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微小说 » 果戈里短篇小说全集

果戈里短篇小说全集

发布时间: 2022-09-08 05:02:41

A. 《果戈理短篇小说选世界短篇小说精华》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果戈理短篇小说选》([俄罗斯] 尼古拉·果戈里)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Xld0egyE1i1vCNVhw-Z9_A

密码:l0i5

书名:果戈理短篇小说选

作者:[俄罗斯] 尼古拉·果戈里

译者:杨衍松

豆瓣评分:7.5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1-6

页数:387


B. 果戈理简介

果戈理——俄国散文之父(译序)

--------------------------------------------------------------------------------

尼古拉·瓦西里耶维奇·果戈理(1809—1852),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和奠基人。1809年4月1日出生在乌克兰波尔塔瓦省密尔格拉德县大索罗钦镇的一个地主家庭里。他从小受到艺术的熏陶,爱好绘画,喜爱乌克兰的民谣、传说和民间戏剧。他的童年时代是在恬静的田园生活中度过的。1821年至1828年,他就读于涅仁高级科学中学,深受十二月党人和普希金爱好自由的诗歌以及法国启蒙学者著作的影响,较早就立志要为祖国服务、造福人民。由于父亲早逝,家境日益窘迫。1828年,他离家去彼得堡谋生,几经周折,才在国有财产及公共房产局和封地局先后供职,饱尝了世态炎凉和小职员度日的的艰辛。严酷的社会现实使他从理想的梦幻中渐渐觉醒过来,透过京城那富丽堂皇的外表,看清了官场的黑暗与腐败以及普通民众身受的苦难和不平。
在彼得堡,果戈理有幸结识了当时著名的诗人茹可夫斯基和普希金,这对于他走上创作道路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他与普希金的友情与交往传为文坛的佳话。1831年至1832年间,年仅22岁的果戈理发表了一部以《狄康卡近乡夜话》为题的短篇小说集,步入文坛。这部小说集是优美的传说、神奇的幻想和现实的素描的精美的结合,以明快、活泼、清新、幽默的笔调,描绘了乌克兰大自然的诗情画意,讴歌了普通人民勇敢、善良和热爱自由的性格,同时鞭挞了生活中的丑恶、自私和卑鄙。它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创作相结合的产物,被普希金誉为“极不平凡的现象”,从而奠定了果戈理在文坛的地位。
1834年秋,果戈理曾在圣彼得堡大学任教职,一年多以后即弃职专门从事文学创作。在此期间,他又相继出版了《密尔格拉德》和《小品集》(后来又称为《彼得堡故事》)两部小说集。作家一改在《狄康卡近乡夜话》中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迷醉之情,而将讽刺的笔触转向了揭露社会的丑恶、黑暗和不平,对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命运寄予了深切的同情,标志着他的创作走上了一个新阶段。特别是1837年普希金不幸逝世之后,他将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推向了新的高度,无愧地站在普希金遗留下的位置上,共同成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在写作小说的同时,果戈理也开始了讽刺喜剧的创作。1836年4 月,著名喜剧《钦差大臣》在彼得堡亚历山德拉剧院上演,轰动了整个京城。该剧逼真地反映了俄国专制社会的种种弊端和黑暗,从而深刻地揭露了官僚阶级的丑恶和腐朽。
1836年 6月,在《钦差大臣》遭到政府和反动文人的攻讦声中,加上病魔缠身,果戈理决定到国外去治病。此后来来去去,多在国外,少在故土。在国外,他一边养病,一边从事早在1835年就已开始的《死魂灵》的创作。《死魂灵》的第一部终于在1842年问世。这是一部卷帙浩繁、人物众多的宏篇巨制,通过对形形色色的官僚、地主群像的真切、生动的描绘,有力地揭露了俄国专制统治和农奴制度的吃人本质,极大地震撼了整个的俄罗斯。
