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微小说 » 特别惨的短篇小说余华

特别惨的短篇小说余华

发布时间: 2023-01-26 05:20:12

㈠ 如何深刻理解余华的小说《战栗》

《战栗》是余华的中短篇小说集,其实很难说这本书是小说"集",因为一共就三个故事,反映的只是人性。无论是一场偶然的谋杀,一个地主的死,还是过气诗人的回忆。对每一段故事,每一个场景,我都能深刻感受到余华的"独立之人格"。

他笔下的人没有善恶,没有贵贱,没有高尚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他往往把人性的缺陷夸张到一个人物上,通过不同人不同缺陷的强烈反差,剩下的就是一个普通人的本性赤裸裸地展示。

小说里,所有人都是平凡无奇的,地主的儿子王香火能舍身抗日,地主家的苦工孙喜只是个好色爱占小便宜的俗人,文人不再高尚充满激情而是功利虚伪受生计所迫。没有了歌功颂德,只有人性罪恶的揭露或是人性高尚的挖掘,却能真实地反映一个人,一群人。

余华的小说是深刻的,这种深刻隐藏在平淡无奇的故事里,深刻到读者会认为他就是在写自己或身边的人。

但我不再刻意去读他的小说,余华也是人。用一本书,了解他的人性,这就够了。

㈡ 余华的《活着》主要讲的是什么

这是一本书写生命意义的书。


余华说:“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用五分钟的时间带你读完《活着》,领略活着的意义。


1

在田间与老人相遇


年轻的时候,我作为一个去民间收集民谣的青年,在田间偶遇了一名叫福贵的老人。


我坐在田地边的一颗茂盛的树下,听这个老人讲述了关于他的一生的故事。


6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

医生诊断出家珍得了软骨病,活不过一个月,为了给家珍办一个像样的后事,福贵借钱给家珍打了一口棺材。

福贵的女儿凤霞到了该谈婚论嫁的年纪,经人介绍,相亲认识了城里的小伙二喜,二喜是个偏头,但是对凤霞和福贵家人特别上心,专门帮福贵家重新整修了房屋。

为了给凤霞一个气派的婚礼,二喜借钱给凤霞办了一个大场面的婚礼,让福贵和家珍很感动。

凤霞和二喜结婚后过得也很幸福,二喜还时常带凤霞回家看望。不久后,凤霞怀了二喜的孩子,全家人更加高兴了。

但是,凤霞生产的那天却是难产,而最终凤霞因为产后大出血,也在有庆去世的那家医院里去世了,留下了二喜和刚生下来的儿子。福贵给这个小外孙起名苦根。

家珍也在凤霞去世后不久便过世了,现在只剩下,福贵和二喜还有年幼的苦根。

二喜边带着苦根边干活,生活不胜凄苦。可苦根大点的时候,二喜在一次干活中不慎被水泥板夹到,也就这样随着凤霞而去。

福贵把年幼的苦根带回乡下抚养,苦根似乎弥补了凤霞不能说话的缺陷,小小的年纪,十分能说,还直呼自己的外公的名字福贵。

苦根跟着长到五岁的时候已经算是福贵的一个好帮手了。但是在七岁的时候,苦根生了一场病,福贵给苦根煮了很多的豆子,结果苦根却因为吃的太多的豆子撑死了。

福贵很自责,但是再多的自责也改变不了苦根已经离去的事实。这场生活,只剩下福贵独自地活着。

苦根走后的第二年,福贵攒够买牛的钱,看见一头即将被宰杀的老牛,看见老牛掉眼泪的样子,福贵不忍心就买下了老牛,并且取名福贵,准备余生就和这头老牛一起度过。

直到遇到我这个来乡下采集民谣的年轻人,和我平静地讲述关于他自己这一生的故事。


你的问题 这里有答案 微信公众号 【精读君】

㈢ 余华的《世事如烟》讲的什么啊

《世事如烟》描写了七个家庭和十多个人物的如烟世态。人物的某种宿命结局和飘忽不定的情态关系带给我们一种潮湿、阴沉、难以捉摸的感觉。人物和景物的关系,以及他们各自的关系又都是若即若离、时隐时现的。

