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捕捞系统
⑴ 大肆捕捞河内的生物,会给环境造成什么影响
大家在学习生物的时候应该是学到了不能过度捕捞的章节,毕竟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可以说大量捕捞某种鱼类,就会导致这一种鱼群灭亡,从而破坏鱼类整条生态链。而在大海里过度捕捞,因为现代的渔业发展比较迅速,所用的工具也是比较多的。所以一旦大肆捕捞,就会给大海整个生态系统造成危害,甚至导致致大海的生态系统退化。
所以一般是不能够过度捕捞的,而我国也是严厉禁止这种行为。但是依旧有一些企业对此过度捕捞,他们主要是对过度捕捞认知不足。为了利益,不停的去向河流或者海洋进行索取。这种情况下,我以为是非常可怕的。毕竟之前在1992年,加拿大的纽芬兰岛就因为渔民过度捕捞导致了整个渔业完全崩溃。
河流或者海洋的生物系统崩溃,这也意味着人类无法去捕获某一种食物,而这些人就要去找其他的工作养活自己。但同样大批的人员失去工作,会对自己的家庭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对这个社会都会出现不良的反应。所以过度捕捞是一种不能够被接受的行为,毕竟它造成的后果过于可怕。
⑵ 渔业经济对环境的影响
海洋渔业是中国海洋经济中发展较早的传统产业之一,也是最传统的基础产业,居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政策上的支持,科技上的进步,加之人们对海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我国海洋渔业得到迅猛发展,我国渔业产量已连续十多年位居世界首位。然而,在海洋渔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日益突出。大量物种濒临灭绝,赤潮、水母灾害不断,破坏海洋渔业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人类从事的渔业活动所引发的环境问题。
1过度捕捞对环境的影响
1.1海洋生态系统退化
2017年9月的一则新闻曾引发人们的评论——14.8万!50多厘米长4.9公斤的大黄鱼卖出一辆轿车价格。然而,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载:“石首鱼出水能鸣”“每岁四月,来自海洋,绵亘数里,其声如雷,害人以竹筒探水底,闻其声乃下网截之”。据统计资料显示,1974年我国大黄鱼捕捞产量为19.72万吨,为历史上的最高产量,其后产量逐年降低。1986年仅有1.72万吨,仅为12年前的8.7%。短短二三十年,东海大黄鱼就被捕杀殆尽,令人惊愕。当初在我国产量极高的大黄鱼,曾经作为我国近海的“四大海产”之一——大黄鱼,如今,沧海桑田,销声匿迹了。大黄鱼的消失,可能让整个海洋生态系统面临崩溃的压力。美国《科学》杂志在2003年曾公布:过度捕捞导致大西洋海域鲨鱼的数量锐减。最近几年,从黄海海域到日本海水域的水母数量大幅提升,海洋鱼类被过度捕捞就是原因之一。水母的暴发式增长,会影响到浮游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而且还影响到植食性桡足类数量减少,导致以硅藻为主的二次水华的发生,这无疑给生态系统造成重大威胁。世华财讯中国海洋发展报告称,长期过度捕捞已经导致了海洋渔业生态系统严重退化,并且难以逆转。目前87%的世界鱼类被认为处于过度或完全开发状态。据联合国环境署2010年报告,如全世界继续以目前的速度捕捞,所有鱼类都可能在2050年前灭绝海洋近岸水母暴发的原因和影响。据文献统计,在全球中有1/5左右的海洋哺乳动物正濒临灭绝。由于食物链、食物网之间环环相扣,一种生物数量的锐减甚至生物的灭绝,必将导致该物种所在食物链上的某一环节断裂,又必然会导致与之相关的生物面临生存威胁,进而导致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锐减,最终将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稳定性。2018年3月1日起,广西将施行史上最严珠江禁渔制度;贺州最严“禁渔令”,非法捕捞重可入刑;6月31日前,韶关三江水面禁止所有捕捞作业……等等一系列新闻报道,都充分说明了政府加大对捕捞的控制力度,旨在保护海洋生态系统。英国海洋生物学家保罗说:“大鱼,包括剑鱼和鲶鱼,正在消失。如果不加制止,我们将会看到一个充满了没有人想吃,可怕的小东西的海洋。我们最终得到的可能是一个充满浮游生物的垃圾场。”
1.2“海洋垃圾带”的形成
在捕捞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很多垃圾,而大多数垃圾都被排放到海洋中。从事海洋渔业活动所产生的海洋塑料垃圾成为破坏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自然》杂志子刊《自然-通讯》发表的一项统计显示,全球每年通过河流排入海洋的塑料垃圾有115-241万吨,亚洲占全球总污染量的67%。污染最严重的20条河流大部分位于亚洲,超过90%的海洋塑料垃圾来自污染最严重的122条河流,其中有103条也位于亚洲。受东亚季风影响,每年74%的垃圾在5月到10月间经由河流入海。据英国《镜报》3月6日报道,英国45岁的前机械设计工程师理查德•霍纳在美丽的印尼蓝梦岛海岸附近游泳时发现,水里全是瓶子、包装纸和袋子。昔日风景如画的巴厘岛如今海洋污染如此严重。
2近海养殖对环境的影响
2.1水体资源富营养化以及海洋灾害频发
近海养殖产生的残饵和排泄物进入水体,残饵、粪便中所含的N、P营养物质以及悬浮颗粒物和有机物会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源。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开始加速生长,形成了适宜的环境,为赤潮、水华等灾害提供了便宜条件。以赤潮为例,自2008年到2012年间,平均每年发生赤潮灾害66.6次,赤潮灾害面积约10556km2。
2.2破坏生物多样性及沿岸生态系统
