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诃夫短篇小说礼物
①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读后感1000字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读后感1000字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读后感1000字,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联系以一本书为载体,阅读过的书籍是一个人的成长史,阅读使人获得心灵上的安宁,阅读在现代几乎已经成为一种奢侈品,下面是契诃夫短篇小说选读后感1000字的范文。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读后感1000字1
微笑着揭开不完美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读后感
安东·巴夫洛维奇·契诃夫是俄国著名的中短篇小说家和剧作家,这个暑假,我阅读了他的短篇小说选,并在他的小说中感受到深刻的幽默和讽刺。
《在钉子上》中,那个小文官因为看到了钉子上高官的衣帽而不能回家,只好和朋友们在外面挨饿,画饼似的期待着美好的晚宴;《在理发店》中,冷酷吝啬而又势力的亚戈多夫为了不付给理发师钱,甘愿顶着一个“阴阳头”;《胜利者的胜利》中,“我”,一个孩子,在酒足饭饱之后,跟着父亲一起边学公鸡叫边绕着餐桌跑,还满心以为自己的“助理文书”是当定了;一个小官员,因为在看戏时不小心把吐沫喷到了将军的头上,从此三番五次地去道歉,惶惶而不可终日,最终郁郁而终;《胖子和瘦子》里,瘦子见到昔日的好友,愉悦地攀谈,在得知对方的官职比自己高后,立刻“矮了半截”……这些幽默的片段,在引人大笑的同时,不禁为这些人感到心酸,在这幽默中隐藏的讽刺,更像一把把锋利的手术刀,直入病灶
。
其中,我最喜欢的,莫过于《变色龙》了,它也因卓越的讽刺和幽默技巧,被选入我们的语文课本中。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一件关于狗咬人的案件,因为狗主人身份的不确定,他在旁人的猜测中不断地变换立场,一件大衣脱了又穿、穿了又脱,说着“我要给那些把狗放出来的人一点儿颜色看看”,得知狗好像是将军家的以后,又训斥被咬的人“就是一个臭名昭著的人”。如此变化,“变化”了六次,说着要伸张正义,话音未落便训斥受害者,在知道狗是将军的哥哥家的以后,极尽谄媚,满脸堆笑。奥楚蔑洛夫的“变色”,让人不禁哑然失笑,感受到这人摇摆不定的立场所让人看见的丑恶嘴脸。自然界中,变色龙变色是为了保护自己,这位警官“变色”亦然。在当时的社会,正直并不是能够保护自己的铠甲,而“变色”才是,因此,契诃夫的这篇小说中,淋漓尽致地反映的当时社会的病之所在,即以官为贵,每个人都极力讨好高官,公平正义只是表面功夫,在官职面前,只能如纸片一样飘飞而去。
高尔基这么评论契诃夫:“他阐明了生活的无聊与荒唐,阐明了生活的渴望,从最高的视点展示了生活全部的混乱。”诚然,当时的社会是黑暗的,充满着压迫与饥寒,毫无乐趣可言,契诃夫却能以它高超的幽默艺术,让这生活显得充满了乐趣,可以说,《契诃夫短篇小说选》是一本“笑之书”。不过,对不同的人,他的“笑”不同,对穷苦的老百姓,他是善意的笑;对丑恶的势力,他报之以讥讽的笑。这就好像把当时社会的“十字绣”翻了一个面,让人看到背面纷杂丑陋的线头和混乱的颜色。
在这些小说中,我们亦能坚定自己的人生理想。既然说充满着虚伪的正义、饥寒、压迫和虚荣庸俗的社会是丑恶的,那么我们的目标就是构建一个与之相反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公平正义存在与每个人的心中,每个人都安居乐业、生活安宁幸福,没有压迫、没有纷争,人人都有美好的乐趣。这个社会太像无法实现的“桃花源”了,但是,正如完美圆的存在是为了验证其它的圆是否足够圆一样,这样的美好社会的蓝图也是为了验证我们的社会是否接近完美。我们的志向就是,倾尽一生,像人拉着黄包车一样,尽力地接近那个美好的终点。
这或许就是契诃夫想要告诉我们的。微笑着揭开不完美,然后,坚定我们的追求。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读后感1000字2
《最后一片叶子——欧·亨利短篇小说选》,作者是著名的美国短篇小说家欧·亨利。欧·亨利是作者的笔名,原名为威廉·西德尼·波特。欧·亨利身为美国现代短篇小说创始人,与契诃夫和莫泊桑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他的作品有“美国生活的网络全书”之誉。这本书的译者是中国著名的翻译家黄源深,他翻译的作品曾多次获奖,对于这本书的翻译编辑他也是十分的用心。
