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微小说 » 短篇小说塔铺

短篇小说塔铺

发布时间: 2023-01-08 00:08:54

① 一地鸡毛的作者简介

刘震云1958年生,河南延津县人,作家。北京大学中文系,1982年开始发表小说,同年大学毕业后到《农民日报》社任记者、机动记者。共发表中、短篇小说30多部,多次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转载。其中短篇小说《塔铺》获《人民文学》1987年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小说选刊》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新兵连》(1988年《青年文学》第一期)获《小说月报》1987——1988年优秀中篇小说奖,《头人》(1989年《青年文学》第一期)及《单位》(1989年《北京文学》第二期)均被《中篇小说选刊》选载,获得好评。小说《塔铺》、《新兵连》被改编成电视剧,前者获1988年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

② 刘震云的重要获奖

1.《塔铺》获1987年——198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7年《人民文学》优秀短篇小说奖
2.《一地鸡毛》获1990——1991年《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
3.1993年获“庄重文文学奖”。
4.《一句顶一万句》获2009年人民文学奖,获2011年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5.电影《一九四二》获罗马电影节青年论坛“金蝴蝶”奖、第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第十三届华语传媒大奖“最佳编剧奖”、第2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剧本改编奖。
6.2016年1月29日,在第47届开罗国际书展上,刘震云被埃及文化部授予“埃及文化最高荣誉奖”,以表彰他的作品在埃及和阿拉伯世界产生的巨大影响。这是中国作家第一次获得该奖项。

③ 刘震云的小说有哪些

现有长篇小说《故乡天下黄花》、《故乡相处流传》、《故乡面和花朵》(四卷)、《一腔废话》等,作品集《刘震云文集》(四卷)、《刘震云》等,中短篇小说《塔铺》、《新兵连》、《单位》、《一地鸡毛》、《温故一九四二》等

④ 风乱翻书之刘震云《塔铺》

  题记:

        刘震云,河南新乡延津人老庄人。务过农当过兵上过学当过官。任农业日报的文化部主任。自称自由撰稿人,不领工资的作家。代表作中短篇小说《塔铺》《新兵连》《温故1942》《一地鸡毛》《手机》《我叫刘跃进》等,长篇故乡系列:《故乡天下黄花》《故乡相处流传》,《故乡面和花朵》,《1942》《一句顶一万句》等。

        刘震云经历丰富,工农兵学商五行,做了三行半。因此乡村城市转换很得体,从老农民到解放军战士到名牌大学学生再到文化名人,他所描写的人物个个传神,所表现出的社会场景也很典型。

塔  铺

        一年寒窗,两行情泪,三四个同舍,五六百元,七八件事,总是十分受伤,千万得有希望。这是《塔铺》的大致内容:一年复读,准备来年参加高考;所有人都不容易,说起来都是泪流满面;三四个同舍(王全、耗子、磨桌)各有心酸;一个女孩(李爱莲)救父把自己卖了五百元;六七件事,挺不过去的不再梦想破灭;

        现实总会让人受伤,但总得满怀希望。

        刘震云的早期小说有个人经历的影子。《塔铺》写的是“我”复员后赶上恢复高考,为改变命运,复读一年的生活经历记录。

        1977年,国家处于百废待兴时期,人才匮乏,高考既可以为国选材,也可以使一部分人通过选拔,摆脱现实生活的困境、实现个人梦想。“我”从部队复员回来,去复读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帮助父亲解决困境:“三个五尺高的儿子,一下子都到了向他要媳妇的年龄,是够他喝一壶的。”

        参加高考复读的人很多,塔铺中学有“我”这样在外面闯荡一番,心野了的人;也有象王全那样,已经成家却未立业,想当个县官、州官的孩子爹;有做着粉色梦,为追女孩而参加补习的干部子弟耗子;还有惧怕农活,不想在麦子地里晒死的磨桌。这些怀揣光怪陆离梦想的人,走到一起,成为一个奇特的群体。