在近海养殖对生态系统有很大的影响,养虾业对红树林有明显的影响。然而,红树林在大陆-沿岸水体交换过程中充当十分重要的缓冲剂。如深圳福田的红树林被破坏后,栖息和觅食鸟类的种类,数量都会减少,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受到破坏。害虫特别是鳞翅目的昆虫缺少天敌,虫害大量发生,甚至降低了水体的pH值,对多数水生生物都有着毒害作用,由此产生了很多环境的变化。可见,不合理的海洋渔业活动所产生的影响,不仅仅导致海洋中生物多样性的下降,栖息地收到破坏,而且正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科学的证据是无法驳斥的:地球的气候正在变化,整个地球上一直发生着奇奇怪怪的事情——珊瑚礁死亡、大型泥石流、不寻常的倾天大雨、一些地区的持续干旱……可以说,海洋生态系统参与了整个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对全球的气候、水体、环境等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海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海洋渔业也得到迅猛的发展,称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一味的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忽视了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致使海洋渔业对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海洋生态系统退化、海洋垃圾泛滥、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海洋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下降、沿岸生态系统被破坏……等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如果在收获经济效益的同时顾及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相信我国的海洋经济将会产生一个质的飞跃。
⑶ 关于养鱼
养鱼先养水
对于养鱼的人来说,水分四种:一是新水,也就是刚刚晾好的自来水或新打的井水水。这种水尽管十分干净,但却与自然界中鱼生活的环境相差很大。由于水中没有硝化细菌群落, 鱼儿的排泄物、散落的食物残渣腐败变质后分解为氨,鱼儿极易中毒。二是老水,呈浅绿色或是淡琥珀色,富含腐殖质和有益的微生物及藻类,建立起了良好的生态循环系统,经过氮循环,分解为对鱼无害的硝酸盐。这种水对鱼的生长极为有利。三是绿水,水中的有机质含量过多,于是蓝藻、绿藻及褐藻大量繁殖,细菌微生物的含量暴增,水的呈浓浓的绿色,有时会发出臭味,极易造成整缸的鱼死去。四是回清水,又叫咬清水,是绿水中藻类和微生物含量太多,将水族箱里的氧气消耗殆尽,造成藻类和嗜氧性细菌的死亡,使水变成清澈无比、没有氧气而且有大量的厌氧性有害细菌的死水。
由此我们可知并不是所有的水都适合金鱼的生活,最适合金鱼生长的水是老水,所谓养水就是让新水转变成老水的过程。
现在我们用来养鱼的水多半是自来水,因此养水第一步就是要去除自来水里的有毒物质——氯。除氯的方法比较简单,将水盛好后静置2-3天,或燥晒1天(如果急用可按每100公斤水加入0。63克大苏打,即硫代酸钠即可立刻使用)。
新水晒好后就应入缸打开过滤,让泵使静水变成流动的水,然后放入闯缸的鱼。“闯缸”即把几条既便宜又强壮、易养的鱼放养入新缸中,养上几天后鱼的粪便就会在水中分解出氨来,这与自来水带有氨是一样的,氨太多就会致鱼死,因此养水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水中的氨除掉。通常我们会利用硝化细菌来去除水中的氨。硝化细菌可以外加入水中,但它们在水中存活是需要附着物的,如果没有适合的附着物,加再多的硝化菌也起不到作用,它们会在水中死掉,硝化菌通常会附着在滤棉或者底砂上。其实水流动的水过了几天自然就会产生硝化菌,这也是我们培育硝化菌最常用的方法。硝化菌的培育就是养水的第二步。
以下简单向大家介绍一下微妙的氮循环的化学变化,看看硝化菌是怎么工作的。
鱼入缸后,它们就会排出氨和其他废物到水里,水中的氨浓度会升高,活水中的硝化菌可以分解氨,(注意:硝化菌的形成需要一周或更长的时间,所以,在这段时间里,鱼受害比较严重),当硝化菌群落形成,氨的浓度就会降低,直到为零。
但是,事情并不这样简单,因为硝化菌只能把氨转化为亚硝酸盐,但对鱼还有毒害!所以大家要明白,当氨浓度下降的同时亚硝酸盐的浓度却在升高。所以不要以为生态建立好后就可高枕无忧了要想减少亚硝酸盐就要定时定量的换水降底其浓度这样才能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让水始终处于老水状态。
还应告诉大家的是,老水是我们所追求的,绿水对金鱼也有许多好处。比如绿水可以让金鱼的体色较深,但这种水中藻类太多,看不见鱼,不适合观赏。而且当藻类过多时鱼会缺氧,所以用绿水养金鱼要注意控制水中藻类的含量。
一、勤观察,早治疗
一般鱼被病原体感染或侵袭后,都有一段过程,有一些征兆,如病鱼活动迟钝,常缓慢游于水的表面,不聚群,若有惊动,略下沉后,即浮出水面。也有一些鱼刚发病时,狂游急窜,或体色灰暗,鳞片脱落等。再如,白鲫出血病发生后,早期鱼塘中的野小杂鱼死亡等。当发现鱼池中出现鱼病征兆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可避免病情扩展。
二、正确诊断,对症下药
首先根据气候特征,水源情况,鱼种来源,混养比例和密度饲养管理,历年鱼病流行规律,鱼群食欲、行动、体色等的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分析。然后将濒于死亡的病鱼或死亡而未腐变的鱼尸,对其体表、鳃丝、肌肉、内脏等部位进行肉眼检查或镜检。看其体表有无出现大型的寄生虫中华鳋、锚头鳋等,或出血点块、鳞片脱落、烂鳍、肛门红肿等现象。鳃部,鳃盖充血腐蚀,鳃丝的颜色、粘液多少,寄生虫寄生,鳃丝腐烂带泥。剖开鱼腹后,是否有腹水、肠道发炎、充血,肝脏和脾脏等器官的充血。剥开鱼皮,肌肉是否出血等。根据检查的具体症状,首先诊断出寄生虫、细菌性、病毒性疾病或并发症,再根据病鱼的表现进行综合分析,作出正确诊断,对症下药。
