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微小说 » 作家央珍的短篇小说

作家央珍的短篇小说

发布时间: 2022-07-29 01:56:15

❶ 藏族著名作家有哪些

1、何马

何马,生于中国四川省藏区。何马,生于中国四川省藏区。内向,好读书,涉猎极为广泛,尤其对军事、汽车、枪械、天文、地理、历史等有着长期关注和深入研究。

2005年,何马开始写作《藏地密码》,在此之前,他已经先后阅读了相关书籍600余册。《藏地密码》,以120万字的宏大架构,讲述了以西藏和藏文化为背景的一个全球大探险故事,其中涉及到西藏千年秘史、藏传佛教历史遗案,以及世界上众多著名文化遗迹。

2、央珍

藏族女作家。1963年生于西藏拉萨。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西藏文学》编辑、副主编、西藏作家协会理事、西藏青联常委。 现任北京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藏学》杂志编辑部主任。

其短篇小说《卍字的边缘》曾获得“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1997年,长篇小说《无性别的神》获得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少数民族第五届文学创作骏马奖”,并被改编为二十集电视连续剧《拉萨往事》,该作品为藏族文学史上第一部由女性完成的长篇小说。另有散文、藏学论文等多篇发表。所创作文学作品被翻译成英文、匈牙利文等出版。

3、白玛娜珍

白玛娜珍,藏族,生于拉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曾就读于拉萨一小、北京中国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国新闻学院。从事舞蹈、记者、广播电视栏目编导、主持等工作。现在西藏作家协会工作。著有诗集《在心灵的天际》、散文集《生命的颜色》、长篇小说《拉萨红尘》、《复活的度母》。

4、诺尔章

诺尔章,青年藏人作家、导演。2008年6月毕业于西北民族大学,于此同时并创办青年藏文化网站。藏族作家诺尔章(笔名)原名千尔日加措,青海省热贡人。现任《新青年网站》主编,电影代表作有《草原悲歌》、《离别》、纪录片《少年的苦行者》。

文学作品《没有尽头的生活》、《寡妇》、杂文聚《蒋攀巴的精神》等。2013年6月诺尔章的小说《阳光滋润的僧舍》荣获意大利母语文学节金奖。

5、文成才旦

文成才旦,男,藏族,1989年生于青海省海东地区化隆县。2004年发表处女作《母校》, 同年发表了散文诗《卓玛啦》

❷ 5、列举1980年代中期“西藏新小说”的两位代表作家和他们的两篇代表作

代表作家:马原、阿来;马原代表作品:《牛鬼蛇神》、《拉萨河女神》;阿来代表作品:《尘埃落定》、《蘑菇圈》、《三只虫草》。

1、《牛鬼蛇神》为作家马原编著的一本经典之作。主要描述了从1966年到2011年,北京—西藏—海南—上海,两个激情少年,半世纪离散聚合,懵懂、觉醒、求索,顺天命,个人命运与家国时代的碰撞,人生意义与宇宙神灵的追寻。

2、《拉萨河女神》收入著名作家马原在西藏生活时创作的中短篇小说《虚构》《拉萨河女神》《喜马拉雅古歌》《拉萨生活的三种时间》等八篇。这些小说中的雪域高原环抱着寻常与不寻常的一切。作家在拉萨河边行走,在不同故事间徘徊,巧妙地埋下隐喻,投射着对人性不断探索的敏锐目光。

3、《尘埃落定》是藏族作家阿来的一部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98年。小说描写一个声势显赫的康巴藏族土司,在酒后和汉族太太生了一个傻瓜儿子。这个人人都认定的傻子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但却有超时代的预感和举止,并成为土司制度兴衰的见证人。

小说展现了独特的藏族风情及土司制度的浪漫和神秘。

4、《蘑菇圈》里的斯炯,从政治荒诞的年代走到当下,经历了诸多人事的变迁,以一种纯粹的生存力量应对着时代的变幻无常。小说沿袭着阿来一贯的对于藏区的“人”的观照,用笔极具诗意,将现实融进空灵的时间,以平凡的生命包容一个民族的历史。

5、《三只虫草》讲述的藏区小学生桑吉在藏区的“虫草季”,为减轻家庭经济拮据和自己内心纯粹的理想而逃课挖虫草的故事,面对着一个复杂的成人世界,桑吉纯净的心灵世界显高贵。小说充盈着一种温暖而动人的格调。

