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人是老舍先生的短篇小说吗
1. 《开市大吉:老舍短篇小说选》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开市大吉:老舍短篇小说选》(老舍)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GO_PKZxd-bUAIMEaPU845A
书名:开市大吉:老舍短篇小说选
作者:老舍
豆瓣评分:9.0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9-9
页数:224
内容简介:老舍短篇小说精选,第一流的幽默讽刺,让人大笑、摇头、拍手和流泪。
老舍先生笔下有一众角色极鲜明而真实:缺乏科学知识的产妇家属,毫无素质的火车乘客,自欺欺人的“独立女性”,开医院的江湖骗子,自诩高尚的爱国青年,不被理解的知识分子……这些人物虽写在民国,也活在当下,这些作品 在今天的中国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然而,老舍先生对社会的讽刺又具备浓厚的地域时代特色,满溢着“北平人”独有的和气。他始终温柔,永远同情,一针见血之外总留着余地——真正代表着中国文学,是真正的中式精神贵族。
这本选集收录老舍先生精干、饱满、戏剧冲突强烈的小说作品,力求展现老舍的京味语言魅力,以及这位“人民艺术家” 对社会的思考。
选编上打破经典作品集常用的创作时间顺序,按照阅读中的情绪变化,由喜入悲,由浅入深。每篇都能对应当下,让人掩卷深思:
开市大吉—开医院的江湖骗子
抱孙—因无知害死儿媳和孙子还要医闹的婆婆
辞工—工作耍滑,上班摸鱼
马裤先生—没素质的火车乘客
吃莲花的—什么都吃的国人
有声电影—电影院里的奇葩
话剧观众须知二十则--话剧剧场的奇葩
善人--自欺欺人的慈善家
毛毛虫—婚姻家庭;邻里八卦
热包子—所谓的“接盘侠”
狗之晨—精神胜利法
兔—演艺圈的黑暗
老字号—传统手艺人的困境
断魂枪—逝去的武林
铁牛和病鸭—官僚病
不成问题的问题—体制病
一封家信—知识分子的苦闷
小木头人—充满趣味的爱国童话
作者简介: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 现代文学六巨头中的另类
※ 真正打通中西文化的语言大师
※ 温柔的讽刺家、人民艺术家
◆朱光潜:据我接触到的世界文学情报,全世界得到公认的中国新文学家也只有沈从文与老舍。
◆胡风:他底客客气气,谈笑风生里面,常常要跳出不知道是真话还是笑话的那一种幽默 。现在大概大家都懂得那里面正闪耀着他底对于生活的真意,但他有时却要为国事,为公共事业,为友情伤心堕泪,这恐怕是很少为人知道的。
◆冰心:他的写作精力是惊人的。他又*会利用他的时间,他在朋友谈话、社会活动和栽花、养猫之间,不断地完成着他的杰作。他的为人,更是和他的作品一样,爽朗、幽默、质朴、热情。
◆勒·克莱齐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作家):老舍小说中的深度、激情和幽默都是世界性的、超越国界的。
2. 老舍的资料
老舍(1899.2.3.——1966.8.24)
老舍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剧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
老舍是满族正红旗人。1899年2月3日出生于北京西城小杨家胡同一个困苦的贫民家庭,老舍的父亲是一名守卫皇城的护军,1900年在抗击八国联军入侵的巷战中阵亡。从此,全家依靠母亲给人缝洗衣服和充当杂役的微薄收入为生。老舍在大杂院里度过艰难的幼年和少年时代。大杂院的日常生活,使他从小就熟悉车夫、手工业工人、小商贩、下等艺人、娼妓等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城市贫民,深知他们的喜怒哀乐。大杂院的生活使他从小就喜爱流传于市井巷里的传统艺术(如曲艺、戏剧),为它们的魅力所吸引。他从这样的环境中,接受了与现代中国大多数作家不同的生活教育和艺术启蒙。这些,都对他有极大的影响,并在他的创作中留下鲜明的印记。
1906年,在别人的资助下,老舍进私塾读书;三年后,转入新式学堂。1913年,考入学杂膳宿费用都由国家供给的北京师范学校。1918年老舍以优异成绩在北京师范学校毕业,毕业后任北京公立第十七高等小学校并兼任国民学校校长。当“五四”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呼声,把他从“兢兢业业地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如是而已”的人生信条中惊醒(《“五四”给了我什么》),他作出了新的抉择。1922年9月,老舍辞去所有职务,到以开明新派著称的天津南开学校中学部任国文教员,在那里写下了第一篇新文学习作《小铃儿》。“五四”推动他进一步挣脱了封建的、世俗的羁绊,去寻求一种比他已经得到的更有意义的生活。
