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微小说 » 挈柯夫短篇小说选站长的人物形象

挈柯夫短篇小说选站长的人物形象

发布时间: 2023-09-13 21:01:35

Ⅰ 急求契科夫短篇小说中的一个人物简析

《套中人》
别里科夫的形象——封闭、怀旧、胆小、多疑,唯政府之命是从。与周围一切事物敌对。是虚伪守旧的伪君子。成为一切害怕新生事物的人的代名词。
1.性格、行为
①封闭:他“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把随身带的东西都放在一个又一个“套子”里;他把自己的脸也“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他坐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总之”,他“总想把自己包在壳子里,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不仅如此,他把和人交往也视为厌事,“他所去的那个挤满了人的学校,分明使得他满心害怕和憎恶”,跟“我”(布尔金)一块儿走路,“对他那么一个性情孤僻的人来说,显然也是苦事”。
②怀旧:他“老是歌颂过去,歌颂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他总认为过去什么都好,其实意味着对现实的恐惧、抗拒。所以作者说他“所教的古代语言”“雨靴”“雨伞”都是他逃避现实生活的道具。他为什么这样害怕现实生活呢?他究竟要“逃避”什么?
③胆小多疑:他胆小,恐惧得让人发笑。“他一上床,就拉过被子来蒙上脑袋”,“他躺在被子底下,战战兢兢”,“深怕会出什么事”,“深怕小贼溜进来”;他又多疑,什么事都让他“心慌得很,一个劲儿地说: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从他封闭、怀旧、胆小多疑的性格行为上看,他的所谓“性情孤僻”,其实是“逃避”外界活生生的生活。人类生活总要向前发展,文明才能进步。他怕的就是这样的发展、进步,所以他干脆逃避生活,以今不如昔来安慰自己,甚至歌颂“从没存在过的东西”,可见他已经虚妄到何等地步!
④极力维护现行秩序:思想上自觉向反动政府看齐。“只有政府的告示和报纸(自然是御用报纸,经过镇压,不可能宣传进步思想的新闻媒体)上的文章”,“其中规定着禁止什么,他才觉得一清二楚”。即使官方批准的东西,他也觉得“包藏着使人怀疑的成分”,总担忧“闹出什么乱子”。至于“违背法令、脱离常规、不合规矩的事”,当然引起他“心慌”,即使和他“毫不相干”,他也要“闷闷不乐”。
如果说他的悲剧是性格悲剧的话,那么他乐于告密,就表现了他人格的卑鄙了。他对自己的无耻行为总是振振有词:“为了避免我们的谈话被人家误解以致闹出什么乱子起见,我得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报告校长——把大意说明一下。我不能不这样做。”他从思想上的保守僵化已经堕落到行为上的卑劣了。
就这样,他在思想上行动上把自己和沙皇反动专制统治联系在一起,压制着身边的人们,全城的人战战兢兢地生活了十年到十五年,“都怕他”,“他们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书,不敢周济穷人,不敢教人念书写字……”,这个“套中人”给人们带来多么大的精神压力和恐惧!
2.结婚的悲喜剧
像别里科夫这样厌恶别人、恐惧生活的人,居然要结婚,首先是一出让人发笑的喜剧,最后必然以悲剧告终。
校长太太,也包括像布尔金这样的同事,都“撮合”“怂恿”别里科夫和华连卡结婚。于是“他昏了头,决定结婚了”。结婚意味着他对生活的渴望,意味着他走出“套子”的尝试。但是要挣脱出既有的“套子”是很困难的,一桩小事,就让他的希望彻底破灭,就让他感到他和生趣盎然的现实生活格格不入。年轻活泼的华连卡“兴高采烈”地骑自行车,这在别里科夫的眼里是多么“大逆不道”的事情,“中学教员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迂腐、多疑、谨慎的别里科夫一本正经地找华连卡谈话,却碰上了她的哥哥,话不投机,别里科夫恼羞成怒,以告密相威胁,被摔到楼下,结果可想而知,婚事完了,别里科夫的性命也完了。——他身上的“套子”太厚重,已经不能让他回到正常的生活中来了。
3.别里科夫的悲剧
别里科夫并不是十恶不赦的恶人,他性格孤僻,胆小怕事,恐惧变革,更多的是想做一个纯粹的现行制度的“守法良民”。他的世界观就是害怕出乱子,害怕改变既有的一切,但是他的所作所为,在客观上却助纣为虐。他辖制着大家,并不是靠暴力等手段,而是给众人精神上的压抑,让大家“透不出气”。可以说是专制制度毒化了他的思想、心灵,使他惧怕一切变革,顽固僵化,他既是沙皇专制制度的维护者,也是受害者。

