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微小说 » 清代短篇志怪小说集

清代短篇志怪小说集

发布时间: 2023-01-26 19:56:22

1. 清代文学家纪昀也写过一部名为《 》的小说集

《世说新语》是中国最早的小说,《世说新语》开创了中国小说界的先河,为后人写小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世说新语》的语言简约传神,含蓄隽永。有许多广泛应用的成语便是出自此书,例如:难兄难弟、拾人牙慧、咄咄怪事,等等。《世说新语》对后世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不仅模仿它的小说不断出现,而且不少戏剧、小说也都取材于它。
纪昀以笔记形式所编写的《阅微草堂笔记》为清朝文言短篇志怪小说。

2. 《聊斋志异》优秀在哪为何说它是志怪小说的巅峰

《聊斋志异》的故事非常离奇,而且情节新颖,每一个故事都有独特的地方,不会让人感到厌倦。这也是《聊斋志异》里的故事不断被翻拍但是很少听说其他志怪小说被翻拍的原因。

3. 蒲松龄写过哪部著名小说

蒲松龄写过文言文短篇志怪小说【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
(蒲松龄著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意思是在书房里记录奇异的故事。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朱其铠《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为494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极高的艺术成就。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作品名称
《聊斋志异》
外文名称
Strange Stories from a Chinese Studio
作品别名
《鬼狐传》、《聊斋》
创作年代
清朝
文学体裁
小说
作 者
蒲松龄
总篇数
491(张友鹤本)或494(朱其铠本)
类 别
浪漫主义文言短篇小说集
经典篇章
画皮、聂小倩、婴宁、促织等
俗 名
鬼狐传
创作背景
蒲松龄一生贫困潦倒,但这样的经历恰好对他创作《聊斋志异》这样的文学巨著十分有利。他个人科场蹭蹬的不幸固然可悲,但他却由此而对科考制度有了深切的体验,从而促使他把满腔孤愤倾注在自己的创作中,将揭露和抨击科举弊端作为《聊斋》的重要内容,并塑造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应试士子形象。
三十多年的农村教书先生生活对他的创作也极为有利:一方面东家毕际有的石隐园里有林泉之胜可以陶冶性情,丰富的藏书可供他研习学问,丰富知识;另一方面又使他有较为充裕的时间和恰当的机会搜集民间传说,整理加工聊斋故事。
他去南方一年的幕僚生活也为创作《聊斋志异》作了一定准备。南方的自然山水和风俗民情开阔了他的眼界,幕僚的身份使他有机会接触社会各阶层人物,特别是官僚缙绅和下层歌妓,为他在《聊斋》中塑造各种官僚豪绅和众多女性形象打下重要基础。
此外,蒲松龄从小就喜爱民间文学,喜好搜集民间奇闻异事。他不仅从民间文学中汲取艺术营养,而且直接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创造。这是他采用充满奇幻色彩的花妖狐魅故事来反映现实的重要原因。

