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微小说 » 讲述三峡土匪的短篇小说

讲述三峡土匪的短篇小说

发布时间: 2023-02-02 06:48:27

『壹』 求有关女土匪的GL小说,类似《凤霸山寨》

红娘子

红色传奇剧《红娘子》是郭靖宇导演继《铁梨花》《将军》之后又一部自编自导的作品,汇集了王珞丹、杨志刚、刘威、王绘春、史可等明星。该剧讲述了一个精通医术的女红军王小红(王珞丹饰演),被当地人奉为“红娘子”下凡,她给玉屏县留下了一段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王珞丹在剧中一改往日轻松都市女青年和白领形象,首次穿起年代服装演起了颇具男子气概的王小红,并与杨志刚饰演的匪气阔少梅贤祖演绎了一段乱世情缘。该剧于2012年2月23日在江苏卫视首播。
里面有个女土匪头

『贰』 一个毙命于长江三峡,复仇未果的是那个小说里的哪个人物

《龙族1》,青铜与火之王诺顿/老唐。

内容简介:

《龙族Ⅰ》讲述了:他寄人篱下,他考试吊车尾,他暗恋的班花被兄弟抢先告白,没人在乎过他的想法。废柴、衰仔,这就是路明非。可是,谁说衰仔就不能拉风?谁说废柴就考不上大学?谁说平凡就不能有梦想?

一个开法拉利的漂亮女生,在他最无助最难堪时接走了他。一封来自美国的录取通知书,资助他巨额奖学金。一次真人CS演练,他RP爆发,轰掉学院两大巨头,成为最拉风的新生。

一所神秘的屠龙学院,一批最诡奇的人龙混血种,楚子航、恺撒、诺诺……在这里,演绎着最奇妙的青春,最热血的人生,击退龙族的进攻,拯救世界!《龙族Ⅰ》由颜开编绘,原作为江南,已完结。

『叁』 湘西吊脚楼阅读答案

诗中第一句简单地描写吊脚楼的特点:”依山傍水 从历史的黑影中裁取了巴掌大的空间。”其实吊脚楼是这样的建筑:当地人临河而居,造房时往往利用山坡倾斜度较大或者濒临水、沟的一侧,使屋的前半部分临空悬出,一幢幢吊脚楼,高高低低参差错落。吊脚楼的一端以河岸为支撑点,另一端则悬在水面,高高的悬柱立于水中作为撑持,充满着一种力量的美。了解吊脚楼这种建筑的特点对阅读理解作品是很有帮助的。不过吊脚楼是一种艰难的建筑,是在艰难的环境中的一种无奈的选择。“四面西风把冬天狠狠吹来”外部世界以及外部世界的一切在冲击着湘西这个独特的世界,历史如此,现在也如此。一种广泛的文明总会对一种独特的少数的文明进行冲击,试图改变它,消灭它。而面对冲击和改变,后一种文明总是会做殊死的反抗,他们并不在意历史的洪流会流向何处,那好像与他们无关,他们只在意眼前的生存。第一节就给了我这种感觉。村庄里世代劳作的男人宁愿放弃家园和他们的女人,选择野蛮的土匪生活,“他们放火烧山 用柴刀在坚硬的土地上砍出一个个丑陋的伤疤”,他们又对他们的女人和家有着不弃的感情“在我的眼皮子底下 又在深夜里潜游回来跟他们的女人作爱”“ 一粒种子从粗糙的手心中撒落 欢快地奔向女人的子宫”所以文明的焰火得以不息“漫山遍野的山火把武陵山架在炊烟里”。正因为这样的独特历史和环境,所以这里的女人“她们在刀尖上温柔无比”。

诗的第二节描写了这个独特世界里的种种生命,生命的形式可以不一样,但是对生命生存和延续的选择是一样的,不管积极昂扬的,顺势应命的,还是……你会感受到这是一个世界,这些生命和历史曾经存在。第三节以及往后的几节,描写了湘西的历史与传统在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与外界的反抗和自身的渐变,这里已经不再是一个封闭的世界,“一群群地红男绿女 打着旅游的三角旗/坐着乌鸦凤凰飞奔过来 ”可是,这不是这个世界与外部世界的融合,这个充满独特神秘文明的世界,是被作为一种展览品展示在大众的面前,它成为人们猎奇的目标,被人用异样的眼光审视,而不是被人用理解的眼光阅读。所以作者自己对作品有这样的解释“湘西,梦幻的天堂,一块异质的土地,一块土家苗家兄弟殊死捍卫的神秘家园!板结的土地已经松软,铁幕的长城已然崩溃,边缘对于中心的拯救,弱势于对强势的呼唤.吊脚楼,已经没有了毕兹卡的姑娘们晃悠的身影.吊脚楼垂吊着历史的黑暗.传统性\现代性\后现代性,蛮荒\羁縻\殖民\反抗\后殖民,刻写在吊脚楼弯曲的脊梁上.”

