》为代表。但后者中侠义成分比《柳氏传》、《霍小玉传》大为加重,至《传奇·昆仑奴》,重点已由爱情转向侠义。《甘泽谣·红线》和《传奇·聂隐娘》则把侠士神化,开后世武侠小说滥觞。《玄怪录·郭元振》写元振夜斩猪妖,则是把侠义和神怪结合起来了。
对后代文学的影响 唐传奇影响甚远,它成为后代文言短篇小说的主要样式。还是后代白话小说、戏曲及讲唱文学汲取题材、人物、艺术方法再创作的宝库。
结集和研究资料 晚唐陈翰有《异闻集》,已佚。其中部分为《太平广记》所收,成为保存汉魏六朝和唐代小说的渊薮。明清集亦颇多。五四运动后,鲁迅有《唐宋传奇集》,专采单篇,并附《稗边小缀》,对作家作品进行考订。汪辟疆有《唐人小说》,各篇均有说明。今人校点整理出版的有《博异志》、《集异记》、《传奇》等。研究方面,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中有专论3篇,论述精当。刘开荣《唐代小说研究》也较有名。
宋话本
话本原是“说话”艺人表演时所依据的底本,只供说话人表演之用。“说话”是唐宋以来一种表演伎艺的名称。唐代变文对其发展产生了影响。说话的大规模发展是在宋代,伴随着宋代商业经济的繁荣发展,坊市制度的崩溃,城市市民阶层对于文化娱乐的要求不断提高,于是各种演唱伎艺应运而生。两宋京城涌现了许多表演民间伎艺的勾栏瓦肆,分别上演杂剧、傀儡戏、诸宫调、“说话”等,呈现出一派繁荣兴盛的景象。因为宋代城市经济的繁荣,瓦肆勾栏的设立,说话艺人的增多,市井听众的捧场,民间说话呈现出职业化和商业化的特点。当时的“说话”大部分以城市现实生活为题材,描写的主要人物是都市下层人民。
宋代“说话”分工较细,有“四家”之说。“四家”的名目,据南宋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载,是小说、说经、讲史、合声(生)。后一种以演出者的敏捷见长,如“指物题咏,应命辄成”之类,与以叙事取胜的前三类显然有别。小说,以讲烟粉、灵怪、传奇、公案等故事为主;说经,即演说佛书;讲史,则说前代兴废争战之事。可见,所谓说话的家数,是以故事题材作划分标准的。
现存宋元话本小说约四十篇,主要描写处于生活下层的市井细民及其日常生活,反映他们在情爱方面的悲欢离合,对荣华富贵的渴望,对世态人情的玩味,以及对灵怪、公案的广泛兴趣等,具有浓郁的世俗生活气息。其中以爱情、公案两类作品数量最多,成就也最高。爱情婚姻题材的话本,如《碾玉观音》、《闹樊楼多情周胜仙》(具体讨论、分析)等,往往突出女性对爱情生活的主动追求。公案题材的话本,如《错斩崔宁》、《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具体讨论、分析),反映出民众对不公平、不合理现象的关注,以及对生存权利、生活治安的深重忧虑。
宋元话本小说的艺术特点:1、话本小说的体制形式是结合市民听众的要求而创造出来的,一般由题目、篇首、入话、头回、正话和篇尾六个部分组成。2、话本小说的叙述方式符合一般大众的欣赏习惯,即连贯叙述,故事性强,情节曲折生动,带有悬念和巧合,所谓“无巧不成书”。3、话本小说是语体文,使用大众能理解的白话进行演说,以生活化的语言代替书面语言,这是小说文体上的重大变革,具有通俗易懂、生动明快的特点。这些艺术特点对明清小说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宋元讲史话本篇幅较长,类于后来的长篇历史小说,大多历叙史实而杂以虚辞,代表作为《新编五代史平话》、《大宋宣和遗事》、《全相平话五种》等,对后来历史小说的创作提供了重要素材和形式规范。
『捌』 唐传奇的名词解释
唐传奇是指唐代的一种小说的类型,是唐代文人创作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的文言短篇小说。
唐传奇的发展历程:
1、中国小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还处于萌芽阶段,当时大量的是记述神灵鬼怪的志怪小说,少数记人事的小说如《世说新语》,则多记上层人士的谈吐和轶事。
2、这些小说,大抵篇幅短小,文笔简约,缺少具体的描绘。到唐传奇产生,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唐代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短篇小说于成熟。
3、唐传奇在艺术形式上,篇幅加长,“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部分作品还塑造了鲜明动人的人物形象。
『玖』 唐代的传奇小说
例如:
1、《唐人传奇》是中华文言短篇小说的一个高峰,它虽继承于六朝小说,但内容和规模都超越了前代。传奇一词,最早见诸于晚唐裴铏的《传奇》一书,宋代以后空判,文人开始约定俗成用传奇代表唐人小说。
2、《霍小玉传》唐代传奇小说,略晚于《李娃传》《莺莺传》,代表唐传奇发展的又一高峰。小说叙述的是陇西书生李益和长安名妓霍小玉凄楚动人的爱情悲剧。此书约作于元和四年前后,作者蒋防,字子徵,义兴人,生卒年不详。
3、《柳毅传》唐代传奇小说,李朝威撰。一卷。收入《太平广记》419卷, 只题作《柳毅》,无"传“字。鲁迅的《唐宋传奇集》始为校高亏银增。汪国垣的《唐人小说》仍作《柳毅》。曾慥《类说》引《异闻集》题作《戚宴洞庭灵姻传》,似是原题。本文作者李朝威,生平不详,约中唐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