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微小说 » 鲁迅短篇小说药

鲁迅短篇小说药

发布时间: 2022-05-04 16:46:35

Ⅰ 鲁迅药的深刻含义

鲁迅《药》的深刻含义:小说以百姓们对“药”的迷信,揭露了封建统治下人民的麻木和愚昧,表现了封建统治的罪恶和黑暗。《药》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短篇小说,全书在批评封建统治的同时,也颂扬了烈士们英勇不屈的精神。

《药》的主要内容
小说茶馆主人华老栓夫妇为儿子小栓买人血馒头治病的故事,明暗线交替,以华老栓夫妇给儿子治病为明线,以夏瑜被军阀杀害为暗线,歌颂了为民族献身的烈士,揭露和斥责了封建统治的罪恶和黑暗,也批判了群众的愚昧无知、麻木落后的状态。

这篇小说通过对封建统治爪牙的刻画,揭了封建统治的罪恶和黑暗。康大叔、夏三爷、红眼睛阿义等人的形象,则集中表现了封建统治阶级阴险、狠毒、贪婪、卑鄙的本质。

群众的愚昧无知、麻木落后的状态在小说中也有体现。用人血馒头治病,是一种迷信,而华老栓却深信不疑,为有机会买到这种“药”而“感到爽快”;他关心的只是他的儿子。他对烈士的死无动于衷,而对刽子手毕恭毕敬,显得十分愚昧、麻木。

Ⅱ 鲁迅小说以《药》为题有几层深意

“药”,小说里指的是人血馒头,是老实愚昧的贫民华老栓为其儿子华小栓治病的药,是他用他们一家节衣缩食积攒下来的辛苦钱从刑场上与刽子手康大叔那换来的.小说从华老栓半夜起身,为儿子买“药”入笔,具体形象地描述了华老栓去刑场买“药”、华小栓服“药”、众茶客议论“药”、直到华大妈去上坟.简洁的概括就是四个部分:取“药”、吃“药”、谈“药”、结局.整篇小说自始至终都围绕着“药”来写,“药”贯穿全文,是本篇小说的行文线索.
小说以“药”为标题,不仅制造了悬念,吸引读者去阅读、去思考:这是什么药,治什么病的药,围绕这药会有怎样的故事发生,同时也符合了文章标题要言简意赅、寓意深刻的原则.鲁迅自己也曾说过:“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人们中,意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我力避行文的唠叨,只要觉得将意思传给别人了,就宁可什么陪衬拖带也没有.”(《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药》这篇小说篇幅虽短,但是“容量”极大,题目虽只有一个字,可含义非同一般.在我印象中,现代文学作品中也以一字作为短篇小说题目的佳作,好象也只有叶绍钧的《夜》而已.看来想以一字作为文章标题并不是件简单的事,这足可见鲁迅的文学功底的深厚.

忧国忧民 发人深省
——从《药》的主题说开去

鲁迅从事小说创作,是有非常明确的目的性的.《药》写在“五四”运动发生前夕,同时鲁迅对辛亥革命时期的许多资产阶级革命家非常熟悉,这就使鲁迅在从自己丰富的生活积累中选择辛亥革命时期的社会生活关系作为描写题材时,确定了“在与旧的社会制度斗争中革命者和群众的关系”这样一个主题.鲁迅自己曾对别人讲述过《药》的写作意图:“《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说,因群众的愚昧而来的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捷说,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却还要因了愚昧的见解.以为这牺牲可以享用.”(孙伏园:《鲁迅先生二三事·药》)这就是这篇小说的主题和所要表达的重点.
而文中关于华、夏两个姓氏的设置也有其内在的含义.华、夏为中华民族的代称,鲁迅特地选择这两个姓氏赋予故事的主人公,隐喻了小说的主旨在对中华民族的命运进行探索.以“药”为题,也暗示人们去思考救国救民的良方.
如果说这篇小说的主题只是鲁迅对当时社会阴暗面的揭露的话,那么小说的主旨则体现了鲁迅对国家、对民族前途命运的思考和担忧.这才是真正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才是鲁迅这篇小说的精华.