虽然作者在后面的部分描写了湘西的许多历史和民俗的东西,但是作者的基调是失望的,因为作者眼见的一切“只有死亡是真实的 ”对于传统的怀念和现实的选择,让作者发出了这样的哀叹“只有死亡不会被殖民强奸”可是,作者并不满意这样的选择。梦狼并不是要人修改他的作品,他是让人去理解并改变这样的结尾。

所谓解读,是一个人对别人作品的的理解,是一个人站在他的角度所做的审视。正确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这样理解和审视了。

附原作

湘西吊脚楼

作者:梦狼

吊脚楼依山傍水 从历史的黑影中裁取了巴掌大的空间
四面西风把冬天狠狠吹来
这个村庄 我不知道曾经走出了多少个土匪
在我的眼皮子底下 又在深夜里潜游回来跟他们的女人作爱
他们放火烧山 用柴刀在坚硬的土地上砍出一个个丑陋的伤疤
一粒种子从粗糙的手心中撒落 欢快地奔向女人的子宫
漫山遍野的山火把武陵山架在炊烟里
布谷的叫声换上了秋天婴儿的啼哭
女人的血流了一地 在地上蜿蜒着努力地爬上男人锋利的钢刀
她们在刀尖上温柔无比

春天是残忍的季节 欲望轻巧地填塞了千沟万壑
阴沟里的鱼群向着大海发出野猫的嚎叫
杜鹃花疯狂地生长 吐着长长的舌信子在山风里胡乱啃噬
而现在是冬天
我听到了银环蛇在地底下不安份地扭动
那只丢失了半边皇冠的公鸡发出了得意地叫嚣
人们从阴沟里走了出来 围坐在火堂旁懒洋洋地低垂着头
烘烤着历史的绿霉 空气中飘浮着细菌武器奇怪的羽毛
被一声咳嗽捶打在地上又迅疾地游走

历史从四面八方狠狠地刮来 把吊脚楼撞击的生痛
在文化的四十五度山坡上
龙虾花鸽子花麂子野猪 虎钮镦盂梅山猎神
向王天子匪首张平菊花虫化石木雕的傩公三百个魂瓶
古城凤凰张家界的奇峰 吊脚楼风雨桥全都灌注在高压锅里
人们挥舞着头骨筛子一番豪赌
在毕兹卡“牛擦痒”的溜子声的搅拌下 烹制着三下锅

乌鸦从美利坚的彩色烟囱里起飞 掠过北京正在生长的黑烟囱
门神丢盔弃甲
在五千年的春江花月夜里浸泡得浮肿风湿张牙舞爪呻吟不已
一群小虾从溃乱的阳具里穿过
撩拨起他们多情的阴毛柔软地如同康桥中的水草
乌鸦是一只美丽的凤凰 啄食着诱蚀的巴人柳叶剑
把飞溅的唾沫当作真理的钞票鼓动起摆手舞的喧天锣鼓
烟囱放出诱人的清香 农村唱响了朝阳之歌

一群群地红男绿女 打着旅游的三角旗
坐着乌鸦凤凰飞奔过来 嘴角肌饕餮着放多了麻药的三下锅
他们容光焕发
涂脂抹粉的脸上注射着春天得体的微笑
毕兹卡的姑娘们坐在文明的砧板上
嘻笑着唱起他们奇怪的哭嫁歌
这一群文明的香客对着吊脚楼迷缝起他者的眼睛
睥睨着柴火的低级火焰
从烟囱里骄傲地喷吐出焚尸炉的烟圈 把湘西紧紧地包裹住

撒尔嗬
辣椒是湘西的盐 合渣是过年的盛宴
西风撞击着吊脚楼 历史侵透冷轧了枞树松树公孙树的木板
一个老人在冬夜里死去
两千年的沙子从屈子的头颅顶上穿花绕棺轻盈地撒落
弯弓搭剑 《国殇》的灵歌在百鸟争鸣中欢歌狂舞
土家人的丧舞跳了起来
在这个冬天
坚硬的土地里萌芽着蠢蠢欲动的机器
只有死亡是真实的
在令人愉悦的死亡的歌舞里
我窥见湘西毕兹卡的离骚流盼在男人女人的眉目上
只有死亡不会被殖民强奸

注:
1、 虎钮镦盂:战国时期巴人歌舞军乐器,巴人为土家族先民,多出土于土家族聚居区;
2、 梅山猎神:湘西土家族母系氏族时期女性猎神;
3、 魂瓶:又名魂罐,湘西慈利县文物队收藏有数百件,人死后用以盛装亡魂;或言拾骨葬、火葬之器物;
4、 毕兹卡:土家话自称,后以指土家族;
5、 牛擦痒:土家族溜子中的一曲牌名;
6、 柳叶剑:巴人特有的兵器,状如柳叶而得名;
7、 三下锅:湘西土家人一种烹饪火锅;
8、 摆手舞:一种土家族大型舞蹈;
9、 撒尔嗬:土家语,即:跳丧舞,以乐兴丧;
10、 穿花,绕棺:跳丧舞别名;
11、 国殇:屈原九歌,与土家跳丧舞同源;屈原出生于三峡奉节,而三峡与湘鄂西均为土家族世代生活的地方,有考,屈原为土家族先人。
12、 弯弓搭剑:跳丧舞中的常用动作,表现战争场面。 回答者: zdm888 | 十一级 | 2011-3-15 20:22