❸ 关于藏族的文章

聆听西藏

扎西达娃

太阳

冬天的上午,西藏高原万里无云,蔚蓝色的天空阳光炽烈。一群群的人在屋外坐着晒太阳,无论你形容他们呆若木鸡也罢,昏昏沉沉也罢,憨头憨脑也罢,他们并不理会外人的评价。重要的是,你别站在他们面前挡住了阳光。

沐浴在阳光下,人们的脾气个个都很好,心平气和地交谈,闲聊,默默地朗诵着六字真言,整个上午处在一种和平宁静的状态中,这个时候似乎不太可能发生暴力凶杀交通事故婚变什么的要紧事,那一切都是黄昏和深夜留下的故事。现在只有晒太阳,个个脸上都那么的安祥、平和、闲暇和宁静,仿佛昨夜的痛苦和罪恶变成了一缕神话,遥远得像悠久的历史,而面对一轮初升的太阳,整个民族在同一时刻集体进入了冥想。

西藏人,这个离太阳最近所以被阳光宠坏了的民族,在创造出众多的诸神中,却没有动感,没有故事情节,然而却包含着灵魂巨大的力量和在冥想中达到的境界。也许他们并没有去思索命运,但命运却思索他们的存在。梅特林克在《卑微者的财富》一文中阐述了在宁静状态下呈现出的悲剧性远比激情中的冒险和戏剧冲突深刻得多。然而西藏人对于悲剧的意义远不是从日常生活而是从神秘莫测的大自然中感悟出来的。在严酷无情的大自然以恶魔的形式摧残着弱小的人类的同时,大自然宝贵的彩色投在海拔很高空气透明的高原上又奇妙地烘托出一种美和欢乐之善;这种大自然的光明与黑暗,病况与恶的强烈对比,是形成西藏佛教的重要因素之一。西藏人在冥想中听见了宇宙的呼吸声,他们早已接受人类并不伟大这一事实,人类的实现并不是最终目的,不过是在通往涅盘的道路上注定要成为一个不算高级的生灵。

我相信这个非人类的伟大思想是我们的祖先在晒太阳时面对神秘的宇宙聆听到的神的启示。

也许是神秘主义倾向作孽,晒太阳这种静止的状态使西藏作家对这一题材颇感兴趣。青年女作家央珍和白马那珍写了《晒太阳》和《阳光下的神话》,我也曾写过一个短篇叫《阳光下》(瞧瞧,连题目都那么不约而同),但这些小说更多的都是些情趣性的东西,还没能够从中发掘出更深层的意义。不过这一领域显然已被作家们注意到,相信有一天他们能真正走进去并发现一个奇妙的天地。

在路上

这是一个没有什么特色的题目,却有一部以此为题目的小说成了经典名著,那是美国作家克晋亚克写的一本六十年代嬉皮士们的故事。一切故事都在路上发生。

由于历史的变迁,西藏人从一个在马背上勇猛好战的游牧民族变成了整天坐着念经坐着干手工活坐着冥想并且一有机会就坐下来的好静的民族。这一动一静的气质在今天的西藏人身上奇妙地混合在一起。一个草原牧人经过数月艰辛跋涉来到拉萨后,却能一连几个星期寄宿在亲戚家一动不动。我的祖先是西藏东部人,被人称为康巴人,他们膘悍好斗,憎爱分明,只有幽默,没有含蓄,天性喜爱流浪,是西藏的“吉卜赛人”。直到今天,在西藏各地还能看见他们流浪的身影,我觉得他们是最自由也是最痛苦的一群人;也许由于千百年沿袭下来的集体无意识使得他们在流浪的路上永远不停地寻找什么,却永远也找不到。他们在路上发生的故事令我着迷,令我震撼,令我迷惘。我也写过康巴人在路上的故事,《朝佛》、《去拉萨的路上》、《 在皮绳扣上的魂》等等,我还将继续写下去,有朝一日我会以《康巴人》这个平凡而响亮的名字来命名我的一个小说集。

