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裁轮椅高位截瘫小说
㈠ 总裁瘫痪坐轮椅的小说
《残疾老公宠妻》:男主萧咏梵、女主黎若惜
撒旦老公,不离婚!
作者:妖千千
因为她是野女人生的,所以她就要代替姐姐嫁给了那个被大火烧得面目全非的男人——叶少皇。
传说,大火烧毁了他帅气的容貌。
当她要被赶出叶氏帝国集团时,那个冷得如死人一般的男人却说,“留下她吧,反正叶家也需要子嗣!”
这是他的恩赐,他可以把这个囚笼无限扩大,却永远不会给她打开笼门的钥匙!
白展基,叶少皇,哪个才是真正的他?!
阴谋,再阴谋!
欺骗,再欺骗!
是个人,都要抓狂!
恶魔总裁:
要爱,请温柔!
不爱,请滚蛋!
唐苗没有想到:有一天,她会堂而皇之走进‘帝易’集团,对那个高高在上,帅得一塌糊涂的总裁男人说:“白展基,我要跟你离婚!”
男人宠溺的微笑:“老婆,别玩了,回家洗洗睡吧!”
.....
新婚不甜蜜:误惹撒旦总裁
作者:空青
这是一条漆黑的无人巷子。
愈凝将怀中的包包再用力抱紧些,余光不时瞄着身后那辆魅夜幽灵般的轿车。
冷漠的嘴角突然牵起一抹残忍的笑:“看了不该看的东西,岂能死的这般痛快?抓住她,将她完好无损带过来。”
欧煜皇在黑暗中注视着被扛在肩上的惊慌失措的小女人,如同准备享用猎物的猛兽,不紧不慢除去身上的束缚……
她是他哥哥的女人,却三番五次遭受他的肆意侵犯。
他将她送给一生只能在轮椅上度过的哥哥做新娘,他们永不可能有夫妻之实。她死守贞操,直到有一天,手中的试纸告诉她,她怀了不知属于谁的宝宝。
豪门危情,总裁别有用心 文 / 顾馨瑶
【冷酷混血腹黑轮椅大总裁VS胆小呆萌迟钝善良小秘书】
他是慕氏集团神秘总裁,传说因车祸而导致半身不遂,下半生只能在轮椅上度过。
可谁能告诉她,为什么这个传说中不能走路的慕总裁,不但站了起来,还把她压在床上,警告她要乖乖听话。
他说:“作为一个商人,良心这种东西不要也罢,如果想要你父亲平安,我让你做什么你就得做什么。”
********
她是他私人医生的女儿,为寻父找上门来,却无意间撞破他深藏的秘密。
原本以为是个胆小怕事,能随时掌控的女孩,可谁能告诉他,她为何三番两次半夜三更来敲自己的房门。
既然送上门来,哪有放过的道理,他把她抵在门上,看着她惶恐的小脸,“你说作为一个正常男人我要干些什么?”
********
“慕总,你出了车祸,听说不但腿残疾了,还患了那方面的疾病。”裴子瑜咬牙切齿地说。
“哪方面?”慕云深淡定地问她。
裴子瑜指指他的下半身,不解气地又点了点他的脑袋。
慕云深邪魅一笑,用“强有力”的实际行动告诉她,他哪儿都没病。
㈡ 《轮椅上的梦》书名,作者,作品,主要人物,主要内容。
书名:《轮椅上的梦》
作者:张海迪
内容简介
残疾少女也许是孤独自卑、失望无助的。然而被禁锢的心灵往往又是更加向往自由的。高远的天空,风牵着白云缓缓飘过,悄无声息,它也许并不知道,有一双眼睛正从一个窗口注视着它。这个心灵充满认知的激情,创造的欲望,还有对爱情的浪漫幻想。
作者用第一人称写方丹,用第三人称写她身边的一群朋友,想以此拓宽方丹的生活空间。方丹,谭静,罗维娜,马燕宁,许和平,黎江,杜翰明。在那些鲜活的青春岁月里,他们有过美丽的梦想,有过朦胧的爱情渴望,也有过痛苦的迷惘,可他们依然对生活倾注着热情。
(2)总裁轮椅高位截瘫小说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该书是作者的自传体小说,是张海迪在轮椅上完成的梦。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作者没有沮丧和沉沦,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在这部小说里她怀着“活着就要出现过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方丹这一人物形象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
作者简介
张海迪(zhang hai di),女, 1955 年生于济南,汉族,哲学硕士,中共党员,山东省创作协会一级作家,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张海迪5 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有进过学校,童年时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 15 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山村,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
在那里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轮椅上的梦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张海迪
㈢ 男主是总裁,双腿瘫痪坐轮椅。男女主第一次见面时男的在树下看书,起
侠客人间
作者: 风魔三少
简介:
想你想得不能能,爬在地上画人人;穿衣找不见扣门门,睡觉寻不见灯绳绳,开车找不见油门门,吃饭能吃一宁宁,整个想成个瓷人人。
㈣ 关于张海迪的故事
轮椅上的梦:
1985年,张海迪拿起笔来义无反顾地投入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的创作之中,这一写就是五年。由于长时间坐在轮椅上,导致她身体多处长了褥疮,长时间用胳膊支撑身体,她的衣袖磨破了一只又一只,肘关节的老茧掉了一层又一层,右胳膊也因长时间支撑身体导致血管变粗而残疾。