三、准确测算,用准药量
准确测算,用准药量是治疗鱼病效果好坏的另一关键。对外用药,全池泼洒,要准确计算池水体积,并应考虑到水质特点及当时水温等的影响,如有机质多,水质较肥、水温较低时,用量应多些。池水体积的测算要以实有水面和平均水深计算。平均水深的测算,以池塘几个深浅不一的深度的平均数为准。内服药物的剂量以每千克鱼体摄食到多少药物来表示的,具体常有两种计算方法:按重量计算和按摄食率计算,应灵活运用。当池塘中大多数鱼摄食旺盛时,按塘鱼的总重量计算较为准确;当池鱼病情严重或气候不好,导致食欲减退,应根据估算的摄食率,以较高比例将药物拌入饵料中,以保证尚能吃食的病鱼吃到足够的药量。配制药饵时,还应考虑到药物在水中丢失的情况。注意估算塘鱼的总数重量,要考虑到各阶段生长增重的比例,不能以投放鱼种计算药饵的投喂量。
四、掌握药物特性,科学用药
鱼病常用药物都各有其理化特性,在保存使用时应注意合理化,避免药物因保存使用不当而造成失效。如哪些药物只能外用,哪些药物内服效果好、哪些药物不能合用。哪些药物合用效果会更好,哪些药物会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等。药饵应考虑到鱼的生活习性,制作浮性、沉性、微粒等不同的药饵。一般如青、鲤、鲫鱼发病应投喂沉性药饵;草鱼发病以投喂浮性的药饵或拌药在水草上较好;白鲢发病应投喂微粒药饵,制作时要拌入一定量的粘合剂,以防药物在水中散失。药物泼洒要将药物充分溶解后均匀泼洒全池,泼洒时间以下午进行比较好,因下午水温高,药效高。泼洒药物时从上风处逐步向下风处泼洒,泼洒后的剩渣残粒未溶解的药物,不能泼入池中。否则鱼吞食会引起中毒死亡。
五、根据病类,用足疗程
疗程是治愈鱼病的根本保证,没有足够疗程,就不能彻底消灭病原体,起不到用药的效果。因此,用足疗程是彻底消灭病原体,巩固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实践中疗程的长短,应根据鱼所患疾病的具体类别。如侵袭性疾病,是寄生虫寄生所引起的,一般使用杀虫药物1~2天为一个疗程,就可以起到治疗的目的;如细菌性、病毒性疾病一般3~5天为一个疗程。至于使用的疗程多少,则应视病情的轻重和病程的缓急而定。对于病情重、持续时间长的疾病就必需使用两个至三个疗程,否则疗效不彻底,有重发感染的可能。
六、几点注意事项
1.使用药饵投喂前应停食1天,让鱼处于饥饿状态,药饵投喂后,能迅速吃完。
2.在治疗期间及刚治好后,不宜大量换水和捕捞,以免给鱼带来刺激,引起应激反应,加重病情或引起复发。
3.治疗鱼病应采用内服外消相结合的办法,单纯依*内服药不能起到内外夹攻的作用。
4.治疗鱼病时,不能单独多次使用同一种药物,以免使病原体对该药产生抗药性,应交替使用药物。
5.一旦发病后,无论治疗效果好坏,都避免不了损失的发生。因此,平时需坚持"以防为主,治疗为辅"的防治方针。
要将玻璃缸放置在近窗户通风又有阳光的地方。要注意放养密度,根据容器的大小,合理安排,宁可少养,不可多养。因为室内空气不大流通,养多了水易浑浊,容易造成金鱼缺氧而死亡。如有空气泵则可多养一些,发现金鱼有浮头现象则需开空气泵充氧,尤其是在夜间,更需要充氧。
养鱼所用的饵料以活鱼虫最为理想,水质不容易坏,喂干鱼虫、人工合成颗粒饲料也可以。现在市场上有活鱼虫出售,不过要天天购买也很麻烦。对市场上卖的干鱼虫,要选比较新鲜的颗粒松散的喂鱼,不要买陈旧发霉的干鱼虫来喂养。人工颗粒饲料以用营养成分齐全的全价饲料为好,市场上有卖。
为了保持水质清纯,投饵量要严格定时定量,通常每日投饵1次至2次为宜,每次投饵量以在半小时内吃完为宜,饵料不要喂得太多。喂多了其害处有二:一是鱼吃饱了,代谢水平提高,耗氧量增加,容易引起金鱼缺氧窒息而死亡;二是饵料剩下,容易腐败发酵,使水质变坏,也会造成缺氧。其实金鱼是比较耐饿的,一两周不喂,也不会发生问题。
养金鱼保持水质清纯至关重要,要经常用乳胶管吸除积渣,把玻璃缸底部的粪便、残饵连同混浊水吸干净,然后徐徐地补进已放置一天的新水。倘若操作过程中出现水草浮起或假山被碰倒等情况,要及时恢复原状。
养鱼越久,沉渣积累越多。虽然每天清除,也不能全部清除干净。如果沉渣增多,影响玻璃缸的清晰度,就要彻底换水洗刷玻璃缸,才能保持水质清纯,便于观赏,也为金鱼保持优良的生活环境。
一般所用的长方形玻璃缸因体积较小,不可多养,宜少不宜多。如在长40厘米、宽25厘米、高30厘米的容器内,可饲养5厘米至7厘米长的金鱼6尾至8尾。鱼体身长超过8厘米的成鱼,不宜在小型的玻璃缸中饲养,而需在豪华型的大玻璃缸或陶瓷缸中饲养,并配以小型充氧机备用,以防缺氧。以上放养密度只是参考,还要看水温的高低、鱼体的大小和水质的好坏来决定,不能机械行事。一般说来,鱼体大,要少养;冬季可多养,夏季要少养;水温低时可多养,水温高时要少养。
选养金鱼
选体形健壮、颜色鲜艳的鱼
选任何品种的金鱼,都要选鱼体阔壮,胸、腹、尾鳍齐全,尾巴开畅大者。无背鳍的鱼,背脊要选光滑、无残缺背鳍或结节的。而鱼的色彩要选红者娇红,白者纯白,蓝者湛蓝,黑者墨黑,花者色彩调和,花纹细致,一定要有蓝色者才可称为五花。有的鱼体是半红半黑或是身红而鳍的边缘黑者,眼下很美,其实不久就会变成全红的,要有预见。
在选鱼中,对其在特征、体形或颜色方面都别具一格的佼佼者,应予以破格录选,加以观察培养。
选健康无病的鱼
一般说,在池(盆)中游动活跃、合群、体形丰腴,胸、腹鳍畅开常划动,身上无白点、无白绒毛样黏液,尾、鳞无血丝、溃烂、不常浮于水面,也不侧卧、倒立、沉底的,大便发黑而粗大的为健康鱼,有觅食的鱼儿,以上情况均可以大胆选购。
选特征明显的鱼
各种鱼儿均有本品种的特征:如选寿星头、狮子头、鹤顶红、鹅头红等品种,它们都以头部长有肉瘤而扬名,所以,我们要选头部鳃盖上的肉瘤最发达、宽大的。此外,鹤顶红、鹅头红等有红色肉瘤的鱼以红顶方正(幼鱼时头顶色较深)者为上品,选珍珠鳞鱼要注意有大、小尾两种,大尾为佳。但不管大尾或小尾,都要选头部尖小,珠鳞粗大无缺,排列整齐直至背脊,但鳞不可竖立,否则多数为鳞立病。腹膨粗圆,尾畅,这种特征才是纯种。水泡或龙睛,都是以眼部的特征命名的,所以,要选水泡圆大而匀称,泡质软而透明者。选龙睛时,要选眼盘大而突出状如棋子者。
养鱼先养水,已经成为不争的经验。如何在家庭中“养”好一缸清澈、无毒害的水显得至关重要。家庭养鱼不同于鱼场养鱼。水体空间狭小,而且要求水质清澈透明,便于观赏金鱼。鱼场养鱼则是为了使金鱼快速生长,有专业鱼工时时监看水质,水体宽大,适于金鱼长大。家庭养金鱼有自己的优势。比如水温,由于家庭养鱼普遍在室内,因此不受刮风下雨等影响。再有在家庭养鱼由于水量较小,便于水质观察和药物控制。家养金鱼养水主要与以下五个因素有关。