在我的血液中,也流淌着这种动与静的气质。闲来无事,除了偶尔写点东西,我会非常自觉非常惬意地作茧自缚把自己封闭在家中,有时一个月也不迈出大门,时间却飞速地流逝。我习惯于深夜写作,写得出写不出也要坐上一个通宵,轻松地迎接黎明的到来。这个臭毛病是在剧团养成的,那时从事舞台美术工作,常常深夜在剧院装台,熬夜便成了家常便饭,在18岁以前就过早地修炼出来了。现在,坐在深夜的灯光下,面对万籁俱静的黑夜,有一种唯我独醒的超然。长年与黑夜为伴,渐渐进入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时空,黑夜有它独特的声音和气浪,它给我灵感和启示,我总是能聆听到一个神秘的圣歌在天际的一隅喃喃低语。当我进入写作状态时,这个声音像魔法一般笼罩我的整个身心,使我在脑海中涌现出的刻在岩石上的咒语,在静谧的微风中拂动的五色经幡旗,黄昏下金色的寺庙缓缓走过一队步态庄严的绛红色的喇嘛,一个在现代城市和古老的村庄中间迷失方位的年轻人……等等一切发生了怪诞的变形。什么是真?什么是假?时间是怎样发生的?空间是怎样呈现的?我进入了一个扑朔迷离的世界。

黑夜是我灵感的源泉。

有时也破门而出到外面的世界走上一遭,没有动机没有功利没有目的地走向村庄,走向草原,走向戈壁,走向森林和海滨,回来后不写任何游记散文。仿佛梦游一般地回来了。一路上所见所闻,感受到的激情和想像出的情节通通抛在脑后,我相信一个人眼睛和其它器官接收到的任何信息都被储在容易无限的大脑中了,忘记是不存在的,它无非是潜藏在记忆库的深处,如果需要它随时会蹦出来,如果蹦不出来就表明你其实并不真的需要它,尽管你有时自以为很需要而干着急,但这不过暗示着这种需要并不是灵魂所真实的需要。

像深藏在地窑里的酒一样,将外部世界的感受储藏在大脑中,时间一长就会发生质的变化。有时灵感赋予出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细节和奇妙的人物甚至不可思议的情节,我已无法辨认出究竟是出自生活的原型还是想像虚构的产物。总之,真实和幻想被混合被浓缩而变形了。

小说源于生活,但并不高于生活,它只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生活。

有时,一走就走得很远,去了德国,去了美国。在那个陌生的国度却有一种似曾相见的熟悉,一个神秘的声音在暗示我:我曾在这里存在过。我没有修习过密宗,我不知道我的灵魂是否曾经来到这个国家一游过。走在摩天大楼林立的曼哈顿街头,溶汇进各种肤色的人流中,心中坦然,我就是纽约人中的一员。熟悉并不意味着漠然,只有在熟悉中才会发现更多的新奇,所以我忘记了旅馆卫生间里那些奇特的装置、麦迪逊广场耸立着什么内容的广告牌,联合航空公司的班机上供应什么样的午餐和饮料……。但我却无法忘记林肯纪念堂的看门老人跟我闲聊起有关三、六、九这些数字的意义,芝加哥的艾维宾丝夫人戴着一双西藏的铜手镯开着她那辆红色的丰田汽车说起她年轻时当一位好莱坞明星的梦想,依利诺州一个小城的麦瑞给她的两个三四岁的孩子和我在汽车快餐店里每人买了一份冰激淋后大家一齐发出莫名其妙的欢乐的吼叫……,他们并不是我在美国小说中读到的人物,也不是我有一天来到他们身边,在我心中他们很早就存在,我们在另外一个世界里早就相识,这一切不过是老朋友的再次相见。所以,我没有伤感没有惆怅和失落,而是平静地转眼间又回到了西藏。有一天,我梦见了自己来到南美洲的一个印第安人小镇,梦中提醒我这是真的,绝不是马尔克斯鲁尔佛卡彭铁尔富恩斯特等人小说中的小镇。我对梦说:你别多嘴,我当然知道这是真的。我至今还能看见一个棕色皮肤的老太婆坐在一棵树下嚼着槟榔手搭凉蓬似乎在等待她的儿子,我甚至还能闻到从那幢白色房子里散发出的令人窒息的腐烂的玫瑰花和来苏水的气味。