Ⅱ 契科夫的资料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qì)诃(hē)夫 (1860年1月29日-1904年7月15日)是俄国的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是俄国19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与莫泊桑和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契科夫是一个有强烈幽默感的作家,他的小说紧凑精炼,言简意赅,给读者以独立思考的余地。其剧作对20世纪戏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坚持现实主义传统,注重描写俄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借此真实反映出当时俄国社会的状况。他的作品的三大特征是对丑恶现象的嘲笑与对贫苦人民的深切的同情,并且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的丑恶现象。他被认为19世纪末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人物生平:
1860年,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
于1月29日诞生于俄国罗斯托夫州亚速海边的塔甘罗格。在家里活下来的六个孩子中排行第三。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是农奴,凭借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契诃夫的祖父叶果罗夫·契诃夫当上了自己所从属的地主家的糖厂经理,并陆续积累了一笔钱,终于在1841年为自己的全家赎了身。契诃夫的父亲帕维尔·叶果罗维奇·契诃夫获得自由后娶了一名名叫叶夫根尼娅的服装商人的女儿,在塔甘罗格当杂货店店主。对东正教十分虔诚甚至于狂热,这对契诃夫后来的的悲天悯人有着很深的影响。父亲的商店经营惨淡,这使得契诃夫从小生活艰难。父亲对孩子非常严厉,经常打骂。尽管如此,契诃夫对父母始终非常孝顺。他的母亲经常给儿女们讲故事,而且讲得很好。她讲的主要是她和她的服装商人父亲在整个俄国旅行的故事。契诃夫从小就喜欢喜剧和表演,这为他后来的剧作家之路埋下了基础。契诃夫后来曾说:“我们的天赋源自我们的父亲,但我们的灵魂源自母亲。”1867年,他进入当地的一所希腊小学读书。
1876年,契诃夫的父亲的商店破产,举家逃往莫斯科避债,并在那里谋生。契诃夫因学习法语未能成行,靠担任家庭教师、变卖家里的物品和在仓库工作等方式来维持生计,
1879年,契诃夫完成高中学业,前往莫斯科和家人团聚。在这里他获得了奖学金得以进入莫斯科大学医学系。这年年底,他写成了短篇小说《给博学的邻居的一封信》,这是他的处女作。

1880年,由于家境困难,契诃夫开始以文学记者的身份为一些幽默刊物写些短小的幽默作品,借以维持生活,他就这样开始了文学生涯。这些搞笑作品艺术价值不是很高,但可读性很强,而且也能见容于当时的书刊检察机关。他逐渐拥有了一批读者。渐渐地,他的名声开始传播。不过,他早期的幽默作品中也有一些针砭时弊、讽刺社会不良现象和世态人心的佳作。1880年3月,他将短篇小说《给博学的邻居的一封信》发表在《蜻蜓》杂志上,成了他的成名作。当时他正在上大学一年级,他署的名是“安托沙·契洪捷”(Антоша Чехонте)。文中讽刺了一个不学无术而又自命不凡的旧式地主的愚昧无知,发表后受到了读者的热烈欢迎(很明显,他受到了当时俄国大量流行的幽默杂志的影响)。此时他写得很快,作品数量很多。很快不少人都知道有这样一个爱挖苦人的作者,他也引起了一些著名作家的关注。他开始以文学记者的身份给《蜻蜓》、《花絮》等杂志投稿,用的是笔名。他在成名之后继续着自己早年的这一习惯。1880年,他的处女作发表之后,他结识了著名风景画家列维坦,并成为至交。

1885年,他创作并发表了《皮靴》、《马姓》、《凡卡》,《迷路的人》、《预谋犯》、《未婚夫和爸爸(现代小品)》、《客人(一个场景)》、《名贵的狗》、《纸里包不住火》、《哼,这些乘客们!》、《普里什别叶夫中士》、《猎人》、《哀伤》等短篇小说名篇。他也开始尝试创作剧本。1883年,他发表了一些早期创作的短篇小说名篇:《胖子和瘦子》、《喜事》、《在钉子上》、《胜利者的得意洋洋(一位退休的十四品文官的故事)》、《小公务员之死》(Смерть чиновника)、《不平的镜子》、《谜一样的性格》、《站长》,这些作品奠定了他在俄国文坛的地位。1884年契诃夫大学毕业,获得医学学士学位和行医执照。这一年,他又发表了一些短篇小说名篇:《文官考试》、《戴假面具的人》、《变色龙》(Хамелеон)、《外科手术》。他在《变色龙》中将其讽刺手法使用的淋漓尽致。他的创作开始转向劳动者的困苦生活,艺术性也不断提高。这一年,他出版了第一本书:《墨尔波墨涅的故事》(Сказки Мельпомены),里面收集了六个在幽默刊物发表过的短篇小说。该书的出版坚定了他文学创作的决心。此前他在大学毕业时曾给自己这样定位:“医生是我的职业,写作只是我的业余爱好。”

