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显德短篇小说
① 初语书是哪个作家的笔名呢
初李没嫌语察闹书是哪个作家的笔名呢?你好,很高兴接到你的回答,乔显德,笔名江北乔木,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电力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在线、江山文学哪手签约作家。
② 有关蒜的散文
有关蒜的散文有:
1、我的大蒜情结
人是感情动物,人与人、人与物之间一旦有了感情,就会时不时地在脑海里回旋,有了这种情缘,就想把它写出来,以便释放出这种感情。这不,我与大蒜的情结就是这样,好像不写出来有点对不起大蒜了。这就把记忆的闸门打开,让我与大蒜间的老感情自然流泻出来。
我的家乡是山东省平度市乔家村,是远近闻名的大蒜、大姜之乡。不知何年何月来到了这个村子,从我记事起就有了这种红皮大蒜,在这里一辈辈繁衍生长,长出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成为村子里引以为自豪的特产。大蒜的种植也让这个依山傍水的村子更生动起来,儿时所见在东西南北河岸、村边、路旁,到处是一片片大蒜在葳蕤生长,放眼望去,绿意盎然,郁郁葱葱,一派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一如环村的一片绿色海洋,招引着邻村人的羡慕目光。
儿时经常听母亲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爱一方物。”其实母亲说的这句发自内心的话,就是大蒜、大姜、苹果、葡萄等这些特产。正是这些得天独厚的特产养育着家乡人,家乡人也深爱着这方土地和特产。
我记得很小就跟着父母学会了种蒜,那时是带着好奇的心情学会的,及至慢慢长大,就年年跟着大人们种蒜了,在自芦培己家的自留地里种,帮亲戚家种,记忆里有很长一段种蒜的岁月,使我年年不忘。
记忆最深的就是在村子的自留地里种蒜了,那是生产队里分割给各家各户的自留地,大约是每人二厘,我家是一分地,当时大多家庭也就这个数,家口大的就多一些,家口小的少一点。就是在这一个个小小的田地里,各家各户种出了生活的精彩。
种蒜的时候,各家各户大都集中到了一起,比现如今的赶集还热闹,那时的东西南北河岸,人来人往,人人奔忙,到处都是一片欢乐的海洋,一如一幅幅美丽灵动的乡村种植图。
我家的自留地在东北河岸,这里呈现出一片忙碌的景象,男女老少齐上阵,各家各户种蒜忙。男人们铧沟,女人和孩子们种蒜(家乡也叫按蒜),一边种蒜,一边说笑,欢乐的笑声荡漾在东北河岸的上空,多么富有诗意,富有情趣,我总是一次次沉浸在这诗意和情趣里。记得有一次我光顾抬头听大人们逗人的说笑了,而把蒜种得歪歪斜斜的,父亲说了我几句,母亲接着说:“种得弯,长得欢。孩子哪能像大人种得那么直,他能跟着种蒜就不错了。”记得我当时很感激我母亲,不过,迹哗厅我也看到了自己种的蒜别扭,自己都看不过眼去了。自此以后,我种的蒜直了,我自己也看着顺眼了。这件看似小事使我至今难忘,我感激父亲的提醒,使我改正不足;我感激母亲的宽容,使我感受到了母爱的亲情滋味,我又开始怀念天堂里的母亲了。
蒜发芽了,嘟着小嘴,嫩嫩的,煞是好看,开始浇蒜了,辽阔的大蒜地里又是一片片美丽的景象:提水的、改沟的忙个不停;辘轳声、流水声、欢笑声,声声不断,不绝入耳。长蒜苔,又长长了,该打蒜苔了,蒜苔长着的是丰收的希望。大蒜地里分布着一群群男女老少,打着一根根蒜苔,那是自己亲手种出来的果实。脆生生的蒜苔一如蒜农的性格一样,干脆、纯洁。大蒜成熟了姿隐,收获大蒜了,用手拔蒜的,用小车推车推蒜的,把个东西南北河岸又演绎出精彩生动的画卷。
收获了大蒜,就把它的苗晒一晒,像梳辫子一样辫起来,挂到屋檐下或放到厢屋里,经常拽着吃,在家乡,吃包子、饺子必吃蒜,大蒜成了家乡人的家常菜。这可能缘于家乡种大蒜之因,也可能因大蒜有杀菌消毒、提味增香之故。家乡人对大蒜的吃法多种多样,掰着蒜瓣生吃,做成蒜泥蘸着吃,切成蒜片拌着吃,放到灶台里烧着吃,串起来烤着吃,切成蒜片炒着吃……所有这些,我在家乡都品尝过了,各有各的味道。