转发到:

『肆』 犁弓作品1:凤凰那个旮旯

凤凰古城如今已经是很有名了。这座用红石头堆起的小小城池已成了“世界文化名城”,被誉为世界最美的两个小城之一。是的,凤凰似乎总是那样的美丽诗意:葱茏的青山抱着红城;吊脚楼、廊桥、石板街、漾动着水草的一脉清波、棒槌声还有沈从文笔下的翠翠……摆脱冗杂事务,免却繁文缛节,群贤竟毕,游客蜂拥沓来。只是,那些浮凸风景中的凤凰似乎远远未能满足游人对于荣光和古迹的遍寻。人们品味它的美丽,更扣问它的神秘。

这个地方实在是太偏远了——湘西,曾被毛泽东主席称为“中国的盲肠”。可为什么远在六百多年前,却在这退化无用的器官中耸立起一片巍峨的城池,还有穿山越水,横亘千里的南方长城?稍稍熟悉中国近代史的人也许还知道,这座小小边城,在 历史 洞穿二十世纪的门槛的时候,竟然出现了一次令世人震撼的“军政大爆炸”——清咸同之际的20年里这里竟然连续出了几个如今军区司令一级的显赫人物,及至二十世纪上半叶,小城又出了一个中华民国首任内阁总理,还出了22位将军。他们象绚丽的礼花,骤然迸放,瞬间熄灭,留下无数问号。这里还出沈从文、黄永玉那样的大文豪、大画家,出许许多多鬼才般的民间艺术家。如今许多行色匆匆的游人,背着画板、挎着相机出入在镶嵌着古老花窗的狭仄巷子里穿行,惊讶它的古朴美丽,很想追问,在那绕城一匝的小小石板街上为什么能挤得下那末多在各个领域都影响重大的人物?有一位蜚声中外的音乐家不是凤凰人,但他固执地把这方山水视为故土,从灵动的风影,从巫师的梦呓中获得灵感,谱写出一曲又一曲神秘的天籁之音。这里到底曾有一方怎样灵性的山水,一片怎样辽远的 历史 天空?人们探寻它的 历史 ,想打开问号。

但新一代的凤凰人对这些全不了解,也不屑顾及,他们都在忙碌自己的生计:把临河的吊脚楼拾贴拾贴,挂上一个客栈的号牌;卸下沿街铺面的壁板,开起火辣辣的饭铺……对于荣光的漠视,对于逝者已逝的漠然,或许是一种平实的生活态度,然而,这更是对 历史 的挥霍和浪费。而老一辈的凤凰人谈起他们的祖先,却是兴致盎然,如数家珍。我有幸听过他们滔滔不绝的讲述,从而触及到了隐藏在城墙根下厚重的 历史 。但凤凰的 历史 是一团厚重的绦丝,繁复的故事、繁复的人物交叉纠缠,剪不断,理还乱。

