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短篇小说有什么意思
Ⅰ 唐人用文言文写的短篇小说指的是什么
唐传奇:传奇本是传述奇闻异事的意思,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它远继神话传说和史传文学,近承魏晋南北朝志怪和志人小说,发展成为一种以史传笔法写奇闻异事的小说体式。唐传奇内容更加丰富,题材更为广泛,艺术上也更成熟。唐传奇“始有意为小说”,标志著中国古代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创作阶段。
主要作品:
初、盛唐是唐传奇的发轫时期,也是由六朝志怪到成熟的唐传奇的过渡。作品数量不多,现存有王度的《古镜记》、无名氏的《补江总白猿传》、张鷟的《游仙窟》,内容近于志怪,艺术上也不够成熟。
中唐是唐传奇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不仅作家和作品数量最多,而且颇有名家名作涌现。如陈玄佑的《离魂记》、沈既济的《任氏传》、李朝威的《柳毅传》、元稹的《莺莺传》、白行简的《李娃传》、蒋防的《霍小玉传》、陈鸿的《长恨歌传》等。内容题材涉及到爱情、历史、政治、豪侠、志怪、神仙等,但大多作品体现了较强的现实精神,创作方法与艺术技巧更加成熟。
晚唐是唐传奇的衰落事情。虽然作品数量不少,并出现了专集,如牛僧孺的《玄怪录》、皇甫枚的《三水小牍》、裴鉶的《传奇》等,但内容较为单薄,艺术上也较为粗俗。唯有豪侠题材的作品成就较高,如传为杜光庭的《虬髯客传》就是最著名的作品。
其他介绍:
唐传奇的思想与艺术成就
一、唐传奇的思想内容唐传奇题材广泛,大多取材于现实生活。
其中数量最多、成就最高的是描写婚姻爱情题材的作品,如《柳毅传》、《莺莺传》、《李娃传》、《霍小玉传》等。
这类作品表现了对婚姻爱情生活自由的向往和追求,抨击了封建礼教、婚姻制度和门第等级观念。其次有讽刺批评社会的一些现象的作品,如《枕中记》、《南柯太守传》等,体现了一定的现实批判精神。还有政治历史题材的作品,如《高力士外传》、《长恨歌传》、《东城父老传》等,往往借历史表达思想情感。此外,描写义侠刺客的题材的作品也不少,如《聂隐娘》、《红线》、《昆仑奴》、《虬髯客传》、《谢小娥传》等,反映了反抗强暴和侠义的思想精神。另外还有一些描写神仙鬼怪的作品,如《古镜记》、《补江总白猿记》等。
二、唐传奇的艺术成就唐传奇的创作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首先,唐传奇在小说发展史上摆脱了六朝小说粗陈梗概的写法,对生活的描写和人物的刻画走向了细致化的艺术境地,注重生活细节的描写和人物的精神心理的展现,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具有性格化的人物形象,并且开始注意小说的审美价值和娱乐功能。
其次,唐传奇是“有意为小说”,因此在创作手法上较六朝志人的偏重写实增强了虚构性,较六朝志怪的偏重记述传闻增加了再创作性,作家真正开始自觉地进行艺术想像和艺术创造,而且在艺术构思、情节结构上,都取得了新的成就。
此外,唐传奇的细节描写、心理描写以及语言、词采等方面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主要采用散体古文,适当吸取了民间口语,也常插入诗词,提高了小说的表现力。唐传奇的地位和影响
唐传奇作为文学史上开始进入成熟阶段的短篇小说,难免还存在一定的缺陷。譬如史传为传奇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营养,但同时传奇也就往往采用史传的简洁笔法,而省略必要的交代和细致的描述,有时更用归纳的方法写人物,这对小说而言,其实是不合适的。又譬如《云麓漫钞》说士子欲以传奇显"史才、诗笔、议论”,确实唐传奇作品中普遍存在议论成分,有的还夹有众多诗篇,这也造成小说文体的不纯。
但尽管如此,唐传奇毕竟展开了一片崭新的艺术天地。通过虚构的故事和虚构的人物,它比以往的任何文学样式,能够更自由更方便更具体地反映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生活理想,从而影响人们的生活趣味,由此而言,它在文学史上有著非常深远的意义。传奇这种文言小说样式在宋代一度衰落,到元、明又出现了不少优秀的、较唐传奇在各方面都有所发展的创作,并被改写为白话小说。事实上,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在艺术上的成熟,与传奇体有很大关系。
由于唐传奇的兴起本身与民间文学有一定关系,在其发展过程中又不断吸收民间的素材,这使得文人创作同大众的爱好有所接近,这对于文学的发展也是很重要的。在众多的传奇作品中,我们看到追求自由的爱情成为中心主题,而妓女、婢妾这类低贱的社会成员成为作品歌颂的物件,这裏面就反映著大众的心理。所以它为后世面向市井民众的文艺所吸收。
