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短篇小说选集
1. 萧红写了几本书
作家助手萧红作品如下:
《可纪念的枫叶》 诗歌
1932年春 《静》
1932年春 《偶然想起》
1932年春 《栽花》
1932年春 《春曲》(六首)
1932年7月30日 《幻觉》
不祥(1933年8月13日首刊) 《八月天》
1937年6月20日 《一粒土泥》
1933年4月18日 《弃儿》 散文
1936年8月9日 《孤独的生活》
不详(1936年9月18日首刊) 《长白山的血迹》
不详(1936年10月29日首刊) 《女子装饰的心理》
不祥(1933年10月29日首刊) 《中秋节》
不祥(1934年6月14日首刊) 《镀金的学说》
不祥(1936年11月29日首刊) 《感情的碎片》
1936年12月12日 《永远的憧憬和追求》
1937年8月14日 《天空的点缀》
1937年8月22日 《失眠之夜》
1937年8月17日 《窗边》
1937年10月17日 《逝者已矣!》
1937年10月22日 《小生命和战士》
1937年10月22日 《火线外(二章)》
1937年12月13日 《一九二九年底愚昧》
1938年2月20日 《记鹿地夫妇》
1938年5月15日 《无题》
不详(1938年9月18日首刊) 《寄东北流亡者》
不详(1938年12月29日首刊) 《我之读世界语》
1939年8月28日 《茶食店》
1939年9月22日 《鲁迅先生生活散记——为鲁迅先生三周年祭而作》
不详(1939年10月18日首刊) 《记忆中的鲁迅先生》
不详(1939年10月20日首刊) 《记我们的导师——鲁迅先生生活的片段》
1940年6月28日 《〈大地的女儿〉——史沫特烈作》
1940年7月 《回忆鲁迅先生》
不详(1941年5月5日首刊) 《骨架与灵魂》
不详(1941年9月20日首刊) 《“九一八”致弟弟书》
不详(1941年9月1日首刊) 《给流亡异地的东北同胞书》
1933年10月 《跋涉》 散文集
1935年3月至5月间 《商市街》
1936年 《桥》
1940年6月初版 《萧红散文》
1933年8月6日 《两个青蛙》 短篇小说
1933年8月27日 《哑老人》
1933年9月20日 《叶子》
1933年11月15日 《渺茫中》
不详(1933年7月18日首刊) 《腿上的绷带》
不详(1933年8月4日首刊) 《太太与西瓜》
1934年3月8日 《患难中》
1934年3月8日 《出嫁》
2. 萧红的作品有哪些
《跋涉》(小说、散文集)与萧军合著, 1933(自费出版)
《生死场》(中篇小说)1935,上海容光书局;1980,黑龙江人民
《淌薪帧散文集》1936,文生
《桥》(小说、散文集)1936,文生
《牛车上》(小说、散文集)1937,文生
《旷野的呼喊》(短篇小说集)1940,上杂
《萧红散文》1940,重庆大时代书局
《回忆鲁迅先生》(散文)1940,重庆妇生活社
《马伯乐》(中篇小说)1941,重庆大时代书局
《呼兰河传》(长篇小说)1941,上杂 1954,新文艺;1979,黑龙江人民
《手》(小说)1943,桂林远方书店
《小城三月》(小说)1948,香港海洋书屋
《萧红选集》(中、短篇小说集)1958,人文
《萧红选集》1981,人文
《萧红书简辑存注释录》萧军辑,1981,黑龙江人民
《萧红短篇小说》1982,黑龙江人民
《萧红散文选集》1982,百花
《萧红》(中国现代作家选集)1984,人文
《萧红代表作》(短篇小说集)1987,人文
1933年3月,萧红参加了中共党员金剑啸组织的赈灾画展,展出她的两幅粉笔画.同时,在萧军的影响下,萧红开始从事文学创作.
《可纪念的枫叶》、《静》、《春曲》、《偶然想起》、《栽花》等是萧红最早(1932年)创作的诗歌.
《幻觉》是萧红认识萧军后,创作的一首诗歌(1932年7月30日),后发表在哈尔滨《国际协报》副刊《国际公园》上(1934年5月27日).
1933年4月18日,完成第一篇纪实散文《弃儿》(载长春《大同报》副刊《大同俱乐部》)
1933年5月21日,完成第一篇短篇小说《王阿嫂的死》.作品通过描写王阿嫂一家的悲惨遭遇,愤怒地控诉了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这篇小说发表以后,她陆续发表了《看风筝》、《腿上的绷带》、《太太与西瓜》、《小黑狗》、《中秋节》等小说和散文,从此踏上文学征程.