夏天的济南,有“火炉”之称,没有知觉的下身排汗本来就困难,小电扇吹出的又都是热风。为了降温,每隔一会儿,她就将头发用自来水浸湿,再坐到电扇前猛吹;一到冬天,房间里又冷得像冰窖。
一般,就是穿上厚棉衣,每年也要冻感冒几次,而她一感冒就要发烧好几天,甚至还有可能危及生命。对此,张海迪从不后悔,反而认为,寒冷能让人头脑更清醒,增加更多的人生感悟。1990年,《轮椅上的梦》出版后全国发行。
紧接着,张海迪又进行了第二部书《生命的追问》的文学创作。为了满足读者的购书欲望,这本书连续印刷了十次。
张海迪感慨道,“作为一名作家,还有什么比读者喜爱你的作品更能让你幸福的呢?”于是,她又笔耕不辍,创作出了长篇小说《绝顶》、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等,同时翻译了多部国外优秀文学作品。
(4)总裁轮椅高位截瘫小说扩展阅读
张海迪,1955年9月16日在济南出生。小时候因患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特的人生。15岁时,张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莘县,给孩子当起了老师。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
后来,张海迪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园,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以及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2002年,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问世。
《绝顶》被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列为向“十六大”献礼重点图书并连获“全国第三届奋发文明进步图书奖”、“首届中国出版集团图书奖”、“第八届中国青年优秀读物奖”、“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和五个一工程”图书奖。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
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其一是“八十年代新雷锋”,其二是"“当代保尔”。
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随后,使张海迪成为道德力量。张海迪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供职在山东作家协会,从事文学创作和翻译。
㈤ 有没有总裁文,女主照顾瘫痪的大小便失禁的男主,过程比较虐,但是最
隐婚99度:帝少宠妻入骨
一、作品简介
《隐婚99度:帝少宠妻入骨》是连载于落尘文学的婚恋类型网络小说,作者是墨染白。
二、故事梗概
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三年相恋敌不过人家缠绵一夜,对于渣男前任,宁佳期只有一句话,此时不踹,还留着过年吗?江湖救急,自称是帝少的老婆,下一秒就被本尊抓包了,这TM的就尴尬了。
帝少:胆子不小,冒充我太太,你知道冠名费多少?宁佳期:啥?冠名费是什么东西?能吃吗?没钱!帝少:那就以身抵债,给你一个独家冠名,如何?1v1独家宠溺,这里套路十八弯,绝对笑出腹肌的节奏!
三、总裁文特点
总裁文是女生类小说的一种,是描述现代版灰姑娘的爱情故事。起源于台湾言情小说,此系列文一般都带有虐的情节。
男主角多是腹黑总裁,身世显赫,对女主执迷不悔;而女主角多是出身平凡,处处受欺负,却总是在偶然之中遇到男主角。该文情节,故事雷人,脱离现实。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隐婚99度:帝少宠妻入骨
㈥ 男主瘫痪、儿麻、坐轮椅的确现代言情小说
angelo《致远》
文案:
第一次见到致远,他是坐着轮椅、将我斩落于马下的斯诺克高手!第二次见到致远,他是带着自制大餐、要我背他去我家的小无赖!第三次见到致远,他是躺在病床上、叫嚣着不要我可怜他的小混蛋!他说我是个慢热的人,所以给我时间让我对他慢慢热起来。
我不觉得,我想我在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就已经……
笑声《三救姻缘》
这篇是大虐啊。女主一穿越过来就遇到了男主。女主和男主均不是处。男主结过婚,不过他的前妻从头到尾都没怎么出现,赤裸裸的一大炮灰。虐男主啊,虐身又虐心,很大部分是女主虐的,男主截肢。
汐意绵绵
容易和李汐的故事。
一个都市女人的爱情坎坷路,中间会虐一点但是穿插期间的笑点还是有的,男主腿有残疾用手杖的。最后还是在一起了。
㈦ 毋宝群:高位截瘫十六载,是文学和父母的爱,让我复活
作者 | 口述 毋宝群 文 风铃
一
我不知道睡了多久,好像有一个世纪,好像只是昨天。我皱了皱眉头,手指微微动了动,这是我吗?我怎么全身没有力气,像被什么抽空了一样?我仍然闭着双眼,我在黑暗里呆久了,我已经不适应光明——我想在长长的隧道里摸黑一段时间,我想知道自己到底经历了什么?
