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怎么写好短篇
㈠ 如何写好短篇小说,应该掌握什么技巧呢
1、人物
人物的形象是真实还是虚假,当读者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时,感受到他内心世界的变化。
2、情节
推动故事不断向前发展的关键要素。
3、场景
是在图书馆还是在客厅,或是在操场等等,作者特设的场景。
4、主题
小说所要陈述的主要观点。
5、对话
恰到好处的对话,能对文章起到渲染作用。同时,也能使场景显得更真实。
6、想象
短篇小说的故事中,必须遍布着有内涵的意象。
7、风格
语言是讽刺的,还是幽默的;喜欢用夸张,还是比喻等。
8、视角
使用第一人称还是第二人称。
9、口吻
对特定人物的一种观点和某种看法。
㈡ 【转】如何写好短篇小说
(一)“横切悬念,倒叙事件”法 这是指作者为避免平铺直叙,在小说首段就设置提挈全篇、笼罩全文的悬念,故意给读者造 成疑团,以激起读者产生兴趣读下去。《湖北日报》发表过的一篇《一双明亮 的眼睛》,就采取这一手法。
(二)“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法 世界艺术大师卓别林有一句名言:“我总是力图以新的方法来创造意想不到的东西。假如我 相信观众预料我会在街上走,那我便跳上一辆马车去。”(引自《卓别林——伟大的流浪汉 》一书),这就告诉我们,创作结构要巧,首先要“出其不意”,这是第一步。但更重要的 ,是所叙述的情节,必须在情理之中。所谓情理之中,是指这种“出其不意”,与小说中人 物性格的发展合拍,合乎客观规律,合乎生活逻辑。它不是荒诞的,不是臆造的。既曲折离 奇,又理所当然。 如美国作家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就非常巧妙地作到了这一点。
(三)“淡化情节,形散神聚”法 这种创作法,从表面看,没有出其不意的情节,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而且平铺直叙,一直 是淡淡的气氛。但是,在这平铺直叙中,带有涌袭心灵的感情;在这淡淡的凄凉中,带有一 种说不出的人生韵味,常常是“无情”更有情,无声胜有声。 如张洁写的《拾麦穗》
(四)“一箭双雕,一点两面”法 作者在写小说中,似导戏的导演,常常让舞台上的角色拿这样或那样的道具。好导演会利用 这个“道具”,不只让一个角色,而使许多角色与这个“道具”有关系;不只让一方,而是 让矛盾的双方都与这个“道具”打交道。这样,就可以从这个“道具”身上挖掘人物心灵世 界,揭露生活本质,完成作者在这发现上的美学思想。 当代英国作家斯丹·巴斯托的短篇《 二十先令的银币》就是如此。
(五)“偶然中必然,必然中偶然”法 小说作者要学会在生活中发现偶然中隐 藏着的必然性,学会在写小说时运用这种偶然中的 必 然性。它能引发读者寻根盘底地、津津有味地追读下去,而且能揭示生活中不易发现的本质 意义。 如法国小说《项链》的作者莫泊桑,对此技巧就运用得非常漂亮
(六)“银丝串珠,数点一线”法 当今现代派小说家面对某些人的精神危机,产生了恐惧感。于是他们常常用荒诞的、超现 实的、生活中还没出现的、纯粹主观想象的“抽象”物于以编织描绘——以反映他们的世界 观 。而且在写法上,从表面看,往往是分离的、意识流的、不易理解的。但是,仔细读,会发 现 ,这些小说内部是互为联系,相辅相成,彼此烘托,合成一体的。可称之为“银丝串珠,数 点一线”吧。 如美国作家亨利·斯莱萨写的短篇小说《……以后》。
(七)“明线暗线——双环连套”法 这种小说技巧是运用文中两个一明一暗的线索,平行交叉,双环连套,从一个人物引出一 个人物,从一个故事引出一个故事,不仅使两个人物、两个故事发生密切的关系,而且不断 丰富人物性格,推动主题思想深化。 如鲁迅写的小说《药》就是如此。
(八)“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法 这种创作技巧是,作者把自己准备着力表现的人物,不妨先压一压,就如伸出去打人的拳头 ,先缩一缩。这样,击出去,更有力;而准备贬低的人物,则不妨先让他“威风威风”,然 后,让他从“威风岭”上掉下来,便“摔”得更惨。这里,先看看“欲扬先抑”的典型例子,它就是马烽写的《我的第一个上级》。
