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目漱石短篇小说
❶ 夏目漱石写《我是猫》时的背景
《我是猫》是日本作家夏目漱石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这部作品写于1904年至1906年9月,1905年1月起在《杜鹃》杂志上连载,后编成上、中、下三册出版。
夏目漱石为发泄多年郁愤而写成的长篇小说《我是猫》,淋漓尽致地反映了二十世纪初,日本中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生活,尖锐地揭露和批判了明治“文明开化”的资本主义社会。 这部作品是以一位穷教师家的猫为主人公,以这只被拟人化的猫的视角来观察人类的心理。这是一只善于思索、有见识、富有正义感又具有文人气质、但至死也没有学会捕捉老鼠的猫。[1]
作品名称
我是猫
外文名称
吾辈は猫である
文学体裁
长篇小说
作者
【日】夏目漱石
字数
307000
在线试读
由网络阅读提供
立即阅读
内容简介
小说围绕金田小姐的婚事引起的风波,有力地揭露了资产阶级,批判了社会拜金主义风气。金田老爷是靠高利贷起家的、“穷凶极恶,又贪又狠”的大资本家,拥有大量的财产。他的“堂皇富丽的公馆”,与苦沙弥的“暗黑的洞窟”恰成鲜明对比。他发财致富的“秘诀”是“要精通三缺”,即缺义理、缺人情、缺廉耻。“把鼻子、眼睛都盯在钞票上”,“只要能赚钱,什么事也干得出来”,把金钱看得比生命还重要。金田依仗自己的财势,成为社会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他财大气粗,仗势压人。主人公苦沙弥安贫、正直,教书十年与他素不相识,只是慢待了他的老婆,他便兴师动众三番四次进行打击,致使苦沙弥的身心受到严重摧残。买通的落云馆的顽童搞得苦沙弥坐卧不宁,他却得意洋洋地说:“……这个家伙……不久将来,总会投降的呢。”一副奸诈、凶狠可憎的面目暴露无遗了。所以,连“猫”也觉得金田是“最坏的人类”。[1]
创作背景
近代日本社会是金钱统治一切,金田老爷就是社会的“无冕之王”,他有叫人“生就生死就死的本领”。“猫”一针见血地说:“我现在明白了使得世间一切事物运动的,确确实实是金钱。能够充分认识金钱的功用,并且能够灵活发挥金钱的威力的,除了资本家诸君之外,再没有其他的人物了。”表现作者对金钱势力和资本家的深恶痛绝。
日本在明治初期,对外开放,努力吸收西方文明,民众以极大的热情学习西方,而这种学习更多的带有盲目性,由于不加选择,只要是好的,就照搬照抄,完全失去判断和选择性。比如以前日本民众虽然也注意养生,对饮食﹑生活环境等方面有要求,但像洗海水浴,对于从小身处海边的绝大多日本人来说,是一项再平常不过的运动了。可是,当西方的思想大量传播到日本时,由于西方人推崇这项运动,日本人也开始重新审视它,并把它当做一项时髦的运动。[2]
日俄战争以后,日本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家剥削工人阶级越发严重,阶级分化日趋严重,人们的价值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金钱成为人们竞相追逐的对象,道德标准下降,拜金主义日益严重。[2]夏目漱石为发泄多年郁愤而写成的长篇小说《我是猫》,淋漓尽致地反映了二十世纪初,日本中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生活,尖锐地揭露和批判了明治“文明开化”的资本主义社会。
长篇小说《我是猫》是夏目漱石的代表作,该作品写于1904年至1906年9月,1905年1月起在《杜鹃》杂志上连载,后编成上、中、下三册出版。
人物介绍
苦沙弥