思想内容
《聊斋志异》中的优秀作品,反映了广阔的现实生活,提出许多重要的社会问题,表现了作者鲜明的态度。 它们或者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者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
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在全书中数量最多,它们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 其中一些作品,通过花妖狐魅和人的恋爱,表现了作者理想的爱情。 如《婴宁》、《莲香》、《香玉》都在没有恋爱自由的当时写出了青年男女自由相爱的故事。 篇中的男女主角不顾封建礼教的约束,按照自己的感情和意愿,大胆地追求心爱的人,并都获得了幸福的结局。 如《香玉》中的黄生在劳山下清宫中爱上了白牡丹花妖香玉,不幸花被他人移去,他日日临穴哭吊,终于感动花神使香玉复生宫中。 《莲香》中的女鬼李氏热爱桑生,使桑生害了重病,当她不得不忍痛分手之后,却“愤不归墓,随风漾泊”,终于游至张家,借尸还魂,和桑生结成了美满姻缘。 在《小谢》中,作者更写出男女双方经过一段自由接触逐步发展了爱情的故事。 女鬼秋容、小谢和陶生开始只是师友相处。 后来陶生因事入狱,秋容、小谢为之奔走相救,秋容被城隍祠黑判抢去,也得到陶生的搭救。 他们在与黑暗势力的斗争中彼此互助,发展了爱情,才结为夫妇。 这在男女被绝对禁止社交的封建社会中,几乎是不可想像的事。
封建婚姻的决定权操在父母之手。 可是这些作品中的青年男女,他们自由地相爱,自由地结合,和封建婚姻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些充满幻想的故事,无疑是现实爱情生活中新生因素的集中和升华,真切地表达了广大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的憧憬和渴望。
描写爱情主题的另一些作品,揭露了封建社会对青年男女爱情生活的种种阻碍,表现了他们的反抗斗争。 《鸦头》、《细侯》、《连城》、《宦娘》都是这方面的优秀作品。
《鸦头》中的狐女鸦头是一个敢于反抗家长淫威的女性形象。 《细侯》则揭露了富商大贾对青年幸福的破坏和妓女细侯的激烈反抗行动。 《连城》写乔生和连城争取自由婚姻的斗争,尤为曲折动人。 史孝廉征诗择婿,乔生的诗得到女儿连城的喜爱,史却以乔生家贫而不许婚。 乔生深感连城知己。 后连城病死,乔生前往临吊,一恸而绝。 他在阴间找到连城,并在好友顾生的帮助下,被准许还魂,二人相携回到里门:
连城曰:“重生后,惧有反复。请索妾骸骨来,妾以君家生,当无悔也。”生然之。 偕归生家。 女惕惕若不能步,生伫待之。 女曰:“妾至此,四肢摇摇,似无所主。志恐不遂,尚宜审谋,不然,生后何能自由?”相将入侧厢中。 嘿定少时,连城笑曰:“君憎妾耶?”生惊问其故。 赧然曰:“恐事不谐,重负君矣。请先以鬼报也。”生喜,极尽欢恋。 因徘徊不敢遽生,寄厢中者三日。
这一情节充分暴露了封建社会的沉重压力,也突出表现了二人争取自由婚姻的坚决斗争。 这篇作品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它提出了一种新的爱情观点,即知己之爱。 它比之向来“郎才女貌”的爱情,有更其深刻的社会意义。
《聊斋志异》的另一重要主题,是抨击科举制度的腐败。 作者饱含感情地揭露了科举制度埋没人才的罪恶。 《叶生》中的叶生“文章词赋,冠绝当时”,却屡试不中,郁闷而死。 最后只能让自己的鬼魂帮助一个邑令之子考中举人,“借福泽为文章吐气,使天下人知半生沦落,非战之罪也”。 作者指出科举埋没人才的原因,即考官都是“乐正师旷、司库和峤”(《于去恶》)之流,不是眼瞎,便是爱钱。 《素秋》、《神女》、《阿宝》等篇都暗示了科举考试的贿赂公行;《司文郎》、《于去恶》等篇则有力地抨击了考官的有目无珠。 《司文郎》的讽刺尤为辛辣尖刻。 