小说以一种冷静的笔调描写死亡、血腥与暴力,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人性的残酷与存在的荒谬。余华仿佛带我们走进一个暴力和丑恶的世界,文本中散发着一股股霉臭的死亡气息,笼罩着无边的死亡阴霾。整篇小说阴风惨惨、鬼气逼人。惯常的温情被冷漠与暴力肢解得破碎离。

《世事如烟》是由荣获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的首位获奖中国作家余华所著,精选其8篇中短篇小说。

(3)特别惨的短篇小说余华扩展阅读:

作品赏析

余华在《世事如烟》的创作里, 对人类自身对命运之神的无可奈何, 进行了令人惊叹的寓言式描述。这一主题在余华此后的作品里也被多次表现, 既体现出作者本人在哲学和人生观上的变化, 也从根本上提高了作家作品的层次。

然而, 余华用他独特的“零度情感叙述”在向人们展示一个个怪诞诡谲的“非理性世界”的同时(如《世事如烟》中符号为名字的人物走向死亡的麻木与坚决) , 读者也发现自己似乎走进了一个精神病患者的世界, 一切都是如此惨酷、恐怖甚至令人恶心。余华把自己对世界的感觉极端化了, 他使自己执着地沉浸在孤独的内心体验之中。

作者简介

余华,1960年4月3日生出,浙江海盐人。在文革中读完小学和中学,此后从事过五年牙医。1983年开始写作。至今已出版长篇小说3卷,中短篇小说集6卷,随笔集3卷 。其中《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有影响的十部作品]。

㈣ 余华代表作

余华代表作

1、战栗(小说)

《战栗》书中收入了余华的三篇中篇小说,中国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品。《偶然事件》揭示的是命运的偶然性与重复性;《一个地主的死》展示的是走向不归途的命运;而《战栗》中,一个被命运捉弄的诗人,无奈地用痛苦的方式表达欢乐。这些关于命运的故事,既有现实的,也有内心的。

2、黄昏里的男孩(小说)

《黄昏里的男孩》是2004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余华。内容简介:《黄昏里的男孩》收录了作家余华的十二篇作品,这是余华所有中短篇小说中与现实最为接近的作品,可能是令人亲切的,不过也是充满不安的。

3、活着(小说)

《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讲诉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的悲惨故事,是一个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老人的人生感言。

4、许三观卖血记(小说)

《许三观卖血记》是余华于1995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讲述了许三观靠着卖血渡过了人生的一个个难关,战胜了命运强加给他的惊涛骇浪,而当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没有人要时,精神却崩溃了。

5、现实一种(小说)

《现实一种》是2004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余华。书中收录了三部中篇小说,均以一种冷静的笔调描写死亡、血腥与暴力,在此基础上揭示人性的残酷与存在的荒谬。

㈤ 余华的短篇小说

这两天读了他十来篇短篇小说,这些短篇小说我大概把它们分为两类:

一类是相对靠近作者现实生活的故事:<<爱情故事>>/<<蹦蹦跳跳的游戏>>/<<空重爆炸>>/<< 死亡叙述 >>/<< 为什么没有音乐 >>/<< 在桥上 >>/<<两个人的历史>>/<<他们的儿子>>/<<炎热的夏天>>//<<女人的胜利>>

另外一类是荒诞小说类型: <<阑尾>>/<<命中注定>>/<<十八岁出门远行>>/<< 往事与刑罚 >><< 往事与刑罚 >>/<< 我为什么要结婚 >>/<< 西北风呼啸的中午 >>/<< 祖先 >>/<<朋友>>/<<我没有自己的名字>>

