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微小说 » 逃离这本短篇小说

逃离这本短篇小说

发布时间: 2022-12-31 06:28:31

『壹』 有哪些著名的学者对门罗得逃离做过评价

《逃离》是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拿大短篇小说女王艾丽丝·门罗(又译艾丽斯·芒罗)代表作,并曾于2009年荣获布克国际奖,是国内引进的该作家的第一本中文简体作品,全书共收录八篇作品,集中体现了爱丽丝·门罗的文学造诣。
美国一年一度出版的《(年份)最佳短篇小说集》中,也多次收入她的作品。她几乎每隔两三年便有新的小说集出版,曾三次获得加拿大最重要的总督奖,两次获得吉勒奖。2004年第二次获吉勒奖即是因为这本《逃离》,评委们对此书的赞语是:“故事令人难忘,语言精确而有独到之处,朴实而优美,读后令人回味无穷。”奖金为二万五千加元。还得到过别的一些奖项。另据报道,法国《读书》杂志一年一度所推荐的最佳图书中,2008年所推荐的“外国短篇小说集”,即是芒罗的这本《逃离》。我国的《世界文学》等刊物也多次对她的作品有过翻译与评介。可以说,芒罗在英语小说界的地位已经得到确立,在英语短篇小说创作方面更可称得上“力拔头筹”,已经有人在称呼她是“我们的契诃夫,而且文学生命将延续得比她大多数的同时代人都长”(美国著名女作家辛西娅·奥齐克语)。英国很有影响的女作家A.S。拜雅特亦赞誉她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短篇小说作家”,从拜雅特的口气看,她所指的范围应当已经远远超出单纯的英语文学世界。[2]
《逃离》是艾丽丝·门罗的代表作,也是第一部被译介到中国的门罗的作品。《逃离》2009年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引进出版,本书已是第4次印刷。[3]