作品写一个能从烧成灰的文章中嗅出其好坏的瞎和尚,在嗅过王生的文章后说:“君初法大家,虽未逼真,亦近似矣。我适受之以脾。”再嗅余杭生的文章,则咳逆数声曰:“勿再投矣!格格而不能下,强受之以鬲;再焚,则作恶矣。”可是榜发之后,余杭生高中,而王落第。 和尚闻讯叹道:“仆虽盲于目,而不盲于鼻;帘中人并鼻盲矣!”《于去恶》进一步揭出了这些考官鼻目双盲的底:“得志诸公,目不睹坟典,不过少年持敲门砖,猎取功名,门既开,则弃去;再司簿书十余年,即文学士,胸中尚有字耶?”庸俗利禄之徒以八股文为敲门砖,在猎取功名、掌握文柄之后,再大量录取凡庸之士。 正是在这种恶性循环里,“陋劣幸进而英雄失志”就成为一种必然现象了。
作者对科举制度的抨击,虽然只限于揭露其弊端,还没有认识到这种制度的反动本质是为统治阶级选拔忠实的奴才,从而象后来的吴敬梓那样,根本否定这一制度。 但他对那些只以功名利禄为念而醉心科举的人物,是有所认识和批判的。 如《王子安》中的王子安,在考试之后的醉卧中,梦见自己中了进士,殿试为翰林,便“自念不可不出耀乡里”,于是大呼长班,长班稍稍来迟,他便骤起扑打,结果摔倒在地。 作者用这个醉梦的境界有力地嘲笑了这类士子。 《续黄粱》中的曾孝廉在高捷南宫之后,听见术士说他有宰相之分,便兴高采烈地说:“某为宰相时,推张年丈作南抚,家中表为参、游,我家老苍头亦得小千把,于愿足矣。”后来在梦中作了宰相,却变成一个无恶不作的权奸。 作者最后也用地狱惩罚了他,并说:“闻作宰相而忻然于中者,必非喜其鞠躬尽瘁可知矣。”
相反,作者对那些不肯向科举制度低头、不屑“易面目图荣耀”的士子,则给予热情的赞扬。 《贾奉雉》中的贾奉雉“才名冠一时,而试辄不售”。 后来他“戏于落卷中集其羽冗泛滥不可告人之句,连缀成文”,“竟中经魁”。 可是当他回头来看这些文章时,却“一读一汗”,自觉无颜见人,终于“遁为丘山”而去。
贾奉雉的入山,说明作者对科举制度的绝望,却还找不到当时士子离开科举之后的出路。 这在《罗刹海市》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罗刹国所重,“不在文章,而在形貌”,而形貌又是以丑为美。 十四岁便有文名而又面目姣好的马骥在这里被看作“怪物”。 与罗刹国相反,在作者所幻想的“海市”里,马骥被视为“贤才”、“文学士”,得到龙君的赏识,拜驸马都尉,名噪四海。 作者于篇末悲叹道:“花面逢迎,世情如鬼。……彼陵阳痴子将抱连城玉向何处哭也?呜呼!显荣富贵,当于蜃楼海市中求之耳!”正说明这幻想的破灭。
《聊斋志异》的再一重要主题,是揭露现实政治的腐败和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压迫。 这类作品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根本矛盾,具有更高的思想价值。[2]
《促织》是揭露封建统治阶级压榨人民十分典型的一篇。 由于皇帝爱斗蟋蟀,以及地方官的媚上邀宠,胥吏的借端勒索,遂至“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成名一家便是这无数受害家庭中的一个。 成名因为买不起应征的蟋蟀,受尽官府的杖责,奄奄待毙。 后来历尽艰辛,捕得一头,却不幸又被儿子不小心弄死:
儿惧,啼告母。 母闻之,面包灰死,大骂曰:“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覆算耳!”儿涕而出。 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既,得其尸于井。 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 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
这就是“天子偶用一物”造成的悲剧。 后来成名的儿子复活,魂灵化为一只轻捷善斗的蟋蟀,才挽救了一家被毁灭的命运。 这只蟋蟀献入宫中后,得到皇帝欢心,抚臣受名马衣缎之赐,县宰也以“卓异”上闻。 这不仅进一步揭露了封建压榨的残酷,也充分说明了那些官僚是怎样飞黄腾达的。
