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之捞阴门扎纸匠小说
㈠ 为什么有些扎纸匠一般都不会给同道人扎东西
农村人传统,讲究死者为大,人死后务必要场面了走,这人没了,选块好点的墓地是基本,可要想走的风光点,葬礼上烧给死人的那些纸马香稞就半点不能马虎,而这做纸马纸人的营生,多半由扎纸匠大包大揽。扎纸匠这行当算是捞阴门,捞阴门说的就是赚死人钱,这里面的忌讳冗杂繁多,稍有不慎,灾祸临头
农村人传统,讲究死者为大,人死后务必要场面了走,这人没了,选块好点的墓地是基本,可要想走的风光点,葬礼上烧给死人的那些纸马香稞就半点不能马虎,而这做纸马纸人的营生,多半由扎纸匠大包大揽。扎纸匠这行当算是捞阴门,捞阴门说的就是赚死人钱,这里面的忌讳冗杂繁多,稍有不慎,灾祸临头
㈡ 古代最神秘的四种“捞阴门钱”的职业,他们的工作分别是什么
第一种刽子手,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了,在古代处决犯人的时候执行砍头的工作。第二种仵作,其实就是验尸,相当于现在的法医。而第三种便是陵帆扎纸人,俗话说:“扎来鬼纸祭阴阳”,其工作便是扎纸人用来祭奠亡魂。这第四种就是皮匠了,也称连线师,顾名思义就是将那些死后身体不完整的人用线连起来。
最后一种皮匠的工作其实还是因为古代封建迷信,认为连接起来的不是身体而是魂魄,这样那些客死异乡的人就能回到家乡。这四个职业都是很多人不愿意接触的职业,但到现在仍有很多这样的职业,所以尊重就好。
㈢ 第三章:四阴门--扎纸匠
我三师姐是个耐看的人,特别爱笑,但是不太喜欢说话,她带我接触的一个手艺人,扎纸匠,那个时候,我就看不过就是一堆纸粘在一起,为什么说是卜孙手艺人,她给我解释了一下。
扎纸匠,说通俗点就是纸扎手艺人,所扎之物大多是一些烧给死者用的童男童女,灵屋纸马之类的。
在以前,给逝者烧纸人纸马,其目的是为了让逝者在阴间也能享受到荣华富贵。但在以“焚烧”这一方式达成“为死者送去财物”的目的之前,大家可都是用货真价实的东西殉葬的。凡是富贵人家都以后玉器、金银等陪葬品,王侯、皇帝甚至都已真人陪葬。后来才有了纸扎这门手艺。
扎彩,又被称为纸扎,是一种复杂的手工艺。得先用扎成物品的骨架,才能在骨架上裱糊彩纸、丝绢做好精确的模样。
而且纸扎出来的人或动物,是不会画上眼睛的。
我问:“为什么”。
她说:“你想想,给用点睛,龙能活过来,代表吉祥如意,给纸人点睛,你自己想把!”
她还告诫我说:“自己在家千万不要糊个纸人玩。”
然后继续给我解释,这门手艺属于捞阴门,就是赚逝者的钱,所以马虎不得。
说着我就见到了那个手艺人,是一位四、五十岁的中年男人,我看她好像认识我师姐,带我赶过去说明来意之后,说正好这边在忙,可以带我看看,只见他拿出竹条,开始编框架,编的特别仔细,每编一段时间都会回头检查一下,等到编的差不多了,准备糊纸。
这是我想开口询问,但是被我师姐给制止了,一直等到他糊完之后,放到一个特定的房间,晾干,我师姐才和我说:“做这种活的,最忌讳中途被打断,这扎纸还好说,如果是那困弊芦种以前的画棺匠,连看的机会都没有。这个之后你会知道的”
我还了解到,扎纸匠只是四阴门当中的一个,还有扎纸匠的一些禁忌,不给三种人扎东西,
[if !supportLists]1. [endif]泼妇:女人生前泼,死后多纠缠,这种人生前躲,死后避。
[if !supportLists]2. [endif]孕妇:孕妇一尸两命煞气重,这种逝者,所有捞阴门的都会避开,不敢多接触。
[if !supportLists]3. [endif]同道中人:捞阴门的同门。
为了之后不麻烦同门,扎纸匠生前都会给自己准备一套像样的纸活。
随着现代的发展,这门手艺已经没有多少人在做了,很多都是机器做的,而且没有那么多的规矩了。