记得上小学的中午,我经常到蒜地里去拔棵蒜,再带个喝水的瓶子,在瓶口处拴上根细绳,到附近的水井里打上水,掰上蒜瓣放进去,飘摇飘摇,很有情趣。一会儿,蒜瓣就泡的不太辣了,吃个新鲜的蒜瓣,喝一口水,到了下午上课还不打瞌睡,还有那么点意思。后来不知为什么,许多男女同学都这样,脑海里也就有了点印象了。
记得16岁那年,我刚学会骑自行车,就跟着邻居一个大我七八岁的大侄子到高密的东北乡卖大蒜,骑行了九十多里,终于到了。邻居大侄子家的大蒜头大,价钱低了不舍得卖,就慢慢地卖着等靠行市。而我家的大蒜长的个头小,很少有往前过问的,加之我是个曾没卖过东西的学生,就更难卖了,忽见有人往前问询价格的,我就来个“三下五除二”,“大扣筐”式的一下子卖了,结果,这时邻居大侄子还有七八提蒜没卖呢。现在回头想想,其实那里就是莫言的故乡,就是莫言常在小说里提到的“高密东北乡”,那时莫言还是二十几岁的小伙子,还没出名。后来有了在部队与莫言通信的情缘,对这段经历的印象就更深了,这是家乡的大蒜带给我的。
后来离开了家乡,参军到了部队,我也没有离开大蒜,仍保持着家乡人爱吃大蒜的习惯,经常吃大蒜。一来,吃大蒜有防病、治病的功效,我从军六年时间里,不用说大针、住院,就连头痛、感冒的也没有,不知这里面有没有大蒜的帮忙;二来,吃着大蒜,咀嚼着大蒜,我就会想起家乡的红皮大蒜来,我就会想起家乡、想起亲人来,勾起我的屡屡乡愁。在部队这种大集体场合,为了避免有异味,我宁肯不断地刷牙、嚼茶、吃花生来去除异味,也坚持着吃大蒜,因我与大蒜有着不解情缘。
可能我与大蒜天生有缘,前些年我到临沂出差时,朋友送给我满满一蛇皮袋大蒜,外加几瓶晒干的蒜片,让我泡水喝。回家后,我就咀嚼着临沂朋友送给我的大蒜,泡着蒜片喝水,这种大蒜个头大,吃起来虽说没有家乡的红皮蒜好吃,而咀嚼着的是一种朋友间的感情。每每吃着大蒜的时候,我就会想起那些知心的朋友,历历往事就会涌上心头;现在每每想起大蒜来,我就会想起与临沂朋友间的感情,我感受到了临沂朋友的直率与可交。这些都是临沂苍山的大蒜告诉我的。每年老家的发小、同学也都会送我几提大蒜,并说,这大蒜都是自己栽的红皮的,长的个小,不太好看,自己吃,吃起来还行。其实,不用朋友说,我很了解家乡的红皮大蒜。它就像家乡的父老乡亲一样,他们表面看起来质朴无华,内心里却有着博大的胸怀,有一颗温暖的心。
我与大蒜的情缘很深、很深,咀嚼着大蒜,就会想起一段段感人的故事;想起大蒜,就会想起家乡的父老乡亲……(乔显德)
2、栽蒜的乐趣
记得很小的时候,一进入腊月,祖母就教我们用盘子栽种蒜苗。那时候好像很是落后,人们栽蒜不是为了观赏,而是生活的需要。春节前栽几盘蒜苗子,过春节的时候就有了新鲜的蔬菜,可以提高春节饭桌上的花样,也让客人感到一些新鲜的春意。
春节前后,在我们河津,不少的人家都会用盘子,或用碗栽点蒜。我家也是如此,年年都会做这件事,而且是把栽上蒜的盘子,放在灶台旁供灶神爷的小条板上,算是我们家的一个盆景,这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印象,至今犹历历在目。
当时栽蒜不像现在这样科学,记得祖母先让我们找几个盘子,再找一些烧过的煤灰球,放在盘子里,倒上一些水,然后把成咕嘟的大蒜置放在煤灰球的空间里,隔三差五再浇一些水,赶到春节的时候,绿油油的蒜苗子就长出来了。
这种栽蒜非常简单,其过程大致如下:用几咕嘟蒜,不用剥开,然后,头上根下,把它们一个挨一个地绕圆圈排在盘子或碗里,让它们尽可能挤得紧一些。然后,在盘子或碗底放上燃烧过得煤核,并加些水,这时即小功告成。需要注意的,一是要尽量让蒜瓣立得直一些,二是如果所用的蒜已长芽,则应尽量让芽的方向朝里。在随后的日子里要做的,就是不时地给它加点水,到长出的蒜苗较高时,为防止东倒西歪闹分裂,可以拿根线或细绳,于适当高度把它们轻加捆绑,以增加它们的凝聚力向心力,让它们更好地团结在一起。
现在想起来,春节栽蒜,倒是一种创意,也是一种乐趣。新春佳节,万象更新,栽几盘蒜,放在家里,绿意莹莹,碧翠惹眼,给生活增添了些许生机。
今年立春这天,我心血来潮,忽然想起了栽蒜,就在网上搜索出一种新的栽蒜方法,就是用玻璃瓶子加上水就可以了。