由于远离祖国,脱离生活,果戈理的创作思想发生了危机。他的世界观中根深蒂固的宗教赎罪思想、神秘主义和害怕革命变革的情绪迅速膨胀起来。他竟然要回到宗教迷信和宗法制度中去拯救自己的灵魂和寻找社会的出路,并对过去发表的揭露社会矛盾的作品表示了公开的忏悔。这一切迷误与倒退行径理所当然地受到了以别林斯基为代表的革命民主主义朋友们的严厉批评。果戈里在极度的苦闷中将先后两次写成的《死魂灵》的第二部手稿,也先后两度付之一炬,于1852年3月4日溘然长逝,终年43岁。果戈理终身未娶,几乎是在穷困中度过了短暂的一生。他在20年的创作生涯中,以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佳作丰富了俄罗斯文学的宝库,成了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代宗师。在他的创作影响下,出现了涅克拉索夫、屠格涅夫、冈察罗夫、赫尔岑、陀斯妥耶夫斯基等一大批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诚如陀斯妥耶夫斯基所说:“我们所有的人都是从果戈理的《外套》中孕育出来的。”
所以,果戈理被誉为“俄国散文之父”是理所当然的。
《果戈理短篇小说选》共收入作品11篇,是从《狄康卡近乡夜话》、《密尔格拉德》和《小品集》(即《彼得堡故事》)中精选出来的。《索罗钦集市》(1831)、《五月之夜(或:女落水鬼)》(1831)、《圣诞节前夜》(1832)、《伊凡·费多罗维奇·什邦卡和他的姨妈》(1832)分别选自《狄康卡近乡夜话》的第一部与第二部;《旧式地主》(1835)和《伊凡·伊凡诺维奇和伊凡·尼基福罗维奇吵架的故事》(1834)是《密尔格拉德》小说集中的名篇;而《涅瓦大街》(1835)、《鼻子》(1836)、《画像》(1842)、《外套》(1842)则合成一组描写京城生活的《彼得堡故事》;只有《马车》(1836)是单独成篇的。
如果说《索罗钦集市》是一幅乌克兰人民生活的色彩绚丽的风情画,那么《五月之夜(或:女落水鬼)》便是一首青春恋情的热情的赞歌。它们充满了对乌克兰人民和山川景色的诗意的素描,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泥土的芳香。《圣诞节前夜》把一个普通的农村铁匠作为正面人物来歌颂,冲破了为宫廷贵族服务的感伤主义文学的藩篱,从而开一代平民文学之先河。不过作家对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美化和对宗教的赞美,则反映了作家思想的局限性。《伊凡·费多罗维奇·什邦卡和她的姨妈》不再是说神道鬼的故事,而是深刻揭露地主生活的猥琐和无聊、批判宗法农奴制的腐朽和没落的佳作,标志着作家的创作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的转折。《旧式地主》刻画了一对地主夫妇的寄生生活。几十年来,他们吃了睡,睡了吃,然后自古皆然地死去。作者在深刻批判他们的同时,又寄予一缕痛惜之情,可说是对于宗法式地主制度没落的忧伤的挽歌。《伊凡·伊凡诺维奇和伊凡·尼基福罗维奇吵架的故事》描写的是两个比邻而居、交谊甚笃的地主,居然为了一句骂人的话,彼此成了冤家对头,打了一辈子的官司,无情地揭示了农奴制地主的社会寄生性和精神畸形性。
《涅瓦大街》撕开了彼得堡灯红酒绿、珠光宝气的外表,暴露了社会生活的残酷的现实:心地善良、满怀抱负的画家皮斯卡略夫在冷酷的现实面前,因幻想破灭而自戕;而玩世不恭、趋炎附势的皮罗戈夫中尉却随心遂意,甚至官运亨通,读者在掩卷沉思之时,定然会想到世道多么的不公!《鼻子》借一个鼻子丢失的怪诞故事讽刺了一个官场小吏柯瓦廖夫投机钻营、日夜做着升官发财美梦的丑行劣迹,从中可以窥见现代派荒诞手法的端倪。《画像》讲述了一个有才华的画家在金钱的腐蚀下堕落的故事,可是作家却在小说的后一部分宣扬以宗教赎罪和神秘主义作为拯救灵魂的良方,其中充满了抽象的议论和说教,应该说是艺术上的败笔。《外套》是为被污辱被损害的小人物向不合理的社会发出的一份抗议书,它是继普希金的《驿站长》之后出现的批判现实主义的又一佳作。而《马车》则在题材上多少有别于上述各篇作品,只是把一个惯于吹牛的地主的愚蠢、虚荣、浅薄、卑劣的天性展示出来,尽情地嘲笑了一番。
人们常说,果戈理是19世纪伟大的俄罗斯作家中最有魅力的,同时又是最难捉摸的作家之一。的确如此。果戈理的创作是一座广博精深的艺术宝库。
他的作品贯串着一种独特的讽刺幽默风格。他对现实生活中的一切丑恶现象都给予尖刻的讽刺和嘲笑,但嘲笑之中总透出一种温和的幽默和痛惜的泪水。特别在对待小人物的悲惨命运上,更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含泪的笑”溢于言表。