我的三师姐,给我讲了很多关于扎纸匠的故事,我当时只当是灵异故事,也给我讲了一些对逝者的忌讳。后面我汪带会一一说明。
我三师姐,给我讲了一些关于手相的事情,比如纹路、丘位、线纹。
我最感兴趣的是感情线、智慧线、生命线,她告诉我,给人看手相还要找隐藏的一些线、手掌的颜色分布,看侧掌,线路上面是否有颜色比较深的节点。
没过几天,我的三师姐就因为自己工作的原因,离开了。
我就到了我师傅旁边,问起了四阴门的另外三门:仵作、刽子手、二皮匠。
㈣ 古代职业考之一(二皮匠)
职业,即人在社会中从事的作为生活来源的工作。回顾古代,社会流动性差,往往选择一个职业大概率会从事一辈子,甚至于会代代传承,形返敏罩成从事某一行当的家族,所谓“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把男子择业与女子出嫁对等 。可见职业对于古人的重要性。
古语有三教九流、五花八门、三姑六婆、五行八作等对于职业的概称,一定程度上为我们展示了古时职业的丰富性。其中,不少职业由于人们的讳莫如深和种种传闻而充满了神秘诡谲的色彩,成为现今诸多文学创作的基础。
其中,捞阴门(赚死人钱的行当)因和死人打交道,受古时候“鬼神”思想的影响,受人忌讳,从业者多处于被民众隔离状态,神秘感十足。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当属“四阴门”,即“刽子手、仵作、扎纸匠和二皮匠。”
二皮匠,虽名为皮匠,但并非传统意义上与皮革打交道的裁缝职业,而是与尸体打交道的缝尸匠,因所从事行业易使人产生不良联想,便形成了“二皮匠”这一代称,也有称其为“走线师”,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入殓师了。
民间自古便有迷信说法,认为死无全尸不吉利,肢体有所缺失,来世转生会生成缺陷,所以便需要专人来为缝补尸体,二皮匠便在此背拿旦景下出现了。
二皮匠多见于“刑场”、“战场”等特殊场合,其职业技能主要在于“缝”和“补”两项,“缝”即把分离的尸体缝合,该项技能在于“针”、“线”的运用,传说中,二皮匠拥有诸多适用不同缝合部位的针线工具,穿针走线间即可还原尸身原貌;“补”则指补全尸身缺失的部分,用来代替缺失躯体的部分则很有讲究,不能随便选取,在古时,一般用稻草来进行修补,传因五谷杂粮有辟邪功效,而稻草为其载体,也具备屈邪避祟的效用。
即为与死人打交道的职业,就会有许多行业禁忌,随着“二皮匠”这一职业的消失,这些也就成为传说,具体内容不得而知,现今,该行业此类传说多以惊悚灵异文学作品的形式出现。
例如,秋月无边的灵异小说《二皮匠》,主漏闹角针头,违反了缝尸匠二叔“清明节当天死去的人,不缝。”的忌讳,遭受一系列的诡异事件;赤小木所写的《缝尸匠》中,“二皮匠”秉持“一是不可缝一尸两命,也就是死去的孕妇;二是不可将二人混缝,也就是两个不同的人绝对不能缝到一起;三是不能缝婴儿。”的禁忌,但由于被发小坑而犯忌,主角石晓开启了一段充满灵异与诡谲的人生历程……
诸如此类的作品还有很多,“二皮匠”这一特殊职业与各种灵异元素搭配,为我们带来了众多令人寒毛直竖、头皮发麻但又引人入胜的灵异故事。
㈤ 《大汉缝尸匠》txt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大汉缝尸匠》网络网盘txt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https://pan..com/s/1fpoyZHVAD5A9DXS5GmUgLw
简介:
品尝完老板画的大饼,享受过997福报,心花怒放的陆询穿越到大乾世界,成如前丛为大汉国的一名缝尸匠。这里,妖魔鬼怪、仙神佛灵横行无渣樱忌。这里,巫蛊、祝诅、媚道、厌胜、魇昧等邪术方兴未艾。这里,刽子手、扎纸匠、仵作、赶尸悔晌人等捞阴门的云集景附。……