        物质贫乏时期,学子们在饥肠碌碌下苦读,支持他们的是白菜萝卜汤、窝窝头;甚至连教科书都没有,一本世界地理需老爹跑几十里路、用三天时间借来。因而,这场决定命运的竞争,开始就不公平:体质差的最先被冬天的寒冷淘汰王全,家庭拖累大的王全在农忙时无奈离开,基础差的磨桌在苦读中神经衰弱,不用功的耗子在最后时刻自我放逐。塔铺中学的考场里出了几个大学生?刘震云没有交代,可以想见,九曲黄河万里沙,经过风簸浪激,能到天涯的,肯定少之又少。

      《塔铺》刘震云用很多笔墨描写了农村生活的困顿,写出了农家子弟求学之不易,也表现出了真挚的情感。尤其是李爱莲的遭遇,让人感叹。李爱莲是“我”的初恋,俩人同命相怜,想彻底改变命运。但临近考试,李父一场大病,不得已,李把自己的前途和身体卖了500元,丧失了改变命运的机会。为了不让“我”分心,李爱莲找了一个善意的借口,了解真相的“我”找到李的婆家,相顾无言。李爱莲说“你是带咱俩上大学的,无论在哪里,无论享福,还是受罪,你都带着咱们两个。”“我”与李爱莲告别,走向未来——此时,黄河古道里荒草萋萋,正像蓬勃生长的希望;身后夕阳如血,一如熊熊燃烧的青春。

        高考是独木桥,是一座分水岭,也是真正的起跑线。“我”没有输在起跑线,但王全、磨桌、耗子、李等等很多同样渴望改变的人,高考后,分别走向不同的人生之路。

      《塔铺》时刘震云第一篇优秀短篇小说,小说与其后刘震云关注小人物、表现普通人生活的创作内容一脉相承。它所表现出的亲情、友情、爱情、以及黄河古道上的风土人情,真实细致感人。

        用写实手法描写小人物生存状态,按时间顺序推进,层层剥茧的叙述方法,细致入微的描写,平和淡然的意象,象老朋友聊天,娓娓道来,有波折起伏,却顺其自然。当然也有刘氏幽默存在:

        上第一节课时,磨桌不为《黔之驴》中的驴子和老虎争斗所扰,安然入睡并且鼾声阵阵。语文老师马中弯腰站到他面前说:“睡吧,睡吧,好好睡。毛主席说过,课讲得不好,允许学生睡觉。”接着,一挺身,慨然道“当然,故而,你有睡觉的自由,我也有不讲的自由。我承认,我水平低,配不上列位,我不讲,我不讲还不行吗!”

        一个自负、迂腐、气急败坏的老教师形象跃然而出,读罢让人掩口。当然这是刘氏幽默的第一层——读了就笑,后来,刘氏的幽默就是另一个境界了。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文坛出现了被标之为“新写实小说”的文化思潮,以池丽,方方、刘震云等人为代表。

        新写实主义,注重对生活本身的表述,注重对现实生活的直接描写,关注平常人的生活,描摹自然状态下的生活,展示生活本来面目。这样的作品,给人以真实质朴的印象,发生在身边的事,活在身边的人,每个人在主人公身上到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新现实主义使文章有真实感和亲和力,深受读者喜爱。

        新写实主义有时会把近乎残酷的真实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觉得所有的浪漫、虚幻、憧憬中的理想状态在现实面前不值一击,让人灰心丧气、让人气馁,觉得这个世界很冷酷。但关注平常人平常事的写作理念,毕竟比空中楼阁里的东西要好得多。何况理想和现实之间,有多远,谁能说清楚呢?

        《塔铺》里看到新写实小说的特点,而《一地鸡毛》,我们可以窥得新写实小说的全貌。

后记:

        但凡从乡村走向城市的人,看过《塔铺》,多少都会有些触动。

        唯知识改变命运,那时我们并不懂这句话的含义,只知出农门。

        回想曾经同学,有多少人在迈开人生第一步的时候,就被无情羁绊。

        回想当年老师,有人已经作古,但他们无私付出,让我们感动不已。

        回想那时天空,纯洁如蓝,洁白如云,澄净如洗,一如少年心灵。

        回想那时月光,月光如纱,阵阵蛙鸣里如水轻泻,一如梦境幻影。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那些过往,刻画在心底不能遗忘;那些序章,有多少亲情友情深藏!