『贰』 逃逃350读后感

读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逃离》,心里隐隐作痛。这篇文字简洁、故事平常的小说,看似平静的溪水,却暗流涌动,危机时伏,令人不安。
故事讲述了女主人公卡拉的三次逃离:第一次是从父母家中出走,嫁给她喜欢的克拉克;第二次是从丈夫克拉克身边逃走,去寻找属于自我的生活;第三次是从正在逃离丈夫的路上逃离,又回到原来的生活中。
门罗讲故事紧凑而舒缓,含蓄而清晰。故事从卡拉和她的丈夫克拉克分歧最大矛盾最激烈的时刻展开,主要的情节就只有一天,但在这一天的故事里,穿插了卡拉从少女到人妇的故事,穿插了邻居一对夫妇的故事,还有卡拉和邻居遗孀西尔维娅的故事,卡拉父母的故事。给人的感觉,每一个故事都有爱的需要和爱的错位,每一个人都渴望爱又得不到爱:疏离与孤独的主题。
卡拉对自己的评价:“中学的所谓差等生,是姑娘们众口一词的恶言取笑对象”;父母“不喜欢她,他们连她是死是活都不知道”;哥哥对她“也没有什么感情。他老婆更是狗眼看人低”。她从出生以来,唯一真正想做的,就是能够住在乡下和动物打交道。因此她刚刚中学毕业就去了一所马术学校,没有按父母的希望去读大学。
在马术学校,卡拉认识了马术教练克拉克,被他野性的新鲜的气质吸引,她称他是“吉卜赛流浪汉”,她厌烦自己的家庭,看不起自己的父母,于是十八岁的她,离家出走。留了一个字条给父母:“我一直感到需要过一种更为真实的生活。我知道在这一点上我是永远也无法得到你们的理解的。”她幻想着和克拉克办一所自己的马术学校,盖一座马棚。她自信是去寻找真实的生活,而在父母给她的生活里,看不到生活的激情和真实,只感到日复一日的庸常和被人忽视。她是在寻找存在感,寻找自己可以掌控的、新鲜的生活。
可是,这个“吉卜赛流浪汉”渐渐令他失望。他脾气火爆,心胸狭隘,常和人吵架;他们的马术学校生意惨淡,克拉克常常情绪不定;对卡拉没有柔情,只有指责和厌烦。卡拉在丈夫这里,在自己争取的婚姻里依然是个被忽视的角色。她的灵魂依然是孤独和漂泊的。为了取悦丈夫,她添油加醋地编造关于自己和邻居诗人的色情故事,“她急切地想讨他喜欢并刺激他,同时也使自己兴奋起”,两个人都能乐此不疲地从这故事里汲取生活的激情。她爱克拉克,恰如张爱玲说的“愿意低到尘埃里”,可是尘埃里却未能开出鲜艳的花朵。
她编的这些虚无的故事后来成了丈夫想敲诈诗人的理由。他们的邻居——诗人贾米森去世了,听说在他去世前五年得过一笔为数不少的奖金,是一项诗歌奖。克拉克想借此敲诈一笔钱。卡拉和丈夫的冲突终于不可回避,克拉克逼卡拉去找西尔维娅,卡拉不肯。在极度的矛盾和绝望之中,卡拉求助于西尔维娅,并得到她的帮助,顺利逃离丈夫,准备去多伦多开始新的生活。
然而,当一切安排妥当,当卡拉提心吊胆躲过丈夫,走上通往自由的道路时,她坐在大巴车上,越来越犹豫,越来越恐惧,她恐惧未知的世界、陌生的人群,她发现自己离不开克拉克,还是回家最安全。终于她喊停疾驰的大巴,停住逃离的脚步,她给丈夫打电话:“来接我一下吧。求求你了。来接接我吧。”她从正在逃离的道路上逃离了,逃回那个“恨她”“指责她”忽视她的丈夫身边。
这个被父母、被丈夫忽视的缺乏自信的女人,这个缺乏安全感和存在感的女人,并不知道,或者说并不在意有一个人喜欢她,迷恋她,欣赏她,全心全意地帮助她。这个人是西尔维娅,教植物学的大学教授,她的女邻居。西尔维娅和自己的诗人丈夫贾米森几十年的婚姻也未能培养出共同的爱好和感情,丈夫一死,她把所有与他有关的东西迅速处理干净,好像他们共同居住的地方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她感觉和卡拉那么默契,她欣赏卡拉劳动时的充满青春活力的姿态,欣赏她有着淡淡雀斑痕的皮肤、松散的头发、可爱的卷发,欣赏她专注、单纯的努力。她为卡拉精心挑选礼物,她不遗余力地帮助卡拉寻找自由的生活。可是她对卡拉的爱,连她自己都不敢正视,“迷恋上一位年轻姑娘”,她自欺欺人地解释为“移位的母爱”。
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人与人的关系本质上就是疏离,所以需要爱需要结合。只是因为安全的需要、生存的需要,人才联结在一起。卡拉和丈夫养了一只小山羊弗洛拉,它是卡拉的最爱,是她最温暖的伙伴,但是走失了,却在克拉克威胁西尔维娅的那个夜晚突然出现。它使“两个因敌意而分成两个阵营的人……产生出一种联系”,使他们“在人性的共同基础上”“以最不可思议的方式联结在了一起”。西尔维娅和克拉克因为弗洛拉的出现受到惊吓,两个相互充满敌意的人竟尽释前嫌,相互依赖,相互谅解了。
人为了寻找自我而逃离原有的生活,可是新的生活永不可满足真正的自我。因为真正的自我就是孤独的存在,想要摆脱它,就仿佛是揪着头发要离开地球。这是多么令人悲哀啊!即使真有一个这样的生活,人又终不可逃脱自身的胆怯和迷茫。这又是多么令人绝望啊!孤独,疏离,渴望爱;胆怯,迷惘,又错过爱。
卡拉只得又回到了原来的生活,甚至更加投入原来的生活。她留下来,和这个一点一点剪去自己自信的男人生活在一起,甚至还将继续讨好他,取悦他。就像她因为惧怕陌生而向生活妥协一样,她一点一点接受曾经厌恶的曾经抗拒的曾经不屑的生活,这是她父母的生活,是诗人和女教授的生活,是一切小镇上的男男女女的生活。他们都被未知的世界、陌生的世界吓住了,被自己的恐惧和胆怯俘虏了,成了自己的囚犯。
这正是生活的本质,作家静静地又无情地告诉你,生活就是这样的。可是,这样生活着,如果会痛,人就还是活着的。卡拉还会痛,尽管她似乎成了一个安守本分的女人,正适应和习惯着当下的生活。可是“她像是肺里什么地方扎进去了一根致命的针,浅一些呼吸时可以不感到疼。可是每当她需要深深吸进去一口气时,她便能觉出那根针依然存在。”随着“鼓舞人的、收获季”的到来,“埋在心里那个刺痛她已经习惯了”,再也不剧痛了。
她猜到那个能给她温柔情绪的小山羊被丈夫杀死了,却没有愤怒和失望。她欺骗自己——也许丈夫已经放了它。可是那个猜疑又不断诱惑她,她需要不断提醒自己抵抗这个诱惑。不要执着于真相的探求,真相只会带来深深的伤痛。这些是始终笑着的门罗的思考吗?我不知道。

『叁』 为理想而奋斗小故事

导语:伟大的事业是根源于坚韧不断地工作,以全副精神去从事,不避艰苦。下面是为理想而奋斗小故事,欢迎阅读。

为理想而奋斗小故事:先在领奖台站上1000次

从孩提时代起,本格·兰德就喜爱拳击运动,23岁时,他参加全国拳击大赛,并且赢得亚军。第二年再试一次,仍然是相同的名次。本格·兰德沮丧不已,几乎想要放弃,他去咨询一位资深教练。

那位教练问他:“你在拳王领奖台站过多少次?”本格·兰德说:“我一次也没站过。”

“我指的不是现实上而是想象中。”

“可能有十几次吧。”

“太少了,问题就出在这里,你应该至少在拳王领奖台站上1000次。”

“想象能有这么大的作用吗?”