于是,我就找了几个大小不等的玻璃瓶子,从厨房里找出几头刚刚露出蒜芽的大蒜放在瓶子里,倒上适量的清水,放在窗台上能够见到阳光的地方,过两三天加一次水,赶到春节的时候,绿油油的蒜苗子已经长到快一尺高了,为我的这个小家,增添了许多春意。
你看这几瓶子蒜苗子,它们绝不娇气。在你不时经意不经意的关心爱护下,它们在茁壮成长。透过玻璃瓶子,在清莹的水里,下面形成了一团白白嫩嫩的盘根错节根系,上面长就了天天向上的绿叶,晶莹剔透,清翠欲滴,郁郁葱葱。这一幕,在乍暖还寒的初春,给小屋增添了绿意,还营造出了一幅可人的室内小景致,让人看着甚觉惬意。
如果在春节前就栽上,到过年时,它们已长得老高,这让它可以及时地发挥作用,调出一种滋味了。大年初一,我们吃的羊肉胡萝卜饺子,把那青翠的蒜苗剪一些下来,调入饺子馅,那真是提味啊。而在煮汤时,我们也放了一些蒜苗,以提鲜,可以说顿时香气四溢了。至于炒菜和吃火锅,它们也均是鲜美的配料。
立春节栽点蒜苗,在春节的时候方便了食用,免去了跑菜市场寻找,经济、实惠又环保,赏心又悦目。而且把那已长出了芽的蒜也利用了,一举而几得,稍稍动动手,其乐而多多,多好的一件事呀。
好美吧,用废弃的玻璃瓶子栽蒜,一边吃一边长,放在阳光充足的小窗台上就可以了,不妨你也试试吧。(薛振堂)
③ 课文《庐山游记》,作者乔显德。问题:“庐山归来,受益匪浅”,请问作者“受益”在哪里(最佳答案)。
是 庐山追记 散文作者: 乔显德
作者“受益”在哪里
庐山既是山尘碧水名山、古迹名悔兄绝山,又是文化名山、政治名山。又是一部碧姿鸿篇巨制没人读透的大书。
④ 200字左右优美散文简短的美文
200字左右简短而优美的 散文 ,读着就像品一杯咖啡,香浓而纯。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200字左右 优美散文 ,供大家欣赏。
200字左右优美散文:想给梦想一渗团个框
梦想是每个人都有的,不管你是否能实现,它都会在你的心中发芽,藏在你最的最深底处。曾经有一位艺人说过;“没有梦想的人是可悲的,梦想一定要有,万一见鬼了呢?”但是我想我能给梦想一个框,让它能够不受别人的嘲笑,别人的冷嘲热讽和质疑。
你会不会有过这样的一个经历呢?当别人问你:"你长大后想做什么?你的梦想是什么?“然而当你说出口后,别人就会说:“你的梦想真伟大啊,那你能行吗?我看啊,你是痴人说梦话吧,你不可能会实现的。”为什么我们把自己的梦想告诉别人,他们会那样的嘲笑我们异想天开?难道我们真的是痴人说梦话吗?
其实我们自己的梦想,自己心里清楚,也许在别人的眼里那只是一个玩笑罢了,可在我们心里它是一个宝贵的愿望。
所以,我想给梦想一个框!想给梦想一个框,把动听美妙的鸟语和芬芳香气的花香装进里面,把自己走过的风景,踏过的路途记忆存在里面,连成一个心形的记忆录,烙在心中,让它变为美好的记忆中的一部分。
200字左右优美散文:不绝 不断
深蓝色的纱窗里是简单的蔽握卧室,深蓝色的纱窗外是清脆的乐曲,最清纯的水从高空坠落,在窗外划上优美的弧线,也不失高贵的身份。总是选择普通的地方奏出多音的歌儿。
对面的窗开了,有关了,轻轻抱怨了一句:“下雨了呀~〞。雨不好吗? 雨水 不好吗?雨声不好吗?就算好,也只是我自己的感觉罢了。
人心有别,喜好各不同。可能很少有人真正喜欢雨,但他们还是为大地献上乐曲,他们辛苦编成的曲儿。孩童们仰头望雨点时,他们笑了,啪的一声笑开了花。少年伸手接住雨点,他们依然在笑,在温暖的手心留下一丝冰凉,因为他们是冰凉的····
窗外的雨还在,不绝不断···
200字左右优美散文:生活好比一本书
昨天、今天、明天。生活中都记载着不同的酸、甜、苦、辣。其实人分三个阶段:少年、中年、老年。记得我小的时候,感觉生活无忧无虑,整天都和小朋友们嬉戏打闹,和爸爸妈妈顶嘴,从不去想大人们的事。到了十几岁懂事了,渐渐的学会了洗衣服、做饭、和爸爸宏喊庆妈妈一起聊天,帮助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我也不再像小时候那样跟爸爸妈妈顶嘴,也不再像小时候和小伙伴们一起无忧无虑的玩耍。因为我知道我长大了,不能再像小的时候那样顽皮捣蛋,因为我知道我该为爸爸妈妈做一些事情。这就好像我们少年的时候这是多么无忧无虑的呀!