他的作品常常采用极度的夸张之法,以奇趣非凡的反常之形逗人发笑,这是他用神奇笔法精心勾勒的结果。譬如,地主的一条灯笼裤被描写成“吹胀起来,可以装得下整个院子外带谷仓和杂房”,一个大烟鬼比喻为“从房顶上移下地来的大烟囱”等等。在果戈理的笔下,地主、官僚、贵族、高利贷者一个个行为乖张,滑稽可笑,又奇丑无比。作家以漫画的手法加以夸饰,赋以变形,抒言外之情,寓褒贬之意。这种夸饰之法是构成果戈理作品讽刺幽默风格的重要手段。
他的作品艺术手法十分繁富,璀璨多姿。在他的小说中,传说、故事、梦境、幻想、谵妄、独白、对话、思绪、素描、抒情、议论融为一体,自然天成。他常常以讲故事的人或第一人称的说话人的身份出现在作品中,自然而然地说出大段的抒情插话或哲理议论(偶而有过于放纵或迷醉之虞),跟读者进行面对面的心灵交流。他喜欢对人物的外表和姿势作详细的描写,以刻画性格,深化主题。他描画人物的鼻子或嘴唇生得怎样,一笔就画全了,而且非常细腻突出。
他的作品的文体别具一格,语言丰富而华丽,极度的流畅和接近自然。他的文笔富有节奏和音乐感,音调明快激越而余音不绝,同时又色调绚丽多彩而富有变化。诚如别林斯基所说:“果戈里不是在写,而是在描画;他的描写洋溢着现实的生动的色彩。你能看见并且听见它们。”无怪乎有人称他为“语言的画家”。
记得著名的翻译家蒂里特(tyrwitt)说过:“翻译贵在发幽掘微,穷其毫末。在选词与琢句方面,要译出其文;在性格与风格方面,要译出其人;在褒贬与爱憎方面,要译出其情;在神韵与语感方面,要译出其声。”这“文、人、情、声”四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翻译文学作品,本来就是一件十分艰难的工作。而果戈理的创作广阔博杂,风格又独树一帜,要用另一国文字准确传神地再现其风貌,真是难上加难。
然而在我国,从20年代之初起,鲁迅、瞿秋白、耿济之、贺启明、满涛等文学大师或著名译家就为介绍、翻译和研究果戈理的作品作了许多开拓性的工作和可贵的贡献。他们功不可没。特别是鲁迅先生以独具的慧眼,极力推崇果戈理“以描绘社会人生之黑暗著名”,并亲自翻译了《鼻子》、《死魂灵》等作品。解放后,翻译和研究果戈理的创作则更加系统、深入和全面,而卓有成效者当推著名翻译家满涛先生。
现在出版的这个选本是一次重译的尝试。重译,或者说复译,对于已有的译本总会有所借鉴和继承,吸取其优长,同时又根据不同的领悟而作必要的修订和新的诠释,并改正一些不慎造成的误译。不同的译者在语句的分合、态度的褒贬、感情的浓淡、语气的轻重、用语的雅俗、风格的远近等方面也必然会有不同的处理。有了不同译本的比较和对照,我们才有可能逐步逼近原著,争取成为一种比较近于完备的译本。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里,只要有读者,不妨多出版几种译本,可以促进出版和翻译事业的发展与繁荣。还是鲁迅先生说得好:“而且复译还不止是击退乱译而已,即使有好的译本,复译也还是必要的。”正是本着这种信念,我才接受了重译这个选本的任务。我的主观愿望是力求完整而准确地再现原作的内容和风貌,究竟做到何种地步,有待于广大读者和行家们批评指正。
1852年春夏之交,莫斯科一所阴冷的房间里,一位40多岁的病人用力将一叠厚厚的手稿扔进了炉火之中。他怀着沉痛与绝望的心情,看着心血与火焰一起舞蹈。
这位中年人就是伟大的俄国作家果戈理。刚刚焚烧的手稿就是《死魂灵》小说的第二部(传世仅有残卷)。
果戈理,乌克兰人,1809年4月1日生。当时的俄国正处在资本主义经济逐步增长,封建农奴制渐渐解体的时期。两者的矛盾,激起了革命者(如十二月党人)、广大人民与沙皇统治对抗的斗争。十二月党人的被残酷镇压,反而促成果戈理的思想进步。农村的贫困与官场的腐败,使他决心献身于文学事业。普希金对他的赏识,坚定了他的志愿。1831年9月,出版了《狄康卡近乡夜话》第一部,提出善与恶的主题,小说充满了诗情画意。果戈理从此崭露头角。接着,喜剧《钦差大臣》震动了彼得堡上流社会,后来成为世界名著。以后又刻画了穷乡僻壤的地主贵族“百丑图”,揭露了农奴制度的腐朽,这就是1842年的《死魂灵》第一部。小说通过投机家乞乞科夫,描写了他为营利,到各地主庄园收购死去的农奴魂灵的故事,展示俄罗斯外省地主肖像的画廊,对俄国封建农奴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是19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作品。
《死魂灵》发表后,果戈理侨居国外6年,由于脱离了国内先进文学界,又常常处在反动文人包围之中,他的思想由批判农奴制度转为赞美、保卫它,他焚毁业已写好的《死魂灵》的第二部的一部分稿件,准备重写,打算把地主阶级写成正面形象。他的这种观点遭到进步文艺家严厉批评。果戈理对后来写的《死魂灵》第二部的二稿也不满意,终于在死前付之一炬,怀着极度矛盾和痛苦的心情长辞人间。