“有。世上的每件事情,都是被想象复制出来的。它能够引爆神秘的灵魂的力量,既能启动灾难,也能召引成功。想象中,你在拳王领奖台上站了1000次之后,定有一人在现实中应邀站在你身边。有了他,你绝不会输。”

“这人是谁?”

“命运。”

本格·兰德于是观看了上百卷拳击比赛录影带和颁奖录影带,包括国内的、国际的等等。在脑海里,他无数次被裁判在决赛后举起手臂,无数次抚摸拳王金腰带,无数次站上领奖台接受如潮的掌声与喝彩。在频频展现的辉煌画面中,他修改了失败记忆,将自己描绘成豪情万丈的英雄。起初,是这一画面进入他的脑中,后来,是他进入这一画面。

当他觉得自己已是当之无愧的拳王时,果然就在全国拳击大赛中成了拳王。

对手们说:“本格·兰德的眼神里有种令人生畏的意志,和他对垒中总有一种抑制不住的绝望。

裁判说:“他的每个出击都果断有力,每个抵抗都胸有成竹,像电脑程序准确流畅。他看金腰带的眼神就跟看自己身上的腰带一样。”

一位记者问本格·兰德,当他走上颁奖台,向台下和电视机前数以百万计的观众挥手致意时,会不会紧张?本格·兰德回答:“不会,我一点都不紧张。因为,这是我第1001次站在这个冠军领奖台了。”

为理想而奋斗小故事:每只蝶都要经受破茧之痛

1950年,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对开》杂志面向学生公开征集一批优秀小说。在该校主修新闻的她抱着试试看的想法,随手写成了平生第一篇短篇小说《一片影子的面积》,结果虽然没获奖,却意外发表在了杂志上。

同学们都夸她是天才作家,毫不费工夫就能发表文章。可她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反复问自己:“难道发表文章真的就这么容易轻松?”她到底怀疑起来,专程跑到编辑部去打听,这才知道原来那次小说征集活动一共只收到7篇作品,除6篇获奖外,剩下她的一篇以鼓励名义也刊发了。

听到这个结果,同学们都取笑她是瞎猫碰到死耗子,而她则坦然了不少,直言道:“我就感觉自己还没达到发表小说的水平。”

那之后,她更加用心地写作,在校期间又写成了8篇短篇小说,全投给《对开》杂志,结果却无一发表。两年过去,她支付不起学费,不得不辍学嫁了人,当起专职主妇。

每天忙完家务,她又想起写作,于是不自觉地提起笔,继续写起来。没多久,她怀孕了,还成天伏案写作。丈夫担心她这样劳累会伤到身体,劝她要多休息,她叹了口气,惆怅地说:“我担心孩子出生后整天都有的`忙,就再没时间写作了。”她依旧不愿放下笔,仍然不知疲倦地创作。

到女儿出生后,她见女儿睡着了,想起还没写完的作品,心里就像欠着什么,于是再也按捺不住,守在睡床边继续写。她接连生了4个女儿,先后写成了8篇短篇小说,全寄了出去,依旧石沉大海。

女儿们渐渐长大了,她与丈夫合开了一家书店。在相夫教子和经营书店时,她想到好的故事情节,还是忍不住要放下手中的活儿,赶紧去写上一句半句。

丈夫见她常因写作而误了正事,忍不住责问道:“你就那么喜欢写,难道真的放不下它吗?”她笑了,讲起当年第一篇小说发表的事,无比感慨地说:“那次我真糗大了,可是转念一想,我还太年轻,太早走运未必是好事,这至少证明我还得付出更多、积累更多才行!就好比一只蝶,要想翩然天际都必须经受破茧之痛才能破茧而出。所以,当时我就下定决心,这辈子一定要靠实力公开发表一篇小说。”

丈夫看清了她眼中的渴盼,关爱地笑了。

她继续在当主妇之余笔耕不辍,直到1968年才发表了首部短篇小说集《快乐影子舞》,幸运地获得了本国最高文学奖——总督奖。此后她又接连发表了《爱的进程》、《逃离》等短篇小说,被誉为“当代短篇小说大师”。

她就是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丽斯·门罗。得知自己获奖,门罗意味深长地说:“感谢那篇因为照顾才得以发表的处女作,虽然此后我挣扎了18年才发表了作品,可是它却让我明白,一个人倘若没有经受过必须承受的失败,就不可能迎来真正的成功。”

为理想而奋斗小故事:把墙推倒5000次

1988年,高中毕业后,他成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家里穷得叮当响,还拉了不少饥荒,父亲让他跟着村里的瓦匠学点手艺,不然将来找媳妇都是大难题。

瓦匠算个技术活,想学艺,必须先从小工干起。那时候农村修房盖屋,都是乡亲们互相帮忙,没工钱,只管饭。为了能早点摸到瓦刀,三里五乡无论谁家盖房子都能看到他卖力的身影。搬砖、和泥、运沙石,什么活累他就挑什么活干。