余华应该是更擅长于写先锋派类型的荒诞小说, <<十八岁出门远行>>是他的成名作,我也感觉这篇小说是以上小说中最为优秀一篇,读起来有英国黑色喜剧电影的感觉,整个故事感觉没有具体的方向要指向哪里,要去往哪里;作者写作貌似是随意的,故事的主角也是随意的,而偶尔搭上的汽车的方向也是随意的,但是真的是随意吗?”我”找不到落脚处的焦虑, “我”看到大家疯抢苹果的焦虑,最后什么都被抢光了,自己缩在驾驶室里,却觉得那里是旅馆,是落脚之处了.我读着仿佛读着这个挣扎在80年代寻找自己和文学出路的彷徨青年的追逐之路.或许在那个时候,作者也觉得先锋派的写作风格是他所追寻的归宿了吧.而<<命中注定>>里最后描写的两个小孩子在大宅外面听到的那一声来自于未来的呼救声让人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大有西方恐怖片的风格.而<<我为什么要结婚>>里自己莫名其妙的预言和故事推进的神奇的吻合以至于主人公陷入了一个荒诞的结局,让人哭笑不得.而在<<朋友>>类似于马尔克斯的<<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的叙述方式,那持续的打斗却荒谬地使打斗的两人成为了朋友…这一切一切都是不符合常规的,凌乱的却又荒谬地组合在一起,我们似乎在看着一幕幕的荒诞剧,但是又感觉到这似乎也是可以真真切切发生并且存在的,它们在表达作者的一种挣扎思索还有无奈,以至于我能听得到余华在写这些的时候在放声大笑或者痛哭流涕.不过也许,他只是面无表情地写完,但是内心却经历了惊涛骇浪…

在第一类相对靠近描写现实生活的故事的小说里,手法相对传统易懂,但也脱离不了余华一贯地冷清和残酷, <<他们的儿子>>在描写挤公车回家的夫妇的争吵以及打出租车回家的儿子之间的落差的对比,不禁在怀疑新经济时代的教育是否得当.甚至在描写一些最温馨的亲情,结局也是悲哀的,有如<<蹦蹦跳跳的游戏>>.对于人性,余华并不会刻意去写,但是总是在一些不经意的场景和对话,就可以把故事人物的丑陋表现得淋漓尽致,就像<<炎热的夏天>>那两个似乎是闺蜜却各怀鬼胎的女子以及那个看起来愚笨却脚踏几船的文化局公务员.

余华的短篇对比起他的长篇是逊色的,甚至不及他的杂文,他某些杂文还是写得挺有见地的.虽然他写短篇而成名,却因为长篇而使他进阶到优秀作家的行列.下个星期来读他的中篇小说,并结束他相关书目的阅读.