双线交叉 明暗搭配
——从《药》的结构说开去

在结构设置上,鲁迅为了从革命者和群众两个方面来描写,采用了“双线结构”.作者同时描写两条线索:革命者夏瑜英勇奋斗,但是由于孤军作战,加上被族人出卖,终于在寂寞中牺牲;华老栓愚昧落后、麻木不仁,用人血馒蘸馒头作为药给儿子治病,但这药并不见效,儿子也终于死去.这两件事原本风马牛不相及,但是却因为一个人血馒头联系到了一起,因为那血是革命者夏瑜的血,所以这两个线索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
而在两条线索之中,华老栓的悲剧又是作为明线来写的,夏瑜的命运则是暗线,以华老栓一家为正面描写的对象,使夏瑜的形象不经描写却也能深深的印在读者脑海中.原本一篇小说是要通过矛盾冲突来推动情节发展的,但是《药》中却没有矛盾冲突的直接接触和正面发生,取而代之的是一明一暗两条线索的结构形式,这也使得小说中带着不明朗的含蓄隐秘色彩.

耐人寻味 意义重大
——从《药》的象征说开去

鲁迅善用象征手法,他常把自己对人生、对时代的思考,凝结成为一种耐人咀嚼的象征意象.《药》这个题目的选用就显现了这个特点.“药”本是治病的方剂,鲁迅用作小说的题目,我认为有三层含义:革命者以血去医治社会的苦难;国民却以他的血去医治自己儿子的疾病;作为革命文学家的鲁迅则是用这个可悲的故事去医治人们愚昧麻木的精神和思想.但是以上这三层含义的“药”都无法彻底救治人民的痛苦,应该寻找一种更有效的“药”,那就是:彻底打碎封建统治者加给人民的精神枷锁!
在小说的结尾,鲁迅在夏瑜的坟头安排了一个红白相间的小小花环.于是花环便也成为了革命力量的象征、未来希望的象征、理想的象征.它给人以鼓舞、以激动、以信心.它既表达了鲁迅对革命烈士的怀念与赞颂,也表达了他对革命前途的一种乐观:这是革命力量必将最终胜利、为革命牺牲的志士的遗愿必将实现的象征.

Ⅲ 鲁迅的《药》写于什么时候:

  1. 《药》是鲁迅先生写于1919年4月25日的短篇小说。

  2. 作品通过对茶馆主人华老栓夫妇为儿子小栓买人血馒头治病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镇压革命,愚弄人民的罪行,颂扬了革命者夏瑜(人物原型是秋瑾)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惋惜地指出了辛亥革命未能贴近群众的局限性。

    作品以华老栓夫妇给儿子治病为明线,以革命者夏瑜被反动派杀害为暗线,两线交织,结构完整。这篇文章被收录在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中。也是鲁迅先生的经典作品之一。