过了两年,带队的叔叔感觉他是个踏实勤快的孩子,就开始让他学瓦工。瓦工左手拿砖,右手挥刀,砍砖、抹灰、砌墙,左右开弓看起来很潇洒,但他一动手才知道,这个活儿比搬砖和泥都累,不但耗体力更考眼力,一天要把几千块砖、上千斤水泥均匀地抹好,还要沿着铅坠垒起来不能有丝毫偏差。

在师傅熟练的手下,那些砖头仿佛听话的士兵,队列笔直,而他垒的砖却参差不齐。为什么自己没别人垒得好呢?功夫还不到家。

傍晚收工后人们都回家休息了,他自己掏钱买来1000块砖,在家门口继续练习砌墙。墙体砌好了,进行测量,记下偏差,推倒了再砌,每天两三次。邻居们吃过晚饭没事都凑过来看热闹,刚开始还夸他有恒心,可他天天如此,就成了人们的笑柄。瓦工就那么点技术含量,这么较真,真是一根筋。

冷言冷语他全当耳旁风,每天收工后依然专心致志地练习,砌墙、推倒、再砌,周而复始。春去秋来,那面墙被推倒了5000多次,坚硬的红砖最后都磨成了圆角的,他的双手也磨出了厚厚的老茧。最终,他总结出了一个经验:人依墙斜站,左脚在前,离墙约15厘米,右脚在后,距墙约30到40厘米,这个姿势省力,而且高效。

上世纪90年代初,他开始和村里的乡亲到济南打工,在无数个建筑工地上,他像一粒灰尘,微不足道,每天重复机械的砌墙工作。他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即使没有监理巡视也做得一丝不苟,他砌墙的水平日臻完美。渐渐地,他出众的技术折服了所有的工友,包工头把他砌的墙当做样板墙,自然,他的工资也比其他瓦工的要高一些。他并不满足这点成绩,他不想只做一个干活麻利的工人,没读过大学的他,很仰慕那些能“看图纸”的技术员。

每天收工后,工友们都在帐篷里打扑克或出去逛街消遣,他则在昏暗的灯光下看书,别人叫他一起玩,他也无动于衷。他阅读的是《砌筑工艺》《建筑分项施工工艺标准手册》等枯燥的专业书籍,工友们都不理解,咱们这些泥腿子把墙砌好多赚钱就行了,看书有啥用?干瓦工还有啥大出息?他微微一笑,只管窝在自己的铺位上看书做笔记。在工地上一年到头,只要有活,工人就得干到天黑,想学习太难了,但10多年的时间里,他一直坚持看书。通过学习,他看懂了设计图,有时技术员还要向他请教。

平时,爱动脑筋的他看到墙角下散落着很多掉下来的水泥浆,很是浪费,就琢磨在每块砖上如何抹水泥才能减少浪费。于是,他发明了“提刀灰与自然挤浆结合工艺法”,既节省材料,又提高了砖块之间的灰浆饱满度,在工地上被广泛应用。尽管如此,他还是茫茫民工中毫不起眼的一个,在大学生遍地走的时代,一个农民工能有什么机会呢?

2005年,他正在济南的一处工地上忙得满头大汗,工地负责人告诉他队里推荐他去参加市里举办的技能大赛。由于经验不足,这次比赛他获得了第二名。在随后的全省职业技能大赛中,他砌筑的2米高的墙体,垂直平整度误差不超过3毫米,获全省第一名。

尽管在业内有了小小的名气,但他自知理论知识匮乏,便更加孜孜以求。收工后乱哄哄的工地上,他依然全神贯注,把啃天书般的专业理论作为乐趣,直到把厚厚的建筑技术手册背得滚瓜烂熟。

2006年,建设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联合举办了一场全国规模的建筑业职业技能大赛,理论和技能测试同时举行。他作为代表山东参赛的选手之一,与从全国100多万名建筑工人中选拔出来的几十名顶尖高手同台竞技。工友们都不担心他的动手能力,大家最担心的是他的理论测试,毕竟他不是科班出身,又没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而对手中不乏技术院校的讲师,结果,他的理论成绩排名第一。

2010年,他获得了“国务院特殊津贴”,成为山东省建筑行业200多万一线建筑工人中唯一享有这项殊荣的人,他就是出生在汶上县的农民工吴林。

如今的吴林,拥有“全国技术能手”、“山东省首席技师”、“齐鲁第一刀”等诸多荣誉。他也从农民工转变成了技术、管理人员,带出了83个达到技师水平的徒弟。同时,凭借自己在业内竖起的牌子,拉起了一支上百人的施工队伍,拥有了自己的一片红火事业。

24年里,吴林不断给自己竖起一面面墙,又不断推倒,向自我挑战,他用勤奋与不懈的努力,跨越了人生中一道道围墙,站在了人生的新高度。英雄不问出处,只要你有把一面墙推倒5000次重新再来的决心与勇气,终有一天也会筑起自己事业的殿堂。