1过滤系统:由于家庭养鱼的密度普遍较大,单纯依靠水体自身分解很难去除水中杂质、废物。建立一个良好的过滤系统可以有效的保持水质。好的过滤系统可以综合化学、生物、物理等过滤方式。化学过滤是依靠专用药品将水中微小悬浮杂质凝聚在一起,使其沉淀或者被物理过滤掉。生物过滤是由水中有益生物菌群将水中的废物分解,将有害物质分解为无害。物理过滤是通过过滤物质的微小孔隙吸附、滤除杂质颗粒。针对金鱼特点和家庭养鱼条件,可以使用以下方式建立过滤系统。根据水族箱大小,配置外置过滤器,可以是顶置或者是过滤桶。水的流量可以在水泵的说明中查到。一般而言每小时可以将水体循环7次左右为宜,例如:长80,宽40,高40的水族箱的容积是128升,过滤水泵流量选在900升/小时为宜。对于更大型水族箱,为防止水流速度过强,建议在入水口加装内置过滤器,在出水口增加弯管,以减小水流对于金鱼的冲击。在过滤盒(桶)中放置生化海棉、活性炭,并根据水体污染程度进行更换。但过于频繁更换,不宜于有益生物菌群的建立,一般1月更换一次即可。
2生物分解:在自然环境中,河流的流经过的地方附生大量有益菌群,他们可以将水中生物所产生的代谢物及外来污染物分解。以保持水质清洁、无害。在水族箱中建立有益菌群,可以长时间保持水质,不用经常换水。在水族箱中添加硝化细菌是建立生物分解系统的捷径。市面上销售的硝化细菌主要分为两类,活性硝化细菌和人造硝化细菌。活性硝化细菌是以活体菌群作为主要物质。人造硝化细菌则是以促进水中已有硝化细菌生长的物质。活性硝化细菌起效时间短,根据水温通常在2-5天内即可,水温在25-30度作用最为明显。但是保存时间短,通常不超过12个月。人造硝化细菌由于不含活性菌株,保存时间长,通常在2年左右。但是起效时间较长。在建立生物系统前,可以结合使用水质澄清剂使用。
3养鱼密度:再大的水族箱,其养殖的金鱼的数量也是有限的,金鱼活泼好动,能吃能拉。水质较小型热带鱼难与保持。合理的养殖密度对于初学者而言很重要。通常每尾金鱼1龄鱼要占用10升水体。即长80,宽40,高40的水族箱的容积是128升,可以养1龄鱼12尾。再高的密度就很难长时间保持水质了。另外不同金鱼品种对于养殖密度的要求也是不同的,珍珠、蝶尾、水泡等名贵品种的饲养密度要小一些。
4饲料选择:给金鱼喂的饲料对于保持水质也有很大关系。金鱼是杂食性动物。食物范围很广。主要包括:水蚤、线虫、血红虫、颗粒饲料、粉状饲料、薄片饲料等等。活水蚤是最佳选择。不仅在喂食中,水蚤可以吸食水中有机悬浮物。并且金鱼产生的代谢物也不易分散。线虫、血红虫、粉状饲料或由于会寄附在沙床中,或悬浮在水中,不利于水质的清洁。优质人工合成饲料中会包含酵母菌,可以使金鱼的代谢物迅速分解,有益于保持水质。而劣质合成饲料不仅没有营养,且包含人工色素,会使水体变色。另外最好不要使用食用鱼饲料,如鲫鱼饲料喂金鱼,也会败坏水质。在饲喂过程中要关闭过滤系统,以免被吸入过滤盒中,不仅造成浪费,也会在过滤盒中发霉产生毒害物质。
5养鱼环境:光照、布景等对于保持水族箱中水质也有一定关系。过强的光照会使得水中大量滋生水藻。适当用窗帘遮蔽,以及定期清理会有效治理。在水族箱底部适当放置沙床也会有利于水体清洁。不仅可以吸附杂质,还可以给硝化细菌提供温床,一般厚度在4厘米左右,颗粒在4毫米左右,沙床太薄起不到吸附作用;沙床太厚会使底层沙床缺氧造成生物体腐败。颗粒太大会使饲料沉入到缝隙中,不利于金鱼采食;太小不利于颗粒间水流及氧气传送,不利于硝化细菌生长。
注意以上几点,您一定会拥有一缸清澈的水,为您心爱的鱼儿创造出理想的生存空间。
养水小贴示:
快速建立良性水质:在自来水中加水质安定剂,放置等待水温与旧水相同时倒入水族箱中。放活性硝化细菌,1-2天后放水质澄清剂滤清。之后每周添加人造硝化细菌即可。
金鱼具有“水中花”的美称,拥有一缸赏心悦目的金鱼,是广大鱼友梦寐以求的。中国是金鱼的故乡,在大中城市的观赏鱼市场之中都能看到金鱼的踪影。金鱼的祖先是鲫鱼,经过千百年来的人工选育逐步产生变异,目前主要分类包括:龙种鱼,以龙睛、蝶尾为代表。文种鱼,以狮头、珍珠、帽子为代表。蛋种鱼,以水泡、虎头、望天为代表。近20年来,在广大养殖户和爱好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国金鱼不断涌现出一些新的品种,如:福州兰寿、红头虎头、皇冠珍珠等等,作为金鱼爱好者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金鱼的选择。
1选择时机。金鱼不同于热带鱼,在鱼场中普遍养殖在室外,经过千百年的繁育,已经建立自身的生物钟,根据地域不同,每年春季2-6月产卵。一般在9-11月为当年金鱼上市的最佳时期,这一时期的金鱼已有3-6月龄,已经可以突现部分品种特征,且退色已经完成,具有初步的观赏特征。在7-8月间可以在市场上看到鱼场淘汰下来的2-4年的种鱼,和隔年的金鱼,在其中也不乏精品。不过由于气温较高,不利于金鱼的长距离运输,因此供应量较少。
2选择品种。根据个人喜好不同,可以在现有数十个品种中任意挑选。但最好能够在选择前了解各个品种的差异,这样有益于养好金鱼。例如:皮球珍珠由于变异太大、肠道短、游动笨拙,对环境要求严格的多,需要在水清、浅水中饲养,饲料要求精良且便于入口。水泡金鱼不适合与其他金鱼混养,在没有任何饰物的裸缸中饲养,以免造成水泡破损。对于初学养金鱼的朋友可以先从饲养容易、价格便宜的金鱼养起。如:文金(琉金)、龙睛等。
3选择良品。尽管中国金鱼已经过千百年的选育,但对于一个物种而言还是太短。因此许多金鱼品种还不是很稳定,个别新型品种的良品率在万分之几。一条金鱼在家中养数月乃至数年之久,选择一条良品金鱼,可以得到更多美的享受。总的原则要选品种特征明显,游动自如,体形匀称,没有残疾的金鱼。
下表中是对各品种金鱼良品所应具备品种特征:
分类品种特征缺点
龙种龙睛眼睛为棋盘子,对称,体色艳丽。四叶尾型飘逸品种不名贵
蝶尾体态丰满,身长短小,尾型宽大,如同开屏之孔雀成鱼尾易下垂
文种狮头头瘤丰满不松散,能将眼睛部分包住,游动自如,尾型长头瘤容易溃烂
帽子头瘤丰满紧密,不外扩至腮盖和鱼身,高身,游动自如头瘤容易溃烂
珍珠鳞片突起明显,不缺鳞,游动自如,身如圆球,嘴尖,尾柄细鳞片容易脱落
文金头小,背部隆起,身体肥壮,尾型飘逸。色彩艳丽无明显缺陷
蛋种水泡水泡硕大、对称、通透。鱼身短小,尾型长水泡容易破损