猫的主人苦沙弥,是个“像牡蛎一般把自己藏在壳里”、只知从书本中讨生活、一有机会就大讲知识可贵的教师。作品以直叙法表现了这个显然是作者自身影子的主人公自甘寂寞的自负心志,同时又使用旁敲侧击的手法揭示了知识分子因清贫而招致社会轻蔑的可悲现实;不仅如此,小说更通过穷教师苦沙弥与暴发户金田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暴露了明治时代的黑暗,批判了“金钱万能”的世态。奉金田之命去窥伺动静的拜金主义者铃木在与不谙世事而直言不讳的苦沙弥的一段对话中公然宣称:没有和钱一起去情死的决心是干不了经商这一行的,要赚钱,就非得缺义理、缺人情、缺廉耻不可;透过对所谓三缺术的嘲笑,小说无情地讽刺了市侩哲学的丑恶本质。猫偷听到的金田与铃木的一段街头对话同样耐人寻味。金田见苦沙弥“不对金钱磕头”,总感到心里不痛快,恶狠狠地骂他是个“顽固透顶的东西”,扬言要“惩治”他,要让他“尝尝实业家的厉害”;铃木则随声附和,讥笑苦沙弥“太傲气”,“太不识相”,“根本不懂得算算自己是否会吃亏”,“打肿脸充胖子”,“难调理”,是个“缺乏利害观念的家伙”。这段运用反语技巧虚贬实褒的描写,赞美了重视知识、热爱学问的文人学士狷介自好的品质,抨击了湎于金钱的泥潭中的肮脏的灵魂。[3]
铃木籐十郎
作者笔下的小资本家铃木籐十郎,具有唯利是图、损人利己的丑恶本质。他的人生观是“要做资本家就得做个大的。”铃木与金田不同的个性是“圆转油滑”。“他以为一个人的事业,倘能不经劳神苦思,不经辩驳争论而获得开展的话,那也就是人生达到快乐的极致了”。铃木毕业之后,就是靠这种“极乐主义”获得成功,带上了金表,并成了“金田老爷的股肱”。他虽然是学子出身,但唯财是命,崇拜金钱,甘当金田老爷的走狗,毫无学友之情,两次来到苦沙弥家,作金田的暗探。铃木是典型的势利小人。[4]
作品鉴赏
主题
《我是猫》是一部具有独特形式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夏目漱石的代表作《我是猫》通过一只猫的视角向读者展现了苦沙弥、迷亭、寒月等知识分子以及金田为代表的资本家的生活面貌,对阴暗腐朽的社会和庸俗无聊的小说人物进行戏谑和批判,并以独特的讽刺手法描述了一幕幕滑稽、丑陋的场面,取得了狂欢式的喜剧效果。[5]
小说中的“我”——“猫”是虚构的、独特的艺术形象,不仅具有动物的习性,而且具有人的思想意识。在这部小说里,“猫”是叙述者、评判者,又是一个完整的形象,起着多方面的作用。猫叙述人的世界是小说花费篇目最多的地方,《我是猫》的写作目的不是真的要写猫的生活,而是要借猫这个载体来刻画人,来反映人的社会生活。纵观全书,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中学英语教师苦沙弥,研究美学的迷亭,理学士寒月,爱好诗歌戏剧的东风,痴迷哲学和禅道的独仙君,以及实业家金田一家,说客铃木等。而人物活动的地点主要是苦沙弥——猫主人的家里,这就给由猫来展开叙事提供了充足的条件,当然猫还通过自己的外出把故事发生的地点转移,这样小说就不会像古典主义戏剧遵循“三一律”那样把场景只局限在同一处了,如猫潜入金田家,从而引申出金田一家的人物形象和生活风貌等等。[5]
猫自己的世界也是小说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如猫吃年糕、捉老鼠的滑稽场面,猫平时的运动项目,如“捕蝉”、“溜松”、“绕竹墙”等。另外,小说中还写到另外几只猫,主要是女师傅家的“三毛姑娘”、车夫家的“老黑”。猫的世界同样丰富多彩,苦沙弥家这只公猫对“三猫姑娘”的眷恋之情丝毫不输给人类的男女仰慕之情,书中写道:“她那浑圆的脊背别提有多美啦,简直达到了曲线的极限。她那条尾巴卷得恰到好处,两腿的坐姿、略带忧伤、不时耸一耸耳朵的优美动作,我简直不知道如何形容。尤其当她在那和煦的阳光下,暖暖和和、文雅大方地坐在那里时,虽然体态端庄肃静,但她那比天鹅绒还要光滑的浑身的毛,在春日阳光的辉映下,即使在无风之中也使人感到它在不停地轻轻颤动。”再如车夫家壮实的公猫老黑瞧不起苦沙弥和苦沙弥家的这只猫,这无疑讽刺了人类社会的世态炎凉。[5]