C. 俄国作家果戈里的代表作

俄国作家果戈里的代表作是:《钦差大臣》。

内容简介:

故事发生在俄国的某个小城市。这个城市在粗鲁而贪污的市长和一群本身是歹徒而实际是笨蛋的官吏主宰下,变得腐败不堪。当这群贪官污吏风闻首都已派出微服私巡的钦差大臣时,每个人都慌乱得不知如何是好。

正当此时,突然听到有一位叫赫列斯达可夫的人正投宿于城内唯一的旅馆里,于是,他们就误认这位外形不凡、而实际上因赌博、游荡而辞官返乡,途经此地的赫列斯达柯夫为钦差大臣了。市长大人立刻在家里开了一个盛大的欢迎会,且不断贿赂这年青人。

在市长等人的百般奉承之下,青年的心里升起一个邪恶的念头,因此便向市长的女儿求婚。而市长则以为只要和他攀上了关系,就能打开在首都升官发财的门路,所以,欣然允诺了。然而,这名青年却因担心骗局被揭穿而匆忙逃走。

当市长官邸里正处于热闹的高潮时,邮局局长手捧一封信走进来。那封信是青年写给彼得堡的朋友的,他在信里大肆嘲笑那些把自己误认为是钦差大臣的笨蛋,并为每一个官吏取了一个令人难堪的绰号。

