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微小说 » 金色的鱼钩短篇小说

金色的鱼钩短篇小说

发布时间: 2022-07-27 06:57:02

『壹』 金色的鱼钩属于短篇小说吗

不属于短篇小说,《金色的鱼钩》是人教版小学课本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作者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娓娓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为了使学生了解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二是为了进一步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提高阅读能力。教学本课的重点是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的难点是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这篇课文篇幅长,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可以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1935年秋天,“我”和两个小同志因生病没法和大部队一起过草地,指导员便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

第二段(第3~22自然段):两袋青稞面都吃完了,老班长想方设法钓鱼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而他自己没吃过一点鱼。

第三段(第23~33自然段):讲走到草地边缘,老班长牺牲了。

第四段(第34自然段):讲“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保存起来。

『贰』 《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由几个小故事串成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0-25

『叁』 金色的鱼钩杨旭简介

杨旭,江苏无锡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专业作家,共产党员,著有报告文学集《检察官汤铁头》、《田野上的风》、《流星》,长篇报告文学《三峡之梦》、《荣氏兄弟》,短篇小说集《非正式谈判》,长篇小说《半个冒险家》等。著有报告文学集《检察官汤铁头》、《田野上的风》、《流星》,长篇报告文学《三峡之梦》、《荣氏兄弟》,短篇小说集《非正式谈判》,长篇小说《半个冒险家》等。讲的是一位四十岁的老班长无微不至地照顾好三个病号走出一望无际的草地而牺牲了自己的故事。 最使人感动的是他千方百计地给三位病号吃上鲜美的鱼汤,自己却不吃。病号的身体一天天地好起来,老班长的身体却一天天瘦下去。当我读到老班长在吃剩下的鱼骨头和草根时,我的眼泪便簌簌地掉下来。 老班长处处为别人着想,处处为别人着急!为了让病号增加营养,白天,老班长找鱼饵,钓鱼:晚上,眼睛不好使,还用手摸野菜。钓到了鱼,就钓到了希望;摸到了野菜,就摸到了可怕草地的边。讲的是一位四十岁的老班长无微不至地照顾好三个病号走出一望无际的草地而牺牲了自己的故事。 最使人感动的是他千方百计地给三位病号吃上鲜美的鱼汤,自己却不吃。病号的身体一天天地好起来,老班长的身体却一天天瘦下去。当我读到老班长在吃剩下的鱼骨头和草根时,我的眼泪便簌簌地掉下来。 老班长处处为别人着想,处处为别人着急!为了让病号增加营养,白天,老班长找鱼饵,钓鱼:晚上,眼睛不好使,还用手摸野菜。钓到了鱼,就钓到了希望;摸到了野菜,就摸到了可怕草地的边。



『肆』 金色的鱼钩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文章首先写炊事班长负责照顾因为生病没和大部队一起过草地的同志;再写老班长钓鱼给三个病号煮汤吃,假装自己已经吃过了;接着写“我”发现了真相,等走到草地边缘时,老班长牺牲了;最后写作者将老班长的鱼钩小心地保存了下来。

《金色的鱼钩》的赏析
全文从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揭示出了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写出了老班长舍己为人,关爱他人的精神。文章语言质朴,作者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娓娓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

《金色的鱼钩》的作者
对于本文的作者,目前存在以下争议。有说法认为,《金色的鱼钩》作者为杨旭。杨旭是中共党员,著有报告文学集《检察官汤铁头》、《田野上的风》、《流星》,长篇报告文学《三峡之梦》、《荣氏兄弟》,短篇小说集《非正式谈判》,长篇小说《半个冒险家》等。又有说《金色的鱼钩》作者为陆定一。

『伍』 金色的鱼钩主要内容是什么

《金色的鱼钩》是一篇讲述革命故事的略读课文。它叙述的是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课文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和故事的主要人物。红军过草地的路上,很多同志生了病。炊事班长即老班长接受要照顾三位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的人物。

接着文章写他们一行人受到饥饿的威胁,他们的身体越来越弱,老班长非常着急。后来,老班长开始给病号们钓鱼,增加营养,而自己却继续忍受着饥饿的折磨甚至以我们吃剩的草根和鱼骨头充饥。就这样,他们坚持着走到了草地的边缘。最后老班长倒下了,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