作品还有力地批判了明治政府的暴力工具——警察制度。作者笔下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警察和侦察极为鄙视。苦沙弥骂“侦探是和小偷、强盗一个族类的东西,其臭无比”。作者通过他们的议论,揭露了警察制度镇压人民、剥夺人民言论思想自由、草菅人命的反动本质。侦探“为了搜索证据,什么都做得出来”,“他们甚至罗织虚构,陷害良民”。作者通过他们指出,真正的罪人是警察,真正的疯子是侦探。苦沙弥质问:“良民出了钱雇用的人,倒把雇主陷罪,不是十足的疯子是什么呢?”迷亭用推想未来的滑稽趣谈,进一步对警察制度作了抨击:“到了那个时候,警察要提了棍棒在街上巡逻,和打野狗一样扑杀天下的公民了。”日本近代国家是一个军国主义气味很浓的国家,它广布密探和警察,钳制人民的行动,禁锢人民的思想。政府的反动统治是极其黑暗的。小说把矛头指向维护地主、资本家剥削制度的专政工具——警察制度,深刻地批判了它残杀人民的反动性,表现了作者进步的思想倾向。
作品还用众多的篇幅描写了以主人公苦沙弥为首的明治时期的知识分子,他们正直、善良,鄙视世俗、不与败坏的社会时尚同流合污。穷教师苦沙弥“从当学生起就讨厌资本家”。他大骂金田“算什么东西!”他把铃木的名片扔“在那个臭地方(厕所)判处了无期徒刑”。他对金钱、资本家的仇恨甚至到“顽固不化”的程度。美学家迷亭机敏多智,锋芒毕露,一有机会便嘲讽金田、铃木,使他们陷入窘态。理学士寒月不慕时尚,没作财主金田家的乘龙快婿。他们不满现实,揭露时弊,挖苦世俗,在他们尖刻、讥讽的语言中,却也表达了处在黑暗之中的人民愤懑的情绪。然而,他们又有着种种弱点,甚至不良的倾向。苦沙弥愚拙、软弱、无能,不谙“世道”,他与金田斗争中,虽有“雄壮”的“架势”,但“一交锋就成了银样的枪”了。迷亭轻浮说谎,玩世不恭,还往往故弄玄虚、哗众取宠。哲学家独仙宣扬“心的修行”,用“大彻大悟”教诲大家,实则是一种戮害人们身心的毒剂。他们最大的弱点是胸无大志、无所事事;虽然自命清高,但是过着无聊、庸俗的生活。他们为了寻求精神刺激、填补生活的空虚,卖弄知识,故作风雅,嘲笑世俗。他们这种矛盾的生活状态和性格特点,正是当时一种既不满上层统治者又不与人民为伍的处在社会中间状态的中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写照。作者来自这个阶层,熟悉他们的生活习性和心理特征,因而在作品中真实地再现了他们的生活,有力地鞭挞和嘲笑了他们的弱点。在这种辛辣的讽刺背后,也隐藏着作者的苦闷和悲哀,作者说过:“比嘲笑他们我更嘲笑我自己,象我这样嘻笑怒骂是带有一种苦艾的余韵的。”
作品除了上面所揭露和描写的之外,对当时的官吏、教育制度也有所抨击,尤其对当时追逐金钱、损人利己的时尚更是予以深刻的揭露;另外也写到了这样污浊的社会所造成的一般劳动人民朝不保夕、卖儿鬻女的生活惨景。可以说,《我是猫》是日本近代文学中一部视野广阔、描写深刻,贯穿着批判精神的讽刺小说。
手法
《我是猫》又是以讽刺小说著称的。作者继承了日本俳谐文学和西欧讽刺文学的传统,善于运用风趣幽默、辛辣讽刺的手法进行揭露和批判。他的描写既夸张、又细腻,语言诙谐有趣。对金田夫妇的面容的描写用夸张的手法,达到讽刺的效果。金田夫人的鼻子“大得出奇,好像是硬把别人的鼻子抢来安置在自己的面孔正中似的”;而金田则不同,不仅“鼻梁很低”,而且“整个面庞也很扁平”。这种夸大、对照突出了他们面容的丑陋,也收到令人发笑的效果。作者还善于用突兀的滑稽手法收到批判的效果。它是一种“一顿胡说八道,竟会叫人信以为真”,“激起滑稽的美感”。迷亭信口吹嘘意大利某画家如何画自然从写生做起。苦沙弥信以为真,照章做起。后来迷亭又说这是他胡诌捏造出来的。结果是一场笑话。这在让人发笑的同时,也使人感到迷亭的玩世不恭、戏弄别人的不良作风和苦沙弥的愚拙、迟钝的性格特点,更使人认识到他们生活的空虚、无聊。全部作品语言幽默戏谑,处处闪烁出作者的机智诙谐的风趣。
