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言情小说发展史
㈠ 言情小说都又一些什么特点
装帧设计:琼瑶时代的小说封面多是一张清纯可爱的美女图搭配天空、城堡、鲜花、蝴蝶等美好事物的综合体,颜色单调,排版简单,甚至大部分的书连目录都没有,版权页之后就直接回归正文,如有插图也是潦草粗糙的那种,几乎无法满足现代人的欣赏水准;而时下的言情小说则非常看重装帧设计,尤其封面设计已经成为出版流程中单独存在的至关重要的环节,因封面风格不新颖、不到位而需要重新制作的书很多,制作工艺也是五花八门,烫银、UV、磨切都属于通常使用到的一些工艺。除了封面之外,目录、内文排版、插图、腰封等都需要专门的设计,使得整体感觉更符合现代年轻人的阅读需求,具有更高的收藏观赏价值。
字数设置: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琼瑶时代的言情小说通篇对白,场景氛围的描写不够充分,每一册的字数也大多在10万字上下,轻薄的一本,席娟时期的作品更是如此,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速读时代也纷沓而至,读者能接受的就是简单直接,无需铺垫的爱情描写,言情小说逐步走向娱乐时代。而新时代的言情则需要考虑更多读者的需求,目前市场上的大部分读者口味非常杂,非常挑剔,单纯的言情小说已经满足不了她们的需求,简单的结构、极少的主人公也不能取悦她们了,因此现代的言情小说加入很多因素,需要构筑一个庞大的体系去讲述一群人的爱恨情仇,这个时候作者对场景转换、人物设置、氛围烘托等能力就上升了很多,字数也必须超过20万字,甚至上下册来表达完整的故事情节,开放式的结尾给读者更多想象空间,加入都市、历史、武侠、穿越等新鲜元素去丰富作品,成熟的作家们开始谋划自己的大制作。
“大言情概念”:现代言情小说里所阐述的故事已经不拘泥于爱情部分的表达,加入了友情、亲情、人与人之间复杂交错的情感纠葛,以及对人性、对未来的深刻思考。正如桐华所言,她的《云中歌》创作源头来自儿时与女伴之间发生的关乎成长、关乎友情、关乎爱情、关乎人性中承诺、伪善、信念等一系列的亲身体会,再赋予作品历史的背景,加入国恨家仇的更高层次的情感,使人物性格更饱满,故事情节更有意义。藤萍成名作《九宫舞》系列奠定了她写武侠言情的极高地位,沉寂五年后的大长篇《狐魅天下》,文笔优美、情节跌宕起伏,书中人物繁多,你不能忽视任何一个出场者,藤萍小说中的主人公多是具有女性唯美特征的男性,本书依然如此,所以那种言情更加内敛深厚,将男人之间的各种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尤其擅长表达男人因欲望而生出的各种思想,以及所表现出来的疯狂的心性、孩子气的幻想、我行我素的顽固及不可理喻的执着。这种情感说小很小,说大也很大,因为他的想法而影响了周边一切事物的变化,这也是作者想表达的一种大言情的概念,欲望可以改变一切。
㈡ 言情小说的由来.言情小说很好看 想知道它是怎么诞生的.
言情小说的沿革和发展是怎样的,各个阶段有什么样的特点?
言情小说在中国,最早的雏形实际上是发源于民国初年的“鸳鸯蝴蝶派”,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编才子佳人梦。很多大作家,比如张恨水、周瘦鹃、《秋海棠》的作者秦瘦鸥、包括最近去世的台湾词人,《南屏晚钟》的词作者陈蝶衣等,都是鸳鸯蝴蝶派的作家。其实包括张爱玲,都受到鸳鸯蝴蝶派的强大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很多鸳鸯蝴蝶派作家都去了台湾,因此形成了台湾式的言情小说,琼瑶(blog)就是他们的正宗传人。只是旧时代的才子佳人变成了富家公司和小家碧玉,更富有都市意味,更贴近年轻人的心灵。琼瑶将鸳鸯蝴蝶派的完全脱离社会现实,沉湎爱情,温柔、婉约、细腻做到了极致。形成了一个言情时代。风靡台湾,后来又和邓丽君的歌曲一起,席卷大陆,琼瑶的文艺腔,成为大陆80年代年轻人模仿的对象,也通过电视,影响了台湾和大陆年轻人的语言习惯。琼瑶之后,台湾又涌现了席绢、于晴、沈亚等一批新的言情作家,被称为台湾言情四小天后。但是这批作家受出版商牟利影响,写作越来越趋同,一本书的字数越写越少,没有一个能够超越琼瑶。台湾言情的式微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她们的作品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风靡大陆的盗版图书市场,普遍的特征就是开本特别小,六七万字一本,完全拼故事和人物,这种难度较低的写作吸引了大批中国大陆的中学生和大学生开始模仿。中国大陆的言情小说就是从那时开始生长的。藤萍是那一批作者中最著名的一位,她早期的作品,深得台湾言情的精髓,以至于被很多大陆读者误以为是台湾的又一代天后诞生了。
一大批大陆言情作者开始不满意台湾言情的肤浅和单薄。她们的作品呈现出更多的风貌,也将更多的流行因素加入了近来,穿越小说的流行就是一个这种突破的产物。2007年,以穿越第一文《步步惊心》一举成名的桐华(blog)打造出历史宫廷言情的鸿篇巨制《云中歌》,受到影视圈人士的热捧;匪我思存(blog)的《冷月如霜》、《香寒》掀起悲情新高潮,让更多高端读者成为她的粉丝;藤萍封笔五年后开始推出新的系列大长篇《狐魅天下》;以《帝王业》一战成名的寐语者(blog)即将出版她的民国爱情大戏《衣香鬓影》,顾漫、李歆、明晓溪、辛夷坞、Vivibear笔耕不辍,深受读者喜爱,大陆言情小说风风火火,大陆新言情步向成熟,和对台湾式小言情的完全颠覆。
言情小说,进入了大陆时代。