Ⅳ 华小栓是出自鲁迅的哪个作品

出自《药》
《药》是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鲁迅创作的一篇小说[1]。这篇小说通过对茶馆主人华老栓夫妇为儿子小栓买人血馒头治病的故事,揭露了长期的封建统治给人民造成的麻木和愚昧,暗中颂扬了革命者夏瑜英勇不屈的精神,指出了辛亥革命未能贴近群众的局限性。作品以华老栓夫妇给儿子治病为明线,以革命者夏瑜被军阀杀害为暗线,双线交织,结构精巧。
整体赏析
思想内容
《药》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直到五四初期这一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面貌,歌颂了为民族民主革命献身的烈士,揭露和斥责了封建统治的罪恶和黑暗,也批判了当时革命党人脱离群众的缺点和群众的愚昧无知、麻木落后的状态。
小说中的重要人物是民族民主主义革命者夏瑜,作者是通过侧面描写来表现的,但他的形象仍然很鲜明。夏瑜是一个青年革命者。他有着崇高的理想和坚强的斗争意志,他热爱真理,对革命事业表现出无限的忠诚。在革命遭受挫折,他被投入监牢时,仍然对胜利充满信心,表现出乐观精神。在敌人监牢里,他坚持斗争,进行革命宣传,“劝牢头造反”。牢头向他“盘盘底细”时,他侃侃“攀谈”开了,说出“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这样响亮而有力的话。红眼睛阿义狠狠“给他两个嘴巴”,他却“打不怕,还要说可怜可怜哩”,可怜阿义的不觉悟。最后,他终于为革命事业献出年轻的生命。这表现出革命者英勇无畏、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
小说通过对封建统治爪牙的刻画,揭了封建统治的罪恶和黑暗。夏三爷、康大叔、红眼睛阿义等人的形象,则集中表现了封建统治阶级阴险、狠毒、贪婪、卑鄙的反动本质。康大叔是个刽子手,他凶残狠毒,卑鄙诡诈。他一出场便使人感到憎恶。他替主子杀害革命者,公开宣扬革命有罪,告密有功,殴打革命者合理;他诈骗群众,把革命者的鲜血当“药”高价卖出;他宣传人血馒头是治病的良药。作者满怀憎恶的感情,集中刻画了他丑恶的外貌、野蛮的行动和卑劣的灵魂。作者对杀人刽子手的描写,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爪牙、帮凶尚且如此,主子必然更加凶残狡诈。夏三爷是个卑鄙的人,他极端自私,为了保全自身和获得钱财,竟不惜丧心病狂地告发夏瑜,出卖自己的侄儿。红眼睛阿义是监牢的牢头,在他看来,牢头榨取“犯人”的“油水”天经地义。他去盘问夏瑜“底细”,结果夏瑜太穷,没有“油水”可“榨”,他“气破了肚皮”。听了夏瑜的宣传,他不但毫不感动,反而狠狠地打了夏瑜两个嘴巴夏瑜牺牲以后,他非但没有丝毫同情,而且拿走“剥下来的衣服”。他们实际上都是在维护罪恶的封建统治。
小说也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当时革命党人脱离群众的缺点。革命者的牺牲是壮烈的、可歌可泣的,但是他所从的正义事业并不为一般群众所理解。他的牺牲在一般群众间没有得到应有的同情,反而有人说他“发了疯”,说他“真不成东西”,根本不知道他的死亡究竟是为了什么。他被杀的时候,周围站着许多群众看热闹。他所流的鲜血,被华老栓买来当治痨病的药。就是他的母亲夏四奶奶,除了母性的爱怜外,也没有认识到儿子所从事的事业的真正意义。她没有因为这样的儿子而自豪,反而在上坟时见到华大妈,脸上“现出些羞愧的颜色”。她发现坟顶的花圈,不能理解它的崇高意义,只能当做迷信的解释,认为儿子“今天特意显点灵”。在这种情况下,夏瑜的牺牲就显得寂寞了。通过这些描写,作品反映了辛亥革命本身存在着很大的弱点,那就是革命党人严重地脱离群众。他们非但没有发动群众参加革命斗争,而且也没有让群众充分认识革命事业的真正意义。群众不了解他们为什么革命,当然也谈不到对革命党人的同情和支持。