可我的脑袋不好使,我知道我在工地上倒下来,外力像一只施展了魔法的手,让我仰躺着,我顿时失去了知觉。鲜血与疼痛,在我身上已经不起作用。我的身体陷入一片黑暗。
一束光洒在我的脸上,刺痛着我的双眼,我已多久没见到光了。太阳最公平,它是眷顾我的。我微微睁开了双眼,我的父母坐在我的身边,他们像一层雾,朦朦胧胧的。我深吸了一口气,再把眼睛紧紧地闭上,我让情绪稳定一会儿,再睁开。
我的父母拉着我的双手,眼巴巴地望着我,他们的脸色憔悴,神情由焦虑开始舒展眉头。他们脸上的眼袋越陷越深,黑眼圈越来越浓,他们一定熬了无数的夜晚,也哭过无数次,才会有现在的面色。我的父母好像苍老了十岁。
我用双手支起身子,我想坐起来,到地上走一走。我的腿、我的腰、我的背,完全不听我指挥,脖子是我身子的临界点。脖子以下的部位,已经失去了知觉,我这是怎么了?
我好端端的一个人, 我在工地上跑得最快,扛的东西最多,怎么现在身体只是一个躯壳,我无法使用我的身体,我无法支配我的身体,我连下床的能力都丧失了。
我拼命地用双手捶打我的双腿,“你们怎么不听使唤了啊,我这是怎么了?”我忍不住嚎啕大哭。
我的母亲紧紧地抱住我,她的声音颤抖,老泪纵横, “儿啊,你要接受这个现实。你已经瘫痪了啊。” 父亲的双手搭在我的肩上,拍着我,沉默不语。
瘫痪,怎么可能?我明明是一个健全人,怎么一夜之间,我变成了一个残疾人?
母亲的泪水和我的泪水交织在一起,一滴一滴地掉在了我的手上,掉在了白色的床单上。
“我要看病历。”我朝父母怒吼。母亲的身体缩成了一团,她本来就很瘦小,她看到情绪失控的我,她的牙齿咬住了下嘴唇,她颤栗的身体看起来更小了。
我的母亲
二
“高位截瘫”。一张白色的诊断单,浓缩了我卑微的下半生。截瘫,还是高位,这刺骨的寒冷让我的全身陷入了冰窖。 诊断结果意味着我的下半生将永远站不起来,永远在床上度过,吃喝拉撒永远需要别人照顾——我成了彻彻底底的废人。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我是家里的顶梁柱啊。支柱倒了,整个楼房都坍塌了。不光我毁了,一个家庭也毁了。我泪如雨下,望着窗外刺眼的阳光,这岁月静好的阳光已经不属于我了。阳光再温润,再柔和,也不会在我的身上照临了。我像盲人一样,永远在黑暗中摸索。 接下来,我面对的是难以想象的,残酷的,苦难的人生。
家里没有多余的钱供我住院,父母四处向亲戚借。施工方是外地人,我出事后到处躲闪,找不到人。我住院七个月,实在没有办法,我回到了家里休养。
我成了残疾人,妻子会不会离我而去?她还那么年轻,她还有美好的人生,天天守着我,无异于守着“地狱”,她心甘情愿吗?两年后,我心里的疑惑有了答案。妻子向我提出了离婚,女儿跟着她。
残疾带来的一系列苦难,这只是刚刚开始。我不能那么自私,我不能捆绑一个人,妻子有自己的选择和追求,只要她和女儿生活得快乐 健康 ,就是我的福报。
看着妻子收拾好行囊,她牵着女儿离去的背影,我躺在床上,无能为力。我叹命运对我的绝情。 亲人弃我而去和高位截瘫带给我的伤痛,量级是一样的。
我的父亲
三
我和父母一起生活。父亲每天早出晚归,田地里的庄稼需要人看护,一家人要吃饭,大山里,没有别的经济来源,这几亩地成了家里唯一的希望。
母亲是我的守护人。我想翻身了,我想撒尿了,我想吐痰了,我想换裤子了,我想喝水了——母亲是我的第二双手。床,是我的全世界。