(九)“盆中藏月,以小见大”法 用这个技法的小说,一般题材单纯,场景单一,人物较少,情节相对来讲也比较平淡。但如 何从单纯的题材和不长的篇幅里塑造丰满的形象和挖掘出较深的主题,就得“盆中藏月,以 小见 大”了。 作家叶文玲用此法结构的《藤椅》
(十)“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法 这是讲小说收尾的技巧。故事的开头好,发展好,但最后一个音符,最后一抹油彩,最后一个标点处理若不当,也会虎头蛇尾,归之失败。因为这不仅是作品的落脚处,还需把作品最精粹的地方展现出来。
㈢ 如何写好短篇小说
第一、 在行文之前,首先确定文章的主旨即中心。文章的中心如同一个人的思想灵魂,缺乏中心的文章犹如一具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是毫无生机可言的。其次是文章的结构布局,文章的结构就像人体的骨架,好的布局会造就出气宇轩昂的外部框架来,让人思路明晰,条理清楚。再次是选材,选材如同人体的血肉,围绕中心所选的材料,足以使文章内容充实,无空洞之感。最后是修辞和遣词,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及遣词成句犹如`精心装扮。作文也正应了“三分颜色,七分装扮”,只有对自己的文章经过反复修改、增删,才有可能成其为美文。
第二、 用眼观察,用心思考。在现实生活中,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时常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平凡的日常琐事中往往会有令我们感动不已的东西,把它及时捕捉记录下来,在感动自己的同时去感动别人,相信你笔下再也不会出现无话可写,文思枯竭的写作困境。
第三、 要抓住人物的特征进行描写。人物的外貌、气质、性格、情感各不相同,只有抓住了观察对象的与众不同之处,确立你笔下的“这一个”,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打破“千人一面”的陈旧模式。即使是对同一个人进行描写,也要力避雷同,要知道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千个观众的心中定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㈣ 短篇小说怎么写
写短篇小说,要把握好三点。
1、人物
由于短篇小说篇幅的设定,这就要求作者对人物的性格把握要精准。尤其是要塑造一个拥有鲜明性格的人物,要让人物来传递故事的主题。对人物的刻画采取对话、行为的描写,力图塑造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
2、立意
这是短篇小说的核心,要传递什么思想、讲什么故事、引起何种思考,都由「立意」来决定。星星建议如果要用短篇小说来练手的话,多去追求新颖的「立意」。
星星举个例子,日本“微型小说鼻祖”星新一曾在《一分钟小说选》中说过「我的小说强调一个“新”字,给读者以新题材,新知识,甚至让他们感到惊讶」。
他常常借助童话、科幻、推理等,通过一些非现实的题材,反映他在现实生活中的感悟。而一个新颖的立意,往往能让读者印象深刻,即便是长篇小说,也可能达不到其所带来的震撼效果。
3、结尾
短篇小说很容易让读者有“拍案惊绝”的感觉,那是因为有一个好的结尾。但这个结尾不一定要有一个确定的结局,它可以是开放式的。
(4)小说怎么写好短篇扩展阅读
字数的多少,是区别长篇、中篇、短篇小说的一个因素。但不是惟一的因素。人们通常把几千字到三万字的小说称为短篇小说,三万字到十万字的小说称为中篇小说,十万字以上的称为长篇小说。这只是就字数而言的,其实,长、中、短篇小说的区别,主要是由作品反映生活的范围、作品的容量来决定的。
长篇小说容量最大,最广阔,篇幅也比较长,具有比较复杂的结构,它一般是通过比较多的人物和纷繁的事件来表现社会生活的,如《红楼梦》。中篇小说反映生活的范围虽不像长篇那样广阔,但也能反映出一定广度的生活面,它的人物的多寡、情节的繁简介于长篇与短篇之间,如《人到中年》。
短篇小说的特点是紧凑、短小精悍,它往往只写了一个或很少几个人物,描写了生活的一个片断或插曲。短篇小说所反映的生活虽不及长篇、中篇广阔,但也同样是完整的,有些还具有深刻、丰富的社会意义。
㈤ 短篇小说怎么写
很多人喜欢创作,不管是投稿赚点稿费还是纯属个人爱好,短篇小说是各位创作者们的最爱,只是很多人空有文采却不知道该如何写短篇小说,一起来看看这篇指南吧,会给你很好的建议。
