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的短篇小说活着的自序
❶ 余华作品的作品目录
《活着》目录:
中文版自序/1
韩文版自序/5
日文版自序/7
英文版自序/12
麦田新版自序/14
活着
外文版评论摘要/185
《在细雨中呼喊》目录:
中文版(再版)自序/1
意大利文版自序/4
韩文版自序/6
在细雨中呼喊/1
外文版评论摘要/279
《许三观卖血记》目录:
中文版(再版)自序/1
韩文版自序/3
德文版自序/5
意大利文版自序/9
许三观卖血记/1
外文版评论摘要/255
《兄弟》
❷ 高中《活着》1500字读后感怎么写
“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后,在他生前和葬礼前,无人有权说他幸福”--出自余华的短篇小说《活着》的自序。我很喜欢这本书,因为每当读这本书时,我就会觉得自己所面临的一切困难其实都不算什么,人总是这样,如果他没有体会到真正的痛苦,他会天真的以为他所面临的是天大的困难,所以便忧郁困惑,一筹莫展。读了这本书便给了我莫大的勇气去追求我想要的幸福。
“幸福是什么?”这是一个人从生到死都在追求的东西,也是一个人人生价值的所在,但往往还是有很多人找不到他们想要的幸福。而我就以读了《活着》这本书后的感悟来浅谈我对“幸福”的一些看法吧!
活着,是为了什么而活?还是单纯的为了活着而活着?活着,是大自然赋予我们最基本的能力,简单的两个字却充满了对生命的渴望和对幸福的追求,但往往现实却给了我们太多的苦难、无聊和平庸。而我们只能一点一点的去忍受,去担负起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在经过一次又一次地披荆斩棘后才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朵幸福之花。正因为得来不易,所以才更加渴望和珍惜。
主人公叫“福贵”,一个在现代人看来略显俗气的名字,可是却代表了那个年代天下父母亲对子女的殷切期望。但什么是福?什么是贵?也许他们并不知晓,他们既单纯得可爱,也愚昧到可悲。于是一个个悲剧就此诞生,出生在富贵家庭的福贵并没有那么像父母所希望的那样富贵,他的人生还是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到最后才知道好好地活着才是老百姓真正的福贵。想来也是警醒我们每个人:今天你所拥有的如果不努力抓紧,明天也许就不是你的了。要珍惜眼前,活在当下。
福贵的一生可谓当时底层社会的一个缩影,劳苦大众对于生活的磨难只有坚忍,而没有力量去改变他。赌光家财,气死老父,他的人生从平坦大道走向了死胡同,但最可贵的是他乘着自己年轻气盛,以狂妄不羁的性格得到了他这一生中最爱的女人—家珍。他的幸福大门为家珍而开,也从未关过。
福贵的一生是那么的漫长也是那么的短暂,让我强忍悲痛来复述他的一生吧!成亲不久,赌光家财,气死老父,同时失去了最有力的精神之柱和物质之柱;家道中落,岳父强行带走怀孕的媳妇,好在家珍最后回来了;外出买药,不幸被国民党抓壮丁,战场上捡了一命,但也许是他的母亲一命换一命的吧;回到家以为全家四口人可以安心过上好日子了,不料儿子有庆十三岁时却因为救人献血过多而死,生活再次陷入悲痛;女儿凤霞人机灵漂亮,但因为小时候的一场高烧变成了聋哑人,本来就不舒心的日子更加难过,还好找到了一个能当半个儿子的女婿—二喜;在以后的这段时间里恐怕是福贵一辈子中最快乐的时候了,女婿对他们很好,全家其乐融融,但可怕的事又发生了,女儿凤霞在医院生孩子的时候死去了;不久之后他生命中最珍爱的人,终于承受不了打击离他而去;但好歹他还有爷孙三人相依为命,没过几年二喜因为一次建筑事故被水泥板砸死了;原本一个六口之家,还剩两个人,但命运觉得给他的痛苦还不够多,再一次夺走了他只有六岁大的外孙的生命。一个迟暮之年的老人,经历了如此多的生死离别,却依然坚强得活着。因为他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人需要他,被人需要也是一种很大的幸福;因为他知道,上天让他活着是去努力追求幸福的,尽管幸福离他很远,尽管只剩他一个人,但只要他自己不放弃,明天也许幸福就来到他身边了。有人说过幸福就像一只翩翩蝴蝶,你永远也追不上它,但它却在不经意间落在你的肩上。
宽容、善良是开启幸福之门的钥匙。福贵的儿子有庆是为了救他战友春生的老婆才不幸死去的,一开始家珍不肯原谅春生,但大家经历了提心吊胆的文革后,命运悲苦的他们还是重归于好,所以遭遇不幸却依然懂得宽容的福贵仍然是幸福的,他用宽容和
❸ 余华的活着究竟揭示有什么含义作者想表达什么
1、揭示的含义:
(1)他讲的是一个人的一生,有奢靡,有痛苦,又沉重,有心碎,也有温情和幸福的、无比真实的一生。他用了一个神奇的武器——时间,时间有着无法描述的张力,使得一个人身边的人都死光了,使得一个人的心态变得平和,使一个人从壮年变成老年,“时间的变化掌握了活着里福贵命运的变化”,时间造就了故事,故事也体现出时间的意味深长。
(2)不过《活着》最直观的还是揭示了人一生中的苦难和命运的无常。先说苦难吧。不幸降临在一个人身上,是没有缘由的,你甚至不知道什么时候厄运会到来。但是它也体现了一个生命的韧劲,一个生命的坚强。“活着”的意义在于忍受,忍受命运的无常。福贵哪怕再是苦难也未想过要放弃生命。再来说命运无常,并且福祸相依,福贵输了家产,却免于批斗,得了一条命,懂了要好好过日子。
(3)还有它比较单纯的意义就是告诉人“活着的目的就是活着”。这也是关于人性,和哲学的探讨。
2、《活着》
(1)《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讲诉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