《金色的鱼钩》赏析

本文第二段是全文的重点,可以分三层。先讲钓鱼。因为带的青稞面吃完了,只好用野菜、草根充饥,但光吃野菜草根不行啊,老班长脑子里经常考虑给病员补充营养,看到鱼跳出水面,立刻就想到可以钓点鱼给伤病员补充营养。

再讲老班长自己从来不吃鱼。“我”问他为什么自己不吃鱼,他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回味”指在回忆中体会曾经经历过的美好事物。老班长这样说,是为了消除“我”的怀疑,使病员安心地喝鱼汤。从“皱紧眉头硬咽下去”可以看出,吃这些是多么困难、痛苦。

“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既表明老班长硬咽鱼骨的痛苦,也表明“我”看到这种情景时内心的难受程度。从老班长的朴实的话语里,我们可以了解到老班长忠于党的事业和舍己为人的内心世界。

然后写鼓励病员喝鱼汤。“觉得碗有千斤重”,“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准确地形容了“我”心情的沉重。“小梁,你不要太脆弱!”是老班长对“我”的批评,也是提醒“我”不要影响两个小同志的情绪。

『陆』 金色的鱼钩简短来历

  1. 本文的内容是真实的,那枚珍贵的鱼钩现在珍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是老班长为了病中的三个小战士所用的渔具。

  2. 内容概述:这篇课文叙述了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班长接受并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牺牲了自己的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先写了指导员派老班长照顾三个病号过草地,再写老班长想尽办法钓鱼煮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最后写老班长牺牲了,“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保存起来,以教育后代。

  3. 作者简介:陆定一 (不是杨旭)(1932-1996)江苏无锡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党员。曾任旅大警备区政治部文化部文艺干事,1978年任江苏省作家协会副秘书长、《雨花》杂志副主编、创作研究室主任、书记处常处书记等职。著有报告文学集《检察官汤铁头》、《田野上的风》、《流星》,长篇报告文学《三峡之梦》、《荣氏兄弟》,短篇小说集《非正式谈判》,长篇小说《半个冒险家》等。1951年毕业于解放军无线电技术学校。历任解放军第二通信兵团电报站站长,旅大警备区政治部文化部文艺干事,《雨花》杂志副主编,江苏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江苏作家协会书记处常务书记,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江苏省作家协会第二、三届常务理事及第四届理事。1956年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4. 地点简介:本文的发生地是在松潘草原,是红军长征“翻雪山,过草地”中的草原。自川主寺西行出黄胜关上尕尼台,即进入大草原。这里草场广阔、牧草茂盛,畜牧业十分发达,形成了川西北独特的草原游牧风光。这里属安多藏族(牧区藏族)聚居区,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遍布着大大小小庄严神秘的寺院庙宇,有着众多虔诚善良的佛教信徒,充满着浓厚的藏传佛教文化氛围。同时,该旅游区也是红军长征途经之地,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天然基地。松潘草原四周山地海拔4000多公尺,草原平均海拔3400公尺,丘岗相对高度50~60公尺,谷地宽阔。白河、黑河北流入黄河。黑河流域泥炭沼泽连片,中下游沼泽率多达20~30%,沼泽总面积3,000平方公里。草本泥炭沼泽的泥炭层有2、3公尺厚,最厚可达9~10公尺。气候寒冷,常年无夏,无绝对无霜期。丘岗地生长嵩草、驴蹄草等,丘间以苔草为主。在热量条件较好的盆地可栽培耐寒青稞、燕麦,也可培育贝母、大黄等药材。由于人类活动影响,沼泽截止至2013年为止还有退化迹象。

『柒』 金色的鱼钩各个省略号的意思

文中有两个省略号,它们的作用分别是:表现出老班长的虚弱,表现出老班长对我们的关心。

《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作者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娓娓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

作者简介

杨旭(1932-)江苏无锡人,中共党员,著有报告文学集《检察官汤铁头》、《田野上的风》、《流星》,长篇报告文学《三峡之梦》、《荣氏兄弟》,短篇小说集《非正式谈判》,长篇小说《半个冒险家》等。