『肆』 逃离的内容简介

出版于2004年的短篇小说集《逃离》由8个短篇小说组成,《逃离》、《机缘》、《匆匆》、《沉寂》、《激情》、《侵犯》、《播弄》、《法力》从不同角度,讲述了一群女人的“逃离”经历 。
门罗小说里的主人公,几个小镇的女性,有姑娘、已婚的妇人、单身的大学女老师、安静的小镇护士,她们总处在逃离的渴望中——已经谈婚论嫁的姑娘突然和一个陌生的男人出走了一个下午;单身的大学女老师仅仅因为一封信,一个火车上遇到的男子,便去了他的小镇;一个从母亲身边逃离到丈夫身边的女人,有一天突然坐上车子,想再一次逃离;去城镇观看了歌剧回来的小镇护士,每天都要熨烫一次那天她穿过的绿色连衣裙,她答应那个歌剧院边上一家小店里的男主人,要再穿着这件衣服一起再去看歌剧,她去了,回来了,没有再离开过小镇,可也没有停止熨烫她的衣服。
故事中,人与人微妙地连接,却又清晰地彼此分开——人生就是如此荒谬,却又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温暖,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荒凉,可荒凉之地又处处是令人心荡神驰的美丽风景——生活是用来长久地回味的,所以生活不管怎样都始终透露着温情,哪怕再诡谲再扭曲,都有其存在的独特性和共性。故事的最后,主人公的“逃离”都以失败告终:卡拉最终崩溃在途中,在电话亭哀求曾经“让她再也受不了”的男友来接她回家;格蕾丝浪漫之后,发现尼尔酗酒成性,让她无法忍受,而对方最终因撞车身亡;朱丽叶在打鱼男子出海失事后,选择返回到过去,继续完成她的博士论文。
门罗小说的主人公,一次次地逃离,自觉地,不自觉的,其实不是为了寻找,为的都是回归。 1、《逃离》故事主人公卡拉,18岁,年轻的家庭主妇,生活在某农场;
2、《机缘》、《匆匆》、《沉寂》故事主人公朱丽叶,21岁,知识女性,获得古典文学硕士学位;
3、《激情》故事人物格雷斯,3岁时母亲逝世、父亲移居外地并另行建立起了家庭。格雷斯由舅公舅婆抚养带大,她几乎学完了义务教育的所有课程。格雷斯的舅公以编织藤椅为生,他教会了格雷斯生活的手艺;
4、《侵犯》故事人物劳莲是多伦多一所女子学校的学生,她5岁时喝下过半瓶啤酒,6岁时抽过含有毒品的香烟。她知道口交是怎么一回事,也了解避孕的所有方法......
5、《播弄》故事主人公若冰年龄26岁,是某医院从事精神治疗的护士;
6、《法力》故事主人公是“她们”...... 要逃离的是家庭、是两性、是越来越不满意的自我。但是,这种逃离举步维艰。 1、《逃离》,卡拉十八岁那年,为了摆脱父母的“囚禁”,她毅然决然地选择和男友克拉克在一起。他们经营着一个骑马场为生,可是生意并不是特别好。卡拉为了尝试新的生活,她又一次把一切扔在了身后,坐上大巴,打算永远离开克拉克;
2、三连篇《机缘》、《匆匆》、《沉寂》,朱丽叶想离开“并没有怎么融入社会的”父母,希望过一种“正常”生活。 《机缘》通过朱丽叶去温哥华和去鲸鱼湾这两次旅途, 断断续续地呈现出她在不同时刻的感触。21岁而满脑子独特思想的在读女博士朱丽叶已经获得古典文学硕士学位。朱丽叶面对结婚的压力,开始千里迢迢投奔到之前在火车上偶遇的打鱼男子,不理会渔夫已有的妻子和诸多情人, 凭着一股热情与好奇去赴陌生人之约,沿途的一切注定了“她”要发生的一切缘分(《机缘》);《匆匆》写离家多年的朱丽叶带着女儿佩内洛普回小镇探望父母。整篇小说,是由朱丽叶的感受、以及和父母等人的对话拼接而成的。《沉寂》讲述了朱丽叶在女儿佩内洛普出走后的失意和沉寂。
3、《激情》 里,在旅店打工的格蕾丝想要逃离未婚夫,在订婚前日,和未婚夫的哥哥开始了与未婚夫的哥哥一个下午的探险;
4、《侵犯》完全是关于欺骗的故事,德尔芬以为自己是劳莲的生母,劳莲不知道内幕,德尔芬对劳莲的关心令劳莲惶惑,因此这里又有逃离。最后劳莲父母把那段辛酸的往事完全讲出来,迷惑才释然,德尔芬不是劳莲的生母,而劳莲的名字却是来自于德尔芬女儿--劳莲出生那晚车祸去世的姐姐。这种释然是事情本身可以解释清楚的,可是在解释清楚之后,更大的困惑是关于爱的思考,甚至是人性的思考。
5、女性主人公总是能突然奇想,追随感觉和心灵,盲目而任性地走在幸与不幸的边缘。火车站特殊的离别,让曾置身此境的“她”岁岁年年追怀不已(《播弄》);
6、《法力》是最暧昧的一则故事。写一位克制的年轻女人,和女友和男性朋友之间漫长一生的纠结。直到最后,年迈的女主人公碰到男性朋友,彼此撒谎,隐藏了一生自己的疑惑。她是爱他的,她可能年轻时不理解自己的严厉、粗暴;她花了几十年,追查所有的疑问,到最后遇到系铃人时,她停顿了。

『伍』 短篇经典励志小说推荐

短篇小说精简凝萃的表达,似乎更见作家功力,那有哪些励志的短篇小说呢?下面就和我一起来看看吧!

