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微小说 » 红色短篇小说200字

红色短篇小说200字

发布时间: 2023-09-04 15:04:16

㈠ 读李准的《李双双小传》有感

《李双双小传》是李凖创作的短篇小说,1960年发表于《人民文学》3月号。

小说以1958年“大跃进”与随后的人民公社运动为背景,讲述了农村妇女李双双冲破丈夫的阻挠,为集体办食堂,提高劳动效率,并在这一过程中帮助丈夫提高政治思想水平的故事。

主题思想

《李双双小传》中,作者以重彩的笔墨,集中塑造了一位在1958年大跃进运动中涌现出来的性格鲜明的农村妇女形象。李双双所在的孙庄大队,已经进入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

社员们在引水挖渠的水利工作上干得热火朝天,孙喜旺的妻子——李双双也走出家门,参与了社会的公共事务,先到猪场,后办食堂,成为远近闻名(上了县、省报)的先进人物。

小说写出了李双双的成名史,写出了在那个红色革命的时代里一个普通农村妇女的社会身份的变化过程。在“大跃进”以前,她的本名很少有人知道,大都是以附属性的“喜旺家的”等称谓取而代之。

而在大跃进这场激进的社会运动中,李双双终于摆脱了作为丈夫附庸的地位,因此李双双的成名,还含有“复名”“正名”的意义。她以自己能干、泼辣,不仅获得了主流政治秩序的认可,而且赢得了男权社会秩序的认可,这是她的主体性的苏醒和价值的认定。

而李双双以“公心”(集体)帮助喜旺改变了私心(不愿积极为公众服务,怕得罪人),这既是对以“公”为荣的社会主义道德观的歌颂,也是对李双双这种新中国的新女性的礼赞。

然而,由于小说所书写的时代或历史局限,在李双双的身上还存在着那个政治激进年代的某些激进行为。李双双的道德理想人格在某些时候也有不近人情的地方。

艺术特点

小说语言朴素、自然、亲切,富有乡土气息和生活气息,笔调生动幽默,特别是人物语言个性鲜明。在集体会议上,众人推举喜旺做炊事员,喜旺心里高兴嘴上却推辞说做不了,妻子双双见状“揭发”喜旺“在家他自己做嘴吃可会做了”,并说:“我就见不得‘牵着不走,打着倒退’,‘狗肉上不了桌’这号人!”这些语言令李双双心直口快的形象跃然纸上。

为了充分揭示李双双的性格特征,小说还将她置于比较广阔的生活环境和丰富多彩的矛盾冲突中加以表现。

为此,作品突破了作者早期小说的单线结构框架,而采用复线形式。设置了两条线索,一是李双双与充满旧意识的丈夫孙喜旺之间的思想冲突,一是她与以孙有父子为代表的自私的人个主义落后思想之间的矛盾斗争。

两条线索纵横交错,形成了故事情节中的一个个波澜,李双双的形象光华,她的性格的丰富特征都在这此波澜里露出来。在这两条线索中,作者又把焦点集中于双双与喜旺的家庭内部冲突,使作品易于被读者理解,又增强了作品的戏剧性和喜剧性。

㈡ 有哪些简短的《红色经典小故事

1、海娃

这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12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

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准备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老赵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儿子海娃。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鸡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赶着一群羊作掩护送信去了。

没想到,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他灵机一动,把鸡毛信拴在了“老头羊”的尾巴里,瞒过了鬼子小队长。一路上海娃受尽了折磨。深夜海娃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的腿缝里溜了出来。他赶到羊圈里,小心地把鸡毛信取了下来,一口气跑了几里路。后面伪军也追来了,海娃又被他们抓回去。

他把鬼子带到了一条山路上,鬼子的骡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机拼命往山上爬,愈爬愈远,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着疼拉开嗓子喊“八路军叔叔……”海娃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

2、小侦察员张嘎

抗战时期,生活在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唯一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嘎子历经艰辛,找到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

他配合侦察员罗金保执行任务,表现得勇敢、机智。但嘎子毕竟还是一个活泼、淘气的孩子,他与小朋友胖墩摔跤输了还不讲道理,去堵胖墩家的烟囱。在一次战斗中,他缴获了敌人一支手枪,竟偷偷把枪藏进了老鸦窝里,没有上缴。

为攻打敌人岗楼,他奉命进城侦察时被捕。当部队攻打岗楼时,他设法在里面放火,里应外合,全歼敌人,救出了老钟叔,也替奶奶报了仇。战斗结束后,嘎子把藏在老鸦窝里的手枪主动拿出来上缴。队长正式宣布把手枪发给他使用。

3、小卫生员孙大兴

1943年,八路军小战士孙大兴腿部受伤,组织决定派小卫生员武建华护理孙大兴,到敌占区我地下党员家中养伤。于是孙武两人便以木匠靳锡武的小学徒和刘大爷的外孙身份在刘集隐蔽起来。日伪军强拉民夫,在田镇长家囤积粮食。

