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析短篇小说论文
㈠ 如何写一篇深入挖掘的分析论文
你还记得一两周前给你分配的那篇分析性文章吗?您是否意识到几天后就要到期,而您甚至还没有开始?对真的; 几天后就要到期了,所以是时候停止拖延并开始撰写分析性文章了!继续阅读这篇文章,了解有关如何立即撰写分析性文章的有用提示。
1、你从哪里开始?
从分配指南开始。您可能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阅读它们了,重要的是您确切地知道应该写什么。你的论文应该是 800 字吗?1000字?你是在写一篇关于诗歌、短篇小说甚至小说的分析性文章吗?您需要完成任何外部研究吗?您的教授是否要求您的分析论文采用特定格式?
一旦你理解了作业,你就可以进入下一步:理解如何写一篇分析性文章。
2、什么是分析性论文?
一篇分析性文章是一种分析性文章(我知道这看起来很明显,但请留在我身边)。要分析文学作品,您需要将其分解为更小的部分以了解其含义。查看一篇文献的较小部分可以帮助您了解这些部分如何组合在一起以创造更大的意义。
3、作为拼图的分析论文
想想写一篇分析性文章,就像拼拼图一样。拼图时,您有 100 多个小块组成图像。当你只看一件作品时,你分不清自己在看什么。在将所有碎片拼在一起之前,您无法识别拼图中的图片。学习如何写一篇分析性文章就像解开这个谜题。你从大图开始,你必须查看每一块,看看它如何融入更大的拼图并理解这一切意味着什么。
4、分析论文不是什么
分析性文章不是摘要。不要复述情节。换句话说,如果您正在撰写对《绿野仙踪》的分析性分析,请不要简单地告诉我们多萝西是如何降落在绿野仙踪并试图找到返回堪萨斯的路的。你的目标是分析一篇文章,而不是简单地告诉读者他们刚刚阅读了什么。
现在您已经了解了基础知识,请使用这六个技巧来帮助您学习如何撰写深入挖掘的分析性文章。
5、如何撰写深入挖掘的分析论文(6 个简单提示)
1) 做笔记。不要跳过此步骤!
做笔记是撰写分析性文章的关键一步,因为它可以帮助您发现正在分析的写作中的要点,并帮助您了解想法如何结合在一起。首先仔细阅读文章,您将在阅读时进行分析并做笔记。
这就是你开始挖掘的地方。写下任何对你来说很重要的东西。角色的行为是否显得奇怪或不合时宜?当您阅读一个角色对另一个角色说的话时,您是否认为它告诉了您更多有关该角色与故事的关系的信息?你认为演讲者在诗中四次提到黑匣子很有趣吗?
如果是这样,请写下来。阅读时记下你的想法。你需要超越文学作品的表面才能理解真正的含义。不要接受任何表面价值的东西。如果您在单独的页面上做笔记,请务必记下页码或段落编号作为参考。这将使您在撰写论文时更容易再次找到信息。
2)深入写作并检查每个级别。
一首诗中的一朵花可能不仅仅是一朵花。这可能是爱情的象征。一个角色戴的红帽子可能不仅仅是一顶帽子。它可能标志着一个角色的独立性。不要仅仅总结文献中发生的事情。你需要写评论。你正在写你对你正在阅读的东西的想法。你在问问题。你在问为什么会发生事件,为什么角色会按照他们的方式行事,以及作者为什么以特定的方式写这篇文章。您正在绘制联系并使用空间来帮助您发展意义并分析文章。
3)专注。
查看您的笔记并寻找您在分析中发现的宝石。决定您将使用哪些想法作为论文的重点。花一些时间检查和组织您的想法,因为您可能需要将重点缩小到适合您论文的主题。例如,您可能会在诗歌中寻找重复出现的符号,或者您可能会查看短篇小说中的人物发展,或者您可能会查看小说的主题。
4)撰写论文。
论文将是一个陈述(通常在介绍性段落的末尾),告诉读者你的论文是关于什么的。它让读者知道你的分析文章的重点。换句话说,既然你已经检查了文章的每一部分,你就会告诉你的读者这一切意味着什么。
例如,如果一首诗中的说话者提到黑色物体,您的论文可能会解释使用黑色物体作为死亡的象征。如果一个角色在小说中从一个害羞的男孩发展为一个直言不讳的男人,你的论文可能会将故事的主题解释为过渡到成年的困难。
5) 发展正文。
论文正文需要包含支持论文的证据。你需要让你的读者相信你的观点。您将通过从您正在分析的文章中查找示例来做到这一点。再次使用你的笔记(那些你之前在翻阅文献时发现的宝石)在写作中找到支持你的想法的地方。你可以用一段简短的对话来解释一个角色的情绪以及它如何影响他的角色。您可以包含有助于故事主题整体发展的事件的摘要或释义。
不要忘记:分析论文正文中的所有信息都必须与您的论文直接相关,并且必须支持您的想法。不要在没有讨论它们的重要性和意义的情况下用释义、摘要和引用填充你的段落。在你的分析性文章中加入你自己的话,并使用文本中的证据来支持你的写作。
6)得出结论。
你的结论会让读者知道他们已经到了你的论文的结尾,并将提供对你的关键论点和论文的某种类型的重述。(这不是介绍新想法的地方。记住,你正在结束你的文章,所以读者不应该在你的结论中学习新信息。
㈡ 如何写短篇小说 如何写出成功的短篇小说
短篇小说是整个文学殿堂里的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有其独特的写作规范和写作技巧。
1、“理论准备”分六章:短篇小说的界定和特征、主题的确定、人物的塑造、情节的展开、场景的设置、视角的选择,从理论上阐述短篇小说的特征和组成要素。