㈥ 祝精卫纸扎不扎生是什么电影
这不是电影,是某小则轿说软件上的小广告。
纸扎扎活人,寿去人断魂。农村人传统,讲究死者为大,人死后务必要场面了走,这人没了,选块好点的墓地是基本,可要想走的风光点,葬礼上烧给死人的那些纸马香稞就半点不能马虎,而这做纸马纸人的营生,多半由扎纸匠大包大揽。扎纸匠这行当算是捞阴门,捞阴门说的就是赚死人钱,这里面的忌讳冗杂繁多,稍有不慎,灾祸临头。
所谓纸扎,就是用纸张做成各种各样的物品形状,人们可以通过燃烧的方式,将这些纸扎当作祭品送到另一个世界的亡灵手中。尽管闹野我们现在提倡文明祭祀,提倡火葬,很多地方已经不再燃烧纸扎,但是这些民俗在很多地方仍然存在。
俗话说“人死不能复生”,但是当去世的人,是自己的至亲之时,人们总会希望自己的亲人能够多孙弯肆陪自己一段时间。所以,在情感上我们会希望逝者可以复生,即使不能复生,也希望他们可以以另一种方式存在。
㈦ 白纸上诅咒最灵不反噬(女友用纸人诅咒自己能成功吗)
导读: 有一次我和女友吵架。双方都比较冲动,最后决定两人都自己冷静一下,女友就进了房间。后来想了想,我自己也有错,就决定去哄一哄女友,本来也没多大的事,可当我来到房间后就傻眼了。不知道女友从哪里弄来的纸人,上面写着我的名字,只见女友一个劲的用剪刀剪纸人,嘴里还说着:“让你欺负我、让你吼我、让你凶我……”,最后嘴里念着:“让你凶我烧死你”,还真拿出火机把纸人烧了。看着满地的纸片和纸人最后的灰烬,我整个人都不宏乱淡定了,这得多大的仇恨啊!言归正传,我们今天就说说扎纸人这个行业?
扎纸人的来源
据史料证实: “早在1500多年前,南北朝时期,我国就有了扎纸艺术,而且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民间 手工扎纸艺术,源远流长。早在前清同治、光绪年间,闫氏先人即扎制出、造型精美、形态逼真的扎纸艺术品,也曾引起轰动,很受老百姓喜欢。而宋代以后就开始用扎纸人来祭奠逝者的灵魂。
所以后世的人死后,灵堂内会出现很多用纸扎的童男童女、纸马等物品。而这些物品是“捞阴门”行业中的扎纸匠所扎,在古时五花八门的行业中,扎纸属于老手艺,也被称为“扎鬼纸、扎彩匠,扎纸匠”。所扎的物品都是给逝者用的。
扎纸人是什么行业
说到扎纸人,我们不得不说一说扎纸匠这个行业,而纸人就是出自扎纸匠之手。扎纸匠在民间是大告“捞阴门”中的行业之一。而捞阴门赚的是死人钱。也就是说扎纸人就是赚死人钱。扎纸人是门老手艺,在现在的生活中已经不常见了。比较偏僻的农村可能还有这门手艺活。
扎纸人的禁忌
民间传说中,如果扎纸匠的手艺很好,那么扎纸匠扎的纸人在夜晚无人的时候,纸人能自己活动。那么扎纸人究竟有什么禁忌?
禁忌1:不能给纸人点眼睛
类似于成语典故中的“画龙点睛”,点上眼睛龙就活了。而纸人同样如此,纸人本是给逝者使用的,如果给纸人扎上眼睛,纸人能看见,就很容易招惹到邪祟上纸人的身,导致灾难降临。
禁忌2:三不扎
民间传闻中扎纸匠有三不扎,指的是三种人。
第一:泼妇
因为死前泼辣,所以死后必定会纠缠他人,而这种人死后,扎纸匠往往都是避之不及,怎会为其扎纸人。
第二:孕妇
孕妇加上肚子里未出生的孩子,一尸两命,怨气和煞气极重。而在整个“捞阴门”行业中,所有人对于死掉的孕妇都不敢有过多接触。更不用说扎纸匠。
第三:同行
如果逝者是赚死人钱的,也就是同行,扎纸匠同样不给其扎纸人。因为这可能会牵扯到因果,众所周知“捞阴门”中有很多歪魔邪道,他们做的都是一些人神共愤的事,死后一定是冤魂缠身。而滚绝明与这类人产生因果会很难解决。
禁忌3:不能参加别人的喜宴
基本上只要是“捞阴门”的人,都不会参加别人的喜宴。如结婚宴,生日宴会等。因为他们的工作都是和死人打交道,赚死人钱,容易招惹不干净的东西。参加别人的喜宴,会让喜宴的主人感到晦气。
在民间习俗中纸人哪些作用?