群众的愚昧无知、麻木落后的状态在小说中也有体现。华老栓是当时社会中一部分没有觉悟的劳动群众的代表。他勤劳善良而又十分愚昧。他经营小茶馆,借以维持一家三口的生活。他疼爱儿子,为了给儿子治病,不惜拿出长期辛勤积攒的钱。但到了买“药”市场刑场,他却“吃了一惊”,不敢走近,退到一家铺子屋檐下“发冷”,在他眼里,看杀头的闲人像“鬼似的”,当刽子手递给他想要买的良“药”——人血馒头时,他却不敢去接。在这些地方,作者着力写出了他性格中质的一面——勤劳和善良。在华老栓的性格中,还有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愚昧。用人血馒头治病,是一种迷信,而他却深信不疑,为有机会买到这种“药”而“感到爽快”、幸福;买到“药”后,他无比兴奋,小心地煎“药”,充满希望地看着儿子吃“药”。他关心的只是他的儿子。他完全不了解什么是革命,也就对革命者的死无动于衷,而对刽子手毕恭毕敬,显得十分愚昧、麻木。
革命仍有前途。作品结尾处,写到夏奶奶上坟的时候,忽然在夏瑜的坟顶上发现了一个花圈。在寂寞荒凉的荒野,这花圈发出异彩,暗示出夏瑜并不是完全孤寂的,而是有无数革命者从他的牺牲受到教育和鼓舞,踏着他的血迹前进。它表明了尽管反动统治阶级对革命者实施残酷的屠杀,却无法扑灭革命的火焰。在这里,作者告诉读者,夏瑜为革命而壮烈牺牲,精神是永垂不朽的,革命仍然是有前途的。
鲁迅自己对《药》是这样解释的:“《药》描写了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说,因群众的愚昧而来的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接地说,革命者为了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却还要因了愚昧的见解,以为这牺牲可以享用,增加群众中的某一私人的福利。”(《谈〈药〉》)
艺术成就
在结构线索安排上,《药》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线是华老栓一家,暗线是夏瑜一家。
明线:(一)一个秋天的后半夜,华老栓到刑场买“药”→(二)当天早上,小栓在茶馆吃“药”→(三)当天上午,茶客在华家茶馆谈“药”→(四)第二年清明,华大妈为小栓上坟。
暗线:夏瑜在刑场就义→夏瑜的血在茶馆被吃→茶客在茶馆谈夏瑜→夏四奶奶上坟。明线是主线,突出群众的愚昧麻木;暗线是次线,揭示革命者的悲哀。两条线从并行到融合,突出因群众的冷漠而带来的革命者的悲哀。
《药》明暗两条线索的主次作用有不同理解。有人说“暗线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药》的主线,夏瑜的主人公的地位是“摆好了的,确定了的”。也有人说,《药》描写了“两个主人公”,又有人说《药》“是一篇没有主人公的小说”,明暗两条线也就没有主次之分了。
在人物描写方法上,作者善于运用白描手法,往往通过人物动作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理。华老栓买人血馒头以前从华大妈那里接过“一包洋钱”,“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写他到丁字街站在人家屋檐下,看到有几个人“从他面前走过去”,又“按一按口袋”。这些动作,反出这个穷苦的小茶馆主人对血汗钱特别珍惜。华老栓出门后“跨步格外高远”,表现了他的兴奋和满怀希望;写华老栓向康大叔买人血馒头时,“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表现了他的惊讶和恐惧。
这篇小说艺术构思非常精巧。小说写两个家庭的悲剧,有着深刻的寓意:一个家庭的儿子死于愚昧,而造成愚昧的是反动统治阶级,说明这不是一般的药所能奏效的,急需寻找新“药”;另一个家庭的儿子为革命而死,他的牺牲也不是救治社会的“药”,要使中国新生,还需要寻找新“药”。两家的姓定为“华”“夏”,意在表明这正是中国社会的悲剧,当时革命者急需寻找救治中国的新“药”。小说虽然还不能写明这新“药”是什么,但显然为即将到来的一场新的革命提供了借鉴的材料。
夏四奶奶上坟这个场面,是表现《药》构思深刻而独特的另一个方面:连作母亲的夏四奶奶也不能理解儿子,竟然感到不好见人,更让人深思。
小说故事集中,结构严谨。这篇小说用一个人血馒头将两个家庭连接起来个革命的基本群众,却以一位革命者的血为药。这样,围绕人血馒头可以描写广阔的社会背景,刻画各阶层的人:“看客”“茶客”“刽子手”“帮凶”等等,从中揭示出一个严重的问题:革命与群众的关系问题。这是独具匠心的。小说以茶馆为背景,也是精心选择的。茶馆是各阶层群众聚集的场所,便于表现社会面貌,实际上成了整个社会的缩影。