短篇经典励志小说
1.《世上最美的溺水者》

欢迎来到马尔克斯的暗黑童话世界。

马尔克斯讲故事的天赋,不能不令人拍手惊叹。无论是虚构还是非虚构,长篇还是短篇,他都驾驭得游刃有余,愉悦地在其中徜徉穿梭。这本书收录了《巨翅老人》《令人难以置信的悲惨故事》等名篇,是马尔克斯的经典短篇集之一。

在这个世界里,大雨下得太久,你一觉醒来可能会看见天使掉在院子的烂泥里;触礁沉没的巨轮会变成幽灵船,一遍遍重复不祥的命运;残忍的祖母会押着孙女当妓女,陷入爱情的男孩能听到千里之外情人绝望的呼唤,渴望自由的女孩什么都可以抛弃。

加西亚·马尔克斯

史上“毫无争议”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主峰,永远的文学大师。写就《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等多部文学经典。

2.《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面世之后,效仿者趋之若鹜,卡佛成了美国继海明威 之后受到模仿最多的作家,编辑部经常收到“卡佛式小说”的投稿。极简的遣词、冷静疏离的叙事,在他的笔下趋近完美。17个短篇小说,讲述了修车工、餐馆女招待、推销员、锯木厂工人等社会底层劳动者的故事,碎片式的生活、无奈的边缘化,被卡佛大量的留白填满。生活本身已有千钧重,我们所谈论的爱情,也正在其中挣扎喘息。

雷蒙德·卡佛

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诗人、“极简主义”代表作家,被誉为“新小说”创始者。作品风格精简冷硬。《伦敦时报》称他为“美国的契诃夫”。

3.《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没有人比我更爱你

福克纳笔下创建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迷人至极,如果要在一生中记住几部作品的话,这本《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一定位列其中。被父亲的“爱”压抑许久之后,爱米丽对赫默一见钟情,当她发现赫默无意与她成家时,便想办法让他永远留在自己身边。

爱一个人究竟可以到什么程度?占有一个人究竟可以到什么程度?爱米丽告诉你,即便他是一具尸体,我也可以与他同床共枕40年。

那么多与世隔绝的日日夜夜,爱米丽都对他诉说了什么呢?

威廉·福克纳

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意识流派代表,创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 ”小说,如《喧哗与骚动》《押沙龙,押沙龙!》。194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4.《亲爱的生活》

这是关于生活,你能说出的一切。

门罗最具知名度的短篇小说集是《逃离》,但这本《亲爱的生活》完全不亚于前者,甚至门罗自己也坦言:“我希望读者从《亲爱的生活》开始读我的小说,这是我最好的作品。”

安大略省的克林顿小镇清新干净,古朴迷人,几片枫叶飘落的河流上,潜鸟掠过,落在行人肩上。正在走过的是薇薇安,她还不知道阿利斯特会在明天无缘由地将她抛弃,而之前经过的是杰克逊,他又遇到了艾琳。

在小镇生活的门罗,书写那些有关别离与开始、意外与危险、离家与返乡的故事。文字简短精炼、克制隐忍,素净的外衣之下藏着惊艳的躯体,娓娓道出人心底最柔软的秘密。这种静谧背后的生机勃勃,虽悄无声息,却震撼四座。

艾丽丝·门罗

加拿大作家,当代短篇小说大师,代表作《逃离》《亲爱的生活》等。20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经典的励志小说
01《边城》

沈从文

豆瓣评分:8.6(70790人评价)

在《边城》之前,边城茶峒是一个不起眼的地方。

但在《边城》之后,它就成了湘西最闪亮的地方。

远山、河流、渡船以及吊脚楼,混着湘西明朗的乡野自然风光,直直地勾起你对湘西的向往。

独特的湘西风情里,发生过一段让人魂牵梦萦的曲折爱情故事。

但这本书最打动我的还是湘西那些淳朴的人——

老船夫摆渡却死活不肯收钱,反而到处请人喝酒;

过渡的船客们,坚持要给钱,或是买了茶叶草烟送给老船夫;

沦落风尘的女人,依旧保持着洁白的心和真挚的爱……

边城明净的水土,养育着朴实的人们,让所有人在苦乐的生活里,活出自己的真性情,也绽放出人性之美。

02《大淖记事》

汪曾祺

豆瓣评分:9.1(1233人评价)

说起汪曾祺,我最难忘的,莫过于他笔下大江南北的美食。

然而在美食之外,我这次想要推荐的,是他的短篇小说合集《大淖记事》。

这本书收录的是他故乡高邮的陈年往事,其中作为书名的这一篇我至今都印象深刻。

与父亲相依为命的巧云,和小锡匠十一子互相爱慕,却不幸被乡里保安队队长玷污。

可巧云并没有因此寻死觅活,反而更加大方地与十一子恋爱。

愤怒嫉妒的保安队长带人把十一子群殴至重伤。

巧云不离不弃地照顾十一子,还一个人挑起了家里的所有重担。

在这个故事中,不论生活再残忍、再重压,巧云始终保持着的,是一颗乐观与强大的内心。

也正是这颗内心,最终让她独立于残酷的人生。

03《俗世奇人》

冯骥才

豆瓣评分:8.6(6342人评价)

谁能想到,天津居然有这么多的奇人异事!