我的活动半径从我的卧室到堂屋,从堂屋到地坝。只要天气晴好,母亲就会把我抱起来,放到轮椅上,推着我出去晒太阳。
母亲本来个子矮小,每次抱我起来,她的全身都会被汗水濡湿。有时候我不忍母亲受累,我就对她说,“妈,我就躺在床上,你别管了我。”
“你这样容易长褥疮。来,我慢慢抱你起来。”母亲心疼地望着我说。
有一次,因我的力和母亲的力没有配合好,我从床上摔到了地上。这一摔,把我摔醒了。“你完全没有用,你是废人,你拖累家人,你活着干什么?死亡对你来说是好事是解脱。你死了,你的父母就轻松了。”
从那以后,我每天都打着自杀的主意。跳楼,不可能,我家是土木结构的房子,没有楼,而且跳楼需要腿部力量,我不具备这个条件。割腕,可以尝试,这是最后一步,需要考验我的胆量。
喝农药,是最现实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有一天,我趁母亲推我到堂屋,她在厨房做饭之际,我偷偷把墙角的一小瓶用于杀虫的敌敌畏装进了我的衣兜里。
夜里,我头痛难忍,我知道是臀部的褥疮引起的。我想翻身,我连这个最基础的动作都无法完成。我的孤独和痛苦,只有窗外的月光和墙角的老鼠能懂。既然有了赴死的决心,就不能犹豫。
我把放在被窝里的农药掏出来,“爸妈,我对不起你们。今生我们的缘分已尽,来生我要当个健全人,我再好好照顾你们。”我把瓶口打开,管他三七二十一,喝了这瓶农药,我就是另一个世界的人了。
母亲每天夜里都有到我的房间里来看我的习惯。我被母亲发现后,据母亲说我已人事不省,我瘫在床上,口吐白沫。
我无法想象父母知道我喝农药后,他们悲痛的心情和手足无措的慌乱,我无法想象邻居和父母抬着我上三轮车,在乡村土路上一颠一簸送我到医院抢救的场景。
我在医院洗了胃,戴上了呼吸机,我又重新躺在了我的熟悉的病床上。 “儿啊,你不能干傻事啊。你再苦再难,有爸妈陪着啊。” 母亲的声音嘶哑,脸上没有泪滴,显然是泪已哭干,只剩下两行泪痕。
我望着憔悴不堪的父母,我对他们点点头,从喉咙里挤出一个字:“嗯。”随后,我又沉沉地昏睡了过去。
四
死亡对我来说,不容易。活着对我来说,也艰难。我回到家,每天看着时钟,撕着台历,我的日子漫长又孤独。时间对我来说是静止的。我在静止里想念着生,思考着死。
瘫痪已成事实,我已经没有再站起来的希望。可瘫痪带给我的并发症太多太多。夏天,我怕热,我的大半个身子失去神经后,汗腺封闭,毛孔无法排汗,我生活在蒸笼里。冬天,我怕冷。穿再多的衣服,盖再厚的被子,我都冷得瑟瑟发抖。
我后背的褥疮,常年没有断过。我还不能感冒,一旦感冒,会让我脱了一层皮。我每天都在熬。我不知道能熬到什么时候。
孤独,彻骨的孤独,席卷了我的全身。 这寒风吹彻啊,把我的全身吹得冰冷,把我的心死死地冻住。 我每天睡了吃,吃了睡,我就像一头猪。可猪还能活动自如,我却是一个没用得“活死人”。
我想到了再次自杀。既然农药喝不死我,我就绝食,我让身体一点点失去粮食、蔬菜和水源。对我来说,这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每次母亲端来饭菜,我把脸侧到一边,拒吃,我甩脸色给母亲看。
“儿啊,你不能这样糟蹋自己啊,你活着就要珍惜。你这样,让我和你爸怎么活下去啊?”