望天眼睛向上,身体肥壮,背型光滑不宜水族箱观赏
虎头头瘤丰硕,体态丰满,尾型短小,游动自如成鱼容易栽头
兰寿头瘤丰满紧密,体态丰满,背型成圆弧,尾鳍与脊柱成90度夹角成鱼容易栽头
不仅如此,良品金鱼还要各鳍完整,蛋种鱼背部光滑,觅食踊跃,游动自如。选择良品如同石中选玉,这也是选鱼的乐趣所在。
4、选择鱼龄。家养金鱼的寿命大多在4-6年,2-3年是最佳观赏鱼龄,此阶段金鱼品种特征明显、身体强健、游动自如。4-6年就属于老龄金鱼,体色退去,懒于游动,食欲减弱,极易生病。而6个月以内的金鱼由于身体发育刚开始,品种特征不明显,颜色没有定型。不良品比率很高,而且限于家庭养殖条件,不易养大。因此选择6-18月龄的金鱼最为合适。这一阶段金鱼,食欲旺盛,游动自如,品种特征初步显现,而且价格合理,可以在家中连续饲养2年左右。
5选择色彩。金鱼的色彩十分丰富,红色、黑色、蓝色、紫色、青铜、白色、五花等等,以及2种或多种颜色之间还可以搭配产生出更多组合和奇趣图案。如:三色、喜鹊花、玉印头、鹤顶红等等。家庭中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饲养环境进行选择。金鱼在幼鱼期颜色都为灰色,也是一种生物保护色。通常会在6月龄内脱色。在2龄以前比较容易产生一些过度色及图案。白色和红色是最为稳定的颜色。其它颜色根据鱼龄和饲养环境会产生变化,特别是老龄金鱼。
颜色良品特征老龄色彩变化
红色色彩为鲜红色为上品。与其它色彩搭配时色块边缘清晰。黄红色
蓝色色彩为青中泛蓝,类似蓝黑墨水,俗称墨水蓝为上品灰白色
黑色漆黑如墨,肚皮也为黑色为上灰白色
紫色色彩为棕红色,体色均匀黄红色
五花以浅蓝底为主,分布黑、红、黄、白,色彩颗粒均匀红白
如希望长时间保持色彩,就需要从饲料、水质、光照等多方面进行完善才行。这将另文表述。
选鱼小贴示:
每年9-11月是最佳选金鱼时机,初学者可向朋友请教,或者到有规模的鱼店选购。金鱼的品种也很重要。
金鱼-饲料篇
金鱼属于杂食性鱼类,食物范围很广。这对于金鱼的饲养带来很大方便。但是要想取得很好的喂养效果,就要仔细了解金鱼的习性和各种饲料的特点,以使得您养的颜色鲜艳、体格健壮。好的金鱼饲料成分中应该包括:蛋白质、纤维、脂肪、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金鱼的饲料主要分为两类:水生生物饲料和人工合成饲料。
水生生物饲料包括金鱼可以摄食的水生动植物的活体或干品。包括:水蚤(俗称“红蹦” ),剑水蚤(俗称“青蹦” )、血虫(俗称“红虫” )、水蚯蚓(俗称“线虫” )、浮萍等等。
在所有水生生物饲料中,经过实践验证,水蚤的营养是最全面的,也是全部饲料中最适合饲喂的金鱼的。用水蚤饲喂,金鱼不仅特别爱吃,并且消化很好,产生的代谢物不易浑水。并且水蚤活体还可以吞噬水中悬浮的细小污物,从而起到净化水质的(俗称“拿水” )的作用。但是水蚤一般要依靠自然界的产出,受到季节和天气的影响。因此每年只在4月-11月左右才能买到,不能满足家养金鱼全年生长的需要。另外水蚤活体不易保存,一天就会变质,因此对于工作繁忙的现代人而言,完全依靠水蚤喂养金鱼不易实现。可采用冷冻或者晒干的办法延长保存时间,但其营养成分也会大量流失。
其他水生生物饲料的营养成分不如水蚤全面,并且往往携带病菌,引起金鱼生病,因此要采取消毒和交替饲料喂养的办法避免以上缺点。
近十年来,市场上逐步出现了人工合成饲料,并且配比成分趋于合理,使用人工合成饲料替代传统的水生生物饲料喂养金鱼,不仅卫生、方便,而且只要掌握好饲喂方法,同样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人工合成饲料根据形态的不同,可以分为:颗粒饲料、粉状饲料、片状饲料、贴片饲料四种。
颗粒饲料:是最常见的金鱼饲料。一般以浮上型的居多。投入饲料后,颗粒饲料漂浮在水面上,金鱼需要游到水面,张口吞食。特别适合喂养望天类金鱼,可以保持望天类金鱼眼睛向上觅食的形态,从而保持品种特征。由于颗粒饲料不下沉,不易漏入水族箱底砂的缝隙中,发生腐败。但对于由于体形、品种影响,只能在水底觅食的金鱼就会因为找不到食物而挨饿。
粉状饲料:颗粒细小,可以用来喂养幼鱼,常见于食用鱼的饲料品种。投入饲料后,粉状饲料徐徐下沉,金鱼可以在下沉过程中强食。但如果有铺设底砂,可能会落入缝隙中,使金鱼难于吃到。一般观赏鱼用粉状饲料,会将粉状颗粒膨化。使其可以较长时间悬浮在水中。粉状饲料的缺点是比较容易浑水。
片状饲料:又称为薄片饲料,是理想的饲料形态。投入饲料后,部分薄片浮在水面上、部分悬浮在水中、还有部分沉入水底。但由于表面积较大,不易漏进底砂缝隙。金鱼的适口性好,即使是觅食能力较差的品种,如珍珠、水泡、被头部肉瘤遮盖眼睛的虎头狮头也能轻易吃到。但是售价相对较高。
贴片饲料:可以将贴片饲料粘贴在水族箱玻璃上,金鱼会主动过来强食。可以清楚地观赏金鱼的吃食过程。适合于喂养游动活泼、身体强劲的金鱼品种。但对于水泡、珍珠等相对“娇气”的品种,为防止水泡、珍珠鳞片在争抢中受损,应该避免采用。另外,贴片饲料一般是作为其他饲料的补充使用。
不管人工合成饲料的形态如何,其成分必须要充分满足金鱼生长的需要。好的金鱼饲料成分应保证:蛋白质不低于40%,粗纤维不高于4%,粗脂肪不低于4%还要添加天然虾红素、螺旋藻、水质净化菌类,以及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物质。并且在购买时要注意保质期和选用正规大厂的产品。
饲料小贴示:人工合成饲料适合家庭喂养金鱼采用。薄片饲料,是理想的饲料形态。饲料成份很重要。
金鱼-设施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拥有一套良好的养金鱼的设施,不仅可以降低饲养难度,还可以增强金鱼的观赏性。当前在观赏鱼市场上可以见到来自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生产的养鱼设施,购买十分方便。需要根据金鱼习性和特点搭配好一套的设施。
饲养金鱼的设施主要包括:容器、过滤系统、增氧系统、换水装置。
容器:传统饲养金鱼使用陶盆、木盆(俗称“木海” )。现代饲养多采用水族箱。金鱼体形较大,游动空间要求也较大。因此要采用中型以上水族箱饲养,最小鱼缸也应在60厘米以上。金鱼千百年来由人工饲养,适应于浅水生长,因此水族箱的水深不要高于40厘米。水族箱中可以适当摆放表面光滑的小饰物,但要注意不要留死角,不然游动笨拙的金鱼会卡在里面造成损伤。水族箱可以添加顶部照明,弥补光照不足,也便于观赏金鱼。对于养鱼数量较多的家庭,要准备一个暂养缸,用以隔离病鱼,换水清缸周转使用。