“牵牛坊”是画家冯咏秋的宅院,因院内种植牵牛花而得名,是位于道里水道街(今道里兆麟街)的一处平房.萧红、萧军经常到这里参加左翼文化人的聚会,常来的还有罗峰、白朗、金剑啸、舒群等人.通过与他们接触,使萧红开阔了眼界,增加了文学知识,而且还受到了一些共产党员爱国进步思想的影响.
萧红的文学创作开始于1932年,到她去世,只有9年的.时间.在这短短的9年中,她创作了三部长篇小说《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三本短篇小说与散文合集《跋涉》、《桥》和《牛车子》;另有《商市街》、《萧红散文》、《回忆鲁迅先生》等三本散文专集,以及一些散见于报刊的作品.萧红独特的创造在于她打破了现代文学中小说通常的叙事模式,创造了一种介于小说、散文和诗之间的边缘文体,并以其超常规语言、自传式叙事方法、散文化结构及诗化风格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萧红体”小说文体风格,促进了现代小说观念的更新,使小说取得另一种特殊意义的存在.萧红小说正是以其深沉的悲剧意蕴和独特的文体风格在我国现代文坛上独树一帜,构筑了一个独具韵味的艺术世界.
本作品中编选的小说大多是经较典型的“萧红体”作品,其中的《手》和《小城三月》还是她短篇小说中的代表作.《逃难》、《马伯乐》等幽默的讽刺类作品在萧红的创作中并不多见,既是学术界萧红研究中相对薄弱的环节,也是读者较少阅读的.但从这些作品中可见萧红多方面的创造才能,因此我们也将其选入,作为这一类作品的代表.
3. 作者萧红的简介
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笔名萧红,悄吟,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30年,为了反对包办婚姻,逃离家庭,困窘间向报社投稿,并因此结识萧军,两人相爱,萧红也从此走上写作之路,两人一同完成散文集《商市街》.1934年到上海,与鲁迅相识,同年完成长篇《生死场》,次年在鲁迅帮助下作为“奴隶丛书”之一出版.萧红由此取得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生死场》是最早反映东北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生活和斗争的作品之一,引起当时文坛的重视.鲁迅为之作序,给予热情鼓励.抗日战争爆发后,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后应李公仆之邀到山西临汾,在民族革命大学任教.1940年去香港.萧红带有左翼现实主义风格的小说还有一部长篇《马伯乐》,但质量不高.她更有成就的长篇是写于香港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以及一系列回忆故乡的中短篇如《牛车上》、,《小城三月》等.
这位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却有着写作天才的女性命运悲凉,1942年1月22日死在香港时,她生命中的两个男人都不在身边.
著作书目:
《跋涉》(小说、散文集)与萧军合著,1933(自费出版)
《生死场》(中篇小说)1935,上海容光书局;1980,黑龙江人民
《淌薪帧散文集)1936,文生
《桥》(小说、散文集)1936,文生
《牛车上》(小说、散文集)1937,文生
《旷野的呼喊》(短篇小说集)1940,上杂
《萧红散文》 1940,重庆大时代书局
《回忆鲁迅先生》(散文)1940,重庆妇生活社
《马伯乐》(中篇小说)1941,重庆大时代书局
《呼兰河传》(长篇小说)1941,上杂 1954,新文艺;1979,黑龙江人民
《手》(小说)1943,桂林远方书店
《小城三月》(小说)1948,香港海洋书屋
《萧红选集》(中、短篇小说集)1958,人文
《萧红选集》 1981,人文
《萧红书简辑存注释录》萧军辑,1981,黑龙江人民
《萧红短篇小说逊 1982,黑龙江人民
《萧红散文选集》 1982,百花
《萧红》(中国现代作家选集)1984,人文
《萧红代表作》(短篇小说集)1987,人文
4. 萧红一生写了多少作品
《《两个青蛙》、《哑老人》、《夜风》、《清晨的马路上》、《八月天》、《饿》、《三个无聊人》、《生活知识》、《中学生》、《作家》、《文学季刊》、《中流》、《生死场》、《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红的果园》、《孤独的生活》、《王四的故事》、《牛车上》、《家族以外的人》、《拜墓诗——为鲁迅先生》、《天空的点缀》、《失眠之夜》、《在东京》、《火线外二章:窗边、小生命和战士》、《记我们的导师》、《记忆中的鲁迅先生》、《鲁迅先生生活散记》、《鲁迅先生生活忆略》、《民族魂》、《呼兰河传》、《马伯乐》、《后花园》、《小城三月》、《北中国》,散文《骨架与灵魂》、《给流亡异地的东北同胞书》、《九一八致弟弟书》、《红楼》、《跋涉》(小说、散文集)与萧军合著,跋涉》(小说、散文集)与萧军合著, 1933(自费出版)
