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月儿短篇小说
『壹』 贾平凹的( )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满月儿》。
《满月儿》是贾平凹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作品窥见贾平凹的创作历程和成长,展示了一幅幅农村新人、新事动人的生活画面。
后收录于贾平凹的短篇小说集《满月儿》中,该小说1978年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1)满月儿短篇小说扩展阅读:
贾平凹的小说在思想内容上大多都是描写现实的,如《浮躁》以农村青年金狗与小水之间的感情经历为主线,描写了改革开放初始阶段暴露出来的问题;
《土门》讲述了一个村庄城市化的过程,对城市当中腐朽的生存方式和乡村的保守心态进行了双重批判;
《高老庄》讲述了大学教授高子路回到高老庄与往昔故人之间所发生的错综复杂的情感纠纷,体现了乡村的封闭守旧和改革开放中的各种冲突和矛盾;
《白夜》以主人公夜郎无以附着的精神游荡为主线,表现了作为普通人的男男女女在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不同境遇和心态;《秦腔》通过琐碎的生活细节,刻写了乡土中国的变迁,伴随对现实关注的是作者深深的忧患意识。
『贰』 贾平凹的资料
贾平凹,1952年2月21日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当代作家,全国人大代表。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 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78年凭借《满月儿》,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作品《鬼城》《二月杏》。1992年创刊《美文》。1993年创作《废都》。2003年,先后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学院院长。 2008年凭借《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2011年凭借《古炉》 ,获得施耐庵文学奖 。
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他是当代中国一位最具叛逆性、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
(2)满月儿短篇小说扩展阅读
首先,贾平凹长篇小说在叙述态度和审美理想上主要体现为对自然的追求。这一特点,表现在作品中就是对小说叙述者或叙事人的隐藏,故事情节的淡化以至生活对故事的置换,和具体叙述时力图做到自然呈现、不用人力等。
贾平凹长篇小说叙事的这一特点,缘于贾平凹深受中国道家哲学和美学思想,古代说话艺术和明清时期的世情小说,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的“新写实”小说创作潮流等的影响。贾平凹在小说叙述上对自然的追求,自有它的文学价值和意义,但同时也带来一定的缺点和问题。
其次,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可称作意象小说或意象主义小说,但对意象的营造也只是其叙事特色的一个重要侧面。贾平凹在其长篇小说中创造了大量的自然意象,人、事意象和社会、文化和民俗意象。
其意象创造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一部作品中的意象往往有主次之分,主要意象多含隐喻、象征之义;二是从前到后来看,贾平凹长篇小说的意象营造从局部走向了整体;三是意象营造往往走向了象征,成为象征性意象。贾平凹在其长篇小说中进行意象营造,有他的创新之处和一定的原因,也给艺术上带来了一些问题。
再次,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描写了各种各样的神秘现象,具有一种神秘主义倾向。这一特点的形成,与贾平凹自身的生长环境和生活经历有关,也与贾平凹对中外文学优秀传统如我国志怪小说、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等的学习和借鉴有关。
当然,这也是贾平凹小说创作比较自觉的艺术追求的结果。贾平凹长篇小说中的神秘色彩或神秘主义倾向,确实给作品带来了比较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但相应地也带来了一定的缺陷和问题。
最后,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大部分都属于“进入型”小说,由此而体现了它在情节结构上的显著特色。从空间上说,“进入型”小说情节结构上的进入—离去,总是联系着两块在传统上是对立的空间地域:城和乡。贾平凹在作品中对城乡二元世界和两种文化进行了强烈的比照,并给予了持久的深刻的思考。
从时间上说,“进入型”小说中所谓的进入者的一进一离,不仅联系了城乡两个空间区域,而且沟通了过去、现在和未来三种时间状态。作品中实际所描写的时间的封闭性、短暂性与所暗示的时间的开放性、永恒性直接构成了一种寓言,一种关于人生的寓言,这寓言也许是说人生在于过程,漂泊是一种宿命。由此从以上时空两个维度出发,可以把贾平凹长篇小说结构的整体特点概括为:人在城乡之间漂泊。