- 01
短篇小说不想长篇小说那般故事性悠长,只是通过较少的字数,向人们描述出一段故事,甚至是一个人的一生,那么用词简短却表达明确就非常重要了。
- 02
短篇小说一定要围绕你自己的主题来写,不要东扯西扯,那样很容易写成中长篇小说,且一定会乏味的很。围绕自己的主题,展开一系列的描叙,三言两语,表达出一个故事。
- 03
写短篇小说有一个禁忌,那就是过多的描叙故事的全部详细过程,你可以根据主题,详细写某件事或者某个心理活动,以此展开各方面的描写,这样的故事才吸引人又不叫人觉得像是在读流水账。
- 04
短片小说一定要故事首尾结合,能够连串,能够在开始的时候读出悬念,在结尾时读出答案,并且留下些许的思考给读者,这才是一篇好的短篇小说的写法。
㈥ 怎么写短篇小说
写好短篇小说,需要精炼文字,重点突出,斟酌字句,有画面感,具体形象,生动鲜活。
短篇小说因为篇幅有限,写作的时候,要做到行文简洁,重点突出,故事背景要追求简练,每一句话都要严谨精炼,斟酌字句。写作时,少用长句,多用短句。长句会让读者读起来很累,让人有透不过气的感觉,最好长短相间,让读者读起来快,也有节奏感。短篇小说要做到重点突出,不能写太多的事情,长篇小说,可以不紧不慢地介绍人物,铺垫情节。
良好的画面感,能够让读者更好地代入,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写作的时候,少用一些抽象的词语,多用一些能够给读者带来具象感的词语,比如,具体的名词和动词,能够直接在读者的脑海里浮现出来的词语或句子,就好像在放电影一样,让人印象深刻。修改的时候,就把那些抽象的形容词,副词给替换成一些更具体,容易产生想象的名词+动词的组合。
短篇小说的基本要素
小说构成要素指构成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并显示其基本特征的主要因素。在小说理论中,构成小说形象的因素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小说的内容因素,包括小说的素材、题材、主题、人物、环境、情节等;一是小说的形式要素,包括小说的语言、结构、体裁、表现技巧等,在通常情况下,人们又把最能显示小说独特性的人物、情节、环境称为“小说三要素”。
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的思想性格,人物描写的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侧面描写指以他人言行来反映人物等。
㈦ 怎样写好短篇小说
短篇小说是最流行的小说品种。它篇幅短小,情节精练,人物集中,往往截取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片段或侧面,围绕一组矛盾,一两个主要人物展开故事,集中地突出人物性格和鲜明地表达主题,具有“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的艺术力量。我国历史上的短篇小说十分发达和丰富。宋代李氏的《太平广记》、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冯梦龙的《三言两拍》,现代鲁迅的《呐喊》和《仿徨》,都是优秀的短篇小说。俄国的契柯夫,法国的莫泊桑等,都是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巨匠。
短篇小说的基本特征
对于这个问题,是不是可以这样回答:短篇小说篇幅短,人物少,情节单,要以有限的形象画面表达深刻的思想内容,揭示生活的本质意义。也就是说,作者在结构短篇小说时,首先要把握住“短”字。无论对人物的设置,还是对故事情节的处理,都要从“短”字出发,做到以小见大,以少胜多,以轻举重。
这是因为。短篇小说不能象长篇小说那样,把许多事情正面铺展开来,去写一幅雄伟、复杂的历史画卷;短篇小说也不能象中篇小说那样,去记录生活长河中的一个段落。而短篇小说必须从生活中截取一些富有特征性的横断面,或是生活长河中的一朵小浪花,“小镜头”,经过作者精心的剪裁,把不必要的人物和情节删去,把能放在暗场处理的人物决不能放在正面去描写。努力做到结构清晰、合理、完整、严谨。
以上说的是以篇幅长短外部表象所确立的短篇小说的特征。那么,短篇小说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呢?