南美洲有没有这么一座小镇并不重要。对我来说,重要的是我体验到了一种完全的真实。

时间

是一个永恒的圆圈。

夏日辉煌

我发现冬天是个写作的好季节。寒冷的天气使人头脑清醒、思维活跃。在过去的一年即将结束和准备迎接新的一年来临的冬季,会使人产生许多新的想法。

冬夜里,一阵阵狂风呼啸而过。到半夜,又变得很谧静。风疲倦了,人们也进入了梦乡,我开始缅怀夏日,向往夏日,那是一个躁动的季节,一个辉煌的季节;在那个季节发生的故事最让人难忘,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故事渐渐凸现出来,显示出它的意义。《夏天酸溜溜的日子》、《夏天蓝色的棒球帽》、《谜样的黄昏》、《泛音》、《巴桑和她的弟妹们》……这一系列夏天的故事,都是在漫长的冬天里写成的。

西藏的冬天,最令人振奋的是一年一度的祈愿大法会,万人空巷,场面壮观,弥漫着浓烈的宗教气氛。这个被西方人称之为“西藏的狂欢节”的盛大节日,是为了迎接未来佛的早日降临。根据西藏的经书记载:只有当一千零八尊佛(又称千佛)全部降临后,人类才能得到最后的解脱,到那时世界将是一片和平的静土,再也不会有六道轮回,不再有转生无趣(畜牲道、饿鬼、地狱)之事。佛经释迦牟尼不过是千佛中的第四位,在他之后的五亿七千万年时,第五尊佛慈尊弥勒佛(即这个时代所呼唤的未来佛)降临人间。那么到第六尊、第七尊……第一千零八尊最后的名叫人类导师遍照佛(又称燃灯佛)的全部降临,还需要多长时间呢?这是一个无限庞大的天文数字,是一个无限漫长令人绝望的过程。然而西藏人是乐观的,他们对人类的未来充满了信心而从来没有丧失信仰,满怀虔诚地在每年的祈愿大法会上一遍遍呼唤着未来佛的早日诞生。当法会结束,人们离开圣城拉萨上路返回远远近近的家乡的时间,你可以听见人们充满自信地不断重复这样的口头禅:“拉萨的祈愿法会结束了,慈爱之王(未来佛)也请来了。”西藏人,这个居位在地球之巅的民族,是正在被人类神往还是正在被人类遗忘?

我的笔能够写出一个民族的历程和光荣的梦想么?

我感到迷惘。

❹ 《拉萨的时间》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拉萨的时间》(央珍)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2VrLla4AxT89Z1Yv1fjPxg

密码:8b50

书名:拉萨的时间

作者:央珍

豆瓣评分:7.7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11

页数:164

内容简介:

《拉萨的时间》系作者央珍去世后,由其先生龙冬、青年作家孙佳,共同搜集、整理作家散作而成。包括作者生前发表的小说、散文,另辑入作者日记、遗作、访谈录等文字,基本体现出作者自1980年代至2010年代的创作风貌。

作者简介:

央珍,西藏作家。1963年2月14日生于拉萨。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2017年10月12日在北京因病辞世。曾任《西藏文学》副主编、《中国藏学》副主编。短篇小说《卐字的边缘》和长篇小说《无性别的神》先后获得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部分作品被翻译为英语、匈牙利语等语种出版。

长篇小说《无性别的神》初版于1994年,被誉为当代西藏文学的里程碑;2002年被改编为20集电视连续剧《拉萨往事》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影响深远。经作者生前精心修订,最新版于2018年出版。

❺ 作家龙冬 结婚了吗

作家龙冬当然已经结婚了,他生于1965年,他有着许多著名的作品,是中国著名的作家之一。

❻ 《拉萨的时间》epub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拉萨的时间》(央珍)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fnd_9pO8nqMiB8GlzpJxpA

提取码:PDCV

书名:拉萨的时间

豆瓣评分:7.7

作者:央珍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读蜜传媒

出版年:2018-11

页数:164

内容简介

《拉萨的时间》系作者央珍去世后,由其先生龙冬、青年作家孙佳,共同搜集、整理作家散作而成。包括作者生前发表的小说、散文,另辑入作者日记、遗作、访谈录等文字,基本体现出作者自1980年代至2010年代的创作风貌。