⑤ 塔铺的作品简介

刘震云成名作,短篇小说《塔铺》改编的电影《塔铺》。此片由王威导演,王威、刘潆、陈浩主演,于2007年上映。
因为原著堪称当代短篇小说的经典之作,故事发生在极具乡土特色的黄河故道,讲述的是七十年代作者求取功名之时所经历的亲情、友情、爱情,反映了极具豫北特色的民风民情。小说极具乡土气息,又充满浪漫色彩,伴以黄沙、沙坡、杨柳、榆槐、湿地等黄河故道景观,如果拍成电影,必将是一部佳作。看过《我的父亲母亲》的人,应该可以想象到,将《塔铺》拍成电影,其艺术性和欣赏性不亚于《我的父亲母亲》。并且,《塔铺》所讲述的故事和反映的情感比之《我的父亲母亲》,毫不逊色。据说王威的《塔铺》改编的内容较多,可惜我没看过,不知道到底怎样,并且网上关于这部电影的信息少之又少。我还是希望有人能够将原版的《塔铺》拍成电影,最起码能还原延津县当年美丽的黄河故道景观,留住那份美好的记忆。
现在,我非常想看那部《塔铺》。当然,我最希望的是,有人能够按照原著将《塔铺》拍得很漂亮、很精致。

⑥ 塔铺写了这难忘的高考岁月中,哪三种感情

塔铺写了这难忘的高考岁月中,底层生活的贫苦,命运的无奈,穷人在绝望中相濡以沫的真情等三种感情。

《塔铺》是现代作家刘震云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1987年发表于《人民文学》。

《塔铺》主要通过一个复员军人回乡后参加高考复习的经历,讲述了几个农村青年为改变贫困的命运而准备参加1978年高考的辛酸故事。[2]表现了生活在历史变革时期的农村青年试图用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的奋斗过程。

⑦ 刘震云的作品有哪些

长篇小说:故乡天下黄花;故乡相处流传;故乡面和花朵.
中篇小说:官场;官人;头人;单位;新闻;新兵连;一地鸡毛;温故一九四二.
短篇小说:塔铺;土源鼓点后:查理德.克莱德曼

⑧ 塔铺 刘震云概括主要内容,急啊!

刘震云老师的短篇小说《塔铺 》为当代短篇小说的精品,此小说平易近人,通俗易懂,但又在喻示着国家要发生一种巨大的改变:故事发生在极具乡土特色的黄河故道,讲述的是七十年代作者求取功名之时所经历的亲情、友情、爱情,反映了极具豫北特色的民风民情。

⑨ 一九八二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十五篇是

1978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作品

《班主任》 刘心武 《人民文学》1977年第11期

《神圣的使命》 王亚平 《人民文学》1978年第9期

《窗口》 莫 伸 《人民文学》1978年第1期

《我们的军长》 邓友梅 《上海文艺》1978年第7期

《湘江一夜》 周立波 《人民文学》1978年第7期

《足迹》 王愿坚 《人民文学》1977年第7期

《顶凌下种》 成 一 《汾水》1978年第1期

《愿你听到这支歌》 李 陀 《人民文学》1978年第12期

《弦上的梦》 宗 璞 《人民文学》1978年第12期

《伤痕》 卢新华 《文汇报》1978年8月11期

《从森林里来的孩子》 张 洁 《北京文艺》1978年第7期

《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 张承志 《人民文学》1978年第10期

《辣椒》 张有德 《人民文学》1978年第4期

《取经》 贾大山 《河北文艺》1977年第4期

《满月儿》 贾平凹 《上海文艺》1978年第3期

《最宝贵的》 王 蒙 《作品》1978年第7期

《献身》 陆文夫 《人民文学》1978年第4期

《墓场与鲜花》 萧 平 《上海文艺》1978年第11期

《眼镜》 刘富道 《人民文学》1978年第2期

《姻缘》 孔捷生 《作品》1978年第8期

《抱玉岩》 祝兴义 《安徽文艺》1978年第7期

《“不称心”的姐夫》 关庚寅 《鸭绿江》1978年第7期

《看守日记》 齐 平 《解放军文艺》1978年第12期

《芙瑞达》 于 土《广东文艺》1978年第1期

《珊瑚岛上的死光》 童恩正 《人民文学》1978年第8期

1977—1980全国优秀中篇小说获奖作品

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 (1977~1980)