我读完这本《俗世奇人》后,心中大大的感慨。

冯骥才以清末天津为背景,讲述了18位民间奇人的传奇故事。

刷完墙黑褂子上不沾上一个白点的刷子李;认牙不认脸的华大夫;艺高人胆大、捏啥像啥的泥人张……

虽然他们都是底层的市井小民,但透过他们俗世的皮囊,你却能看到他们灵魂的热闹繁华。

在他们身上,有着这个世界上最笨也最原始的力量与智慧,那便是对自己手艺的不断琢磨。

而这份对手艺的执着与尊重,不仅让他们在世上较劲地活过,也成了他们战胜庸俗世界的法宝。
好看的励志小说
1、《寂寞的十七岁》

白先勇

豆瓣评分:8.4(1900人评价)

白先勇的《台北人》,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

但说起《寂寞的十七岁》,知道的人就相对少了很多。

这是他早期的作品,收录的大多都是白先勇以自己身边人为原型写下的故事。

金大奶奶是一个有着丰厚家产的寡妇,金大先生看中了她的财富,花言巧语娶到了金大奶奶,但是婚后原形毕露……

玉卿嫂爱着一个比她小十来岁的俊美青年,然而这个青年爱上了别人。最终怀着怨愤的玉卿嫂杀了爱人,并且自尽。

这些故事被记录下来,带着少年独有的青涩与稚嫩。

不论是阴郁、疏离的微妙情愫,还是人性的丑陋与美好,都被写得干净、舒适,就像是少年天性里的洁白与纯真。

不得不说,这样的白先勇牢牢地抓住了我的心。

2、《刀背藏身》

徐皓峰

豆瓣评分:8.4(2231人评价)

这是一本充满江湖气息的武侠故事,勾勒出一个豪放不羁的民国江湖。

它是徐皓峰民国武侠短篇故事的一个汇总,一共收录了6篇小说。

《师父》里,南派宗师陈识为了振兴咏春,北上来到天津开武馆,最终心机费尽,落得个徒弟死,妻子散的下场,一段天津武林的传奇也由此消散。

《柳白猿别传》里的“柳白猿”是古代高级刺客的代称,但是这一名号传到民国时期,刺客开始有了感情和思想,陷入了一场爱恨情仇的江湖复仇和刺杀阴谋之中。

武林最终还是逝去了,但幸好有徐皓峰笔下的江湖,我才得以窥见武林真正的样子。

这是对逝去武林的一次温柔回忆。

那些消散的人,带着他们的尊严、道义,以及远远高于生命的武侠精气神,笨拙又较真地活了过来。

猜你喜欢:

1. 比较好的励志短篇文章3篇

2. 励志短文精选

3. 短篇名人励志的正能量故事

4. 短篇名人励志正能量故事

5. 短篇名人励志奋斗的故事

6. 励志短篇美文摘抄

『陆』 诺贝尔文学奖爱丽丝门罗《逃离》没看懂

《逃离》由八个故事组成,八个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女性,且都生活在加拿大小镇上,她们的日常生活细节,是当代小说中失落已久的,农活、甜点、清汤寡水的日常交际、万语千言的日记和书信;她们目光所及处的风景,也是我们久久不曾领略的,枫树、野菊花、落雨的下午、地毯上的线条;她们所经历的生老病死,也多半是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所谓的“由自然之力造成的死亡”,死于海难,或者恶劣的天气,这一切是极具加拿大气质的,提示着作者的地域属性和文化身份。但他们生活中,那种阴森的现代性却并没因此减少,“逃离”就是现代社会赋予他们的悲剧性机缘,以朱丽叶为主人公的《机缘》、《匆匆》、《沉寂》里,朱丽叶逃离女校教职去追随偶然结识的渔夫,她的父亲逃离原有的生活去做农夫,她的女儿骤然离家,弃她而去,在另一个地方过着富足的生活。《逃离》可以被视为“概念小说集”,八个故事隐隐被一个概念、一种气质统一,人物的生活背景、遭遇、情感也多有近似,八个故事并无隔离之感,气韵也并不被阻断,混在一起组成了长卷。这种传统的上游,是舍伍德·安德森和詹姆斯·乔伊斯,再庞大一点,还有福克纳。