最显著的是在元明戏曲中,大量移植唐传奇的人物故事进行创作,诸如王实甫《西厢记》源于《莺莺传》,郑德辉《倩女离魂》取材于《离魂记》,石君宝《李亚仙诗酒麴江池》取材于《李娃传》,汤显祖《紫荆记》取材于《霍小玉传》等等,不下于数十种。可以说,唐传奇为中国古代一大批优秀的戏曲提供了基本素材。
唐传奇也形成了独特的散文体式。较之六朝骈文,它是自由的文体;较之唐代"古文”,它又多一些骈丽成分和华美的辞藻。这些特点从小说的要求来看未免过于于文章化,但对后代散文却不无有益的影响。唐传奇的兴起
以"传奇”为小说作品之名,当始于元稹,他的名作《莺莺传》,原名"传奇”,今名是宋人将此篇收入《太平广记》时改题。后来裴鉶所著小说集,也叫《传奇》。但这时"传奇”只是用为单篇作品或单部书的题目。大概是受了元稹《传奇》即《莺莺传》的影响,宋代说话及诸宫调等曲艺中,把写人世爱情的题材称为"传奇”,这是故事题材分类的名称。
至于把"传奇”明确地用为唐人文言小说的专称,现存资料中最早见于元末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稗官废而传奇作,传奇作而戏曲继。”以后就这样沿用下来。顺带说明,"传奇”一名,应用的范围很广,不但后代说话、讲唱中有"传奇”一类,南戏在明以后也叫"传奇”。
唐传奇源于六朝志怪,但两者又有根本的区别。尽管六朝志怪并不完全是为宣扬神道而作,它也有娱乐的目的,但总体来说,受神道意识的影响毕竟很深,作为文学创作的意识反而不明确;其中(特别是后期)虽然也有一些情节较为曲折的作品,但基本上还是粗陈梗概而缺乏深入细致的描绘。
到了唐传奇,情况才有根本的改变。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说:"凡变异之谈,盛于六朝,然多是传录舛讹,未必尽设幻语,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他已经注意到两者之间写作态度的不同。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更明确地指出,传奇与志怪相比,"其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正因如此,在唐传奇中出现了较六朝志怪更为宏大的篇制,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小说结构,其情节更为复杂,内容更偏于反映人情世态,而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心理的刻划,也有了显著的提高。由此,唐传奇宣告中国古典小说开始进入成熟阶段。
唐传奇的兴起有多方面的原因,同时,在其成长的过程中,也受到除六朝志怪以外许多因素的影响。
在六朝存在"文”、"笔”之分,而志怪虽然在今日看来荒诞无稽,当时人却是当作实有之事来记载的,它作为史部的旁支,属于"纪事直达”的"笔”而不属"沉思翰藻”的"文”,所以其文字风格偏向于简洁质朴。到唐代,文、笔区分的意识已经淡化,因而文人在写作野史及传闻杂录一类东西时,也往往驰骋文采。刘知几批评当时之史,"其立言也,或虚加炼饰,轻事雕彩;或体兼赋颂,词类俳优。”(《史通·敍事》)这对于严格的历史著作当然不妥,但各种传闻杂录,本来就不是严格的历史著作,它经过有意识的"虚饰雕彩”,反而更向文学靠拢了。
唐代城市繁荣、商业经济发达,因而产生了多种面向市井民众的俗文学形式,如说话、变文等,都是以虚构故事来吸引听众的。它们不仅受到普通民众的欢迎,也引起文人士大夫的兴趣。如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他弟弟生日时请来的"杂戏”表演中,就有"市人小说”即民间说话。又元稿《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在“光阴听话移”一句下自注云:“尝于新昌宅说《一枝花话》,自寅至巳,犹未毕词。”
这条注有些含糊,应该是指元稹与白居易二人一起听艺人说话吧。这一类新兴的俗文学,必然会给文人创作带来刺激,并提供新鲜的素材,而唐代贵族文化意识逐渐衰退,尽管士大夫中轻视小说的态度没有完全改变,但许多文人已经把注意力投入到这种比诗文辞赋更富有趣味性的创作中来了。
唐传奇最兴盛的时期是在中唐,这裏面也有社会心理的因素。唐代总体上说来,是富有浪漫精神的时代,这种浪漫精神曾经以充满激情、充满自信和进取意识的特点出现在初盛唐的诗歌中。而到了中唐,文人士大夫对社会对人生都不再那麼抱有期望,他们的心灵需要在现实以外的世界中求寄托。而小说正是提供了一种虚构的世界,可以让人们在其中幻想人生、解释人生,表达对于人生的种种愿望。
另外,据宋赵彦卫《云麓漫钞》说,传奇还常常被唐代举子用作“行卷”(“温卷”)—考试前投献给有关官员,显示自己在“史才、诗笔、议论”等多方面的才能。