/

㈥ 余华的书

余华是我觉得最优秀的小说家之一。当然不需要我说他也是最优秀的小说家,从他的书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发行出来就可以看出。余华的书,本身有巨大的感染力之外,更重要的的是,他的书不仅仅是在叙述一个个故事,而是在不断的揭示社会在历史发展中的阵痛。他在讲述悲剧,这悲剧属于社会的也是属于社会中每一个人的。
1.《活着》
《活着(新版)》讲述了农村人福贵悲惨的人生遭遇。福贵本是个阔少爷,可他嗜赌如命,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他的父亲被他活活气死,母亲则在穷困中患了重病,福贵前去求药,却在途中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经过几番波折回到家里,才知道母亲早已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地养大两个儿女。此后更加悲惨的命运一次又一次降临到福贵身上,他的妻子、儿女和孙子相继死去,最后只剩福贵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但老人依旧活着,仿佛比往日更加洒脱与坚强。
2.《许三观卖血记》
《许三观卖血记》是余华1995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许三观卖血记》以博大的温情描绘了磨难中的人生,以激烈的故事形式表达了人在面对厄运时求生的欲望。小说讲述了许三观靠着卖血渡过了人生的一个个难关,战胜了命运强加给他的惊涛骇浪,而当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没有人要时,精神却崩溃了。
3.《鲜血梅花》
《鲜血梅花(2012年版)》收入余华的五篇短篇小说:《鲜血梅花》、《古典爱情》、《往事与刑罚》、《此文献给少女杨柳》、《祖先》。
4.《兄弟》
《兄弟》讲述了两个时代相遇以后发生的故事,前一个是文革中的故事,那是一个精神狂热、本能压抑和命运惨烈的时代,相当于欧洲的中世纪;后一个是现在的故事,那是一个伦理颠覆、浮躁纵欲和众生万象的时代,更甚于今天的欧洲。一个西方人活四百年才能经历这样两个天壤之别的时代,一个中国人只需四十年就经历了。四百年间的动荡万变浓缩在了四十年之中,这是弥足珍贵的经历。连结这两个时代的纽带就是这兄弟两人,他们的生活在裂变中裂变,他们的悲喜在爆发中爆发,他们的命运和这两个时代一样地天翻地覆,最终他们必须恩怨交集地自食其果。
5.《在细雨中呼喊》
《在细雨中呼喊》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经典文本,是余华的第一部长篇力作。小说描述了一位江南少年的成长经历和心灵历程。《在细雨中呼喊 》的结构来自于对时间的感受,确切地说是对记忆中的时间的感受,叙述者天马行空地在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三个时间维度里自由穿行,将忆记的碎片穿插、结集、拼嵌完整。
6.《现实一种》
余华曾说,《现实一种》里的三篇作品记录了我曾经有过的疯狂,暴力和血腥在字里行间如涛般涌动着,这是从恶梦出发抵达梦魇的叙述。为此,当时有人认为我血管里流淌的不是血,而是冰
7.《战栗》
余华的经验使他写作可以不断地去唤醒其记忆,他相信这样的记忆不仅属于我个人,这可能是一个时代的形象,或者说是一个世界在某一个人心灵深处的烙印,那是无法愈合的疤痕…… 《战栗》便是他其中一个小说集。《战栗》中收入了余华的三篇中篇小说,中国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品。《偶然事件》揭示的是命运的偶然性与重复性;《一个地主的死》展示的是走向不归途的命运;而《战栗》中,一个被命运捉弄的诗人,无奈地用痛苦的方式表达欢乐……这些关于命运的故事,既有现实的,也有内心的。
8.《第七天》
《第七天》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温暖与冷漠、良善与邪恶、真实与荒诞、实有与虚无,交织成一部时代的寓言,余华写尽了中国人的善良与悲哀。
9.《我胆小如鼠》
余华著的《我胆小如鼠/余华作品》精选其3篇中短篇小说:《我胆小如鼠》、《夏季台风》和《四月三日事件》。这些作品所记录下来的就是作者的另一条人生之路。与现实的人生之路不同的是,它有着还原的可能,而且准确无误。虽然岁月的流逝会使它纸张泛黄字迹不清,然而每一次的重新出版都让它焕然一新,重获鲜明的形象。这些小说反映了现代主义的多个侧面,它们体现了深刻的人文关怀,并把这种有关人类生存状态的关怀回归到基本朴实的自然界。
10.《黄昏里的男孩》
收入了中国当代经典名著《活着》作者余华在1986-1998年创作的短篇小说《空中爆炸》《蹦蹦跳跳的游戏》《为什么没有音乐》《我为什么要结婚》《阑尾》《我没有自己的名字》《炎热的夏天》《在桥上》《他们的儿子》《黄昏里的男孩》《女人的胜利》《朋友》共12篇。
11.《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 : 余华经典散文》
如果说余华的小说是享誉世界的伟大作品,那么散文则更加体现了他的艺术思想,最接近现实生活中的余华。本书是余华的散文作品集。分为“一个记忆回来了”“文学·音乐·旅行”“活着,为了讲述”三大章节,包含对往事的追忆与深思,对文学和音乐的独到见解,旅行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对整个社会和历史的反省。正如余华所说:“这就是我的写作,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出发,经过政治、历史、经济、社会、体育、文化、情感、欲望、隐私等等,然后再回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
12.《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
本套随笔集包括《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三册。《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2012年版)》收入余华的《流行音乐》《可乐和酒》《恐惧与成长》《儿子和影子》《消费的儿子》《儿子的出生》《父子之战》《医院里的童年》《麦田里》《我为何写作》《网络与文学》《文学和民族》《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等随笔。
13.《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
本套随笔集包括《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三册本书收入余华在《读书》杂志专栏连载的十多篇阅读随笔,以小说家、读者的双重身份对大师经典作品进行独特解读,精心研究它们的叙事、技巧、激情,既痴迷、激越,又保持冷静的思索。我对那些伟大作品的每一次阅读,都会被它们带走……那是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它们将我带走,然后让我独自一个人回去……当我回来之后,才知道它们已经永远和我在一起了!
14.《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
“音乐的叙述和文学的叙述有时候是如此的相似,它们都暗示了时间的衰老和时间的新生,暗示了空间的瞬息万变;它们都经历了段落的开始,情感的跌宕起伏,高潮的推出和结束时的回响。音乐中的强弱和渐强渐弱,如同文学中的浓淡之分;音乐中的和声,就像文学中多层次的对话和描写;音乐中的华彩段,就像文学中富丽堂皇的排比句。一句话,它们的叙述之所以合理的存在,是因为它们在流动,就像道路的存在是为了行走。不同的是,文学的道路仿佛是在地上延续,