『捌』 文中划线句子主要描写了什么来刻画严监生这一行人物形象倘若此时此刻,严监生还能说话,他可能说些什么

第一单元
1《草原》:
A 作者老舍,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三幅动人的画面: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读了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内蒙古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线索:草原美景、喜迎远客、亲切相见、热情款待、联欢话别
(草原美景、迎客、待客、话别)(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
B 说说对“蒙汉情深何任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答:蒙汉人民之间的情谊深厚,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呢,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这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作为全篇的结尾,点明了蒙汉两族团结情深的中心。 C中心思想: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2《丝绸之路》
文化交流之路、经济交流之路、友谊交流之路、商贸交流之路。
3《白杨》
作者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A 中心思想: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B 线索:望白杨——说白杨(爸爸介绍白杨,同时也借白杨表露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希望孩子成为白杨(借物喻人)【爸爸的神情也随之发生着变化:出神——微笑——严肃——沉思——微笑。】
C 含义深刻的句子:
①“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段话是全文体现借物喻人的典型句子。作者以“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这样的关联词语,一气呵成地刻画了戈壁上的白杨树。一方面描述了白杨树外在的特点,高大挺秀,能顶住任何自然灾害,在任何环境中都能茁壮成长;一方面表现了白杨树的精神:一是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二是不怕困难,坚强执著。这正是边疆建设者身上特有的奉献精神,听从祖国安排,无怨无悔地扎根边疆,无私奉献地建设边疆。这是人与树的神似处,也是以物喻人的连接点。
②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借白杨树表达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
③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高大的白杨树”暗喻老一辈的新疆建设者;“几棵小树”暗喻边疆建设者的后代。【理解体会:爸爸自己已经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同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材。】
爸爸微笑是因为他相信儿女们在老一辈的教育下,一定会经受考验,成长为新的边疆建设者。
D 造句:“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中心思想:文章记叙了西部建设者修建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的经过。赞扬了建设者的西部建设者智慧与力量和吃苦奉献的精神。
第二单元
5《古诗词三首》
A 背诵、默写。
B 诗句解释
C 《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三首古诗词,在内容上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都是写古代儿童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不同的是《牧童》描绘了牧童晚归休息图,《舟过安仁》描绘的两小儿船头以伞使风的场景,而《清平乐·村居》则营造了一个五口之家的温馨幸福的农家生活画面。
6《冬阳·童年·骆驼队》
是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中国著名女作家林海音。
A 本文是作者对童年的魂牵梦萦,对早以走远的童年的依依流连。
B 作者在文中“默默地想,慢慢地写”了童年这样几个画面:看骆驼咀嚼、想象骆驼系铃铛、想为骆驼剪垂在肚子底下的毛、好奇地问妈妈夏天骆驼到哪儿去了四件事,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这些场景是按季节推移顺序写的。
7《祖父的园子》
A 作选自萧红《呼兰河传》
B 课文描写了作者童年在祖父园子里自由自在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8《童年的发现》
A 作者:俄国 费奥多罗夫
B 课文讲叙了作者童年时代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经过,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表现了作者童年时代的求知欲望、探究精神和大胆的想象。
C 课文的重点是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先是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引出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发现。
D 请你说说“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意思,并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由于人们不了解,不习惯,被认为荒谬或违前人的结论等,而被鄙视甚至迫害,这是存在的现象。【例子:哥白尼发现了日心说,结果怕遭到教会的处罚而不公布真相,布鲁诺坚持了日心说,结果被教会处死;哈唯发现血液循环,结果被烧死。】
9《儿童诗两首》
A 《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B 《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第三单元
10《杨氏之子》
A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B 背诵、默写。
C 古文翻译: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D 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答:我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两点:一是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杨氏之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二是杨氏之子并没有直接反驳孔君平(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显得幽默有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前面说的话才立得住脚。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E 杨氏子的特点: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11《晏子使楚》
写出了晏子的正气凛然,沉着应对,机智反击,故事赞扬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A 课文主要内容:春秋末期,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
B 《晏子使楚》这篇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有什么联系
答:《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开头写了事情的起因(齐国大夫晏子出世出国,楚王想乘机侮辱晏子),中间写了事情的过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可以用小标题概括为(进城门,见楚王,赴宴席)或是(狗洞与狗国,下等人与下等国强盗与强盗国)】,结尾写了事情的结果(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C 晏子:机智、勇敢、爱国
12《半截蜡烛》
本篇课文是一个短小的剧本,剧本: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或唱词来推进情节。
13《打电话》
A 本文是一段相声,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
B 这段相声采用夸张的手法,对那些时间观念不强、说话啰里啰唆、废话连篇、缺乏公共道德的人给予了辛辣绝妙的讽刺。
第四单元
14《再见了,亲人》