母亲放下碗筷,坐到我的身边,为我按摩双肩,她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劝阻我。
“你不要以为这只是你一个人的悲痛。我跟你爸,和你的痛苦,是一样的。”
母亲的声音很轻,哭中带着难掩的悲伤。
“活着”,在我的心中,不再是一个哲学问题,而是如何活着和如何活下去的问题。 我决定不再向自己发难,我要活着。
五
那几年,厄运是520胶水,死死地粘住我家不放。 我的二哥不幸得了胆管癌,花尽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背负了沉重的债务,还是没能把他从死神的边缘拉回来。
我的大哥,骑车坠落深崖,大哥的生命划上了51岁的休止符。再加上我意外截瘫,让饱受苦难的父母跌入命运的悬崖。他们的哀痛加深,衰老加剧,头发变白, 八十岁的老人啊,扛着现实版的“活着”,艰难的生活。
我如何走出樊笼,如何与自己和解,如何在艰苦的日子里拼一点阳光照进我们家?我默默地思索这些问题。
2016年3月,阔别近三十年的初中同学们得知我的情况,他们结伴来家里看我。他们告诉我同校的一个同学,不幸遭遇火灾,全身重度烧伤,几经沉浮后,最终融入了 社会 。还有一个同学给我带来了史铁生写的书《我与地坛》。
我多年在床上躺着,和外界已经隔绝。同学们的来访无疑给我带来了一缕春风,开阔了我的视野。 只有自救,万物才能对我慈悲。
我的父母经历了一个接一个的苦难,都没有把他们打倒,我哪有资格抱怨生活?“ 家里养的猫咪又长胖了一点,田里的荞麦长势很好”。“今天我挣了三十元。”“月季花又开了。”“要过春节了,我们做馍馍来吃。”听着父母的对话,他们把寻常的日子过出了美好和希望。
与其抱怨命运的不公,不如改变自我。《我与地坛》把我的灵魂洗了一遍,成了我的枕边书。 “死亡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目”。 我要向史铁生学习,我要做自己的主人。只有自己改变了,生活才能改变,父母的心情才能改变。
写作,文学梦,这不是我儿时的梦想吗?我找来报纸,买来书,边学边摸索。母亲为我买来一部二手手机,我把写的日记发在了网上。
我的文字稚嫩,我不怕,只要我坚持记录生活。我的思想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我也不会为难自己,我坚持每天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看一点书,吸收别人的精华,更新我的思路。
我发现,我热爱文学后,文学给我打开了一扇开阔、高远的窗。我和天南地北的文友们连结在了一起。我写的文章,文友们为我点评和指导,我认真研读文友们的佳作,我在他们的身上发现了很多闪光点。
文学是一扇大门,你不爱它,它就对你沉默无语。你爱上它后,它就会把静气、沉稳、笃定和坚守孤独的能力统统给予你。
我用僵硬的手指,在手机上敲打出我的所思所想,我不能保证我的文采,但我能确保我的真诚。
2019年,我在文友们的鼓励下,我创办了“云水涧”文学平台。我每天5点半起床,坚持在公众号上,排版、编辑,发文,与全国各地的文友交流,我发现我的精神更加饱满了,我的气血更加丰润了,我每天不再是煎熬着过日子。
我精神上的丰收,战胜了我身体和物质的贫瘠。
“一种全新的生活开始了,这样说倒不是因为已经进入了一种全新的生活环境,而是因为从这个时候起,一切事情,跟以前相比具有了截然不同的意义。”
我看完了托尔斯泰的《复活》,涅柳多夫的心路历程和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和顿悟,让我豁然开朗。
我家在河南灵宝的山谷,一些有爱心的文友得知我的实情后,专程跨省来家里看我。还有一些热心的文友,每逢过年过节,给我寄药品、面食、食用油等各种生活用品。
他们就是一个个灯盏,在我黑暗的天地里,从四面八方照过来的光源,点亮了我的生活。让我的家庭像海绵一样,吸收着朋友们的营养和爱心,这让我非常感动。
六
我的父母老了,今年已经八十三岁了,他们全身疾病搅缠。父母是我的腿,我的手,我身体的另一半,还是我的“心窗”。我不知道,我若失去了他们,我的生活该怎么办?我的 情感 该安放何处?我每想到这里,我就非常焦虑和难过。
我害怕这一天的到来。
尽管如此,我经常告诫自己, “你不能把苦和焦虑天天挂在心上,你要学会放下。活着的每一天,和父母在一起的每一个时辰,你都要加倍地珍惜。” 于是,我的脸上时常挂着笑容,让我的父母不再背负沉重的心理负担。
我孤独的时候,我就观察月光和四季。我家的院子,小小的世界里有大大的天地。我经常把二十四节气在农作物和花草上的变化写在我的文字里,我当不了中国版的梭罗,我能当好我自己。
生活与命运给我的不多,但只要我有一口气,我就要活着,不能再干傻事。
“活着不是为了写作。但写作是为了活着。” 我还有一个梦想,我要把我的经历——父母对我的宽容和爱,朋友们对我的关怀以及我对文学的理解,写成一本书,这是一本关于爱的书,也是我的心灵之书。(全文完)
我的父亲母亲
作者简介
毋宝群,河南灵宝人。笔名渴望,渴望着美好的生活,渴望我的下半生平坦,渴望我的父母身体 健康 ,渴望我在文学的世界里安顿内心,渴望我的亲朋好友们幸福安康。
㈧ 张海迪世迹
节一点用吧
张海迪简历
张海迪 女 1955年9月生于济南,汉族,哲学硕士,中共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创作室一级作家,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进过学校,童年起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十五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她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1983年海迪开始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她以顽强毅力克服病痛和困难,精益求精地进行创作,执着地为文学而战,至今已出版的作品有: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翻译作品《海边诊所》,《丽贝卡在新学校》、《小米勒旅行记》,《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等。她的作品在社会上在青少年中引起很强的反响,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已在日本,韩国出版。
1992年度中国作协庄重文文学奖;
1994年全国首届奋发文明进步奖长篇小说一等奖;
1997年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1998年获山东省“精品工程奖”和“山东省十佳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8年全国第二届奋发文明进步奖图书奖和个人特别奖;
1999年全国第三届优秀妇女读物奖;
1999年全国第四届外国文学作品优秀图书奖;
2002年10月,长篇小说《绝顶》被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列为向“十六大”献礼重点图书;
2002年12月《绝顶》获全国第三届奋发文明进步奖图书奖。