《我是猫》艺术精熟,叙述流畅,舒展自若,表现出作者的高超的艺术造诣。但是,它也有结构松散、内容庞杂、议论较多,调子偏向阴沉、描写有油滑低俗之弊。尽管有这些不足,究竟是瑕不掩瑜。《我是猫》可以说是日本近代文学中讽刺文学的典范之作。
正如鲁迅所云,《我是猫》“轻快洒脱,富于机智”,以飘逸的文体透过一系列冷嘲热讽否定了封建而落后的旧事物,对日本资本主义现代化所带来的诸如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弊端深表不满。这部自出机杼的作品,不拘泥于西方小说的模式,凭借联翩的浮想运用自如地安排了一连串出人意料的新奇、警辟而幽默的场面,寄余味于笑声中,其如珠妙语往往道破人情世态的机微,剥下邪恶、虚伪与愚昧的外衣,放射出理性的光芒。[3]
《我是猫》几乎由无数片断的插话式的细节构成全篇,并不以单一而集中的情节取胜,而以独特的艺术风格见长。这种不同凡响的艺术特征来源于对日本民族文学传统巧妙的吸收与成功的创新,来源于对西方理性思维与丰富学识的摄取与消化,更来源于对中国文化中愤世嫉俗而决不同流合污的文人气质的继承与发扬。化愤怒为嘲笑,化嘲笑为利刃,又将这利刃直接刺向“恃众凭势、胡作非为”的拜金主义的化身乃至日本军国主义者的偶像,使夏目漱石这部以笑为武器而痛击时弊的传世之作显示出令人肃然起敬的艺术勇气。[3]
这部作品反映面广,内容丰富复杂。作品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以猫为故事的叙述者,通过它的感受和见闻,写出它的主人穷教师苦沙弥及其一家的平庸、琐细的生活以及和他的朋友迷亭、寒月、东风、独仙等人经常谈古论今、嘲弄世俗、吟诗作文的故作风雅的无聊世态。作品还巧妙地写进了邻家金田小姐的婚事引起的纠葛,并把它贯穿在作品始终。资本家金田的妻子为了选择女婿到苦沙弥家里打听理学士寒月的情况。苦沙弥有些傲慢,不大理睬她,于是招来了金田夫妇的肆意迫害:先是指使一伙人污辱谩骂;接着唆使苦沙弥的同事进行报复;以后又买通落云馆的顽皮学生闹得他不得安宁;最后还叫苦沙弥过去的同学对他进行规劝、恐吓。
小说以“我”(猫)为叙述方式,以“我”的见闻和评论构成内容。“我”的出生为开头;“我”因喝了啤酒掉进水缸淹死,小说随即结束。作品没有完整曲折的情节,也没有一般小说那样严谨的结构。正如作品出版序言里所说:“《我是猫》象海参一样,不易分辨哪是它的头,哪是它的尾,因此随时随地都可把它截断,进行结束。”[6]
作品影响
《我是猫》是日本文学大师夏目漱石的代表作,向被奉为世界名著之一。小说通过猫的视觉观察明治维新后的日本社会,以幽默辛辣的语言,嘲笑和鞭挞了人类固有的弱点和金钱世界的社会时弊,还大量引用了古今东西哲人达士的名言,外外闪射着机智和文采,喜笑怒骂皆成文章。作品语言则典俚合炉,雅俗共赏,读来令人在笑声中抑制不拄惊叹。
作者简介
夏目漱石(1867~1916)日本近代作家。原名夏目金之助,其笔名漱石取自“漱石枕流”(《晋书》孙楚语)。漱石一生著有两部文论、大量俳句、几百首汉诗,若干随笔和书信,但在文学上的最大贡献是以他十几部长篇小说和大批短篇小说竖起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丰碑,给后来的作家以深刻的启迪。夏目一生坚持对明治社会的批判态度,以他的具有鲜明个性的、丰富多采的艺术才能,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7]
夏目漱石
参考资料
[1] 葛军主编,初中生课外必读名著导读大全[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3.07,第382页
[2] 李芸德.论《我是猫》中的批判主义精神.四川 自贡 :四川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2013
[3] 夏目漱石的《我是猫》.中华网.20010730 [引用日期2014-07-29]