『叁』 贾平凹代表作有哪些
贾平凹有哪些作品
《商州》:商州”,承载了贾平凹太多的情感。以他的直觉来看,“‘文明’的省城磨陵皮应该注入商州地面上的一种力,或许可以称做是‘野蛮’的一种东西”。但同时也惋惜著,“商州虽好,也不是久留之地了”。他对城市和乡村相交织的复杂感情,深入到了《商州》感人肺腑的爱情中。
《浮躁》:《浮躁》以农村青年金狗与小水之间的感情经历为主线,描写了改革开放初始阶段暴露出来的问题以及整个社会的浮躁状态和浮躁表面之下的空虚。《浮躁》是作者“商周系列”的第一部,奠定了贾平凹在文坛的实力派地位。正如后来的《废都》及《秦腔》一样,该书已经出版即引起轰动,并获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
《山地笔记》:本书共收短篇小说三十七篇。其中《满月儿》被评为一九七八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这些作品都不长,大多是三、五千字,却在我们面前展开了一幅幅描绘山区农村新人、新事的动人的生活画面。这里,有为农业现代化搞科研的少女欢欣;有年轻女教师上第一堂课时激动的身影;有果林里男女青年纯洁的友谊和爱情;也有人民群众同“四人帮”斗争的动人事迹。作者往往撷取生活激流中的一朵浪花,一个插曲,加以构思,揭示其内蕴,热情地唱出了生活的赞歌。作品有浓郁的抒 *** 彩,充满愉悦的“咯咯”的笑声。《山地笔记瞎差》为“萌芽丛书”之一种。
《怀念狼》:《怀念狼》是贾平凹上世纪末的力作,寓意颇丰,被誉为中国商州版的“猎人笔记”。 小说采用独特的视角,讲述了猎人、记者、烂头为商州尚存的十五只狼拍照存档的离奇经历。血光之灾、金香玉的神州、狼的行迹、古战场的恐怖、记者的幻觉、动物灵魂的游走、肉灵芝等待事件令读者匪夷所思,尽显作者笔法不羁与想象之丰富。
贾平凹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满月儿》 1978年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腊月·正月》1984年获中国作协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浮躁》1987年获获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
《爱的踪迹》1989年获第一届全国优秀散文(集)奖
《废都》1997年获法国费米娜外国文学奖
《贾平凹长篇散文精选》2005年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 第四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
《秦腔》2006年获“红楼梦奖 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 2008年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古炉》2011年获施耐庵文学奖
《月迹》第二届朱自清散文奖
贾平凹代表作有哪些
《满月儿》 1978年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腊月·正月》1984年获中国作协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浮躁》1987年获获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 《爱的踪迹》1989年获第一届全国优秀散汪耐文(集)奖 《废都》1997年获法国费米娜外国文学奖 《贾平凹长篇散文精选》2005年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 第四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 《秦腔》2006年获“红楼梦奖 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 2008年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古炉》2011年获施耐庵文学奖 《月迹》第二届朱自清散文奖
贾平凹的代表作有什么
《满月儿》 1978年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腊月·正月》1984年获中国作协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浮躁》1987年获获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
《爱的踪迹》1989年获第一届全国优秀散文(集)奖
《废都》1997年获法国费米娜外国文学奖
《贾平凹长篇散文精选》2005年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 第四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
《秦腔》2006年获“红楼梦奖 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 2008年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古炉》2011年获施耐庵文学奖
《月迹》第二届朱自清散文奖
贾平凹的代表作是哪一部?