一、在立意上,要以小见大。
短篇小说的立意,往往是以小见大,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的,这是短篇小说的本质特征之一。我们知道,尽管短篇小说选取了生活中的一朵浪花、一个侧面、一个闪光点,使读者看到了生活中的五光十色,感受到了时代变幻的折光,这就是以小见大的立意所在。
鲁迅的《一件小事》,只切取了一个场景,便通过淋漓尽致地描写人力车夫全力救护跌倒的老女人,表现了正在成长壮大的中国工人的优秀品质。都德的《最后一课》,则通过一堂法文课,就把法国沦陷区人民强烈、深沉的亡国之痛、爱国之情表现得非常生动饱满。
可见,立意关键在于揭示出了生活的本质,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以小见大的作用。
二、在结构上,要以轻举重
短篇小说的结构安排,要求情节比较简单,人物设置要少,不能过分的铺垫、渲染和交待背景,不然就会形成短篇小说长篇化了。因此,短篇小说一般都采取单线发展的结构,以达到线单意不薄,以轻举重的目的。
如鲁迅的《故乡》《祝福》等短篇小说,线索单一,故事情节跟随主人公的性格发展向前推进。从一开始,就把读者引入艺术境界。接着,又将读者紧紧引向矛盾的焦点(高潮),使小说更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当然,短篇小说也可以写成两条线索。但在写作时,一定要使两条线索一明一暗,虚实结合,最后使两条线索交融在一起。这样的结构,既节省笔墨,又能一箭双雕地刻画人物。如果两条线索平行发展,都从正面描绘,就必然要拖长篇幅,使得结构松散。那种想到哪里写到哪里的做法,不仅线索繁杂,而且矛盾纷繁,使人看不出他们之间的必然联系,因而以松散拖沓而导致失败。
三、在手法上,要以少胜多
短篇小说又一特征是:要提高节省的笔墨去开拓深而广的思想内涵,以起到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的作用。
短篇小说的结构手法大致有如下几种:
1、横切的手法
横切就是切取一个生活横断面,在很短的一段时间里,集中情节,集中场景,集中刻画人物,精雕细刻,突出主题。在运用横切的手法时,作者不仅要善于从社会矛盾焦点上切取生活断面,而且要努力经营,精雕细镂,把生活断面所包含的矛盾冲突充分利用起来,把艺术必须力最大限度发挥出来,构成足以揭示作品主题和人物性格的情节、画面,这是横切的重要功夫。
2、直缀的手法
运用直缀的手法,可以较完整地展示生活的一个阶段,其容量较横切大一些,但篇幅较横切手法要长一些。这就要求作者严格控制展开面,不要大铺大展而要用浓缩的手法,去描绘、勾勒,粗线条的表现人物的生活和思想。
3、含蓄的手法
㈧ 怎么写出一篇优质的短篇小说
短篇小说以短为特点,虽然短,但五脏俱全,小说该有的它都有。因为短,要写的优质,反而要求更高,每一字都发挥了它的作用,那么怎么写出一篇优质的短篇小说呢?听完无戒老师讲的,让我对短篇小说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首先,我们要区分短篇小说和故事的区别,有时候我们容易把两者弄混淆。
1.故事的重点的叙事
2.小说的重点是描写
3.故事以事件来表现主题
4.小说以人物来表现主题
感悟:两者的侧重点不一样,故事,听名字就知道它要讲的是故事,故事是事件,把发生的事件讲好事它的重点,通过发生的事件来表现主题。小说更细致,重点在描写上通过各种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肖像描写等等来凸显人物的形象和性格,通过人物来表现主题。人物贯穿其中,以人物来展开。
讲完了故事和小说的区别后,接下来无戒老师讲了去构思短篇小说。
1.小说的人物是谁
2.这个人物身上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
3.这个人物的困境是什么
4.遇见这个困境时,人物是如何解决的
5.解决后事情的转折点
6.最终得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感悟:想要写一篇短篇小说,下笔之前先构思。先确定一下小说的人物是谁,然后接着构思人物发生什么事情了,遇到什么危机了。面对这些危机和冲突人物是如何去面对和解决的,经历这些危机,人物有什么样的转折,最后得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老师举例子讲了一个高学历女孩子不顾家人的反对嫁给了爱情,原以为会从此过上幸福地生活。结婚后听老公回了他老家,发现他老公是几代单传,她的婆婆想要她生儿子。她生的是女儿,村子里的人都瞧不起她老公,她老公把气撒在她身上,最后家暴她。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地家暴,她的朋友家人劝她,后来她觉醒了,离婚了的故事。
老师通过这个故事来干啥我们如何去构思小说,哪些地方应该着重写。让我们对写小说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接着讲了小说的特点。
1.人物,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
2.情节,通过情节来展开故事(要求有冲突、高潮、转折)
3.环境,通过环境来渲染气氛,让故事具有场景感
感悟:考试以《孔乙己》这篇短小说举例子,文中通过塑造孔乙己清高的读书人形象,来表现饱受封建教育迫害而变得满目疮痍的读书人生存现象的主题。讲了他吃酒,偷窃的故事,在讲述的过程中,对环境进行了描写,烘托了天气的寒冷。通过对人物的塑造以及情节,让孔乙己这个人物栩栩如生。
接下来讲到了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的区别
短篇小说,一般通过两到三个事件来塑造人物形象,长篇小说,业通过无数个事件来塑造人物形象。两者结构是相同的,短篇小说更精短,讲述的事件少,每一个都很关键,都是为表现主题服务。
感悟:知道这些理论知识是很有必要的,比起理论知识,实践也很重要。去试着构思并写短篇小说,按照老师讲的加以自己的思考写起来!