一等奖

人到中年 湛容 《收获》1980年第1期

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叶蔚林《芙蓉》1980年第3期

天云山传奇 鲁彦周《清明》1979年第 1期

犯人李铜钟的故事 张一弓《收获》1980年第1期

蝴蝶 王蒙 《十月》1980年第4期

二等奖

土壤 汪浙成、温小任《收获》1980年第6期

迫赶队伍的女兵们邓友梅 《十月》1979年第1期

啊! 冯骥才 《收获》1979年第6期

大墙下的红玉兰 从维熙 《收获》1979年第2期

蒲柳人家 刘绍棠 《十月》1980年第3期

淡淡的晨雾 张抗抗 《收获》1980年第3期

开拓者 蒋子龙 《十月》1980年第6期

三生石 宗璞 《十月》1980年第3期

甜甜的刺毒 (土家族)孙健忠 《芙蓉》1980年第1期

惊心动魄的一幕 路遥 《当代》1980年第3期

1979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作品

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选获奖作品

乔厂长上任记 蒋子龙 《人民文学》第7期

小镇上的将军 陈世旭 《十月》第3期

剪辑错了的故事 茹志鹃(女) 《人民文学》第2期

彩云归 李栋、王云高 《人民文学》第5期

我们家的炊事员 母国政 《北京文艺》第6期

冈扎与哈利 樊天胜 《人民文学》第4期

记忆 张弦 《人民文学》第3期

悠悠寸草心 王蒙 《上海文学》第9期

谁生活得更美好 张洁(女) 《工人日报》7月15日

战士通过雷区 张天民 《人民文学》第7期

信任 陈忠实 《陕西日报》6月3日

蓝蓝的木兰溪 叶蔚林 《人民文学》第6期

话说陶然亭 邓友梅 《北京文艺》第2期

内奸 方之 《北京文艺》第3期

李顺大造屋 高晓声 《雨花》第7期

因为有了她 孔捷生 《人民文学》第10期

我爱每一片绿叶 刘心武 《人民文学》第6期

我应该怎么办? 陈国凯 《作品》第2期

重返 金河 《上海文学》第4期

罗浮山血泪祭 申杰英 《十月》第2期

办婚事的年轻人 包川(女) 《人民文学》第7期

空谷兰 (白族)张长 《解放军文艺》第12期

雕花烟斗 冯骥才 《当代》第2期

独特的旋律 周嘉俊 《上海文学》第2期

努尔曼老汉和猎狗巴力斯(哈萨克族)艾克拜尔 米吉提 《新疆文艺》第3期

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作品

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选获奖作品

西线轶事 徐怀中 《人民文学》第1期

乡场上 何士光 《人民文学》第8期

月食 李国文 《人民文学》第3期

三千万 柯云路 《人民文学》第11期

笨人王老大 锦云、王毅 《北京文学》第7期

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 蒋子龙 《新港》第5期

陈奂生上城 高晓声 《人民文学》第2期

灵与肉 张贤亮 《朔方》第9期

夏 张抗抗(女) 《人民文学》第5期

西望茅草地 韩少功 《人民文学》第10期

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张弦 《上海文学》第1期

活佛的故事 (蒙古族)玛拉沁夫 《人民日报》7月12日

镢柄韩宝山 张石山 《汾水》第8期

心香 叶文玲(女) 《当代》第2期

勿忘草 周克芹 《四川文学》第4期

南湖月 刘富道 《人民文学》第7期

天山深处的“大兵” 李斌奎 《解放军文艺》第9期

你是共产党员吗? 张林 《当代》第3期

空巢 冰心(女) 《北方文学》第3期

春之声 王蒙 《人民文学》第5期

结婚现场会 马烽 《人民文学》第1期

丹凤眼 陈建功 《北京文学》第8期

红线记 罗旋 《人民文学》第8期

小贩世家 陆文夫 《雨花》第1期

最后一个军礼 方南江、李荃 《解放军文艺》第11期

手杖 京夫 《延河》第1期

彩色的夜 王群生 《红岩》第2期

美与丑 (藏族)益希卓玛(女) 《人民文学》第6期

海风轻轻吹 吕雷 《作品》第12期

卖蟹 王润滋 《山东文学》第10期