A 节选自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B 课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C 大娘:洗补衣服,三天没合眼;送食物,累得昏倒;救伤员,失去唯一的亲人。
小金花:为救侦察员老王,失去妈妈。
大嫂:为志愿军挖野菜,失去双腿。
志愿军:浴血奋战,帮助朝鲜人民赶起侵略者。
D 反问句
E 这篇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答:首先都是用满含恳求意愿的祈使句开头,然后把现实的情景和往事结合起来,写得情真意切,最后从具有充分肯定语意的反问句结尾。
15《金色的鱼钩》
A 写出了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他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金子般的思想光辉。
B 课文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C “金色的鱼钩” 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16《桥》
文中的老汉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舍己为人的精神保护了村民,老汉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就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桥”。他在人们心中目中的地位很高,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A 这篇课文的句子和段落与我们平常读的文章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这篇课文的句子和段落都比较简短,这样写的好处是渲染紧张气氛。
B 老汉: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
C 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
17《梦想的力量》
课文通过记叙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终于使梦想成真的经过,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
第五单元
18《将相和》
“将”是指廉颇,“相”是指蔺相如,“和”是和好的意思。
A 本篇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
B 司马迁,汉代;《史记》: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 中心思想: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D 从结构上看,全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紧密联系,第2个故事是第1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3个故事的起因。
E 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
廉颇:勇于改过,以国家利益为重。
F 《史记》作者是汉代的司马迁,其中有这些个性鲜明的人物: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伟大的诗人屈原,西楚霸王项羽。《史记》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9《草船借箭》
A 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作者:罗贯中。
B 中心思想: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赞扬了诸葛亮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
C 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
周瑜:智谋过人、妒贤忌能 鲁肃:忠厚老实 曹操:生性多疑
D 《三国演义》中的故事还有“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火烧赤壁”“空城记” 等
20《景阳冈》
A 《景阳冈》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作者:施耐庵
B 中心思想: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敢、倔强、机敏的英雄性格。
C 注释
D 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次写了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E 《水浒传》中还有很多个性人物:及时雨宋江、豹子头林冲、智多星吴用、黑旋风李逵、浪里白条张顺。
21《猴王出世》
A 这篇略读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作者吴承恩
B 中心思想: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C 注释。
第六单元
A 从古至今信息传递形式的主要发展经历:1、古代,驿差长途跋涉。2、近代,依靠交通工具的邮政系统。3、现代,电报、电话。4、当代,广播、电视和计算机网络。
B 古人传递信息的方式:烽火、人传信、漂流瓶等。
C 调查研究问题:1、确定研究的问题。2、定一个简单的研究计划。3、通过各种途径获取资料。4、形成自己的观点。5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信息获取的途径:阅读书籍报刊、上网浏览、调查访问、观看影视节目、收听广播……
研究报告的写法:1、问题的提出2、调查方法3、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4、结论。
第七单元
22《人物描写一组》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选自徐光耀的中篇小说《小兵张嘎》作者徐光耀,本文主要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反映了小嘎子顽皮、机敏、争强好胜、有智谋、富有心计,胖墩儿忠厚老实的个性特点。【描写方法: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清代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本文主要通过动作描写及细节描写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严监生爱财胜过生命,极其吝啬的守财奴的形象。【动作描写及细节描写】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清代曹雪芹的长篇小说《红楼梦》本文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个方面展示了王熙凤的性格特征,并主要通过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及动作描写展示了一个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喜欢使权弄势、炫耀特权和地位的人物形象。
中国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描写方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23《刷子李》
A 本文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
B 刷子李:技艺高超
C 作者抓住细节描写写出了师傅的超凡技艺和他的艺高胆大、自信、豪气千丈。
文章最后一句话意思有:1、“刷子李”确实有绝活,这一绝活,要不是亲眼看见,怎么也不敢相信是真的,说明“刷子李”技艺高超。2、“刷子李”的绝活是他自我挑战、不断磨练的结果。3、“刷子李”的所言所行深深震撼了曹小三,让他感触很深,获益颇多。
24《金钱的魔力》
节选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本文刻画了小市民以钱取人、金钱至上的丑态(文中人物:托德),也刻画出了老板的唯利是图、世故圆滑、阿谀奉承、献媚讨好的丑态。
第八单元
25《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A 作者季羡林,表达了自己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其中“我为人人”是说每个人心中要有他人,要有社会责任感,要用实际行动为大众着想,为社会尽到自己的义务。如果大家都这样想这样做就必然会换来“人人为我”的结果。
B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为什么说这种境界“耐人寻味的?
答:因为德国人爱花,他们将花栽种在临街窗户外面,将最美的花给别人看,而自己走到街上有享受别人为自己创造的美,这种民族风情的境界是高尚的、无私的、实实在在的,人人都能享受到的,因此,耐人寻味。
26《威尼斯的小艇》
介绍了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和小艇的重要作用。本文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景、物、人相互联系。
27、28课(略)