2003年10月《绝顶》获首届中国出版集团图书奖。
2003年12月《绝顶》获第八届中国青年优秀读物奖。
2003年12月《绝顶》获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
2003年12月《绝顶》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
1991年张海迪在做过癌症手术后,继续以不屈的精神与命运抗争,她开始发奋学习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经过不懈的努力她写出了论文《文化哲学视野里的残疾人问题》。1993年,她在吉林大学哲学系通过了研究生课程考试,并通过了论文答辩。被授予了哲学硕士学位。张海迪以自身的勇气证实着生命的力量,正像她所说的:“像所有矢志奋斗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寻本身当作真正的幸福。”她以克服自身障碍的精神为残疾人进入知识的海洋开拓着一条道路。
张海迪多年来还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讲和歌声鼓舞着无数青少年奋发向上。她也经常去福利院,特教学校,残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给他们送去礼物和温暖。近年来,她为下乡的村里建了一所小学,帮助贫困和残疾儿童治病读书,还为灾区的孩子捐款,捐献自己的稿酬六万余元。她还积极参加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呼吁全社会都来支持残疾人事业,关心帮助残疾人,激励他们自强自立,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张海迪曾三次应邀出访过日本,韩国,举办演讲音乐会,她的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也鼓舞着不同民族的人民。1995年,她曾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参加了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1997年她被日本NHK电视台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张海迪先后被授予各种荣誉称号:
1981年获莘县广播局先进工作者;
1982年获聊城地区“模范共青团员”称号;
1982年获聊城地区“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2年共青团山东省委授予“模范共青团员”称号;
1983年山东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
1983年共青团中央授予“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1983年山东省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3年全国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9年中宣部授予“优秀青年思想工作者”称号;
1990年山东团省委授予“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1991年中国残联授予“自强模范”称号;
1992年济南市政府记大功一次;
1993年全国妇联授予“巾帼建功标兵”称号,并再次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95年山东省委宣传部授予“模范党员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7年山东省委宣传部授予“十佳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7年被日本NHK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2000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2001年被新华社《环球》杂志评选为“环球二十位最具影响世纪女性”。
1983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向张海迪同志学习的决定》,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八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为张海迪题词,表彰她积极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
张海迪曾当选共青团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并长期担任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团委员,山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山东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等职务。海迪在本职岗位和社会工作中自强不息,以满腔的热忱和高尚的品格服务社会,奉献人民,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很高的声誉和威望,是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典型。她是中国一代青年的骄傲,也是中国残疾人的杰出代表。
向天空敞开的轮椅梦
很小的时候,她也像别的孩子一样,拥有许多美好的梦想。其中,她的最大梦想就是上学读书,可是,她却从来都没有得到走进校门的机会。
为什么呢?原来,在5岁时,她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变成了一个残疾儿童。但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她却没有沮丧和沉沦,而是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她,就是张海迪。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她却能发愤学习,学完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自学了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后来,她又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英文作品,创作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作品。
长达44年的病痛,始终都在折磨着张海迪。但她却始终坚持着,光是这种精神本身,就可以写出一本让人感动的书!