在白话文发展的初始阶段,言情小说多半是一些文艺小说,以张爱铃为代表的作家他们描写了不少略带小资气息的文艺小说,这些小说多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反映了当时中国的一些情况,但是故事里的爱情却多半很夸张,很有想象力,而作家的文笔也都是相当的好,按照当时的评论家的傅雷的说法,“张爱铃小说文字的结构,节奏,色彩,在她的作品里有了最幸运的成就,但是其薄弱的生活经历,以及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性格,使得她的小说过于乖张,没有深刻的人生观。”
到了新时代,言情小说的风首先是从港台那边刮过的,以琼瑶,三毛,岑凯伦,亦舒(blog),这四个人基本席卷了中国所有的青年男女,基本上,你能从她们四个中找到一个适合自己风格的作家,她们的作品都有着自己的风格,也比较多产,基本涉及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这个阶段港台的经济生活水平有了一个较大的提高,人们在精神文明方面的需求也显得更加包容,她们既可以在现代小资也可以在古代风花雪月,这些作品不再一味的追求写作上的技巧文艺上的手法,她们可以肆意的在作品中挥洒着青年男女们的激情,更加赤裸裸的对白,更加直入人心的场面,让每一个看她们作品的人都如同谈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琼瑶,作为开创言情小说一代文风的作家,以其数量颇丰、品质优秀的作品,陪伴着多少懵懂少女度过了情窦初开却又止于幻想的青涩岁月。琼瑶之所以构建这般爱情模式,跟她的成长经历密不可分。祖籍湖南衡阳的琼瑶,生于四川成都,后因抗日战争迁至上海,又举家牵至台湾台北。遭受到动荡带给她的不安,因此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母亲出身书香门第,也给了她自由发展个性的空间,这又带给琼瑶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爱情观。总括而言,在琼瑶的爱情王国,女性离不开爱情,没有了爱情就会枯萎凋零.在这情况下,琼瑶的女性形象无可避免的显得被动和消极。对爱情的描述也纯由女性的立场出发,在感情的道德的召唤下,来唤起男性对女性奉献全心全意的爱。这亦是琼瑶式言情小说的精神所在。大师的创作周期已经过去,我们需要更年轻、写作手法更新、更懂当今女孩心事与审美的新作家的出现。
㈢ 推荐台湾言情小说作家
黑洁明的都很好。小肥肥的猛男日记一系列最精彩
㈣ 言情小说的历史
言情小说释义 言:讲,说。例如:言说、言道、言欢。 情:指男女相爱的心理状态及有关的事物或事情。例如:爱情、情人、情窦初开。 言情:讲述男女之间的爱情。 言情小说 :是中国旧体小说的一种,又称狭邪小说或才子佳人小说。以讲述男女之间相爱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爱情的心理、状态、事物等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经典语录】 ·有些记忆需要遗忘,有些记忆需要放下。 ·幸福来之不易,爱需要互相扶持。 ·爱,原来可以融化一切的障碍,只有相信爱的人,才是幸福的。 ·最痛心的不是背叛,而是永远失去,而那时候,彼此深爱着对方。 ·男人或女人的真心,总是糟蹋在年轻的时候,不懂爱的时候。 言情小说简单地说,一段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故事。爱情是个永恒的话题,谁都有,谁都现在或过去经历,它看得见摸得着,而且还存在是很大的变幻莫测的空间。爱情前的诱惑;爱情中的恐惧;爱情后的失落……。这期间,分辩不清方向,分辩不清滋味,分辩不清自己。所以说,言情小说创作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古人云:无用之用为大用。最容易创作的小说,其实也是最难创作的小说。让读者在言情小说里,流着自己的眼泪,这才是言情小说创作的成功标准。还有人这么经典地写道:“言情小说对于未恋爱的人来说是向往;对于恋爱中的人来说是经书;对于失恋的人来说是痛苦的回忆;对于幸福的人来说是消遣;对于作者来说它只是为了赚人眼泪。” 言情小说,第一它先应该满足小说的要求,那么小说就有最基本的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言情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爱情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可以是概括介绍,可以是具体的描写,可以写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既可以人物的行动对话,也可以适当插入作者的议论;既可以正面起笔,也可以侧面烘托。 言情小说主要是通过情海生波、风云突变的爱情故事框架,发展令人迷惑的情节,展现痴男怨女的人物性格,表现理智与情感、精神与肉欲不断挣扎的中心思想。 言情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等,如俊男美女风月无边的旖旎风光、哭哭啼啼催人泪下的秋叶飘零等等。 言情小说除以上与其他小说的共同特点外,还有它自己的不同的地方。 言情小说是一种最接近生活的文学体裁,它具有通俗性,小说的语言风格应该生活化、大众化、并不需要太多华丽词藻的修饰,但根据情节的需要感情上的读白或诗词歌赋也起到重要作用。例如:《大话西游》中“曾经有一分爱情摆在我的面前,但我不知道珍惜,现在想起追悔莫及,如果上天给我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说: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爱上加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言情小说描写中难免有男女暧昧之事的描写,粗俗露骨、铺陈丑态淫声出现,显出鄙秽。