一九八一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

《内当家》王润滋《人民文学》1981年第3期

《卖驴》赵本夫《钟山》1981年第2期

《一个猎人的恳求》[鄂温克族]乌热尔图《民族文学》1981年第5期

《飘逝的花头巾》陈建功《北京文学》1981年第6期

《女炊事班长》简嘉《青春》1981年第8期

《路障》达理《海燕》1981年第10期

《黑箭》刘厚明《人民文学》1981年第5期

《普通老百姓》迟松年《鸭绿江》1981年第2期

《山月不知心里事》周克芹《四川文学》1981年第8期

《少年chen女》舒群《人民文学》1981年第4期

《大淖记事》汪曾祺《北京文学》1981年第4期

《头像》林斤澜《北京文学》1981年第1期

《蛾眉》刘绍棠《上海文学》1981年第7期

《黑娃照相》张一弓《上海文学》1981年第7期

《爬满青藤的木屋》古华《十月》1981年第2期

《飞过蓝天》韩少功《中国青年》1981年第13期

《本次列车终点》王安忆(女)《上海文学》1981年第10期

《金鹿儿》航鹰(女)《新港》1981年第4期

《拜年》鲁南《山东文学》1981年第8期

《最后一篓春茶》王振武《芳草》1981年第3期

1981—1982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获奖作品 高山下的花环 李存葆 《十月》1982年第6期

赤橙黄绿青蓝紫 蒋子龙 《当代》1981年第4期

洗礼 韦君宜 《当代》1982年第1期

人生 路遥 《收获》1982年第3期

黑骏马 (回族)张承志 《十月》1982年第6期

祸起萧墙 水运宪 《收获》1981年第1期

相见时难 王蒙 《十月》1982年第2期

那五 邓友梅 《北京文学》1982年第4期

太子村的秘密 谌容 《当代》1982年第4期

燕儿窝之夜 魏继新 《青年文学》1982年第5期

苦夏 江浙成、温小钰 《小说界》1982年第1期

射天狼 朱苏进 《昆仑》1982年第1期

流逝 王安忆 《钟山》1982年第6期

普通女工 孔捷生 《小说界》1982年第3期

张铁匠的罗曼史 张一弓 《十月》1982年第二期

驼峰上的爱 冯苓植 《收获》1982年第2期

沙海的绿荫 朱春雨 《十月》1981年第3期

远去的白帆 从维熙 《收获》1982年第1期

你在想什么 顾笑言 《花城》1981年第2期

山道弯弯 谭谈 《芙蓉》1981年第1期

1982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作品

1982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选获奖作品

拜年 蒋子龙 《人民文学》第3期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梁晓声 《北方文学》第8期

八百米深处 孙少山 《北方文学》第2期

明姑娘 航鹰 《青年文学》第1期

哦,香雪 铁凝 《青年文学》第5期

不仅仅是留恋 金河 《人民文学》第11期

种包谷的老人 何士光 《人民文学》第6期

敬礼!妈妈 宋学武 《海燕》第9期

女大学生宿舍 喻杉 《芳草》第2期

三角梅 王中才 《解放军文艺》第6期

赔你一只金凤凰 李叔德 《长江文艺》第1期

火红的云霞 吕雷 《人民文学》第1期

七岔犄角的公鹿(鄂温克族)乌热尔图《民族文学》第5期

第九个售货亭 姜天民 《青春》第8期

漆黑的羽毛 石言 《雨花》第9期

芨芨草 鲍昌 《新港》第8期

声音 张炜 《山东文学》第5期

母亲与遗像 海波 《人民文学》第4期

老霜的苦闷 矫健 《文汇月刊》第1期

远处的代木声 (土家族)蔡测海《民族文学》第10期

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作品

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选获奖作品

围墙 陆文夫 《人民文学》83年第2期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史铁生 《青年文学》83年第1期

