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微小说 » 林斤澜优秀短篇小说

林斤澜优秀短篇小说

发布时间: 2023-10-08 02:31:23

⑴ 林斤澜有什么作品

林斤澜
中国作家。原名林庆澜。浙江温州人。1923年6月1日出生于温州百里坊八仙楼口。中学时代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和地下革命活动。1945年毕业于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曾学习过电影戏剧专业。1950年发表第一个剧本,其主要剧作结集为《布谷》于1957年出版。此后转为写小说、散文。第一部小说集《春雷》于1958年出版,其中的《春雷》和《台湾姑娘》使其崭露头角。还出版有《飞筐》(特写集)、《山里红》(小说集)等。1966~1977年辍笔。文化大革命后发表的第一个短篇力作《竹》曾改编为电影。1981年发表的《头像》获当年全国短篇小说奖。出版的小说集有《满城飞花》、《林斤澜小说选》、《矮凳桥风情》,文论集《小说说小》,散文集《舞伎》等。其小说多取材于北京郊区农村生活和知识分子的遭际,以散文的笔法,着力表现一种特殊的氛围,结构精巧多变。晚近的作品冷峻、深沉、尖刻,被称为“怪味小说”。曾任《北京文学》主编,中国作协北京分会副主席等。
林斤澜文集之书影林斤澜的《矮凳桥风情》系列小说,以故乡温州的家乡人和事为题材,融现实生活的变动和民间传说的叙说为一体,描绘了一幅幅梦幻般变化着的温州风俗画面:千里地外都知道有个两三年里就发起来的矮凳桥全国纽扣集散市场,镇上有一条六百家商店三十家饭馆的街道和又绿又蓝非绿非蓝的如幔之溪,从憨憨跑供销扯到空心大好佬讲的黑胡须白胡须憨憨造楼的传说,鱼圆店女店主溪鳗与传说中的美丽水妖互相游移……。林斤澜这些温州风味小说的特征,首先是传说性。这些“并不是作者家乡改革开放的诸人事的实写,而是一种‘当代传说’,它在发生的一刹那已和其他传说一样,成为物换星移、沧海桑田的历史上的又一则故事”。其次是迷幻性,似散非散的旧梦和将信将疑的新梦纠合在一起,亦真亦幻的场面和时远时近的传说搅和在一起,给作品造成了奇异的迷幻境界。然而它却使人不仅能感觉到混沌体的生活和“模糊美”的存在,还能感觉到其中闪烁着的现实与历史双重复合的文化审视和思考,可以触及到中国人文化心理结构深层的某些东西。第三是寓言性,“矮凳桥世界是一个寓言的世界,它讲述着一个关于历史的过去与明天、关于认识过去与明天、关于拯救过去和走向明天的寓言。”
林斤澜同汪曾祺—样,是新时期里少有的专心致志于短篇小说创作且功力深厚的作家。他的小说,以结构和语言见长。就其结构而言,精致缜密而又奇巧多变。情节并不繁复,但往往奇峰突起,跌宕生姿,虚实相生,呈现出反正相符、表里烘托的审美特征。作者在具体组织和裁剪素材时,十分注意主次详略、疏密远近、高低藏露的艺术处理,细节也都精心筛选过。他的作品语言,无论人物的语言还是作者的叙述语言,都很简洁凝练。在《十年十癔》里,“京味”较浓,颇为练达;而《矮凳桥风情》里,则有意融人了温州土话,似更喧腾。林斤澜的作品也的确有点涩,但耐人咀嚼.
《春风》描绘了北国春风的粗犷豪迈、猛烈迅疾、强劲有力的特点,歌颂了它的勃勃生机,竭力扫尽残冬,催生万物的可贵品质,表达了对驱散严寒,带来春天的北国春风的无限怀念和深深敬意。为我们描绘了北国春风的粗犷豪迈、猛烈迅疾、强劲有力的特点歌颂了它的勃勃生机,竭力扫尽残冬,催生万物的可贵品质,表达了对驱散严寒,带来春天的北国春风的无限怀念和深深敬意。在写法上另鸣新声.