主张在描摹男女情性时,其字面上不露一个淫字,令人目想神游,而意为之移,所谓大盗不操干矛也。把性爱的描写极度地升华,就象一篇散文诗,形散而神不散,要“入乎其中”而又“出乎其外”,读者看了触动心灵。也反对用“……”代替,其实每个人都有情,每个人又都好色。由情转入色,由色转入性,情、色、性也就构成了我们这个社会的根基。失去了这个根基的创作,让小说离开这个真实的社会远了一点,让小说失去它本来应该有的色彩。 [编辑本段]言情小说的文学渊源和发展 言情小说有着深厚的中国文学渊源。浪漫爱情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诗经》的十五国风,吟诵至今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美丽诗句营造出爱情的原始画面,而后的《楚辞》将其浪漫主义的氛围杂糅其中。这些文字不登大雅,多以风花雪月和市井生活为故事背景,是随心之所欲的青年生活与梦想,因此浪漫言情小说带着这个“风”的深刻烙印,它来自于民间,是凡夫大众的思想、愿望和对生活的憧憬。 小说体裁起源于古代的神话传说和先秦两汉的史传文学,如《左传》、《史记》,学者大多认为小说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志怪小说《搜神记》和志人小说《世说新语》为代表;直到唐代传奇继承六朝笔记小说的传统,开始有完整的故事结构和人物关系,并开始反映社会现实,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小说,如《李娃传》、《霍小玉传》等;以《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清平山堂话本》、《红楼梦》四大名著等为代表的宋元话本、明清小说勾勒了小说清晰的发展脉络。 言情小说作为小说的分支,形成独立流派的发展较迟。以言情为主题小说为载体产生影响力的创作应是清末民初的新鸳鸯蝴蝶派,多以“相悦相恋,分拆不开,柳阴花下,像一对蝴蝶,一双鸳鸯一样”的才子佳人恋爱小说为主,以徐枕亚的《玉梨魂》、张恨水的《啼笑因缘》为其代表,第一次向社会大众展现了言情一派的受欢迎程度,并被继承进入下一个读者群广泛扩大的光芒时期。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言情小说以席卷之姿风靡了几代读者,其重要原因在于女性的地位的提高,女性受教育程度和人数随着民主和科学的进步有了很大的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的女性作者和女性读者,因此真正意义上言情小说的形成和广为人知也是在这一时期,这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言情小说。随港台等亚洲四小龙的崛起,在西漫影响下言情小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以八十年代琼瑶、亦舒、岑凯伦、姬小苔等作家为代表,并在大陆和华人地区迅速窜红,九十年代又以席绢、于晴为代表的众多台湾作者带来了言情小说的新高潮。花雨在这一黄金时期精选引进言情出版,扩展了市场的同时开始大力培育大陆原创。 可以说,言情小说的发展进程反映了女性自主独立、展现自我的过程。现在,国内的读者不再满足于台式的梦境幻想,期望着更能符合国内情况和需求的原创言情小说的出现,在台湾影响的基础上,国内原创言情的崛起,借助网络平台的影响,风格取材更为多样化,掀起青春文学的热浪,给言情小说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态势和契机。我们不难看到,在与网络时代和无线媒介提供的更人性的生活和消费方式下,言情将进入一个读者想像空间更大的灿烂新时期。
㈤ 台湾言情文学发展史
现在,我们来看看言情小说。其一,时空交错型。为什么从这一类型开始呢,究其原因,是这个由席娟和琼瑶开创的题材现在已成为"经典"。但是不可避免的,这个作者眼中的"肥肉"(极有想象空间),已经被束缚在一种普遍的模式中:现代人回到古代(当然多半是女性),然后以其在古代来说是特立独行的思想或者行为找到了生命中的另一半;抑或是本身生活在现代的主角却有着古代人的心性,于是回到适合她生存的古代与命定之人相遇相爱。其实这类小说有很大一个弊病-,除去部分的时空描写之外,其古代情节的描写便完全是一个纯粹发生在古代的爱情故事,很多作者只注重情节发展,而往往忽略掉入另一时空的人,比如现代人进入古代,所表现的思想上,行为上的差异,而使这个"现代人"也顺理成章地成为"古人",那与单纯的古代小说何异?!像这种小说,我们都不知道到底有些什么意思?乱七八糟的,还很影响人的思维,我们中学生此时还处于成长阶段,很容易受到外来不好的因素影响,并且我们还在校读书,更加受不起这些影响了。
古代言情小说中的“言情”不是很突出,情节中许多都还是男主角闯荡江湖,替天行道的故事,然后在到结局就是男女主角厌倦江湖打杀,两人退隐江湖,快乐过完余生,总的来说,古代言情小说是很少出现悲剧的。
其二是现代型的言情小说,特别是韩国的言情小说。早在90年代就在中国风靡一时。韩剧大多数情节都是相似的,它受中国人欢迎的主要原因就是剧中的情节很令人感动,许多人看韩剧时都是泪流满面的,大部分韩剧的结局都是悲剧,要么就是女主角或男主角得什么病死了,两主角永别分离。
以上就是对于言情小说的一点介绍。我们最终研究的还是“言情小说对中学生的利与弊”。据我们调查,在中学时代,大部分男的都是喜欢看古代电视剧,即古代言情剧;而女的就喜欢看韩国言情小说或电视剧,两种电视剧在中学生心目中,平分秋色。
从心理方面来分析,男同学喜欢看古代剧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男生一般都比较争强好胜、打打闹闹,自然而然也就喜欢看古代剧咯。女的则是那种温柔型的,不喜欢打打杀杀,也就喜欢上韩国那种浪漫感人的言情剧咯!