另一篇作品《席方平》则揭露了封建官府的暗无天日,人民在这里含冤莫伸。 作品写诚朴的席廉得罪富豪羊某,为羊死后买通冥间的狱吏旁掠而死。 席方平代父伸冤,魂赴冥司告状,可是从城隍到郡司直至冥王都受了羊某的贿赂,不仅冤屈莫伸,反遭种种毒刑。 作品虽写幽冥,显然是影射人世。 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封建社会的各级官府没有任何是非曲直,钱就是理。 正如灌口二郎判词所说:“金光盖地,因使阎摩殿上尽是阴霾;铜臭熏天,遂教枉死城中全无日月。”如果说《促织》表明了封建统治机构——各级官府是为皇帝掠夺人民服务的工具,那么《席方平》便表明了它同样也是为地主豪绅欺压人民服务的工具。
此外,《聊斋志异》还在不少作品里揭露了贪官蠹役、土豪劣绅种种压迫人民的暴行。 《潞令》中的潞令“贪暴不仁,催科尤酷”,到任不过百天,便杖杀58人。 《梅女》中的典史为了三百钱的贿赂,便诬人为奸,逼出人命。 《梦狼》写世上的贪官都是“牙齿谗谗”的老虎,蠹役都是吃人血肉的狼,在他们大吃大嚼下,出现了“白骨如山”的惨像。 土豪劣绅也和贪官蠹役一样横行霸道。 他们的牛践踏了别人的地,还要串通官府把别人关进监牢(《成仙》);因为争夺一个妓女,便随便打死人(《向杲》)。 他们看上别人的东西,可以“举付健仆,策马竟去”(《石清虚》);看中了别人的妻子,就公然闯入人家抢劫(《红玉》)。 作者通过这一幅幅画面真实地揭露出了封建社会“强梁世界”的本相。
《聊斋志异》不仅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残暴,而且热情地歌颂了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塑造了一系列富有反抗性的人物形象。 席方平是一个突出的代表。 他为了伸冤,从城隍到冥王,层层上告,不肯罢休;受到械梏、笞打、火床、锯解种种毒刑,仍不屈服;两次被押送还阳,又都逃回去,直到冤屈昭雪为止。 席方平这种“大冤未伸,寸心不死”的顽强斗争精神,表现了对压迫者的刻骨仇恨。 也反映了我国人民传统的高贵品质。 《向杲》中向杲的化虎报仇也表现了同样的精神。 尤为可贵的是作者塑造了许多反抗的女性形象,如梅女、侠女、商三官等。 商三官的形象尤为突出。 她为了给父亲报仇,竟女扮男装学做优伶,终于在仇人诞辰,登场作戏,手刃了仇人。
揭露统治阶级人物灵魂的丑恶,歌颂人民道德情操的高尚,也是《聊斋志异》重要主题之一。 《考弊司》、《公孙夏》都暴露了统治阶级的虚伪面目。 考弊司司主虚肚鬼王实际正以割髀肉勒索贿赂,堂下却立着“礼义廉耻”的碑碣。 某贵官以五千缗卖出一个官缺,却勉励买者做官要“清廉谨慎”。 《窦氏》则揭露了统治阶级人物的卑鄙残忍。 地主南三复诱骗了农女窦氏,生下孩子后却不承认,窦父大怒,弃儿扑女。
女夜亡,视弃儿犹活,遂抱以奔南。 款关而告阍者曰:“但得主人一言,我可不死。彼即不念我,宁不念儿耶?”阍人具以达南,南戒勿纳。 女倚户悲啼,五更始不复闻。 质明视之,女抱儿坐僵矣。
这种灭绝人性的残酷行为,正表现了地主阶级的本性。
歌颂人民高尚道德品质的作品更多。 如《娇娜》写真诚的友谊,《崔猛》写打抱不平,《宦娘》写成人之美,都和统治阶级人物道德的堕落形成鲜明的对比。 其中许多形象都优美动人。
除了上述重要主题外,《聊斋志异》还有一些有意义的篇章。 如《颜氏》写孤女颜氏女扮男装,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而官至御史,大大超过了丈夫的才能,表现了作者的民主思想。 《画皮》、《黑兽》等则是具有教育意义的寓言。 《画皮》教人要透过外貌看到本质;《黑兽》说明面对强暴决不可延颈受死,对封建社会被宰割的人民有一定启发意义。 《贾儿》塑造了一个有胆量、有智谋、勇于同恶事物斗争的儿童形象,可作为儿童文学作品读。 《偷桃》、《口技》描写了当时卓越的民间技艺,表现了我国人民高度的艺术创造才能。