中年:中年好比我的爸爸、妈妈,他们正处于中年,忙碌着操持家务,供我上学、读书。不停的周旋在社会的竞争当中,慢慢地让我感觉到生活中背负着重重压力与责任。
老年:老年就好比那些七八十岁的老爷爷、老奶奶们,他们的生活方式就大不同,正回味着一生中的苦与乐。他们没有过多的理想,没有社会的竞争和压力。只是想和家人们在一起快快乐乐的度过他们的晚年。重要的是保护自己的身体、心态。他们要以一个健康的身体与心态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快乐来安度晚年。
其实生活就是一本书,记载着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就让我们把一本书记载着美好的事物让我们每一页的人生都是美好与快乐的!
简短优美散文:樱桃熟了
散文作者: 乔显德
樱桃熟了,青岛平度樱桃节也快要过了,每年都是在5月20日左右,前天与朋友在樱桃园里采摘着樱桃吃,昨日亲戚又送了一些樱桃,品尝着樱桃,咀嚼着摘吃樱桃的美好时光,大脑已指挥着指尖在行动了,让字里行间飘荡着樱桃的芳香。
儿时就听说:“樱桃好吃树难栽。”说的是樱桃虽好吃,但等到栽活树再结出樱桃来真不容易。因樱桃树娇生惯养,既怕冷,又怕热,既怕旱,又怕涝,还容易受病害侵袭,儿时常听说,哪里本来长得好好的樱桃树,不知什么原因就突然死亡了,那时又无任何保护树的 措施 ,栽樱桃就更难了。可能因这种缘故,过去那个年代栽樱桃树的很少,樱桃又是一年中成熟最早的果实,别的果实很小的时候,它就已经上市了,因而被乡民们称为“百果之王”。
樱桃刚成熟的时候,价格很贵,那个年代又囊中羞涩,看着红艳艳、鲜亮亮的樱桃,来回摩挲着兜,舍不得买,即使买也买不多。有的称上半斤,有的称上四两,那时都用卷成漏斗形的纸筒装着,赶回家孝敬老人。那个年代的老人也不像现在这样吃樱桃,而是品尝樱桃,就是那一小纸筒樱桃也不舍得自己都吃了,递给儿孙们都尝尝。见了邻里,还要让邻里尝尝,“这是儿子刚给买的鲜樱桃,尝尝吧!”“今年这樱桃还挺甜,您儿可真孝顺!”品尝着樱桃,夸耀着儿女们的孝心。
今非昔比,樱桃树也映红了时代。樱桃树千姿百态,多种多样,大棚的、露天的、大樱桃、小樱桃应有尽有;红灯、黄蜜、水晶等品种比比皆是。加之管理措施跟得上,肥水跟的紧,樱桃树一个劲地长,樱桃果满枝头,红艳艳、黄橙橙的一片,争抢着季节,抢占着市场,繁荣着市场。如今的人们也不再像过去那样非得“四月初八”前后尝鲜樱桃了,在春夏之间的很长时间都能吃上鲜樱桃。
今年因气候原因,露天樱桃熟的稍晚一些。前天,朋友因事从青岛赶过来,酒足饭饱之后,约朋友到“桃花涧”逛逛,桃花涧不仅因桃花开得漫山遍野而美其名也,更因樱桃味美可口而远近闻名,青岛的朋友也早有所闻,一听说去桃花涧吃樱桃也来了精神,这也是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我们一行从小城出发,沿着通往“桃花涧风景区”的专修公路,说笑着一路前行,想象着桃花涧樱桃园的美景。大约行程一个小时,一个世外桃源式的樱桃园就映入眼帘,这就是久负盛名的桃花涧。只见大大小小的樱桃树一片连着一片;一片片樱桃树占据着大半个山涧;一棵棵粗壮的樱桃树葳蕤生长,虬枝向天;一簇簇、一串串樱桃像小红灯笼一样挂满了枝头,涨红了笑脸,朋友笑了,我也笑了。
一边观赏着美丽的樱桃园,一边采摘着树上的小樱桃,一边品尝着鲜嫩樱桃汁,个中滋味是别处所感受不到的。我们徜徉在密密的樱桃林里,樱桃园里留下了不规则的足迹,抬头端详着哪个熟透了的樱桃,伸伸手,抻抻臂,瞬间采下,放到嘴里,这可是天底下最鲜亮的樱桃,即使当年杨贵妃跑断了马腿吃上的荔枝也没有亲手摘下的樱桃鲜。树下采摘樱桃是一幅美丽的山村画;是一首动人的咏物诗;是一段浪漫的桃花涧里吃樱桃 故事 。山涧、景致、心境、樱桃、品味……穷尽多少画家的笔墨,画不出这样美丽的画卷;穷尽多少诗人写不出如此灵性的诗意。
桃花涧里摘樱桃太美了,美到极致,美得让我思绪万千,樱桃的汁液香甜着口舌,挑拨的味蕾传递给大脑,使我想起了到大泽山摘樱桃的情景,也是一段不寻常的摘樱桃经历,那可是几年前的事了,老家是大泽山的记者朋友盛情邀约,我们一行中,性别有男、有女,身份有文人、有记者,还有司机师傅,无论省城的,还是市区的,都往负有山东旅游胜地的大泽山进发,沿着一路秀丽的风光,留下的是美好的想象。
当我们赶到后,见记者朋友已等在家里了,等齐了人,带上了方便袋,我们便沿着山间羊肠小道,一路攀登,路边尽是一片片樱桃园,山势造就了一片片梯形的樱桃园,一片片樱桃园很有层次感,煞是好看,这是来自大自然的自然景观。