任何事都是有两面性的,究竟言情小说给中学生带来的是利还是弊呢?
在洋浦,有人相继开起了小说书店和影碟店,每到星期六或星期天都有不少人去租呢,而且中学生至少占60%以上,但一般中学生都是租影碟回家看的,因为看影碟能看到真人还有一些武打动作。但有些人为了能在学校也能享受到武侠言情小说的乐趣,便租小说书,能很方便的带到学校看。
经过我们的调查与统计后,带小说到学校看的学生占20%,特别是那些《美少女》、《少男少女》这类型的书特别多,最近一年内,有许多中学生已经喜欢上韩国的网络言情小说了,有些同学上瘾之后,上课也不听讲,专门拿这些书出来看,成绩呈直线下降,一发不可收拾。
这些言情小说到底有什么吸引力呢?
现在,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对异性有渴望与追求,希望了解异性,更希望和自己所喜欢的异性能在一起,但其实他们并不是渴望爱情,那只是他们的好奇心驱使的,所以他们看那些《少男少女》、《美少女》之类的书就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还有的就是认为自己在异性面前很不会说话,想从中了解一下,在书中,那些男女主人公是怎样谈恋爱的,看看自己能不能从中学到一些招术,好博得异性同学的好感,也为自己今后自己在感情的道路上走得顺畅一些。因此他们的心思都放在这类型的言情小说上,根本就没心思学习,这就是言情小说给中学生带来的坏处。其实,不然,言情小说也是有好处的,有些同学以理智的眼光去阅读言情小说,不仅能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语言能力,在异性面前也不会那么拘谨了;还能开拓自己的视野,能从书中提高对异性的认识,便不再对异性有深入的渴望和追求,更能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成绩能更好的提高。看得多了,也更容易的把握自己的情感观、价值观。但总的来说,言情小说给大多数中学生带来的坏处多一些,因为中学生很容易冲动,不能理智的认识言情小说,因此就深陷其中。
现代言情,还有几大分支:都市言情,一直是历久不衰的,它着重刻画都市人的情感历程。不同身份的,不同人性所衍生的不同故事,因贴近生活,多了那么一分真实感,被接受,也一直被喜爱着。校园言情,这一类的故事因多了一分"初恋"的味道,颇受年纪较轻的织梦少女的欢迎。但是,现在的现代言情已经不能简单地以这种方法来区分了,就市面上的较为普遍的类型:有情妇导向的;有未婚生子的(这个更不用说了);有豪门恋情;有师生恋;有麻雀变凤凰;有青梅竹马;有打情骂俏……
还是来说说其通病吧!首先,是人物塑造上,男主角大多是英俊多金、事业有成,女主角就算不是国色天香,也要是清秀佳人,或者是个就算不漂亮,也是有气质、有内在美,更或者是丑小鸭变天鹅,让人跌破眼镜之流的;其次,在情节架设上,一定有第三者,有坏女人,有误会……然后有情人终成眷属,从此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当然,并不是说俊男美女的组合不好(毕竟大多读者还是偏好这种组合的),但性格上的刻画还是比较重要的,有些小说过于注重外貌而忽略了心理刻画,使小说流于空泛(这种小说往往不"经久耐看")。而情节的架设,如果脱不了"公式",那至少要在细节上,在人物个性上写出新意!