这本书收录了欧·亨利284篇短篇小说中30篇常见且受大众喜爱的篇什,其中包含《贤人的礼物》(又译作《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叶子》等耳熟能详的文章,也不乏一些名气不大、但有一定深度符合中国读者口味的短篇。欧·亨利大多刻画的是平民百姓的艰辛和无奈,笔调轻松,语言大多幽默风趣,用的是一种含泪的微笑。译者把30篇短篇小说按内容分成五类,并冠上了类别名:社会世情小说、爱情情爱小说、无赖骗子小说、探案推理小说和哲理象征小说,方便了读者的阅读。
欧·亨利的短篇小说多是以那些令人同情的小人物为主人公,赞美他们在虚伪灰暗的社会中,依旧还能保留着人与人之间难得可贵的真情和真爱。其中的一篇就是脍炙人口的《The Gift of the Magi》,译者凭借他的翻译经验将其译为《贤人的礼物》,Magi是Magus的复数,意为《圣经》中的贤人,而不是众人认为的一个叫做麦琪的家伙。作者之所以把Magi用了复数,是为了暗示我们故事中的两名主人公都是难得的贤人。正如文章最后所说:“无论何处,他们都最聪明。他们就是贤人。”
在整本书中,多数文章的结尾都是欧·亨利著名的surprise ending,让读者在文章的最后还能感受到那种“出乎意料”的新鲜和善意。其中包含著名的《最后一片叶子》。年轻画家身患重病,没事就数窗外的藤叶,心想着当最后一片叶子落下,她自己也应该离开了。她楼下的老画家老贝尔曼得知她的病情之后,对她愚蠢的想法加以嘲笑。但出人意料的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过后,那最后一片叶子竟然没有掉下来,年轻画家也奇迹般脱离了危险。楼下的老贝尔曼病逝了。在故事结尾,年轻画家的好友告诉了她真相:那最后一片叶子其实早已飘落,现在墙上的那片叶子是老贝尔曼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画上去的。那片叶子让年轻画家恢复了生存的希望,却让老贝尔曼因为着凉而送掉了性命。这个出人意料的结尾让整个故事充满了温情,令人久久难忘。
在这本书里,有对人间真情的赞美,有对社会恶毒的揭露,描绘了当时人们的现实生活和一些无法避免的人生规律。看完整本书,心中的感想也许会是对于一些社会事实的无奈,但我相信更多的,是对于那些真情真爱的赞美和向往。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读后感1000字3
变革与新生
----读《契诃夫短篇小说选》有感
短篇小说中,契诃夫的作品可谓登峰造极。我有幸趁着暑假时光瞻仰他的大作,翻开书本,一篇篇故事在时间脉络中徐徐展开。
初识契诃夫是在小说《变色龙》中,它述说了小官吏在面对上司的狗咬人时,为阿谀奉承而“乱判葫芦案”的故事。短短三页的篇幅里,他用辛辣的笔触、夸张的转折、极具戏剧性的情节,为我们塑造出一个凶残的沙俄官僚世界。透过文中对于奥楚蔑洛夫表情及语言的描写,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他当时的窘样:表情僵硬又缓和,脸上豆大的汗珠不断落下,还断断续续地说着一些不着边的.话以应付形势。这样的角色塑造固然生动,然而免不了过于浅显。
如《小公务员之死》,小公务员因看剧时错让唾沫溅到将军头上而惶惶不安,最终仅因为将军的一句气话而一命呜呼;《胖子和瘦子》中二人本是旧友,却因官阶不同而一个低声下气,一个趾高气扬,他们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契诃夫前期的作品大都承袭此基调,用一两个角色讲述极短的小故事,角色的身份、阶层具有代表性,而性格鲜明得甚至有些极端。
但接着,小说的篇幅开始变长,角色也变得更多。情节的安排慢慢变得隐晦、复杂,有时我甚至无法看透他想表达的主旨,不由得阖书深思一番。在《第六病室》中,亦正亦邪、冷酷倨傲的安德烈医生,是被世界腐化、坠入深渊的代表;胆小软弱、疯狂激进的病人伊凡,被众人视为疯子和可有可无的幽灵,是漠视知识、敌视智慧的世界的牺牲品。整篇作品阴郁而压抑,善恶的界限模糊不清。在充满人性肮脏的环境中,契诃夫仍借角色之口发出了不屈的呐喊: “我疼痛,我就喊叫,流泪;看到卑鄙行为,我就愤怒;看到丑陋龌龊,我就厌恶。”角色伊凡的观点鲜明,论辩有条有理。对于医生“人终有一死”的观点,他说:“让痛苦把你磨练得麻木不仁,对痛苦丧失了任何感觉,换句话说,也就是变成了活死人。”活死人一说,何尝不是对市侩者的讽刺。这像极了新文化运动前的中国,市民观看日本人的屠杀而表情麻木,又何尝不是“活死人”的生动范例?