⑵ 林斤澜的作品

短篇小说集《春雷》、《山里红》,特写集《飞筐》和话剧集《布谷鸟》。新时期以来致力于短篇小说创作,结集有《石火》、《十年十癔》、《矮凳桥风情》及《林斤澜小说选集》。其中《头像》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⑶ 林斤澜的主要作品

1950年,他在《苏南日报》发表了第一个剧本——反映了抗美援朝的独幕剧《祖国在召唤》,1957年主要剧作结集为《布谷》出版。此后转为写小说、散文。第一部小说集《春雷》于1958年出版,其中的《春雷》和《台湾姑娘》因在题材和写法上新颖独到而在文坛崭露头角,被视为他早期创作的代表作品。还出版有《飞筐》(特写集)、《山里红》(小说集)等。1966~1977年辍笔。文化大革命后发表的第一个短篇力作《竹》曾改编为电影。1981年发表的《头像》获当年全国短篇小说奖。《井亭》获北京市庆祝新中国成立55周年短篇小说佳作奖,《去不回门》获首届蒲松龄短篇小说奖。出版的小说集有《满城飞花》、《林斤澜小说选》、《矮凳桥风情》,文论集《小说说小》,散文集《舞伎》等。其小说多取材于北京郊区农村生活和知识分子的遭际,以散文的笔法,着力表现一种特殊的氛围,结构精巧多变。晚近的作品冷峻、深沉、尖刻,被称为“怪味小说”。曾任《北京文学》主编,中国作协北京分会副主席等。2009年4月11日,林斤澜因心脏和肺衰竭抢救无效在北京同仁医院去世。[1]
新时期林斤澜出版小说集、散文集十多部,代表作是描写浙江温州为背景的小说集《矮凳桥风情》和以文革为背景的小说集《十年十癔》,以及系列小说《门》和《去不回门》等。他还主编过《北京文学》,鼓励新锐,培养新人,回归文学本体。

⑷ 林斤澜的《溪鳗》讲的什么内容

有评论指出,《溪鳗》写的是性,林斤澜的好友、老作家汪曾祺也曾说过:《溪鳗》这篇小说里同时存在两个主题:性主题和道德主题,这颇有道理。但直观看去看不出来,因为作者始终采取一种隐喻、象征的手法,写得隐晦而颇具诗意与美的联想。其实这种手法古已有之。闻一多早就著文指出:中国从《诗经》到现代民歌里的“鱼”都是“庾辞”。写性也是在写人生,那个镇长虽然有过一段“二十多岁、气色红润”的辉煌历史,然而最终瘫痪了,说的是他性的枯萎,同时也暗指他所代表的那段历史、那种人生已经枯萎。相反,溪鳗自始至终都具有蓬勃的朝气与生命力。以前且不说,现在五十多岁了,“说作三十岁也可以。”她所代表的,又是另一种生命,一种令人赞美的生命,似乎永不枯竭。值得分析的是溪鳗最后将瘫痪的镇长接回家养着伺候着,这就牵扯到汪曾祺说的那个“道德主题”了。 汪曾祺说:“这是一种心甘情愿也心安理得的牺牲,一种东方式的道德的自我完成。既是高贵的,又是悲剧性的……性和道德的关系,这是一个既复杂而又深邃的问题,还很少有作家碰过。”然而,就这两个主题来说,作者也仅只是“碰”了,自然写得含含糊糊、朦朦胧胧,因为他也没想清楚,要和读者一起想。归根结底,想想“鱼非鱼”店名的缘起——白居易那首名诗:“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这不是把整篇小说都概括了吗?“鱼非鱼”也正是“花非花,雾非雾”啊!

⑸ 林斤谰的代表作有那些

1950年,他在《苏南日报》发表了第一个剧本——反映了抗美援朝的独幕剧《祖国在召唤》,1957年主要剧作结集为《布谷》出版。此后转为写小说、散文。第一部小说集《春雷》于1958年出版,其中的《春雷》和《台湾姑娘》因在题材和写法上新颖独到而在文坛崭露头角,被视为他早期创作的代表作品。还出版有《飞筐》(特写集)、《山里红》(小说集)等。1966~1977年辍笔。文化大革命后发表的第一个短篇力作《竹》曾改编为电影。1981年发表的《头像》获当年全国短篇小说奖。《井亭》获北京市庆祝新中国成立55周年短篇小说佳作奖,《去不回门》获首届蒲松龄短篇小说奖。出版的小说集有《满城飞花》、《林斤澜小说选》、《矮凳桥风情》,文论集《小说说小》,散文集《舞伎》等。其小说多取材于北京郊区农村生活和知识分子的遭际,以散文的笔法,着力表现一种特殊的氛围,结构精巧多变。晚近的作品冷峻、深沉、尖刻,被称为“怪味小说”。曾任《北京文学》主编,中国作协北京分会副主席等。2009年4月11日,林斤澜因心脏和肺衰竭抢救无效在北京同仁医院去世。[1]

⑹ 《春风 》(林斤澜 )主旨是什么

  1. 作家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通过对比烘托,把他对北国春风别样的体会和哲思,抒写的淋漓尽致,描绘了北国春风的粗犷豪迈、猛烈迅疾、强劲有力的特点,歌颂了北国春风的勃勃生机,竭力扫尽残冬,催生万物的可贵品质,表达了对驱散严寒,带来春天的北国春风的无限怀念和深深敬意。