『玖』 求一个短小的红色经典小故事

<<金色的鱼钩>> 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许多同志得了肠胃病。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赶不上队伍了,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让我们走在后面。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因为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三个病号走不快,一天只走二十来里路。一路上,老班长带我们走一阵歇一阵。到了宿营地,他就到处去找野菜,和着青稞面给我们做饭。不到半个月,两袋青稞吃完了。饥饿威胁着我们。老班长到处找野菜,挖草根,可是光吃这些东西怎么行呢!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其实,这些天他比我们瘦得还厉害呢! 一天,他在一个水塘边给我们洗衣裳,忽然看见一条鱼跳出水面。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了钓鱼钩。这天夜里,我们就吃到了鲜美的鱼汤。尽管没加作料,可我们觉得没有比这鱼汤更鲜美的了,端起碗来吃了个精光。 以后,老班长尽可能找有水塘的地方宿营,把我们安顿好,就带着鱼钩出去了。第二天,他总能端着热气腾腾的鲜鱼野菜汤给我们吃。我们虽然还是一天一天衰弱下去,比起光吃草根野菜来毕竟好多啦。可是老班长自己呢,我从来没见他吃过一点儿鱼。 有一次,我禁不住问他:“老班长,你怎么不吃鱼啊?” 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 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着他。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老班长猛抬起头,看见我目不转睛地看着他手里的搪瓷碗,就支吾着说:“我,我早就吃过了。看到碗里还没吃干净,扔了怪可惜的……” “不,我全知道了。”我打断了他的话。 老班长转身朝两个小同志睡觉的地方看了一眼,一把把我搂到身边,轻声说:“小声点儿,小梁!咱们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再告诉别人。” “可是,你也要爱惜自己啊!” “不要紧,我身体还结实。”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人交给我,他临走的时候说:‘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啊,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小梁,你看这草地,无边无涯,没个尽头。我估计,还要二十天才能走出去。熬过这二十天不简单啊!眼看你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会起不来,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了困难出来啦’?” “可是,你总该跟我们一起吃一点儿呀!” “不行,太少啦。”他轻轻地摇摇头,“小梁,说真的,弄点儿吃的不容易啊!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弄一点儿鱼饵,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还有,我的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 我再也忍不住了,抢着说:“老班长,以后我帮你一起找,我看得见。” “不,咱们不是早就分好工了吗?再说,你的病也不轻,不好好休息会支持不住的。” 我还坚持我的意见。老班长忽然严厉地说:“小梁同志,共产党员要服从党的分配。你的任务是坚持走路,安定两个小同志的情绪,增强他们的信心!” 望着他那十分严峻的脸,我一句话也说不上来,竟扑倒在他怀里哭了。 第二天,老班长端来的鱼汤特别少,每个搪瓷碗里只有小半条猫鱼,上面漂着一丁点儿野菜。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唉!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钩,又跑啦!”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两个小同志不知道为什么,也端着碗不往嘴边送。