首先,短篇小说应该塑造令人信服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包括开篇、冲突、高潮和结局等因素,设置与人物性格相协调的场景,传达一个特定的主题,遵循始终一致的叙述视角,运用与人物性格相符的对话,通过简练精确的描写来展示人物、主题和冲突,运用富有想象的语言和文学手段,保持一贯的语气和情调,长度适当,并产生唯一的文学效果。
2、主题是小说要传达的主旨,也是短篇小说的灵魂,没有主题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小说创作。
短篇小说为读者提供阅读娱乐的同时,也激起读者的某些情感,传达某个主题。
这一主题并不总是一个清楚表达出来的寓意,有时是寓于小说字里行间的对生活或人类本质的一种洞识。
主题一般来源于作家生活中的具体经历,如周围的偶然事情,自身的困境或困扰着自己的社会问题。
为了传达一个清晰的主题,短篇小说要避免过于复杂的故事情节。
3、小说创作的成败取决于人物的塑造,因为正是人物的行为传达了小说的主题。
人物的塑造需要集中于刻画“圆形”人物,即主要人物。
刻画人物的具体方法一般有三种:描写、行为和对话。
具体地包括人物的身份、外部特征、所处环境、内心活动、行为方式、语言特征、他人对人物的反应等。
当然,在人物刻画中性格特征的描写比外部特征的描写更重要。
要想塑造出清晰的人物形象,作者必须清楚地“了解”人物的各个方面,以便塑造出始终如一、栩栩如生的人物。
4、情节是由于主要冲突而发生的一切事件,包括展示部分、开场的偶发事件、渐渐激烈的行为、高潮、渐渐平缓的行为、结局等。
在展开情节的过程中,作家会在整个的时间安排中运用倒叙的手法,还会运用伏笔的手段造成一种悬念。
场景在情节中起到关键的作用,作家在写作中往往让读者通过推理、暗示来了解场景,而不是用成段的描写来阐明场景。
5、短篇小说的叙述视角决定小说的主题,因此视角的选择至关重要。
短篇小说的传统写作方法是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第三人称视角又有三种不同的角度:第三人称、受限的第三人称和全知全觉的第三人称。
受限第三人称视角的叙述者不是小说的组成部分,不能了解任何人物的思想。
全知全觉的第三人称视角几乎总是作者就是叙述者的视角,作者知晓一切,目睹一切,也了解一切。
无论采用哪种视角,小说的叙述视角必须保持一以贯之,前后一致。
6、“形诸笔端”共五章,主要论述了对话的写作、描写的运用和小说的开头和结尾。
首先,对话是短篇小说的必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助于人物的刻画,而且人物在采用对话表达观点或讲述故事时也推进了冲突的发展。
对话可以是人物相互之间的谈话,也可以是人物的自言自语,即内心的独白。
要想写出真实可信的人物对话,就必须用心去聆听,留心观察;
再者,描写是短篇小说中经常使用的文学手法,逼真的描写依赖于五官感觉,也是能够准确传达信息的前提。
描写是支撑短篇小说语气情调的细节,为了使描写生动形象,有些作家会大量使用修辞格。
描写中要使用适合题材的词汇,运用丰富多彩的语言,避免导致词藻华丽或过多修饰语,句子结构要变化多样。
总之,描写要干净利落,简洁有力,直截了当,运用展示的方式;
第三,短篇小说创作的最高要求之一是写一个给人深刻印象的开头,使读者很快融入小说之中,也能迅速抓住编辑的注意力。
短篇小说的开头可以考虑三种可能的方式:运用对话揭示人物和场景,并引入初始冲突;
让主要人物开始实施行为,进而引向初始冲突;
确定场景,提供足够的细节以营造出气氛。
小说的结尾应该完成小说的情节构思,展示主要人物由于冲突而经历的任何变化,并使读者获得阅读上的满足。
结束一篇短篇小说的方式多种多样,如简单地消解冲突、向读者稍作透露、提供一个出乎意料的结尾。
第二部分还以短篇小说《土豆》为范例,分析了短篇小说的全部基本要素。
最后一章是“创作小说的检查z,叙述了对小说初稿进行检查时可以提出的各种问题,而通过检查可以发现小说初稿中存在的不足,进而作出适当的修改和润饰,直至小说通顺流畅,有趣易读,真实可信。
此外,在小说定稿时还要进行仔细的校对,涉及标点符号、段落划分、大小写字母、拼写、语法和惯用法等。
㈢ 小说的艺术特色评析
如果要分析小说文学所独有的艺术特色,首先就是要弄清楚小说的含义与概念,也就是要搞明白什么是小说——小说就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是作者对社会生活进行艺术概括,通过叙述人的语言来描绘生活事件,塑造人物形象,展开作品主题,表达作者思想感情,从而艺术的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众所周知,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而在这三要素之中,重中之重就是描写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正所谓“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时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而自然环境的描写也是不可马虎的。如此而来,简单地说,小说就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