118/300
㈨ 怎样写好一篇短篇小说打好框架!
一、外在
1、信息
(1)姓名
(2)性别
(3)年龄
2、外表
(1)身高
(2)体重
(3)颜值
3、身体健康残疾
4、职业技能
5、血统背景
(1)原生家庭
(2)教育背景
(3)社会地位
(4)前史心魔
6、人际关系
二、内在
1、性格
(1)优点
(2)缺点
2、爱好习惯
3、信仰
4、价值观
三、状态
1、态度
1、态度
2、应激反应
3、口头语
四、行动
1、目标
2、激励事件
3、努力
4、阻碍
5、反转
6、高潮
五、变化
1、看点卖点
2、人物弧光
这是我在某个训练营看到的,其中“反转”和“人物弧光”尤为关键。
设置悬念和中间的反转特别关键,之前写小说过于看重人物语言和环境渲染,缺乏关键点的反转。
要写好短篇小说,要做到 凤头、猪肚、豹尾。
故事开头让人惊奇,寥寥数语引人入胜;
中间部分可以详细展开,深入挖掘,打造丰富人物形象;
具有含义丰富的结尾和能延展的完美阐述。
小说结构:
开头:人物希望和需求
中间:主人公为了实现他或她的希望,经历跌宕起伏抵达高潮,同时也面对命运的转折
结尾:主人公经过努力打人心,圆满完成了任务圆满收场。
而人物弧光最重要的是在结尾处能照进人心,读者与叙述者形成温暖共识。
这种认可感会让读者心头对这篇小说余韵回荡,从而产生进一步传播力。
㈩ 写作技巧:如何写出成功的短篇小说
在《小说的艺术》一书中,约翰·加德纳写道,“小说的原理是,在读者的脑海中创造一个鲜活而持续的梦。”故事,不论是短篇还是长篇,都在于要在读者的脑海中造梦。如何写出成功的短篇小说?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写作技巧,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写出成功的短篇小说?
最接近短篇小说的定义应该是,每一个故事中都有某事发生在某人身上。人物在为了一个目标抗争——这个目标比故事中呈现的更崇高、更重要。或多或少地,人物为此感动。要在头脑中保持这样的印象:一篇短篇小说要大过它的每一个组成部分。在《小说的艺术》一书中,约翰·加德纳写道,“小说的原理是,在读者的脑海中创造一个鲜活而持续的梦。”故事,不论是短篇还是长篇,都在于要在读者的脑海中造梦。
约翰·厄普代克认为故事就应该做到凤头、猪肚、豹尾。意思是,故事在开头要使人感到惊奇,寥寥数语引人入胜;在中段得到深入展开;然后在结尾处给出富有意义的完满阐述。
示例
欲求
我在街上看到了我的前夫,我当时正坐在新开放的图书馆的台阶上。
“你好啊,我的生活。”我说。我们曾有一段27年的婚姻,所以我觉得我这么说没错。
可他却问道,“什么?什么生活?反正不是我的生活。”
“那好吧。”我说。我对于真正有分歧的事情并不想争论。我站起身走进图书馆,打算去看看我到底欠了多少费。
图书馆管理员表示我欠了他们32美元,而且已经欠了18年。我不想否定任何事。主要是由于我不明白这些时间是怎么过去的。我经常想着要来还这些书,毕竟这家图书馆离我家只有两个街区。