要是换成你,会不会感到非常痛苦,甚至想要哭泣呢?可是,为了追寻自己的梦想,张海迪却没有因此而哭过。她说:“我这些年来从没有为病痛哭过,让自己哭的是为那些热心关爱自己的人!”
那么,张海迪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又是怎么自学的呢?下面,我就讲给你们听。
谁是玲玲?
你不知道吧?告诉你,玲玲就是张海迪的小名。
1955年,张海迪出生在山东济南。在5岁之前,张海迪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快乐而活泼,成天蹦蹦跳跳地跑来跑去。
可惜,蹦蹦跳跳的时光是那样短暂。
还不到6岁,小玲玲突然得病了。妈妈抱着玲玲,坐在医院走廊的椅子上,等待医生的检查。看完病后,玲玲感觉到妈妈的双腿在抖动,却不知是为什么。
玲玲得了什么病,竟然这样可怕?她患的是脊髓血管瘤,病情反复发作,非常难治。5年中,她做了3次大手术,脊椎板被摘去6块,最后高位截瘫。这样,原来天真活泼的玲玲,现在只能整天卧在床上。
看着伙伴们高高兴兴地一起跳皮筋,高高兴兴地一起背着书包上学校,玲玲幼弱的心灵,简直要被痛苦压碎了。幸好,听说了玲玲的不幸后,过去的小伙伴们常常来看她,给她讲学校里的事。
玲玲家住的是一座红色的三层楼房,每当她坐在窗口,向外看着那些过往小孩的身影,心里是多么羡慕啊!已经到了上学的年龄,而玲玲只能呆在家里,她也想去学校读书啊!
玲玲听到窗外传来的“我怎么忘记带伞了?……唉,我的书包怎么忘了呢!”,心里很难过,她很想亲身感受一下与他们一起去上学的欢乐,也想感觉一下在雨中奔跑的清爽……然而,这一切都是一个梦,对于玲玲来说,只能是轮椅上的梦。一天,玲玲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就对妈妈说:“妈妈,我要上学!”
尽管玲玲非常有决心,但病情却是无情的,每当病痛折磨她时,坚强的玲玲没有流泪,疼得实在厉害时,为了分散注意力,她就猛揪自己的头发,打算用一种疼痛来代替另外一种疼痛。渐渐地,她揪下来的头发,都能编成一条辫子了,她忍受了多么大的痛苦啊!