后期的作品角色逐渐多样化,多角度展现了沙俄历史的丰富长卷。《阁楼上的房子》中,以婴儿的视角表现社会对年轻人鲜活思想的压制,乍看明快,实则黑暗;《跳来跳去的女人》中,奥莉加由于自己的任性失去丈夫戴莫夫,由此引出对俄国纸醉金迷的风尚以及人民匮乏的精神世界的思考。前期到后期的变革十分明显,唯一不变的是其现实意义。契诃夫永远在用他特有的辩证式思考引导读者去深究作品的内涵,让读者从中得到教训,或学习到受益一生的道理。
读毕,文学巨匠与我隔时空的对话仍久久萦绕在我脑海中。阅读一名作家的作品集,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完整见证这名作家写作风格乃至心境的变迁。契诃夫在写作生涯中,由尖锐变得圆滑,由浅显变得深刻。他的思想一步步沉淀、积累、凝聚、升华,浓缩为一篇篇小说,最终迎来了华丽的蜕变。他期待了一辈子的变革与新生,在1917年,他逝世十三年后的一声炮响中变为现实。崭新的、蓬勃发展的政权,被他深远的人格魅力影响着,被他作品中沉痛的教训警醒着。所幸在今天,这影响和警醒的作用,仍丝毫不减,熠熠生辉。
② 契诃夫著名的短篇小说有哪些
契诃夫的著名作品:
1、短篇小说
《给博学的邻居的一封信》、《皮靴》、《马姓》、《凡卡》、《迷路的人》、《预谋犯》、《未婚夫和爸爸》、《客人》、《名贵的狗》、《纸里包不住火》、《哼,这些乘客们》、《普里什别叶夫中士》、《猎人》、《哀伤》。
《胖子和瘦子》、《喜事》、《在钉子上》、《胜利者的得意洋洋》、《小公务员之死》、《不平的镜子》、《谜一样的性格》、《站长》,《文官考试》、《戴假面具的人》、《变色龙》、《外科手术》、《太太们》、《幸福的人》、《在别墅里》、《大提琴的浪漫故事》。
《一件艺术品》、《白嘴鸦》、《苦闷》、《凡卡》、《食客》、《校长》、《伤寒》、《吻》、《沃洛嘉》、《祸事》、《婚礼》、《逃亡者》、《无依无靠的人》、《精神错乱》,《贼》、《村妇》、《古塞夫》、《跳来跳去的女人》、《邻居》。
2、剧作
《论烟草的危害》、《蠢货》、《伊凡诺夫》、《求婚》、《林神》、《被迫无奈的悲剧角色》、《结婚》、《纪念日》、《海鸥》、《万尼亚舅舅》、《海鸥》、《三姐妹》、《樱桃园》。
(2)契诃夫短篇小说礼物扩展阅读:
诃夫创造了一种风格独特、言简意赅、艺术精湛的抒情心理小说。他截取片段平凡的日常生活,凭借精巧的艺术细节对生活和人物作真实描绘和刻画,从中展示重要的社会内容。
这种小说抒情气味浓郁,抒发他对丑恶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把褒扬和贬抑、欢悦和痛苦之情融化在作品的形象体系之中。
他认为:“天才的姊妹是简练”,“写作的本领就是把写得差的地方删去的本领”。他提倡“客观地”叙述,说“越是客观给人的印象就越深”。
他信任读者的想象和理解能力,主张让读者自己从形象体系中琢磨作品的涵义。他的短篇小说《凡卡》被选入中国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5课。
③ 契诃夫短篇小说其中的5篇进行概括介绍
世界三大小说家
从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初,在六十年的时间里,文学史上相继走过了并称世界三大小说家的莫泊桑、契诃夫和欧。亨利。
本篇并不想系统的论述他们的文学特征和成就,只是一些自己的或他人的碎片汇集而已。
世界文学史上的短篇圣手不乏其人,为何此三人倍受推崇呢?我不知是何人在何时何地对他们做如此定位,将他们置于短篇小说创作成就的颠峰,不过确实也实至名归。