我的前夫跟着我来到了还书柜台。他打断了那个本来还有话要说的管理员。“基本上来说,”在我看向他的时候他开口道,“我认为我们婚姻的瓦解跟你从来不邀请伯特伦一家来咱家吃晚饭有关。”
“有这可能,”我说。“不过真要这么说的话,你应该记得:首先,我爸爸那个周五病了,往后咱们就有孩子了,然后我就每周二晚上都要开会,再然后战争就爆发了。而且咱们也不见得跟他们家有多熟啊。不过你说的对,我应该邀请他们来吃晚饭。”
我给了那个管理员一张32美元的支票。马上她就对我信任有加了,把我的过去抛在脑后,清空了我的欠款记录,这是大多数其他的市政和(或)国家机关绝不会做的事。
我再次借出了自己刚还的那两本伊迪丝·华顿的书,因为我是在太早之前读的了,而它们显然比那个时候更适合今天的状况。这两本书分别是《充满欢笑的房屋》和《孩子们》,都讲述了50年前美国纽约的生活如何在27年间发生了改变。
“我倒是记得咱们的早餐还不错。”我前夫说。我对此感到惊讶。因为我们的早餐就只是喝咖啡而已。我还记得橱柜的后面有一个洞,通到了隔壁的公寓。他们家经常吃甜味腌制的烟熏烤肉。这让我们家对早餐印象深刻,因为我们从来吃不饱,而且吃得很差。
“那是因为我们当时很穷。”我说。
“我们什么时候富裕过?”他回答。
“哦,日子不是越过越好么,我们又不缺什么。你还上了足够的财产保险,”我提醒他。“孩子们每年可以穿戴整齐地参加为期四周的露营,有睡袋,有靴子,跟别人家的孩子一样。他们看起来棒极了。在冬天我们的室内温暖如春,而且我们还有红色的大靠垫,还有好多东西。”
“可我还想要一艘帆船,”他说,“而你什么都无所谓。”
“别挖苦人,”我说,“你想要的话什么时候都不晚。”
“不是这样的,”他以一种极其苦涩的口吻回答。“反正我会有一艘帆船的,而且我有钱买得起一艘两人用的18英尺的船。我今年干得不错,而且会越来越好。但是对你而言,已经太迟了。你总是无欲无求。”
过去的27年他就是一贯做出这样刻薄的评价,就像拿着一个管道疏通机从我的耳朵下到喉咙,然后堵在我的心口。再之后他就消失不见了,任凭那东西生生把我噎住。我是说,任凭我坐在图书馆的台阶上,他就那么绝尘而去了。
我翻着手中那本《充满欢笑的房屋》,但是失去了兴趣。我感到深受伤害。没错,在那一刻,我什么也不想求、什么也不想要。但是我确实是想要某种东西的啊。
我想要立刻变成另外一个人。我想要成为那种借了两本书,两周后准还的人。我想要成为那种雷厉风行的好公民,改变教育体制,要求预算委员会解决市中心的诸多问题。
我甚至还曾经承诺过我的孩子们在他们长大之前让战争结束呢。
我想要成为那种一旦结合就永不分开的人,无论是对我的前夫,还是我的现任。不管是否有足够的心性来应对这一生,最后你会发现一生原来真的并不长。这短暂的一生,还不够你完全理解一个人的全部品质,或者听完他那些无穷无尽的理由。
就在这个早晨,我望着窗外的大街,看着那些梧桐,这些树在我的孩子出生前若干年被悉心种下,如今,它们已经枝繁叶茂。
好吧!我决定把这两本书还给图书馆。这证明了当一个人或一件事对我有所触动或者让我有所思考的时候,我还是能够采取适当的行动的。当然了,我看我还是更善于接受友善的评价。
格雷斯·佩蕾的《欲求》,首次发表于1974年
如何处理短篇小说的结构?