在从志怪到传奇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史传文学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以前我们就说到:中国古代的历史著作,主体虽非虚构,但作者为了追求鲜明生动的效果,往往有意无意地在细节描写中采用虚构手段。以《史记》为代表的历史人物传记,在敍述故事和刻画人物性格方面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早已为后人提供了良好的榜样。唐传奇的重要作家中,有不少人是历史学家,他们很容易继承这一传统,而更自由地运用于小说创作。唐传奇中凡以写人物为主的,几乎一概题为“○○传”,这也是来自史传的明显痕迹。
还有故事化的辞赋也值得注意。辞赋最早就是在虚构的框架中展开辅陈描述的,即刘知几所谓“伪立客主,假相酬答。”(《史通》外篇《杂说》)到东汉,有些辞赋的基本内容也采用虚构的故事,如杜笃《首阳山赋》,写自己在首阳山同伯夷、叔齐的鬼魂相遇,而后来蔡邕《青衣赋》、曹植《洛神赋》等,故事更加曲折、完整。在民间,俗赋的故事化更加彻底,以六朝残存的《庞郎赋》尾段来看,那时的民间俗赋已经完全故事化。唐代也有不少这样的俗赋,至今在敦煌文献中还保存了好几篇。辞赋的故事化、通俗化,使它和小说相互沟通,并影响了小说的发展。如俗赋中每以骈文与诗歌交错成篇,这一特点在《游仙窟》一类传奇作品中仍保存著。
至于大多数传奇语言偏向于华丽、在人物外貌及景物的描写上常用辅排手法,则和整个辞赋文学的传统都有一定关系。唐人传奇-武侠小说的始祖唐代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学领域出现了极其繁荣的局面。不但诗歌发展进入了黄金时代,而且古文运动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与此同时,随著唐代都市繁荣和适应市民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传奇小说,大量产生,这些传记小说,文采华茂,情致宛曲,为后世短篇小说开了先河,成为唐代文学中又一叶鲜丽的奇花。唐代初期及中期的传奇小说,以神怪及爱情的题材为主,作品甚多,成就极大,其最著者有《古镜记》、《枕中记》、《南柯太守传》、《霍小玉传》等篇。后期的传奇小说,则以表现豪士侠客的内容最为出色,其中最突出的当推《虬髯客传》、《红线传》、《聂隐娘》、《昆仑奴》等篇。
豪侠故事的大量出现,与唐代中叶以后藩镇割据的混乱局面有关。当时各地藩镇势大,互相仇视,彼此各蓄刺客以牵制和威摄对方。刺客成了争权夺利的工具,因此社会上盛行游侠之风。而神仙方术的盛行,又赋予这些侠客以超现实的神秘主义色彩。人们在动汤的社会中对现实不满,又找不到出路,便寄希望于那些锄强扶弱、伸张正义的侠客身上。不畏强暴、本领非凡的侠客,成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在这种情况下,反映豪士侠客的传奇故事,便得以大量产生。
杜光庭的《虬髯客传》是这类武侠传奇中的一篇重要作品。作品写隋朝末年天下将乱,群雄竞起,侠士虬髯客见李世民神清气朗,顾盼生辉,大为折服,便不与他争夺天下,跑到海外去开辟了另一个王国。文中的三个主要人物虬髯客、红拂、李靖,个性鲜明,侠义豪爽,被后世称为“风尘三侠”。
此篇故事虽没用写武侠打斗,但全篇侠气纵横,写得虎虎有生气,为现代武侠小说开了许多道路。正如新派武侠小说大家金庸所说,这篇故事,“有历史的背景而有不完全依照历史;有男女青年的恋爱:男的是豪杰,而女的是美人;有深夜的化装逃亡;有权相的追捕;有小客栈的借宿和奇遇;有意气相投的一见如故;有寻仇十年而终食其心肝的虬髯汉子,有神秘而见识高超的道人;有酒楼上的约会和坊曲小宅中的秘谋大事;有大量财物和慷慨的赠送;有神气清朗的少年英雄;有帝王和公卿;有驴子、马匹、匕首和人头;有弈棋和盛宴;有海船千艘甲兵十万的大战等等,所有这些内容,在现代武侠小说都是可以时时见到的。”金庸称《虬髯客传》是中国武侠小说的鼻祖是很有道理的。http://ke..com/view/337683.htm
Ⅱ 我国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什么
当然是《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文短篇小说集。有传奇、志怪、轶事等,诸体兼备,为中国文言小说集大成之作。内容十分广泛,多谈狐、魔、花、妖,以此来概括当时的社会关系,反映了17世纪中国的社会面貌。书中写的是一个花妖鬼狐的世界,既有对如漆墨黑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又有对怀才不遇、仕途难攀的不平;既有对贪宫污吏狼狈为奸的鞭笞,又有对勇于反抗,敢于复仇的平民的称赞;而数量最多、质量上乘、写得最美最动人的是那些人与狐妖、人与鬼神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纯真爱情的篇章。
Ⅲ 文言小说的简介
文言小说指的是古代以文言记录的杂事、异闻和故事。