抢劫即将发生…… 楚良 《星火》83年第8期

阵痛 邓刚 《鸭绿江》83年第4期

秋雷湖之恋 石言 《人民文学》83年第10期

兵车行 唐栋 《人民文学》83年第5期

琥珀色的篝火 乌热尔图(鄂温克族) 《民族文学》83年第10期

那山、那人、那狗 彭见明 《萌芽》83年第5期

亲戚之间 林元春(朝鲜族)清玉译 《民族文学》83年第9期

公路从门前过 石定 《山花》83年第7期

条件尚未成熟 张洁(女) 《北京文学》83年第9期

树上的鸟儿 王戈 《飞天》83年第9期

沙灶遗风 李杭育 《北京文学》83年第5期

肖尔布拉克 张贤亮 《文汇》月刊83年第2期

雪国热闹镇 刘兆林 《解放军文艺》83年第7期

遭遇之乐 陶正 《北京文学》83年第4期

除夕夜 达理 《人民文学》83年第5期

旋转的世界 陈继光 《人民文学》83年第11期

四个四十岁的女人 胡辛(女) 《百花洲》83年第6期

船过青浪滩 刘舰平 《萌芽》83年第7期

1983—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获奖作品

《山中,那十九座坟茔》李存保《昆仑》1984年第6期

《今夜有暴风雪》梁晓声《青春》增刊1983年第1期

《迷人的海》邓刚《上海文学》1983年第5期

《美食家》陆文夫《收获》1983年第1期

《棋王》阿城《上海文学》1984年第7期

《没有纽扣的红衬衫》铁凝(女)《十月》1983年第2期

《远村》郑义《当代》1983年第4期

《拂晓前的葬礼》王兆军《钟山》1984年第5期

《烟壶》邓友梅《收获》1984年第1期

《北方的河》张承志《十月》1984年第1期

《祖母绿》张洁(女)《花城》1984年第3期

《市场角落的“皇帝”》韩静霆《丑小鸭》1983年第8期

《燕赵悲歌》蒋子龙《人民文学》1984年第7期

《绿化树》张贤亮《十月》1984年第2期

《春妞儿和她的小戛斯》张一弓《钟山》1984年第5期

《凝眸》朱苏进《昆仑》1984年第5期

《神鞭》冯骥才《小说家》1984年第3期

《啊,索伦河的枪声》刘兆林《解放军文艺》1983年第4期

《腊月·正月》贾平凹《十月》1984年第5期

《老人仓》矫健《文汇月刊》1984年第5期

一九八四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

(经评委会无记名投票决定,以得票多少为序)

《干草》宋学武《青年文学》1984年第2期

《小说选刊》1984年第7期

《小厂来了个大学生》陈冲《人民文学》1984年第6期

《小说选刊》1984年第6期

《麦客》邵振国《当代》1984年第3期

《小说选刊》1984年第8期

《蓝幽幽的峡谷》[蒙古族]白雪林《草原》1984年第12期

《小说选刊》1985年第3期

《打鱼的和钓鱼的》金河《现代作家》1984年第1期

《小说选刊》1985年第3期

《奶奶的星星》史铁生《作家》1984年第4期

《小说选刊》1985年第4期

《六月的话题》铁凝(女《花溪》1984年第2期

《小说选刊》1984年第6期

《哦,小公马》邹志安《北京文学》1984年第11期

《小说选刊》1985年第1期

《最后的堑壕》王中才《鸭绿江》1984年第11期

《小说选刊》1985年第1期

(1985——1986)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

(经评委会无记名投票决定,以得票多少为序)