4. 古代志怪小说有哪些

西游记,吴承恩
聊斋志异,清,蒲松龄

5. 古代志怪小说有哪些

志怪小说:

如托名东方朔《神异经》、张华的《博物志》;记述正史以外的历史传闻故事如托名班固的《汉武故事》、《汉武帝内传》;讲说鬼神怪异的迷信故事,如东晋干宝《搜神记》、旧题曹丕的《列异传》葛洪的《神仙传》托名陶潜的《后搜神记》等。

志怪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形式之一,以记叙神异鬼怪故事传说为主体内容,产生和流行于魏晋南北朝,与当时社会宗教迷信和玄学风气以及佛教的传播有直接的关系。志怪,就是记录怪异,主要指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以记述神仙鬼怪为内容的小说,也可包括汉代的同类作品。志怪小说是受当时盛行的神仙方术之说而形成的侈谈鬼神、称道灵异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之下形成的。

简介
汉代以后,道教和佛教逐渐盛行,鬼神迷信的说教广为流布,所以志怪的书特别多。六朝作品中就有不少以“志怪”命名的。如祖台之的《志怪》、曹毗的《志怪》、孔约
志怪小说
的《孔氏志怪》,还有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志怪”一词出于《庄子·逍遥游》:“齐谐者,志怪者也。”)现代作家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里就专门列了《六朝之鬼神志怪》上下篇。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说:“中国本信巫,秦汉以来,神仙之说盛行,汉末又大畅巫风,而鬼道愈炽;会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渐见流传。凡此皆张皇鬼神,称道灵异,故自晋迄隋,特多鬼神志怪之书。其书有出于文人者,有出于教徒者。文人之作,虽非如释道二家,意在自神其教,然亦非有意为小说,盖当时以为幽明虽殊途,而人鬼乃皆实有,故其叙述异事,与记载人间常事,自视固无诚妄之别矣。”这里指出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兴盛的原因,是受了民间巫风、道教及佛教的刺激,而作者的态度,是将怪异传说视为事实来记载。作为一个基本的概括,鲁迅的总结是正确的。但也要注意到,志怪小说的来源和实际面貌比较复杂。着重于宣扬神道,还是倾心于怪异事迹,以及小说中表现人生情趣的多寡,其间的区别还是很大。
现存志怪小说中,有署名汉人之作,主要有题为班固作的《汉武帝故事》、《汉武帝内传》,题为郭宪作的《洞冥记》。
以前研究者多认为出于六朝人的伪托,但近来也有提出不同意见的,对此尚有深入探讨的必要,本书中暂存疑。

6. 中国古代十大志怪小说

一、《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
《山海经》全书记载了约40个邦国,550座山,300条水道,100多位历史人物,400多个神怪畏兽,如混沌:《山海经》第二卷《西山经》云:“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有神鸟,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惟帝江也。”

浑敦即混沌,混沌的形象为识歌舞的神鸟;如穷奇:据《山海经海内北经》所载,指穷奇外貌像老虎,长有一双翅膀,喜欢吃人,更会从人的头部开始进食,是一头凶恶的异兽。

二、《搜神记》

《搜神记》是一部志怪小说,搜集了古代的神异故事共四百多篇,开创了中国古代神话的先河,作者是东晋史学家干宝。

《搜神记》内容十分丰富,有神仙术士的变幻,有精灵物怪的神异,有妖祥卜梦的感应,还有人神、人鬼的交通恋爱,等等。

其中保留了相当一部分西汉传下来的历史神话传说和魏晋时期的民间故事,优美动人,深受人们喜爱。神话,如卷十四的“盘瓠神话”,是关于古时蛮族始祖起源的猜测;“蚕马神话”是有关蚕丝生产的神话。历史传说,如卷十一“干将莫邪”讲述的复仇故事;卷十六紫玉传说,讲吴王小女的生死爱情。

民间故事,如卷十一“东海孝妇”,讲孝妇周青蒙冤的故事;韩凭夫妇的传说则歌颂了忠贞不渝的爱情;卷一仙女下嫁董永的故事也是如此。这些故事是《搜神记》的精华所在,历代长传而不衰。

三、《幽明录》

《幽明录》,亦作《幽冥录》、《幽冥记》,是一本神奇怪异的志怪小说集,为南朝宋宗室刘义庆集门客所撰,30卷。
书中所记鬼神灵怪之事,变幻无常,合于此意,故取此名。《幽明录》中故事的体裁有地理博物体、杂史杂传体、谈佛论道体几种