永远要记住,“虚构性”,是小说的本质。小说要塑造人物,而塑造的人物可以以某一真人为模特儿,综合其他人的一些事迹,正如如鲁迅所说:“人物的模特儿,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
下面来说说小说的几个常用技巧。
1.“横切悬念,倒叙事件”法:这是指作者为避免平铺直叙,在小说首段就设置提挈全篇、笼罩全文的悬念,故意给读者造成疑团,以激起读者产生兴趣读下去的一种手段。也是一种很普遍很流行的文学方法
2.“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法:相信你应该知道卓别林,世界艺术大师卓别林有一句名言:“我总是力图以新的方法来创造意想不到的东西。假如我相信观众预料我会在街上走,那我便跳上一辆马车去。”这就告诉我们,创作结构要巧,首先要“出其不意”,这是第一步。但更重要的,是所叙述的情节,必须在情理之中。所谓情理之中,是指这种“出其不意”,与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发展合拍,合乎客观规律,合乎生活逻辑。它不是荒诞的,不是臆造的。既曲折离奇,又理所当然。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就是最佳的佐证。
3.“淡化情节,形散神聚”法:这种创作法,从表面看,没有出其不意的情节,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而且平铺直叙,一直 是淡淡的气氛。但是,在这平铺直叙中,带有涌袭心灵的感情;在这淡淡的凄凉中,带有一种说不出的人生韵味,常常是“无情”更有情,无声胜有声。
4.“一箭双雕,一点两面”法:作者在写小说中,似导戏的导演,常常让舞台上的角色拿这样或那样的道具。好导演会利用 这个“道具”,不只让一个角色,而使许多角色与这个“道具”有关系;不只让一方,而是让矛盾的双方都与这个“道具”打交道。这样,就可以从这个“道具”身上挖掘人物心灵世 界,揭露生活本质,完成作者在这发现上的美学思想。
5.“偶然中必然,必然中偶然”法:小说作者要学会在生活中发现偶然中隐藏着的必然性,学会在写小说时运用这种偶然中的必然性。它能引发读者寻根盘底地、津津有味地追读下去,而且能揭示生活中不易发现的本质意义。这里要举例,法国小说《项链》的作者莫泊桑,对此技巧就运用得非常漂亮。故事是这样的:小 职员的妻子路瓦裁夫人为了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在准备参加一个上流社会的晚会时,向她 的女友借了串项链配戴。当晚,这项链加上她的美貌,确实让她出了风头。不料,乐极生悲 ,在归途上她竟丢失了项链。为了赔偿这项链,她不得不承受经济上的压力。经过十年艰苦 努力,她和丈夫还清了因买项链所欠的债。谁知待她刚还完债,便发现她原来借的项链是假 的。真是一夜风头得到的是十年辛酸,片刻虚荣换来的是半生痛苦。这“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还项链债务”——“发现项链是假玩意”的一系列情节,节节都隐蔽着“偶然中的必然,必然中的偶然”,读来引人入胜,又发人深省。
6.“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法:这种创作技巧是,作者把自己准备着力表现的人物,不妨先压一压,就如伸出去打人的拳头,先缩一缩。这样,击出去,更有力;而准备贬低的人物,则不妨先让他“威风威风”,然后,让他从“威风岭”上掉下来,便“摔”得更惨。
㈣ 如何分析一篇文章
以下为手打——
应试阅读理解其实有规律可循——
1、文学体裁。初中阶段,不外乎散文(叙事的居多)、小说、议论文、说明文这几种。不同地区,各种体裁所占比例不同,比如议论文在很多地区就比较次要。
2、题型。针对不同的体裁,会有不同的题型。其中说明文和议论文的题型较少。说明文的话,不外乎“语言特性”“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对象、内容”几种;议论文,包括“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论证结构、顺序”“语言特点”等;叙事性的散文和小说题型较多,从大范围来说,包括“中心”“结构、顺序”“语言(词语、句子、修辞等)”,当然,各种题型细分有好多。
3、方法。既然题型固定,那么就可以总结规律,套用公式。有的老师会总结一些,教给学生;但是作为学生,更重要的是自觉。分析阅读理解的答案,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看答案,就能知道同一类型的问题要从什么角度回答;记下答案中常用的词语,避免答题时词穷。