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他说:“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我把碗端到嘴边,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我悄悄背转身,擦擦眼睛,大口大口地咽着鱼汤。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挨了一天又一天,渐渐接近草地的边了,我们的病却越来越重。我还能勉强挺着走路,那两个小同志连直起腰来的力气也没有了。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我们就这样扶一段,搀一段,终于走到草地边上,远处,重重叠叠的山峰已经看得见了。 这天上午,老班长快活地说:“同志们,咱们在这儿停一下,好好弄点儿吃的,鼓一鼓劲,一口气走出草地去。”说罢,他就拿起鱼钩找水塘去了。 我们的精神特别好,四处去找野菜,拾干草,好像过节似的。但是过了好久,还不见老班长回来。我们四面寻找,最后在一个水塘旁边找到了他,他已经昏迷不醒了。 我们都着慌了。过雪山的时候有过不少这样的例子,战士用惊人的毅力支持着自己的生命,但是一倒下去就再也起不来了。要挽救老班长,最好的办法是让他赶快吃些东西。我们立即分了工,我去钓鱼,剩下的一个人照料老班长,一个人生火。 我蹲在水边,心里不停地念叨:“鱼啊!快些来吧!这是挽救一个革命战士的生命啊!”可是越性急,鱼越不上钩。等了好久,好容易看到漂在水面的芦秆动了一下,赶紧掣起钓竿,总算钓上来一条两三寸长的小鱼。 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老班长,你吃啊!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我几乎要哭出来了。 “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看,你们都瘦得……” 老班长用粗糙的手抚摸我的头。突然间,他的手垂了下去。 “老班长!老班长!”我们叫起来。但是老班长,他,他的眼睛慢慢地闭上了。 我们扑在老班长身上,抽噎着,很久很久。 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杨靖宇1905年2月26日(清光绪三十一年农历正月初十)出生在河南省确山县古城乡李湾村一个农民家庭里,幼时在村私塾就读,1918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确山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堂,有一件事情让老师记忆犹新:有一天,杨靖宇在学校学习(学习情况已无从考证),突然听见外面有人大叫,原来是老张被几个兵痞打。于是他们就出来围观。忽然,有一个高高的男孩大叫了一声:“你们太欺负人了!”于是,所有的学生都跟着嚷道。一个兵痞圣气凌凌地说:“怎么拉?他得罪我们了,就该挨!”于是,那个高个子男孩一挥手,说:“上。”几十个学生就连打带赶地把他们赶出了学校,救了老张一命。那个高个子男孩就是杨靖宇。
那几个兵痞不甘心,觉得太丢脸。于是第二天,他们又叫来更多的兵痞,气势汹汹地来到学校。一进学校,就嚷着要找昨天那个高个子男孩。校长急了,就一个劲地道歉。兵痞不听。在这时,杨靖宇爬到房子上,拿着火柴,对兵痞说:“知道这是什么么?是洋火!你们不走,我就把房子烧了。”校长也赶忙说:“诶,我们也管不住他。你们还是走吧,这孩子,你们不走,把他逼急了,他一定会烧。房子烧了,你们头也不会饶你们。快走吧。”于是,兵痞们就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杨靖宇的勇气

热点内容
只有实体书的言情小说 发布:2025-07-15 10:48:55 浏览:959
有哪些好看的重生类小说 发布:2025-07-15 10:48:10 浏览:891
lol路人王小说最新章节 发布:2025-07-15 10:46:40 浏览:933
小说主角轻尘穿越 发布:2025-07-15 10:46:36 浏览:652
小说推荐快穿短篇完结 发布:2025-07-15 10:46:34 浏览:38
明枪暗箭言情小说 发布:2025-07-15 10:46:32 浏览:603
免费小说都市透视狂医 发布:2025-07-15 10:32:35 浏览:692
免费活着再见小说 发布:2025-07-15 10:12:30 浏览:112
都市小说题材 发布:2025-07-15 09:59:19 浏览:135
纸飞机小说无删减版全文免费阅读 发布:2025-07-15 09:55:34 浏览: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