到了记者家的樱桃园,慷慨的记者就说了:“家里人顾不上摘樱桃,还不够工钱。今天邀请大家来,都尽管摘,摘多少就拿多少,等把樱桃仁收回来就行了。”听了记者朋友的话,大家更放松了,尤其是记者们,不仅是写新闻的高手,也是摘樱桃的好手。绕着树、田埂转来转去,摘着樱桃、说笑着,欢笑声在樱桃园里荡漾,给风景秀丽的大泽山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当地人一看来了这么多男女,嘻嘻哈哈的,打破了像平日里山野的寂静,也把我们当成了风景,看起了热闹。不用半天时间,个个摘得兜里满,有的还摘了几兜子,男男女女,大大小小收获的不只是樱桃,更是摘樱桃时的情趣和欢乐,收获后的丰富想象和美好回味。
樱桃熟了,诱发我想起了回老家摘樱桃的亲情味。在老家门前的菜园里,八十多岁的父亲砍伐了结果少的枣树,栽上了几棵樱桃树,有红灯、黄蜜两种新品种,几年下来,樱桃就果实累累。每当樱桃成熟之前,老父亲就招呼着回家吃樱桃,我和妻就迅速回家,不能有劳父亲摘樱桃。即使这样,父亲还是和我们一起走进菜园里,直奔那樱桃树,全家人其乐融融,一起摘着樱桃,拉着家常,亲情味越拉越浓。我观赏着,黄的是黄蜜,那是金黄,金灿灿,水汪汪;红的那是红灯,红彤彤,亮晶晶。看着、看着,我就忍不住口舌生精,便顺手摘下一个樱桃放到嘴里,顿感香甜无比,直甜到了心里,咀嚼着樱桃,浓浓的亲情在心间升腾。
樱桃熟了,心里乐了,我又想起了前几年在大棚里摘樱桃的情景,樱桃树在大棚里排列的整整齐齐,成行成列,一如一队队士兵,顺着樱桃树走过,就像对它的检阅。我那时很惊叹,竟有这么高大的大棚,任樱桃树四肢伸展,身体壮阔。在高而阔的大棚里采摘着樱桃,倒像是采摘着现代化的果实,吃到了口里的樱桃,又像是品尝着科技成果的甜蜜……
樱桃熟了,果农笑了,今年樱桃又丰收了,我心里也有底数了,写起红红的、黄黄的樱桃来,我心里踏实了。思虑间,又想吃樱桃了……
猜你喜欢:
1. 优美散文欣赏
2. 优美散文精选
3. 四百字优美散文
4. 经典优美散文
5. 经典精美散文
⑤ 摘樱桃的故事出自
樱桃熟了虚敬。
是作家差耐慎乔显德的作品,笔名江北乔木,是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他荣获首届娘亲杯全国征文亩派大赛奖、首届黄河口散文奖等五项全国大奖。
⑥ 散文随笔精选
中国现代随笔,是20世纪中国比较重要的文学门类之一。随笔已经成为很多人练习写作的的一种文类。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散文随笔精选,希望大家喜欢。
散文随笔精选篇1:久违了拍姿缓,平凉
想写篇有关平凉的东西,可时无直绪,心便冷下来。
为什么着意平凉,说实话,我也道不袭模明白。总觉得有“东东”让我喜欢。
初识平凉得于凉州。王之涣那首《凉州词》写得恢弘大气:“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这是少小的年代。
至于凉州怎么样呢,我曾从王维的诗里觅到景象:“野老才三户,边村少四邻。 婆娑依里社,箫鼓赛田深。 洒酒浇刍狗,焚香拜木人。 女巫纷屡舞,罗袜自生尘。”后来才知道,凉州是凉州,平凉是平凉,我“直把杭州作汴州”了。
平凉的历史就是个五花结,一根线绕来兜去,说清楚颇费工夫。
平凉位于陇山东麓,泾河上游,夏商为獯鬻戎狄居地。春秋时期为乌氏与义渠戎国属地。公元前272年,秦昭王灭义渠戎,置陇西、北地、上郡,平凉入秦的版图,属北地郡。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分北地郡置安定郡,平凉全境改属安定郡;东汉并泾阳入朝那,平凉属凉州刺史部安定郡的朝那、乌氏二县。三国时曹魏于郡上设州,此地属雍州安定郡。南北朝时,先后隶属前赵、后赵、前秦、后秦、夏、北魏、西魏、北周。前秦永兴二年(公元358年)苻坚欲进攻前凉,置平凉郡,取平定凉国之意,平凉之名始见于史册。后苻坚曾据此向后秦反攻,夏主赫连定曾即皇帝位于平凉。北周武帝建德元年(公元572年)治平凉县,属长城郡。这是是平凉建制的开始,距现在1400余年。隋代废郡置州,平凉市属原州。大业初又废州置郡,改属平凉郡。唐时先后属泾州、安定郡。宋元几易渭州、泾州。
明朝平凉籍学者赵时春说:“平凉居雍凉之交,襟带戎羌,控制要害。自汉分北地而为安定郡,以迄于今六百余年。大抵中原有故,则地重官尊,而史不绝书;治道四达,则奉令循常而漫无可考,岂其人之贤愚相远哉,抑势则然也。”