第一个著录了小说书目的《汉书·艺文志》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着之所造也。”
这个说法代表了从汉至唐对文言小说的理解,不同于现代的小说概念。文言小说,作者都是知识分子或官吏;内容是不现与经典的传闻,杂说或民间故事;创作手法有夸张、比喻,即虚构,形式大都是残丛小语,尺寸短书,即短篇:语言是语言文字,即文言文。文言小说从汉至清,不断发展,产生了《搜神记》、《世说新语》、《唐代传奇》、《剪灯新话》、《聊斋志异》等代表作品。
Ⅳ 唐人用文言文写的短篇小说指的是什么
唐代传奇是唐代的汉族文言短篇小说,内容多传述奇闻异事,后人称为唐代传奇,或称唐传奇。
Ⅳ 短篇文言文加翻译有哪些
一、孙权喻吕蒙读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翻译: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担任要职,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借口推辞了。孙权说:“我难道要您研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要您广泛阅读,见识从前的事情罢了,您说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读书,自己觉得有很大的收获。”于是吕蒙开始学习。
到等鲁肃经过寻阳时,跟吕蒙一道议论军事,非常惊讶地说:“您现在的才干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地的阿蒙!”吕蒙说:“读书人离别三日,就应该重新别眼相看。大哥为什么这么迟才改变看法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辞别。
二、《记承天寺夜游》宋代: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解开衣服想睡觉,月光入户,欣然动身。想到没有和是快乐的,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一起在庭院中散步。院子里积水空明如,水中藻、荇纵横,盖竹柏影啊。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什么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三、《诫子书》三国: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作为一个君子,应该用宁静、专一来修养自己,用节俭来涵养品德。非淡泊无以明心志,如果不宁静谦虚,就不能够穷极远大。为学一定要宁静致志,除了有天生的禀赋之外,还必须努力学习,因此,不努力学习无法增广才智,不立志无法成就所学。
怠惰傲慢就不能振奋精神,凶险急躁,就不能治理性。年华随时光消逝,意思与太阳距离,终至,一无所成,很可悲地守着敝陋的屋舍,那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四、《北人食菱》明代·江盈科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译文: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他在酒席上吃菱角,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
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
菱角生长在水中,而不是生长在土里,这是因为他为了装作有学问,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五、《铁杵成针》宋代·祝穆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译文:磨针溪是在象耳山脚下。世世代代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于是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Ⅵ 什么是文言传奇小说
唐传奇就是唐代的文言短篇小说,多以神怪、剑侠、爱情为题材."
传奇是唐代出现的一种新的小说体裁,代表着唐代小说的新的水平,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唐代传奇约可依其性质分为艳情、侠义、神怪三类.
1)艳情类——这一类传奇是叙述才子佳人风流韵事的小说,著名的传奇有:许尧佐的「章台柳传」,白行简(白居易之弟)的「李娃传」,元稹的「会真记」(一称莺莺传),陈鸿的「长恨歌传」,蒋防的「霍小玉传」、张鷟的「游仙窟」、李公佐的「谢小娥传」等.