纸人除了是祭奠逝者的灵魂外,还有三种作用,分别是:纸人试凶险,借纸还魂,纸人诅咒。
纸人试凶险
对于很多危险的地方,扎纸匠不敢以身犯险时,通常会使用纸人去开路。在电视剧《陈情令》中,夷陵老祖就经常使用纸人试凶险。
借纸还魂
民间传说中,逝者如果有未完成的心愿,会托梦给在世的亲人。而因为阴阳两隔,逝者魂魄长时间接触亲人,会导致亲人的身体变差。所以这是只能求助于扎纸匠,利用纸人让逝者还魂交代未完成的心愿,好让逝者安息。
不能扎活人的样子
除了不能给纸人点眼睛外,就是不能扎成活人的样子,上面的内容中我们说过,因为扎纸匠的技术高明,扎的纸人能通灵。如果扎成活人,纸人通灵以后,会变成另一个自己,如果烧了纸人,那么活着的人就会折阳寿。
纸人诅咒
民间传说万物的存在,有善就有恶。而部分扎纸匠会使用纸人来诅咒和控制他人,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我们在恐怖电影中,就经常看见反派利用扎纸人来控制主角的行动。比如控制主角自杀等。
综上所述,扎纸人的禁忌,从理性的角度出发,很容易理解。首先不给纸人点眼睛,是因为毕竟是给逝者使用的,在因陈成语典故中“画龙点睛”影响,所以民间认为纸人不能点眼睛。而细心的朋友会发现,我们现在能见到的纸人,很多都是点了眼睛的,但是也没有出现所谓的纸人通灵、招惹不干净的东西等情况。所以我认为给纸人点眼睛并不会出现灵异事件。而扎纸匠的三不扎,也很好理解,一是警告人在世时,做人要心平气和,得饶人处且饶人。二对待怀孕的人要细心呵护、照顾。三希望赚钱的人能做到:“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
而上面内容中,纸人的作用,我认为是不存的,其一,无法得到科学的验证。其二,现实生活中并没有见过类似的事件发生。其三,不排除是部分人故意吹嘘出来的结果。
总结: 在扎纸匠这门手艺中,除了用纸人祭奠逝者外,其余的我们都没有见过。而科学也无法验证。所以我认为,民间传说中的纸人借纸还魂、纸人诅咒等的作用是不存在的。如果真的存在我早就被自己女友给咒死了。所以男同胞们不必担心,但是也希望女生们别做同样的事情,发生争吵时及时沟通,毕竟这会让人从内心感到抗拒。
关于“女友用纸人诅咒自己”你怎么看?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分享,谢谢!
㈧ 最后的扎纸匠
兴茂大爷活着的时候是一名扎纸匠。
乡下人迷信,认为人死了是一定要下地狱的。地狱阴气森森的,里面除了阎王爷和面祥薯慧目可憎的黑白无常外,怕是什么都没有的。人到了下面,孤零零地,无依无靠,那得多可怜呀。
所以活着的人就要为他们提前预备着,小至茶杯茶壶、麻将骰子,大到金山银山、聚宝盆,吃穿用度样样都要顾及到,想得越周全越好,越细致越好。用纸扎这么一套,在坟前一烧,下面的人就什么都有了。
出丧事的人家,不管家里光景有多难,在这些东西上都是不肯节省的。不一定是孝顺,也有可能是怕被别人戳脊梁骨。都说死者为大,若真遇到那种在这方面都搜搜扣扣的人家,村里人即使不当面说,心里也会嘀咕:某某某命苦啊,遇到不肖子孙,活着吃了一辈子苦不说,这死了死了也不能好过。也有那种信命的,认为多烧点东西,把下面的人伺候舒服了,子孙后代就会有好运。
扎纸这门手艺大约就是这样兴起的。古时候就有,也是个老行当了,有个成语叫“五花八门”,扎纸就是八门中的第七门。虽然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但实际上做这个的并不多。因为扎纸属于捞阴门,是做死人生意的,一般人家都忌讳这个。
兴茂大爷不仅是做这个的,而且一做就是五十几年。他是我的本家伯父,我们这边比我父亲大的长辈,不兴喊伯父,一律都叫大爷。说来奇怪,除了兴茂大爷,我们本家都没人干这个,不知道他是从哪学的这门手艺,又是跟什么人学的。