过滤系统:金鱼的活动量大,代谢较多。因此过滤系统常采用外置过滤系统。包括顶部过滤盒和过滤桶。过滤盒(桶)中放置生化海绵、活性炭。过滤盒(桶)的容积要大,使得能放入足够多的过滤材质。需要注意的要选用一个名牌的泵头,不仅噪声小而且使用寿命长。泵头要定期拆卸清理以增强过滤效率。过滤系统的建立可以参照《家养金鱼-养水篇》的内容。
增氧系统:金鱼的耗氧量很大,一般一个60厘米的鱼缸饲养两条10厘米的金鱼,如果没有增氧系统一个晚上就会缺氧“浮头”。 一般常使用的增氧设备是气泵。气泵送出的空气通过气石扩溶在水中。气泵的功率不能太大,否则会影响金鱼静水生活的习性。气泵的输气导管要具备止逆阀,以免停电时水通过导管溢出。对于比较“娇气”的金鱼饲养,建议使用气泵作动能带动生化海绵(俗称“水妖精” ),进行增氧过滤。
换水装置:饲养金鱼
⑷ 过度捕捞会产生怎么样的生态后果
对所有种类的鱼来说,过度捕捞的结果是多方面而且深远的。当一种鱼濒临灭绝时,至当数量开始大大减少的时候,鱼类生物链中的所有生物都会遭受影响并发生变化。
被过度捕捞的生物,可能会引发其他动物的增殖或其他种种问题。另一方面,以那些被过度捕捞的生物为食的动物们很可能就会饿死。食物链中一种或两种鱼类的损失,就会扰乱整条食物链,同时妨碍能量的正常流动。
过度捕捞不仅会引起海产类渔业物种灭绝,而且对全球变暖也会产生不利影响。研究显示,中层海水鱼类、水母以及章鱼等头足类动物常常会在短时间里浮游到海水表面进食,然后重新潜游至海水深处,而它们又为深海鱼类提供了食物来源。
经过这样的食物链,被捕食鱼类体内积存的碳就转移到了深海鱼类中,从而完成了碳储存的转换。尽管深海鱼类死亡后又会重新将碳释放,但死鱼又会成为其他鱼类的食物,因此多数碳能够留存在深海之中。
(4)言情小说捕捞系统扩展阅读
《渔业捕捞许可管理规定》规定:
第三条国家对捕捞业实行船网工具控制指标管理,实行捕捞许可证制度和捕捞限额制度。
国家根据渔业资源变化与环境状况,确定船网工具控制指标,控制捕捞能力总量和渔业捕捞许可证数量。渔业捕捞许可证的批准发放,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数量不得超过船网工具控制指标范围。
第四条渔业捕捞许可证、船网工具指标等证书文件的审批实行签发人负责制,相关证书文件经签发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后方为有效。
签发人对其审批签发证书文件的真实性及合法性负责。
第五条农业农村部主管全国渔业捕捞许可管理和捕捞能力总量控制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渔政监督管理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渔业捕捞许可管理和捕捞能力总量控制的组织、实施工作。
⑸ 渔业系统主要指什么,包括哪些
主要指渔业生产、渔业安全、科技渔业和对外渔业交流等。具体说渔业生产,包括渔业捕捞、海淡水养殖;渔业安全,渔政管理、渔船(民)救援、船舶检验、灾情预报等;科技渔业,育种、养成等技术推广、新品中引进等;对外渔业交流,和国外的渔业合作,到国外捕鱼等。
⑹ 福建有哪些渔业
福建沿海属亚热带海洋和大陆架浅海,海洋优势十分明显。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比陆地面积大12.4%;海岸线长3752公里,居全国第二位。全省水深200米以内的海洋渔场面积12.51万平方公里,浅海滩涂可利用养殖面积达225万亩;已知的海洋鱼类745种,贝、藻,鱼、虾种类的数量居全国前列。福建陆域水系密布,为发展淡水渔业提供了良好条件。全省共有29个内河水系,663条河流,河流总长13569公里,较大河流有闽江、九龙江、晋江、汀江、木兰溪、交溪,江河水域面积30.64万公顷,通过近几年来鱼、虾、蟹的放流增殖,现已成为我省淡水渔业捕捞基地。此外,全省有各种水库101.4亿立方米、湖泊2270公顷、池塘面积36801公顷以及各类垦区等大中型水面。
【渔业经济】 2009年以来,全省渔业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按照中央关于扩大内需的部署要求,以服务保障为重点,积极调整渔业结构,切实提升渔业产业效益,促进渔民增收,扎实推动现代渔业建设。2009年全省渔业经济总产值达1194.85亿元,比增4.14%;增加值636.29亿元,比增4.11%,占全省GDP5.32%;渔民人均收入8291元,比增6.86%,比全省农民人均收入高出1611元;全省水产品总产量569.67万吨,比增2.79%。
【水产养殖】 开展标准化水产养殖池塘建设改造工作,2009年累计完成4.09万亩池塘标准化改(扩)建工作,投入资金超过2亿元。积极创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场),2009年新增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3个,并加强对已批准的26个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的指导和监督检查,增强示范场的辐射带动作用。开展全省水产技术推广体系运行机制创新试点,继续推进渔业“五新”推广工作,推广、指导面积近9万公顷。强化重大水生动物疫病监控,加强养殖病害防治指导工作。2009年处理重大水生动物病害事件13起,通过有针对性地进行病害防治技术的跟踪指导、咨询、培训以及科普宣传,维护了病发区社会安定稳定。
【海洋捕捞】切实增强我省外海捕捞开发能力,新开辟了闽东北、彭钓、东沙等外海渔场和省外东海外海、海南岛渔场、济州渔场等。2009年全省外海捕捞产量达91.99万吨,占海洋捕捞总产量的44.89%,近内海产量从三十年前占捕捞产量的91.3%下降至2009年的55.11%。
【水产品加工】 2009年全省水产加工总量213.4万吨,实现产值276亿元,其中出口15.42亿美元,继续居我省大宗农产品出口首位,占全国水产品出口额的14.3%,居全国第四位。项目建设持续推进,通过现代渔业发展项目、海洋渔业重点项目等,扶持水产加工项目建设,部分新、改、扩建加工项目陆续投产,带动新增投资约15亿元。品牌建设卓有成效,评审确定2009-2010年度省级水产产业化龙头企业77家,31个水产品入选省名牌产品,14个水产品入选省著名商标,4家水产加工企业获得省“品牌农业企业金奖”称号。渔业标准化工作扎实开展,2009年共下达省级渔业地方标准制修订任务12项,发布实施渔业地方标准13项。