(2)余华因这部小说于2004年3月荣获法兰西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
(3)作者简介:余华,1960年4月3日出生于浙江杭州,现代作家。1977年中学毕业后,进入北京鲁迅文学院进修深造。1983年开始写作,同年进入浙江省海盐县文化馆。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其作品已被翻译成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荷兰文、韩文、日文等在国外出版。2005年获得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
❹ 怎么理解余华《活着》自序中“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
很多人都以余华自己的话作为解读《活着》的重要依据,认为主人公福贵一生的唯一要求就是“活着” ,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人生是一个不断忍受苦难的过程。但在细读文本后可以更应该看到,能够“为活着而活着”的背后原因其实是一种强有力的信念在支持,没有它,人和动物就活得没有区别。这个支撑物就是自己的精神世界,或者可以说是为了寻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才能继续活着,而构筑这个自己的精神家园就需要温情的慰藉。
❺ 余华《活着》自序中“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怎么理解
在读完余华的《活着》之后,虽然觉的自己略显拙劣的文字,很难清晰透彻的解析余华笔下的一个过去的时代,一个个人物在活着的压力之下的苦不堪言的命运。人到底是为了什么活着?作家余华用富贵这个人物,告诉我们,“活着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并不是为了其他之外的东西。”
在读《活着》这本书时,我着重而且特别认真的把作家余华在不同时段为《活着》写的序言读了一遍又一遍,好像能够理解作家余华文字里的深刻。他述说写这本书的初衷,以及作为一个作家对于写作的态度,这段话让我印象很深刻。“事实上,我能成为现在这样的作家,我始终为内心的需要写作,正因为如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是一个愤怒和冷漠的作家。”这是一个作家内心最真实的独白,思考为何而写作,我很敬佩这样的伟大作家。
余华说:“《活着》写人类对于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的乐观态度,写作的过程让我明白,白,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说活着、我感觉我写出了高尚的作品。”
❻ 急需余华《活着》的最简短的内容简介
《活着》讲述一个人一生的故事,这是一个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老人的人生感言,是一幕演绎人生苦难经历的戏剧。
小说讲述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
《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余华因这部小说于2004年3月荣获法兰西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
(6)余华的短篇小说活着的自序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从国民党统治后期到解放战争、土改运动,再到大炼钢铁运动,自然灾害时期等,作者经历了从大富大贵到赤贫如洗的物质生活的巨大变迁,经历了多次运动给他带来的窘迫和不幸,更是一次次目睹妻儿老小先他而去。
后来,作者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首歌深深地打动了作者,作者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于是就有了1992年的《活着》。
作品赏析
小说《活着》是余华创作中的分水岭。《活着》展现了一个又一个人的死亡过程,掀起一波又一波无边无际的苦难波浪,表现了一种面对死亡过程的可能的态度。活着本身很艰难,延续生命就得艰难的活着,正因为异常艰难,活着才具有深刻的含义。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
❼ 怎么理解余华《活着》自序中“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人只为了活着的本身,也就是说为了自已而活着,而不是为了其它原因而活着,如,人或物。每个人的见解不同,余华老师的小说很普实但很真实的的映了社会,是生活的真正写照。
❽ 余华小说活着的简介(最好100字以下的不要百度百科的,自创的)
余华小说《活着》简介:
《活着》讲述的是一位老人的故事,关于生命与死亡的斗争史。老人的亲人相继离去,直到他惟一的孙子也走了,他买了一头垂危的老牛,从此二者相依为命。但老人依旧活着,仿佛比往日更加洒脱与坚强。他的活着是一个结局,也同样是一个新的开始。这本身就很耐人寻味。余华说:“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的,而不是为活着以外的任何事情而活的。”
祝顺利!有问题,请追问.有帮助,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