古代言情,主要是分两大类:武侠类和宫廷类(或者是两者结合)。亚武侠的言情小说,早在纯武侠小说中就可窥一二痕迹,在武侠中渗透情感,抑或是言情辅以武侠,最重要也是最容易失衡的是言情的描写,往往太过注重武侠描写,而言情成分偏少,至于情节铺设上,倒是还有不少可发展空间(毕竟武侠小说也是有多年的"渊源历史")。
宫廷类的言情小说,目前市面上出现最多的是清宫题材。尤其严重的一个问题是男主角都有"虐待"倾向,女主角有"被虐"倾向,(包括心理上和生理上的)实在叫人不敢恭维!而这类书,里面关于色情方面的东西太多了,是很不利于我们健康成长的。
除此之外,其它一类,就暂且归为"魔幻"一类吧。这其中包括虚拟时空类;神仙鬼怪类;精灵魔界类;人妖异恋类等等,这些都是属于比较"天马行空"的类型,有十足的想象空间,有丰富的故事戏剧开发性,比较起来,还是属于比较"荒芜的土地",但较之那些"经典",这些类型的小说更难构思,因为没有"前车之鉴",在一些情节和人物设定上要么太"出格",让读者接受不了;要么太公式化,毫无新意;要么无"章"可循,不伦不类。像这些小说,大部分都是在网上流传的,在网上也很流行,我想,中学生喜欢上网,跟这有一定的关系吧。因此,这类小说,我们可以看,但也要防止里面的色情情节(网络小说里面的色情很多)读者必须要有较强的自制力和理智的头脑,但没有多少中学生能够做到,所以,这类小说还是少看为妙。网络小说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里面有很多构思很活跃,思维力强`创新能力强的作品(在这儿说的是武侠小说和言情小说),想象力也很丰富,这对我们的写作能力有很大的提高。或许,到时你会说“新概念作文”也不过如此。为多面的知识和较为活跃的思维来构思。
就目前读者所反映的言情小说的几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作一下概论。言情小说色情化,这似乎是一种近乎"扭曲"的风潮。现在的言情小说越来越偏向"重口味",几乎每本小说都要来上一些情色描写(有人说这是"大势所趋"--市场需要),但一些小说几乎是以色情为主,根本就毫无故事情节可言(这样的小说谁要看?!)。其实小说里的情色只是感情发展的"味精",少许让人回味,泛滥则失去其"美味"!恰如其分的、意境唯美的描写可以让小说增色不少,但过多,过于粗俗的大量描写则会令人反感!
关于男人不坏女人不爱的题材,有一点需要反省了,男主角不但极坏而且风流无比,女主角不是过于"单蠢",就是懦弱到毫无主见,毫无内涵和深度的人物情节已经连小妹妹都在叫无聊了。
对于小说结局,有很多作者开始尝试写悲剧性的结局(或许认为只有这样才让人印象深刻),但大部分读者还是喜爱美满结局的,不管其中间情节是悲到最高点,让人哭得淅沥哗啦地,但结局还是要幸福美满的(言情小说本身就是生活的"调味剂",中学生有谁愿意花一大段时间看完一本小说,却徒落个"愁怅"心绪?!)
耽美小说的崛起,也说明言情小说的市场越来越趋向多元化。但由目前的耽美小说来看(以男男恋为主),缺乏新意,根本就是把男女恋的模式套入男男恋!总而言之,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不论是轻松俏皮,缠绵悱恻,凄美感人……当今言情小说是利弊并存的,读者也是多元化的,只要是好看的,值得看的书,都将成为我们中学生的最爱的!像这类的书,我们要做到坚决不看,坚决不碰,坚决不想。它就好比“书中的海洛因”,一碰就上瘾,到时后悔就来不及了。
㈥ 网络文学中言情和耽美是什么时候火起来的
言情小说在很早的时候就流行开,像我们比较熟知的张爱玲,亦舒三毛都写过言情小说,后来网络的不断发展,让我们有机会看到更多的言情小说,现在言情小说仍然是网络文学的一大主力军,我们熟知的桐华《步步惊心》,墨宝非宝一生一世系列,丁墨,顾漫等都是深受读者喜爱的言情小说作者。
耽美小说如日中天,网络畅销书热度占比重最多的就是耽美小说,很多影视公司都看中了耽美这种大IP制作,不少耽美小说都被改编成电视剧,这更激发了非耽美小说粉丝对这种类型小说的喜爱,即使很多原著小说粉丝纷纷抵制耽美小说改编,但是一旦真正播出,如果制作精良的话,她们就是第一波粉丝,不少明星靠耽美小说爆红。
㈦ 网络穿越言情小说与传统台湾言情小说的比较
我只能给你提供点线索和意见
在我的观点里网络穿越小说全部都是内地大陆的 换个题目也可以说是内地小说与台湾小说的对比 台湾小说的质量良莠不齐 虽然质量差的非常多 但是好的作品真得也非常多 这里更要提最具代表的一些人琼瑶和席绢,席绢更是要一提<<交错时空的爱恋>>这个是最早期第一部成品的穿越代表作,93年就出版了,我敢说所有能写网络穿越言情小说的人,基本上都会看过这本书,这个就是我要说的第一个观点,虽然台湾小说质量良莠不齐,现在写网络穿越言情小说的年轻人,从小就是看着台湾言情小说长大的,其实比较起现在的网络言情,我还是有一直在看台湾言情小说的,一些像古灵`楼雨晴`典心都是非常优秀的台湾作者,虽然不具代表性,但是也是不可多得好作者.
说完了台湾作者来说下网络穿越言情小说,其实只是台湾的小说都出成书了,内地成名的穿越文基本上也就像<<绾青丝>>和<<我的灵魂在古代>>等这类的,很多好的作品,不一一说了,其实差小说有很多不一定会比台湾的好.我想说的是现在写网络穿越言情小说的人全部都是在看了台湾言情小说的启蒙下才写的.台湾的言情小说是影响了一代人的.
第二个值得比较的是,台湾的言情小说非常得商业化,而且比较开放,想写什么都可以,内地的穿越小说,比较难,因为一个出版社不会愿意花很多心思在一篇很一般的文章下,要出成书拿到稿费,是已经非常难了,其实最主要的怎么讲呢,还是社会比较保守吧,台湾的言情小说作者,就像日本的漫画家一样,已经成为一种职业了,像于晴和席绢这类的作者,她都是不上班的,她只要和出版社签个约,在家里写书就可以了,而大陆就不是了,像明晓溪和辛夷坞这类优秀的作者,出了那么多的书,但是她也只是当作一种副业,不能成为一种职业.