❷ 夏目漱石的主要作品集有哪些
1 作品:
《吾辈は猫である》(我是猫--1905年)
《坊っちゃん》(哥儿--1906年)
《漾虚集》(1906年)
《虞美人草》(虞美人草——1907年)
《梦十夜》(梦十夜——1908年)
《三四郎》(三四郎——1908年)
《それから》(其后——1909年)
《门》(门——1910年)
《彼岸过迄》(过了春分时节——1912年)
《行人》(行人——1912年)
《こころ》(心--1914年)
《道草》(道草——1915年)
《明暗》(明暗——1916年)
2 夏目漱石,本名夏目金之助,笔名漱石,取自“漱石枕流”(《晋书》孙楚语),日本近代作家,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他对东西方的文化均有很高造诣,既是英文学者,又精擅俳句、汉诗和书法。写小说时他擅长运用对句、迭句、幽默的语言和新颖的形式。他对个人心理的描写精确细微,开启了后世私小说的风气之先。他的门下出了不少文人,芥川龙之介也曾受他提携。他一生坚持对明治社会的批判态度。
3 1984年,他的头像被印在日元1000元的纸币上。(2004年11月改为日本医学家野口英世)
❸ 夏目漱石进入专业创作时期后有哪些代表作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907年夏目漱石开始专业创作时期,写有长篇小说《虞美人草》、《矿工》、《三四郎》、《其后》和《门》等,短篇小说集《行人》、《心》、《过了春分时节》等。这些作品都坚持了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通过对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揭露社会的疾患,评估东西方文化的优劣得失,全面展示了东西方文化冲突中的知识分子苦闷彷徨、进退维谷的悲剧心态。
❹ 夏目漱石代表作
夏目漱石代表作:
1、中长篇小说:《我是猫》、《少爷/哥儿》、《草枕》、《野分》、《虞美人草》、《坑夫》《三四郎》、《从此以后》、《门》、《彼岸过后》、《行人》、《心》、《道草》、《明暗》。
2、短篇小说·小品:《伦敦塔》、《幻影之盾》、《琴的空音》、《一夜》、《薤露行》、《趣味的遗传》、《二百十日》、《文鸟》、《梦十夜》、《永日小品》。
写作特点:
纵观漱石一生的创作,会发现他一直关心社会现实,认真思索人生,努力通过各种各样的典型形象反映生活,特别是知识分子的生活,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他的作品风格朴实、幽默,结构巧妙,多样,描写生动、感人,语言朴素、细腻,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夏目漱石的创作倾向是复杂的,但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的。
(4)夏目漱石短篇小说扩展阅读:
在他进行创作时,日本文坛上的浪漫主义高潮已经过去,自然主义派正处于隆盛阶段,大有垄断一切之势。此外还有唯美主义等等流派存在。但是,漱石的创作却在当时文坛上独树一帜。他不肯附和自然主义派,决心按照自己对于文学的理解,走自己认为正确的道路。
针对自然主义者以为事实的再现即文学的观点,他主张文学不应该是实际生活的照片,而必须是有意识地虚构出来的“仿造品”,因为只有通过虚构才能产生超过“事实”的“真实”。
因此,他的处女作《我是猫》一问世就受到自然主义派的攻击,被斥为庸俗无聊的作品,此后他的作品也不断受到自然主义派的指责。
漱石虽然被一些人称为“余裕派”、“高蹈派”,可是这些称呼并不能正确表现他的创作的实质,最多只能表现他的创作的一个方面,并且不是主要方面。
❺ 夏目漱石的生平。作品。。。急急急!!!!!!!!!!!!!!!!!!!!!!!!