其中多数作品都短小简洁,缺少细节,但描写文雅细腻。《水底弦歌》、《采菱女》、 《狸说经》、《郭长生》、《费升》、《陈阿登》、《鱼腹丹文》和《方山亭魅》等篇章中还引用了诗歌。
《幽明录》继承了传统的仙怪题材,但也有创新,尤其是在鬼怪的人情化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使作品更有现实感。

四、《神异记》

《神异记》,汉族神话志怪小说集。晋代王浮撰。原书已散佚,仅在鲁迅《古小说钩沉》中找到他约于1910年前后引于类书的《神异记》,共400多字,分为八则,前三则为小故事,后五则每则仅一句话。
茶圣陆羽在《茶经》“四之器”和“七之事”和《顾渚山记》中,三处引述了《神异记》记载的余姚人虞洪瀑布山遇丹丘子获大茗之事。

五、《汉武帝内传》

《汉武帝内传》又名《汉武内传》、《汉武帝传》,神话志怪小说。共一卷。明清人有云为汉班固或晋葛洪撰者,皆无确据,实为后人伪托。

《四库全书总目》云当为魏晋间士人所为,《守山阁丛书》集辑者清钱熙祚推测是东晋后文士造作,二说大致不差。
本书自汉武帝出生时写起,直至死后殡葬。其中略于军政大事,而详于求仙问道。特别对西王母下降会武帝之事,描叙详尽。

六、《酉阳杂俎》

《酉阳杂俎》唐代小说,作为笔记小说集,有前卷20卷,续集10卷。
这本书的性质,据作者自序,“固役不耻者,抑志怪小说之书也”。

所记有仙佛鬼怪、人事以至动物、植物、酒食、寺庙等等,分类编录,一部分内容属志怪传奇类,另一些记载各地与异域珍异之物,与晋张华《博物志》相类。其所记述,或采缉旧闻,或出自己撰,“多诡怪不经之谈,荒渺无稽之物,而遗文秘籍,亦往往错出其中,故论者虽病其浮夸,而不能不相征引”(《四库全书总目》)。

其中不少篇目颇为隐僻诡异,如记道术的叫《壶史》,钞佛书的叫《贝编》,述丧葬的叫《尸穸》,志怪异的叫《诺皋记》等等。续集中有《寺塔记》2卷,详述长安诸佛寺的建筑、壁画等情况,保存了许多珍贵史料,每为后代编长安史志者所取资。

七、《太平广记》

《太平广记》引书大约四百多种,一般在每篇之末都注明了来源,但偶尔有些错误,造成同书异名或异书同名,因而不能根据它作出精确的统计了。

书前有一个引用书目,共三百四十三种,可是与书中实际引出数目并不符合,大概是宋代之后的人补加的。

《太平广记》是分类编的,按主题分九十二大类,下面又分一百五十多小类,例如畜兽部下又分牛、马、骆驼、驴、犬、羊、豕等细目,查起来比较方便。

从内容上看,收得最多的是故事,实际上可以说是一部宋代之前的故事的总集。其中有不少书已经失传了,只能在本书里看到它的遗文。

许多唐代和唐代以前的故事,就靠《太平广记》而保存了下来。

八、《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一般俗称《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国全传》、《武王伐纣外史》、《封神传》,亦是一部中国古代的神魔小说。

为明代许仲琳(一说是陈仲琳)所著,约成书于隆庆、万历年间。全书共一百回。

《封神演义》的原型最早可追溯至南宋的《武王伐纣平话》,可能还参考了《商周演绎》、《昆仑八仙东游记》,以姜子牙辅佐周室(周文王、周武王)讨伐商纣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阐教、截教诸仙斗智斗勇、破阵斩将封神的故事。

包含了大量民间传说和神话。有姜子牙、哪吒、杨戬等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最后以姜子牙封诸神和周武王封诸侯结尾。

九、《西游记》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魔小说。

主要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唐僧从投胎到取经归来共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取材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和民间传说、元杂剧。

十、《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朱其铠《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为494篇)。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艺术成就很高。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7. 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岭的什么

是《聊斋志异》啊

去看看原著吧很有意思,强烈推荐。

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花大量时间,不断向民众搜罗资料,再编辑成册,就成了一本文言文短篇志怪小说集《聊斋志异》。概述图中的蒲松龄像为清朱湘麟绘,山东淄博蒲松龄故居藏。

8. 除了谈狐说鬼的《聊斋志异》,中国古代四大志怪小说有哪些

古往今来中国就有鬼怪之说,有些简单的故事,经过后人的加工,变得更加怪诞,而且这些故事后来也都被编入集锦。你知道中国古代四大志怪小说中有哪些吗?