鲁迅这篇小说的环境描写也很出色。小说描写环境的地方不多,但这不多的几笔,有力地渲染了气氛,完全为刻画人物、表现主题服务。开头部分写华老栓去刑场买药:“秋天的后半夜……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街上黑沉沉的一无所有,只有一条灰白的路,看得分明。灯光照着他的两脚,一前一后的走。有时也遇到几只狗,可是一只也没有叫。真是死一般寂静。到刑场后华老栓只看到“几个人从他面前过去了。一个还回头看他,样子不甚分明,但很像久饿的人见了食物一般,眼里闪出一种攫取的光”。“只见许多古怪的人,三三两两,鬼似的在那里徘徊”。杀人的刑场是如此阴森,可见革命者死得异常寂寞。结尾部分的坟场也写得十分悲凉:“四面一看,只见一只乌鸦,站在一株没有叶的树上”,“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两人站在枯草丛里,仰面看那乌鸦;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这样的气氛促使读者联想起整个社会的沉闷,为整个故事渲染了阴冷的气氛。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Ⅳ 栓子这个人物形象出自鲁迅哪部作品

“栓子”这个人物形象出自鲁迅的短篇小说《药》,文中的人物名称为:小栓,而非“栓子”。

Ⅵ 鲁迅《药》的故事情节梗概

《药》是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鲁迅创作的一篇小说。这篇小说通过茶馆主人华老栓夫妇为儿子小栓买人血馒头治病的故事,揭露了长期的封建统治给人民造成的麻木和愚昧,暗中颂扬了革命者夏瑜英勇不屈的精神,指出了辛亥革命未能贴近群众的局限性。

小说中的重要人物是民族民主主义革命者夏瑜,作者是通过侧面描写来表现的,但他的形象仍然很鲜明。夏瑜是一个青年革命者。他有着崇高的理想和坚强的斗争意志,他热爱真理,对革命事业表现出无限的忠诚。在革命遭受挫折,他被投入监牢时,仍然对胜利充满信心,表现出乐观精神。

在敌人监牢里,他坚持斗争,进行革命宣传,“劝牢头造反”。牢头向他“盘盘底细”时,他侃侃“攀谈”开了,说出“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这样响亮而有力的话。红眼睛阿义狠狠“给他两个嘴巴”,他却“打不怕,还要说可怜可怜哩”,可怜阿义的不觉悟。最后,他终于为革命事业献出年轻的生命。这表现出革命者英勇无畏、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

(6)鲁迅短篇小说药扩展阅读

鲁迅先生的《药》写于1919年4月25日,脱稿于“五四运动”时期,发表于1919年5月《新青年》六卷第五号。从作品所处理的题材来看,作品中人物所处的时代是在辛亥革命前后期间,也就是中国民主革命运动先驱者之一秋瑾烈士1907年就义那个时候,秋瑾烈士就义后四年即1911年,爆发了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建立了民国,但由于资产阶级领导革命的软弱性,未能完成民主主义的革命任务,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仍然统治着中国,中国仍停留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当时领导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妥协,脱离群众,空想依靠少数人的力量(包括使用恐怖手段)代替群众的革命运动。1907年7月6日,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失败后被恩铭的亲兵残酷地挖出心肝炒食。秋瑾也因此被告发而入狱,7月15日在绍兴轩亭口英勇就义。

鲁迅早在日本留学期间,就十分关心中国的革命问题。在仙台学医时,他看了日本人杀中国人而另一大群中国人却来 “鉴赏” 杀人 “壮举” 的电影以后,深切感到 “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由此他得出结论:革命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秋瑾烈士的被害,他更感到“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的必要。正是在这样的思考下,他提笔创作了《药》。

Ⅶ 鲁迅先生的文章《药》的赏析

《药》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直到五四初期这一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面貌,歌颂了为民族民主革命献身的烈士,揭露和斥责了封建统治的罪恶和黑暗,也批判了当时革命党人脱离群众的缺点和群众的愚昧无知、麻木落后的状态。