夏目漱石
本名夏目金之助,生于1867年(庆历三年)2月9日,东京人。夏目家在江户地方有庞大势力,金之助身为家中幺子(排行第八),由于在他出生前家境已逐渐没落,双亲并不希望这位幺儿的降生,所以出生后一度被寄养在别人家,两岁时便被过继为严原家的养子,此后因养父母情感不睦以及养父的工作影响而经常迁居。十岁时才总算回到亲生父母身边,然而这样的幸福日子极其短暂,父兄一向与他不睦,并对他浓厚的文学志向不以为然;其母在他十五岁时便因病去世,金之助十九岁时就已离家开始其外宿生涯。这些遭遇相信对于金之助的心境及日后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从几部带着浓厚自传色彩的小说如《少爷》、《三四郎》、《之后》、《道草》等等都可见其端倪。故事里的主人翁多半有着良好的家世,却不受父兄所重视,也因此他们往往是孤独地,很早就意识到要自力更生,但内心里则无不渴求亲情的温暖。有人说文学是“苦闷的象征”。作家因自身的遭遇或基于悲天悯人的情怀而意识到真实世界的不完满,呕心沥血发而为文,才有感人的作品问世,但这份感动人心的力量往往来自于苦痛与不幸。重新回顾夏目漱石的生平,便知此言不虚。1874年,七岁,入浅草寿町的户田学校。夏目自幼喜欢汉学,14岁开始学习中国古籍,少年时曾立志以汉文出世。
夏目漱石
1888年考入东京第一高等中学。与同学--后来的俳句运动倡导者正冈子规结为挚友,22岁那年,便以汉文来评论正冈子规的《七草集》诗文集,并以汉诗体作游记《木屑集》。就在这年,首次使用“漱石”为笔名。这个颇具汉学意涵的名字据说其典故取自于中国的《晋书》孙楚传,相传孙楚年轻时想体验隐居生活,便对朋友王济说要去“漱石枕流”,王济对曰:“流不能枕,石不能漱。”孙楚于是辩称:“枕流是为了洗涤耳朵;漱石是为了砥砺齿牙。”这个故事显现了孙楚的不服输。金之助以“漱石”为笔名正符合他坚强的意志,但也有另一说法是金之助和孙楚均被视为怪人,故以“漱石”的典故以自喻。从此明确了“以文立身”的人生宗旨。同时他察觉到学习英语成必然的趋势,唯有精通英语才得以跟上时代潮流、强化国家,跻身为社会菁英份子。
1890年,23岁夏目漱石的进入东京帝国大学文科大学英文科就读,成绩斐然,并不时发表学术论文,因此1893年大学一毕业,他就在校长的推荐下顺利进入东京高等师范任教,同时积极参与正冈子规的俳句革新运动。两年后他辞职到爱媛县松山中学任教,次年转入熊本第五高等学校。此后便一直担任教职到33岁(1900)1900年,夏目漱石奉教育部之命前往英国留学两年。夏目漱石不以在英文的优异表现自满,相较于明治维新之后时人竞以西学为尚的举动,夏目漱石却以他原有的汉学及日文基础,积极创作,发表了不少诗歌、俳句。苦读的生涯自然也影响身心健康。27岁罹患肺结核,为了养病,赴鎌仓圆觉寺参禅,参禅的生活丰富了日后创作的题材,但他的病情并未十分好转,再加上神经衰弱,厌世的心情由是萌发。
夏目漱石作品
回到东京后没多久与中根镜子结婚并于同年升任教授,留学时期,夏目漱石体认到所谓的英国文学和他以前所认识的英文有着极大差异,精通英文不足以增强国势,这使夏目漱石赖以生存的理想几乎幻灭,再加上留学经费不足,妻子又因怀孕而极少来信,他的神经衰弱因此更为加剧,一直到回国后他始终为神经衰弱所苦,但也刺激他更专注于写作。1903年返回日本,任第一高等学校英语教授和东京大学英国文学讲师,并常给《杜鹃》杂志撰写俳句、杂文类稿子。1905年,38岁时在(杜鹃)杂志发表短篇小说《我是猫》,备受好评,应读者要求而一再连载。深受鼓舞的夏目漱石因而有了创作的力量,此后十年是他创作的高峰期。
在夏目漱石《文学论》的序文里,有这样一段:
“在这里我决定,将从根本上解释‘何谓文学’的问题。同时我下决心,利用今后一年多的时间去研究这个问题,从而把它当做该研究的第一阶段。我把一切的文学书籍都收拾在行李底层,已经把自己关在一家租房里。我之所以要通过阅读文学书籍来知道何谓文学,是因为我相信以血洗血的手段乃为有效。我发誓,一定要追究文学到底产生于怎样的心理需要,因而在这个世界里生成、发达和颓废的。也发誓一定要追究,文学到底产生于怎样的社会需要,因而存在、兴隆和衰亡的
我是猫(吾辈は猫である)--1905年;
我是猫
少爷(坊っちゃん)--1906年;
漾虚集--1906年;
虞美人草--1907年;
梦十夜--1908年;
三四郎--1908年;
从此以后(それから)--1909年;
门--1910年;
过了春分时节--1912年;
行人--1912年;
心(こころ)--1914年;
道草--1915年;
明暗--1916年,遗作;