我大学毕业时,遵照毛主席“四个面向”的指示被分配到这里。我原本是要去洞庭湖军垦农场的,是补一个我们班个子最高同学的缺。当分配方案初榜一出,那个高大汉子闻讯竟痛哭失声,可见这地方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何等蛮荒恐怖!虽没到过凤凰,但我是在湘西长大的,知道那里并没有那么可怕,所以就同他调换了,虽然我也来得有些无可奈何,充满苦闷。因为“出身问题”,我也没能留在县城,与凤凰城匆匆一瞥后便卷着包袱下了乡,到一个叫吉信的苗族聚居地的小集镇教书。那儿当然更偏僻落后,但同样的风景优美,同样的充满神秘。学校建在一条清溪边的绝壁上,原先叫莲花庵。也许是心情压抑的缘故,当黄昏的时候,我总爱在绝壁前发呆。我逐步发觉对面的高高的山顶上,隔不远就耸立着一座黑黑的碉楼,连连绵绵——像一道没有连缀起来的长城。我很是纳闷:那些碉楼有什么用呢?它们建在那么高的地方,吃饭喝水怎么办?后来,又因为要补“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课”,还真的分配到对面山顶上的一处雕楼边的生产队劳动半年,有机会深入接触了那些神秘的古堡。其实,那些神秘的碉楼都是有石板路相联结的,以前还是正规的官路。后来,沿山涧的河沟修了马路,那山顶的官路便渐渐废弃了,仅用于山头上各村寨间的往来。我深入一个废弃的碉楼看过。它高约二丈,周围以青石加糯米石灰砌就举;分二层,下层夯筑黄土,上层四壁留枪眼八个,立屋盖瓦,日夜有守兵瞭望巡守。哨楼相比接的马房、伙房、窝棚等周遭仍以青石围子界定,称之为营盘。这种黑色的东西越堆越多,到清末竟已达二千余座。哨楼之间曾加筑土墙,盘山绕水,像一个巨大的铁箍,环亘千里,成为中国 历史 上罕见的“内地长城”。如今营盘里当然已经没有了兵士,而只有公社的社员。那里的农民都不像传统意义上的木纳,而是十分的睿智,给我讲述了许许多多关于这方山水的传奇故事。那些惊心动魄、色彩斑斓的故事让我对这方山水开始刮目相看,甚至肃然起敬。几年后,我被调进了县城,与这座城开始了零距离接触。凤凰美丽的景色、厚重的文化底蕴深深地吸引着我。我贪婪地收罗那里的 历史 点点滴滴。我多次尝试讲述蜇伏在那方山水的故事,希望把自己的感动和惊奇与大家分享,却又象狗咬乌龟无处下手。凤凰城依山傍水,夏夜多风,纳凉人倾城而出占据着河畔山湾,棕叶大蒲扇摇弋着流萤星光,大把的陈年故事便四处流溢。凤凰城人皆善谈。话多,是因为有讲头,他们的祖先都是有声有色,活得很滋润的角色,如今还活蹦乱跳在他们的脑海里。他们以自己有绵长的 历史 为荣。一个没有 历史 的民族最是可悲的。