【水产品质量监管】 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获准筹建农业部渔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东南沿海);投入420万元扶持7个设区市局建设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全省5个县级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建设项目获得批准。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扎实开展全省水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执法年活动,强化养殖执法监管,全年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合格率为98.9%,7个设区市城区水产批发市场100%纳入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大力推进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新认定无公害水产品产地76家、10.3万亩,新认证无公害水产品80个、1.3万吨。加强海水贝类养殖区域划型和管理。目前全省已有12600多公顷的海水贝类养殖区域完成划型工作,全年安排贝类有毒有害物质监控200批次。
【休闲渔业】 与厦门市政府、中国渔业协会共同举办2009中国(厦门)国际休闲渔业博览会,加强休闲渔业产业合作与交流。联合省体育局、宁德市人民政府、省钓鱼协会成功举办2009海西“水乡渔村”杯海之星矶钓赛。这是迄今为止全国规模最大的海钓比赛。加快推进我省水乡渔村创建工作,与省旅游局审定并公布了第二批水乡渔村项目11个。截至2009年我省已先后公布了2批23家水乡渔村,遍布22个县(市、区)。
【外向型渔业】 积极推动闽台渔业合作。成功举办“2009海峡(福州)渔业周暨渔业博览会”,参观渔业博览会的人流量超过8万人次,参展和采购客商签约贸易定单达8亿元,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09年出口台湾水产品4.18万吨、金额2.51亿美元,同比增幅高达62.65%和158.76%,台湾成为我省第二大水产品出口目的地。努力拓展国际市场空间,构建多元化的市场体系,水产品出口逆势增长。全年全省水产品出口创汇额达15.42亿美元,比2008年增长37.56%,我省成为全国水产品主要出口沿海省份中少数出口量和出口额均大幅增加的省份。
【科技推广】 在科技产业化方面,实施“鲍种质改良优化及生态养殖工程技术”研究,进一步丰富我省鲍鱼养殖品种结构,使福建鲍鱼养殖产量稳居全国首位,约占全国的68%。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充分利用6•18平台开展项目成果对接,共征集到国内外海洋与渔业科研成果200项、精选海洋与渔业关键技术难题48项和企业技术需求31项,实现对接87项,总投资共计15.3亿元。对接项目中,有30多项已落地实施,逐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2009年共有18项成果通过省部级鉴定和验收,3项科技成果获2009年度省科学技术奖,其中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深入开展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全省6个县(市、区)共培育发展科技示范户1146户,辐射带动渔户21460户。
【防灾减灾】 扎实推进海洋与渔业防灾减灾“百千万工程”建设。加快“百个渔港”建设。晋江深沪、祥芝、连江黄岐中心渔港已建成;东山大澳中心渔港正在进行扫尾工作;惠安崇武中心渔港和莆田石城一级渔港项目正抓紧建设中;1个中心渔港、2个一级渔港、1个内陆渔港和1个渔政执法码头项目已获农业部批准立项。颁布实施国内首个地方性的《渔港建设标准》,编制完成全省渔港建设布局规划。着力防灾减灾。成立福建省海洋预报台,不断拓展和完善海洋灾害预警预报信息系统的建设,风暴潮漫滩预警辅助决策系统、赤潮预警系统、海面风浪流数值预报系统、海上突发事件应急辅助决策系统均已进入业务化运行,为防御海洋与渔业灾害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推进“万艘渔船应急系统”建设。全省捕捞渔船共完成终端推广29957台,实施率已达94.5%。至今通过系统已经成功实施海上渔业安全救助16起,被救渔船16艘,获救渔民160多名,挽回直接经济损失数千万元,应急指挥系统在保障海上渔业安全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渔业安全管理】 认真组织“渔业安全生产年活动”,深入开展渔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生产大检查,共登临检查渔船约2.5万艘次,组织渔业安全应急演练20场。开展全省性渔业安全宣讲活动,成立省厅渔业安全宣讲团和九个设区市局分团,开展大型渔业安全宣讲活动52场、各类渔业安全座谈会近350场、船东船长培训班60期、“四小证”培训班约90期,参加人数达5万多人次。全年全省共发生各类渔业船舶水上事故57起,同比下降了17.4%,事故造成死亡失踪35人,同比下降了22.2%,沉毁船25艘,同比下降了19.4%。
【渔船信息化管理】 实施“福建省海洋渔业船舶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实现渔船数据有效统一、合法规范、网上公开、信息共享、随时查询的信息化管理目标。全省渔船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分阶段推进,截至2009年渔船信息化管理泉州试点实船核查工作已全部结束,并顺利转入系统试运行阶段。宁德、福州两市的实船核查工作进展顺利。