山海经

在《山海经》中,记载了远古巫师和士大夫的考察记录,内容较为广泛,一般认为,记载的内容主要有古代神话、地理学、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学、民俗、民族等。一些学者认为,《山海经》不仅仅是神话故事书,也许是远古时代的地理书,而且还包括了国外的群山鸟兽等等。《山海经》十八卷,《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字数31000左右。这本书多次被篡改,虽然有些夸张的成分,但仍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封神演义

这本小说的作者是明代道士陆西星,据说是许仲琳写的。这本原著最早可追溯到南宋的《武王伐纣白话文》和《商周演义》《昆仑八仙东游记》,再参照古书和民间传说改编成古代魔幻神话故事。该书主要讲述了姜子牙辅佐周文王、周武王,讨伐商纣的历史,讲述了阐教、截教诸仙斗智斗勇,破阵斩将的故事。其中蕴含着大量的民间传说和神话,如姜子牙、哪咤、杨戬等神话中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都出自此,最终姜子牙将诸神封为王,周武王封为诸侯。

9. 志怪小说代表作有哪些

志怪小说代表作有:

1、《独异志》,唐李亢撰。原有十卷,已佚,今存三卷。有明抄本、《稗海》本。《独异志》多记载神话或轶事,“杂录古事,亦及唐代琐闻,大抵语怪者居多”,可追溯至女娲兄妹结为夫妇,又如唐代乐昌公主破镜重圆。明代抄本题有“明州刺史赐紫金鱼袋李冗纂”,故又作李冗。

10. 四大志怪小说分别是哪四部

四大志怪小说 : 《搜神记》、《山海经》、《封神演义》、《聊斋志异》。

1、《山海经》

《⼭海经》是我国最神秘的神话典籍,堪称我国第一神话古书,作者尚不明确,相传乃战国⾄汉初成书。在不到三万⼀千字的篇幅⾥,记载了⼤量的原始神话,与《易经》《黄帝内经》并称为上古三大奇书。


2、《搜神记》

《搜神记》的作者为东晋的史学家⼲宝,是古代民间传说的总集,其中保存了许多古代神话与民间传说,是魏晋志怪⼩说的代表作,对后世影响甚⼤。

3、《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部⽂⾔短篇志怪小说集,作者为清代蒲松龄。

4、《封神演义》中讲的也是尊重民意,反对腐败,周兴商衰的过程与原因,演译的是正义与邪恶的斗争,写得非常生动,很有现实教育意义。

既然是神话小说,我们就不能全信其真,难言其不伪。而其不可信之处,主要是指掺杂了鬼怪神异之事,经过艺术加工之处。如果我们能返朴归真,去伪归元,对于其历史事实,还是有意义的,就是其中许多历史人物也是真的,是确有其人的,只是其中有些人被后人为升化“神化”而已。

热点内容
网络小说热点 发布:2025-07-16 00:11:28 浏览:761
小说混蛋总裁 发布:2025-07-16 00:02:13 浏览:546
大结局卧龙山庄小说 发布:2025-07-15 23:54:42 浏览:405
网络小说污书排行榜 发布:2025-07-15 23:54:36 浏览:961
现代小说总裁封面图片大全 发布:2025-07-15 23:51:39 浏览:671
重生宠婚傅少小说 发布:2025-07-15 23:42:00 浏览:122
重生法国的小说 发布:2025-07-15 23:33:24 浏览:986
发轻小说雪梨 发布:2025-07-15 23:26:33 浏览:188
主角叫叶风的小说都市修真 发布:2025-07-15 23:20:14 浏览:648
都市无敌系统后宫小说 发布:2025-07-15 23:19:24 浏览: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