大兴和小武乘夜色钻进田镇长院内,放火烧了敌人的粮囤。他们的冒险行动打乱了组织的安排,受到了严厉的批评。

日寇蓄谋更大的扫荡计划。一天,刘集的伪军中队突然开走,随即开来了一支莫名其妙的日军。老靳带着大兴和小武,摸清了敌人的真正意图。紧要关头,大兴毅然决定自己留下吸引敌人,让小武带情报向部队奔去。独立三团得到小武送来的情报,立即行动部署战斗。敌人遭到了歼灭性打击。

4、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

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

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

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

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

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刘胡兰烈士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毛泽东在指挥全国战局之余,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刘胡兰是已知的中国共产党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

她凭着对人民的感情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在铡刀面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这种表现,恰恰是共产党的革命教育深入千千万万农民心中的结果。

5、1941年“皖南事变”前后,浙南游击根据地遭到敌人数次大规模武装进攻。洪汝兰带领武工队的同志在异常艰苦的情况下,与敌人周旋,坚持斗争。白天隐藏在深山荒林之中,没有吃、没有喝;晚上摸黑下到平原敌占区,大家也不管水田的水有多脏,伏下身就灌满一肚子,解渴充饥。

一次,正是过年的光景,洪汝兰带领同志来到家乡吴小垟附近活动。他的父亲闻讯赶到武工队驻地,对儿子诉说着家乡遭受敌人摧残破坏的情景:“几个月前,敌人派兵包围吴小垟、包垟两个村,想抓可夫(刘英)、龙跃、老海(郑海啸)等省委、浙南特委、平阳县委的领导,结果扑了空。

恼羞成怒,烧毁房屋57间,捕去58人,杀害8人,自家11间房子全部烧毁,捕去的乡亲中有7位是自家人……,现在流离失所,东分西散,年都没法过了……”洪汝兰却安慰父亲:“现在中国是富人过年,穷人过关,要想有好年过,就是一条路,团结穷人,坚持斗争,革命成功就好了。”

㈢ 红色的内容简介

本书由《红色》《闪手》《中校那同志》《对一次模特大赛的速写》组成。
长篇小说《红色》以1990年代为背景,通过儿位青年画家在社会变革中的种种人生际遇,描写了他们在时代洪流裹挟之卜,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的探索与迷惘、寻根与反思、追求与叛逆、堕落与提升,及至生死爱恨,试图在一种混乱与秩序中寻找到某种出入口,并以此反映出一种关于时代、历史、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复杂情绪。
中篇小说《凶手》从一对年轻兄弟初涉社会之后的一系列遭遇展开故事,通过一个貌似寻仇并且最终由“凶手”而成为“英雄”的离奇经历,投射出了社会和人生所遭遇的轻视与戏谑,荒诞与无奈,以及在一个转型期的社会试图寻求公正与尊严的反讽意味。
短篇小说《中校那同志》是一个黑色幽默小说,通过许多日常司空见惯而又妙趣横生的军营生活细节,体现出主人公对于军人精神境界的深刻忧思和积极作为。而《对一次模特大赛的速写》,则是对一种特殊生存世象的既快速又跳跃、既现实又梦幻的卡通式描绘,浪漫率性,诗意万千。
著名油画家骆根兴为本书配图插画,形象地表现了难以通过文字直观的艺术意蕴。

㈣ 红星照耀中国每一章节概括每一章节200字

第一章:

探寻红色中国讲述作者对红色世界的好奇,开始深入苏维埃红区的冒险,去探究苏维埃共和国、红军、共产党的秘密。并且讲述了张学良和杨虎成与共产党达成一致搞日协议的原因和经过。票和护照无法上岸,斯诺只好求助于直子,斯诺终于踏上了繁华的上海。

第二章:

去红都的道路讲述在进入红区的路途上被白匪追逐的经历,并讲述了国民党通过“民团”这一组织对地方的统治和镇压政策。介绍了周恩来及贺龙的人生经历以及他们独特的个人魅力。介绍了许多年轻的红军战士们因为被剥削被压迫的命运而参加红军、热爱红军的故事。

第三章:

在保安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给作者的初步印象:健康、质朴纯真,有幽默感、精明、精力过人,是一个颇有天赋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谈到了共产党的基本政策是反帝反封。红军大学开展的各项课程以及红军剧社开展的宣传工作。

第四章: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本章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的人生经历、思想变改以及成长为红军领导人的过程。

第五章:

长征讲述了红军长征的艰难过程。着生记叙了第五次大围剿,以及长征中强渡大渡河、过大草原等艰难英勇的事迹。

第六章:

红星在西北讲述了刘志丹开创西北苏区的历程,西北大灾荒和苛捐杂税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苏维埃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货币各方而政策。

第七章:

去前线的路上讲述了普通农民对红军的拥护,对苏区工业的繁荣以及苏区工人身上具有的乐观活泼的社会主义工业精神

第八章:

同红军在一起讲述了作者深入到真正的红军内部,了解他们年轻、精神饱满、训练严格、纪律严明、装备出色、政治觉悟高,才使得他们成为铁打的军队。并且讲述了促使司令员彭德怀走上革命道路的悲惨童年经历,以及他独特的个人魅力。红军采用游击战术的原因和策略。红军战士健康丰富的生活。

第九章:

同红军在一起(续)共产党军事领导人徐海东的人生历程以及中国残酷的阶级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杀戮和苦难。讲述共产党团结回族人民抵抗压迫者的策略。

第十章:

战争与和平讲述红色中国的少年们耐心、勤劳、聪明、努力学习,代表着中国的希望,讲述共产党为建立统一战线所做的努力以及革命领导人朱德极其杰出的领导才能和个人魅力。

第十一章:

回到保安讲述了在敌人封锁下的保安地区,红军丰富多彩的生活。讲述了俄国对于红色中国的影响以及德国顾问李德指挥作战时出现的失误及其原因。

第十二章:

又是白色世界详细记述了“西安事变”的具体经过、结果,以及对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影响。并分析了中国社会革命运动的复杂社会背景、面临挑战及其终将取得胜利的原因。


(4)红色短篇小说200字扩展阅读

作者埃德加·斯诺1928年离开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来到中国,在上海任《密勒氏评论报》助理主编,以后又任《芝加哥论坛报》、伦敦《每日先驱报》驻东南亚记者。他踏遍中国大地进行采访报道,“9·18”事变后曾访问东北、上海战线,发表报告通讯集《远东战线》。在上海,他见到了宋庆龄和鲁迅,引发了他对记录中国人民苦难与向往的中国新文艺的兴趣,后来他对萧乾讲,“鲁迅是教我懂得中国的一把钥匙”。他庆幸自己能在上海结识鲁迅先生和宋庆龄女士,他是在他们的指引下认识中国的。

1932年圣诞节,斯诺与海伦·福斯特·斯诺(Peg snow,即Helen Foster Snow,1907—1997)在东京美国驻日本使馆举行婚礼,后游历日本、东南亚、中国沿海一带。1933年春天在北平安家,住址在东城盔甲厂胡同13号。

1934年初,斯诺以美国《纽约日报》驻华记者身份应邀兼任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为教书方便,他在海淀镇军机处4号院购买了一处住宅,位置在现在北京大学西南门一带,坐西朝东,有一个黑色铁栅栏门,这原是一位燕大出身的银行家的房子,中西合壁式,宽敞的院子里种有果树、竹子,还有一座小型游泳池,位置就在现在北大西南门外的海淀路上。

因为坐落在海淀台地之上,可以远眺颐和园和西山风景。斯诺和夫人非常喜欢燕京大学的美丽风光,说:“它的一部分占了圆明园的旧址,保持了原来的景色,包括花园一般的校园中心那个可爱的小湖(即未名湖)。”

斯诺热爱中国,热爱海淀。他努力学习中文,还请了一位满族老先生指导,他认为“海淀的居民成分复杂,但他们都操优美的北京话,因此,这里是外国人学讲中国话最理想的地方”。来北平之前,他就接受鲁迅先生的建议,编选中国现代短篇小说集《活的中国》,想通过小说来向西方揭示中国的现实。

到燕大后,他又请在新闻系读书的萧乾和英文系学生杨缤(刚)一起进行编译。他在编者序言中认为中国的新文艺运动既不是钻象牙之塔,也不是茶余饭后的消遣,而是同人民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同人民为民主与自由的斗争分不开的。1936年此书出版。

《红星照耀中国》(原名《西行漫记》)的作者埃德加·斯诺于1905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是家中三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他父亲开了一家小印刷厂,家里过着小康生活。父亲要他也从印刷业开始自己的生涯。但他却走上了一条与父亲截然不同的道路,成为世界著名的记者。埃德加·斯诺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

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热点内容
为你而来小说总裁文 发布:2025-05-30 01:01:50 浏览:467
迫回前妻的短篇小说 发布:2025-05-30 00:55:59 浏览:498
les经典小说百合 发布:2025-05-30 00:54:23 浏览:68
怎么写短篇小说习作 发布:2025-05-30 00:49:46 浏览:916
总裁做事不讲情面的小说 发布:2025-05-30 00:49:08 浏览:710
穿越电影游戏动漫世界的小说 发布:2025-05-30 00:40:53 浏览:647
免费看的小说神秘总裁冷情妻 发布:2025-05-30 00:40:48 浏览:228
调教肉玄幻都市小说 发布:2025-05-30 00:38:14 浏览:921
神怪的网络小说 发布:2025-05-30 00:34:41 浏览:583
最新都市厨师的小说 发布:2025-05-30 00:26:36 浏览: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