  2. 创作背景

    林斤澜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少年时参加过抗日救亡宣传,后来进入国立社会教育学院读书,解放前夕到过台湾做地下工作,1957 年与“右派”擦肩而过。《春风》写在粉碎“四人帮”后,林斤澜借南国的春风与北国的春风的对比,歌颂了当时的人民大众反对“四人帮”的摧枯拉朽式的滚滚浪潮。

  3. 作者简介

    著名作家林斤澜,原名林庆澜,曾用名林杰、鲁林杰,1923年6月1日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市。 林斤澜是中国文学评论界公认的“短篇小说圣手”。


⑺ 林斤澜写作的《春风》中用了什么手法

1、作家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通过对比烘托,把他对北国春风别样的体会和哲思,抒写的淋漓尽致,描绘了北国春风的粗犷豪迈、猛烈迅疾、强劲有力的特点,歌颂了北国春风的勃勃生机,竭力扫尽残冬,催生万物的可贵品质,表达了对驱散严寒,带来春天的北国春风的无限怀念和深深敬意。
2、创作背景
林斤澜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少年时参加过抗日救亡宣传,后来进入国立社会教育学院读书,解放前夕到过台湾做地下工作,1957 年与“右派”擦肩而过。“文革”中,林斤澜“一字不写”,躲过一劫。在“文化大革命”的运动中,林斤澜的许多文友遭到迫害。《春风》写在粉碎“四人帮”后,林斤澜借南国的春风与北国的春风的对比,歌颂了当时的人民大众反对“四人帮”的摧枯拉朽式的滚滚浪潮。
3、主题
《春风》的主题思想即歌颂人民大众反对“四人帮”。文章通过南国的春风与北国的春风的对比,歌颂了当时的人民大众反对“四人帮”的摧枯拉朽式的滚滚浪潮。作者站在一个全新的维度上发现北国春风的独特之处,抒写北国春风的美好,诠释北国春风的精神,将文人的个性与北国春风的品质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北国的山民,喜欢力大无穷的好汉。到喜欢得不行时,连捎带来的粗暴也只觉着解气。”在《春风》一文表面充满寒意的春风中,滚动着一颗作家激动滚烫的心。
4、作者简介
著名作家林斤澜, 原名林庆澜,曾用名林杰、鲁林杰,1923年6月1日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市。林斤澜是中国文学评论界公认的“短篇小说圣手”,主要作品有:剧本集《布谷》,小说集《惹祸》、《第一个考验》、《春雷》、《飞筐》、《山里红》、《石火》、《满城飞花》、《矮凳桥风情》、《草台竹地》、《十年十癔》、《林斤澜小说选》,他写于1950年代的《台湾姑娘》、1980年代的《头像》是当代文学史上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品。

⑻ 林斤澜资料

林斤澜(1923~ )

中国作家。原名林庆澜。浙江温州人。中学时代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和地下革命活动。1945年毕业于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曾学习过电影戏剧专业。1950年发表第一个剧本,其主要剧作结集为《布谷》于1957年出版。此后转为写小说、散文。第一部小说集《春雷》于1958年出版,其中的《春雷》和《台湾姑娘》使其崭露头角。还出版有《飞筐》(特写集)、《山里红》(小说集)等。1966~1977年辍笔。文化大革命后发表的第一个短篇力作《竹》曾改编为电影。1981年发表的《头像》获当年全国短篇小说奖。出版的小说集有《满城飞花》、《林斤澜小说选》、《矮凳桥风情》,文论集《小说说小》,散文集《舞伎》等。其小说多取材于北京郊区农村生活和知识分子的遭际,以散文的笔法,着力表现一种特殊的氛围,结构精巧多变。晚近的作品冷峻、深沉、尖刻,被称为“怪味小说”。曾任《北京文学》主编,中国作协北京分会副主席等。

热点内容
都市跟地府有关的小说 发布:2025-05-21 23:50:05 浏览:745
类似周生如故的言情文小说 发布:2025-05-21 23:44:46 浏览:842
大帝类言情小说 发布:2025-05-21 23:43:19 浏览:994
叶冰伦小说的经典语录 发布:2025-05-21 23:35:28 浏览:329
古言小说经典华簪录 发布:2025-05-21 23:31:43 浏览:416
重生攻略百合小说免费下载 发布:2025-05-21 23:29:18 浏览:742
网游之超霸纪小说在线阅读 发布:2025-05-21 23:22:56 浏览:499
总裁跪求原谅小说 发布:2025-05-21 23:19:47 浏览:819
重生农女倾城小说免费阅读 发布:2025-05-21 23:15:23 浏览:913
网络小说作者罗森 发布:2025-05-21 22:55:13 浏览: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