【渔业保险】通过与省财政厅、人保财险福建省分公司联合下发通知,将政策性渔业保险工作任务层层分解到市、县(区),切实把为民办实事工作落到实处。全年全省沿海市、县(区)共办理政策性渔工保险121675人,占应保渔工的93.27%,政策性渔工保险覆盖面达93.27%;办理政策性渔船保险7647艘,占应保渔船的76.24%;政策性渔船保险覆盖面达76.24%。共办理政策性渔业保险理赔939起,赔付2230.8万元。
【渔政执法】 加大执法力度。扎实推动以“护渔2009”为重点的渔业执法行动,制定了量化指标,并要求各设区市建立常规化海上巡航机制。护渔行动期间,全省共出动执法船艇883航次、执法人员8813人次,登临检查渔船13101艘次,罚款165.36万元,维护了正常渔业生产秩序。加大非法捕捞作业打击力度,组织省、市、县三级在闽江和九龙江流域开展声势浩大的专项整治行动,共出动渔政执法船艇52艘次、出动执法人员800多人次,查获没收电鱼工具32件,暂扣电鱼船4艘,拆除销毁违禁渔具376件,渔民自行拆除违法捕捞设施和渔具达236件。强化伏季休渔监管,确保调整后的伏季休渔制度顺利实施。
⑺ 长江十年禁渔期间,钓鱼为何引发了一些问题和困惑
为了更好的恢复长江的自然生态系统,长江已经进入了10年的禁渔期间。长江进入禁渔期,就是为了更好使长江的生态系统得到重建。长江流域经过长时间、无限制的捕捞,已经没有什么大的鱼群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渔民的捕鱼网细了再细。可是就是这样,渔民捕鱼的情况也是每况愈下。为了生存,长江边的渔民不得不离开时代生存在长江,另谋生路。这也是为什么,长江会进入10年禁渔期的主要原因。
钓鱼虽然是一种休闲的体育运动,但是由于我们国内在这一方面的规定不是很健全。无法对长江天然水域钓具、钓法实行科学的管理。一些新式钓法,由于不再禁用范围之内,也是被一些人钻了空子。为了更好的管理长江流域的生态系统,需要加快垂钓相关法规的完善于普及。
各位,对于长江十年禁渔期间,钓鱼引发的一些问题和困惑,您有什么想说的,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⑻ 谁了解“格络纳斯”系统
近年来,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俨然已成为各大国争夺未来技术与战略制高点的新坐标。面对美国GPS的“霸权”和欧洲“伽利略”的追赶,俄罗斯“格罗纳斯”系统的最新动向引人关注。
作为现代战争的“定盘星”,俄罗斯“格罗纳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自1993年投入使用以来历经坎坷。随着俄罗斯国民经济的复苏,它已经走出低谷并逐渐恢复“元气”,在轨的14颗卫星正在发挥系统的部分功能。有迹象表明,在今后二三年内它将逐渐走上正轨,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大格局中绽放异彩。
一、历史由来
建立“格罗纳斯”系统的动议可以追朔到上世纪60年代。1960年晚些时候,苏联军方确认需要一个卫星无线电导航系统(SRNS)用于规划中的新一代弹道导弹的精确导引。当时已有的Tsiklon卫星导航系统接收站需要好几分钟的观测才能确定一个位置,显然不能达到军方要求。1968-1969年,苏联国防部、科学院和海军的一些研究所联合起来要为海、陆、空、天武装力量建立一个单一的解决方案。1970年这个系统的需求文件编制完成。经论证后,1976年苏联颁布法令确定建立“格罗纳斯”系统。
该系统的研制工作正式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80年代初期进入试验和测试阶段。1982年10月12日苏联发射第一颗试验卫星后,整个测试计划分两个阶段完成。1982-1990年为第一试验期,到1984-1985年,由4颗卫星组成的试验系统达到基本性能指标,空间星座从1986年开始逐步扩展,到1990年系统第一阶段的测试计划已经完成,当时空间星座已有10颗卫星,部署在轨道面I(6颗)和轨道面III(4颗)上。该星座每天至少能提供15小时的二维定位覆盖,三维覆盖也至少可达8小时。1990年-1995年为第二试验期,期间主要完成了对用户设备的测试。 1995年12月14日,俄在成功进行了一箭三星的发射后使“格罗纳斯”系统24颗卫星全部就位,经过调试后于1996年1月18日开始正常播发导航信号,从而打破了美国GPS一统天下的局面,这对于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发展来说无疑是一个重要里程碑。然而,好景不长,由于国家经济不景气,航天经费投入不足,部分卫星老化无法及时完成新旧交替,致使“格罗纳斯”的运营直到2001年一直在低谷徘徊,在轨工作卫星一度降至仅有6颗,整套系统无奈的闲置在太空。但从2001年开始,随着国家经济的复苏,“格罗纳斯”的窘况逐渐有所改观,俄罗斯也重新拉开了部署该系统的序幕。
二、作用及用途
“格罗纳斯”是由苏联/俄罗斯军方负责研制的军民两用全球导航定位卫星系统。作为苏联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格罗纳斯”以苏联第一代卫星导航系统CICADA为基础,并吸收了美国GPS系统的部分经验。其主要作用是对军事目标、各类民用交通运输工具实现全球、全天候的实时导航与定位;附加任务有:大地测量,海洋地理勘测、制图、土地规划、矿产资源开采、渔业捕捞等;另兼顾一些科研任务。该系统由俄航天兵卫星试验和控制中心加以操控,整套系统由空间卫星子系统、地面监测与控制子系统、用户终端设备三个基本部分组成。
⑼ 如果一个池塘里长时间不捕捞里面的鱼会泛滥吗
我们都知道,一个池塘,是一个小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必须控制在一定的数量,方可达到平衡。
当池塘里的鱼长时间不捕捞,也没有其他的天敌捕食池塘中的鱼时,在短期内,鱼的数量可能会有所增加,但是,当鱼的数量达到这个生态系统的承受上限时,就会导致,很多鱼缺乏食物、生存空间和养分而死去,最终又达到生态系统的平衡。
因此,池塘里的鱼不会泛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