1886年,他发表了《太太们》、《幸福的人》、《在别墅里》、《大提琴的浪漫故事》、《一件艺术品》、《白嘴鸦》等短篇小说,以及《苦闷》(Тоска)、《凡卡》(Ванька)和《食客》、《校长》等系列短篇小说。这里面的《苦恼》和《凡卡》是其早期创作的一次思想和艺术上的飞跃,他在里面不再写幽默故事了。接着,他发表了短篇小说集《莫特利故事》,其中就包括著名的《苦恼》、《凡卡》,尤其是前者,讲述一个失去了儿子的老马车夫无处倾诉自己的苦闷,只好向自己的马倾诉的故事。这部作品语言朴素,情感真挚,后来被众多名家一致赞赏。新西兰短篇小说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甚至曾说“如果法国的全部短篇小说都毁于一炬,而《苦闷》留存下来的话,我也不会感到可惜。”这一年,一个不起眼的名叫德米特里·瓦西里耶维奇·格里果罗维奇(Дмитрий Васильевич Григорович)的作家发现了契诃夫的才华,写了一封信给他,信中肯定他的文学才华,他鼓励契诃夫充分发扬他的这一天赋,希望他珍惜自己的才华,使他自己的创作态度更加严谨,多写有意义的作品(此人因此而被称为“著名作家”)。契诃夫深受启发,开始以严肃的态度对待写作,以后逐渐写出了一系列具有深刻思想的佳作。这一年,他写出了一百多篇短篇小说。也是这一年,他的剧本创作的尝试也终于有了结果:《论烟草的危害》,这是一部轻松的喜剧。
1887年,由于过度劳累和健康不佳,契诃夫前往乌克兰东部旅行。旅行归来后,他写了中篇小说《草原》(Степь)。也是这一年,他的创作高峰到来了。这一年,他发表了《伤寒》、《吻》、《沃洛嘉》、《祸事》、《婚礼》、《逃亡者》、《无依无靠的人》等优秀的短篇小说。他也发表了通俗喜剧《蠢货》和四幕喜剧《伊凡诺夫》。接着,他出版了小说集《在黄昏》,在这本书中第一次署上了真名,并把这个集子献给了德米特里·瓦西里耶维奇·格里果罗维奇。
1888年,他把中篇小说《草原》(Степь)发表在严肃的文学杂志《北方导报》(Северный вестник)上。这部作品颇得好评,标志着他告别了喜剧性小说的创作,是他成熟的标志。他被俄国科学院授予“普希金奖金”。然后,他创作完成了另一短篇小说力作《精神错乱》。
1889年2月,《伊凡诺夫》在彼得堡皇家剧院演出。然后,他发表了中篇小说《没有意思的故事》。接着,他写成了独幕笑剧《求婚》和四幕喜剧《林神》。已经成为一名知名剧作家的他,加入了由亚历山大·奥斯特洛夫斯基创办的剧作家协会。
1890年4月到9月,契诃夫只身一人,先坐火车,后骑马、乘船,来到政治犯流放地库页岛进行实地考察。库页岛上地狱般的惨状和西伯利亚的城市的贫穷给契诃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对黑暗的现实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逐渐改变了不问政治的心态,开始著述揭露沙俄专制制度下的内幕,著名的中篇小说《第六病室》(Палата №6)和报告文学《库页岛旅行记》均是这次考察之后的产物。这一年,他发表了短篇小说《贼》、《古塞夫》,创作了独幕笑剧《被迫无奈的悲剧角色》、《结婚》。
1891年,他创作并发表了短篇小说《村妇》、中篇小说《决斗》、独幕笑剧《纪念日》,其中《决斗》是文学史上第一部向列夫·托尔斯泰的“勿抗恶”观点进行挑战的文学作品。这一年后,契诃夫将重心转向戏剧创作,但没有停止小说创作。