当市长与官吏们正为这件事而哑然失声时,真正的钦差大臣来临了。帷幕就在大家呆若木鸡的情况中落下了。

出处:出自俄国讽刺作家果戈里的《钦差大臣》。

(3)果戈里短篇小说全集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果戈里从1834年开始写作《钦差大臣》。1835年10月,果戈里给普希金写了封信,信中他表示很想创作一部新的喜剧,在这部喜剧里他要将他当时所知道的俄国的一切好事,将最应该主持公正的地方和场合所出现的所有不公正的事情统统集中起来,一起加以嘲笑。

他要求他的挚友能在喜剧题材方面给予帮助。普希金一直热心地帮助果戈理,他把自己耳闻目睹的一切的官场上的趣闻软事统统告诉结果戈理。

这些富有辛辣趣味的故事就是果戈理著名讽刺喜剧《钦差大臣》最原始的素材。1835年底,果戈理完成了《钦差大臣》的初稿,1836年4月19日,《钦差大臣》在被得堡的亚历山德拉大剧院演出。在1842年才完成最后定稿。

D. 果戈里的三部作品集是什么

《狄康卡近乡夜话》、《小品文集》、《密尔格拉得》。

《狄康卡近乡夜话》是果戈理奠定他在俄国文学史上卓越地位的第一部小说集。这里所收集的几篇小说大部分都取材于小俄罗斯的民间传说,充满着说神道怪的怪异的色彩。

《密尔格拉得》是俄国现实主义作家尼古莱·瓦西里耶维奇·果戈理的一部中短篇小说集,包括四篇小说:《旧式地主》、《塔拉斯·布尔巴》、《维》和《伊凡·伊凡诺维奇和伊凡·尼基福罗维奇吵架的故事》,故事发生在乌拉尔河边一座叫“密尔格拉得”的小城。

(4)果戈里短篇小说全集扩展阅读:

1835年春季,果戈理出版了喜剧剧本《三等弗拉基米尔勋章》和《婚事》,并开始迷恋喜剧创作。《婚事》是他早期喜剧的代表作,宣扬了婚恋自由。同年,他出版了两部短篇小说集:《彼得堡故事》(Петер бургские Повести)和《密尔格拉得》。

《彼得堡故事》中有《涅瓦大街》、《鼻子》、《肖像》、《外套》、《狂人日记》、《马车》、《罗马》构成。《密尔格拉得》里面有《旧式地主》、《塔拉斯·布尔巴》、《两个伊凡吵架故事》等中短篇小说。

同年,他根据普希金启发出来的素材,开始构思长篇小说《死魂灵》,并从圣彼得堡大学离职,专事创作。

E. 果戈里作品有哪些

  1. 果戈里著名的作品是《死魂灵》(或译:《死灵魂》)和《钦差大臣》。

  2. 果戈理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的创作与普希金的创作相配合,奠定了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是俄国文学中自然派的创始者。以其创作加强了俄国文学的批判和讽刺倾向。他对俄国小说艺术发展的贡献尤其显著,车尔尼雪夫斯基在《俄国文学果戈理时期概观》(1856)中称他为“俄国散文之父”。屠格涅夫、冈察洛夫、谢德林、陀斯妥耶夫斯基等杰出作家都受到果戈理创作的重要影响,开创了俄国文学的新时期。

F. 介绍下果戈里

果戈理(1809~1852)

Gogol,Nikolay

俄国作家。1809年4月1日生于乌克兰波尔塔瓦省米尔戈罗德县大索罗庆采村一个地主家庭,1852年3月4日卒于莫斯科。果戈理从小喜爱乌克兰的民谣、传说和民间戏剧。1821~1828年就读于波尔塔瓦省涅仁高级科学中学,受到十二月党人诗人和普希金的诗篇以及法国启蒙学者著作的影响,并在业余演出中扮演过讽刺喜剧的主角。1828年底,抱着去司法界供职的愿望赴圣彼得堡。次年发表长诗 《 汉斯·古谢加顿》。1829~1831年先后在圣彼得堡国有财产及公共房产局和封地局供职,亲身体验到小职员的贫苦生活。在此期间还到美术学院学习绘画。