我之所以钟情平凉,是因为历史上的三个节点事件感触深刻。
《诗经》中有首诗《大雅•灵台》描写了周文王伐密筑灵台与民同乐之事。诗曰:“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翯翯。王在灵沼,於牣鱼跃。虡业维枞,贲鼓维镛。於论鼓钟,於乐辟廱。於论鼓钟,於乐辟廱。鼍鼓逢逢。蒙瞍奏公”。其诗借百姓为周王建造灵台、辟廱来说明文王有德使人民乐于归附。后儒师孔子极力推崇文王的礼乐,倡“仁者爱人”,奠定了儒学的根基。
安史之乱(755-763)使盛唐衰败,唐玄宗怆惶出逃长安,南下四川盆地。玄宗的儿子肃宗在平凉继位之后,调集西北边军勤王平定叛乱。假如当时没有平凉这块避雨遮风之地,中国的历史亦或是另般状态。那么文化呢,或许就难以见到杜甫、白居易、高适、岑参等大家的风采,唐代诗歌中那种痛楚悲郁的风格将不复存在。
历史越千年。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经平凉开赴延安根据地。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在这一方胜利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不能不由人浮想联翩,今日的我们正走在新的长征路上,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就在不远的明天。
平凉“当陇山之口,踞六盘山之险”,历来册册就是陇东重镇、兵家相争之地。史上文王西征,秦、皇、汉武巡幸,大将蒙恬征途祭礼,马超据安定城,名将尉迟恭、郭子仪转战泾州,北周太祖宇文泰兴起和著名的“唐蕃之盟”诸多事件都发生在这里。也涌现出许多文韬武略、彪炳史册的俊彦志士,东晋著名史学家、哲学家、文学家、医学家皇甫谧,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两度出任宰相的牛僧儒,南宋抗金名将吴王介、吴磷、刘琦,明代“嘉靖八才之一”的赵时春等等不一而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丙申秋,赴蒙过平凉而不得拜谒,“手捋红杏蕊”的我,遥想何时与平凉再约,扯出了心上一缕“闺蜜”。
散文随笔精选篇2:冬日登山的遐想
闲下来的时候,就想散步、登山以强身健体,这也是大多数人所喜好的项目。前些时日,几个要好的战友相约,一起登临我老家的山。这正合我意,我便欣然应约。前天上午,当医生的战友见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就一一拨通了我和其他两个战友的电话,约定四人下午登山,我们便换上了衣服、鞋子,一起匆匆吃了午饭,便驱车向山中进发了。
车开出小城,沿着通往旅游区的公路一路前行,路两旁金黄的树叶扑面而来,地下一片落叶,偶见三、两只喜鹊、麻雀飞来飞去,隐隐感到冬天的萧条。途经远近闻名的双庙水库,这是我中学时代游泳的地方,现已是风景名胜区,即便是冬天,前来旅游的也络绎不绝。但见有徜徉在水库大坝上观光的游客,把碧水蓝天已装进了他们心里;有在岸边的平台上悠闲地垂钓的,他们钓出的是一种好心情。途经的还有熟悉的村庄,见村口有三三两两老人在晒太阳,他们此时的心情就像冬天一样,感受着“夕阳无限好”的时光。不觉间,就到了我的老家。
再沿着通往山间的崎岖小路,慢慢行进,一路颠簸,路旁还分布着许许多多的井子,这是乡民们用来放大姜的,被称为“姜井子”,只有在这样土层深的地方,才能挖出好的“姜井子”,也只有地头、路旁的地方才允许挖“姜井子”。因而这里的姜井子就格外多,“姜井子”多了也就引出了典故,途经“姜井子”的时候,我忽然想起了这个典故,就随口说了出来,说的是几年前,一个风水大师听说我老家的风水很好,就慕名打听着来了,到这里绕村外一看,不错,山水环绕着村庄,还听到了“长岭对石山,辈辈出状元”的传说,确实感到风水挺好。当他走到有“姜井子”的地方,还特意猫腰看了又看,一边看一边摇头。随从人员不解,便问他怎么回事?他说:“这个村子风水很好,就是因为挖了这些井而透气了,风水就差多了。”我见过这个风水先生,也知道他到我老家看过,但我没亲耳听到这句话,其实就是我同车一个战友告诉我的,听了我说的故事,他还煞有介事地补充着。风水先生的话不足信,只是听着有点趣味性,加之对老家的事很关切,也就记得特别清楚。