『柒』 《逃离》每一章的概括

《逃离》内容简介
逃离,或许是旧的结束。或许是新的开始。或许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瞬间,就像看戏路上放松的脚步,就像午后窗边怅然的向往。
卡拉,十八岁从父母家出走,如今又打算逃脱丈夫和婚姻;
朱丽叶,放弃学术生涯,毅然投奔在火车上偶遇的乡间男子;
佩内洛普,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某一天忽然消失得再无踪影;
格雷斯,已然谈婚论嫁,却在一念之间与未婚夫的哥哥出逃了一个下午……
一次次逃离的闪念,就是这样无法预知,无从招架,或许你早已被它们悄然逆转,或许你早已将它们轻轻遗忘。
作者简介
艾丽丝•门罗(Alice Munro,1931- ),加拿大著名女作家。以短篇小说闻名全球,入选美国《时代周刊》“世界100名最有影响力的人物”。1931年出生于安大略省。长期居住于荒僻宁静之地,逐渐形成以城郊小镇平凡女子的平凡生活为主题的写作风格。故事背景大多为乡间小镇及其邻里,故事人物和现实中人并无二致,亦经历出生与死亡、结婚与离异。但泥土芳香的文字背后,却是对成长疼痛与生老病死等严肃话题浓墨重彩的描写。细腻优雅、不施铅华的文字和简洁精致、宽广厚重的情节,常常给人“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莫大震撼。1968年,《快乐影子之舞》初试啼声,一举斩获加拿大总督文学奖。此后,《我青年时期的朋友》《你以为你是谁?》《爱的进程》《公开的秘密》《一个善良女子的爱》《石城远望》等十多部作品纷纷将总督奖、吉勒奖、英联邦作家奖、莱南文学奖、欧•亨利奖以及全美书评人协会奖等收入囊中。作品被翻译成13种文字传遍全球,受到读者与媒体的高度评价,被誉为 “当代最伟大的短篇小说家”。2009年5月,由于作品一贯的极高水准和在全球的巨大影响,毫无争议地荣获第3届布克国际文学奖。作为代表作,影响巨大的《逃离》2004年隆重出版,立刻引起如潮好评,迅速夺得当年加拿大吉勒文学奖,并入选《纽约时报》年度图书。几个平凡的小镇女子,一旦进入作品,一旦成了小说的主人公,便立刻变成了震撼心灵的奇迹……

『捌』 《逃离》的英文主题简介

《逃离》是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拿大短篇小说女王艾丽丝·门罗(又译艾丽斯·芒罗)代表作,并曾于2009年荣获布克国际奖,是国内引进的该作家的第一本中文简体作品,全书共收录八篇作品,集中体现了爱丽丝·门罗的文学造诣。
"Escape" is the 2013 Nobel prize winner of Canadian short stories of Queen Alice Monroe (also translated Alice Munro) representative, and was awarded the Man Booker International Award in 2009, the writer introced from abroad the first Chinese simplified works, a total of eight articles included works, embodies a concentrated reflection of Alice Monroe's literary attainments.
《逃离》是由几部短篇小说而组成的, 主人公都是平凡的女人,她们都来自城郊小镇, 在小说里同命运: 她们为自己的感情而烦恼, 被爱情所困惑, 为激情而一时冲动。她们同样渴望爱情, 寻觅真爱, 但同时又不知所措……其中短篇《匆匆》讲的是曾经是书呆子的未婚妈妈朱丽叶,与在小镇上居住的做教师的父母以及带着两个孩子的22岁丧偶的保姆艾琳的故事。
"Escape" is composed of several short stories and composition, the protagonist is ordinary woman, they are from suburban town, in the novel the same destiny: their own feelings and troubles, was puzzled by the love, passion and impulse to. They are longing for love, the search for true love, but at the same time and at a loss...... The short story "hastily" is about once a nerd unmarried mother Juliet, and as a teacher and parents live in a small town with two children 22 years old widowed nanny Aileen story.

『玖』 急求爱丽丝·门罗的《逃离》英文原著PDF或txt

逃离"Runaway"

《逃离》是当代短篇小说大师艾丽丝·门罗的代表作。

《逃离》可以被视为“概念小说集”,八个故事隐隐被一个概念、一种气质统一,人物的生活背景、遭遇、情感也多有近似,八个故事并无隔离之感,气韵也并不被阻断,混在一起组成了长卷。

PDF英文版已发在附件中,可下载阅读!


热点内容
现代文学史短篇小说 发布:2025-07-23 22:09:35 浏览:585
总裁gl小说集百度云 发布:2025-07-23 22:06:59 浏览:589
主角女神奇宝贝网游类小说 发布:2025-07-23 21:48:23 浏览:729
经典清恋小说 发布:2025-07-23 21:47:26 浏览:427
总裁小说男主单纯 发布:2025-07-23 21:40:58 浏览:818
小说网游之无人可挡 发布:2025-07-23 21:36:38 浏览:922
写搞笑都市小说的作者 发布:2025-07-23 21:35:06 浏览:927
裘梦言情小说电子书 发布:2025-07-23 21:32:39 浏览:626
都市娱乐之修真录小说 发布:2025-07-23 21:32:26 浏览:426
经典的高干文小说网站有哪些 发布:2025-07-23 21:24:27 浏览: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