湘西,贫穷偏远,却如此迷人。湘西之迷人,一来在于它的奇山秀水,淳朴民风,更在于它的神秘。神秘不仅仅说它有赶尸、放蛊、女子被沉潭或被投入天坑等等奇风异俗,更重要的是在那方土地曾隐藏着多少惊心动魄,却神秘、鲜为人知的 历史 事件和著名人物!其中的竿军尤为值得一提。无湘不成军,无竿不成湘。湘军,是中国最著名的一支近代军队,而在这支著名军队里,更有一支神秘传奇的职业兵团,那就是出自湘西——主要是苗汉古城镇竿的“竿军”。被称为“湘军常胜威虎营”的竿军,是湘军中最骁勇的一支部队。镇竿,简称竿城,明嘉靖三十三年,负责弹压湘西苗疆的镇竿参将从麻阳移驻至此;清顺治三年,镇竿参将升为副将;康熙三十九年,沅州镇由芷江移防竿城,改称“镇竿镇”;康熙四十三年,统领湖南三府一州军务、政务并直辖三厅的辰沅永靖兵备道亦由芷江移驻竿城。于是就在毛泽东眼里的这个退化无用的器官中,远在六百多年前,耸立起了一片巍峨的城池,还有穿山越水,横亘千里的南方长城。乾嘉年间苗民起义后,这个辰沅永靖兵备道道署所在地成了是湘西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清政府在已损毁的南方长城沿线修建汛堡、屯卡、碉楼、炮台、关门一千几百座,其中竿城境内修筑了八百余座,征得屯田六万亩,养屯丁四千,战丁一千,苗兵二千,共计七千人之多,加上朝廷绿营总镇约四千人的兵额,当时竿城十万左右的人口,就有一万人常年兵役在身。其后经年,不断的移民,不断的战争,逐步形成了近代的苗汉分界线,几百年来不断的苗汉冲突和战争使这里常年拥有一支军队。屯丁分田到户,且耕且守,战丁专事操练,由屯田佃租中拨粮关饷,一代又一代的竿城人就这样被屯田捆绑在封建朝廷的战车上,以致使当兵吃粮成了世代传统。这座小小边城诞生和养育的那支军队就是竿军。这是一支由同乡原籍世代习武的族裔组织的职业兵团。在 历史 洞穿二十世纪的门槛的时候,这个职业军团里出现了一次令世人震撼的“军政大爆炸”——清咸同之际的20年里小小竿军中竟然连续出了几个如今军区司令一级的显赫人物,及至二十世纪上半叶,小城又出了一个中华民国首任内阁总理。据统计,从道光二十年(1840年)至清光绪元年(1875年)短短的36年间,就从“竿军”里选拔出20位提督,其中7个成为朝延重臣封疆大吏,21个总兵,43个副将,31个参将,73个游击等三品以上军官。民国时期,“竿军”又诞生了7个中将,17个少将,230个旅团以上军官。当竿城古城还处在边防要塞位置的时候,军旅的粗犷气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湘西人。竿城人尚武成习,血性喷张。大大小小的战争在竿城这座小山城里,制造了许多的军人世家,制造了竿城人特殊的地方荣誉感。当然,湘西“竿军”绝不仅仅是只是挥舞着铁血大旗冲锋陷阵的猛夫,古城的文脉渗透在他们血液和骨子里。诞生于清末的竿军,其领军代表是被称为“爬墙世家”的田氏家族。竿军的第一代掌门人叫田兴恕。这位“五短身材,琵琶腿”的苗人子弟,在攻打太平军时,挥一把长刀第一个徒手攀缘登上了高高的南京大城墙。马草客田兴恕16岁参加了竿军,作战勇猛。22岁时当上副将、总兵。24岁任贵州提督,诏赐钦差大臣。25岁兼任贵州巡抚。军权民政集于一身。1861年,因不满传教士在贵州的非法活动,田兴恕先后将天主教传教士文乃尔及教民四人凌迟处死。在法国大使馆的压力下,1865年,被革职发配新疆,“永不赦免”。到了兰州,所幸被陕甘总督左宗棠接收。左宗棠起用田兴恕带兵征剿,屡获全胜。左宗棠奏请光绪帝,请求将田兴恕释放回原籍。1873年,田兴恕回到故乡竿城,田的故居门口悬着对联:人杰地灵文经武纬,物华天宝提督军门。四十年后,田兴恕的儿子田昭全盘一根假辫子从日本留学归来,在辛亥革命担任光复南京的敢死队长,子继父业,口衔鲫鱼刀继续“爬墙”,其后又在家乡领导推翻满清的暴动,组织义军攻打盘踞在竿城的道台朱立俊,成为国民党中将,湘西镇守使。以“爬墙世家”田兴恕、田昭全为代表的竿城三厅子弟经历了辛亥反正、北伐讨袁等血与火的考验,在战争中逐步成熟壮大,威名远播。1920年,经历护法护国南北战争后,厌倦风云的田昭全将军政大权交给了从西藏归来的竿军年轻子弟陈渠珍。这一年,七省联军总司令唐继尧在湘西委任的五总司令、大小军阀为争夺地盘,扩充势力,互相残杀、火拼。接手统帅竿军的陈渠珍在激战中纵横椑阖,独占鳌头,取得了独霸湘西的初步胜利;到30年代其武力达到全盛时期,陈渠珍手下的竿军武装部队号称三万之众,成为了一支割据一方的骁勇土著武装部队。湘西地处四省边境万山丛中,这支始于湘军,如今却特立独行,尾大不掉的部队割据一方,骁勇善战,成了是一支令湘省主席何健、黔省主席王家烈,甚至是委员长蒋介石也又爱又恨,头疼不已的军队!但这支奇特的、骁勇善战的著名部队,自从他们某一天举着火把,吹着牛角号、高唱着苗族古代军歌浩浩荡荡地开出湘西之后,竟像是突然一夜间人间蒸发——神秘骁勇的竿军象绚丽的礼花,骤然迸放,骤然熄灭,给世人留下无数惊叹与悬疑。当其后的某一年某一天,这支骁勇部队曾经的最高统帅回到竿军的诞生地时,只看见整个城市处处是刚刚堆垒起的坟茔,孤儿寡母,哀声动地。那时正是三月,满坡满岭的白色刺莓花全开了,粉嘟嘟的,像召唤亡灵的经幡。粉蝶飞舞如旋转的纸钱。广袤的湘西,恰如一座白色的大祭坛。听说是“老统领”回来了,眼睛发绿的人们全部从低矮的茅屋瓦舍间奔跑出来,大声呼号:“还我儿子啊,还我丈夫!”面对如浪涛般汹涌而来的人群,头发花白,身材枯槁的老统领没有逃避,只是全身抖索着一把跪下了,面对父老乡亲,跪在了黄橙橙的大太阳下。这是一个多么震颤人心的瞬间,它逼着人去追寻 探索 ,湘西怎么了?这支号称天下无敌的军队后来到底怎么着了?它的消亡有有什么神秘的缘由和深刻的隐痛?好奇心逼着我深入到民间乡野追根溯源、皓首穷经,在采访交谈中,我发现其中的每一个故事都令人扼腕慨叹!