1892年,他创作并发表了《跳来跳去的女人》、《邻居》和《第六病室》(Палата № 6)。《第六病室》表现的是重大的社会课题,猛烈抨击沙皇专制暴政,反对对人民群众的精神的摧残,作品语言朴实无华,气氛压抑,文笔精致,但是思想深刻。列宁在年轻时读了这部作品后“觉得可怕极了”,觉得他“自己好像也被关在六号病房里了”。《第六病室》标志着契诃夫创作的转折,是他在库页岛之行后的一大成就。从此以后,契诃夫的中短篇小说具有了更强烈的社会性、批判精神和民主精神,艺术性也没有丝毫的减弱。《第六病室》还秉承了《决斗》的精神,对列夫·托尔斯泰的“勿抗恶”思想进行了更猛烈的冲击。这一年,他进行了一次出国旅行,到威尼斯、佛罗伦萨、罗马、巴黎游历。
1893年,他创作并发表了短篇小说《匿名氏的故事》和《大沃洛嘉和小沃洛嘉》。这一年,他在照顾病人时感染了肺结核(当时的肺结核几乎是不治之症),为此,他到尼斯修养。

1894年,他创作并发表了中短篇小说《一个女人的天地》、《黑修士》、《大学生》,以及报告文学《库页岛旅行记》。《库页岛旅行记》直指沙俄的专制统治和对政治犯的压迫。
1895年,他创作并发表了中短篇小说《挂在脖子上的安娜》、《凶杀》、《白额头》,并且完成了四幕喜剧《海鸥》(Чайка)。
1896年,喜剧《海鸥》在彼得堡皇家剧院首演失败,在舆论的批评声中,失望的契诃夫曾一度发誓永远不再创作剧本。接着,他发表了中篇小说《我的一生》。
1897年,他发表了短篇小说《农民》、《贝琴涅格人》、《在故乡》、《在大车上》等。然后,他违背了前一年的誓言,写成了反映乡村生活场景的四幕剧《万尼亚舅舅》(Дядя Ваня)。《万尼亚舅舅》讲述一个盲目崇拜者对“名教授”的绝望和一个想造福后代的乡村医生幻想的破灭。该剧是契诃夫剧作中的代表作之一,曾在莫斯科艺术剧院多次上演。

1898年,他加盟莫斯科艺术剧院,结识了高尔基,并与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两人经常在一块研究戏剧和小说的发展情况,并研究如何为俄国的戏剧发展开辟新的道路。他开始与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丹钦科等人进行了创造性的合作,对舞台艺术做出了重大改革。他也帮助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形成了自己的戏剧理论。这一年,他完成并发表了中篇小说《姚内奇》(Ионыч),对“人变庸人”的过程作了深刻的艺术展现。然后,他创作和发表了“短篇三部曲”:《醋栗》、《套中人》(Человек в футляре)、《有关爱琴的故事》。这三部小说对社会上的庸俗现象和僵化的思想进行了嘲笑和批判。这些作品体现了契诃夫小说的特色:不追求情节的吸引人,注重人物性格的塑造,让人物的不同性格形成冲突与矛盾,进而反映社会现实。这使得他的短篇小说可以给予读者以思考和长期的深刻印象。在具体描写上,他认为:“越是严密,越是紧凑,就越富有表现力,就越鲜明。”列夫·托尔斯泰因此非常推崇契诃夫,说:“他就像印象派画家,看似无意义的一笔,却出现了无法取代的艺术效果。”高尔基也曾说:“俄罗斯的短篇小说是契诃夫同普希金、屠格涅夫一道创立的,他们都是‘不可企及’的。”
1898年,喜剧《海鸥》(Чайка)在莫斯科艺术剧院上演,获得空前成功。后来,高翔着的海鸥形象成了莫斯科艺术剧院的院徽。这一年,他与苏沃林前往西欧旅行。他支持左拉在在德雷福斯案件里的正义行动,并因此疏远同意见相反的苏沃林的关系。回国后,他因肺结核病情恶化而移居雅尔塔,在这里,他常与列夫·托尔斯泰、高尔基、伊凡·亚历克塞维奇·蒲宁(193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和库普林等人互相交流。他曾经想与高尔基一同来中国,但因健康原因而只得作罢。雅尔塔成了他的小说《带狗的女人》(1899)的背景。