《生死场》(中篇小说)1935,上海容光书局;1980,黑龙江人民
《淌薪帧?散文集)1936,文生
《桥》(小说、散文集)1936,文生
《牛车上》(小说、散文集)1937,文生
《旷野的呼喊》(短篇小说集)1940,上杂
《萧红散文》 1940,重庆大时代书局
《回忆鲁迅先生》(散文)1940,重庆妇生活社
《马伯乐》(中篇小说)1941,重庆大时代书局
《呼兰河传》(长篇小说)1941,上杂 1954,新文艺;1979,黑龙江人民
《手》(小说)1943,桂林远方书店
《小城三月》(小说)1948,香港海洋书屋
《萧红选集》(中、短篇小说集)1958,人文
《萧红选集》 1981,人文
《萧红书简辑存注释录》萧军辑,1981,黑龙江人民
《萧红短篇小说逊 1982,黑龙江人民
《萧红散文选集》 1982,百花
《萧红》(中国现代作家选集)1984,人文
《萧红代表作》(短篇小说集)1987,人文
5. 萧红简介
萧红中国常见名。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使用笔名萧红)。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有同名者。
《跋涉》(小说、散文集)与萧军合著, 1933(自费出版)
《生死场》(中篇小说)1935,上海容光书局;1980,黑龙江人民
《商市街》(散文集)1936,文生
《桥》(小说、散文集)1936,文生
《牛车上》(小说、散文集)1937,文生
《旷野的呼喊》(短篇小说集)1940,上杂
《萧红散文》 1940,重庆大时代书局
《回忆鲁迅先生》(散文)1940,重庆妇生活社
《马伯乐》(中篇小说)1941,重庆大时代书局
《呼兰河传》(长篇小说)1941,上杂 1954,新文艺;1979,黑龙江人民
《手》(小说)1943,桂林远方书店
《小城三月》(小说)1948,香港海洋书屋
《萧红选集》(中、短篇小说集)1958,人文
《萧红选集》 1981,人文
《萧红书简辑存注释录》萧军辑,1981,黑龙江人民
《萧红短篇小说逊 1982,黑龙江人民
《萧红散文选集》 1982,百花
《萧红》(中国现代作家选集)1984,人文
《萧红代表作》(短篇小说集)1987,人文
《呼兰河传》
是一部带有萧红自传色彩的回忆性小说,它描写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东北小镇呼兰的风土人情。全书内容为七章:第一章写小城风貌,包括四季更替、风景民情,以及乡民的生活态度;第二章叙述小城种种年终盛事;第三、四章则以作者的祖父及其幼时所居四合院的人物、往事为主体;第五章写小团圆媳妇被虐待致死的经过;第六章写一位家族以外的人物有二伯的故事;第七章描绘一位穷而诚实的邻居磨匠冯歪嘴子的故事。全书采用儿童的视角,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当地百姓平凡卑琐、贫困落后的生活现状和得过且过、平庸麻木的精神状态。另一方面,作品又通过“我”的童年生活的抒写,刻画了一个童话般的美好世界。现实与理想构成了强烈的反差,前者是闭塞野蛮、愚昧残酷甚至荒谬凄清的世界,充满着深沉的讽刺与无限的悲凉,后者却是自由天然的,充满着童趣童真带有淡淡的孤寂但又美好而亮丽的图景,现实的污浊又巧妙地通过纯真的“我”的眼睛展现出来,这就显出一种鲁迅式的深广忧愤与悲天悯人的情怀。
在萧红的笔下,书中没有大奸大恶的人物,没有大起大落的情节,只有一群平凡如虫蚁一般的乡民在这块古老的大地上世代繁衍生息精神麻木,人的生命和尊严也愈渐渺小轻贱。书中性格活泼的小团圆媳妇只因为“大方”便遭受无端的殴打直至最后惨死;一直被人们夸奖的王大姐因为嫁给了贫穷的磨倌便成为人们嘲笑和贬损的对象,最终在人们的奚落中死去:他们都又成为人们娱乐的谈资最终被淡忘。传统文化的受害者用自己项上的枷锁再去戕害别人,在自己流血的同时手上又沾着别人的血污,而这种残忍的行为却是以极其真诚的善良态度进行的,平静而又安然。呼兰河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泥坑,生命在这里没有流动和发展,更没有改革和创造,所有的人都困在旧习俗的淤泥之中,又时时地将其它的人也拉下水,这是一种多么可怕的死寂的生命状态。
纵观全书,清纯细腻与沉郁顿挫交融的语言,独特的女性文笔与儿童视角,宏大的叙事场景与北方“蛮荒情味”的自然景观的逼真再现,荒谬而麻木的生存状态的深层揭示,作者内心深处对真纯自由童年世界的追忆、对广大农民命运的悲悯等等都令人心惊震撼。萧红秉承了一代宗师鲁迅直面惨淡人生的现实主义精神,如实地写出了中国农村丑陋的病根,深刻批判和揭示了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对人民群众的迫害,字里行间渗透着浓浓的忧伤和对挣扎在生存线上的苦难群众的深深的同情,这是一部中国农村寓言的杰作。文学大师茅盾曾说,《呼兰河传》是一首优美的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俗画、一串凄婉的歌谣。也许我们可以说,《呼兰河传》更是才华横溢而命运多舛的萧红灵魂且行且吟的悲歌,充满了对生命消磨的无尽的忧伤和彻骨的体悟。