一般认为,贾平凹的代表作是《废都》,另外,他的《秦腔》写的也挺不错。
《废都》和《秦腔》是他的最著名的两部作品。
贾平凹是当代 家,其代表作有 ,
贾平凹(wā),原名贾平娃,陕西省丹凤县人。陕西作协主席,中国书协会员,当代著名作家 。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是一位当代中国最具叛逆性、最富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中国和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被誉为“鬼才”。代表作有《秦腔》、《高兴》、《心迹》、《爱的踪迹》、《废都》等,曾获多次文学大奖。作品《我不是个好儿子》选入鲁教版语文必修三、作品《月迹》已选入苏教版语文课本、作品《落叶》入选北师大版和鲁教版中学教材。
中文名: 贾平凹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
出生日期: 1952年2月21日
职业: 作家
毕业院校: 西北大学中文系
主要成就: 获多次文学大奖
代表作品: 《秦腔》、《高兴》、《心迹》、《爱的踪迹》、《废都》
入选教材作品: 不是个好儿子、月迹、落叶
贾平凹的重要作品
贾平凹 (1952~)
当代作家,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1975年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陕西分会副主席等职。著有小说集《兵娃》、《姐妹本纪》、《山地笔记》、《野火集》、《商州散记》、《小月前本》、《腊月·正月》、《天狗》、《晚唱》、《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州河》、《浮躁》、《废都》、《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贾平凹散文自选集》、诗集《空白》以及《平凹文论集》等。他的《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儿》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于1988年以长篇小说《浮躁》获美国飞马文学奖。1997年以长篇小说《废都》获法国女评委外国文学奖。现为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美文》杂志主编。出版小说、散文、文论集二十余本。作品曾四荣获国家级文学奖,一次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作品被翻译成英法、日、韩文版及港台版本。
贾平凹早期的小说描写新时期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阔,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蕴,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明丽自然。后期则开始向空灵的意韵发展,并且探讨都市中人的生存状态,但以《废都》为代表的后一种创作似乎并不成功。
『肆』 贾平凹的( )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满月儿》。
《满月儿》是2012年8月1日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贾平凹。本书是一部短篇小说集,本书作品展示了一幅幅农村新人、新事动人的生活画面。
《满月儿》是一部短篇小说集。收入了《一双袜子》、《弹弓和南瓜的故事》、《队委员》、《曳断绳》、《荷花塘》、《满月儿》等短篇小说60篇。
其中《满月儿》在1978年荣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这些作品展示了一幅幅农村新人、新事动人的生活画面。
(4)满月儿短篇小说扩展阅读:
贾平凹,1952年出生,陕西丹凤人。陕西作协主席,中国书协会员,当代著名作家。
代表作有《秦腔》、《高兴》、《心迹》、《爱的踪迹》、《废都》等,曾获多次文学大奖。他是一位当代中国最具叛逆性、最富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中国和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被誉为“鬼才”。
『伍』 贾平凹简介50字,急求!
贾平凹(wā),男,汉族,1952年2月21日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中共党员,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当代作家,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78年凭借《满月儿》,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1982年发表作品《鬼城》《二月杏》。1992年创刊《美文》。1993年创作《废都》。2003年,先后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学院院长。
2008年凭借《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2011年凭借《古炉》 ,获得施耐庵文学奖。
(5)满月儿短篇小说扩展阅读:
代表作品介绍:
1、《古炉》
贾平凹的小说作品,这部作品的内容主要是贾平凹少年时代的经历,带有回忆性质。故事发生在陕西一个叫“古炉”的村子里。这是一个偏远、封闭、保持着传统风韵的地方,但是这份宁静却从1965年冬天开始动荡了。
古炉村里的几乎所有人,在各种因素的催化下,被迫卷入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之中。时间一直发展到1967年春天,一个山水清明的宁静村落,在“政治”虚幻又具体的利益中,演变成一个充满了猜忌、对抗、大打出手的人文精神的废墟。
烧制瓷器的那个古炉村子,是偏僻的,那里的山水清明,树木种类繁多,野兽活跃,六畜兴旺,而人虽然勤劳又擅长于技工,却极度地贫穷。把小说定在古炉上的时候,就想起贾平凹小时候经历的好多事情,因为这本书大部分是他的回忆。
2、《秦腔》
《秦腔》是贾平凹的第12部长篇小说。《秦腔》初版于2005年4月,荣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内容涉及其家乡陕西省丹凤县棣花镇的故事。作品以细腻平实的语言,采用“密实的流年式的书写方式”,集中表现了改革开放年代乡村的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在传统格局中的深刻变化。
字里行间倾注了对故乡的一腔深情和对社会转型期农村现状的思考。书中大部分人和事都有原型。贾平凹称“我要以它为故乡竖一块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