还有一个问题和上面也是有直接关系的,网络穿越言情小说的作者出书量是非常少的,而台湾的言情小说作者的书,少的也有10多本,多的是上百本也不在话下.
但是也可能是网络穿越言情小说比较有人情味,他是一个作者因为想写而写,是认真去完成,不带商业化的.台湾的有点商业化的味道,要知道一样东西被物质化了这个感觉就变了,而且网络穿越言情小说作者都比较年轻,台湾的作者都有点上年纪了,网穿承载着一代年轻人的梦,只写自己想写的,身临其境,像有时我写文章的时候,现实生活里面不可能会发生的事,就把它化为一个故事,把自己当作主角来感受了.
以前都说台湾言情小说有点不健康,其实没什么的,男女在一起发生一些事是很正常的,我一直觉得说他们不好的,只是自己的想法不对...最明显很多网络穿越言情小说的情节有很多台湾言情小说的缩影,偏了其实我想说的是,内地的也不一定没有,比如<<总裁虐爱>>.
总是怎么讲呢,各有各得好,不能一概而论.
㈧ 红袖添香几乎成了近两年来言情的代名词,言情小说的发展史有谁知道
红袖添香(www.hongxiu.com)网站创办于1999年8月,是目前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纯文学网站,拥有完善的投稿系统、个人文集系统、媒体联络发表系统及高创作水准的原创书库。 2007年5月,网站已拥有文学版作品220万篇,日记作品60万篇,长篇小说6万部,论坛综合发帖量400万篇,注册作者110万。
红袖添香一直把中国文学在网络技术语境里的全面、深入发展视为己任,在栏目设置上,涵盖了小说、散文、杂文、诗歌、歌词、剧本、日记等体裁,是目前中文网络创作体裁最全面的文学网站。
红袖添香重视提供高品质的服务,除内容建设外,从程序功能和页面设计上追求完善完美。红袖添香是中文网络最早的文集服务系统的开发者,红袖添香是深受女性网友青睐的文学网站,以其精美独特的页面设计、唯美优雅的文化气质在同类网站里独树一帜。
作为国内网络原创文学的引领者之一,多年以来,红袖添香重视维护原创作者权益,坚持开展原创打假活动,鼓励并扶持了一大批优秀的原创作者。 红袖添香是首个加入中国互联网中心“网络版权联盟”的原创文学网站。2005年5月,红袖添香联合二十多家网站开展“维护网络著作权益联合大签名”活动,积极致力于网络知识产权的保护。
红袖添香在近六年的发展历程中,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在 2001 年底国内多项文学网站评比中红袖添香均位居前三名,曾被《电脑报》评选为 2001 年度最佳文学网站;2002年,CCTV-2及北方11省卫视均录制过红袖添香的专题访谈并在黄金时段播放;2004年8月,红袖添香在北京友谊宾馆举行“2004红袖添香大型文学对话论坛 ”,《参考消息》、《文汇报》等相继报道;2005年5月,在天津举办的第15届全国书市上,红袖策划图书品牌“书香红袖”首批三种图书初战告捷,《中国图书商报》等进行了报道。
红袖添香在发展中不断思索创新,2005年,红袖添香首次提出“新创作主义”概念, 致力于把文字、图像、音频等形式有机整合,通过网络技术手段实现更为快捷、广泛的共享交流。
红袖坚信,文学在今天依然缔造着我们内心最纯美的那片精神家园。为此,我们将坚持致力于用文字创造我们生活中的有形价值,用文学升华我们生命中的无形价值。
㈨ 有哪些台湾言情小说家的作品好看
台湾言情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请看下文,你就该知道读什么书了: 一、言情小说的雏形:鸳鸯蝴蝶派言情小说在中国,最早的雏形,实际上是发源于民国初年的“鸳鸯蝴蝶派”。鸳鸯蝴蝶派是20世纪初叶上海“十里洋场”的一个文学流派,他们最初热衷的题材是言情小说,写才子和佳人“相悦相恋,分拆不开,柳荫花下,象一对蝴蝶,一双鸳鸯”,并因此得名而成为鸳鸯蝴蝶派。他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编才子佳人梦。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有徐枕亚、张恨水、李涵秋、许啸天、秦瘦欧等。其实包括张爱玲,都受到鸳鸯蝴蝶派的强大影响。这些作家创作了很多耳熟能详的作品,早期代表作为徐枕亚的《玉梨魂》,是用四六骈俪加上香艳诗词而成的哀情小说。还有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秦瘦鸥的《秋海棠》、陈蝶衣的《南屏晚钟》等等。 二、琼瑶时代新中国成立后,很多鸳鸯蝴蝶派作家都去了台湾,部分去了香港,言情小说由上海的“十里洋场”向海峡彼岸转移,越来越“海派”。因此形成了台湾式的言情小说,琼瑶就是他们的正宗传人,言情小说出现了“琼瑶时代”。旧时代的才子佳人变成了富家公子和小家碧玉,更富有都市意味,更贴近年轻人的心灵。琼瑶将鸳鸯蝴蝶派的完全脱离社会现实,沉湎爱情,温柔、婉约、细腻做到了极致。形成了一个言情时代。风靡台湾,后来又和邓丽君的歌曲一起,席卷大陆,琼瑶的文艺腔,成为大陆80年代年轻人模仿的对象,也通过电视,影响了台湾和大陆年轻人的语言习惯。琼瑶可谓是集言情小说之大成,她的《庭院深深》、《六个梦》系列、《梅花三弄》系列、以及《还珠格格》系列,家喻户晓,也可以说琼瑶是台湾式言情小说的标志性人物,正因为有她,香港言情总似翻不了身。 