㈦ 在“鲜血梅花”篇章中主人公的余父凶手是谁又是谁余死了凶手

在鲜血梅花篇章中主人公的余父凶手是阮海阔。《鲜血梅花》是当代作家余华创作的短篇小说,首次发表于杂志《人民文学》1989年第3期,收录于同名小说集。该小说讲述了一代宗师阮进武之子阮海阔在母亲的要求下寻找杀父仇人的漫漫历程。在小说中,余华立足于后现代视角,对个体存在的虚无与荒诞进行了深层思考。

㈧ 余华的中短篇小说有什么

余华的短篇小说:星星 、十八岁出门远行、 鲜血梅花。中篇小说:四月三日事件、一九八六、河边错误、现实一种。

㈨ 余华作品

余华的作品有:《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第七天》、《文城》。

余华,1960年4月3日生于浙江杭州,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人,中国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委员会委员。

1978年,高考落榜后进入卫生院当牙科医生。1983年,发表首部短篇小说《第一宿舍》。1987年,发表《十八岁出门远行》《四月三日事件》《一九八六年》等短篇小说,确立了先锋作家的地位;同年,赴北京鲁迅文学院进修。1990年,首部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出版。1992年,出版长篇小说《活着》。1995年,创作的长篇小说《许三观卖血记》在《收获》杂志发表。1998年,凭借小说《活着》获得意大利文学最高奖—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

人物评价

余华是一个具有很强的理性思维能力的人。他清晰的思想脉络借助着有条不紊的逻辑转换词,曲折但是并不隐晦地表达出来。其次余华具有在小说中施放烟雾弹和在烟雾中捕捉亦鬼亦人的幻影的才能,而且是那么超卓。上述两方面的结合,正如矛盾的统一,构成了他的一批条理清楚的仿梦小说,于是余华便成了中国当代文坛上的第一个清醒的说梦者。

㈩ 余华的小说

我的个人感受~写的不好多多见谅~余华的作品
主要讲述小人物的命运悲喜,在严酷的环境下岣嵝而坚强的活着。这里没有英雄的传奇,英雄往往会选择壮烈的死去,但他无论活着还是死去,都有着意义。而小人物无论死或生,都极少有人关注,却恰恰体现了一个人得尊严。
《许三观卖血记》我只看过一点,《活着》看了几遍。主人公在那种严酷的情况下,所进行的不是生存,而是生活,即不仅要活着,还要活的有尊严,活的有人的样子。在绝境中品出生活的滋味来。否则像他那样的境遇与孤魂野鬼有何异,
以上是我的一点看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热点内容
大结局卧龙山庄小说 发布:2025-07-15 23:54:42 浏览:405
网络小说污书排行榜 发布:2025-07-15 23:54:36 浏览:961
现代小说总裁封面图片大全 发布:2025-07-15 23:51:39 浏览:671
重生宠婚傅少小说 发布:2025-07-15 23:42:00 浏览:122
重生法国的小说 发布:2025-07-15 23:33:24 浏览:986
发轻小说雪梨 发布:2025-07-15 23:26:33 浏览:188
主角叫叶风的小说都市修真 发布:2025-07-15 23:20:14 浏览:648
都市无敌系统后宫小说 发布:2025-07-15 23:19:24 浏览:207
千岛女妖的最新小说 发布:2025-07-15 23:18:37 浏览:284
从哪里找轻小说 发布:2025-07-15 23:10:47 浏览: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