1924年,老舍去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的汉语讲师。多彩的世界和浓烈的乡思,将他拉入文学的天堂。他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业余开始小说创作。写有《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老舍在文学事业中找到了值得为之献身的工作和充实的生活。他的创作从一开始就显现出现实主义的特点,并且从语言、笔调到内容、主题,都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 1929年夏,老舍取道法、德、意、新加坡等国回国。次年7月,到济南齐鲁大学任教。1934年,改任青岛山东大学教授。课余继续长篇小说的创作。《猫城记》(1932)、《离婚》(1933)、《牛天赐传》(1934)、《月牙儿》(1935)、《骆驼祥子》(1936)、《我这一辈子》(1937),都是这个时期的作品。特别是小说《骆驼祥子》突出地表现了作家对于城市贫民的真挚同情和深刻理解,成为老舍的主要代表作。《骆驼祥子》是30年代中国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也是现代中国一部杰出的长篇小说;它奠定了老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40年代译成英文以后,也赢得了外国读者的喜爱。
抗日战争爆发后,老舍只身南下赴汉口和重庆。1938年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武汉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管协会的日常事务。在创作上,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写了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有话剧《残雾》,小说《火葬》、《四世同堂》等。1939年6月,他参加全国慰劳总会北路慰问团,慰问抗战军民。近半年之中,行程两万余里,历经川、鄂、豫、陕、宁、青、甘、绥八省,包括延安和陕甘宁抗日民主根据地。这些,都开阔了他的视野,丰富了他的生活,他的政治态度明显地激进起来。抗战后期,他又投身日渐高涨的民主运动之中。以上变化也鲜明地反映在他的创作中。他先后在济南、武汉、重庆等地,与演唱曲艺的艺人讨论编写抗战鼓词的问题,自己也利用各种旧形式写了不少宣传抗战的通俗作品,包括京剧、鼓词、相声、数来宝、坠子、话剧等,供艺人演出。1944年初,老舍开始创作长篇小说《四世同堂》,以浓烈的油彩涂抹出在民族存亡关头这座古老城市的众生相,细致刻画了深受传统观念束缚的中下层居民的内心冲突和由此萌发的觉醒,蕴含着对于他们的鞭挞和期待,在他关于北京市民的众多描绘中增添了不少丰富多彩并有一定思想深度的画幅。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3月,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老舍赴美讲学。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3日,老舍立即启程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他以巨大的热诚,参加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从事传统艺术的改革、注意对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和辅导,同时创作了《茶馆》、《龙须沟》等著名话剧。1951年,话剧《龙须沟》上演,引起文艺界和社会的强烈反响。一个来自旧中国的老作家能在短促的时间里,写出这样一部歌颂新中国的优秀作品,它的成功引起普遍的赞叹,老舍因此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他努力了解、体验新的生活,反映在作品中,写出历史的跃进。