1831年夏,果戈理结识普希金,从此过往甚密,在创作思想上受到重大影响。此后发表《狄康卡近乡夜话》第一集和第二集。这两部小说集展现了富有诗意的乌克兰民族生活。作品里占主导地位的是浪漫主义倾向。

1834年秋开始,果戈理在圣彼得堡大学任世界史副教授,对乌克兰史和世界中世纪史进行过研究。次年底离职,从此专事创作。同年发表的中篇小说集《米尔戈罗德》和《小品集》表明果戈理批判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已开始形成。

在写作中篇小说的同时,果戈理于1833年开始从事讽刺喜剧的创作。1836年4月,《 钦差大臣 》首次在圣彼得堡亚历山德拉剧院公演。剧作以普希金所提供的一个趣闻为情节基础,将俄国官僚社会的全部丑恶和不公正的事物集中在一起,“淋漓尽致地进行了嘲笑”。故事发生在俄国某偏僻城市。以市长为首的一群官吏听到钦差大臣前来视察的消息 ,惊慌失措,竟将一个过路的彼得堡小官员赫列斯达科夫当做钦差大臣,对他阿谀、行贿。正当市长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这位“钦差”、做着升官发财的美梦时,传来了真正的钦差大臣到达的消息,喜剧以哑场告终。果戈理以卓越的现实主义艺术手法,刻画了老奸巨猾的市长、玩忽职守的法官、不顾病人死活的慈善医院院长、愚昧的督学、偷拆信件的邮政局长——所有这些形象都异常真实地反映出俄国官僚阶层贪赃枉法、谄媚钻营、卑鄙庸俗等本质特征。赫列斯达科夫是一身染上彼得堡贵族官僚习气的外省青年,轻浮浅薄,爱慕虚荣,自吹自擂,厚颜无耻,在当时俄国社会具有典型意义。它对俄国戏剧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钦差大臣》上演后,遭到以尼古拉一世为首的俄国官僚贵族社会的攻击和诽谤 。1836年6 月,果戈理离开俄国到了德国和瑞士 , 写作上一年开始的长篇小说《 死魂灵 》 。1837年3月迁居罗马。1842年5月,《死魂灵》第一部问世 ,继《钦差大臣》之后再次“震撼了整个俄罗斯”(赫尔岑语)。书中主人公乞乞科夫是19世纪30~40年代俄国社会中从小贵族地主向新兴资产者过渡的典型形象。他在官场中混迹多年,练就了投机钻营、招摇撞骗的“天才”。当时俄国每10年进行一次人口登记,而在两次登记之间死去的农奴在法律上仍被当做活人,有的地主曾经拿他们做抵押品向国家银行借款。乞乞科夫决计到偏僻的省份,收购“死魂灵”来谋取暴利 。随着小说情节的发展。展现出一个又一个地主形象,如懒散的梦想家玛尼罗夫,愚昧、贪财的柯罗博奇卡,喜爱撒谎打架的酒鬼、赌棍诺兹德列夫,粗鲁、顽固的索巴克维奇以及爱财如命的吝啬鬼普柳什金等等。果戈理以辛辣的讽刺手法,对这些人物的生活环境、外表、嗜好、言谈、心理等等进行了极为出色的描绘,使他们成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不朽的艺术典型。小说又通过残废军人戈贝金大尉反抗沙皇政府的插曲,反映了人民反对专制农奴制统治的情绪。在小说的抒情插叙中,果戈理把俄罗斯比做一架飞奔的三驾马车 ,以表达对祖国光明前途的信心。

《死魂灵》第一部发表后,果戈理在继续写作第二部的同时,发表了中篇小说《外套》和喜剧《婚事》等等。《外套》描写彼得堡一个小官吏的悲惨遭遇,发出了保护“小兄弟”的人道主义呼吁,对俄国文学中的人道主义思潮产生过强烈影响。