他们的中、短篇小说在质量上和数量上的显著特点就是“多而且好”,这是使他们成为短篇小说大师的基本要素。还有就是他们文学创作的重点或主要组成部分是中、短篇小说。正是这三个人,用他们灿若星辰的作品丰富了中、短篇小说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巩固和发展了中、短篇小说的创作模式,完善了传统中、短篇小说的创作技巧,为其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
上面这段话看起来像某篇刻板的文学评论的摘录,再这样陈述下去恐怕会沦为老生常谈的陈词滥调。那么我就变换一种方式,加进一些统计数字,也许还是老一套,那我也管不了许多了。
莫泊桑,法国人,生于1850年,卒于1893年,享年43岁,没有加入跨世纪的作家一族。他创作了三百多篇中、短篇小说、六部长篇小说。人生未至半百,创作量惊人。
契诃夫,俄国人,生于1860年,卒于1904年,享年44岁。他比莫泊桑多活一年,也见到了新世纪。他一生创作大量中、短篇小说,其戏剧创作成就比起小说来毫不逊色。
欧。亨利,美国人,生于1862年,卒于1910年,享年48岁,也没活过半百之年。他一生创作了三百多个短篇和一部长篇。
让我们就上述资料做一下概括说明。
一是这三位作家大概创作了一千篇左右的中、短篇小说,其中包括大量传世名作,比如《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套中人》、《第六病室》、《警察和赞美诗》、《麦琪的礼物》、《最后的常春藤叶》等等等等。不要对我说上述作品你一篇也不知道,除非你没接受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
二是他们都没活过五十岁,也就是我国传统意义上的知天命之年。按出生时间排列,他们一个比一个活得长些,但都有像短篇一样的寿命。难道是写短篇小说太耗费精力了?
三是用这三位作家的出生地为点,连线组成一个钝角三角形。这三人的国籍颇有代表性,法兰西、俄罗斯、美利坚。这三个国家的文学大师层出不穷,这也说明此三人为何具有代表性。法兰西,雨果地故乡,巴尔扎克的老家,福楼拜的巢穴。俄罗斯,伟大作家的诞生地:普希金、莱蒙托夫、屠格涅夫、列夫。托尔斯泰,无一不令后辈作家望尘莫及、五体投地。美利坚,那时已经有了马克。吐温、德莱塞、惠特曼三大文学奠基人,又有诺里斯和克莱恩这样的短命天才,其前途不可限量。
莫泊桑和契诃夫都属于欧洲大陆,这片大陆有较深的文学底蕴。1850年,也就是莫泊桑出生的那一年,法国的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逝世了,而距另一位巨人斯汤达的逝世已经八年了,维克多。雨果还没有写出《悲惨世界》,福楼拜还没有树立自己大师的地位;在当时的俄罗斯,屠格涅夫只有33岁,列夫。托尔斯泰22岁。1867年,莫泊桑17岁时结识了福楼拜,在这位恩师的教导与关怀下他向成功走去;这时在俄罗斯,契诃夫刚刚5岁。1880年,莫泊桑30岁时发表了处女作小说《羊脂球》,从而轰动文坛;这一年契诃夫开始了幽默故事性质的小说创作。以后的5年是莫泊桑的黄金时期,其间他完成了他绝大部分的中、短篇杰作;也就是在这短短的5年里,契诃夫在创作上发生了一次飞跃,他逐渐脱离了庸俗的笑料小品,写出了《普里希别耶夫中士》那样具有深刻主题的讽刺作品。
莫泊桑的幸运是他在学习写作时有福楼拜这样的明师对其天才进行引导和挖掘。作为医生的契诃夫完全靠自我实现了突破,他说过:“医生是我的妻子,而写作是我的情妇”。
1890年以后,莫泊桑急转直下,1893年逝世。契诃夫在1890年访问了库页岛,此后他的第二次飞跃发生了,标志是1892年的《第六病室》。二十世纪初,契诃夫站到了俄罗斯文学的最高处。