小说中的重要人物是民族民主主义革命者夏瑜,作者是通过侧面描写来表现的,但他的形象仍然很鲜明。夏瑜是一个青年革命者。他有着崇高的理想和坚强的斗争意志,他热爱真理,对革命事业表现出无限的忠诚。在革命遭受挫折,他被投入监牢时,仍然对胜利充满信心,表现出乐观精神。在敌人监牢里,他坚持斗争,进行革命宣传,“劝牢头造反”。

牢头向他“盘盘底细”时,他侃侃“攀谈”开了,说出“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这样响亮而有力的话。红眼睛阿义狠狠“给他两个嘴巴”,他却“打不怕,还要说可怜可怜哩”,可怜阿义的不觉悟。最后,他终于为革命事业献出年轻的生命。这表现出革命者英勇无畏、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

这篇小说通过对封建统治爪牙的刻画,揭了封建统治的罪恶和黑暗。夏三爷、康大叔、红眼睛阿义等人的形象,则集中表现了封建统治阶级阴险、狠毒、贪婪、卑鄙的反动本质。康大叔是个刽子手,他凶残狠毒,卑鄙诡诈。他一出场便使人感到憎恶。

他替主子杀害革命者,公开宣扬革命有罪,告密有功,殴打革命者合理;他诈骗群众,把革命者的鲜血当“药”高价卖出;他宣传人血馒头是治病的良药。作者满怀憎恶的感情,集中刻画了他丑恶的外貌、野蛮的行动和卑劣的灵魂。作者对杀人刽子手的描写,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爪牙、帮凶尚且如此,主子必然更加凶残狡诈。

夏三爷是个卑鄙的人,他极端自私,为了保全自身和获得钱财,竟不惜丧心病狂地告发夏瑜,出卖自己的侄儿。红眼睛阿义是监牢的牢头,在他看来,牢头榨取“犯人”的“油水”天经地义。他去盘问夏瑜“底细”,结果夏瑜太穷,没有“油水”可“榨”,他“气破了肚皮”。

听了夏瑜的宣传,他不但毫不感动,反而狠狠地打了夏瑜两个嘴巴。夏瑜牺牲以后,他非但没有丝毫同情,而且拿走“剥下来的衣服”。他们实际上都是在维护罪恶的封建统治。

小说也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当时革命党人脱离群众的缺点。革命者的牺牲是壮烈的、可歌可泣的,但是他所从的正义事业并不为一般群众所理解。他的牺牲在一般群众间没有得到应有的同情,反而有人说他“发了疯”,说他“真不成东西”,根本不知道他的死亡究竟是为了什么。他被杀的时候,周围站着许多群众看热闹。

他所流的鲜血,被华老栓买来当治痨病的药。就是他的母亲夏四奶奶,除了母性的爱怜外,也没有认识到儿子所从事的事业的真正意义。她没有因为这样的儿子而自豪,反而在上坟时见到华大妈,脸上“现出些羞愧的颜色”。连作母亲的夏四奶奶也不能理解儿子,竟然感到不好见人,让人深思。

她发现坟顶的花圈,不能理解它的崇高意义,只能当做迷信的解释,认为儿子“今天特意显点灵”。在这种情况下,夏瑜的牺牲就显得寂寞了。通过这些描写,作品反映了辛亥革命本身存在着很大的弱点,那就是革命党人严重地脱离群众。

他们非但没有发动群众参加革命斗争,而且也没有让群众充分认识革命事业的真正意义。群众不了解他们为什么革命,当然也谈不到对革命党人的同情和支持。

(7)鲁迅短篇小说药扩展阅读:

鲁迅在《药》中给我们描写了两个悲剧,一个是华小栓之死,另一个是革命者夏瑜之死。鲁迅在描写时采用了双线结构,以两条线索来展开。一条是明线华老栓为了治儿子的痨病,听信侩子手康大叔的话,买人血馒头来为小栓治病,但服后无效后死亡。一条是暗线夏四奶奶的儿子夏瑜为了推翻清朝的统治,为了解救苦难的百姓,最终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我们可以看到文章中鲁迅《药》最讽刺地方莫过于华老栓买的人血馒头就是蘸的夏瑜的血,夏瑜是为无数人的未来和幸福牺牲的,最终却被为之付出生命的人,吞噬了自己的鲜血。这是极其让人感到悲凉的事实。夏瑜作为革命的先行者,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勇敢,当他身陷牢狱时,并没有因此气馁,还积极的劝牢头造反,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乐观与坚强。