说完了故事车就开到了山脚下,便选在宽敞处的路旁停下,急忙下车,从后备箱里掏出小镢、小锨、编织兜、手套……我这才知道,并不是特意来爬山,还要挖野菜,挖黄精(药材),我们便绕到战友的果园里,低头寻找着苦菜、荠菜,已进入冬天了,肥水浇灌出的苦菜、荠菜还是那般嫩绿、肥大,特别招人喜爱,不一会儿功夫就快装满了兜子,这可是自己亲手挖的野菜,感受不一样,特别是我这个从小在老家长大、后离开家乡的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吃着老家坡里的野菜会感到特别的香。我们把野菜倒进后备箱里,带着兜子轻装上山。
冬天的山野自然有一种空灵感,树叶凋落,小草干枯,就连行人也稀少,但山里的空气是清新的,我们登山的情绪是高涨的,兴致勃勃?兴高采烈?此时与我们的心情相比,似乎都有点逊色。我们一边攀爬,一边观赏,一边交谈,一边思考,无拘无束,特别惬意,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与大山对话。我们在挂着似一盏盏小红灯笼的柿子树下留影,在少见的栗子树下驻足,在山中小水库旁游走,感觉处处都新鲜,都富有新意,这是在封闭的办公室、住宅里所感受不到的。
起初,我们沿着弯弯曲曲、高低不平的羊肠小道缓缓而行,似乎感到登山很容易。可走着走着就不见了路,这时,一个战友突然冒出了一句鲁迅说过的话:“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话说在当下,我感到意味很深。这个平日里不太爱读书看报的战友,却在这时把鲁迅的话背得滚瓜烂熟,令我刮目相看,我倒感到自己适应生活有点慢了。不过,我在慢中也悟出了些许道理,我在想,前人就像鲁迅先生说的一样,在无路的地方,走出了路。也如同《西游记》插曲里唱的:“踏平坎坷成大道。”再联想到我们的人生、生活不也是这样吗?有些境域是没有路的,经过人类不断探索而有了路,走出了人间的光明大道。有些路,前人没有走完,后人前赴后继,接好接力棒,攀上了人间的最高峰,也就是山高人为峰。还有一些路,那是天路、宇宙路,前人登临的极少,代代后人不断向高处迈进,“神州11号”飞船的升空不就是现实写照吗?人类还有更高更远的路要走,探月、登月……
爬到半山腰的时候,山势陡峭,荆棘丛生,增加了登山的难度,可难度再大也要攀登,因为登山的还有一个主要目的没达到,就是真正见识一下黄精,挖取黄精。而黄精多生长在奇险的石缝里,已经到了半山腰,不能半途而废。当医生的战友冲在头里,一个战友有用“披荆斩棘”这个词来形容着,也在鼓励着,这个词从他口里说出来,用在这里,又是恰如其分。我在思虑这句话的当儿,前面的那个战友惊呼:“找到黄精了,你们快上来看,这里好几棵。”等我们赶到一看,恰在临近山峰的险要处的石缝里长着几棵将要干苗的黄精,我们便挥动着镢头刨挖,拿起小锨铲土,一会儿功夫就我出来了,也就感到有了收获。这时,又在最险要的地方发现了一小片黄精,好像故意引诱我们似的,可能长在这个地方,人迹罕至,一般人即使见了,也不敢上去挖,也就长得多,长势好。这个时候,两个战友勉强上去了,我和另一个战友登到最险的地方退回来了,为了安全,绕路登到了山顶,也费了不小的气力和周折,这是我有生以来登临的最险要的山。此前我曾徒步登临过险峻的黄山、雄伟的泰山,因为有台阶攀登,有锁链支撑,很顺利的登顶,而老家的看似小山,因脚无可登,手无可攀,只能让我望而生畏,望而兴叹。不管怎样,我还是左弯右绕登到了山顶,才没留下这次登山的遗憾,山顶如履平地,真是惬意,如同一个胜利者的笑意。
登上山顶后,回头望望走过的路,真是险要,我都怀疑自己是怎么登上来的。这次登山历险挖黄精也给我一个很好的启示:人生似爬山,爬山必有难,难中必有苦,苦中必有甜。通过登山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人生中要实现的重要目标一般也在最艰难处,只有百折不挠,艰苦努力,才能最终实现,达到事业的高峰。否则,半途而废或到了最艰难处退缩,只能成为人生或事业的失败者,有时甚至留下终生遗憾。
从山上下来,就到了老家一个战友的果园,果园里还保留着七八十年前用土墼垒起的小屋,战友热情地招呼我们进屋喝茶,我们品着用山水冲的黄精茶分外香,听着屋外鸡鸣狗吠鸭子叫,不知哪个战友风趣地说像是听音乐,逗得战友们嘻嘻哈哈笑,笑声响彻在山谷里……
登山归来,回味登山。我在想,整个登山过程酷似人生,登山的过程就是拼搏的过程;挖到黄精的时候,正是人生有收获的时候;小屋里的品茶聊天,正是有了人生劳动收获之后,享受美好人生的时候。多么完美的一次登山啊!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更富有人生的意义!