果戈理在《死魂灵》出版时曾暂时回国 ,1842年6月重又出国,大多住在罗马,但经常往来于意大利、法国与德国之间,主要为了治病。他始终希望通过人道主义、通过道德的改进来改造社会,晚年更陷入博爱主义和宗教神秘主义 。他在《死魂灵》第二部中虽然继续对专制农奴制社会作了一些批判,却塑造了一些理想的、品德高尚的官僚、地主以及虔诚的包税商人形象。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艺术家,果戈理感到这些正面形象苍白无力后将手稿烧毁。1847年发表《与友人书简选》,宣扬君主制度、超阶级的博爱和宗教神秘主义,为专制农奴制的俄国辩护。同年,别林斯基写了《给果戈理的一封信》,严肃地批判了果戈理的思想错误。1848年春 ,果戈理在朝拜耶路撒冷之后回国,定居莫斯科。

果戈理同普希金奠定了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是俄国文学中自然派的创始者。果戈理对俄国小说艺术发展的贡献尤其显著。车尔尼雪夫斯基称他为“俄国散文之父”。屠格涅夫、冈察洛夫、谢德林、陀思妥耶夫斯基等杰出作家都受到果戈理创作的影响。自20世纪初叶起,果戈理的创作相继被翻译介绍到中国。鲁迅称赞果戈理的作品“以不可见之泪痕悲色,振其邦人”;1935年他翻译了《死魂灵》 。20~30 年代 ,中国左翼剧团屡次演出喜剧《 钦差大臣》(当时译为《巡按》),曾引起广泛的反响。果戈理的创作对五四以后的中国新文学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G. 《果戈理短篇小说选世界短篇小说精华》txt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果戈理短篇小说选》([俄罗斯] 尼古拉·果戈里)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提取码:j3tb

书名:果戈理短篇小说选

作者:[俄罗斯] 尼古拉·果戈里

译者:杨衍松

豆瓣评分:7.5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1-6

页数:387

H. 果戈里的《狂人日记》与鲁迅的《狂人日记》,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果戈里的《狂人日记》与鲁迅的《狂人日记》,两者之间没有联系。

果戈里的《狂人日记》艺术构思独特,出现在读者面前的是狂人和狗的通讯、几篇日记,形式荒诞。小说主人公是一个微不足道、安分守己的小公务员,受阶级社会重重压迫,处处被人侮辱蹂躏,最后被逼发疯。

鲁迅的《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写于1918年4月。该文首发于1918年5月15日4卷5号的《新青年》月刊,后收入《呐喊》集,编入《鲁迅全集》第一卷。

(8)果戈里短篇小说全集扩展阅读:

果戈里的《狂人日记》与鲁迅的《狂人日记》的辨别:

1、鲁迅、果戈理的《狂人日记》在体裁、形式和表现方法上,虽有某些相同或近似,但鲁迅只是在形式上有所借鉴。两个狂人貌似神殊。就其小说创作形式来说,两者都使用了框形结构,但是果戈里仅使用于狗的联想,而鲁迅则把整个情节放入了框形结构。

2、二者都采用"以狗喻人",都呼喊"救救孩子",但形同质异,在思想和创作上有着某些本质的区别,鲁迅的创作中启蒙的意味更加强烈。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狂人日记(鲁迅作品)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狂人日记(果戈里作品)

I. 俄国作家戈里的代表作

是果戈里。最著名的作品是《死魂灵》(或译:《死灵魂》)和《钦差大臣》。
尼古莱·瓦西里耶维奇·果戈里·亚诺夫斯基(英译:Nikolai Vasilievich Gogol-Anovskii),笔名果戈里(俄文:Гоголь,英译Gogol)是俄国批判主义作家,善于描绘生活,将现实和幻想结合,具有讽刺性的幽默。
果戈理成长于乌克兰波尔塔瓦,当时为沙皇俄国的辖地,故读者一般将其称为俄罗斯作家。
果戈理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的创作与普希金的创作相配合,奠定了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是俄国文学中自然派的创始者。以其创作加强了俄国文学的批判和讽刺倾向。他对俄国小说艺术发展的贡献尤其显著,车尔尼雪夫斯基在《俄国文学果戈理时期概观》(1856)中称他为“俄国散文之父”。屠格涅夫、冈察洛夫、谢德林、陀斯妥耶夫斯基等杰出作家都受到果戈理创作的重要影响,开创了俄国文学的新时期。