对玲玲来说,家是一所特殊的学校。在这个学校里,聪明、好学的玲玲学会了很多知识。在所有功课中,玲玲最喜欢学习语文,在10岁时候就能读长篇小说了,虽然读得很辛苦,但她不气馁。她很喜欢读《卓娅与舒拉的故事》。
除了语文,玲玲对别的功课也非常用心,一点儿也不肯浪费时间。在整个童年,她以顽强的意志,认真学习,始终用心对待每一个字,每一行句子,自学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实现了“轮椅上的梦”。用玲玲自己的话说,她没有愧对自己的童年,也没有愧对那些美好的光阴。
在那里,张海迪度过了15年的时光,爸爸妈妈的爱,小伙伴及朋友的爱,也使张海迪更有信心面对未来。
1970年4月,张海迪跟着下放的父母,坐着一辆大卡车,来到山东莘县十八里铺尚楼村,开始了农村生活。
起初,张海迪感觉农村非常陌生,没有电灯和自来水,生活也十分艰苦。但是,在那些淳朴的村民身上,张海迪却感到了更真、更朴素的爱。
刚到莘县那天,天空很晴朗,天上的白云像大棉花一样。不久,一群十一、二岁的孩子们跑过来,围到张海迪身边,抢着问道:“玲玲姐,你是城里来的吧?你的脸怎么这么白啊!你的腿怎么了?”望着孩子们的笑脸,张海迪笑了,慢慢的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
仅仅才过了半个月,张海迪就同乡亲们相处得十分融洽了。乡邻们争着抢着往玲玲家送地瓜、咸菜等东西,还为她做了一张木轮椅。
孩子们都愿意推张海迪出去散步。这个男孩子说:“玲玲姐,我推你!”那个男孩子抢过来说:“我推,我推!”经过几番争执后,由孩子们轮流推着,来到了田野里。
为了回报这些朴素的爱,张海迪也想为大家做点什么。于是,她开始在昏暗的油灯下学习一本本医学书,还让父亲给她买来体温计、听诊器和针灸用的银针,成了一名靠在轮椅上给人看病的乡村医生。
在莘县生活期间,张海迪为群众治病一万余多人次,针灸技术也在当爻隽嗣��袄纯床〉娜寺缫锊痪�S捎诰�?吭诼忠紊细�丝床。��睦呒渖窬�芑岣械骄缌业奶弁矗�棺瞪踔镣淝�闪恕癝”型,但是,为了治好村民的病,回报他们的爱,张海迪始终坚持着。
知识是一笔财富。忍着病痛,刻苦学习的张海迪终于拥有了自己的财富。凭着这笔财富,她终于自学成才,取得了成功。
1981年12月,《人民日报》首次报道了张海迪的事迹;1983年2月,张海迪被山东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被共青团中央授予“优秀共青团员”称号。还曾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自强模范等称号。
1983年起,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小米勒旅行记》和《丽贝卡在新学校》等英文作品,创作了《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绝顶》等作品,其中,《轮椅上的梦》已在日本和韩国出版。
1993年4月,通过发愤苦学,张海迪获得了吉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
1997年,张海迪被日本NHK选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她的事迹,从此传向世界……
在这些荣誉面前,张海迪并没有停止追求。虽然在轮椅上生活了漫长的44年,但在这44年来,她从未被病痛所打倒,始终艰难地向上着,绝不放弃每一分钟的努力,也没有白白度过生命的每一程。
今天,当我们读着张海迪写出的那一本本散发着油墨香的书时,就能看到一颗健康的灵魂,感受到深藏在其中的,长达44年的爱。与那些不珍惜生命的正常人相比,张海迪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也更加顽强,更加勤奋。对张海迪来说,知识是一种财富,但自强却是更珍贵的财富,有了它,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把爱心洒遍人间。
㈨ 现代男主下身瘫痪生活不能自理的小说。
现代男主下身瘫痪生活不能自理的小说列举如下:
1、《四月一日说分手》、《豪门重生之长媳难为》、《沥川往事》、《定义独一无二》、《指间欢颜》、《定柔三迷》、《无限残说》、《嫁给林安深《惜意绵绵》、《邂逅筝心》、《轮椅上的梦》、《来日方久长》;
2、《良言写意》、《指间欢颜》、《如果没有你》、《三救姻缘》、《认识他的那一年》、《Lucky Coin》、《致远》、《衾何以堪》《永恒的蜜月》、《瞎子,原来我很爱你》《在哪里,都能遇到你》、《合秦合理》等等。
㈩ 哪部影视或小说的女主高位截瘫
有点老了,常盘贵子的《美丽人生》女主就是一个残疾人。看到这个提问,脑子里面想到的就是这部电视剧。(女主坐轮椅)。
简介:冲岛佟二(木村拓哉饰)是一个认真而不失才华的美发师,他在图书馆偶遇脚有残疾的图书管理员杏子(常盘贵子饰)。佟二邀请美丽的杏子做他的发型模特,不料采用了该设计的杂志竟以杏子的残疾大作文章,令两人发生误会。
杏子虽然是一个残疾人,但她从不怨天尤人,反而对生活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事业不得志、对现实迷茫的佟二在杏子身上看到了希望,并渐渐爱上了她。尽管他们周遭的朋友对这段恋情抱着质疑和不认同的态度,但两人总能用爱来战胜一切困难。但是命运往往是最难以抗衡的,杏子终于还是无奈的被病魔夺去了年轻的生命。佟二含着眼泪为杏子化了最后一次妆,决心勇敢地活下去。若干年后,佟二终于实现了与杏子的约定,在海边开了一家自己的理发店。
望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