1881年,屠格涅夫把莫泊桑的一本小说集(《泰利埃公馆》,旧译《戴家楼》)送给了列夫。托尔斯泰,说:“随便读读吧,这是一位年轻的法国作家。他知道您,并且非常尊崇您。”屠格涅夫是福楼拜的老朋友,曾多方关照莫泊桑。托尔斯泰后来读了莫泊桑几乎所有作品,称赞他具有“那种使他能够在事物和生活现象中见到人所不能见的特征的天赋注意力。”十九世纪下半叶至二十世纪初,随着一个个文学巨人的出现,欧洲的现实主义文学发展到顶峰,继而几至沦入自然主义泥沼。现代主义作为一个文学流派已经崭露头角。莫泊桑的现实主义是接近自然主义的,但决没有后者的枯燥乏味(不信?你可以去读《娜娜》)。契诃夫继承了俄罗斯传统的抒情化现实主义。列夫。托尔斯泰这样说:“契诃夫是用散文写作的普希金。”看看后人的几段评论。
毛姆(被称作“英国的莫泊桑”)在《论小说写作》中这样写道:“契诃夫是一个很好的短篇小说家,但是有他的局限;而且他把自己的艺术建筑在这些局限上是他明智的地方。他没有本领编造一个紧凑而生动的故事,诸如人们可以在晚餐桌上讲得娓娓动听的那类故事,象《遗产》或者《项链》那样。”毛姆是莫泊桑的精神传人,一位法国化的英国作家。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被称作“英国的契诃夫)说:”我愿意将莫泊桑的全部作品换取契诃夫的一个短篇小说。“”如果法国的全部短篇小说都毁于一炬,而这个短篇小说(《苦恼》)留存下来的话,我也不会感到可惜。“列夫。托尔斯泰说:”他创造了新的形式,因此我丝毫不假作谦逊地肯定说,在技术方面契诃夫远比我为高明!……这是一个无与伦比的艺术家。“
托马斯。曼说:“毫无疑问,契诃夫的艺术在欧洲文学中是属于最有力、最优秀的一类的。”海明威说:“人们对我说,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写了一些好的短篇小说,甚至是一些很好的短篇小说,但是在读了契诃夫之后看她的作品,就好像在听了一个聪明、博学的医生讲的故事后再听一个尚年轻的老处女竭力编造出来的故事一样。”纳博科夫曾着重分析了契诃夫的小说名篇《带叭儿狗的女人》,认为这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短篇小说之一”,并说:“爱陀思妥耶夫斯基或高尔基甚于爱契诃夫的人永远也不能掌握俄罗斯文学和俄罗斯生活的本质……也不能掌握普通的文学艺术的本质。”“在这个只有二十页左右的短篇小说里,一切传统的小说写法都被打破了。”是的,高尔基曾就这篇小说写信给契诃夫,说他在“杀害现实主义”。
《彼得堡》的作者安。别雷在他的《小品文集》中这样论述契诃夫:“互相对立的流派——象征主义和现实主义在他那里相遇、交汇。在契诃夫身上体现着我们弥足珍贵的列夫。托尔斯泰文学传统的继承。而与此同时契诃夫的创作中又储存了能够引爆诸多俄罗斯文学过渡流派的真正象征主义的甘油炸药。”“契诃夫从未认为自己是象征主义者,但是他却高尚而真诚地仿佛把自己的全部创作奉献于一点,那就是使他的创作成为俄罗斯象征主义的基石。”“正是以契诃夫现实主义的如许深邃,该现实主义的内在基础在未背叛过去传统的同时转化为象征主义。”“这就是契诃夫的实体——不由自主地与象征主义长成一体的透明化的现实主义。”综合看来,契诃夫在艺术上要比莫泊桑复杂的多。这位风格独特的修辞大师既简洁纯净又复杂深邃。
美洲大陆的欧。亨利的创作时间在二十世纪最初10年,亦即他生命的最后10年。
似乎欧。亨利在我国的受重视程度不如他那两位欧罗巴同行(迄今为止我没见过中文版的欧。亨利小说全集)。通过他作品中的只言片语,我们推测他大概读过莫泊桑的大部分小说。在我的印象里契诃夫的小说是在1910年以后才正式介绍到美国的,那么欧。亨利应该没有读过契诃夫的小说。
