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国短篇小说
A. 索尔·贝娄的介绍
索尔·贝娄,美国作家,被称为美国当代文学发言人。1915年出生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市郊的拉辛镇,父母是来自俄国圣彼得堡的犹太移民。1924年,全家迁往美国芝加哥定居。1933年考入芝加哥大学,两年后转学到西北大学,1937年在该校毕业,获社会学和人类学学士学位。除担任过一段时间的编辑、记者及在商船上短期服役外,贝娄大部分时间都在大学里执教。1他曾担任过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主席,并获得哈佛大学、耶鲁大学、西北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2索尔·贝娄自1936年在美国左翼刊物《灯塔》上发表第一篇反法西斯短篇小说《那真不行》起,他一生共创作出版了11部长篇小说、3部中篇小说、4部短篇小说集和一部戏剧。另外他还出版了游记、随笔、演说集等3部非虚构性作品。31952年,获美国国家文学艺术院奖。41954年,贝娄以《奥吉·马奇历险记》小说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21966年,贝娄的作品《只争朝夕》拍成电影。21971年,长篇小说《赛姆勒先生的行星》获美国国家图书奖。41976年,贝娄获“普利策小说奖”,3同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指出:索尔·贝娄“把丰富多彩的流浪汉小说与对当代文化的精妙分析结合在一起。”51977年,贝娄获美国文学艺术院金质奖章。1他曾获得法国颁发的文艺骑士十字勒章,意大利马拉帕特奖,里根总统颁发的自由奖章等。1990年美国全国图书基金会还向贝类颁发了终身成就奖。2005年4月5日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去世,享年89岁。
B. 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求推荐
欧亨利,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 有《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藤叶》、《白鸽》等作品,他的作品都值得一看。
马克·吐温《竞选州长》、《百万英镑》
杰克·伦敦《热爱生命》
华盛顿·欧文《睡谷的传说》《瑞普·凡·温克尔》、《鬼新郎》,他的短篇都带有奇幻色彩。
C. Rip Van Winkle为什么被认为是第一篇美国短篇小说
时间早
D. 马克.吐温的第一篇短篇小说是什么,短篇小说的代表作是什么
一、1852年5月1日 《拓殖者大吃一惊的花花公子》发表于波士顿的幽默周刊《手提包》上。这是马克·吐温的处女作。(自学的马克·吐温在印刷所当学徒、排字时,即开始练笔,发表这个处女作时年17岁。)
他的代表作是《百万英镑》。
二、作者简介:
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年11月30日-1910年4月21日),原名塞姆·朗赫恩·克列门斯(Samuel Langhorne Clemens),是美国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也是著名演说家。其幽默、机智与名气,堪称美国最知名人士之一。其交友甚是广泛,迪士尼、魏伟德、尼古拉·特斯拉、海伦·凯勒、亨利·罗杰诸君,皆为其友。他被誉为文学史上的林肯。其于1910年去世,年七十五,安葬于纽约州艾玛拉。2014年4月21日,是马克·吐温逝世104周年。
E. 傻瓜吉姆佩尔的介绍
《傻瓜吉姆佩尔》是美国作家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Isaac Bashevis Singer)的作品。“傻瓜吉姆佩尔”是《傻瓜吉姆佩尔》小说集中的同名故事。吉姆佩尔是辛格小说《傻瓜吉姆佩尔》的主人公。1作为犹太人,吉姆佩尔显示了他对上帝的绝对的服从, 以及在痛苦面前隐忍和克制的精神。2犹太民族自公元70年起就失去了祖国,一次又一次地被驱散到世界各地,受尽侮辱迫害;在20世纪30、40年代,又遭到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劫难,600万同胞死于德国法西斯的屠刀下。而吉姆佩尔的遭遇也正好象征着受苦受难的犹太民族。为了再现民族的流散与苦难历史,辛格以同情的笔触描述了孤儿吉姆佩尔苦难的一生。而吉姆佩尔故意以“愚者”身份苟活在小镇中这一现实,也象征着犹太人民面临异族迫害时所显示的顽强的生命力。3《傻瓜吉姆佩尔》是辛格移民美国后发表的第一篇短篇小说,于1953年在《党派评论》上刊登后,随即就引起美国文学批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F. 海伦凯勒发表的第一篇小说是
在“《 霜王》事件”中,海伦·凯勒写的第一部短篇小说《 霜王》,因被误认为是抄袭之作 ,而被安那诺斯先生指责,惹来了麻烦。
《霜王》事件:
1892年冬天,一朵乌云笼罩了我的童年时代。我郁郁寡欢,长时间沉浸在痛苦、 忧虑和恐惧之中,书本也对我丧失了吸引力。直到现在,一想起那些可怕的日子, 我依然不寒而栗。
我写了一篇题为《霜王》的短篇小说,寄给了柏金斯盲入学校的安那诺斯先生, 没想到惹来了麻烦。为了澄清此事,我必须把事情的真相写出来,以讨回我和莎莉 文小姐应该得到的公道。
......
莎莉文老师一直安慰我,并且尽力帮助我,为了使我能恢复往昔的自信,她鼓 励我替《青年之友》写,篇《我的生活介绍》的短文。当时我只有12岁,写这样的 文章是很吃力的。现在回想起来,我那时似乎已经预见到了将会从这次写作中得到 好处,否则我一定写不出来的。
我谨慎小心,但却不屈不挠地写了下去。莎莉文小姐在一旁鼓励并诱导我。她 知道,只要我坚持写下去,就能重新树立信心,发挥自己的才能。在没有发生《霜 王》事件以前,我像其他孩子一样,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后来变得沉默了,经 常思考一些看不见的东西。过了一段时间,逐渐摆脱了那一段不愉快的经历给我投 下的阴影,经过磨练,我的头脑比以前更清醒了,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人物简介:
海伦·凯勒(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小城镇——塔斯喀姆比亚。是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毕业于美国拉德克利夫学院。在十九个月时因患猩红热而被夺去视力和听力。享年88岁,却有87年生活在无光、无声的世界里。在此时间里,她写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人生故事》《石墙故事》等,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二十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