J. 果戈理的作品

果戈里 果戈理,(Николай Гоголъ 1809~1852)
俄国19世纪前半叶最优秀的讽刺作家、讽刺文学流派的开拓者、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出生于乌克兰一个地主家庭,中学毕业后在十二月党人革命运动的影响下到了彼得堡,当过小公务员,薪俸微薄,生活拮据,这使他亲身体验了“小人物”的悲哀,也目睹了官僚们的荒淫无耻、贪赃枉法、腐败堕落。1831年辞职,专门从事文学创作。
1831~1832年他的处女作短篇小说集《狄康卡近乡夜话》问世,书中赞扬乌克兰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善良,揭露封建主义和金钱势力的罪恶。1835年,中篇小说集《米尔戈罗德》和《彼得堡的故事》的出版给他带来声誉。《米尔戈罗德》收入四篇小说,其中《塔拉斯·布尔巴》是历史题材,塑造了哥萨克英雄布尔巴的形象,歌颂了民族解放斗争和人民爱国主义精神。《彼得堡的故事》取材当时现实生活,展示了生活在专制制度下“小人物”的悲剧,尤以《狂人日记》、《鼻子》和《外套》最为突出。《狂人日记》艺术构思独特,出现在读者面前的是狂人和狗的通讯、几篇日记,形式荒诞。小说主人公是一个微不足道、安分守己的小公务员,受阶级社会重重压迫,处处被人侮辱蹂躏,最后被逼发疯。《外套》写地位卑微的小官吏唯一生存乐趣是渴望攒一点钱做一件外套。不料新外套刚上身便被人劫走。这件事反成笑料,主人公最后含恨死去。
【创作年表】(不完全)
1829年,自费出版长诗《汉斯·古谢加顿》;
1831至1832年,发表《狄康卡近乡夜话》第一卷和第二卷;
1835年,出版《密尔格拉得》;
1835年至1841年间,出版《彼得堡故事集》,含《狂人日记》《外套》等;
1835年12月,讽刺喜剧《钦差大臣》完成,并于1836年4月首次上演;
1841年完成《死魂灵》第一部,1842年发表;
1848年开始创作《死魂灵》第二部。
1836年果戈理发表了讽刺喜剧《钦差大臣》(又译《巡按》),它改变了当时俄国剧坛上充斥着从法国移植而来的思想浅薄、手法庸俗的闹剧的局面。《钦差大臣》描写纨绔子弟赫列斯达可夫与人打赌输得精光,正一筹莫展,从彼得堡途经外省某市,被误认为“钦差大臣”,在当地官僚中引起恐慌,闹出许多笑话。果戈理用喜剧这面镜子照出了当时社会达官显贵们的丑恶原形,从而揭露了农奴制俄国社会的黑暗、腐朽和荒唐反动。

热点内容
嚣张帅小说男主都市 发布:2025-06-29 11:41:30 浏览:39
家园小说经典语句 发布:2025-06-29 11:17:55 浏览:65
小说都市之最强纨绔 发布:2025-06-29 10:38:00 浏览:841
网络小说五大至尊分别是谁 发布:2025-06-29 10:35:48 浏览:144
免费小说恐怖宝宝无良妈 发布:2025-06-29 10:35:05 浏览:885
走一段路再回去免费小说 发布:2025-06-29 10:35:03 浏览:461
言情小说男主很纯情 发布:2025-06-29 10:34:25 浏览:909
叶臣都市重生小说 发布:2025-06-29 10:28:32 浏览:105
言情小说古文短篇完结 发布:2025-06-29 10:20:57 浏览:344
经典华娱小说推土机 发布:2025-06-29 10:02:52 浏览: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