乔显德
散文随笔精选篇3:生活在别处
活在当下,心灵就要处于一个至高的境界。生命的本源是灵魂。就要生活在别处。
我不曾去过天堂,天堂是一个虚无缥缈,却又充满无数遐想的圣地。似古老的伊甸园,有若如理想般的乌托邦。但当我们执意去追寻天堂,久而久之迷失了方向,也许觉得天堂并不真实存在,也没有那么富丽堂皇,但脚下走过的平凡之路,那一排排泥泞的脚印,让我们知道了付出的艰辛,因为这脚印是心中执着的追求,代表了一个坚定的信念。纵使前路还有荆棘满地的沼泽,依然踏遍千山,寻海誓山盟之约。愚人说自己不曾有过幸福,一份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和付出这就是所谓的幸福,而走过的汗水就是你精神的结晶。
十一月的开始是冬季的一个迷。北方微冷的寒气中总带有一点仓皇,穿行在街市上的人们似乎早已习惯缓缓而来的冬季,依然落落大方的无所畏惧,似乎还在期待是一场洁白的纷纷飘雪降临,将眼前的一切涂鸦成迷失的城堡。
闲暇之季,我喜欢捧着一本卢梭的《瓦尔登湖》坐在阳台那一米暖阳的照射下,读人生之精华,赏生活之妙趣,让心灵的永远给自己创造一个世界,可以自在的呼吸。人生就像一壶刚沏好的茶,十尺之外你都会觉得茶香四溢,品一口,就是浓浓的生活味道,先是会有苦涩的味道,第二口,甘甜的香味会让你回味无穷,如痴如醉,当你品上第三杯,。第四杯更会有苦尽甘来的滋味。正所谓苦尽甘来,必在其意!然而茶叶也是有生命的,不然不会在浸泡之后,香气扑鼻,生命诚可贵,人生价更高,齐乐无穷在,生活在异乡。品懂了人生,醍醐灌顶之后你也会觉得自己的价值有所提升,不枉此生再美好得人间留过。
记忆是一种伤痛,回忆是一种成长。一个人降生在这个世上必定会经历很多事故。有成功的欢喜,必然会有失败的流泪。有甜蜜的初恋,也会以又伤心欲绝的分手。再痛不是爱,是手放开。有人说笑着哭最痛。又有人说没有做完的梦最痛。其实,相识不能爱才是最痛的,不是距离产生了美,只是距离让我们可以自在的呼吸。
都说人生若如初见,第一眼扑朔,第二眼迷离,我们省略问候,忘记了彼此的过去,没有过多的寒暄,你当我是过客,我却当你是我生命中零下一度的风景。我希望你是我此生华丽的光景,我是你此生不散的柔风。总在抱怨如果悲伤不在逆流成河,那么爱也不再是寂寞撒的谎。其实,相爱的幸福很简单,就是你爱我,我也爱你。
我们每天都与不相识的人擦肩而过,扮演一个路人甲的角色,把微笑变为奢侈品,让眼泪成为必需品,人生这场戏里存在太多趣味盎然,但又不失会有勾心斗角,常见尔虞我诈的欺骗让我们不知不觉在黑白无常中成长。我说,我是一个流浪的笔者,将生活的孤单和琐碎用属于自己的文字来编写一段色彩交缠的故事,世界的光怪陆离,生活的悲喜交加,我会用一直笔,一张纸,记录撰写,讲述一个不老的生活景象。
活在当下,就要生活在别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