6. 萧红代表作有哪些
萧红代表作有《呼兰河传》,《生死场》,《孤独的生活》,《小城三月》,《马伯乐》等。具体介绍如下:
1、《呼兰河传》。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品于1940年9月1日见载于香港《星岛日报》。
2、《生死场》。是萧红早期创作的一个巅峰。这部作品奠定了萧红作为抗日作家的地位,使她成为三十年代最引人注目的作家之一。
3、《孤独的生活》。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
4、《小城三月》。是萧红的最后一部作品。这位正值青春年华的女作家,在写完这部作品不到半年的时间,就离开人世了。
5、《马伯乐》。萧红的《马伯乐》是她全部作品中被评论界评论得最少,甚至被视为萧红创作的“异端”作品。
《萧红代表作》是1987年黄河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萧红。这本书收录了作者的精选优秀作品。
7. 萧红的主要作品
[著作书目]
跋涉(小说、散文集)与萧军合著,1933(自费出版)
生死场(中篇小说)1935,上海容光书局;1980,黑龙江人民
商市街(散文集)1936,文生
牛车上(小说、散文集)1937,文生
旷野的呼喊(短篇小说集)1940,上杂
萧红杂文 1940,重庆大时代书局
回忆鲁迅先生(散文)1940,重庆妇女生活社
马伯乐(中篇小说)1941,重庆大时代书局
呼兰河传(长篇小说)1941,上杂;1954,新文艺;1979,黑龙江人民
手(小说)1943,桂林远方书店
小城三月(小说)1948,香港海洋书屋
萧红选集(中、短篇小说集)1958,人文
萧红选集 1981,人文
萧红书简辑存注释录 萧军辑,1981,黑龙江人民
萧红短篇小说选 1982,黑龙江人民
萧红散文选集 1982,百花
萧红(中国现代作家选集)1984,人文
萧红代表作(短篇小说集)1987,人文
[研究资料书目]
萧红评传(美国葛浩文著)1979,香港文艺书物
论《呼兰河传》(周锦)1980,成文
萧红传(萧凤)1980,百花
萧红小传(骆宾基)1981,黑龙江人民
萧红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北方论丛》编辑部编)1983,《北方论丛》第四辑
萧红传(日本尾坂德司)1983,日本燎原书店
怀念萧红(王观泉编)1984,黑龙江人民
萧红作品欣赏(杜一白、毓茂)1985,广西人民
8. 萧红写过什么作品
萧红写过什么作品写回答
萧红写过什么作品
要代表作,谢谢
150字以上,表述清晰能获得更多赞哦~
提交优质回答,最高可获得现金3元查看规则
收起有奖发布
问题不好答?加入战队答题,奖励更多
匿名用户
2018-03-15
简历与书目:
萧红(1911.6.2—1942.1.22),原名张乃莹,另有笔名悄吟,黑龙江呼兰人。幼年丧母,1928年在哈尔滨读中学,接触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尤受鲁迅、茅盾和美国作家辛克莱作品的影响。由于对封建家庭和包办婚姻不满,1930年离家出走,几经颠沛。1932年与萧军同居,两人结识不少进步文人,参加过宣传反满抗日活动。
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萤声文坛。
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l940年与端木效蕻良同抵香港,不久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1942年,历尽坎坷之后在香港病故,时年31岁。
著作书目:
《跋涉》(小说、散文集)与萧军合著, 1933(自费出版)
《生死场》(中篇小说)1935,上海容光书局;1980,黑龙江人民
《淌薪帧?散文集)1936,文生
《桥》(小说、散文集)1936,文生
《牛车上》(小说、散文集)1937,文生
《旷野的呼喊》(短篇小说集)1940,上杂
《萧红散文》 1940,重庆大时代书局
《回忆鲁迅先生》(散文)1940,重庆妇生活社
《马伯乐》(中篇小说)1941,重庆大时代书局
《呼兰河传》(长篇小说)1941,上杂 1954,新文艺;1979,黑龙江人民
《手》(小说)1943,桂林远方书店
《小城三月》(小说)1948,香港海洋书屋
《萧红选集》(中、短篇小说集)1958,人文
《萧红选集》 1981,人文
《萧红书简辑存注释录》萧军辑,1981,黑龙江人民
《萧红短篇小说逊 1982,黑龙江人民
《萧红散文选集》 1982,百花
《萧红》(中国现代作家选集)1984,人文
《萧红代表作》(短篇小说集)1987,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