❻ 夏目漱石创作了哪些作品,揭露了什么社会现实
夏目漱石是日本作家。东京帝国大学英文科。曾到英国留学,见识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病。后在高校任教,并为杂志创作俳句。1905年创作了长篇小说《我是猫》,获得成功,此后,发表了中篇小说《哥儿》、《夏目漱石头像旅宿》、《风暴》等。1907年开始专业创作时期,写有长篇小说《虞美人草》、《矿工》、《三四郎》、《其后》和《门》等,短篇小说集《行人》、《心》、《过了春分时节》等。这些作品都坚持了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通过对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揭露社会的疾患,评估东西方文化的优劣得失,全面展示了东西方文化冲突中的知识分子苦闷彷徨、进退维谷的悲剧心态,被公认为日本近代文坛的领袖。
❼ 谁有夏目漱石的《我是猫》的资料 包括写作背景,中心思想等等 谢谢
《我是猫》写作背景:
日俄战争以后,日本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家剥削工人阶级越发严重,阶级分化日趋严重,人们的价值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金钱成为人们竞相追逐的对象,道德标准下降,拜金主义日益严重。
夏目漱石为发泄多年郁愤而写成的长篇小说《我是猫》,淋漓尽致地反映了二十世纪初,日本中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生活,尖锐地揭露和批判了明治"文明开化"的资本主义社会。
长篇小说《我是猫》是夏目漱石的代表作。这部作品写于1904年至1906年9月,1905年1月起在《杜鹃》杂志上连载,不久,编成上、中、下三册出版。
《我是猫》中心思想:
反映了二十世纪初,日本中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生活,尖锐地揭露和批判了明治“文明开化”的资本主义社会。 这部作品是以一位穷教师家的猫为主人公,以这只被拟人化的猫的视角来观察人类的心理。这是一只善于思索、有见识、富有正义感又具有文人气质、但至死也没有学会捕捉老鼠的猫。
(7)夏目漱石短篇小说扩展阅读:
《我是猫》内容简介:
小说围绕金田小姐的婚事引起的风波,有力地揭露了资产阶级,批判了社会拜金主义风气。金田老爷是靠高利贷起家的、"穷凶极恶,又贪又狠"的大资本家,拥有大量的财产。他的"堂皇富丽的公馆",与苦沙弥的"暗黑的洞窟"恰成鲜明对比。
他发财致富的"秘诀"是"要精通三缺",即缺义理、缺人情、缺廉耻。"把鼻子、眼睛都盯在钞票上","只要能赚钱,什么事也干得出来",把金钱看得比生命还重要。金田依仗自己的财势,成为社会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他财大气粗,仗势压人。
主人公苦沙弥安贫、正直,教书十年与他素不相识,只是慢待了他的老婆,他便兴师动众三番四次进行打击,致使苦沙弥的身心受到严重摧残。
买通的落云馆的顽童搞得苦沙弥坐卧不宁,他却得意洋洋地说:"这个家伙不久将来,总会投降的呢。"一副奸诈、凶狠可憎的面目暴露无遗了。所以,连"猫"也觉得金田是"最坏的人类"。
《我是猫》作者简介:
夏目漱石(1867~1916)日本近代作家。原名夏目金之助,其笔名漱石取自“漱石枕流”(《晋书》孙楚语)。漱石一生著有两部文论、大量俳句、几百首汉诗,若干随笔和书信。
但在文学上的最大贡献是以他十几部长篇小说和大批短篇小说竖起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丰碑,给后来的作家以深刻的启迪。夏目一生坚持对明治社会的批判态度,以他的具有鲜明个性的、丰富多采的艺术才能,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❽ 夏目漱石的书有哪些
中长篇小说
我是猫、
少爷、
草枕、
野分、
虞美人草、
坑夫、
三四郎、
从此以后、
门、
彼岸过后、
行人、
心、
道草、
明暗
短篇小说・小品
伦敦塔、
幻影之盾、
琴的空音、
一夜薤露行、
趣味的遗传、
二百十日文鸟、
梦十夜、永日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