《五月》田中禾《山西文学》1985年第5期

《小说选刊》1985年第7期

《系在皮绳扣上的魂》[藏族]扎西达娃《西藏文学》1985年第1期

《民族文学》1985年第9期

《小说选刊》1985年第11期

《满票》乔典运《奔流》1985年第3期

《小说选刊》1985年第5期

《今夜月色好》彭荆风《人民文学》1985年第5期

《窑谷》谢友鄞《上海文学》1986年第4期

《小说选刊》1986年第7期

《远行》何士光《人民文学》1985年第8期

《小说选刊》1986年第4期

《你不可改变我》刘西鸿《人民文学》1986年第9期

《小说选刊》1986年第12期



《支书下台唱大戏》邹志安《北京文学》1986年第6期

《甜苣儿》张石山《青年文学》1986年第6期

《小说选刊》1986年第9期

《合坟》李锐《上海文学》1986年第11期

《小说选刊》1987年第2期

减去十岁 谌容 《人民文学》1986年第2期

洞天 李贯通 《山东文学》1986年第4期

夫妻粉 庞泽云 《海燕》1985年第11期

继续操练 李晓 《上海文学》1986年第7期

狗日的粮食 刘恒 《中国》1986年第9期

汉家女 周大新 《解放军文艺》1986年第8期

焦大轮子 于德才(满族) 《上海文学》1986年第2期

他在拂晓前死去 张廷竹 《解放军文艺》1985年第11期

这一片大海滩 杨显惠 《长城》1985年第6期

1987—198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名单

《甜的血腥的铁》 杨咏鸣 《上海文学》1987年第3期

《牛贩子山道》 雁 宁 《人民文学》1987年第3期

《葫芦沟今昔》 马 烽 《人民文学》1987年第4期

《小诊所》 周大新 《河北文学》1987年第4期

《清高》 陆文夫 《人民文学》1987年第5期

《马嘶·秋诉》 谢友鄞 《上海文学》1987年第5期

《陪乐》 朱春雨 《中国作家》1987年第3期

《塔铺》 刘震云 《人民文学》1987年第7期

《马车》 陈世旭 《十月》1987年第4期

《喊会》 柏 原 《青年文学》1988年第12期

《年关六赋》 阿 成 《北京文学》1988年第12期

1985—1986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获奖作品

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1985一1986)

桑树坪纪事 朱晓平 《钟山》1985年第4期

军歌 周梅森 《钟山》1986年第6期

一路风尘 王小鹰 《收获》1986年第2期

小鲍庄 王安忆 《中国作家》1985年第2期

红高梁 莫言 《人民文学》1986年第3期

爸爸,我一定回来 达理 《芙蓉》1985年第1期

灵旗 乔良 《解放军文艺》1986年第10期

你别无选择 刘索拉 《人民文学》1985年第3期

馕神小传 宋清海 《小说家》1986年第4期

风泪眼 从维熙 《十月》1986年第2期

红尘 霍达(回族) 《花城》1986年第3期

前市委书记的白昼与夜晚 张笑天 《花城》1985年第3期

第五届(1987—1988年,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白马》王星泉

《十月》1987年第1期

《烦恼人生》

池 莉

《上海文学》1987年第8期

《风景》

方 方

《当代作家》1987年第5期

《去意徊徨》

刘 琦

《昆仑》1987年第6期

《冬天和夏天的区别》

苗长水

《解放军文艺》1988年第4期

《懒得离婚》

谌 容

《解放军文艺》1988年第6期

《天桥》

李 晓

《青年文学》1988年第8期

《追月楼》

叶兆言

《钟山》1988年第5

⑩ 如何赏析刘震云的短篇小说《塔铺》

刘震云老师的短篇小说《塔铺》为当代短篇小说的精品,此小说平易近人,通俗易懂,但又在喻示着国家要发生一种巨大的改变;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描写出神入化,《塔铺》表面为写“我”求取功名之时所经历的亲情、友情、爱情,实则不然,读刘老师的《塔铺》,那平淡而有魅力的描写是我们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他们生活在历史革命时期,农村青年不甘受试图努力改变自己的人生命运的过程。语言朴实,情感真挚,人物描写刻画精确生动,以形象幽默讽刺韵味,来展现那一时期的令人难过的辛酸。


塔铺的用写实手法描写小人物生存状态,按时间顺序推进,层层剥茧的叙述方法,细致入微的描写,平和淡然的意象,象老朋友聊天,娓娓道来,有波折起伏,却顺其自然。当然也有刘氏幽默存在。

热点内容
女主神仙姐姐的都市小说 发布:2025-07-21 01:46:23 浏览:833
重生回自己身体的小说 发布:2025-07-21 01:44:20 浏览:523
网游之修罗有声小说 发布:2025-07-21 01:42:52 浏览:467
天王殿小说免费阅读完整版下载 发布:2025-07-21 01:39:54 浏览:250
学生和霸道总裁的小说 发布:2025-07-21 01:29:09 浏览:114
青少年沉迷网络小说的背景 发布:2025-07-21 01:28:30 浏览:654
免费下载有关李存孝的小说 发布:2025-07-21 01:23:15 浏览:158
都市现代小说推荐 发布:2025-07-21 01:09:15 浏览:796
重生都市小说男主专一 发布:2025-07-21 01:05:22 浏览:351
不按常理出牌的言情小说 发布:2025-07-21 00:57:18 浏览: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