1899年,他创作发表了《宝贝儿》、《新别墅》、《公差》、《带狗的女人》等系列小说名篇,同年他的《万尼亚舅舅》(Дядя Ваня)在莫斯科艺术剧院上演。
1900年,他创作并发表了四幕正剧《三姐妹》(Три сестры),以及短篇小说《在圣诞节节期》、《在峡谷里》。这一年,他当选为俄国皇家科学院名誉院士。同年,在雅尔塔会见了托尔斯泰。

1903年,他完成了短篇小说《补偿的障碍》、《没出嫁的新娘》(他最后一部写成了的小说作品,也是他最具乐观主义精神的小说),以及一部卓越的悲喜剧《樱桃园》。1902年,他发表了短篇小说《主教》。这一年,为抗议俄国皇家科学院无理撤销高尔基名誉院士称号的决定,他与柯罗连科发表声明一起放弃在1900年获得的名誉院士称号。1901年,他在雅尔塔与在《海鸥》中扮演女主人公的奥尔加·列昂纳多芙娜·克尼碧尔(Ольга Леонардовна Книппер,1868年9月21日-1959年5月22日)结婚。

奥尔加·列昂纳多芙娜·克尼碧尔也因此而改名为奥尔加·列昂纳多芙娜·克尼碧尔-契诃娃(Ольга Леонардовна Книппер-Чехова)。婚后,契诃夫的健康状况日下,直至3年后他逝世。这段婚姻很短暂,因契诃夫的早逝,而只持续了4年,但契诃夫的妻子在他死后终生未嫁。他结婚的这一年,即1901年,他的正剧《三姐妹》在莫斯科艺术剧院上演。
1904年,1月17日,《樱桃园》在莫斯科艺术剧院首演,由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执导(契诃夫原本想让它成为一部喜剧,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除了将一些闹剧元素有所保留外,将全剧变成了一部悲剧)大获成功。5月,他出现了严重的哮喘,为此,他于6月赴德国巴登维勒疗养,出现了心力衰竭。7月15日(俄历7月2日),契诃夫在巴登维勒与世长辞。他的遗体被运回俄国,后葬于莫斯科。

Ⅲ 契诃夫短篇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是什么

契诃夫短篇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是专横跋扈看风使舵的走狗形象

1、变色龙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在这篇著名的小说里,他以精湛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一个专横跋扈、欺下媚上、看风使舵的沙皇专制制度走狗的典型形象,具有广泛的艺术概括性。

2、小说的名字起得十分巧妙。变色龙本是一种蜥蜴类的四脚爬虫,能够根据四周物体的颜色改变自己的肤色,以防其它动物的侵害。作者在这里是只取其“变色”的特性,用以概括社会上的一种人。

3、小说的内容富有喜剧性。一只小狗咬了金银匠的手指,巡官走来断案。在断案过程中,他根据狗是或不是将军家的这一基点而不断改变自己的面孔作者通过这样一个猾稽的故事,把讽刺的利刃对准沙皇专制制度,有力地揭露了反动政权爪牙们的无耻和丑恶。

4、在短篇小说《变色龙》中,契诃夫通过一个富于戏剧性的街头场面,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寡廉鲜耻、欺下媚上的“变色龙”的典型形象。

5、对沙皇政权的爪牙们的专横霸道、欺压人民、阿谀权贵、看风使舵的丑恶行径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揭露,同时也对小市民们的逆来顺受、安分守己、“顺应”现实的庸俗生活态度加以批判。

Ⅳ 变色龙契诃夫人物形象分析

变色空游渣龙契诃夫人物形象分析如下:

1、奥楚蔑洛夫:专横跋斗悄扈,看风使舵的走狗形象。他的性格特征是对上诌媚,对下欺压、专横跋扈、作威作福。

2、赫留金:寡廉鲜耻的典型形象。他是俄国沙皇统治下的一个小市民形象,同时也是小说里那“一群人”的典型代表。

3、叶尔德林:他磨宴的性格十分麻木愚钝、怯懦卑微,而且充满者奴性。

4、观众:他们也是一些庸俗的小市民,具有愚昧、软弱、迎合强者,随风倒的性格特点。

《变色龙》写作特色:

小说运用社会环境描写。烘托了冷清、凄凉、人情冷漠、势利的社会氛围,这正是军警宪兵当道的沙皇统治的真实写照。多次运用细节描写,形象具体地凸现了警察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征。

揭露了沙皇统治的社会黑暗。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是对话描写。它通过个性化的语言,鲜明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十分强烈的讽刺效果。