三、台湾言情的最后守护者们琼瑶之后,台湾又涌现了席绢、于晴、沈亚等一批新的言情作家,被称为台湾言情四小天后。他们的名字和他们的作品,长期主导着大陆言情小说市场,感动和牵引着无数少男少女的心扉,尤其是70、80后的这一代人,他们的思想里甚至恋爱结婚的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印有他们的影子。 四、台湾言情的衰败与大陆言情的成长但是,新成长起来的港台这批言情作家,受出版商牟利影响,写作越来越趋同,一本书的字数越写越少,没有一个能够超越琼瑶。台湾言情的式微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她们的作品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风靡大陆的盗版图书市场,普遍的特征就是开本特别小,六七万字一本,完全拼故事和人物,这种难度较低的写作吸引了大批中国大陆的中学生和大学生开始模仿。中国大陆的言情小说就是从那时开始生长的。 五、新纪元出现:言情小说进入了大陆时代 一大批大陆言情作者开始不满意台湾言情的肤浅和单薄。她们的作品呈现出更多的风貌,也将更多的流行因素加入进来,穿越小说的流行就是这种突破的产物。2007年,以穿越第一文《步步惊心》一举成名的桐华,打造出历史宫廷言情的鸿篇巨制《云中歌》,受到影视圈人士的热捧;匪我思存的《冷月如霜》、《香寒》掀起悲情新高潮,让更多高端读者成为她的粉丝;藤萍封笔五年后,开始推出新的系列大长篇《狐魅天下》;以《帝王业》一战成名的寐语者,出版她的民国爱情大戏《衣香鬓影》;2011年,木然千山首推《塔里木河》,开创新派爱情传奇题材的言情小说;顾漫、李歆、明晓溪、辛夷坞、Vivibear笔耕不辍,深受读者喜爱;……大陆言情小说风风火火,逐步走向成熟和多元化,形成了对台湾式小言情的完全颠覆。 六、大陆言情的整体出现和百花齐放自从2003年网络文学兴起以来,尤其是2007年前后,大陆言情小说市场开始改变了港台言情“一统天下”的局面。港台言情似乎已成为历史,一去不返了。先是出现了“言情三才女”(安妮宝贝、安意如、张悦然),而后是“新派言情四小天后”(藤萍、桐华、寐语者、匪我思存),接着是“六小公主”(辛夷坞、顾漫、缪娟、金子、李歆、姒姜)和“八小玲珑”(木然千山、沧月、明晓溪、米兰、妖舟、唐七公子、媚媚猫、爱爬树的鱼),以及“三十二小当家”等。从气势上看,大陆言情作者整体出现,虽然每个作者的名望无法与台湾成名作者相比,但整体优势毋庸置疑;从多元化上,大陆言情小说类型多种多样,题材广泛,港台言情无法比拟;从创新上看,大陆的文化底蕴深厚,挖掘的东西较多,尤其是作者创造能力显著,以新派爱情传奇小说(塔里木河)为例,港台言情恐怕再没有想象力了。 七、反思言情小说作为一个文学门类,自然会跟随社会发展、市场需求、读者口味在不断改变跟进化。目前的新言情小说所呈现出来的特点已经远远超越琼瑶、席娟时代的言情。琼瑶时代的言情小说通篇对白,场景氛围的描写不够充分,每一册的字数也大多在10万字上下,轻薄的一本,席娟时期的作品更是如此,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速读时代也纷沓而至,读者能接受的就是简单直接,无需铺垫的爱情描写,言情小说逐步走向娱乐时代。新时代的言情则需要考虑更多读者的需求,目前市场上的大部分读者口味非常杂,非常挑剔,单纯的言情小说已经满足不了她们的需求,简单的结构、极少的主人公也不能取悦她们了,因此现代的言情小说加入很多因素,需要构筑一个庞大的体系去讲述一群人的爱恨情仇,这个时候作者对场景转换、人物设置、氛围烘托等能力就上升了很多,字数也必须超过20万字,甚至上下册来表达完整的故事情节,开放式的结尾给读者更多想象空间,加入都市、历史、武侠、穿越等新鲜元素去丰富作品,成熟的作家们开始谋划自己的大制作。现代言情小说里所阐述的故事已经不拘泥于爱情部分的表达,加入了友情、亲情、人与人之间复杂交错的情感纠葛,以及对人性、对未来的深刻思考。正如桐华所言,她的《云中歌》创作源头来自儿时与女伴之间发生的关乎成长、关乎友情、关乎爱情、关乎人性中承诺、伪善、信念等一系列的亲身体会,再赋予作品历史的背景,加入国恨家仇的更高层次的情感,使人物性格更饱满,故事情节更有意义。
㈩ 什么是台湾言情小说是怎样的大致是怎样和我们内地的爱情小说有什么区别
以讲述男女之间相爱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爱情的心理、状态、事物等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言情小说简单地说,一段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故事。爱情是个永恒的话题,谁都有,谁都现在或过去经历,它看得见摸得着,而且还存在是很大的变幻莫测的空间。爱情前的诱惑;爱情中的恐惧;爱情后的失落……。这期间,分辩不清方向,分辩不清滋味,分辩不清自己。所以说,言情小说创作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古人云:无用之用为大用。最容易创作的小说,其实也是最难创作的小说。让读者在言情小说里,流着自己的眼泪,这才是言情小说创作的成功标准。还有人这么经典地写道:“言情小说对于未恋爱的人来说是向往;对于恋爱中的人来说是经书;对于失恋的人来说是痛苦的回忆;对于幸福的人来说是消遣;对于作者来说它只是为了赚人眼泪。”