欧。亨利经历丰富,他的各种职业生涯使他得以接触美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还包括在监狱服刑的经历,所以他的小说被称作“美国生活的万花筒”。
欧。亨利的小说技巧是纯美国式的。在读莫泊桑和契诃夫的小说时,在读者意识的某一个角落里隐藏着一种厚重感,这使作品的背景显得深远广阔。欧。亨利带给我们像纸一样轻快的感觉,这并不是说他的作品浅薄,而是作品中表露的那种蓬勃的美国气息。
很多人称赞他的小说构造技巧已达炉火纯青的境地,“出人意料的结尾”被他发挥得淋漓尽致。他又是一位爱玩儿文字游戏的作家,在他的作品中利用谐音的语义双关比比皆是。他还喜欢引经据典:《圣经》、希腊罗马神话以及同时代的亨利。詹姆斯。
谁也不能忽视欧。亨利小说中的幽默内涵。那是正宗的美式幽默:俏皮、夸张、粗线条,又有一丝酸涩的感觉。我们还不能把这种幽默称为“含泪的幽默”,不过可以在这种幽默中找到黑色幽默的遗传因子。
欧。亨利的很多作品会使你体会到它们的虚构性。他常常会在一个故事的叙述过程中插入一些作者的观点,透露一点作者的意图。这种手法在后现代小说中称作“短路”。这使欧。亨利的小说具有了一点“元小说”的特征。他的现实主义融合了浪漫主义和后现代等各种因素,形成了欧。亨利式的现实主义。
好了,可以结束了。三位短篇小说大师已逝去将近一个世纪了,纵观这百年来的文学发展,任何事物一成为经典,就会有一群人去模仿,同时又有一群人去试图推翻,再去重塑新的经典;但对于阅读中的人类来说,实质的东西是永远不会消褪的。
④ 契诃夫的三部代表作是什么
《带小狗的女人》、《海鸥》、《带阁楼的房子》。
1、《带小狗的女人》(Дама с собачкой)是契诃夫创作的短篇小说,发表于1899年12月。小说以十分朴素感人的语言和形象,描绘了一对恋人从邂逅到相爱的情感历程。
故事讲述的是两个普通人—古罗夫和安娜。在疗养地度假时因为寂寞无聊而发生婚外情。这种关系打破了他们原本平静的、有条不紊的生活。
他们双方都不敢面对自己的感情,因为不愿破坏固有的生活方式。但是这段恋情并没有在两人分别离开疗养地后结束,而是逐渐地转化成一种真正的情感。
2、《海鸥》(Чайка)契诃夫创作于1896年的四幕话剧,故事的背景是沙俄统治时期的俄国,讲述在一座庄园里,青年作家特里波列夫和想要成为演员的女青年妮娜的故事。
3、短篇小说 《带阁楼的房子》Дом с мезонином(1896),小说描写了一位年轻画家“我”,偶然散步到沃尔恰尼诺夫庄园,走过一所带阁楼的白房子,雕狮子的门口站着两个姑娘,通过画家与姐姐莉达的思想交锋以及和妹妹任妮娅的爱情故事,揭露了沙俄社会对人的青春、才能、幸福的毁灭,讽刺了自由派地方自治会改良主义活动的于事无补。
创作特点
小说创作
契诃夫创造了一种内容丰富深刻、形式短小精湛的一种独特的短篇小说体裁。在这种短篇小说中,作家往往以普通人们的日常生活为题材,凭借巧妙的艺术手法对生活和人物的心理进行真实而又细致的描绘和概括,从中展示出重要的社会内容。
这种小说有强烈的抒情意味,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里的丑恶一面的厌恶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但作家把他对自己笔下的生活和人物的褒贬以及作家内心的痛苦和愉悦之情自然而然地融入在作品的形象体系中,让读者自己从不同的人物形象中认知和体会作品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