一位 历史 学家曾经说过,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便进入了 历史 的“三峡”,中华民族在 探索 救民救国的道路上,每一场巨大的变革,每一次 历史 转折的关头,湘西人都积极参与,并挺立潮头。湘西人用鲜血和生命摧毁了腐朽满清王朝在湘省最后、最顽固的堡垒——辰沅永靖兵备道,厮杀在反袁护法、南北战争的交界前沿战场。其后,贺龙红军威振四海,湘西健儿浴血抗日战场。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嘉善战役中,7000湘西健儿为国捐躯2700多人,雪峰山的湘西会战,彻底粉碎了日本鬼子鲸吞中国的狼子野心,湘西的那支曾经强大的竿军却只剩下几个马弁和满城白色的招魂幡。新中国成立后,10000多湘西儿郎又浴血在抗美援朝的战场,立下过可歌可泣的战功,在著名作家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写到的十分惨烈的松骨峰战斗牺牲的烈士中,就有近一半是湘西去的所谓“土匪”。然而多年以来,在我们的荧屏和其他艺术作品中却很难见到这样真实的湘西 历史 和故事,以至某些人还一直对湘西产生一种 历史 和现实的误读。很久以来,我的心里就产生了把自己所了解的那些只鳞片爪转述给大家的冲动。水平的拙劣、思想的浅薄、时代的禁忌都顾及不了,我决定撰写“湘西三部曲”:《黑营盘》、《红城垣》、《白祭坛》。我的“野心”可谓不小,但每每下手便感到笔头笨拙,思想是那样的浅薄。因为要讲述这一段鲜为人知的 历史 ,就必须追索到更加久远的年代,它的背景,它的土壤,而湘西是那样的博大、那样的精深,任何人站在它的面前都会觉得自己如此渺小而由衷地感到敬畏。我在《白祭坛》的引子里有这样一段话:“但是我不能把它们憋在肚子里,憋在肚子里它一定会发酵,会爆炸,所以,我提起了笔,虽然是战战兢兢的。我一定要说,不吐不快!我希望用自己的笔努力揭开湮没近半个世纪的湘西神秘 历史 面纱,还原她豪迈、惨烈、苦痛的真实的 历史 面目。当铺开稿子,思绪徜徉于那方遥远的山水,我的眼睛就变得朦胧迷离。‘为什么我眼中常含泪水,因为对这片土地爱得太深。’”2021年7月,长篇小说“湘西三部曲”最后一部《白祭坛》交由海天出版社出版。“湘西三部曲”包括《黑营盘》、《红城垣》、《白祭坛》三部长篇小说,历时三十五年完成,共计120余万字。其中《红城垣》曾改编为四十集电视连续剧在各大电视台播出。《黑营盘》《红城垣》一起组成的“湘西三部曲”,反响甚大,被誉为“瑰丽湘西的文学史诗。”《黑营盘》描述竿军领袖田青树率竿军参加曾国藩湘军,攻破太平天国都城天京战功卓著,却因“洋人教案”被贬谪归乡,描述影响湘西 历史 走向的田氏家族的兴衰史。《红城垣》描写田氏家族的后代——由盘一根假辫子从日本留学归来的田昭全,联合覃飞、曹雄等,率义军攻克清王朝的最后一个顽固堡垒——竿城军政首脑朱道台,建立“湘西临时军政分府”,摹写这些人物的恩怨情仇及其在夺权后的分化沉浮。《白祭坛》反映抗日战争前后阶段发生在湘西水码头洪城和湘西政治中心竿城的以官、商、匪等不同家族两代人的生活,以他们的坎坷身世及曲折路径,表现竿军代表人物在湘西地方自治中的作为,他们奋勇开赴抗日前线,英勇战斗,抛头颅,洒热血,报效国家的义无反顾、勇敢献身精神,以及商家通江达海进行商业贸易的奔忙,表达了血性湘西民族将士的彪悍骁勇,是以鲜血和生命写成的湘西国殇祭魂乐歌,是热情讴歌湘西热土的英雄赞歌,充分表现了湘西人民为中国革命做出的重大牺牲和杰出贡献。著名评论家龙长吟《白祭坛》的书写,于烽烟之外穿插了大量的湘西几大商家的经济角斗和爱情纠葛。从容不迫地叙说了湘西 社会 生活的诸多神秘神奇原素。婚丧嫁娶,风土人情,生产劳作,男欢女爱,恩怨情仇,都一一道来。正是洪城商家在国民党贪官污吏打击下元气伤尽的悲悯,正是爱情婚姻以及各色人等的悲惨结局,小说才写出了湘西地方军队与土匪、与商家、与政治当局、与红军等各派力量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多边关系,才全方位,多视角,史诗性地勾勒出湘西那一段深沉,隐秘,悲怆的 历史 。《白祭坛》是一部厚重的大湘西政治,军事,经济的近代 历史 史诗,又是一幅生动鲜活的 社会 生活画卷。文化学者胡野秋也颇有同感地说:“最近,终于在时隔近三十年后,读到了他的长篇小说《白祭坛》,这部小说既有前两部作品一以贯之的雄浑厚重的气度,又具更加开阔宏大的气象,堪称真正意义上的湘西史诗。”我在湘西生活达40余年,从湖南师大毕业以后,又就读于上海戏剧学院,他回到湘西后又离开湘西,客居于大都会。客居的苦处在距离,客居的好处也在距离。因为距离,那山那水那方土地总在朦胧中散发着温情,过往的苦楚也会如桅子花般飘溢淡淡的幽香,你会更迫切地想亲近它。因为距离便有了观照,你可以从容地研判那处角隅曾经发生的种种人事,梳爬自己的思绪,你会更深刻地了解它。时间能产生积淀,距离也能产生积淀,恰如沙里淘金。为着物资的财富,人们纷纷往海边跑;欲求精神的富有,我们又逆水行舟,让灵魂重归于寂静的远山。远山不知名,却是最实在的故园。湘西是那样的美好,总令人魂牵梦绕。尽管客居在海边的大都市,我愿意照样屏蔽窗外横流欲望,继续冷静地记述故土上那些曾经和尚在延续的故事。