我们家的老房子拆迁前,兴茂大爷就住在我家斜对面。在十几年前,村里人一大半都住进楼房的时候,兴茂大爷家的院子还是土坯拉成的。院子前面连着大门过道,后面连着三间堂屋。兴茂大爷做活计的地方在大门过道的隔间里,隔间不大,里面满满当当的都是东西:成堆的秫秆棍子、满地的碎纸屑、粗细各异的麻绳、盛浆糊的盆,还有大大小小的刷子、罐子、手者瓶子......小时候,每次我去兴茂大爷家里时,经过隔间总要小心翼翼地,一不小心就会踩到东西被拌一下。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那里阴沉沉的。
兴茂大爷的手确实挺巧的,他扎的东西,不光是像,而且很活现。就拿他扎的那个白马来说吧,先用秫秆(有时候是芦苇杆子)捆成一个马架子,然后糊上一层纸,上边还要再贴上用纸剪得细细的白毛。那马的眼睛是用桂圆的核做的,粘上去炯炯有神。还有那带院的小楼,楼上三间楼下三间全是青红的砖瓦房,每间的摆设都不一样,让人一看就知道哪间是客厅,哪间是卧房。院子里有个身穿白色围裙的胖男人在杀鸡,那肯定就是厨子了。其余车子骡子、丫鬟小子也都活站的笔直笔直的摆在院子里。
不过这么细致的活兴茂大爷也不常做,除非是家里特别有钱的才要求做这么全乎。一般的接来个“四平八稳”就很好了:四匹纸马,八抬大轿,最多再加一对金童玉女作陪。金童玉女是没有眼睛的,因为怕画了眼睛会活过来。颜色上也有讲究,童男用红色,童女用绿色,所谓红男绿女就是这样了。扎好了,分别在胸前挂上一张纸条,写着各自的名字:妙莲、顺平、红姐......也有不一样的,它的名字很长,是“南无西天引路菩萨”,仔细一看,那模样确实和童谨答女不一样,多了一些贵气,样子也更成熟。
有时候,来人家中死去的是个女性亲人,兴茂大爷就把纸马改成纸牛,这些规矩都是从老一辈传下来的,具体为什么你要让他说出个一二三,他也说不上来,只知道照着办就行。后来,时代变了,时兴的东西也不一样了,有人开始找他扎电视机、电脑、手机、小汽车。这些东西兴茂大爷都没怎么见过,但不管是什么,你只要能说出来,他就能给你像模像样地扎出来。
没活的时候,兴茂大爷喜欢蹲在自家对面的大青石上抽旱烟,烟叶是他自己种、自己晒的,质地很粗,一般人抽两口就受不了。有时候天好了,他也会和邻居王四海聊聊闲话,打两局麻将。兴茂大爷打麻将的时候喜欢喝一种鸡蛋茶,就是先打个生鸡蛋在瓷缸里,然后冲上热水,再滴两滴香油,“我啊,我就喜欢这个味。”兴茂大爷说。
兴茂大爷有四个孩子,一个儿子三个闺女。三个闺女中,除了小芳外,其余两个嫁得都不远。小芳比我大十几岁,除了一条辫子又粗又长以外,和那歌里的“小芳”并不大一样。她个子很高,长得很结实。本来兴茂大爷给小芳说的人家离我们村并不远,可谁知那家的小子在外面乱搞男女关系,弄大了别人的肚子,这门婚事就黄了。
小芳那时还不到二十岁,她脑子直,受不了刺激,整个人就变得恍恍惚惚的。后来她从家里走失了,兴茂大爷发动本家的人都出去找,也没有找到。谁知几年后她又回来了,手上还抱着一个大胖娃娃。听她说我们才知道,原来小芳走失那几年是去了安徽。 至于怎么去的安徽,她自己也说不清楚。她在安徽被被一户人家“捡”去了,他们不仅替她看好了病,还让她做了自家的儿媳妇。小芳回来时我见过,长辫子没有了,人也比以前更胖了。
兴茂大爷的外孙小蒙是在我们村长大的,上学后每个寒暑假都在这边过,是我小时候的玩伴。 我们那时候经常玩的游戏是叠元宝、打弹珠,还有“木头过电”,玩法和“警察抓小偷”差不多。小蒙弹珠打的很准,大家都愿意和他玩。我好久没见过小蒙了。前两年在塔山街上见过一次,西装笔挺的,问他现在干什么呀,他说开挖掘机。
兴茂大爷在去世前两年还一直在做扎纸的活儿,但他却从来没想过要为自己扎一套。他说他不信这个,他说:人死了就死了,两眼一闭,就啥也不是啥也没有了。他去世的时候是个冬天,他老伴先起来做饭,回头喊他吃饭,喊了几声都没人应,上前一摸,早没气了,是前一天半夜走的。兴茂大爷出殡那天出了个小插曲,小芳和她的大哥吵了起来,因为她大哥要扒了兴茂大爷那三间土屋盖房子。
兴茂大爷死后,扎纸这门手艺在塔山街就算绝了。不过现在提倡讲文明树新风,烧纸马纸牛这些东西也早就不兴了。