总之,多做一些题,认真分析答案。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㈤ 莫泊桑短篇小说人物形象分析 的文献综述
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
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 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你的文献综述有什么要求?不懂可以问我,希望能帮到你。
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
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 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一、文献综述概述
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综述的目的是反映某一课题的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从其历史到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都要进行全面的介绍和评论。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预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为选题和开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文献综述的格式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
三、文献综述规定
1. 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
2. 在文献综述时,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
3. 在文献综述中,研究生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
4. 文献综述要条理清晰,文字通顺简练。
5. 资料运用恰当、合理。文献引用用方括号"[ ]"括起来置于引用词的右上角。
6. 文献综述中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鼓励研究生多发现问题、多提出问题、并指出分析、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
㈥ 如何以论文形式分析小说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1 视角独到,以小建大 2 人物形象,个性鲜明 3 心灵刻画,入木三分 4 情节安排,匠心独运 5 环境描写,烘云托月 “虚构性”,是小说的本质。“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觉经验”,是小说竭力要挖掘的艺术内容,其感觉经验愈是新鲜、细微、独特、准确、深刻,就愈是小说化。“虚构性”与“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觉经验”,是上述要素中最能体现小说性质的东西。小说塑造人物,可以以某一真人为模特儿,综合其他人的一些事迹,如鲁迅所说:“人物的模特儿,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任何一部优秀的小说,总有使人难忘的典型人物。人们可以通过这些艺术典型的镜子,看到、理解许多人的面目。故事情节来源于生活,它是现实生活的提炼,它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和矛盾是有始有终,有起有伏,并有一定发展过程的,因而小说情节的展开,也是有段落,有过程的。这个过程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还有序幕和尾声。在作品中,情节的安排决定于作者的艺术构思,并不一定按照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发生、发展的自然顺序,有时可以省略某一部分,有时也可颠倒或交错。 小说与作文一样,也注重描写和选材。一部好的小说就总能让人身临其境,而不像科学报告那样枯燥。作者总是能以优美的文笔、生动的描写和不可思议的想象把这个故事牢牢地刻印在读者的脑海里。以上说的是传统小说的一些特点。
㈦ 作为一名普通大学生,如何去分析一部文学作品
大学生都有了一定的文学素养,大学语文课又讲过很多关于如何赏析文学作品的方法,作为一名普通大学生,我认为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去分析一部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