在后期创作中,最为成功的是话剧《茶馆》(1957)和小说《正红旗下》(1961~1962,未完)。前者以北京一座茶馆作为舞台,展开了清末戊戌维新失败以后、民国初年北洋军阀盘据时期和国民党政府崩溃前夕三个不同时代的生活场景和历史动向,结构严密,一气呵成,再现了尖锐的矛盾冲突和丰富的社会生活,虽有浓厚的悲剧意味,却都跳跃着时代的脉搏,显示出人民的力量和历史前进的趋势,具有一种内在的历史乐观主义精神。这标志了作家的思想和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又有了重要发展。《茶馆》是当代中国话剧舞台上最优秀的剧目之一,在西欧一些国家演出时,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老舍是现代中国作家中作品形式体裁最为丰富多样的一个,而且在不少领域中都取得出色的成绩。在老舍身上,“不但表现了一个艺术家最可宝贵的政治热情,而且也表现了同样可宝贵的艺术家的真正的勇气”(周扬《从〈龙须沟〉学习什么?》),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艺术创新精神,使他孜孜不倦地涉猎文学创作的各个领域,也使他永不满足已经取得的任何成就,在4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能够不断取得重要的进展和突破。
在现代文学史上,老舍的名字总是与市民题材、北京题材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他是现代中国文坛上杰出的风俗、世态(尤其是北京的风土人情)“画家”。他把历史和现实,从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时代的社会气氛、风俗习惯,一直到各种人物的喜怒哀乐、微妙心态都结合浓缩在一起,有声有色、生动活泼,自成一个完整丰满、“京味”十足的世界。这是老舍在现代文学史上作出的特殊贡献。
老舍这样一个优秀的文学家、艺术家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残酷的迫害,1966年8月24日因不堪凌辱而含冤弃世。
作品介绍:
老舍戏剧集
《残雾》 《张自忠》《面子问题》 《神拳》《荷珠配》 《 归去来兮》 《秦氏三兄弟》 《方珍珠》 《龙须沟》 《春华秋实》 《茶馆》 《女店员》 《大地龙蛇》 《柳树井》 《青霞丹雪 》《青蛙骑手》 《全家福》 《西望长安》 《谁先到了重庆》。
老舍长篇小说集
《蜕》 《老张的哲学》 《 鼓书艺人》 《 文博士》《 火葬》 《无名高地有了名 》《小坡的生日 》《正红旗下》 《牛天赐传》 《赵子曰》 《二马》《 离婚》 《骆驼祥子》《 猫城记》
老舍短篇小说集
《赶集》 《热包子》 《爱的小鬼》 《同 盟》 《大悲寺外》 《马裤先生》 《开市大吉》《歪毛儿》 《柳家大院》 《抱 孙》 《黑白李》 《眼 镜》 《铁牛和病鸭》 《也是三角》 《蛤藻集》 《上任》 《牺牲》 《柳屯的》 《末一块钱》 《老年的浪漫》 《毛毛虫》 《善人》 《邻居们》 《月牙儿》 《阳光》 《樱海集》 《老字号》 《断魂枪》《听来的故事》 《新时代的旧悲剧》 《且说屋里》 《新韩穆烈德》 《哀 启》 《火车集》 《“火”车》 《东西》 《人同此心》 《杀 狗》 《我这一辈子》 《一封家信》 《一块猪肝》 《浴奴》 《贫血集》 《八太爷》 《不成问题的问题》 《小木头人》(童话) 《一筒炮台烟》 《集外》 《不说谎的人》 《创造病》 《敌与友》 《电话》 《狗之晨》 《记懒人》 《民主世界》 《牛老爷的痰盂》 《 沈二哥加了薪水》 《生灭》 《小铃儿》《新爱弥耳》 《裕兴池里》 《抓药》。
老舍曲艺作品
《厚古薄今》《活-武松》《假博士》《教授》 《她记得》《抗战民歌二首》《空城计》 《控诉搂包的》-大鼓书词 《礼物》《恋歌》《流离》《乱形容》《说明白话》《覃本秀自述》《痰迷新格》《童谣二则》 《微笑》《为和平而战》《为小朋友们作歌》《维生素》 《小相声一则》《新春之歌》《新青年》《新诗》《雪中行军》《音乐的生活》《英雄赞《元旦铭》《慈母》《打刀曲》《读书》《二期抗战》《附录-致友人函》《歌唱伟大的党》《歌声》《鬼曲》《国葬》《过新年》《海外新声》 《和平解放西藏》《红售货员》《红叶》《鸿兴饭馆红旗飘》 《八九十枝花》《保民杀寇》《保我河山》《壁报诗》《别迷信》《长期抵抗》《陈各庄上养猪多》《 成渝路上》《蒙古青年进行曲》《女儿经》 《陪都赞》《 青年》《 青年突击队员》《 清明》 《日本撤兵了》《 扫荡五气》 《山高挡不住太阳》《 神仙辞职》 《生产就业》《柿子丰收》《蜀江船歌》《双反》 《札兰屯的夏天》《战》《丈夫去当兵》《致富神咒 》《中秋月饼》 《祝贺北京解放十年》《祝贺儿童节1》《祝贺儿童节2》 《作诗》。
3. 老舍的资料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开始使用的笔名。[1]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
五四运动时期开始新文学创作。1924年旅居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30年回国,先后在齐鲁大学、山东大学任教。[2]
1937年《骆驼祥子》问世。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从事抗战文学运动。[2]