短篇小说的基本结构包括三个部分:开头部分(人物的希望)、中间部分(人物的努力)、结尾部分(最终结果)。理论上,这三个部分是统一的,短篇小说应该尽可能地完整。
开头部分:应该有一个最初事件使主人公面临某个问题,这个问题使主人公产生了希望或者需求(目标)。
中间部分:主人公努力实现他或她的希望。这其间事情会变得越来越混乱(出现危机)直到抵达高潮,当然同时也就达到了转折点。
结尾部分:有所显现。(詹姆斯·乔伊斯语,意为对人物或情境真谛的领悟。)主人公打动人心,总算完成了任务,圆满收场,问题解决。
在《欲求》中,你会看到开头部分,主人公坐在图书馆的台阶上,然后看到了她的前夫。她想回忆他们婚姻中的幸福部分,尝试以这种方式搭话。这就是人物的希望。中间部分是她和她前夫的对话,以及她前夫对于这段婚姻之所以终结的结论——因为她没有邀请过伯特伦一家来吃饭。这里有一个丈夫回忆他们早餐的小高潮。这使她提起橱柜后面的那个小洞,随即引出了与邻居家的对比:“我们当时很穷。”然后他们就说出了彼此分歧的原因:彼此的不同欲求。丈夫想要一艘帆船。这个小危机引出了最终的高潮,这就是丈夫对妻子说——“你总是无欲无求”。故事的结尾是:她重新坐回图书馆的台阶上,而她的丈夫已经走远。这次短暂会面带来的结果是——对于叙述者也对于读者——她接受了生活本来的样子,然后很高兴地看到在孩子们出生之前种下的梧桐树现在已经枝繁叶茂。这就是全部的三个部分。
正如厄普代克对短篇小说的要求,故事以寥寥数语引人入胜,在中间部分得到深入展开,然后在结尾部分完美收场。读者在心中与叙述者达成了温暖的共识。
如何处理短篇小说中的不同元素?
学习短篇小说的第二个步骤是要考虑构成它的不同元素。成功的当代短篇小说能够使其所有元素和谐地交织在一起:人物,情节,场景,主题,对白,想象,风格,视角,以及口吻(代表作者的看法以及价值观)。所有这些元素以一种简洁的方式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同时每一种元素都有助于整个故事的成功。而这种成功有赖于故事中人的重要性。
《欲求》这篇文章向你展示了格蕾斯·佩蕾如何运用这些不同的元素:
人物:妻子和前夫的形象都显得真实可信,读者进入了妻子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了她的憧憬、她的希望,以及她的“欲求”。
情节:妻子在与前夫不期而遇中受到了触动,回忆起了他们在一起的那些年,感到了自己的心碎,然后继续前行。
场景:图书馆的台阶——这几个词准确刻画了一个有意味的地点。
主题:成为一个真实的自己的重要性,尽可能地活好每一天。
对话:故事的前三分之二是连续的直接对话,没有加引号,但是非常容易理解。掺杂了对白和回忆的写法使这些场景显得非常私人化。“我倒是记得咱们的早餐还不错,我前夫说。我对此感到惊讶。因为我们的早餐就只是喝咖啡而已。我还记得橱柜的后面有一个洞,通到了隔壁的公寓……”读者跟着对话进入了回忆,接着进入了一段亲密的关系。
想象:从图书馆的台阶到两本书的书名再到橱柜后面的小洞,故事中遍布富有内涵的意象,当然还包括现在已经枝繁叶茂的那些梧桐树。最后,这里有一个极其富有想象力的比喻:丈夫刻薄的评价被比喻为管道疏通机,顺着妻子的耳朵然后堵在心口。再之后任凭那东西生生把她噎住。
风格:佩蕾的风格很好识别,克制、亲切、语带讽刺,同时富于同情。
视角:第一人称,使读者直接了解主人公的想法。
口吻:反映了佩蕾对于理想婚姻的看法,对于怎样成为一个好公民的看法。正是因为这种口吻,读者渐渐喜欢上了文中的妻子(也就是作者本人)。
短篇小说中的所有不同元素——包括加入的讽刺幽默元素——都以一种可以使整个故事变得完整的方式结合在一起。故事就是一个整体。这也是故事之所以成功、深刻的原因所在,因为它涉及如何对待人们的爱情和婚姻。读者能够在故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那些极度世俗化的细节让人感觉熟悉——去图书馆还书、甜味腌制的烟熏烤肉、市政部门种在街上的梧桐树。这就是奥康纳所说的精心设计细节的必要性,而这种设计,出于对讲述者和彼此相通的人性的终极信仰,也正是为了让读者感到亲切熟悉,正是为了让读者觉察不到其中的匠气。
1. 写作技巧:如何提高小说的阅读节奏感?
2. 写作技巧:怎么让故事或小说充满生命力?
3. 写作技巧:怎么让故事或小说充满生命力?
4. 写作技巧:你可以尽情的发挥,但除了这一点该注意
5. 写作技巧:怎样为自己的小说找到合适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