言情小说有着深厚的中国文学渊源。浪漫爱情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诗经》的十五国风,吟诵至今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美丽诗句营造出爱情的原始画面,而后的《楚辞》将其浪漫主义的氛围杂糅其中。这些文字不登大雅,多以风花雪月和市井生活为故事背景,是随心之所欲的青年生活与梦想,因此浪漫言情小说带着这个“风”的深刻烙印,它来自于民间,是凡夫大众的思想、愿望和对生活的憧憬。
小说体裁起源于古代的神话传说和先秦两汉的史传文学,如《左传》、《史记》,学者大多认为小说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志怪小说《搜神记》和志人小说《世说新语》为代表;直到唐代传奇继承六朝笔记小说的传统,开始有完整的故事结构和人物关系,并开始反映社会现实,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小说,如《李娃传》、《霍小玉传》等;以《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清平山堂话本》、《红楼梦》四大名著等为代表的宋元话本、明清小说勾勒了小说清晰的发展脉络。
言情小说作为小说的分支,形成独立流派的发展较迟。以言情为主题小说为载体产生影响力的创作应是清末民初的新鸳鸯蝴蝶派,多以“相悦相恋,分拆不开,柳阴花下,像一对蝴蝶,一双鸳鸯一样”的才子佳人恋爱小说为主,以徐枕亚的《玉梨魂》、张恨水的《啼笑因缘》为其代表,第一次向社会大众展现了言情一派的受欢迎程度,并被继承进入下一个读者群广泛扩大的光芒时期。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言情小说以席卷之姿风靡了几代读者,其重要原因在于女性的地位的提高,女性受教育程度和人数随着民主和科学的进步有了很大的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的女性作者和女性读者,因此真正意义上言情小说的形成和广为人知也是在这一时期,这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言情小说。随港台等亚洲四小龙的崛起,在西漫影响下言情小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以八十年代琼瑶、亦舒、岑凯伦、姬小苔等作家为代表,并在大陆和华人地区迅速窜红,九十年代又以席绢、于晴为代表的众多台湾作者带来了言情小说的新高潮。花雨在这一黄金时期精选引进言情出版,扩展了市场的同时开始大力培育大陆原创。
可以说,言情小说的发展进程反映了女性自主独立、展现自我的过程。现在,国内的读者不再满足于台式的梦境幻想,期望着更能符合国内情况和需求的原创言情小说的出现,在台湾影响的基础上,国内原创言情的崛起,借助网络平台的影响,风格取材更为多样化,掀起青春文学的热浪,给言情小说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态势和契机。我们不难看到,在与网络时代和无线媒介提供的更人性的生活和消费方式下,言情将进入一个读者想像空间更大的灿烂新时期
极具“童话”色彩的琼瑶小说,给予了人们人性的回归与向往。即便是恩怨复仇,也能将爱情演绎得浪漫而唯美。俊男美女的男女主角,往往都是身世显赫的才子佳人,小说所反映的故事面较狭窄,较为脱离社会现实,这也让为生活所累的人们得以短暂的阅读幸福,可以说这也是言情小说得以长红不衰、红遍大江南北的原因,包括在在大陆的风靡有其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在文革刚结束,时值改革开放的内地,对于人们刚从禁锢中走出,开始重新认识“爱情”的甜蜜时,琼瑶满足了人们对另一个非现实世界的幻想。
与此相对应的是30年代在旧上海“出名要趁早”的张爱玲。张爱玲小说的魅力在于其传奇的身世和华丽文字营造的苍凉,比如其著名的《沉香屑》、《金锁记》、《倾城之恋》等。她小说有如梦魇般的氛围,深刻的人性透露出浓浓的现实悲哀,彰显出以爱情为世界的女性的思想与感悟,在当时的战乱背景下成为女性参与和思想的高峰体验。进入60年代的经济高速发展时期,血淋淋的人性被“童话”式琼瑶浪漫穿上的唯美的纱衣,征服了读者的心。
近十年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网络化,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多元化的土壤,台湾言情网罗众多写手,随两岸三地间的联系加强,台湾言情已成为言情小说的特别存在,可以说独立形成了经典的派别,包括绿痕、席娟、于晴、左晴雯、古灵、典心、凌淑芬等作者;而国内原创则源于不同文化元素的渗透,可喜地呈现出一派火红景象,如深受武侠影响的藤萍、沧月,包含日本动漫元素的乔克天使、董珊,韩风刮起的郭妮、可爱淘、本土化青春成长的明晓溪、于佳,穿越和深宫的金子、匪我思存等,可谓异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