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底回国。历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及书记处书记、中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政协常委等职。[2]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称号。[3]
文化大革命初期遭受迫害,1966年8月24日在北京投太平湖自杀。辑有《老舍文集》
老舍生于北京。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战争中。母亲也是旗人,靠替人家洗衣裳做活计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小学毕业后老舍只念了半年中学,然后自己考上了完全免费的北京师范学校。[4]
1918年夏天,他以优秀的成绩毕业,被派到北京第十七小学当校长。两年之后,晋升为京师教育局北郊劝学员,但是由于很难和教育界及地方上的旧势力共事,很快便主动辞去了这份待遇优厚的职务,重新回到学校教书,先后在天津南开中学、北京一中教语文,并在北京教育会、北京地方服务团工作。在此期间,他热衷于社会服务事业,同时还在英文夜校和燕京大学补习英文
1930年,胡絜青正在北京师范大学念书,母亲怕她因为这学业而耽误了终身大事。语言学家罗常培先生是胡絜青兄弟的朋友,有一回,他到胡家去玩,胡母托他帮忙物色。此时老舍正好从伦敦回国,且著有作品。胡母跟罗商量了一个周密的计划。[14]
但是,老舍因为受齐鲁大学之聘,旋即离开北平,来到了济南。两人遂没有更多的联系。1930年冬天,老舍于寒假期间回到北平。在罗的进一步安排之下,老舍到处被朋友们拉去吃饭,而饭桌上总是有胡絜青。[14]
1931年夏天,胡絜青毕业,两人举行了婚礼。[14]
婚后半个月,老舍携带妻子来到济南,继续当他的教授,胡絜青则在一家中学里教书。[14]两人第一个孩子出生在济南,便以舒济为名。[15]1935年长子舒乙出生,次女舒立生于1937年8月。
·1923年短篇习作《小铃儿》发表于《南开季刊》2、3合期。
·1928年1月《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由商务印书馆初版印行。
·1928年4月《赵子曰》(长篇小说)由商务印书馆初版印行。
·1930年《文学概论讲义》(理论)由齐鲁大学出版。
·1931年4月《二马》(长篇小说)由商务印书馆初版印行。
·1932年1月上海商务印书馆被日军炮火击中,《大明湖》原稿被焚,未能出版。
·1933年8月《猫城记》(长篇小说)由现代书局初版印行。
·1933年8月《离婚》(长篇小说)由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初版印行。
·1934年7月《小坡的生日》(长篇小说)由生活书店初版印行。
·1934年9月《赶集》(短篇小说集)由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初版印行。
·1935年8月《樱海集》(短篇小说集)由人间书屋初版印行。
·1936年11月《蛤藻集》(短篇小说集)由开明书店初版印行。
·1937年4月《老牛破车》(创作经验)由人间书屋出版印行。
·1938年8月《三四一》(通俗文艺集)由艺文研究会出版,独立出版社发行。
·1939年3月《骆驼样子》(长篇小说)由上海人间书屋出版;1955年修改本由人文出版社出版。
·1939年8月《火车集》(短篇小说集)由上海杂志出版社出版。
·1940年4月《残雾》(话剧)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941年1月《张自忠》(剧本)发表于《中苏文化》文艺特刊,并由中华图书公司出版。
·1941年4月《面子问题》(话剧)由正中书局出版。
·1941年11月《大地龙蛇》(剧本)由国民图书出版社出版。
·1942年《剑北篇》(诗集)出版。
·1942年6月10日《归去来兮》(话剧)开始在《新蜀报》连载至29日续完。
·1943年2月《谁先到了重庆》(话剧)由联友出版社出版。
·1943年10月《桃李春风》(话剧)与赵清阁合著,发表于《文艺先锋》3卷4期。
·1944年3月《贫血集》(短篇小说集)由重庆文聿出版社出版,收入《恋》、《八太爷》等五篇作品。
·1944年5月《火葬》(长篇小说)由晨光出版社出版。
·1944年11月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第1部《惶惑》在《扫荡报》开始连载,至1945年9月2日续载完。
·1946年1月《东海巴山集》(短篇小说集)由新丰出版社出版。
·1946年11月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第2部《偷生》由晨光出版社出版。
·1947年1月《我这一辈子》(中篇小说)由上海惠群出版社出版。