『伍』 你知道哪些有关于土匪的小说

推荐一波男主是土匪的古言小说,糙汉外表忠犬心,看他们如何花式追女主。书名:《宫学有匪》,男主是山大王,绑走了游学的宫学女学生们,要想来赎人,必须让宫学一男学生来救回一女学生。令人瞠目结舌的是这位看似粗鲁野蛮的土匪头子,竟然能文能武,单方面碾压宫学学子。女主是庶出,为了保护嫡出的姐姐,挺身而出,后来女主的世兄凭着自己的能力来救女主,顺便剿灭了这帮土匪。男主就这么“死了”。女主伤心欲绝。宫学开学,来了一个“麒麟魁首”,原来男主未死摇身一变来了宫学,成了女主的“小师弟”,接着开启嬉笑怒骂,有笑有泪的校园生活,强烈推荐!

『陆』 新时期有哪些小说中有“土匪”形象急!

《走出硝烟的男人》 祖孙三代的铁血传奇
讲述了抗日战争中的爷爷,解放战争中的父亲以及和平年代中的孙子,祖孙三代的戎马生涯,见证了一支军队和一个家族的历史变迁。剧中,孙海英再饰军人,出演高级军官钟玉坤;聂远则饰演孙子钟山,一个生长在部队大院,有着坚毅和乖巧个性的军人;而爷爷钟楚国则由在《吕梁英雄传》中有过出色表现的于震饰演。 这是一个三代铁血军人的传奇故事。

『柒』 土匪攻略_by语笑阑珊_txt全文阅读,百度网盘免费下载

链接: https://pan..com/s/1zQkgYOxVJOZu0QcoGLu-Cw

提取码: e8im
小说名称:土匪攻略
作者:语笑阑珊
类型:纯爱
连载状态:已完结
字数:880914字
简介:该小说讲述了温柳年是苍茫城内新上任的知府大人。百姓敲锣打鼓,原以为这次的官老爷和先前一样,会是五大三粗的铁塔壮汉,谁曾想从马车里出来的,竟会是一个瘦瘦弱弱的书呆子。

『捌』 艾芜传记叙文阅读原文及答案

艾芜是最早把西南边疆地区下层社会的风貌和异国人民在殖民地统治下的生活,带进现代文学创作中来的作家之一,对于开拓新文学创作的领域作出了贡献。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艾芜传》记叙文阅读原文和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艾芜传》记叙文阅读原文

汤道耕(艾芜)出生在一个乡村教师家庭,祖父给他取名叫做“道耕”,是希望他能够“耕读传家”。

汤道耕的祖上来自湖北,迁徙的路艰辛而漫长,凭的是“人生贵自强,自强则白手可成家,他乡可发迹。勿畏难而诿命,何患事不成耶”的豪气,积得一份家业,这种人生贵自强,白手成家的豪气在后辈的血液中暗暗传承,直到汤道耕这里,光着脚,墨水瓶挂在颈子上,再次印证了祖先独自闯荡天下的勇气和韧劲。

1925年的暑期,汤道耕从四川省师范学校肆业。他踏上成都望江楼下有些摇晃的木船,沿着府南河顺水而下,悄悄走出了亲人们的视线,开始了三十年背井离乡的生活。在路上,群山的优美与静寂,山民的淳朴与穷困,盗马贼的凶悍和灵巧,边地少数民族的独特风俗,缅甸的异域情调……他来到,看见和说出。

从四川到云南,道耕看到太多兵匪造成的祸乱对穷苦人家正常生活的骚乱。道耕为了安全夹杂在商队中,像那个时代和那个土地上的一只眼睛,来到,看到,并注定了后来用自己的笔说出那些无人知晓的山里人家的苦难与悲怆。

赤脚流浪,墨水瓶挂在脖子上,一步一步,汤道耕走成了著名作家艾芜。

艾芜在丁玲的介绍下加入了左联。在“左翼作家联盟”这个词组中,别人看中的是“左翼”,而更能吸引道耕的却是“作家”,他希望从这个组织里的作家那里能够学习到文艺写作知识,也结识一些写作上的朋友。

真正有时间在上海的亭子间坐下来以后,艾芜开始用笔温习自己当年的漂泊史,这使他在这个喧嚣嘈杂的大都市中找到难得的宁静。1933年冬,他完成了他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南行记》,其中《三峡中》讲述的是一些典型的社会底层游民的生活,故事中的环境就是一个典型的“江湖”。读书流浪人的艾芜,加上小时候熟悉的读物,包括他的笔名,父亲所入的游民组织哥老会都对他产生潜在影响。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作者对游民生活不由自主地有着一种同情。他的叙述已经带有真实和幻想相混合的色彩,同时这种想象还受到左翼革命思想的制约。