作者简介

央珍,西藏作家。1963年2月14日生于拉萨。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2017年10月12日在北京因病辞世。曾任《西藏文学》副主编、《中国藏学》副主编。短篇小说《卐字的边缘》和长篇小说《无性别的神》先后获得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部分作品被翻译为英语、匈牙利语等语种出版。

❼ 阿尼仓姑寺的阿尼仓姑寺-历史沿革


阿尼仓姑寺
说起仓姑寺的历史,人们习惯上把它追溯到公元7世纪的吐蕃王朝时期。传说,那个时候一到夏季,拉萨河上游各个山谷的洪水都顺势而下汇集到了拉萨河,造成拉萨河水突然的爆涨,于是经常发生水灾,殃及两岸的农田和村庄,给广大老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损失。为了消除拉萨河水给百姓和拉萨城造成的危害,藏王松赞干布就在拉萨河的河堤上挖了一个地洞,闭观诵经,祈愿消除水患,人民安居,百姓幸福。后来人们把藏王松赞干布修行过的地洞称为“仓姑”,也就是地洞的意思。
公元十二世纪,一位人们称为神医的杰瓦奔在修行洞曾闭观修行,据说,得此大成就,使得这个早已闻名的修行洞更加盛名远播。到了公元十五世纪,宗喀巴大师的得意弟子古觉多丹在修行洞的基础上了正式修建了仓姑寺,不过那时寺院的规模并不很大。直到公元二十世纪初,帕邦卡仁颇且和第90甘丹赤巴强巴曲扎出资大规模的扩建,逐渐形成了今天的规模。
解放前,不少贵族都将女儿送进仓宫姑寺修行,为的是逃避嫁女时所出的高额嫁妆,西藏女作家曲珍的小说《无性别的神》中,女主角央珍卓玛便是遭此命运的不幸女性。与其他出身贫苦得四处化缘的阿尼不同,这些贵族小姐住在父兄修建的小楼中,不光可以免除劳役之苦,甚至还有仆人服侍。青灯古佛的修炼压抑不了追求爱情的心,不少贵族阿尼都私下与情人有往来,甚至将他们带到寺中私会。西藏有首歌谣,据说形象归纳了拉萨四座阿尼庙的特点:“米钦热寺的尼姑,在悬崖顶上的修行;嘎丽寺的尼姑,在深山沟里放牧;朗古寺的尼姑,在佛堂里边喝酒;唯有仓姑寺的尼姑,既有佛法的修行,又过世俗的生活。”

❽ 原始西藏文化到底有多神秘,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外国电影推崇

这个就是因为西藏非常神秘,还有很多未开发的地方,所以就连外国人都非常的推崇。西藏作为中国地理位置最高的省份,它神秘莫测,是许多旅行者向往的地方。西藏其实开通也没多久,自治区内还有这许多人们还没有探索出来的神秘地带。

还有一部电影是《红河谷》,这也是一部关于西藏的。德康家族的二小姐德康·央吉卓玛出生时,家族已经走向了没落。“没有福气”的央吉卓玛常常独自一人望着天空中的风筝或墙头的经幡,想着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美丽的雪山草原,神奇的文明,淳朴的民风,纯洁的爱情都在无耻的战争的炮火中灰飞烟灭,《红河谷》,用血和泪写成的一部反殖民侵略的民族史诗。

热点内容
暧昧之罪知乎短篇小说 发布:2025-07-14 21:07:22 浏览:256
无尽恐怖世界小说最新章节 发布:2025-07-14 21:05:56 浏览:162
网游小说主角自己享受 发布:2025-07-14 20:58:22 浏览:376
总裁在上我在下小说笔趣阁 发布:2025-07-14 20:41:09 浏览:161
虚拟重构游戏小说 发布:2025-07-14 20:24:26 浏览:848
网络小说海报图 发布:2025-07-14 20:22:16 浏览:662
武峡小说经典 发布:2025-07-14 20:22:06 浏览:220
可以听的网络小说 发布:2025-07-14 20:13:39 浏览:237
古代言情小说男主粗糙 发布:2025-07-14 20:12:47 浏览:895
与闺蜜的遗弃游戏小说 发布:2025-07-14 20:05:22 浏览: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