·1947年4月《微神集》(短篇小说集)由晨光出版公司出版,收入《上任》、《牺牲》等十七篇小说。
·1948年9月《月牙集》(中篇小说集)由晨光出版公司出版,收入《月牙》、《我这一辈子》等五篇作品。
·1948年12月《老舍戏剧集》由晨光出版公司出版,收入话剧《残雾》,新京剧《忠烈图》等五篇作品。
·1949年1-9月旅美期间,创作完成了《四世同堂》第3部《饥荒》和长篇小说《鼓书艺人》,并协助两位美国朋友将《四世同堂》和《鼓书艺人》译为英文(《四世同堂》的英译本为缩写本)。
·1950年8月《方珍珠》(话剧)《光明日报》开始连载,至9月14日续载完。
·1950年9月《龙须沟》(话剧)在《北京文艺》1卷1期开始连载至1卷3期续载完。
·1951年8月《老舍选集》由开明书店出版,收入《黑白李》、《断魂枪》、《月牙》、《上任》及《骆驼祥子》节选。
·1952年3月独幕话剧《生日》发表于《剧本》2、3月合刊
·1953年5月《春华秋实》(话剧)发表于《剧本》5月号。
·1955年5月《无名高地有了名》(中篇小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1956年3月《西望长安》(话剧)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1956年10月《老舍短篇小说选》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收入《柳屯的》、《善人》等十三篇作品。
·1958年5月《福星集》由北京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入老舍建国后所写的散文、小品38篇。
·1958年6月《茶馆》(话剧)由中国戏曲出版社出版。
·1959年5月《红大院》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1959年8月《全家福》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1959年9月《老舍剧作选》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入《龙须沟》、《茶馆》、《女店员》、《全家福》四个话剧剧本。
·1961年12月《宝船》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1962年4月《荷珠配》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1963年3月《小花朵集》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入文艺随笔、短论30篇。
·1964年2月《出口成章》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入论文学语言、作家修养等方面的文章22篇。
·1965年1月《多写些小戏》发表于《戏剧报》第1期。
·1966年4月《陈各庄上养猪多》发表于《北京文艺》4月号。
·1979年初《正红旗下》(长篇小说,为老舍先生未完成的遗作)首次发表于《人民文学》杂志,作者于1961年底开始动笔撰写。[16]
4. 老舍的作品都有哪些
老舍的作品有很多,体裁多样。现按小说、散文、诗歌、剧本、曲艺、文艺评论等顺序分列如下:
1、小说:(1)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
、赵子曰
、火葬
、二马、
我这一辈子、
猫城记、
离婚、
蜕、
文博士、
小坡的生日
、骆驼祥子
、正红旗下
、牛天赐传、
无名高地有了名、
鼓书艺人、
四世同堂(包含《惶惑》、《偷生》、《饥荒》三部长篇)。(2)中篇小说:月牙儿、新时代的悲剧、我这一辈子、且说屋里、不成问题的问题。(3)短篇小说:上任、牺牲、老年的浪漫、《毛毛虫、善人、邻居们、阳光,等等,收录在《樱海集》《蛤藻集》中。
2、散文:西红柿、丁、避暑、济南的冬天,等等。
3、诗歌:旧体诗约300首,12万字左右。新诗三首(鬼曲、成渝路上、剑北篇),皆为长诗。
4、剧本:茶馆、
龙须沟、
残雾
、谁先到了重庆、
张自忠、
面子问题、
大地龙蛇
、桃李春风(与人合著)、
忠烈图、
方珍珠
、生日
、春风秋实、
西望长安、
荷珠配、
神拳、
归去来兮
、秦氏三兄弟
、全家福
、秦霞丹雪
、青蛙骑手
、宝船(童话剧)、红大院。
5、曲艺:鼓词15篇、相声31段、快板12段、太平鼓词4段、山东快书1段、合作撰写的单弦牌子曲1篇、唱词7篇。
6、文学评论:《文学概论讲义》《文学语言论集》《杂感集》。
老舍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剧本、散文、诗歌,几乎什么形式都涉及了。已经出版的《老舍文集》19卷,总共有一千万字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