艾芜的中篇小说《春天》得到茅盾等人的好评,这篇小说从社会的政治经济层面去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饱含着艾芜对家人、故乡的深情。这种流行于左翼文坛的文学范式后被称为“社会剖析小说”,影响深远。

1961年,艾芜被安排到云南去体验生活。一路的参观给艾芜带来写作的激情,他似乎再次找到了原来创作《南行记》的感觉,迫不及待的写作“南行记续篇”。这无疑满足了《南行记》读者对“续”的好奇,也再次给艾芜带来荣誉。

1981年2月,艾芜受邀进行了生命中的最后一次南行。云南的一路上,回忆着自己的经历,倾听着别人的遭遇,震憾于死亡一样的沉默,血的控诉,更加让艾芜感到人世之沧桑凄凉。9月起第三次南行的写作陆续发表,合集叫《南行记新篇》。

(选自王毅《艾芜传》,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艾芜(1904-1992),原名汤道耕,艾芜是笔名,他开始写作时,因受胡适“人要爱大我(社会)也要爱小我(自己)”的主张的影响,取名“爱吾”,后慢慢衍变为“艾芜”。(选自“网络”)

②艾芜的文章想象大胆,情调浪漫的色彩形成了他独特的创作风格。而艾芜的性格却是认真刻苦、一丝不苟,他被称为“墨水瓶挂在脖子上写作的作家”。(选自2007年8月1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艾芜和沙汀的友谊》,有删改)

③三次南行,对于艾芜的写作乃于他的一生都意义重大。南行,似乎成了艾芜一生的一条主要线索,成了艾芜写作的一个原点,他一次次地回到这里。(选自黄岳年《南行百年说艾芜》,有删改)

《艾芜传》记叙文阅读题目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三十年背井离乡的生活让艾芜看到了老百姓的淳朴与穷困,领略到了边地的独特风情以及异域情调,为他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B.艾芜的祖父给他取名叫做“道耕”,是希望他能够“耕读传家”,虽然艾芜没能“耕读”,但他一生笔耕不辍,在文坛上独树一帜。

C.艾芜被称为“墨水瓶挂在脖子上写作的作家”,是因为他虽然赤脚流浪,生活艰难贫困,但始终认真刻苦、一丝不苟地进行创作。

D.艾芜加入“左联”看中的是“作家”这个因素,此后,他创作的《三峡中》《春天》等作品,体现了左翼革命思想对他的影响。

5.艾芜的小说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分)

6.艾芜的创作以“社会剖析小说”为主,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艾芜能够创作出“社会剖析小说”的原因。(5分)

《艾芜传》记叙文阅读答案带解释

4.【分析概括】(3分)

C(文中并没提及“生活艰难贫困”,且亦非艾芜被称为“墨水瓶挂在脖子上写作的作家”的原因。)

5.【筛选整合】(4分)

①内容上,多以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百姓为主角,反映现实生活:②主题上,体现了对社会的观察、分析和思考,倾注了对家人、故乡、国家的深情;③创作风格上,想象大胆,情调浪漫。

[4分。答出一点1分,答出两点3分,答出三点4分。意思答对即可。]

6.【分析练合】(5分)

①“人生贵自强”的家族精神影响了艾芜,使他敢于闯荡天下,并坚持记录社会。②艾芜的读书及流浪生活和南行的经历,使他深入了解和同情下层劳动人民,为创作奠定了基础。

③左翼革命思想使他的创作注重从社会政治经济层面去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

[5分。第①点1分,②③各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玖』 同志们帮忙说下这个小说人物是谁

《三峡中》,你去看下。
我第一个回答的,分给我。

『拾』 土匪攻略谁先动心

温柳年。土匪攻略是由语笑阑珊所创作的网络小说,发表于晋江文学城。同时在该小说中,温柳年与女主的朝夕相处,所以便先动了心。并且该小说主要讲述的是苍茫城穷,因为城外有土匪,某日百姓敲锣打鼓,迎来了新任知府温柳年的故事。

热点内容
末世重生女配小说 发布:2025-07-14 19:27:36 浏览:87
小说挂职大结局 发布:2025-07-14 19:14:09 浏览:163
香蜜沉沉烬如霜小说结局篇 发布:2025-07-14 18:41:28 浏览:811
武侠类型游戏小说 发布:2025-07-14 18:39:53 浏览:107
小说次元游者最新章节 发布:2025-07-14 18:30:01 浏览:653
至尊王者游戏小说 发布:2025-07-14 18:29:18 浏览:447
暗黑世界观的网游小说 发布:2025-07-14 18:17:06 浏览:712
有那个免费下载小说的 发布:2025-07-14 18:16:11 浏览:115
都市禁忌的爱欲小说全文免费 发布:2025-07-14 18:15:22 浏览:116
重生之纯血贵族小说 发布:2025-07-14 18:14:49 浏览: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