(2)侠义类——这一类传奇是叙述侠女的小说,其中著名的有薛调的「刘无双传」、冯延巳的「墨昆仑传」、杨巨源的「红线传」、张说的「髯客传」。
3)神怪类——这一类传奇是叙述神仙鬼怪的小说,唐代传奇中这一类的作品最多。其中较著名者有李公佐的「南柯传」、李朝威的「柳毅传」、王度的「古镜记」、李泌的「枕中记」、牛僧孺的「玄怪录」、陈玄佑的「离魂记」、薛用弱的「集异记」、任蕃的「梦游录」等。
Ⅶ 文学中的小说的定义昰什么有哪些要素
特点是篇幅短小,情节简洁,人物集中。它往往选取和描绘富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断,着力刻划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生活的某一侧面,使读者“借一斑略知全豹”。正如茅盾所说:“短篇小说主要是抓住一个富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断,来说明一个问题或表现比它本身广阔得多、也复杂得多的社会现象的。”这“也就决定了它的篇幅不可能长,它的故事不可能发生于长年累月(有些短篇小说的故事只发生于几天或几小时之内),它的人物不可能太多,而人物也不可能一定要有性格的发展”(《试谈短篇小说》)。在中国文学中,自唐宋以来,短篇小说即日趋发展、丰富。如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就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现代的鲁迅的《狂人日记扎《药》、《祝福》等就是著名的短篇小说。
Ⅷ 白话与文言短篇小说之间有哪些区别
短篇小说方面,从晚明到清前期有一些明显的变化。晚明异常活跃的白话短篇小说到清初就开始衰退,同时文言短篇小说更受一般文人的重视。白话与文言短篇小说之间不只是语体上的差异,白话小说那种鲜活的气氛与文言小说的雅致笔调,在对读者的情感的作用上是有区别的,后者较为“隔”,也较为平静。
Ⅸ <<狼>>蒲松龄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什么意思
《狼》中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的意思是:狼也真狡猾啊,而一会儿两只都被杀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出自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
描绘了贪婪、凶狠、狡诈的狼的形象。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
黠:狡猾。
顷刻:一会儿。
亦:也。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变诈,巧变诡诈。几何,多少,这里是“能有多少”的意思。哉,语气词,相当于“啊”。
(9)文言短篇小说有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狼》描绘了贪婪、凶狠、狡诈的狼的形象。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
《聊斋志异》中有《狼三则》。其一被苏教版义务教育语文课本八年级下册收录为“专题 《狼》”,其二被选为沪教版义务教育语文课本八年级下册第34课《狼》。
鲁教版义务教育语文课本六年级下册30课《狼》,2016年新审订人教版义务教育语文课本七年级上册第20课《狼》和部编义务教育课本七年级上册第20课《狼》。2019年版定为七年级上册第18课。
Ⅹ 我国有哪些古代文言短篇小说集
明代的短篇小说主要是白话短篇小说,白话短篇小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明人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是摹拟学习宋元话本的产物,故被称为“拟话本”。现存最早的明人辑印的话本集是《清平山堂话本》。收集白话短篇作品较多而且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是明末天启年间冯梦龙编辑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三书都包括宋元话本和明人的拟话本两部分。其后,凌蒙初模仿“三言”创作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二拍”。均为拟话本。“三言”、“二拍”是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品。明代白话短篇小说比长篇小说更直接更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其中爱情婚姻题材作品占很大的分量 ,这类作品反映了市民阶层的进步的爱情 婚姻观念,批判了封建礼教的不合理性,歌颂了青年男女争取婚姻自主和幸福生活的斗争。部分作品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黑暗政治,写出了人民的苦难。另有些拟话本描写了小商人和手工业者的生活和思想,带有明显的时代特点。拟话本承袭了宋元话本的传统,一般都具有较强的故事性,情节生动曲折,感情色彩鲜明。它艺术手法更加成熟,特别是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更加趋于丰富细腻。比较优秀的作品有《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玉堂春落难逢夫》等。除“三言”、“二拍”之外,明代的拟话本小说集还有《石点头》、《醉醒石》、《西湖二集》等。明代的文言小说,是沿着唐宋传奇的线索发展而来的。较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有:瞿佑的《剪灯新话》、李昌祺的《剪灯余话》、邵景瞻的《觅灯因话》等。明人的文言短篇小说在写法上模仿唐宋传奇,缺乏创作新意,因而成就不高,其影响远不及白话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