Ⅳ 万卡性格特点

万卡的性格特点是孤独与慈悲的。小说借万卡这个小学徒的人物形象,反映了十九世纪末,俄国农奴的凄惨生活和悲苦命运。短篇小说《万卡》是契珂夫的代表作之一。每读一遍,都感动至深。整篇小说由两条线索贯穿始终,一条是现实中的万卡,一条是回忆中的爷爷。开篇从现实切入,以写信为事由,引出回忆乡下爷爷的生活;在从回忆爷爷的日常生活,转回到现实,倾诉自己在莫斯科鞋铺挨打受辱的经历;再从描写莫斯科商铺橱窗,转折到回忆乡下爷爷砍圣诞树,和爷爷一起过圣诞的场景;最后又跳回现实,求爷爷带他回家。写完信后,激动寄信。以幻想爷爷收到信后的温馨场景收尾。

Ⅵ 契诃夫的短篇小说都有什么特点

一、《霍里和卡利内奇》篇
1、霍利(黄鼠狼):农奴,聪慧能干、有精明的头脑、是个实用主义的人物、但为人很邋遢;
2、卡里内奇:农奴,为人忠诚、心里非常的善良,人物有自由主义,也非常的浪漫,属于妻管严;
3、卡里内奇:有精明的头脑、为了一切达到目的,是一个很贪婪的人物(一直想提高霍利的租金);
4、霍利的老婆:欺软怕硬(惧怕丈夫,欺压儿媳妇们,殴打家里的狗)。
二、《猎人叶尔莫莱和磨坊主妇》篇
1、叶尔莫莱:猎人,自由、勇敢、热情、邋遢、花心、凶狠(对妻子);
2、磨坊主妇:原地主夫人的贴身女仆,幼年时被卖给地主夫妇,因聪明机灵成为地主婆的贴身侍女,服务主人十年后提出想结婚,惹怒了主人,被赶到乡下,后来被丈夫赎身
3、亚历山大 · 弗拉季米罗维奇 ·科罗廖夫:地主,心口不一,说的比唱的好听,表面聪明大度识时务,实则斤斤计较、寸步不让
三、《莓泉》篇
1、 斯交布什卡 :食不果腹、居无定所的流浪汉
2、原老管家:善良、感恩(对老主人感激多过埋怨并茄)
3、老管家的原主人(伯爵):铺张浪费、花心
四、《富农奥夫谢尼科夫》篇
1、 奥夫谢尼科夫 :富农,正直、善良、友好、刻板
2、 塔季雅娜 ·伊利尼奇娜:奥夫谢尼科夫的妻子,沉默、温和
3、祖父:大地主,凶狠残暴、蛮不讲理(强行抢走奥夫谢尼科夫的父亲一块田地,还打了他父亲)
4、 斯捷潘·尼克托波利昂内奇:奥夫谢尼科夫的父亲的邻居,酒鬼,暴躁、铺张浪费,最后从鸽子棚上失足摔死。
5、 阿列克塞 ·格里戈列维奇 ·奥洛夫 · 切斯明斯基伯爵:贵族,态蔽含大方、铺张浪费、和善
五、《利戈夫村》篇
1、弗拉季米尔:已恢复自由身的农奴。热情、健谈、礼貌,无正式工作,爱好打猎但枪法不好,曾与友人外出打猎时被对方当做靶子,误伤下巴和食指。
2、苏乔克:农奴,胆小,愚笨,曾多次被易主,为主任们做过厨子、赶车、捕鱼、演戏(实则是被捉弄,比如对方把豌豆放在他左右眼皮底下)、管猎狗(骑马时摔帆笑伤,因此被打,后被派去打杂)等工作。

热点内容
有什么都市修魔了小说 发布:2025-05-25 12:18:52 浏览:609
十大经典红警小说 发布:2025-05-25 12:13:59 浏览:858
小说传人在都市 发布:2025-05-25 12:13:03 浏览:536
主角叫李浮屠的都市小说 发布:2025-05-25 12:12:58 浏览:498
推荐一部男主重生小说 发布:2025-05-25 12:04:11 浏览:72
小说公主强嫁驸马后重生离婚 发布:2025-05-25 12:02:38 浏览:200
网络小说家大仲马作品 发布:2025-05-25 12:02:34 浏览:316
淘宝卖的免费小说 发布:2025-05-25 12:01:09 浏览:841
朋友圈经典小说 发布:2025-05-25 11:56:43 浏览:375
一地冤魂小说免费 发布:2025-05-25 11:55:51 浏览: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