在狱中他敢于宣传“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的”。我们可以看到他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在小说中夏瑜的形象是正面的,鲁迅对他的精神进行了高度的赞扬,但他的努力与付出又有什么用呢?在茶馆里无聊的看客们只认为夏瑜的行为是在“作秀”,对他因宣传革命道理挨了打,不仅不同情,反尔还幸灾乐祸。当夏瑜要被杀时,又有多少人想他快点死呢?这些人像恶兽般窥视着夏瑜的鲜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残酷的事实,革命者和被拯救者之间存在很严重的隔膜。对于革命者来说,连自己的母亲都不知道自己的儿子为何而牺牲,不能不得不说这是极其具有悲剧性的。

华老栓为代表的这些人,他们一面是受害者,另一面又充当了“吃人”者,华老栓听信迷信。买人血馒头来治儿子的病,病不但没治好也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华老栓一家的遭遇是值得同情的。但另方面华老栓又充当了这些侩子手的帮凶,间接的也吃了人,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以华老栓为代表的这些人们的迷信、麻木不仁。

夏瑜的死并没有在群众中引起强的反响,也没有惊醒这些麻木不仁的群众,鲁迅用这两个悲剧告诉我们,只有唤醒群众,当群众能解除他们的奴性思想自觉的支持革命时,革命才可能取得胜利。

Ⅷ 鲁迅的《药》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药》的题目包括三层含义:

1、人血馒头不是药,这迷信的结果,只会使人早日丧生。

2、夏瑜式的奋斗和牺牲也不是药,救不了社会的病苦,唤不起愚昧群众是觉悟。

3、真正疗救中国──华夏,只有舍此另找新药,能根治脱离群众这一症结的新药。

小说标题为《药》,寓意深刻。穷苦的城市贫民以革命者的鲜血作为治病的良药,这是何等可悲的社会现实。

革命者应该吸取历史教训,克服脱离群众的弱点,发动群众起来共同斗争,这样才能推翻黑暗社会,这对于革命者是一剂良药。一个“药”字,不仅简明而集中此揭示了作品的思想内容,同时也尖锐地向读者提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药》的写作技巧:

《药》这篇小说故事集中,结构严谨,艺术构思非常精巧。在结构线索安排上,《药》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线是华老栓一家,暗线是夏瑜一家。

明线:(一)一个秋天的后半夜,华老栓到刑场买“药”→(二)当天早上,小栓在茶馆吃“药”→(三)当天上午,茶客在华家茶馆谈“药”→(四)第二年清明,华大妈为小栓上坟。

暗线:夏瑜在刑场就义→夏瑜的血在茶馆被吃→茶客在茶馆谈夏瑜→夏四奶奶上坟。明线是主线,突出群众的愚昧麻木;暗线是次线,揭示革命者的悲哀。两条线从并行到融合,突出因群众的冷漠而带来的革命者的悲哀。

热点内容
总裁在上我在下小说笔趣阁 发布:2025-07-14 20:41:09 浏览:161
虚拟重构游戏小说 发布:2025-07-14 20:24:26 浏览:848
网络小说海报图 发布:2025-07-14 20:22:16 浏览:662
武峡小说经典 发布:2025-07-14 20:22:06 浏览:220
可以听的网络小说 发布:2025-07-14 20:13:39 浏览:237
古代言情小说男主粗糙 发布:2025-07-14 20:12:47 浏览:895
与闺蜜的遗弃游戏小说 发布:2025-07-14 20:05:22 浏览:624
无耻主角的都市小说 发布:2025-07-14 19:33:59 浏览:829
末世重生女配小说 发布:2025-07-14 19:27:36 浏览:87
小说挂职大结局 发布:2025-07-14 19:14:09 浏览: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